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2676B -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2676B
CN102132676B CN201010300703.8A CN201010300703A CN102132676B CN 102132676 B CN102132676 B CN 102132676B CN 201010300703 A CN201010300703 A CN 201010300703A CN 102132676 B CN102132676 B CN 102132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control
door
flo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3007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2676A (zh
Inventor
张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3007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2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2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2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26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包括设有共面网的共面架,共面架的二侧各设有一个子网箱,共面架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来调整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浮沉及浮态的浮控室。二个子网箱的外网设有可启闭的捕获口,二个子网箱中的一个为外管控子网箱,外管控子网箱设有外门,还设有一套远程控制外门动作的线控机械装置。使用方法包括把鱼类自动管控平台设置在外部水域中,开启所述外门,用另一个子网箱进行养殖,每次在给另一个子网箱投饵料时,亦同时给外管控子网箱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每隔一个时间段重复上一步骤,对外管控子网箱内进行检测,如有较多野生鱼类已对人工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操作线控机械装置关闭外门,操作浮控室控制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沉及浮态,按需进行取鱼。在大水域,利用本发明,可高效驯化和自动管控平台内外的各种鱼类,能满足产生高品质鱼类和娱乐养生的双重需要。

Description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捕集器的定置渔具,具体地,涉及一种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以及利用该平台对鱼类进行驯化管控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世界各国,网笼或网箱已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网笼或网箱只能单纯地用来捕鱼或者养鱼,无法满足人们希望可以方便自动管控大水域野生鱼类的实际需求。
CN2917274Y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名称为“简易复合侧举网箱”的定置渔具,其虽然可对网箱内的鱼类进行自动管控,但却无法对其外部的野生鱼类进行自动管控,另外,该方案把网箱的浮沉控制和浮态控制分成必须先进行浮沉控制而后才能进行浮态控制的工作模式,使得在波浪较大的水面上,呈水平设置的第一浮控体,在后期呈水平状态的控制过程中,由于其前后水气进排口上下大幅波动,容易出现排气口排不出气或排水口排不出水,不能顺利完成排水排气的失灵现象。当然通过把第一浮控体分隔成多仓室可以减轻这样的失灵现象,但会令设备成本增加较大。同样,在水面风力较大的水域中,如要把双向锚定并处在背风一边的子网箱指定为当前子网箱,也会由于风作用于网箱露空部分所形成的转动力矩,往往大于U型浮控体弯头浮力所形成的转动力矩,而出现指定当前子网箱失灵现象。再有,尽管典型的U型浮控体虽然具有指定当前子网箱并可最终用来调整网箱的浮沉及浮态,但U型弯头的设计存在浪费材料和浪费工时的缺点。还有,多个U型浮控体并联控制,在控制后期时,也会出现难以顺利排水排气的失灵现象,当然,每个U型浮控体都单独控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当多个U型浮控体并存时会使网箱的浮态控制复杂化。
CN101341864A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名称为“海底自动笼捕(渔)机”的定置渔具,理论上,其虽然可远程自动捕鱼,但其方案实施需要许多复杂的水下电子、电力元件,而这些元件对水密性和防止生物污附都要求甚高,它们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众多带电元件、线路的任何一个或一条出现故障,都容易造成系统功能失灵,而一旦系统失灵,一般用户会难以自行解决。另外,其采用强压技术来提高捕鱼产量的做法,适用范围窄,容易吓跑网笼外围待捕鱼类,因此其技术风险大,成本高,适用范围窄,不适合在水中长期浸泡使用,不能满足用驯化的方法来自动管控外部野生鱼类的实际需求。
此外,在大水域野生鱼类自动管控方面,日本等国进行过建设海洋牧场试验,在音响驯化集鱼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好成果,而美国等国还开发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可实时察看水下鱼类活动状况的渔用声纳等,然而,综观现有技术,目前仍欠缺大水域野生鱼类自动管控的简单解决方法和技术集成。事实上,正是这样的技术欠缺,制约了各国大水域生态渔业的发展。以我国为例,目前仍有数以千计的大中型水库、湖泊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海,由于这些水域水体形态复杂多变,底部地形千差万别等,以至利用现有渔业设备难以高效管控其内的鱼类,长期以来,这些水库、湖泊和海洋的生态渔业效益都不高。可见,给出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库、湖泊、海洋等大水域生态渔业效益,并能同时服务休闲娱乐产业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给出一种能长期在水中浸泡,既可用来养殖和自动管控养殖鱼类,又可用来驯化和自动捕捉野生鱼类,还可方便用养殖鱼类来提高野生鱼类驯化效率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给出一种结构简单,抗环境干扰能力强,且操控容易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给出一种既能节省饵料,又能持续诱集和驯化野生鱼类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是给出一种应用该平台来驯化管控野生鱼类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包括设有共面网的共面架,共面架的二侧各设有一个子网箱,共面架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来调整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浮沉及浮态的浮控室,二个子网箱的外网设有可启闭的捕获口,二个子网箱中的一个为外管控子网箱,外管控子网箱设有外门,还设有一套远程控制外门动作的线控机械装置。
这里,浮控室,是指可以调节浮力大小的封闭壳体或封闭囊体;线控机械装置,是指由机械零件组成并且依靠远程管线提供动力来完成预设任务的机械装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本发明可用来养殖和自动管控养殖鱼类,还可用外管控子网箱来驯化和自动捕捉野生鱼类。该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密切相连的二个子网箱中的一个设置为完全开放的野生鱼类驯化管控场所,通过用另一个子网箱进行封闭式养殖,会产生以养殖鱼类带动和促进野生鱼类接受驯化,进而大幅提高野生鱼类驯化效率的独特应用效果;另外,由于外门通过一套线控机械装置进行动作控制,因此,在实现外门远程启闭的同时,外门及线控机械装置还具有可在水中长期浸泡,持续使用而不易造成系统失灵的特点。此外,本发明由于可无需对水密性要求甚高的昂贵水下电子、电力元件,无需必须经常维护的水下蓄电池等,因此即便出现故障,一般情况下,用户均可容易自行解决。
进一步的方案是线控机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门浮控室,门浮控室可沿设在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滑轨上下滑动,一条远程气管,远程气管的一端接门浮控室,另一端位于远程操控点。这里,门浮控室,是指可以调节浮力大小的封闭壳体或封闭囊体;远程操控点,是指方便操控人员直接操控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所有地方的总称。这样,线控机械装置会特别耐水浸泡,而当外门为上下插拨式的有轨滑动门时,把门浮控室连在有轨滑动门上,在远程操控点通过远程气管以充气方式为门浮控室提供浮力,或者以抽气的方式释放门浮控室沉力,就可利用门浮控室顺利地打开或者关闭外门。
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共面架上部的所述浮控室为定值浮控室,共面架下部的浮控室为侧举浮控体,侧举浮控体以共面架的中平面为对称平分面垂直设置。这里,定值浮控室是指在水下具有恒定浮力的浮控室,亦即普通意义上的密封浮体。侧举浮控体是指具有指定当前子网箱功能,并可最终用来调整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浮沉及浮态的浮控体。当前子网箱,是指通过调节浮控室的浮力即可使其处于各种正常管理操作浮态的子网箱。这样,仅需操控共面架底部的侧举浮控体,就可完全操控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沉及浮态,进一步简化了操控结构。此外,还可完全避免因需操控共面架上部水平设置的浮控室,而出现相关浮控室不能顺利排水或顺利排气的失灵现象,大幅减轻了波浪对操控的干抗,提高了控制效率。
对上一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是侧举浮控体为一个,设置在共面架的下部的中间。这样,由于仅有一个侧举浮控体,因此又可进一步简化控制结构,并可完全避免因对多个侧举浮控体进行并联控制,在控制后期可能出现的难以顺利排水排气的失灵现象,进一步减少了操控干抗,提高了控制效率。
更具体的方案是侧举浮控体设计成I型浮控体,I型浮控体内部至少由二片带定向曲管的分隔板分隔成三个连通的左端浮控室、中部浮控室和右端浮控室。左端浮控室和右端浮控室的上部外端分别设有左控管口和右控管口。一条左控导管,左控导管的一端接所述左控管口,另一端位于远程操控点,一条右控导管,右控导管的一端接右控管口,另一端位于远程操控点。可见,I型浮控体的结构更简单,更省材料和工时,在远程操控点通过给左控导管或右控导管导入压力气源或压力水源,可极易远程操控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内的任一子网箱的浮沉及浮态。
更深入的方案是,在I型浮控体的垂向轴平面内,左端浮控室和右端浮控室的底部与各自分隔板的夹角设为锐角。这样,当I型浮控体在进排气或进排水时,可较彻底地排净其内部任何一个浮控室内的空气或水,使相关操控功能更加稳定。
其他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外门为转动外门,转动外门有两套,设在共面架的前后两端,设有连接门浮控室与转动外门的开门绳和关门绳,设一组定向滑件,两套转动外门由一套线控机械装置控制。这样,不但使外管控子网箱有宽阔通畅的出入口,而且还可充分发挥共面架的作用,很好地简化了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结构。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上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第一种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把鱼类自动管控平台设置在外部水域中;
开启外管控子网箱外门;
用另一个所述子网箱进行养殖;
每次在给另一个所述子网箱投饵料时,亦同时给所述外管控子网箱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
每隔一个时间段重复上一步骤;
对所述外管控子网箱内进行检测,如有较多野生鱼类已对人工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操作所述线控机械装置关闭外门,操作所述浮控室控制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沉及浮态,按需进行取鱼。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把鱼类自动管控平台设置在外部水域中;
开启外管控子网箱外门;
用另一个子网箱进行养殖;
每次在给另一个子网箱投饵时,亦同时给外管控子网箱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
每隔一个时间段重复上一步骤;
在设置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外部水域,长期驯养少量容易驯化、容易识别的领头鱼;
对外管控子网箱内进行检测,如有较多野生鱼类已对人工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操作所述线控机械装置关闭外门,操作浮控室控制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沉及浮态,按需进行取鱼;
在上一步骤后,优先把领头鱼放归外部水域中。
由以上方法可见,该方法不但充分地满足了野生鱼类的天性需求,而且还很好地发挥了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优越性能。这是因为,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水环境中,野生鱼类的警惕性一般都比较高,对水下临时出现的网状结构物,尤其是运动中的网状结构物,鱼类天生恐惧,往往不敢主动接近,甚至见之就逃,但在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如果水中网状结构物并无威胁,鱼类一般会放松警惕,此外,鱼类如果发现有同类在此网状结构物内摄食,基于群体行为的趋同性,它们一般会游向此网状结构物,而面对网内食物,一般情况下,胆大的和熟门熟路的鱼会首先迅速前往抢食,而在这些领头鱼的带领下,一些胆小的或受过惊吓的鱼也会陆续跟进。但,此时,如果有鱼从网内发出受到严重威助的警告信号,处于网外的同类鱼就极有可能会迅速逃离。可见,网状结构物在水中放置时间的长短,鱼类进出是否顺畅,在网状结构物内是否有鱼类喜爱的食物,是否有同类鱼在网内发出积极的摄食信号,以及网内有食物的信号和时间规律是否为野生鱼类熟悉,都会直接影响利用网状结构物来驯化管控野生鱼类的效率。 
比对上述野生鱼类的天然习性和本发明提供的使用方法可见,长期设置在水中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既可让野生鱼类完全放松警惕,自由进出,又可借助饵料和食性相似的养殖鱼类来协同提高野生鱼类的驯化效率,理由是,一方面,平时养殖鱼类成群在另一子网箱内活动,可吸引野生鱼类注意;另一方面,投饵料后,养殖鱼类不断发出的抢食声音会进一步刺激周边的野生鱼类,当生活在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周边的野生鱼类受到饵料香味和同类抢食声音的双重刺激后,基于觅食和集群的天性,它们会更易游进外管控子网箱内抢食。另外,对野生鱼类的持续定时投饵,如再加上特别驯养的领头鱼的引领,就可使更大范围外部水域的更多野生鱼类逐渐形成对平台投饵信号的条件反射,而一旦野生鱼类与平台投饵信号建立起条件反射后,即表明这些野生鱼类已被成功驯化,此后,容易按检测结果是否达到要求而决定是否进行捕捉。要捕捉已被驯化的野生鱼类,先将其诱进外管控子网箱,然后,在远程操控点迅速关闭外管控子网箱上的外门,再后,通过浮控室控制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浮沉及浮态,当达到所需的操作浮态后,即可开始取鱼作业或实施其他管控。取鱼作业时,如发现有特别驯养的领头鱼,应首先重新放归外部水域中。
综上,利用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可解决外部水域野生鱼类的复杂管控问题,突出表现在:1、不管是在岸上还是在水面上,都可对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内外的鱼类进行自动管控,平台使用寿命长,综合成本低、效率高、适应力强。2、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可长期安全地设置在各种复杂的大水域中,甚至可作多功能人工鱼礁使用。3、可同时兼顾养殖,并以养殖来促进野生鱼类的驯化管控,一举多得。4、通过合适的养殖驯化,可使大水域野生鱼类的管控效率越来越高,产生以小管大的实际效用,用小型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即可自动管控各种复杂大水域的野生鱼类。此外,由于实际操控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很方便,因此,利用鱼类自动管控平台,除可进行高品质的养殖生产和渔业生产外,还可供人娱乐养生,其主要形式是:在各类大水域景区中,可专门设置一些野生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方便游人玩乐,而在偏远的水库、湖泊或海岛,还可为当地的居民和驻军提供一种既可来生产又可用取乐的有趣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略去共面架的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共面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反映实施例中共面架与浮控室、门浮控室等位置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反映实施例中转动外门及线控机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漂浮于外部水域中的系泊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I型浮控体放大了的中纵剖视图;
图7是I型浮控体右端浮控室及部分中部浮控室的一个放大了的结构立体图;
图8是门浮控室的结构立体图;
图9是被动供饵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10是转动外门的结构立体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清楚起见,图1中的二个子网箱的外网仅用轮廓线表示,即网片标示为空白,图1是处于正浮状态下略去了部分共面架后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立体图,按图1中坐标系方向,共面架310铅垂设置,其上部前后二端各设一个定值浮控室210,投饵管510的一端自共面架310上部中间伸出,共面架310下部前后二端各设一个满水容器240,中间处沿左右方向设有一个I型浮控体220,共面架310前后二端分别设有一个外门框 620,共面架310左侧为外管控子网箱101,右侧为用于养殖的另一子网箱102,外管控子网箱101和子网箱102均在上部设有捕获口103。
左控导管640的一端和右控导管650的一端伸出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以外。在正常作业时,这两端须沿系泊缆绳延伸至远程操控点(将在图5中说明)。外门框620铰接的转动外门在图1中处于不可见的开启状态(参见图4)。
参见图2,图2是一个完整共面架310的刚性框架立体示意图,本图及以后的各图中,杆件均以实线表示。共面架可以一体化建造,也可以先分别建造前、后、上、下、中五个模块,然后再进行整体组装。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共面架可选有防腐能力的结构合金钢或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玻璃钢来制造。图2中的两条滑轨350可以是刚性杆件,也可以是柔性索。 
参见图3,图3中略去二个子网箱、共面网和部分线控机械装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外门框620的外侧设有连接转动外门的铰链330,定值浮控室210和满水容器240分别设在共面架310上部和下部突出的框腔内。这里,满水容器240是指具有一定强度且装满了水的密封容器,这样,在有较强水流或风力的水域中,可使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操控更加平稳。I型浮控体220通过其接口基座227套接在共面架310底部的中接柱上,I型浮控体220左右两端的缆绳扣222连接缆绳360 ,缆绳360的另一端固接在共面架310上部前后两端,被动供饵装置520设在共面架310中下部的框腔内,投饵管510设在共面架310中平面的左侧,滑轨350设在共面架310的右侧,门浮控室410可沿滑轨350上下滑动,二个子网箱之间的共面网通道门370设在共面架310下部,通道门转动轴371设在共面网通道门370的外侧。定向滑件340分别固设在共面架310中平面右侧的上中部和下中部、前中部和后中部,用于开门绳和关门绳穿过(详见图4)。设在共面架310内部四个角上的子网箱杆座320,用来固接可为二个子网箱101、102提供刚性技撑的撑杆。
参见图4,图4是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略去二个子网箱、共面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共面网380设置在共面架的中平面,为清楚表示,共面网380仅用轮廓线表示,网片标示为空白。转动外门610通过铰链613安装在外门框620上,二条开门绳660的一端与门浮控室410顶部的门绳扣413连接,另一端穿过共面架310上中部的定向滑件340后,再分别穿过共面架310前、后中部的定向滑件340,然后分别与转动外门610的开门位612连接。二条关门绳670的一端与门浮控室410底部的门绳扣413连接,另一端穿过共面架310下中部的定向滑件340后,再分别穿过共面架310前、后中部的定向滑件340,然后分别与转动外门610的关门位611连接。右控导管650的下端与右控管口221连接,兼作远程气管的左控导管640的下端与上位管口411连接,下位管口412与气管630的一端连接,气管630的另一端绕过共面网380的前上部后与左控管口连接(参见图3),左控导管640和右控导管650的另一端引至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以外。门浮控室410完全进水后的净沉力和完全充气后的净浮力应大于或等于在水中正常打开或关闭转动外门610所必需的最小外力。另外,在流水很大的水域,为便于快速关闭外门,可把共面架310二端的外门改为上下插拨式的有轨滑动门,在此方案下,门浮控室410只需上部一组开关门绳,即可利用有轨滑动门自身的重力关门而利用门浮控室410的重力开门。当然,上述有轨滑动门也可以只设一个,这样,门浮控室410只需直接固设在有轨滑动门的一侧即可,而有关气管的接法与图4所示相同。
参见图5,图5是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漂浮于水域水面713上的系泊示意图。可用二个系泊锚711和二条锚缆710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前后二端进行系泊。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引出的左控导管640和右控导管650沿锚缆710设置,它们的末端从远程操控点712处伸出水面,其上分别接主动力开关641和651。在实际应用中,为方便操控,亦可把左控导管640和右控导管650直接引至岸上控制台。
参见图6,图6是I型浮控体220的一个放大了的中纵剖面图,I型浮控体220呈直线状,以其轴线垂直的中平面231为对称面,其内部由二片带定向曲管228的分隔板224分隔成三个连通的左端浮控室229、中部浮控室225和右端浮控室223,左端浮控室229和右端浮控室223的底部与各自的分隔板224的夹角均为一锐角。在左端浮控室229上部外端分别设一个左控管口230和一个缆绳扣222,右端浮控室223上部外端分别设一个右控管口221和一个缆绳扣222。I型浮控体220的中部还设二条加强环226,加强环226连接口基座227(参见图2)。I型浮控体可用玻璃钢等材料制造。
参见图7,图7是I型浮控体220中右端浮控室223及部分中部浮控室225的结构立体图,此图可更清楚地说明右端浮控室223及其与中部浮控室225相邻的细节结构。
图6、图7给出的I型浮控体220是结构最简单的I型浮控体,根据需要,中部浮控室225还可以按上述分隔法再进一步细分,甚至还可以把I型浮控体220从中部分成二个连通且独立的子体,以满足更复杂的应用需求。
参见图8,图8是门浮控室410的一个放大了的结构立体图,其上部分别设有上位管口411和下位管口412,上位管口411与门浮控室410腔的顶部连通,下位管口412通过与它相连的一段内管与门浮控室410腔的底部连通。门浮控室外壳的上部和下部的中心处分别设有门绳扣413,两侧的上下部还设有滑孔耳414。
参见图9,图9是被动供饵装置520的一个放大了的结构立体图, 被动供饵装置520外观呈长方体形状,由一个外壳521、限位多孔转动门530和底食槽525、526等构成,其中,外壳521顶部一侧设有饵料口522,外壳521顶部边角处还设有固定孔523,用于与共面架固接。在被动供饵装置520左右二个相对侧面上各有一个限位多孔转动门530,该门转轴531位于顶部,限位多孔转动门530只能在被动供饵装置520内部一个受限范围内转动。外壳521的底面528两侧设有底食槽525和526,底食槽525和526的两端分别设有食槽垫527,底食槽525和526的内侧设有限位杆529,底食槽525和526外侧还设有辅助食槽524。图9中,底食槽525、526是处于二种不同状态的底食槽,底食槽525表示已被外力打开,此时鱼儿可以摄取其内的饵料,但不能摄取被动供饵装置520内的饵料,这是因为,限位多孔转动门530转至限位杆529处后,已把底食槽525与被动供饵装置520内的饵料完全隔断;底食槽526则表示已靠重力自然关闭,即,限位多孔转动门530依靠自身重力自然地卡在了底食槽526的外侧,这样底食槽526可自动装填饵料,而已装填进被动供饵装置内的较大沉性粗粒饵料不会非正常流失,但其香味却可以透过限位多孔转动门的小孔向四周扩散,吸引鱼类前来摄食。而当底食槽526一侧的限位多孔转动门530受到外力推顶后,底食槽526的状态将与底食槽525的状态相同。当然,视实际需要,二个限位多孔转动门530及二个底食槽525、526均可作不对称设置,这样可更好地满足养殖对象和驯化对象的不同需求。可见,设置被动供饵装置,可有效地节省饵料,减少流失,延长供饵时间,增强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对大水域野生鱼类的持续吸引力,提高驯化效率。
参见图10,图10是转动外门610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转动外门610中部附近的一个垂直平面上,设置一个刚性三角架,转动外门610其中一边设二个铰链310,其另一边与三角架的交点,设有关门位611,突出的三角架交点处设有开门位612。
以下说明各浮控室的设计要求及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完整控制过程:
在外部水域中,当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只受自身浮力和重力作用时,在最大侧举浮态(即侧举浮控体完全充气时的浮态),设计定值浮控室与侧举浮控体时,应同时满足下列两式:
V3×D+(V1+V2)×D/2 > G1+G2/2+G3………….(式1)
(V41×D)/2+(V1+V2)×D/2 > G1+G2/2+G4……(式2)
式1、式2及以下各公式中:
G1:单个子网箱的总重量;
V1:单个子网箱的总排水体积;
G2:共面架的总重量(注:含依在共面架内的全部依附件);
V2:共面架的总排水体积(注:含依在共面架内的全部依附件);
G3:定值浮控室的总重量;
V3:定值浮控室的总排水体积;
G4:侧举浮控体的总重量;
V41:侧举浮控体的最大排水体积;
V42:侧举浮控体的最小排水体积;
D:水的密度。
在外部水域中,当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只受自身浮力和重力作用时,在最小侧举浮态(即侧举浮控体完全进水后的浮态),定值浮控室的体积、重量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沉关系如下:
V3×D=2G1+G2+G3+G4-(2V1+V2+V42)×D….(式3)
当满足式3时: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V3×D > 2G1+G2+G3+G4-(2V1+V2+V42)×D….(式4)
当满足式4时: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将浮于水面;
V3×D < 2G1+G2+G3+G4-(2V1+V2+V42)×D….(式5)
当满足式5时: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会沉入水底。
上述关系式1、式2、式3、式4及式5是确定定值浮控室和侧举浮控体的体积和重量的基础关系式,在实际生产中,还必须充分考虑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最大湿水重量,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最大生物污附重量以及风、浪、流、系泊缆绳和最佳操作浮态需求等对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实际影响,以保证选择正确的材料和参数来生产本发明。
图5示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态表明,其定值浮控室210满足式3的要求,因此,即便I型浮控体220完全进水,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也不会沉入水底,而仍然会漂浮于水面713上。
按图4、图5的控制结构,如鱼类自动管控平台除了同时满足式1、式2和式5外,还满足如下条件,即当左端浮控室229或右端浮控室223(见图6)中的任何一个完全充气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都可以上浮。
则对在水下已打开转动外门的外管控子网箱101的控制过程如下:
一、自动关闭转动外门并上浮侧举:
在远程操控点712打开二个主动力开关641和651,给左控导管640接入压缩空气,此时,右控导管650会自动向外喷水,接入压缩空气的压力越大,右控导管650向外喷水的速度就越快,外门口620就会被关闭得越快,开始,先排门浮控室410中的水,当门浮控室410有净浮力后,它会不断拉紧关门绳670,松开关门绳660,当门浮控室410上浮至最高位时,共面网380前后两端的外门框620就被转动外门610关闭。自左控导管640接入压缩空气起,至转动外门610关闭的过程中,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仍会保持原有浮态。继续给左控导管640导入压缩空气,开始排左端浮控室229中的水,外管控子网箱101被自动指定为当前子网箱,左端浮控室229完成排水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以一侧倾浮态自动上浮,继续给左控导管640导入压缩空气,此后,依次排中部浮控室225(参见图6)和右端浮控室221中的水,当右端浮控室221完全排水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处于最大侧举浮态,而作为当前子网箱的外管控子网箱101则被从水下举出水上。
二、下沉并自动打开转动外门:
在完成外管控子网箱101的作业任务后,同样是在远程操控点712,打开二个主动力开关641和651,不断给右控导管650接入有压力的水,这可通过给左控导管640负压或给右控导管650正压来实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就会沿着与其上浮侧举相反的路径自动下沉至水底后再自动打开其转动外门。
在与上述相同的前提下,对另一子网箱102的控制操作与对外管控子网箱101的控制操作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操控子网箱102,不管是上浮侧举还是复原下沉,都无需考虑转动外门的启闭问题,因此,操控子网箱102上浮侧举,仅需向右控导管650导入压缩空气,而在下沉时,仅需向左控导管640导入有压力的水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为对本发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说明,主要用来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关键技术实质,并不是对本发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限制,事实上,通过参考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实施例和相关技术说明,业界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给出的其他众多受保护技术方案,均可容易实现。例如,特殊情况下,当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动外门改为上下插拨式的有轨滑动门时,线控机械装置还可仅为一条绳索,此绳索一端连在有轨滑动门顶部,另一端经共面架顶部穿出后位于远程操控点,在远程操控点,拉紧该绳索,可打开有轨滑动门,放松该绳索,有轨滑动门可利用自身重力自动关门;又如,当采用上下插拨式的有轨滑动门时,有轨滑动门还可以分成多格来减少外门拖拉行程。
对于根据本发明鱼类自动管控平台使用方法的实施例,已在发明内容部分及对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操作方法中有了明确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3)

1.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包括
设有共面网的共面架;
所述共面架的二侧各设有一个子网箱;
所述共面架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来调整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浮沉及浮态的浮控室;
所述二个子网箱的外网设有可启闭的捕获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个子网箱中的一个为外管控子网箱,所述外管控子网箱设有用于在水下启闭的外门;
还设有一套远程控制所述外门动作的线控机械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控机械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门浮控室,所述门浮控室可沿设在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滑轨上下滑动;
一条远程气管,所述远程气管的一端接所述门浮控室,另一端位于远程操控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面架上部的所述浮控室为定值浮控室;
所述共面架下部的所述浮控室为侧举浮控体;
所述侧举浮控体以所述共面架的中平面为对称平分面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举浮控体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共面架的下部的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举浮控体是I型浮控体;
所述I型浮控体内部至少由二片带定向曲管的分隔板分隔成三个连通的左端浮控室、中部浮控室和右端浮控室;
所述左端浮控室和所述右端浮控室的上部外端分别设左控管口和右控管口;
一条左控导管,所述左控导管的一端接所述左控管口,另一端位于远程操控点;
一条右控导管,所述右控导管的一端接所述右控管口,另一端位于所述远程操控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I型浮控体的垂向轴平面内,所述左端浮控室和所述右端浮控室的底部与各自的所述分隔板间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门为转动外门;
所述转动外门为两套,并设在所述共面架的前后两端;
设有连接门浮控室与所述转动外门的开门绳和关门绳;
设有一组定向滑件;
两套所述转动外门由一套所述线控机械装置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外门的铰链设在所述共面架两端的最外边;
所述转动外门的开门位和关门位设在所述转动外门的不同位置;
所述门浮控室的顶部设一个上位管口和一个下位管口;
所述开门绳与所述门浮控室的顶部相连;
所述关门绳与所述门浮控室的底部相连;
所述开门绳和所述关门绳的另一端则分别穿过定向滑件与所述开门位和所述关门位相连;
左控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上位管口,所述下位管口通过一条气管与I型浮控体的左控管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共面架下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满水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面架上还设有被动供饵装置,所述被动供饵装置由带饵料口的外壳、限位多孔转动门和底食槽构成;
所述限位多孔转动门设在所述被动供饵装置的侧面,所述限位多孔转动门在一个受限范围内绕设在顶部的转动轴转动;
一条投饵管,所述投饵管一端位于所述共面架的顶部,另一端连接所述饵料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动供饵装置外观呈长方体形状,所述限位多孔转动门有二个,设置在所述被动供饵装置的二个相对侧面上;
所述底食槽两端设有食槽垫;
所述底食槽外还设有辅助食槽。
12.使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把鱼类自动管控平台设置在外部水域中;
开启所述外门;
用另一个所述子网箱进行养殖;
每次在给另一个所述子网箱投饵料时,亦同时给所述外管控子网箱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
每隔一个时间段重复上一步骤;
对所述外管控子网箱内进行检测,如有较多野生鱼类已对人工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操作所述线控机械装置关闭所述外门,操作所述浮控室控制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沉及浮态,按需进行取鱼。
13.使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如下步骤;
把鱼类自动管控平台设置在外部水域中;
开启所述外门;
用另一个所述子网箱进行养殖;
每次在给另一个所述子网箱投饵时,亦同时给所述外管控子网箱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
每隔一个时间段重复上一步骤;
在设置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外部水域,长期驯养少量容易驯化、容易识别的领头鱼;
对所述外管控子网箱内进行检测,如有较多野生鱼类已对人工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操作所述线控机械装置关闭所述外门,操作所述浮控室控制所述鱼类自动管控平台的浮沉及浮态,按需进行取鱼;
在上一步骤后,优先把领头鱼放归外部水域中。
CN201010300703.8A 2010-01-25 2010-01-25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2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300703.8A CN102132676B (zh) 2010-01-25 2010-01-25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300703.8A CN102132676B (zh) 2010-01-25 2010-01-25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2676A CN102132676A (zh) 2011-07-27
CN102132676B true CN102132676B (zh) 2014-07-23

Family

ID=44292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30070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2676B (zh) 2010-01-25 2010-01-25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2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5478A (zh) * 2016-06-02 2016-08-24 泉港区奇妙工业设计服务中心 一种群组式海底养殖装置
CN107711652B (zh) * 2017-09-21 2020-12-15 浙江海洋大学 扇形养殖网衣
CN107711651B (zh) * 2017-09-21 2021-02-02 浙江海洋大学 折叠养殖网箱
CN110199963B (zh) * 2019-07-10 2021-10-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一种捕鱼监测系统
CN111955396B (zh) * 2020-09-04 2021-12-28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一种深海养殖平台
CN113170751B (zh) * 2021-04-30 2023-03-24 中交海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深远海养殖网箱渔门组件及该网箱
CN114631506B (zh) * 2022-03-10 2023-08-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水产养殖饲料投放装置及操作方法
CN115119785B (zh) * 2022-05-31 2023-04-28 山东大学 一种升降式浮水管装置及其升降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2336Y (zh) * 2002-07-20 2003-05-2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升降式网箱
CN1446459A (zh) * 2003-05-05 2003-10-08 中国海洋大学 方便投饵沉式养殖网箱
CN1623378A (zh) * 2004-12-18 2005-06-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泵压式网箱沉浮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720810Y (zh) * 2004-08-23 2005-08-31 张畅 复合侧举网箱
CN2917274Y (zh) * 2006-06-21 2007-07-04 陈棠堂 简易复合侧举网箱
CN200983789Y (zh) * 2006-12-10 2007-12-05 张畅 通用复合侧举网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2336Y (zh) * 2002-07-20 2003-05-2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升降式网箱
CN1446459A (zh) * 2003-05-05 2003-10-08 中国海洋大学 方便投饵沉式养殖网箱
CN2720810Y (zh) * 2004-08-23 2005-08-31 张畅 复合侧举网箱
CN1623378A (zh) * 2004-12-18 2005-06-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泵压式网箱沉浮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917274Y (zh) * 2006-06-21 2007-07-04 陈棠堂 简易复合侧举网箱
CN200983789Y (zh) * 2006-12-10 2007-12-05 张畅 通用复合侧举网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2676A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2676B (zh) 鱼类自动管控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100394846C (zh) 综合海产养殖系统
CN202979893U (zh) 一种悬浮式多用途网箱
CN112640856B (zh) 一种海洋牧场选择性自动捕捞装置及捕捞工艺
KR101002567B1 (ko) 해삼 양식용 인공 어초
CN113080156B (zh) 一种用于夏季捕捞大型养殖网箱中冷水鱼类的装置及方法
CN101146441B (zh) 应用于海产养殖的鱼笼
CN105076054A (zh) 养殖水面诱捕黄花鱼网箱
CN108112521B (zh) 一种多层式人工鱼礁
CN201742824U (zh) 高效捕鱼装置
CN105393994A (zh) 屋式诱捕鱼渔具
JP2007159483A (ja) 稚魚(天然・放流)の成長と魚類の産卵を育む魚礁パート2
CN200973305Y (zh) 折叠式蟹笼
CN207612974U (zh) 一种升降渔网的升降装置
CN2720810Y (zh) 复合侧举网箱
CN205865612U (zh) 一种养鱼装置
CN205196754U (zh) 屋式诱捕鱼渔具
KR102361772B1 (ko) 성게잡이 어구
CN219894327U (zh) 一种冬季冰下大银鱼仔稚鱼采集网具
CN105010268A (zh) 大水面诱捕梭鱼装置
CN219920017U (zh) 一种改良的船型屋人工鱼礁
KR20200106802A (ko) 해상용 해삼 양식장치
JP7411738B2 (ja) 魚類の集まりに有利な資源増殖礁及び増殖方法
CN213603840U (zh) 轻型结构大口黑鲈育苗装置
CN220799666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捕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