CN102137468A -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7468A
CN102137468A CN2010101001234A CN201010100123A CN102137468A CN 102137468 A CN102137468 A CN 102137468A CN 2010101001234 A CN2010101001234 A CN 2010101001234A CN 201010100123 A CN201010100123 A CN 201010100123A CN 102137468 A CN102137468 A CN 102137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gw
ilcr
target
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01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7468B (zh
Inventor
霍玉臻
吴强
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001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746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01697 priority patent/WO20110886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7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7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4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及其切换方法,该Wimax系统包括接入业务网络和连接业务网络,接入业务网络中包括基站和AGW,连接业务网络中包括ILR;AGW用于在终端切入时,为该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并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与该新的位置标识的映射信息,向该终端归属ILR注册该终端的位置标识;在终端切出后,释放对该终端分配的资源;以及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ILR,用于注册更新终端的位置标识,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位置标识更新通知。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可以实现无固定描点切换,减少了数据包的路径迂回,降低了传输延时和带宽浪费。

Description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的切换,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TCP/IP)网络环境中,IP为因特网(Internet)提供了路由功能,它给所有节点(包括主机和路由器)都分配了逻辑地址,即IP地址,且每台主机的各个端口都分配一个IP地址。IP地址包括网络前缀和主机部分,同一条链路上的所有主机的IP地址通常有相同的网络前缀和不同的主机部分。这使得IP可以依据目的节点的IP地址的网络前缀部分来进行路由选择,从而使路由器秩序保存一条简单的网络前缀路由,而不必为每台主机保存一条单独的路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采用了网络前缀路由,因此当节点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而没有改变其IP地址时,该节点则不可能在新链路上接收到数据报文,从而也就无法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
现有应用TCP/IP协议的网络技术存在如下不足:
采用固定锚点的方式支持终端的移动性,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lution,LTE)网络中采用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规定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为PGW或者PDNGW)作为终端的移动锚点;Wimax网络中采用Mobile IP协议,把家乡代理(Home Agent,HA)作为锚点。固定锚点的引入带来了数据包路径迂回的问题,加重了传输延时和带宽浪费。而MIPV6的路由优化过程需要参与通信的主机支持MIPV6协议,部署困难。
IP地址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网络层的通信终端主机网络接口在网络拓扑中的位置标识,又作为传输层主机网络接口的接入标识。当主机的IP地址发生变化时,不仅路由要发生变化,通信终端主机的接入标识也会发生变化,这样会导致路由负载越来越重,而且主机标识的变化会导致应用和连接的中断。
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IP地址的语义过载和路由负载严重等问题,将IP地址的双重功能进行分离,实现对移动性、多家乡性、IP地址动态重分配、减轻路由负载及下一代互联网中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互访等问题的支持。现有的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框架HIP、LISP等是为了克服现有网络技术的这一不足而构建的一种网络框架。基于主机的HIP协议等需要对终端及上层业务做较大改动,部署困难;通信两端同时移动、位置更新阶段需要网络参与维护通信链路,否则将发生报文丢失问题。基于网络的LISP协议,对于移动性和多穴性是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后附带解决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方案和实现方法。
图1是现有Wimax系统的网络架构,如图所示,现有技术的Wimax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终端、Wimax接入业务网络(Wimax Access ServiceNetwork,简称W-ASN)和Wimax连接业务网络(Wimax Connect ServiceNetwork,简称W-CSN)。
W-ASN主要执行如下的功能:完成WiMAX终端的二层(L2)连接、传递认证授权计费(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AAA)消息到H-CSN(归属CSN)、网络服务运营商(Network Service Provider,NSP)的网络选择与发现、为WiMAX终端的三层(L3)连接提供中继、无线资源管理、W-ASN与W-CSN之间隧道维护。在移动的场景下,W-ASN还需要支持如下的功能:W-CSN锚定的移动性管理(W-CSN Anchored MM)、寻呼和空闲模式(Idle Mode)操作;
W-ASN还用于管理IEEE 802.16空中接口,为WiMAX终端用户提供无线接入。W-ASN至少由一个基站(Base Station,BS)和一个接入网关(W-ASNGateway,AGW)组成,可以包含单个AGW或多个AGW。W-ASN在R1参考点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文中统称为终端)互通,在R3参考点与W-CSN互通,在R4参考点与另一个W-ASN互通。其中,管理W-ASN的运营商称为NAP(Network Access Provider,网络接入运营商)。
W-CSN是一套网络功能的组合,W-CSN可以由HA、AAA代理或服务器(AAA Proxy/Server)、计费服务器、互连网关设备等组成。其中,管理W-CSN的运营商称为NSP。
W-CSN主要提供如下的功能:终端用户会话连接、终端的IP地址分配、Internet接入、AAA代理或服务器、终端用户的策略及许可控制、W-ASN与W-CSN之间的隧道维护、终端用户计费和结算、W-CSN间的漫游、W-CSN间的移动性管理和WiMAX业务。
其中:
R1接口是终端与接入网关之间的接口(又称为参考点)。
R2接口是终端与W-CSN之间的逻辑接口。
R3接口是接入网关与W-CSN之间的接口,在漫游时,R3接口是接入网关与拜访W-CSN之间的接口。
R4接口是接入网关之间的接口。
R5接口是漫游时拜访W-CSN与归属W-CSN之间的接口。
R6接口是基站与接入网关之间的接口。
R8接口是基站之间的接口。
现有WiMAX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切换:W-ASN锚定的切换和W-CSN锚定的切换;其中,
W-ASN锚定的切换以包含锚定数据通道功能(DPF)的锚定接入网关为锚点,切换时终端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源锚定接入网关不变;当目标基站不是源锚定接入网关直接服务的对象时,为目标基站服务的目标接入网关和源锚定接入网关之间建立数据通道,通过该通道来转发终端的数据报文;
W-CSN锚定的切换以家乡代理为锚点,当终端完成W-ASN锚定的切换后,若锚定接入网关需要发生改变,源锚定接入网关或目标接入网关发起W-CSN锚定的切换,切换完成后,终端从源锚定接入网关接入变为从目标接入网关接入,源锚定接入网关与目标接入网关之间的数据通道会被删除,而锚点家乡代理并不发生变化;此时,目标接入网关的身份也转变为目标锚定接入网关。
综上所述,现有WiMAX系统中的切换,均需要固定锚点的支持来完成,固定锚点的引入带来了数据包路径迂回的问题,加重了传输延时和带宽浪费。将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技术应用到WiMAX网络,理论上可以支持WiMAX传统终端进行无固定锚点的移动性,解决数据包路径迂回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达到解决IP地址双重身份的目的,但是如何基于WiMAX系统来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以实现无固定描点切换,减少了数据包的路径迂回,降低了传输延时和带宽浪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Wimax系统的无固定锚点的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完成Wimax接入业务网络锚定的切换后,源接入网关(AGW)向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
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切换请求后,为该终端分配指向本AGW的新的位置标识(RID),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该目标AGW发起RID注册流程,更新该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保存的该终端的RID;且该终端归属ILR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发起RID更新流程,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的AID及新的RID;
该目标AGW向该源AGW发送AGW切换响应,完成切换,该源AGW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该终端和通信对端间的报文经该目标AGW转发。
进一步地,
所述Wimax系统的连接业务网络还包括身份位置核心路由器(ILCR),各个ILCR具有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的数据接口,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支持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该目标AGW收到AGW切换请求后,还选择目标ILCR,在与该目标ILCR间还未建立该终端数据报文转发的隧道时建立该隧道;切换完成后,源ILCR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该终端和通信对端之间的报文经该目标AGW和该目标ILCR转发。
进一步地,
各Wimax接入业务网络中的AGW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具有数据接口,该广义转发平面支持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进一步地,
所述Wimax系统中的AGW根据接收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获取并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在切换过程中,该源AGW或目标AGW通过通信对端信息通知请求实时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终端归属ILR收到目的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后,根据收到的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发起RID更新流程,并对所述连接信息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
所述Wimax系统中的AGW根据接收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获取并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在切换过程中,该源AGW或目标AGW通过通信对端信息通知请求定时或定量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源AGW在收到该目的AGW发送的切换响应后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携带该源AGW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目标AGW发起RID注册流程时,将目标AGW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发送给该终端归属ILR;
该终端归属ILR收到后到的该源AGW发送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目的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后,根据收到的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发起RID更新流程,并对所述连接信息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
所述Wimax系统中的AGW维护接入的终端的所有通信对端的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AID-RID)映射信息;
在该切换过程中:该源AGW或目的AGW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维护通信对端信息的目标AGW通过以下方式获取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
收到发送给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获取报文中的通信对端信息AID-RID映射信息;或
根据数据报文中通信对端的AID在本地查询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通信对端归属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源AGW查询得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
所述通信对端信息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在所述Wimax系统中,AGW根据接收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获取并维护未传递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以及向终端归属ILR传递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终端归属ILR发起RID更新流程时,根据通信对端AID-RID的映射信息、本地配置信息或DNS查询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向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收到RID更新通知后,将保存的该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更新为该通知中携带的所述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
该目标AGW和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是该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后,通过隧道建立流程建立的该终端的动态隧道;或者
该目标AGW和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为两者上电后建立的静态隧道,目标ILCR根据目标AGW的通知或通过检查数据报文获知有终端切换并获取该终端的AID。
进一步地,
在该切换过程中,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通过与该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将该数据报文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进一步地,
在该源ILCR与目标ILCR不同时,在该两个ILCR之间建立转发隧道,该转发隧道在切换完成后释放;
在该两个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之前,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间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在该两个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之后,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该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该目标ILCR转发或缓存后再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间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进一步地,
该源AGW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在选择的目标ILCR与该源ILCR不同时,将该源ILCR的标识信息再发送到该目标ILCR,该目标ILCR建立到该源ILCR的转发隧道;或者
该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后,将该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给该源AGW,该源AGW在该目标ILCR与源ILCR不同时,将该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再发送到该源ILCR,该源ILCR建立到该目标ILCR的转发隧道。
进一步地,
在该切换过程中,该目标ILCR收到通信对端通过广义转发平面发送给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通过该目标ILCR与目标AGW之间的该隧道将该数据报文转发给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对该数据报文解RID封装后,再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进一步地,
源AGW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将该数据报文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之间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该目标AGW收到通信对端通过广义转发平面发送给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进一步地,
在该切换过程中,在该源AGW向该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之前,由该源AGW对收到的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在该源AGW向该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之后,由该目标AGW对该源AGW转发来的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
进一步地,
该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流程之前,若收到新的通信对端信息,则根据该新的通信对端信息确定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并向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再次发送RID更新通知;
若通信对端归属ILR中存在该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则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或该终端归属ILR通知通信对端归属ILR更新该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
在完成Wimax接入业务网络锚定的切换后,该终端发送到接入不同ILCR的通信对端的数据报文路径如下:
在该目标AGW与目标ILCR建立动态隧道之前或该目标AGW选择了与本AGW建立有静态隧道的目标ILCR之前,该目标AGW将收到的该终端发送的该数据报文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对该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转发,通过该源ILCR和/或映射转发平面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再经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在该目标AGW与目标ILCR建立动态隧道之后或该目标AGW选择了与本AGW建立有静态隧道的目标ILCR之后,该目标AGW对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并通过以下任一路径发送该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通过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再经过映射转发平面和/或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或
通过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到源AGW再转发到源ILCR,再经过映射转发平面和/或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进一步地,
在完成Wimax接入业务网络锚定的切换后,该终端发送到接入不同AGW的通信对端的数据报文路径如下:
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发送的切换请求前,将收到的该终端发送的该数据报文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对该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查询并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发送的切换请求后,对该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查询后,直接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先转发到该源AGW,再经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进一步地,所述ILR与AAA服务器合设,表示为AAA/ILR,该AAA/ILR保存有归属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该目标AGW在为该终端分配新的RID后,通过向目标ILCR发起隧道建立流程实现RID的注册:该目标AGW在隧道建立流程中将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带到该目标ILCR,该目标ILCR再利用到该终端归属AAA/ILR的认证流程中将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带到该终端归属AAA/ILR,该终端归属AAA/ILR将保存的该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中的RID更新为收到的该新的RID。
进一步地,
该源AGW和源ILCR释放的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至少包括该源AGW与该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该源AGW和源ILCR之间为该终端建立的隧道,及该源AGW保存的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包括接入业务网络和连接业务网络,接入业务网络中包括基站和接入网关(AGW),所述连接业务网络中包括身份位置寄存器(ILR):
所述AGW用于在终端切入时,为该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RID)并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向该终端归属ILR注册该终端的RID;在终端切出后,释放对该终端分配的资源;以及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所述ILR,用于注册更新终端的RID,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
本发明Wimax系统的无固定锚点的切换方法和Wimax系统的将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的移动通信网络应用到WiMAX网络,当终端发生移动切换时,由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在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AGW、ILCR或其他的网关如边界网关)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从而实现无固定锚点的切换,减少了数据包的路径迂回,降低了传输延时和带宽浪费,而且还可以达到解决IP地址双重身份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是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与Legecy IP网络(传统IP网络)的拓扑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WiMAX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a是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WiMAX网络架构示意图一。
图4b是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WiMAX网络架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八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九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十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切换方法的实施例十一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AGW或ILCR向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Wimax系统的无固定锚点的切换方法和Wimax系统的主要思想是,将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的移动通信网络应用到WiMAX网络,当终端发生移动切换时,由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在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AGW、ILCR或其他的网关如边界网关)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从而实现无固定锚点的切换,减少了数据包的路径迂回,降低了传输延时和带宽浪费,而且还可以达到解决IP地址双重身份的目的。
图2所示是一种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SILSN:Subscriber Identifier &Locator Separation Network)架构,该SILSN架构的网络拓扑划分为拓扑关系上没有重叠的接入网和骨干网,接入网位于骨干网的边缘,负责所有终端的接入,骨干网负责接入的终端间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SILSN架构的网络中有两种标识类型:接入标识(AID:Access Identifier)和路由标识(RID:Routing Identifier)。其中,AID是终端的用户身份标识,网络为每个终端用户分配一个AID,在终端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RID是网络为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在骨干网使用。应说明的是,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在不同的SILSN架构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但实质是一样的。用户签约成为本架构网络用户后,可以在该用户归属认证中心及归属ILR中进行开户放号操作,认证中心及ILR记录该用户的属性数据,包括为该用户分配的AID。完成开户放号的处理后,AID被静态分配给该用户,在该用户有效合法存续期间,该用户的AID不变。
SILSN架构中,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和游牧终端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手机、固定电话、电脑和服务器等等。
SILSN架构中,接入网用于为终端提供二层(物理层和链路层)接入手段,维护终端与ASN之间的物理接入链路。可能的二层接入手段包括:蜂窝移动网技术(GSM/CDMA/TD-SCDMA/WCDMA/Wimax/LTE)、DSL、宽带光纤接入或WiFi接入等等。
SILSN架构中,接入服务节点用于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维护终端与网络的连接,为终端分配RID,维护AID-RID映射信息,到映射转发平面登记注册和查询终端的RID,以及实现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等功能。
SILSN架构中,骨干网的主要网元包括:
接入服务节点(ASN:Access Service Node)用于为终端分配RID,维护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到ILR登记注册和查询终端的RID,以及实现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终端须经过ASN接入骨干网。ASN分配的RID包含该ASN的地址信息,将该RID作为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时,该数据报文将被路由到该ASN。
通用路由器(CR:Common Router),用于根据数据报文中的RID进行选路,转发以RID为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
身份位置寄存器(ILR:Identity Location Register),ILR用于保存终端的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映射信息,文中也写为AID-RID映射信息,处理对终端位置的注册、注销和查询;
可选地,骨干网还可以包括:
分组转发功能(PTF:Packet Transfer Function),也称为分组转发功能节点,用于路由和转发以AID为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
互联服务节点(ISN),具有与通用路由器、ASN和ILR的接口,用于查询、维护本网络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封装、路由和转发本网络与传统IP网络之间往来的数据报文,实现两个网络的互联互通。
上述ILR,或ILR和PTF构成了骨干网的映射转发平面,CR,或CR和ISN构成了骨干网的广义转发平面。骨干网中还可以包括认证中心等其他网元。
SILSN架构初期可以传统IP网络的一个或多个孤岛形式存在和发展,或作为传统IP网络的扩展部分。SILSN架构与传统IP网络的拓扑关系如图3所示,SILSN架构的骨干网部分与传统IP处于同一平面,通过ISN与传统IP网络互通。SILSN架构具备独立组网的能力,可以形成脱离传统IP网络独自发展的网络,在该阶段,功能实体ISN将不再存在。
本发明将上述SILSN架构应用于WiMAX系统,来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根据背景技术记载的SILSN架构及其工作原理可以了解,终端移动发生跨ASN的切换时,切入一侧的目标ASN要为终端分配RID,向该终端归属ILR发起注册;切出一侧的源ASN要删除该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并维护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为了使通信对端发送给该终端的报文能够迅速路由到目标ASN,需要向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在切换过程中,源ASN需要向目标ASN转发通信对端发送给该终端的报文。
下文主要针对为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而在原有系统上进行的改进加以描述,包括相关的功能和流程。文中,将终端的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元简称为对端网元;为了表述方便,在表述某个网元的功能时,将接入到该网元的用户终端称为终端,与接入该网元的用户终端通信的用户终端称为通信对端。此外,因为本发明实现的是无固定锚点切换,故将原切换流程中的源锚定接入网关统称为源接入网关,目标锚定接入网关统称为目标接入网关。
图4a、图4b是将上述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应用于WiMAX网络后的系统。
为了表述方便,在表述某个网元的功能时,将接入到该网元的用户终端称为终端,与接入该网元的用户终端通信的称为通信对端。
在本发明中,通信对端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即终端AID与通信对端AID的映射),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系统一
图4a是应用上述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的一种Wimax系统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承载面的连接,虚线表示控制面的连接。该Wimax网络架构包括接入业务网络(W-ASN)和连接业务网络(W-CSN)。连接业务网络具有到广义转发平面的数据面接口,表示为D接口。广义转发平面可以是支持按RID路由和转发数据报文的分组数据网络,其他实施例同。
在W-CSN中,具有认证授权计费(AAA)代理或服务器(AAA Proxy/Server)等原有网元,还设置了身份位置核心路由器(Identity Location Core Route,简称ILCR)、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和分组转发功能(PTF),ILR和PTF可以合设,表示为ILR/PTF,各W-CSN中的ILR/PTF构成了映射转发平面。其中,ILCR集合了HA和/或W-CR(Wimax核心路由器)的功能,并具有实现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所需的新功能。
W-ASN中包括基站和接入网关,其中的接入网关在Wimax架构中的接入网关所具有的功能实体(如锚定数据通道功能(Anchor DPF)、鉴权器等)的基础上,扩展了实现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所需的新功能。
本系统中;接入网关(AGW)位于WiMAX接入业务网络(W-ASN)中,用于为终端分配RID,向ILR注册和注销终端的RID,向ILR查询通信对端的RID,维护未更新到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维护终端和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对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解封装,以及根据RID实现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身份位置核心路由器(1LCR)位于W-CSN中,用于路由和转发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该功能与现有技术中的路由器相似;
ILR,位于W-CSN中,用于接收所述AGW对本ILR归属用户终端的注册和注销请求,维护归属用户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接收对终端RID的查询请求,将请求中该终端AID对应的RID返回给查询请求方,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
与切换相关的,(以下不特别指出的,对应于实施例一至三):
AGW用于在终端切入时,为该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RID)并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向该终端归属ILR注册该终端的RID;在终端切出后,释放对该终端分配的资源;以及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ILR,位于W-CSN中,用于注册、注销、查询终端的RID,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
具体地,AGW包括:
切出控制模块,用于向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切换完成后,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
切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收到AGW切换请求后,向位置标识(RID)分配模块发送分配通知,携带切入终端AID,之后,向RID注册模块发送注册通知,并向源AGW返回AGW切换响应;还用于在收到AGW切换请求后选择目标ILCR,向该隧道建立模块发送隧道建立通知;
所述切出控制模块向目标AGW发送的AGW切换请求为锚定数据通道功能(DPF)切换请求;所述切入控制模块向源AGW发送的AGW切换响应为锚定DPF切换响应。
RID分配模块,用于在收到分配通知后为该终端分配指向本AGW的新的RID,保存该终端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RID注册模块,用于在收到注册通知后发起RID注册流程,向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发送RID注册请求,更新该终端归属ILR保存的该终端的RID;
连接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与通信对端连接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包含该终端AID与所有通信对端AID的对应关系信息;
报文转发模块,用于对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解RID封装和转发及在收到要发送到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向目标侧转发,还用于从收到的终端的数据报文中解析出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进行维护;
本发明所说的终端的数据报文包括发送到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以及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报文。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收到隧道建立通知后,为切入终端建立与该目标ILCR间的动态隧道;
所述ILR包括:
注册处理模块,用于在收到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后,注册更新终端的AID和RID的对应关系信息;
RID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发起RID更新流程,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的AID及新的RID,具体地,在发起RID更新流程时,根据通信对端AID-RID的映射信息、本地配置信息或DNS查询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向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所述ILCR包括报文转发模块,用于路由和转发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实时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定时或定量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该目的AGW发送的切换响应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停止对切出终端的连接信息的维护;
所述RID注册模块发送的RID注册请求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后到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RID注册请求。
进一步地,
所述AGW还包括映射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所述AGW的映射信息维护模块通过以下方式获取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根据收到的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解析获得;或
根据数据报文中通信对端的AID在本地查询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通信对端归属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源AGW或源ILCR查询得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对应实施例一)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通过与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AGW,收到发给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时,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发送给该终端。
进一步地,(对应实施例二、三)
所述ILCR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用于为切入终端建立与源ILCR间的转发隧道,或为切出终端建立与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并在切换完成后释放该转发隧道;
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在切换过程中,对收到的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先转发给源AGW,在源、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后则通过该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对收到的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通过与目标AGW间的隧道转发给该目标AGW。
系统一建立ILCR间隧道的方式有以下两种:(对应实施例二)
一、(对应实施例二)所述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目标AGW;所述切入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选择的目标ILCR与该源ILCR不同时,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目标ILCR;所述ILCR中的隧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源ILCR的标识信息建立到该源ILCR的转发隧道;
二、(对应实施例三)所述切入控制模块还用于将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给源AGW;所述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收到的目标ILCR与源ILCR不同时,将该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源ILCR;所述ILCR中的隧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建立到该目标ILCR的转发隧道。
进一步地,
所述切出控制模块向目标AGW发送切换请求时,向本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发送第一通知;
所述切入控制模块收到源AGW发来切换请求时,向本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发送第二通知;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在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前,对收到的切出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后再转发到目标AGW,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后则直接转发到目标AGW;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前,对源AGW转发来的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直接发送到终端,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后在进行解RID封装后再发送到终端;对目标ILCR转发来的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均进行解RID封装,再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发送给该终端。
进一步地,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将收到的切出终端的上行数据报文转发到源ILCR,在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前还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对收到的切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报文,如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未建立,将该上行数据报文转发到源AGW,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后还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如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已建立,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后通过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或通过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到源AGW。
进一步地,
对应于本发明所有实施例,所述切入控制模块选择目标ILCR的方式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所述切入控制模块与切入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交互,获取本目标AGW可以连接的ILCR的信息,从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
方式二、所述切入控制模块从源AGW发来的切入终端允许接入的ILCR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所述允许接入的ILCR是该切入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发送到源AGW的;
方式三、所述切入控制模块根据本AGW的配置信息选择目标ILCR。
以下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都是基于以上系统一实现终端无固定锚点切换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对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5是基于系统一实现终端无固定锚点切换的第一种流程图,在切换过程中使用AGW之间的转发隧道进行数据转发的场景,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501,当处于连接态的终端移动并完成W-ASN锚定的切换后,终端从源基站接入切换为从目标基站接入,且源AGW与目标AGW之间建立了数据通道;
除特别指出外,流程中提到的终端指发生切换的该终端,其他实施例同。
终端可以按现有标准来完成W-ASN锚定的切换。源AGW与目标AGW之间建立了数据通道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501、D502所示:
D501,下行数据报文路径:
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源AGW,源AGW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接入网关再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502,上行数据报文路径:
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文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源AGW,源AGW对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转发,经该源ILCR和/或映射转发平面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再经广义转发平面送达对端接入的网关,如AGW,ILCR,也可以是其他的网关如边界网关。
文中,某个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转发与背景技术中ASN对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转发是相似的,具体是:该网元根据通信对端的AID从本地缓存的AID-RID映射信息中查找通信对端的RID,如查找到,将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RID分别作为源、目的地址封装在数据报文中,直接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该网元为ILCR时,或没有ILCR时)或转发到源ILCR后再由源ILCR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该网元为AGW时);如没有查找到,则该网元将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数据报文中,转发到映射转发平面或经源ILCR转发到映射转发平面,同时向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RID并缓存。在没有查找到通信对端的RID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RID封装和转发方式:先将数据报文缓存到本地,再从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RID并缓存,然后再将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RID分别作为源、目的地址封装在数据报文中,直接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或转发到源ILCR后再由源ILCR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各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均是针对终端和通信对端接入不同的AGW(不存在ILCR时)或ILCR时的情况,若终端和通信对端接入相同的AGW(不存在AGW时)或ILCR,AGW或ILCR可以不进行RID的封装和/或查询RID,直接由本AGW或ILCR转发到通信对端,转发时也不需要剥去RID的封装。当然AGW或ILCR也可以不判断是否接入相同的AGW或ILCR,均采用上述接入不同AGW或ILCR时的方式进行封装、路由和转发。其他实施例同此。
另外,文中两个网元之间通过隧道转发数据时包括了隧道封装和解封装的处理,文中也不再一一说明。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AGW对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进行维护,如可以根据流实时检测机制更新该连接信息(如删除确定为离线的通信对端的AID),可以检查数据报文,将数据报文中新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添加到连接信息中,及保存向ILR查询到的通信对端的RID等。
在数据报文收发过程中,源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502,当目标AGW准备发起AGW重定位时,向源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此步骤可选;
步骤503,源AGW向目标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请求;
源AGW可以在收到目标AGW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并同意进行锚定DPF切换后,发送锚定DPF切换请求。也可以是源AGW决定发起锚定AGW重定位时发送锚定DPF切换请求。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仍然如D501、D502所示。只是此时由目标AGW对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和解封装。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可能存在对于同一个通信对端,源AGW已经更新了ILR,目标AGW又再次更新ILR,此时,ILR覆盖原先数据或者不处理,系统一其他实施例中出现此情况,也做同样的处理,后续不再详述。
步骤504,目标AGW为该终端分配新的RID,并在本地保存更新该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505,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并向目标ILCR发起隧道建立流程,建立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
在目标AGW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建立过程中,目标AGW将该终端的AID发送到目标ILCR,文中的动态隧道均是为切换的该终端建立的,其他实施例同此。目标ILCR还可能需要与归属AAA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认证。
文中,AGW与ILCR之间,ILCR与ILCR之间的隧道均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方式。当采用MIP,隧道的创建、维护与现有WiMAX网络相同。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503、D504所示:
D5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转发给源AGW,源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目标接入网关在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504,上行数据报文路径: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文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对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转发,经目标ILCR和/或映射转发平面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再经广义转发平面送达对端接入的网关。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506,目标AGW在分配新的RID后,向终端归属ILR发起RID注册流程,通过RID注册请求将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发送到该ILR;
若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中还有未上报终端归属ILR的信息,则将未上报的信息携带在消息中上报终端归属ILR,该ILR保存收到的通信对端的信息。若终端归属ILR中保存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则目标AGW在本步骤中上报给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信息中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否则,只需要上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步骤507,归属ILR收到目标AGW的RID注册请求后,验证AID的合法性,并保存终端当前AID-RID的映射信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AAA服务器可能与ILR合设,表示为AAA/ILR。此时,目标AGW可以在为终端分配新的RID后,将步骤506和步骤507的注册流程与步骤505目标ILCR发起的隧道建立流程结合,将该终端AID和新的RID带到目标ILCR,该目标ILCR再利用到终端归属AAA/ILR的认证流程将该终端AID的新的RID带到该终端归属AAA/ILR,该终端归属AAA/ILR将保存的该终端的RID更新为收到的该新的RID。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做此变化。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505、D506所示:
D505,下行数据报文路径:目标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目标AGW在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506,上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5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此时,还会存在由源ILCR转发的数据报文,这是由于还未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未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导致的,这时的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503。
步骤508,目标AGW向源AGW发送锚定DPF切换响应,完成AGW的切换;
步骤509,源AGW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
若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中还有未上报终端归属ILR的信息,则将未上报的信息携带在消息中上报终端归属ILR,该ILR保存收到的通信对端的信息。若终端归属ILR中保存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则源AGW在本步骤中上报给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信息中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否则,只需要上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步骤510,终端归属ILR根据通信对端的RID,向所有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
步骤511,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后,向源AGW回应通信对端信息传递响应消息,通知源AGWAGW通信对端更新完成;
终端归属ILR也可以在步骤509后立即执行步骤511,不必等待步骤510的完成,此时步骤511的含义是ILR对收到源AGW消息的确认。当ILR执行完步骤510后,可以再给源AGW发送更新通信对端完成消息。
步骤512,源AGW或目标AGW释放两者间的数据通道,源AGW同时释放保存的用户上下文、可能存在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该终端的所有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对该终端的每一通信对端,如果该通信对端与接入源AGW的其他终端没有通信,则源AGW还删除该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否则继续保留该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此步骤可以在步骤508后启动,也可以在收到ILR完成更新通信对端的通知后(如步骤511)启动,为了更好的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也可以通过定时器来触发,如在步骤508或步骤511后设置定时器,定时器超时后再发起隧道的释放。
步骤513,源AGW释放与源ILCR间的隧道;
步骤514,目标AGW向目标基站发起上下文报告流程,将新的AGW发给目标基站,此步骤在步骤508后即可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504、D5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
在本实施例中,源AGW在步骤509才触发ILR更新通信对端流程,可选的,步骤509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503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各实施例中,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方式一、目标AGW与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交互,获取本目标AGW可以连接的ILCR的信息,并从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如可以根据本地策略或者终端指示来选择,可参照AGW选择HA的方式。漫游情况下,该交互需要通过拜访AAA服务器转发,拜访AAA服务器可以在转发过程中将允许目标AGW连接的ILCR信息通知目标AGW。
方式二、终端初始入网时,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拜访AAA服务器已经将该终端允许接入的ILCR通知给源AGW,当进行上述切换时,由源AGW在步骤503中将该信息通知给目标AGW,目标AGW根据配置从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当然也可能只有一个。
方式三、目标AGW根据自身的配置信息(如AGW可连接的ILCR,网络拓扑)选择目标ILCR。
本发明所说的通信对端信息至少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还可以包括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其中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包含该终端AID与所有通信对端AID的对应关系信息,该对应关系信息由维护通信对端信息网元(AGW或ILCR)从接收的终端的上行或下行数据报文中获取。
各实施例,维护通信对端信息的目标侧网元(如目标AGW、目标ILCR)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
1、从收到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中,获取报文中的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或
2、目标侧网元根据数据报文中通信对端的AID在本地查询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其中,通过目标侧网元接入的正在与通信对端通信的其它终端,可能在本地已保存有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3、如目标侧网元在本地没有查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则从通信对端归属地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并保存在本地;或
4、如果目标侧网元在本地没有查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则从源侧网元查询得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并保存在本地。
如图16所示,在系统一的切换流程中负责维护通信对端信息的AGW(源AGW或目标AGW)向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的方法为:
步骤1601,终端接入AGW后,与通信对端建立通信,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1601、D1602所示;
D1601,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同侧的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AGW,AGW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1602,上行数据报文路径: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文给基站,基站将数据报文转发给AGW,再经同侧ILCR和/或映射转发平面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再经广义转发平面送达对端接入的网关。
步骤1602、1603,为该终端服务的AGW在收发数据过程中,发现新的通信对端,如根据流实时检测机制,保存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即终端与通信对端的AID映射信息)和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1604,AGW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通知请求消息,携带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AGW可以根据既定策略,实时向终端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的信息,即一有变化就进行通知;或者,AGW也可以分批向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的信息,例如,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当通信对端的个数达到预定数量时,向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的信息。
步骤1605,归属ILR保存收到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和/或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1606,归属ILR向AGW返回响应;
收到归属ILR返回的成功响应后,AGW可以根据设定策略选择在终端的通信对端表中继续保留或者删除已上报的通信对端的信息。而如果既定策略是采用实时上报的方式,则AGW中无需再保存通信对端表,从而大大解决了AGW中通信对端表过大而占用内存和处理性能的问题。
当终端的某一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关系发生变化(如发生切换)时,AGW在收到通信对端归属ILR的通知后,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若在步骤1604中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报告给归属ILR,则此时还需要通知该终端归属ILR更新该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当终端与某一通信对端的通信关系断开或者某一通信对端离线后,接入网关通知终端归属地ILR删除相关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
在各实施例中,终端归属ILR更新通信对端的方法为:
A、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在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开始进行更新通信对端的流程,根据终端与通信对端连接信息,查找到需要更新的终端所有的通信对端;
(1)AGW或ILCR采用实时方式向终端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信息时,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为目标AGW或目标ILCR发送的RID注册请求消息;
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当AGW或ILCR采用实时上报通信对端信息的方式时,在切换过程中,终端归属ILR可以不需要源锚定接入接入网关或源ILCR的触发,即源AGW或源ILCR不用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来触发终端归属ILR进行更新通信对端的过程,此时终端归属ILR在收到目标锚定接入网关或目标ILCR的RID注册后,直接启动更新通信对端过程。
(2)AGW或ILCR采用非实时方式向终端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信息时,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为后到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RID注册请求;
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当AGW或ILCR采用非实时方式,例如,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当通信对端的个数达到预定数量时,向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的信息。目标AGW或目标ILCR在进行RID注册时需要同时上报本地保存通信对端信息给终端归属ILR。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或源ILCR发送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者收到目标AGW或目标ILCR发送的RID注册请求时,被触发发起通信对端更新流程。
各实施例的具体流程都是以AGW或ILCR采用非实时方式向终端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信息时为例进行说明的。
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后,可选的,可以给目标AGW或目标ILCR发送更新完成消息,目标AGW或目标ILCR可以在此时设置定时器等待释放转发隧道。
终端归属ILR可以只更新终端RID注册流程前获得的通信对端,RID注册流程后获得的新的通信对端不需要进行更新。或者简单处理为更新所有通信对端。
B、若存在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再根据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确定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如可以根据配置查询,或者DNS查询等);若不存在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则可以根据本地配置信息(如在ILR中配置通信对端AID与接入网关的对应关系)或DNS查询等,确定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向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C、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收到更新通知后,更新本地缓存的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完成更新后,向终端归属ILR返回响应消息;
若通信对端归属ILR中存在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则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或终端归属ILR还需要通知通信对端归属ILR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D、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后返回成功消息给终端接入的AGW。
在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流程之前,终端的通信对端连接信息、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可能会有更新,如收到更新通信对端映射信息的通知,增加新的通信对端等。此时终端接入的网关应将通信对端更新信息实时上报终端归属地ILR。归属地ILR收到该上报后,更新保存的所述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如已向该通信对端原来接入的网关发送了更新终端映射信息的通知,则还需要再次向该通信对端新接入的网关发送更新终端映射信息的通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系统一的应用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的WiMAX系统的网络架构,在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流程中,使用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进行数据转发,且由目标ILCR发起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的场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602,同步骤501、502;
D601、D602,同D501、D502。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603,源AGW收到目标接入网关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后,或者源AGW决定发起AGW重定位时,源AGW向目标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请求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源ILCR的标识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也可以是专用标识。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仍然如D601、D602所示。只是此时由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604,同步骤504;
步骤605,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向目标ILCR发起隧道建立流程,同时将源ILCR标识信息通知给目标ILCR;
在隧道建立过程中,目标ILCR可能需要与归属AAA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认证。
其中接入网关与ILCR之间的隧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隧道方式。当采用MIP,隧道的创建、维护与现有WiMAX网络相同。
步骤606,目标ILCR根据在步骤605中获得的源ILCR的标识信息,则向源ILCR发起转发隧道的建立流程;
若目标ILCR与源ILCR相同,否则不执行此步骤。
其中ILCR之间的隧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隧道方式。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603、D604所示。
D6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通过转发隧道转发给目标ILCR,目标ILCR再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目标接入网关在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604,同D5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若步骤606与步骤605并行执行,即目标ILCR在建立与目标AGW之间的隧道过程中同时建立ILCR之间的隧道,步骤606可能在步骤605之前完成,此时下行数据报文需要在目标ILCR上先缓存,待步骤605完成后再下发给目标AGW。而此时的上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602,只是此时由目标AGW对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607至步骤608,同步骤506至步骤507;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605、D606所示,D605、D606,同D505、D506。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此时,可能还会存在由源ILCR转发的数据报文,这是由于还未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未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导致的,这时的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603。
步骤609至步骤614,同步骤508至步骤513;
步骤615,源ILCR或目标ILCR发起两者间数据转发隧道的释放;
若目标ILCR与源ILCR不相同,则执行此步骤。
步骤616,同步骤514;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604、D6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或者从目标ILCR与源ILCR间的转发隧道转发。
在本实施例中,源AGW在步骤610才触发ILR更新通信对端流程,可选的,步骤610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603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实施例三
图7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的转发使用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且由源ILCR发起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的场景,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701,同步骤601;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701、D702所示,D701、D702,同D601、D602。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702,当目标AGW准备发起AGW重定位时,选择目标ILCR,向源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并在消息中携带目标ILCR标识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也可以是专用标识。
步骤703,源AGW收到目标AGW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后,而且同意进行锚定DPF切换时,若根据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判断出需要进行跨ILCR的切换(如源ILCR与目标ILCR不相同),向源ILCR发送ILCR切换请求,同时携带目标ILCR标识信息;否则不执行步骤703至705;
步骤704,源ILCR根据在步骤703中获得的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向目标ILCR发起转发隧道的建立流程;
其中ILCR之间的隧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隧道方式。
步骤705,源ILCR向源AGW回应ILCR切换响应;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703、D704所示:
D7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通过转发隧道转发给目标ILCR,此时下行数据报文需要在目标ILCR上先缓存。
D704,同D702。只是此时由目标AGW对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和解封装。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706至步骤708,同步骤503至505;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705、D706所示。
D705,同D603。在D703中缓存在目标ILCR上的下行数据报文此时也需要转发给目标AGW。
D706,同D6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后续步骤709至步骤718,同步骤607至步骤616;
后续数据报文路径D707、D708同D605、D606。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703至步骤705可以在步骤708后再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706、D708。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或者从目标ILCR与源ILCR间的转发隧道转发。
在本实施例中,源AGW在步骤712才触发ILR更新通信对端流程,可选的,步骤712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706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系统一中的切换流程中,AGW变化,不一定会导致ILCR的变化,因此源AGW需要根据目标ILCR标识信息,或者目标AGW需要根据源ILCR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发生了ILCR的变化,当ILCR未发生变化时,源ILCR与目标ILCR合一,此时不存在源ILCR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不需要建立、删除两者间的隧道。
系统二
本系统应用上述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的Wimax网络架构仍如图4a所示,包括接入业务网络(W-ASN)和连接业务网络(W-CSN),W-NSP和W-CSN包含的功能模块也是相同的。连接业务网络中也包括身份位置核心路由器(ILCR),各ILCR与支持按RID路由和转发数据报文的广义转发平面之间具有数据接口,但W-CSN中的AGW和W-NSP中的ILCR与实现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相关的功能与实施例一不同。
本系统中:身份位置核心路由器(ILCR)用于为终端分配RID,向ILR注册和注销终端的RID,向ILR查询通信对端的RID,维护终端和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以及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对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解封装,以及根据RID实现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AGW或ILCR维护未更新到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以及向ILR注册、删除AID-RID映射信息。
ILR,位于W-CSN中,用于接收所述AGW对本ILR归属用户终端的注册和注销请求,维护归属用户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接收对终端RID的查询请求,将请求中该终端AID对应的RID返回给查询请求方,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
与切换相关地,(如无特别说明,对应实施例四至十)
所述ILCR用于在终端切入时,为该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RID)并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在终端切出后,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及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所述AGW用于实现终端的Wimax接入业务网络(W-ASN)锚定的切换,及为切入终端选择目标ILCR,在与该目标ILCR间未建立切入终端数据报文转发的隧道时还建立该隧道,通过该隧道转发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
所述ILCR或AGW还用于向切入终端归属ILR注册该终端新的RID;
所述ILR,用于注册、注销、查询终端的RID,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
具体地,
所述AGW包括:
切出控制模块,用于向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切换完成后,释放为切出终端分配的资源;
切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收到AGW切换请求后,选择目标ILCR,在目标ILCR与源ILCR不同时通知目标ILCR有终端切入并携带切入终端的AID,以及在与该目标ILCR间未建立该切入终端数据报文转发的隧道时建立该隧道,还用于向该源AGW发送AGW切换响应;
所述AGW中的切出控制模块向目标AGW发送的AGW切换请求为锚定数据通道功能(DPF)切换请求;所述AGW中的切入控制模块向源AGW发送的AGW切换响应为锚定DPF切换响应。
报文转发模块,用于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所述ILCR包括:
切出控制模块,用于终端切出后,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
切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收到有终端切入的通知后,向RID分配模块发送分配通知并携带切入终端的AID;
RID分配模块,用于在收到分配通知后为该终端分配指向本ILCR的新的RID,保存该终端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报文转发模块,用于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所述AGW或ILCR还包括:
RID注册模块,用于在收到AGW或ILCR的切入控制模块的注册通知后发起RID注册流程,向切入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发送注册请求并携带该切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
连接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与通信对端连接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AGW或ILCR的报文转发模块,用于从收到的终端的数据报文中解析出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进行维护;
所述ILR包括:
注册处理模块,用于在收到ILCR或AGW的注册请求后,注册更新终端的AID和RID的对应关系信息;
RID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发起RID更新流程,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的AID及新的RID,具体地,RID更新模块在发起RID更新流程时,根据通信对端AID-RID的映射信息、本地配置信息或DNS查询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向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
该AGW或ILCR的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实时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
进一步地,
该AGW或ILCR的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定时或定量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AGW或ILCR的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停止对切出终端的连接信息的维护;
所述RID注册模块发送的RID注册请求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后到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RID注册请求。
进一步地,(对应实施例四、五、六、七)
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在ILCR中时,ILCR的切出控制模块在收到源AGW或该目的ILCR的切换通知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该源AGW在收到该目的AGW发送的切换响应后向该源ILCR发送该切换通知;该目的ILCR在与该目的AGW建立隧道后向该源ILCR发送该切换通知;
所述ILCR还包括映射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ILCR的切出控制模块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中还携带该映射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并通知该映射信息维护模块停止对切出终端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的维护;
所述RID注册模块发送的RID注册请求中还携带携带该映射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对应实施例八、九、十)
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在AGW中时,AGW的切出控制模块在收到目标AGW发送的切换响应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
所述ILCR还包括映射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AGW的切出控制模块,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向源ILCR发送切换通知;
ILCR的切出控制模块,收到源AGW发送的切换通知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携带该映射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并通知该映射信息维护模块停止对切出终端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的维护;
所述RID注册模块发送的RID注册请求中还携带携带该映射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
所述ILCR的映射信息维护模块通过以下方式获取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
根据收到的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解析获得;或
根据数据报文中通信对端的AID在本地查询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通信对端归属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源AGW或源ILCR查询得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
所述AGW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所述AGW的切入控制模块在选择目标ILCR后,还向该隧道建立模块发送隧道建立通知;所述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收到隧道建立通知后,通过隧道建立流程为切入终端建立与该目标ILCR间的动态隧道;或者
所述AGW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所述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上电后建立与ILCR间的静态隧道;目标ILCR根据目标AGW的通知或通过检查数据报文获知有终端切换并获取该终端的AID。
进一步地,(对应实施例四、八的变换方式,无需建立下行专用转发隧道,)
所述RID注册模块位于ILCR中,所述ILCR的切入控制模块收到RID分配模块返回的切入终端新的RID后,向该切入终端归属ILR发送RID注册请求;
切换过程中,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将收到的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解RID封装后转发给源AGW;将收到的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解RID封装后转发给目标AGW;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与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AGW;收到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切入终端之间的数据通道发送到该切入终端。
进一步地,(目标AGW与目标ILCR建立下行转发隧道,源ILCR根据通知停止解封装,对应实施例四、五、八变换)
所述AGW中的隧道建立模块在收到针对切入终端的隧道建立通知后,与该目标ILCR之间为切入终端建立或选择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
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并转发给源AGW;收到从第一隧道或广义转发平面发来的切入终端还未解RID封装的数据报文后进行解RID封装,通过第二隧道转发给目标AGW;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到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所述第一隧道转发到目标ILCR;收到目标ILCR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切入终端之间的数据通道发送到该切入终端;
所述ILCR中的切出控制模块收到目标ILCR或源AGW发送的切换通知后,通知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停止对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
进一步地,(目标AGW与目标ILCR建立下行转发隧道,一直由源ILCR进行解封装,对应实施例四、五、八变换)
所述AGW中的隧道建立模块在收到针对切入终端的隧道建立通知后,与该目标ILCR之间为切入终端建立或选择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
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并转发给源AGW;收到从第一隧道发来的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第二隧道转发给目标AGW;收到从广义转发平面发来的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进行解RID封装,通过第二隧道转发给目标AGW;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到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所述第一隧道转发到目标ILCR;收到目标ILCR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切入终端之间的数据通道发送到该切入终端。
进一步地,(对应实施例六、七、九、十)
所述ILCR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用于为切入终端建立与源ILCR间的转发隧道,或为切出终端建立与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并在切换完成后释放该转发隧道;
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在源、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前,对收到的发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后再转发给源AGW,在所述转发隧道建立后将收到的发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直接通过该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在源、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前将收到的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直接转发给该目标AGW;在源、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后,将收到的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后再转发或缓存后再转发给该目标AGW;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到该目标AGW;收到源AGW或目标ILCR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切入终端之间的数据通道发送到该切入终端。
进一步地,
所述AGW中的切入控制模块还用于将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源AGW;所述AGW中的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将目标AGW发来的与源ILCR不同的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源ILCR;所述ILCR中的隧道建立模块根据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为切出终端建立与目标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或者
所述AGW中的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目标AGW;所述AGW中的切入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源AGW发来的不同于目标ILCR的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目标ILCR;所述ILCR中的隧道建立模块根据源ILCR的标识信息为切入终端建立与源ILCR间的转发隧道。
进一步地,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将收到的切入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源AGW;将目标AGW发来的切出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源ILCR;且,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将源AGW发来的切出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并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对收到的切入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如还未在本AGW与目标ILCR间建立该切入终端数据报文转发的隧道,转发给源AGW,否则转发到目标ILCR;对目标AGW发来的切出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源ILCR;且,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对源AGW发来的切出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和对目标AGW发来的切入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后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进一步地,
所述AGW中的切入控制模块选择目标ILCR的方式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所述切入控制模块与切入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交互,获取本目标AGW可以连接的ILCR的信息,从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
方式二、所述切入控制模块从源AGW发来的切入终端允许接入的ILCR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所述允许接入的ILCR是该切入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发送到源AGW的;
方式三、所述切入控制模块根据本AGW的配置信息选择目标ILCR。
进一步地,
所述RID注册模块位于ILCR中;所述ILCR中的切入控制模块向RID分配模块发送分配通知并获取为切入终端分配的新的RID后,向RID注册模块发送注册通知并携带该切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或者
所述RID注册模块位于AGW中;所述ILCR中的切入控制模块向RID分配模块发送分配通知并获取为切入终端分配的新的RID后,将该新的RID发送到目标AGW;所述AGW中的切入控制模块收到目标ILCR发送的为切入终端分配的新的RID后,向RID注册模块发送注册通知并携带该切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
以下实施例四至实施例十是本发明应用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技术的WiMAX网络系统二中切换流程图。
实施例四
图8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的转发使用接入网关之间的转发隧道的场景,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801,同步骤501;
D801,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转发给源AGW,源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接入网关在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802,上行数据报文路径: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文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源AGW,源AGW再转发给源ILCR,源ILCR获取通信对端的AID,并查询本地缓存中的AID-RID映射信息,如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则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如没有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将数据报文做隧道封装后转发到映射转发平面,并向ILR查询通信对端的RID。或者将数据报文缓存到本地,待获得通信对端的RID后,再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802,当目标AGW准备发起AGW重定位时,向源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此步骤可选,
步骤803,源AGW收到目标接入网关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后,而且同意进行锚定DPF切换时,源AGW向目标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请求消息;
步骤804,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向目标ILCR发起转发隧道建立流程,建立与目标ILCR之间的用于转发来自源ILCR的该终端下行数据报文的专用下行转发隧道,携带该终端的AID;
建立专用隧道是为了让目标ILCR能够区分来自目标AGW的数据是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还是目标AGW转发源AGW过来的下行数据。另外,如果步骤802未执行,目标AGW需要在本步骤先选择目标ILCR。
其中接入网关与ILCR之间的隧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隧道方式。
步骤805,目标AGW向目标ILCR发起隧道建立流程;
在隧道建立过程中,目标ILCR可能需要与归属AAA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认证。
其中接入网关与ILCR之间的隧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隧道方式。当采用MIP,隧道的创建、维护与现有WiMAX网络相同。
步骤805a,目标ILCR为该终端分配新的RID,并在本地保存更新该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803、D804所示。
D8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后,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转发给源AGW,源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通过专用下行转发隧道发给目标ILCR,目标ILCR将数据通过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804,上行数据报文路径: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文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转发给目标ILCR,目标ILCR获取通信对端的AID,并查询本地缓存中的AID-RID映射信息,如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则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如没有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将数据报文做隧道封装后转发到映射转发平面,并向ILR查询通信对端的RID。或者将数据报文缓存到本地,待获得通信对端的RID后,再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ILCR和/或源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可能存在对于同一个通信对端,源ILCR已经更新了ILR,目标ILCR又再次更新ILR,此时,ILR覆盖原先数据或者不处理,系统二中其他实施例中出现此情况,也做同样的处理,后续不再详述。
步骤806,目标ILCR在分配新的RID后,向终端归属ILR发起RID注册流程,将新分配的RID带给ILR,更新ILR上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若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中还有未上报终端归属ILR的信息,则将未上报的信息携带在消息中上报终端归属ILR,该ILR保存收到的通信对端的信息。若终端归属ILR中保存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则目标ILCR在本步骤中上报给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信息中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否则,只需要上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步骤807,归属ILR收到目标ILCR的RID注册请求后,验证AID的合法性,并保存终端当前AID-RID的映射信息;
本步骤可以在步骤805中ILCR到归属AAA认证流程中执行。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805、D806所示。
D805,下行数据报文路径:目标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806,上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8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此时,可能还会存在由源ILCR转发的数据报文,这是由于还未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ILCR未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导致的,这时的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803。
步骤808,目标AGW向源AGW发送锚定DPF切换响应,完成AGW的切换。
步骤809,源AGW向源ILCR发起切换通知,通知源ILCR切换完成,触发源ILCR通知ILR发起更新通信对端流程;
步骤810,源ILCR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
若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中还有未上报终端归属ILR的信息,则将未上报的信息携带在消息中上报终端归属ILR,该ILR保存收到的通信对端的信息。若终端归属ILR中保存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则源ILCR在本步骤中上报给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信息中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否则,只需要上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步骤811,终端归属ILR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ILCR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812,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后,向源ILCR回应通信对端信息传递响应消息,通知源ILCR通信对端更新完成;
步骤813,源ILCR给源AGW回应切换确认消息;
终端归属ILR也可以在步骤810后立即执行步骤812,不必等待步骤811的完成,此时步骤812的含义是ILR对收到源ILCR消息的确认。当ILR执行完步骤811后,可以再给源ILCR发送更新通信对端完成消息,源ILCR也可以随后再给源AGW发送消息。
步骤815,源AGW释放或目标AGW释放两者间的数据通道;
此步骤可以在步骤808后启动,也可以在收到ILR完成更新通信对端的通知后(如步骤813)启动,为了更好的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也可以通过定时器来触发,如在步骤808或步骤813后设置定时器,定时器超时后再发起隧道的释放。
步骤815,源AGW释放与源ILCR间的隧道;
步骤816,目标AGW释放与目标ILCR间的下行转发隧道;
步骤817,目标AGW向目标基站发起上下文报告流程,将新的AGW发给目标基站;
此步骤在步骤808后即可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源ILCR并不知道是否存在目标ILCR,以及其与目标AGW之间的隧道何时成功建立,因此源ILCR对于收到的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会始终进行RID解封装,此时目标ILCR将不再解封装,如D803。可选的,此时也可以不用建立、使用目标AGW与目标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直接使用目标AGW与源AGW直接的隧道进行数据转发,如D801。可选的,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建立成功后,目标AGW可以通过源AGW通知源ILCR停止下行报文的解封装,此后下行数据报文路径为: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源AGW,源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通过专用下行转发隧道发给目标ILCR,目标ILCR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将数据通过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804、D8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
在本实施例中,源AGW在步骤809才触发源ILCR通知ILR发起ILR更新通信对端流程,可选的,步骤809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803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ILCR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本实施例中,目标ILCR获取通信对端的RID的方式与系统一中AGW获取通信对端RID的方式大体相同,只需要将执行者变为目标ILCR,而在方式三中,目标ILCR是从源ILCR获得相关信息的。系统二的其他实施例也可采用相同方法来获得通信对端的RID。
在实施例四至实施例七的切换流程中ILCR(包括源ILCR和目标ILCR)向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的方法与系统一中的方法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执行者为ILCR。具体区别如下(此处只描述区别部分,相同部分不再详述):
D1601,由ILCR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
D1602,由ILCR获取通信对端的AID,并进行数据报文封装;
步骤1602、1603,由为该终端服务的ILCR在收发数据过程中,发现新的通信对端,如根据流实时检测机制,保存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即终端AID与通信对端的AID的对应关系)和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1604,由ILCR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通知请求消息,携带相关信息;
步骤1606,归属ILR向ILCR响应,由ILCR处理本地缓存的相关信息。
当终端的某一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关系发生变化(如发生切换)时,ILCR在收到通信对端归属ILR的通知后,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若在步骤1604中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报告给归属ILR,则此时还需要通知该终端归属ILR更新该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当终端与某一通信对端的通信关系断开或者某一通信对端离线后,ILCR通知终端归属地ILR删除相关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
在实施例四至实施例七的切换流程中,终端归属ILR更新通信对端的方法与系统一中的方法大体相同,只需要将方法中的接入网关变为ILCR。
实施例五
图9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转发使用接入网关之间的转发隧道的场景,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901-902,同步骤801-802;
D901、D902,同D801、D802。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903,源AGW收到目标AGW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后,而且同意进行锚定DPF切换时,源AGW向目标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请求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源ILCR的标识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也可以是专用标识。
步骤904,同步骤804,在隧道建立过程中可以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带给目标ILCR;
步骤905,同步骤805,在隧道建立过程中可以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带给目标ILCR;
步骤906,目标ILCR根据步骤904或905中获得的源ILCR标识信息,若源ILCR与目标ILCR不相同,则向源ILCR发起切换通知,通知源ILCR正在进行切换,触发源ILCR通知ILR发起更新通信对端流程,否则不执行此步骤;
步骤907、908同步骤810、812;
步骤909,源ILCR给目标ILCR回应切换确认消息;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903、D904所示。
D9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为: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源AGW,源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通过专用下行转发隧道发给目标ILCR,目标ILCR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将数据通过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904同D8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905a、步骤910、步骤911、步骤912、步骤913、步骤914至917,同步骤805a、步骤806、步骤807、步骤811、步骤808、步骤815至818。
D905、D906同D805、D806。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906至909也可以在步骤910后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904、D9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
实施例六
图10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的转发使用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且由目标ILCR发起ILCR间转发隧道建立的场景,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001至1003,同步骤901至903;
D1001、D1002,同D901、D902。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004,同步骤905;
步骤1005,目标ILCR根据在步骤1004中获得的源ILCR的标识信息,若目标ILCR与源ILCR不相同,则向源ILCR发起转发隧道的建立流程;
其中ILCR之间的隧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隧道方式。
步骤1004a,同步骤905a;
步骤1006至步骤1009,同步骤906至步骤909;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1003、D1004所示。
D10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通过转发隧道转发给目标ILCR,目标ILCR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再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1004,同D9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若步骤1005与步骤1004并行执行,即目标ILCR在建立与目标AGW之间的隧道过程中同时建立ILCR之间的隧道,步骤1005可能在步骤1004之前完成,此时下行数据报文需要在目标ILCR上先缓存,待步骤1004完成后再下发给目标AGW。而此时的上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1002。
步骤1010至步骤1014、步骤1016、步骤1017,同步骤910至步骤914、步骤915、步骤917;
D1005、D1006同D905、D906。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015,源ILCR或目标ILCR发起两者间数据转发隧道的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06至1009也可以在步骤1010后执行。或者不执行步骤1006至1009,在步骤1013或1003后执行步骤809至步骤813。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1004、D10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ILCR与源ILCR之间的隧道转发。
实施例七
图11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转发使用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且由源ILCR发起ILCR间转发隧道建立的场景,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101,同步骤1001;
D1101、D1102,同D1001、D1002。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102,当目标AGW准备发起AGW重定位时,选择目标ILCR,向源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触发消息,并在消息中携带目标ILCR标识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也可以是专用标识。
步骤1103至步骤1105,同步骤703至705;
源AGW若根据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判断出需要进行跨ILCR的切换,向源ILCR发送ILCR切换请求,同时携带目标ILCR标识信息;否则不执行步骤1103-1105。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1103、D1104所示。
D11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通过转发隧道转发给目标ILCR,此时下行数据报文需要在目标ILCR上先缓存。
D1104,同D1102。
步骤1106,源AGW向目标AGW发送锚定DPF切换请求消息。
步骤1107,目标AGW向目标ILCR发起隧道建立流程。在隧道建立过程中,目标ILCR可能需要与归属AAA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认证。其中接入网关与ILCR之间的隧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L2TPv3、IP-in-IP、MPLS(LDP-based和RSVP-TE based)、GRE、MIP和IPsec等,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隧道方式。当采用MIP,隧道的创建、维护与现有WiMAX网络相同。
步骤1107a,同步骤1004a;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1105、D1106所示。
D1105,同D1003。在D1103中缓存在目标ILCR上的下行数据报文此时也需要转发给目标AGW。
D1106,同D10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108至步骤1117、步骤1119,同步骤806至步骤815、步骤817;
D1107、D1108同D805、D806。
步骤1118,源ILCR或目标ILCR发起两者间数据转发隧道的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111至步骤1115可以与步骤1106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ILCR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执行步骤1111至步骤1115,而是在步骤1107或1108后执行步骤1006至1009。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1106、D1108。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ILCR与源ILCR之间的隧道转发。
实施例八
图12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的转发使用接入网关之间的转发隧道的场景,流程与图8基本相同。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201至步骤1205、步骤1205a,同步骤801至步骤805、步骤805a;
D1201、D1202,同D801、D802。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205b,在步骤1205a后,需要将目标ILCR新分配的RID在隧道建立流程中带给目标AGW。
D1203、D1204,同D803、D8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或源AGW可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可能存在对于同一个通信对端,源AGW已经更新了ILR,目标AGW又再次更新ILR,此时,ILR覆盖原先数据或者不处理,系统二中其他实施例中出现此情况,也做同样的处理,后续不再详述。
步骤1206,目标AGW在收到新分配的RID后,向终端归属ILR发起RID注册流程,将新分配的RID带给ILR,更新ILR上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可选的,此步骤也可以由目标ILCR进行。
若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中还有未上报终端归属ILR的信息,则将未上报的信息携带在消息中上报终端归属ILR,该ILR保存收到的通信对端的信息。目标AGW上报的通信对端信息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1207至1208,同步骤807至808;
D1205、D1206同D805、D808。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209,源AGW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
若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中还有未上报终端归属ILR的信息,则将未上报的信息携带在消息中上报终端归属ILR,该ILR保存收到的通信对端的信息。源AGW上报的通信对端信息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步骤1210,源AGW给源ILCR发送切换通知;
若终端归属ILR中保存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则源AGW需要触发源ILCR向上报ILR此信息。
步骤1211,源ILCR收到源AGW的消息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消息中携带未上报终端归属ILR的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1212,终端归属ILR使用ILR更新通信对端的方法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ILCR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1213-步骤1214,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后,向源ILCR回应通信对端信息传递响应消息,源ILCR再向源关AGW回应切换确认消息;
步骤1215,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后,向源AGW回应通信对端信息传递响应消息;
终端归属ILR也可以在步骤1209、1211后立即执行步骤1215、1213,不必等待步骤1212的完成,此时步骤1213、1215的含义是ILR对收到源ILCR、源AGW消息的确认。当ILR执行完步骤1212后,可以再给源ILCR、源AGW发送更新通信对端完成消息。
步骤1216至步骤1219同步骤814至步骤817。
在本实施例中,源ILCR并不知道是否存在目标ILCR,以及其与目标AGW之间的隧道何时成功建立,因此源ILCR对于收到的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会始终进行RID解封装,此时目标ILCR将不再解封装,如D1203。可选的,此时也可以不用建立、使用目标AGW与目标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直接使用目标AGW与源AGW直接的隧道进行数据转发,如D1201。可选的,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建立成功后,目标AGW可以通过源AGW通知源ILCR停止下行报文的解封装,此后下行数据报文路径为: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源AGW,源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通过专用下行转发隧道发给目标ILCR,目标ILCR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将数据通过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再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1204、D12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209至步骤1215,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1203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源ILCR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本实施例中,目标ILCR获取通信对端的RID的方式与系统二中其他实施例中目标ILCR关获取通信对端RID的方式相同。系统二的其他实施例也可采用相同方法来获得通信对端的RID。
在本实施例中AGW维护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的方式可以是由ILCR根据流实时检测结果通知AGW进行维护,或者AGW自己检测维护。
实施例八至实施例十的切换流程中AGW向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的方法与系统一中的方法大体相同,区别在于由AGW向ILR上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由AGW触发ILCR向ILR上报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具体区别如下(此处只描述区别部分,相同部分不再详述):
D1601,由ILCR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
D1602,由ILCR获取通信对端的AID,并进行数据报文封装;
步骤1602、1603,由为该终端服务的ILCR在收发数据过程中,发现新的通信对端,如根据流实时检测机制,保存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并通知接入网关保存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即终端与通信对端的AID映射信息);或者为该终端服务的接入网关在收发数据过程中,发现新的通信对端,如根据流实时检测机制,保存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步骤1604,AGW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通知请求,携带终端与通信对端连接信息;
若需要向终端归属ILR上报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则AGW向IICR发送消息,触发ILCR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未上报给ILR的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
步骤1606,归属ILR向AGW、ILCR返回响应。
由AGW处理本地缓存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当终端的某一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关系发生变化(如发生切换)时,ILCR在收到通信对端归属ILR的通知后,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若在步骤1604中将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报告给归属ILR,则此时还需要通知该终端归属ILR更新该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当终端与某一通信对端的通信关系断开或者某一通信对端离线后,ILCR通知终端归属地ILR、接入网关删除相关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
在实施例八至实施例十的切换流程中,终端归属ILR更新通信对端的方法与实施例四至实施例七中的方法相同。
实施例九
图13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的转发使用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且由目标ILCR发起ILCR间转发隧道建立的场景,流程与图10基本相同,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301至步骤1304、步骤1304a,同步骤1001至步骤1004、1004a;
D1301、D1302同D1001、D1002。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304b,同步骤1205b;
步骤1305,同步骤1005;
D1303、D1304,同D1003、10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306至步骤1317、步骤1319,同步骤1206至步骤1217、步骤1219;
D1305、D1306同D1005、D1006。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318,源ILCR或目标ILCR发起两者间数据转发隧道的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1304、D13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309至步骤1315,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1303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源ILCR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实施例十
图14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转发使用ILCR之间的转发隧道,且由源ILCR发起ILCR间转发隧道建立的场景,流程与图11基本相同。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401至步骤1407、步骤1407a,同步骤1101至步骤1107,步骤1107a;
D1401、D1402、D1403、D1404,同D1101、D1102、D1103、D11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407b,同步骤1207b;
D1405、D1406,同D1105、D1106。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408至步骤1421,同步骤1306至步骤1319;
D1407、D1408,同D1107、D1108。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建立后,上行数据报文即从该隧道转发,如D1406、D1408。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再到源ILCR。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409至步骤1415,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1403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源ILCR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系统二中的切换流程中,AGW变化,不一定会导致ILCR的变化,因此源AGW需要根据目标ILCR标识信息,或者目标AGW需要根据源ILCR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发生了ILCR的变化,当ILCR未发生变化时,源ILCR与目标ILCR合一,此时不存在源ILCR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不需要建立、删除两者间的隧道。当目标ILCR相同时,ILCR也可以根据策略决定是否为终端分配新的RID,当为终端分配新的RID时,可采用本专利的流程图。
图5-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均以AGW与ILCR之间存在动态隧道为例来阐述切换流程,上述各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AGW与ILCR间为静态隧道的场景,此时在切换过程中,目标AGW与目标ILCR间不再需要建立动态隧道,两者之间的隧道在两者上电时已经创建成功,其他步骤相同。目标AGW选择了目标ILCR后,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隧道通知目标ILCR有终端切换并将该终端的AID发送给目标ILCR,或目标ILCR通过检查数据报文获知有终端切换并获取该终端的AID。
系统三
图4b是应用上述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技术的另一种Wimax系统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承载面的连接,虚线表示控制面的连接。该Wimax网络架构包括接入业务网络(W-ASN)和连接业务网络(W-CSN)。W-ASN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具有数据面接口,表示为D1接口。W-CSN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也可以具有数据面接口,表示为D2。广义转发平面可以是支持RID路由和转发数据报文的分组数据网络。
W-CSN中具有AAA代理或服务器(AAA Proxy/Server)、计费服务器、互连网关设备等Wimax架构中的原有网元,还设置了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分组转发功能(PTF),各W-CSN中的ILR/PTF构成了映射转发平面。
W-CSN中HA和/或W-CR(核心路由器)可以保留,也可以将其功能也转移到AGW来实现。W-ASN中包括基站和AGW,其中的AGW在Wimax架构中的AGW所具有的功能实体(包含DPF功能实体)的基础上,扩展了实现SILSN所需的新功能。
本实施例中,WiMAX网络中不存在ILCR,AGW作为对外的数据通道端点,用于为终端分配RID,向ILR注册和注销终端的RID,向ILR查询通信对端的RID,维护未更新到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维护终端和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对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解封装,以及根据RID实现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等功能。
所述ILR用于接收所述AGW对本ILR归属用户终端的注册和注销请求,维护归属用户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接收对终端RID的查询请求,将请求中该终端AID对应的RID返回给查询请求方,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与切换相关地:
所述AGW用于在终端切入时,为该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RID)并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向该终端归属ILR注册该终端的RID;在终端切出后,释放对该终端分配的资源;以及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所述ILR,用于注册更新终端的RID,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
具体地,
所述AGW包括:
切出控制模块,用于向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切换完成后,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
切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收到AGW切换请求后,向位置标识(RID)分配模块发送分配通知,携带切入终端AID,之后,向RID注册模块发送注册通知,向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并向源AGW返回AGW切换响应;
所述切出控制模块向目标AGW发送的AGW切换请求为锚定数据通道功能(DPF)切换请求;所述切入控制模块向源AGW发送的AGW切换响应为锚定DPF切换响应。
RID分配模块,用于在收到分配通知后为该终端分配指向本AGW的新的RID,保存该终端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RID注册模块,用于在收到注册通知后发起RID注册流程,更新该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保存的该终端的RID;
连接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与通信对端连接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包含该终端AID与所有通信对端AID的对应关系信息;
报文转发模块,用于对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解RID封装;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通过与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AGW,收到发给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时,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发送给该终端;还用于从收到的终端的数据报文中解析出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进行维护;
所述ILR包括:
注册处理模块,用于在收到AGW发送的RID的注册请求后,注册更新终端的AID和RID的对应关系信息;
RID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发起RID更新流程,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的AID及新的RID,具体地,RID更新模块在发起RID更新流程时,根据通信对端AID-RID的映射信息、本地配置信息或DNS查询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向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实时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定时或定量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该目的AGW发送的切换响应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停止对切出终端的连接信息的维护;
所述RID注册模块发送的RID注册请求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后到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RID注册请求。
进一步地,
所述AGW还包括映射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所述AGW的映射信息维护模块所获取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的方式与系统一相同;
进一步地,
所述切出控制模块向目标AGW发送切换请求时,向本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发送第一通知;
所述切入控制模块收到源AGW发来切换请求时,向本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发送第二通知;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在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前,对收到的切出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后再转发到目标AGW,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后则直接转发到目标AGW;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前,对源AGW转发来的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直接发送到终端,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后在进行解RID封装后再发送到终端;对目标ILCR转发来的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均进行解RID封装,再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发送给该终端。
进一步地,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将收到的切出终端的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后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前,将收到的切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报文直接转发到源AGW,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后,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后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实施例十一
图15是本发明应用接入标识与位置分离技术的WiMAX网络系统三中切换流程图。图15适用于切换过程中数据的转发使用接入网关之间的转发隧道的场景,其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501,同步骤501;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1501、D1502所示。
D1501,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AGW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接入网关在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1502,上行数据报文路径: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文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源AGW,源AGW获取通信对端的AID,并查询本地缓存中的AID-RID映射信息,如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则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目标广义转发平面;如没有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将数据报文做隧道封装后转发到映射转发平面,并向ILR查询通信对端的RID。或者将数据报文缓存到本地,待获得通信对端的RID后,再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源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502至步骤1504,同步骤502至步骤504;
此后,终端上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如D1503、D1504所示。
D1503,下行数据报文路径:源AGW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源AGW与目标AGW之间的数据通道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目标AGW在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1504,上行数据报文路径: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文给目标基站,目标基站将数据报文转发给目标AGW,目标AGW获取通信对端的AID,并查询本地缓存中的AID-RID映射信息,如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则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如没有查到通信对端的RID,将数据报文做隧道封装后转发到映射转发平面,并向ILR查询通信对端的RID。或者将数据报文缓存到本地,待获得通信对端的RID后,再将该通信对端的RID作为目的地址,该终端的RID作为源地址,封装在该数据报文中,然后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步骤1505至步骤1511,同步骤506至步骤512;
D1505,下行数据报文路径:目标AGW收到通信对端发给终端数据报文后,剥去该数据报文中封装的RID,恢复为通信对端发送的数据报文的格式后,目标接入网关在将该报文通过与终端数据通道发往该终端。
D1506,上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1504。
在数据报文发送过程中,目标AGW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并可选的维护、更新本地保存的通信对端信息。
在步骤1509前,可能还会存在由源AGW转发的数据报文,这是由于还未通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更新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导致的。这时的下行数据报文路径同D1503。
步骤1512,同步骤514;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AGW收到切换请求后,上行数据报文即直接从目标AGW转发,如D1504、D1506。可选的,此时上行数据报文也可以从目标AGW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即数据报文从目标AGW转发到源AGW。
在本实施例中,源AGW在步骤1507才触发ILR更新通信对端流程,可选的,步骤1508也可以提前到与步骤1503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归属ILR收到源AGW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后,不启动通信对端的更新流程,待收到RID注册后再启动。
本实施例中,目标AGW获取通信对端的RID的方式同系统一中获取通信对端RID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AGW向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的方法同系统一中向ILR上报、更新通信对端信息的方法,只是AGW不再与ILCR进行交互。
本实施例中,终端归属ILR更新通信对端的方法与系统一中更新通信对端的方法相同。
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都是由有目标侧的接入网关或ILCR向终端归属ILR进行终端RID注册,可选的,可以由源侧的接入网关或ILCR在与目标侧网元交互中获得目标侧网元为终端分配的RID后,向ILR进行终端RID注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为简化描述,以上所述不仅适用于WiMAX网络,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移动通信网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7)

1.一种Wimax系统的无固定锚点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完成Wimax接入业务网络锚定的切换后,源接入网关(AGW)向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
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切换请求后,为该终端分配指向本AGW的新的位置标识(RID),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该目标AGW发起RID注册流程,更新该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保存的该终端的RID;且该终端归属ILR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消息后发起RID更新流程,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的AID及新的RID;
该目标AGW向该源AGW发送AGW切换响应,完成切换,该源AGW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该终端和通信对端间的报文经该目标AGW转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Wimax系统的连接业务网络还包括身份位置核心路由器(ILCR),各个ILCR具有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的数据接口,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支持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该目标AGW收到AGW切换请求后,还选择目标ILCR,在与该目标ILCR间还未建立该终端数据报文转发的隧道时建立该隧道;切换完成后,源ILCR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该终端和通信对端之间的报文经该目标AGW和该目标ILCR转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Wimax接入业务网络中的AGW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具有数据接口,该广义转发平面支持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Wimax系统中的AGW根据接收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获取并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在切换过程中,该源AGW或目标AGW通过通信对端信息通知请求实时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终端归属ILR收到目的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后,根据收到的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发起RID更新流程,并对所述连接信息进行维护。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Wimax系统中的AGW根据接收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获取并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在切换过程中,该源AGW或目标AGW通过通信对端信息通知请求定时或定量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源AGW在收到该目的AGW发送的切换响应后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携带该源AGW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目标AGW发起RID注册流程时,将目标AGW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发送给该终端归属ILR;
该终端归属ILR收到后到的该源AGW发送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目的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后,根据收到的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发起RID更新流程,并对所述连接信息进行维护。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Wimax系统中的AGW维护接入的终端的所有通信对端的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AID-RID)映射信息;
在该切换过程中:该源AGW或目的AGW向该终端归属ILR发送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维护通信对端信息的目标AGW通过以下方式获取通信对端AID-RID映射信息:
收到发送给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获取报文中的通信对端信息AID-RID映射信息;或
根据数据报文中通信对端的AID在本地查询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通信对端归属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源AGW查询得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对端信息包括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在所述Wimax系统中,AGW根据接收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获取并维护未传递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以及向终端归属ILR传递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该终端归属ILR发起RID更新流程时,根据通信对端AID-RID的映射信息、本地配置信息或DNS查询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向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收到RID更新通知后,将保存的该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更新为该通知中携带的所述映射信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目标AGW和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是该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后,通过隧道建立流程建立的该终端的动态隧道;或者
该目标AGW和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为两者上电后建立的静态隧道,目标ILCR根据目标AGW的通知或通过检查数据报文获知有终端切换并获取该终端的AID。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切换过程中,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通过与该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将该数据报文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切换过程中:
在该源ILCR与目标ILCR不同时,在该两个ILCR之间建立转发隧道,该转发隧道在切换完成后释放;
在该两个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之前,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间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在该两个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之后,源ILCR收到通信对端发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该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该目标ILCR转发或缓存后再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间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切换过程中:
该源AGW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在选择的目标ILCR与该源ILCR不同时,将该源ILCR的标识信息再发送到该目标ILCR,该目标ILCR建立到该源ILCR的转发隧道;或者
该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后,将该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给该源AGW,该源AGW在该目标ILCR与源ILCR不同时,将该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再发送到该源ILCR,该源ILCR建立到该目标ILCR的转发隧道。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切换过程中,该目标ILCR收到通信对端通过广义转发平面发送给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通过该目标ILCR与目标AGW之间的该隧道将该数据报文转发给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对该数据报文解RID封装后,再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切换过程中:
源AGW收到通信对端发送给该终端的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将该数据报文转发到该目标AGW,该目标AGW再通过与该终端之间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该目标AGW收到通信对端通过广义转发平面发送给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该终端。
14.如权利要求9,10或1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该切换过程中,在该源AGW向该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之前,由该源AGW对收到的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在该源AGW向该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之后,由该目标AGW对该源AGW转发来的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
1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终端归属ILR完成通信对端更新流程之前,若收到新的通信对端信息,则根据该新的通信对端信息确定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并向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再次发送RID更新通知;
若通信对端归属ILR中存在该终端AID-RID映射信息,则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或该终端归属ILR通知通信对端归属ILR更新该终端AID-RID映射信息。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完成Wimax接入业务网络锚定的切换后,该终端发送到接入不同ILCR的通信对端的数据报文路径如下:
在该目标AGW与目标ILCR建立动态隧道之前或该目标AGW选择了与本AGW建立有静态隧道的目标ILCR之前,该目标AGW将收到的该终端发送的该数据报文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对该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转发,通过该源ILCR和/或映射转发平面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再经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在该目标AGW与目标ILCR建立动态隧道之后或该目标AGW选择了与本AGW建立有静态隧道的目标ILCR之后,该目标AGW对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并通过以下任一路径发送该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通过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再经过映射转发平面和/或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或
通过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到源AGW再转发到源ILCR,再经过映射转发平面和/或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完成Wimax接入业务网络锚定的切换后,该终端发送到接入不同AGW的通信对端的数据报文路径如下:
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发送的切换请求前,将收到的该终端发送的该数据报文转发给该源AGW,该源AGW对该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查询并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该目标AGW收到源AGW发送的切换请求后,对该终端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和查询后,直接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先转发到该源AGW,再经广义转发平面送达该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目标AGW选择目标ILCR的方式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该目标AGW直接或通过拜访AAA服务器与该终端归属AAA服务器交互,获取本目标AGW可以连接的ILCR的信息,并从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
方式二、该终端初始入网时,终端归属AAA服务器将该终端允许接入的ILCR直接或通过拜访AAA服务器通知给该源AGW,源AGW在该切换过程中将该终端允许接入的ILCR通知给该目标AGW,目标AGW从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
方式三、目标AGW根据自身的配置信息选择目标ILCR。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ILR与AAA服务器合设,表示为AAA/ILR,该AAA/ILR保存有归属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该目标AGW在为该终端分配新的RID后,通过向目标ILCR发起隧道建立流程实现RID的注册:该目标AGW在隧道建立流程中将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带到该目标ILCR,该目标ILCR再利用到该终端归属AAA/ILR的认证流程中将该终端的AID和新的RID带到该终端归属AAA/ILR,该终端归属AAA/ILR将保存的该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中的RID更新为收到的该新的RID。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源AGW和源ILCR释放的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至少包括该源AGW与该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该源AGW和源ILCR之间为该终端建立的隧道,及该源AGW保存的该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源AGW向该目标AGW发送的AGW切换请求为锚定数据通道功能(DPF)切换请求;
该目标AGW向该源AGW发送的AGW切换响应为锚定DPF切换响应。
22.一种可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包括接入业务网络和连接业务网络,接入业务网络中包括基站和接入网关(AGW),所述连接业务网络中包括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其特征在于:
所述AGW用于在终端切入时,为该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RID)并保存该终端身份标识(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向该终端归属ILR注册该终端的RID;在终端切出后,释放对该终端分配的资源;以及对切入、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所述ILR,用于注册更新终端的RID,以及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GW包括:
切出控制模块,用于向目标AGW发送AGW切换请求,切换完成后,释放为该终端分配的资源;
切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收到AGW切换请求后,向位置标识(RID)分配模块发送分配通知,携带切入终端AID,之后,向RID注册模块发送注册通知,并向源AGW返回AGW切换响应;
RID分配模块,用于在收到分配通知后为该终端分配指向本AGW的新的RID,保存该终端AID与该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RID注册模块,用于在收到注册通知后发起RID注册流程,向终端归属身份位置寄存器(ILR)发送RID注册请求,更新该终端ILR保存的该终端的RID;
连接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与通信对端连接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报文转发模块,用于对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解RID封装和转发,及在收到要发送到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后向目标侧转发;还用于从收到的终端的数据报文中解析出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进行维护;
所述ILR包括:
注册处理模块,用于在收到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后,注册更新终端的AID和RID的对应关系信息;
RID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发起RID更新流程,收到更新通信对端的触发后向该终端所有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的AID及新的RID。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业务网络中包括身份位置核心路由器(ILCR),各ILCR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具有数据接口;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支持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所述ILCR包括报文转发模块,用于路由和转发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
所述AGW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所述AGW的切入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AGW切换请求后选择目标ILCR,向该隧道建立模块发送隧道建立通知;所述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收到隧道建立通知后,为切入终端建立与该目标ILCR间的动态隧道;或者
所述AGW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所述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上电后建立与ILCR间的静态隧道。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AGW与广义转发平面之间具有数据接口,该广义转发平面支持以RID为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26.如权利要求23或24或25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实时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AGW发送的RID注册请求。
27.如权利要求23或24或25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定时或定量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和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收到该目的AGW发送的切换响应后向终端归属ILR发送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其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并通知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停止对切出终端的连接信息的维护;
所述RID注册模块发送的RID注册请求中携带该连接信息维护模块还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终端与通信对端的连接信息;
触发该ILR的RID更新模块发起RID更新流程的更新通信对端触发消息指后到的通信对端信息传递请求或RID注册请求。
28.如权利要求23或24或25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AGW还包括映射信息维护模块,用于向终端归属ILR上报、更新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以及维护未更新到终端归属ILR的该终端的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所述AGW的映射信息维护模块通过以下方式获取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根据收到的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解析获得;或
根据数据报文中通信对端的AID在本地查询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通信对端归属ILR查询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或
从源AGW或源ILCR查询得到通信对端的AID-RID映射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3或24或25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ILR的RID更新模块,在发起RID更新流程时,根据通信对端AID-RID的映射信息、本地配置信息或DNS查询确定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向所述通信对端接入的网关发送RID更新通知,携带该终端AID和新的RID的映射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收到发给切出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后,通过与目标AGW之间的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AGW,收到发给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时,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发送给该终端。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ILCR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用于为切入终端建立与源ILCR间的转发隧道,或为切出终端建立与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并在切换完成后释放该转发隧道;
所述ILCR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在切换过程中,对收到的发给切出终端的数据报文先转发给源AGW,在源、目标ILCR间的转发隧道建立后则通过该转发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对收到的发给切入终端的数据报文,通过与目标AGW间的隧道转发给该目标AGW。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目标AGW;所述切入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选择的目标ILCR与该源ILCR不同时,将源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目标ILCR;所述ILCR中的隧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源ILCR的标识信息建立到该源ILCR的转发隧道;或者
所述切入控制模块还用于将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给源AGW;所述切出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收到的目标ILCR与源ILCR不同时,将该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源ILCR;所述ILCR中的隧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目标ILCR的标识信息建立到该目标ILCR的转发隧道。
33.如权利要求23、24或25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控制模块向目标AGW发送切换请求时,向本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发送第一通知;
所述切入控制模块收到源AGW发来切换请求时,向本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发送第二通知;
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在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前,对收到的切出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进行解RID封装后再转发到目标AGW,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后则直接转发到目标AGW;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前,对源AGW转发来的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直接发送到终端,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后在进行解RID封装后再发送到终端;对目标ILCR转发来的切入终端的下行数据报文均进行解RID封装,再通过与该终端的数据通道发送给该终端。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业务网络中包括ILCR;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将收到的切出终端的上行数据报文转发到源ILCR,在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之前还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对收到的切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报文,如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未建立,将该上行数据报文转发到源AGW,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后还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如与目标ILCR间的隧道已建立,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后通过与目标ILCR之间的隧道转发到该目标ILCR或通过与源AGW之间的隧道转发到源AGW。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AGW具有到广义转发平面的数据接口;所述AGW中的报文转发模块将收到的切出终端的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后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前,将收到的切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报文直接转发到源AGW,在收到所述第二通知之后,对该上行数据报文进行RID封装后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
3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入控制模块选择目标ILCR的方式为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所述切入控制模块与切入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交互,获取本目标AGW可以连接的ILCR的信息,从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
方式二、所述切入控制模块从源AGW发来的切入终端允许接入的ILCR中选择一个ILCR作为目标ILCR,所述允许接入的ILCR是该切入终端归属的AAA服务器发送到源AGW的;
方式三、所述切入控制模块根据本AGW的配置信息选择目标ILCR。
37.如权利要求23或24或25所述的Wimax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控制模块向目标AGW发送的AGW切换请求为锚定数据通道功能(DPF)切换请求;所述切入控制模块向源AGW发送的AGW切换响应为锚定DPF切换响应。
CN201010100123.4A 2010-01-22 2010-01-22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7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0123.4A CN102137468B (zh) 2010-01-22 2010-01-22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PCT/CN2010/001697 WO2011088607A1 (zh) 2010-01-22 2010-10-25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0123.4A CN102137468B (zh) 2010-01-22 2010-01-22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7468A true CN102137468A (zh) 2011-07-27
CN102137468B CN102137468B (zh) 2015-08-12

Family

ID=44297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012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7468B (zh) 2010-01-22 2010-01-22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7468B (zh)
WO (1) WO20110886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475A (zh) * 2012-04-17 2012-09-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6647834A (zh) * 2023-07-27 2023-08-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移动网络通信方法及架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JP2009153042A (ja) * 2007-12-21 2009-07-09 Japan Radio Co Ltd WiMAXGW基地局装置及びWiMAX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システム
CN10148367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查找方法和网络设备
US20090290556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Pouya Taaghol Wireless network handover with single radio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JP2009153042A (ja) * 2007-12-21 2009-07-09 Japan Radio Co Ltd WiMAXGW基地局装置及びWiMAX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システム
CN10148367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查找方法和网络设备
US20090290556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Pouya Taaghol Wireless network handover with single radio ope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晨等: "基于IEEE 802.16e的WiMAX移动性管理", 《通信技术》 *
董平: "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的可扩展路由体系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475A (zh) * 2012-04-17 2012-09-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6647834A (zh) * 2023-07-27 2023-08-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移动网络通信方法及架构
CN116647834B (zh) * 2023-07-27 2023-11-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移动网络通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7468B (zh) 2015-08-12
WO2011088607A1 (zh)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337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 setup/response
US20220232671A1 (en) Group Communication Signaling Overload Mitigation
CN10219640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66292B (zh) 工作在多协议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移动站及其方法
CN102045692B (zh) 一种基于控制面与媒体面分离的网络架构实现的通信网络
CN102238634B (zh)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数据分流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84705A (zh) 通信网络中的动态负载平衡
CN103857004A (zh) 处理无线网络用户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23378B (zh) 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网络
EP3791648B1 (en) Ran paging handling
CN111480354A (zh) 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路由
CN102036215B (zh) 实现网间漫游的方法、系统及查询和网络附着方法及系统
CN102026318B (zh) 切换管理及切换时用户数据管理的方法、系统和agr
CN102056151B (zh) 基于wcdma核心网实现移动通信的系统及终端接入方法
CN102685921A (zh) 一种双通道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4255062A (zh) 通信系统和用于路径控制的方法
CN101141784A (zh) 一种跨接入设备的空闲态寻呼的方法、接入设备和系统
CN102025599A (zh) 发起通信、信息/数据报文的转发及路由配置方法/系统
CN102137467B (zh)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02056236B (zh) 基于Wimax网络架构实现的通信网络及终端接入方法
CN102025791A (zh) 一种分配位置标识和报文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37468B (zh)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02118734B (zh) 一种可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02170628B (zh) 实现无固定锚点切换的Wimax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02123463B (zh) 一种wcdma核心网及基于wcdma核心网的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