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1446B -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1446B
CN102131446B CN200980133456.2A CN200980133456A CN102131446B CN 102131446 B CN102131446 B CN 102131446B CN 200980133456 A CN200980133456 A CN 200980133456A CN 102131446 B CN102131446 B CN 102131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clean container
spb
di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34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1446A (zh
Inventor
D·德莱
U·费贝尔
H·耶格
K·潘特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13772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13144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131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1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1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1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5/00Washing or rinsing machines for crockery or tableware
    • A47L15/42Details
    • A47L15/4285Water-heater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5/00Washing or rinsing machines for crockery or tableware
    • A47L15/42Details
    • A47L15/48Drying arrangements
    • A47L15/481Drying arrangements by using water absorbent materials, e.g. Zeolith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洗碗机(GS)的干燥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可逆脱术吸附材料(ZEO)的吸附容器(SB),所述材料可以被可逆干燥。所述吸附容器借助于至少一个导气通道(LK)连接至洗碗机的桶(SPB)。所述吸附容器(SB)以基本上自由悬置的方式在所述桶(SPB)的底部(BO)下方布置,以使得为了所述吸附容器相对于基底模块(BG)的相邻的部件和部分具有一预定的最小间隙距离(LSP),以便提供热保护。

Description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碗机、尤其家用洗碗机,其包括至少一个清洗容器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干燥待洗物品的吸附干燥系统,所述吸附干燥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包含可逆脱水吸附材料的吸附容器,所述容器借助于至少一个用于产生气流的导气通道连接至所述清洗容器。
背景技术
例如由专利公开文献DE 10353774A1、DE 10353775A1或DE102005004096A1可知具有用于干燥餐具的所谓的吸附柱的洗碗机。在洗碗机的相应的洗碗程序的用于干燥碗碟的“干燥”子程序步骤中,湿空气借助于风扇经过吸附柱从洗碗机的清洗容器被导出,并且通过冷凝作用借助于所述吸附柱的可逆脱水干燥材料,水分从引导经过吸附柱的空气中被去除。为了吸附柱的再生、即解吸附,吸附柱的可逆脱水干燥材料被加热至非常高的温度。在该材料内存储的水因而作为热蒸汽被释放,并且通过由风扇产生的气流被引导到清洗容器内。位于清洗容器内的洗液和/或餐具以及位于清洗容器内的空气可以由此被加热。这种吸附柱已经证明对于餐具的节能和安静的干燥是特别有利的。例如,在专利公开文献DE 102005004096A1中,为了防止在吸附的过程中干燥材料的局部过热,加热器沿空气流动的方向在吸附柱的空气入口的上游布置。尽管在解吸附过程中的这种“空气加热”,但是实际中仍很难连续合适地和彻底地使得可逆脱水干燥材料干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碗机、尤其家用洗碗机,其对于吸附干燥装置吸附单元的可逆脱水干燥材料具有进一步改进的吸附和/或解吸附结果。
该目的对于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指出类型的洗碗机、尤其家用洗碗机得以实现在于,吸附容器以基本上自由悬置的方式在清洗容器的底部下方布置,从而为了热保护,所述吸附容器具有相对于相邻的部件和/或基底模块的部件的预定最小间隙距离。
这很大程度地确保了,清洗容器内的待洗物品可以以彻底、可靠和节能的方式被干燥。另外,使得实现干燥装置紧凑容纳在洗碗机中。
具体地,这很大程度地确保了,在相应所需的干燥过程中借助于导气通道从清洗容器引导到吸附容器中的并流经吸附容器的包括吸附干燥材料的吸附单元的湿空气可以借助于吸附干燥材料的吸附以彻底、可靠和节能的方式被干燥。随后,在该干燥过程之后,例如在后来重新开启的洗碗程序的至少一个冲洗或洁净循环中,吸附材料可以通过解吸附被再生,也就是说,以彻底、节能和节约材料的方式被重新处理,以备用于随后的干燥过程。
本发明的其它改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及其改型以下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洗碗机,所述洗碗机包括清洗容器以及吸附干燥系统,所述吸附干燥系统的各部件根据本发明设计原理被设置;
图2示意性地以透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图1的洗碗机的打开的清洗容器,吸附干燥系统的各部件在图中被部分地暴露、即未覆盖地示出;
图3以示意性侧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图1、2的吸附干燥系统的整体,其中所述系统的各部件部分居中地容纳在清洗容器的侧壁上以及部分地容纳在清洗容器下方的基底模块中;
图4以分解透视图的方式示意性地分解示出了图1至3的吸附干燥系统的吸附容器的不同的部件;
图5以俯视图的方式示意性示出了图4的吸附容器;
图6以示意性平面图的方式从下方示出了作为图5的吸附容器的部件的用于空气的流体调节的带槽的板,其中所述空气流经吸附容器中的吸附材料;
图7以示意性平面图的方式从下方示出了作为图4的吸附容器的进一步细节的螺旋式管加热器,其为了吸附材料的解吸附而加热吸附容器内的吸附材料;
图8以从上方看过去的示意性平面视图示出了图7的螺线管式加热器,其在图6的带槽的片材的上方布置;
图9以从侧向看过去的示意性剖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图4、5的吸附容器;
图10以示意性透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处于部分剖切状态的图4、5、9的吸附容器的内部结构;
图11以从上方看过去的示意性平面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图1至10的吸附系统的各部件的整体;
图12至14以不同的方式示意性示出了作为单个部件的图1至3的吸附干燥系统的出口元件;
图15以从侧向看过去的示意性剖视图的方式示出了作为单个部件的图1至3的吸附干燥系统的入口元件;
图16以从上方看过去的示意性平面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图1和图2的洗碗机的基底模块;以及
图17以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图1至3、11的吸附干燥系统的图4至10的吸附容器的热电式加热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相同功能和操作模式的元件在图1至17中分别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以示意性视图的方式示出了洗碗机GS,其中所述洗碗机包括清洗容器SPB、在其下方布置的基底模块BG以及根据本发明设计原理的吸附干燥系统TS作为所述洗碗机的主要部件。吸附干燥系统TS优选在外部、即在清洗容器SPB的外侧、部分地在侧壁SW上以及部分地在基底模块BG中设置。所述吸附干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导气通道LK、至少一个插入到所述导气通道内的风扇单元或鼓风机LT以及至少一个吸附容器SB作为所述吸附干燥系统的主要部件。清洗容器SB优选容纳一个或多个网篮GK,例如用于接收并清洗诸如餐具的物品。一个或多个喷洒装置例如一个或多个旋转喷洒臂SA在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设置,以便用液体喷洒待清洁的物品。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下喷洒臂和上喷洒臂都被悬置成允许它们在清洗容器SPB中旋转。
为了清洁待洗的物品,洗碗机通过清洗程序运行,其中所述清洗程序包括多个程序步骤。相应的清洗程序可以尤其包括随着时间连续依次的以下各个程序步骤:用于去除粗污垢的预清洗步骤、将洗涤剂添加至流体或水的洁净步骤、中间清洗步骤、施加混合有湿润剂或冲洗辅助剂的的液体或水的冲洗步骤、以及洁净后的物品被干燥的最终干燥步骤。取决于所选择的洗碗程序的洁净步骤或清洗循环,清水和/或混合有洗涤剂的使用过的水分别被施加至待洗的物品,例如针对洁净循环、中间冲洗循环和/或最终冲洗循环。
风扇单元LT和吸附容器SB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容纳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下方的基底模块BG中。导气通道LK自出口ALA(其中该出口在清洗容器的侧壁SW中设置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上方)在清洗容器SPB的侧壁SW的外侧上利用入口端管部分RA1向下延伸至基底模块BG中的风扇单元LT。风扇单元LT的出口在吸附容器的靠近底部的区域中借助于导气通道LK的连接区段VA连接至吸附容器SB的人口EO。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在清洗容器的底部BO上方设置,优选位于侧壁SW的中间区域或中央区域中,以便将空气从清洗容器SPB的内部吸出。可选地,当然也可以将出口设置在清洗容器SPB的后壁RW(见图2)中。大体上讲,尤其有利的是将出口优选至少设置在泡沫液位(其中,泡沫在洁净循环中可以形成直至泡沫液位)上方,优选在清洗容器SPB的上半部中设置在清洗容器的侧壁SW和/或后壁中的一个中。可选地同样有用的是在清洗容器SPB的至少一个侧壁、顶壁和/或后壁中引入多个出口并且在吸附容器的吸附材料部的开始部或起始部之前将这些出口借助于至少一个导气通道连接至吸附容器SB的壳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入口。
风扇单元LT优选设置为轴流式风扇。该风扇单元用于驱动湿的热空气LU从清洗容器SPB流经吸附容器SB内的吸附单元SE。吸附单元SE包含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其中所述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可以从引导经过其的空气LU中吸收并存储水分。吸附容器SB具有流出开口AO(见图4、5),其中所述流出开口在所述吸附容器壳体GT靠近盖的区域中位于顶侧上,所述流出开口借助于出口元件AUS通过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中的穿通开口DG(见图13)连接至清洗容器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中,在用于干燥洁净的物品的清洗程序的干燥步骤过程中,湿的热空气LU可以借助于开启的风扇单元LT通过出口ALA从清洗容器SPB的内部抽出而进入到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RA1中,并且经由连接区段VA被输送到吸附容器SB的内部中,从而该湿的热空气被驱动流经吸附单元SE内的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吸附单元SE内的吸附材料ZEO从流经其的湿空气中吸取水,从而在吸附单元SE的下游,干燥的空气可以经由出口元件或排气元件AUS被吹送到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在这种方式中,该吸附干燥系统TS提供了封闭的空气循环系统。该吸附干燥系统TS的各个不同的部件的空间布置结构将由图2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图3的示意性侧视图可知。在图3中,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的轮廓以点划线的方式被附加地包含在附图中,这更好地表明了吸附干燥系统TS的布局的空间/几何比例。
出口ALA优选在底部BO上方的点处布置,使得尽可能多的湿的热空气LU从清洗容器SPB的上半部收集或抽出而进入到导气通道LK中。这是因为在洁净循环、尤其利用加热的液体的最终冲洗循环之后,湿的热空气优选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上方聚集、具体在清洗容器SPB的上半部中聚集。出口ALA优选位于在常规冲洗的过程中或者在故障的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泡沫液位上方的垂直位置。具体地,泡沫例如可以在洁净循环的过程中由水中的洗涤剂造成。另一方面,排放点或出口ALA的位置被选择成,侧壁SW上的一直上升的路径自由地用于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RA1。在清洗容器SPB的侧壁SW和/或后壁RW的中央区域、覆盖区域和/或上区域中设置排放开口或出口也基本上防止了水从清洗容器的底部中的蓄液器或从清洗容器的液体喷洒系统通过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被直接喷射到导气通道LK中并随后进入吸附容器SB的可能性,否则的话,水在吸附容器中能够不可接受地弄湿吸附容器的吸附材料ZEO、部分地损害吸附容器的吸附材料ZEO或者使得吸附容器的吸附材料ZEO无法使用,或甚至完全地破坏吸附容器的吸附材料ZEO。
至少一个用于解吸附并因而再生吸附材料ZEO的加热装置HZ在吸附容器SB内沿流的方向看过去布置在吸附容器的吸附单元SE的上游。加热装置HZ用于加热借助于风扇单元LT通过导气通道LK被驱动到吸附容器中的空气LU。这种强制加热的空气在其流经吸附材料ZEO时从吸附材料ZEO吸收所存储的水分、尤其水。从吸附材料ZEO排出的这种水通过加热的空气经由吸附容器SB的出口元件AUS被输送到清洗容器的内部中。优选在用于随后的洗碗程序的洁净循环或其它清洗循环的液体加热是需要时或进行时,实现该解吸附过程。在这种情况中,由加热装置HZ加热的用于解吸附过程的空气可以同时本身包括在清洗容器SPB内用于加热或者用于支持传统的水加热器,这是节能的。
图2以图1中的洗碗机GS的门TR打开的方式示出了吸附干燥系统TS的位于侧壁SW和基底模块BG中的主要部件,它们在透视图中部分以分解的状况示出。与此相伴地,图3示出了从侧向看过去的吸附干燥系统TS的所有部件。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RA1从其位于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的部位处的入口EI的垂直位置开始包括相对于重力方向向上升高的管部分AU以及位于其后的相对于重力方向向下下降的管部分AB。向上升高的管部分AU相对于重力的垂直方向SKR稍微向上倾斜地延伸并且延伸到一弯曲的部分KRA,其中所述弯曲的部分KRA是凸形弯曲的并且将流入的气流LS1以大致180°的颠倒方向向下驱动到相邻的、大致垂直向下下降的管部分AB中。该管部分AB终止于风扇单元LT中。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该第一向上升高的管部分AU、该弯曲的部分KRA以及该位于下游的、第二向下下降的管部分AB形成了具有大致扁平矩形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扁平通道。
一个或多个导流的肋或排疏肋AR在弯曲的部分KRA的内部中设置,所述肋遵循着所述弯曲的部分的弯曲的轮廓。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多个弧形的排疏肋AR在弯曲的部分KRA的内部中大致彼此相互同心嵌套地设置并且彼此相互距一横向距离地设置。所述排疏肋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也部分长度地延伸到升高的管部分AU中以及下降的管部分AB中。这些排疏肋AR在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上方的以及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RA1的入口EI上方的垂直位置中设置。这些排疏肋AR用于从气流LS1吸收液滴和/或冷凝物,其中所述气流LS1从清洗容器SPB被吸出。在向上升高的管部分AU的所在部分的区域中,在导流肋AR上聚集的液滴可以沿出口ALA的方向掉落。在向下下降的管部分AB的区域中,液滴可以沿至少一个返回肋RR的方向从导流肋AR掉落。返回肋RR在下降的管部分AB的内部中的一个位置点上设置,其中该位置点高于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和/或高于导气通道LK的入口EI。下降的管部分AB的内部中的返回肋RR形成了排放倾斜部并且与沿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的方向的交叉连接管线RF对正。交叉连接管线RF桥接向上升高的管部分AU的臂与向下下降的管部分AB的臂之间的中间空间。交叉管线RF因此将向上升高的管部分AU的内部与向下下降的管部分AB的内部彼此相连。返回肋RR和相邻的对正的交叉连接管线RF的坡度被选择成,可以确保从排疏肋AR向下掉落到下降的管部分AB的区域中的冷凝物和/或其它液体返回到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中。
排疏肋AR优选装配到导气通道LK的背离清洗容器侧壁SW的内壁上,这是因为导气通道的该位于之外的内壁比导气通道的朝向清洗容器SPB的内壁更冷。在该较冷的内壁上,冷凝物比在导气通道的朝向侧壁SW的内部上更密集地凝结。因而,排疏肋AR足以设置为腹板元件,其中所述腹板元件仅仅在作为扁平通道的导气通道的整个横截面宽度的一部分宽度内从导气通道LK的向外部署的内壁沿导气通道的朝向侧壁SW的向内部署的侧壁的方向伸出,从而相对于空气通流的横向横截面间隙得以维持。然而,同样可选有用的是,在导气通道LK的向外部署的内壁与向内部署的内壁之间连续地设置排疏肋AR。在这种方式中,尤其在弯曲的部分KRA中,可以获得空气的更加目标化的引导。基本上避免了破坏性的空气湍流。在这种方式中,所期望的容量的空气可以被输送经过设置为扁平通道的导气通道LK。
返回肋RR优选作为腹板元件被装配在导气通道LK的向外部署的内壁的内侧上,所述腹板元件沿扁平结构的导气通道LK的向内部署的内壁的方向在该导气通道的部分宽度或整个长度的一部分长度内伸出。这确保了合适的通道横截面在返回肋RR的区域内自由出现以使得气流LS1流经。可选地,当然同样有用的是将返回肋RR设置为导气通道LK的之外布置的内壁与向内部署的内壁之间的连续的元件并且提供用于空气通过的尤其居中的通道开口。
排疏肋AR和返回肋RR尤其用于分离水滴、洗涤剂滴、漂洗剂滴和/或其它在流入的空气LS1中出现的悬浮微粒并且将它们通过出口ALA返回到清洗容器SPB中。这在洁净步骤同时正在进行时的解吸附过程中是特别有利的。在洁净步骤的过程中,相对大量的水汽或水雾可以位于清洗容器SPB中,尤其这是因为洗液借助于喷洒臂SA的喷洒。这种水汽和水雾可以同时包含水和洗涤剂、漂洗剂和/或可选地其它精细分配的洁净物质。对于在气流LS1中携带的这些散布的液体微粒,排疏肋AR形成了分离装置。除了排疏肋AR以外,其它分离装置也可以可选有利地设置,尤其是具有多个边缘的结构例如线网。
具体地,倾斜向上或大致垂直升高的管部分AU确保了基本上防止了液滴或甚至在洁净循环或其它清洗循环的过程中由诸如喷洒臂的喷洒装置SA喷出的喷流能够直接经由吸入的气流LS1接触到吸附容器的吸附材料。如果没有液滴、尤其雾滴或汽滴的这种阻滞或这种分离,则吸附材料ZEO可以不容许地被弄湿并且无法用于干燥步骤中的吸附过程。具体地,由于诸如雾滴或汽滴的液滴的渗透,能够出现过早的饱和。而且,通道的入口端升高的分支部AU和/或通道的升高的分支部AU与下降的分支部AB之间的弯曲的部分KRA的上弯折区域和顶端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离和捕获元件也基本上防止洗涤剂滴、漂洗剂滴和/或其它悬浮微粒进一步向下越过该屏障到达风扇LT并从那里进入到清洗容器SB中。当然,也可以取代升高的管部分AU和下降的管部分AB的结合并取代一个或多个分离元件设置具有相同功能的不同方式设置的屏障结构。
总之,该示意性实施例中的洗碗机GS包括干燥装置,其中所述干燥装置借助于在吸附容器SB内存储的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通过吸附作用而干燥待洗的物品。所述吸附容器经由至少一个导气通道LK连接至清洗容器SPB,以便产生气流LS1。导气通道沿其入口端的管部分RA1具有大致扁平矩形的横截面几何形状。沿流的方向看过去,在导气通道的入口端的管部分RA1之后,导气通道延伸到一大致圆柱形的管部分VA。该导气通道优选由至少一种塑料制成。所述导气通道尤其在清洗容器的侧壁SW和/或后壁RW与洗碗机的外壳体壁之间的中间空间内布置。导气通道LK包括至少一个向上升高的管部分AU。该向上升高的管部分从清洗容器SPB的排放开口ALA开始向上延伸。所述导气通道沿流的方向看过去在该升高的管部分AU之后还包括至少一个向下下降的管部分AB。至少一个弯曲的部分KRA在该升高的管部分AU与该下降的管部分AB之间设置。该弯曲的部分KRA具有与升高的管部分AU和/或下降的管部分AB相比更大的横截面面积。用于均衡气流LS1的一个或多个导流肋AR在弯曲的部分KRA的内部中设置。导流肋AR中的至少一个导流肋可选地延伸超过弯曲的部分KRA进入到升高的管部分AU和/或下降的管部分AB中。一个或多个导流肋AR在清洗容器SPB的出口ALA的垂直位置的上方被设置就位。对应的导流肋AR优选大致连续地从朝向清洗容器壳体的通道壁延伸至导气通道LK的背离清洗容器壳体的相反的通道壁。至少一个返回肋RR在下降的管部分AB的内部中在导气通道LK的朝向清洗容器壳体的通道壁以及背离清洗容器壳体的通道壁上设置在高于导气通道LK的入口EI的位置处。返回肋RR为了返回冷凝物经由升高的管部分AU与下降的管部分AB之间的中间空间中的交叉连接管线RF连接至导气通道LK的入口EI。该返回肋具有朝向入口EI的坡度。返回肋优选仅仅在一部分横截面宽度内从导气通道LK的朝向清洗容器壳体的通道壁延伸至导气通道LK的背离清洗容器壳体的相反的通道壁。
在图3中,导气通道LK的下降的分支部AB大致垂直地被引入到风扇单元LT中。被吸入的气流LS1在出口端处通过风扇单元LT经由筒形连接区段VAS被吹入到与其相连的吸附容器SB的入口连接件ES中进入到吸附容器底部附近的区域中。气流LS1以流入方向ESR流入到吸附容器SB的下侧区域中并且切换至其流经吸附容器SB的内部的不同的流方向DSR。该流通方向DSR从下至上延伸通过该吸附容器SB。具体地,入口连接件ES将输入的气流LS1导向到吸附容器SB中,以使得所述气流自其流入方向ESR具体偏向大致90度地被偏向到流通方向DSR中从而通过吸附容器SB。
根据图3,吸附容器SB以基本上自由悬置的方式在清洗容器SPB的基底模块BG中布置在底部BO下方,从而吸附容器相对于相邻的部件和/或基底模块BG的一部分(同样见图10)具有用于热保护的预定的最小间隙距离LSP。针对以自由悬置的方式在清洗容器的底部BO下方连接的吸附容器SB,至少一个运输固定元件TRS在所述吸附容器下方的一预定间隙距离FRA处设置,从而在吸附容器SB在运输的过程中从其自由悬置的位置下移的情况中,吸附容器SB从下方被支承。吸附容器SB至少在其吸附单元SE所在的区域内除了其内壳体IG以外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壳体AG,从而所述吸附容器的整个壳体GT以双壁的方式设置。因此,在内壳体IG与外壳体AG之间作为绝热层出现空气间隙LS。吸附容器SB至少在其吸附单元SE所安装的区域周围部分地或整个地以双壁方式设置的事实除了吸附容器SB自由悬置安装或容置以外或与吸附容器SB自由悬置安装或容置独立地提供了进一步的过热保护,从而合适地保护基底模块BG的任何相邻的部分或部件免受不容许高的过热或燃烧影响。
大体上讲,吸附容器SB的壳体具有这样的几何形状,以使得自基底模块BG的其它部分和部件沿周向产生合适的间隙距离,从而作为热保护措施。例如,吸附容器SB为此目的在其朝向基底模块BG后壁RW的壳体壁SW2上具有弧型形状AF,该弧型形状AF与朝向其的后壁RW的几何形状相对应。
吸附容器SB在底部BO的下侧上安装,尤其位于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的穿通开口DG(见图3、13)的区域中。这具体在图3的示意性侧视图中示出。在此,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自其外边缘ARA开始具有朝向液体收集区域FSB延伸的坡度。该吸附容器SB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上安装,从而该吸附容器的覆盖部件DEL与底部BO的下侧大致平行地并与其处于一预定的间隙距离LSP地延伸。为了以自由悬置的方式定位吸附容器SB,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内的穿通开口DG的区域内在吸附容器SB的底部的下侧、尤其插座SO上的至少一个耦合部件与吸附容器SB的底部的上侧、尤其出口元件AUS上的部件之间设置耦合连接。具体地夹持连接被设置为耦合连接。夹持连接可以通过吸附容器SB的位于底部下侧上的部件与吸附容器SB的位于底部顶侧上的部件之间的具有或不具有卡口连接部BJ(见图13)的可拆卸的连接、尤其螺纹连接形成。底部BO的一个穿通开口DG周围的边缘区域RZ(见图13)在吸附容器SB的底部例如SO的下侧上的出口部件与在底部BO上方布置的出口元件或喷洒保护部件AUS之间夹持。在图13中,底部BO以及位于底部的下侧上的子部件出于绘图简化的原因仅仅由点划线表示。底部的下侧上的出口部件和/或底部的顶侧上的喷洒保护部件利用端面端部延伸穿过底部BO的穿通开口DG。位于底部的下侧上的出口部件包括位于吸附容器SB的覆盖部件DEL的排放开口AO周围的插座SO。位于底部的顶侧上的喷洒保护部件AUS包括流出连接部件AKT以及喷洒保护罩SH。至少一个密封元件DI1在位于底部的顶侧上的部件AUS与位于底部的底侧上的部件SO之间设置。
总之,吸附容器SB因而以基本上自由悬置的方式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下方布置,从而吸附容器为了热保护而相对于基底模块BG的相邻的部件和部分具有一预定的最小间隙距离LSP。在吸附容器SB下方,运输固定元件TRS附加地以一预定间隙距离FRA固定地连接至基底模块的底部。如果吸附容器例如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振动而与底部BO一起向下振荡,则该运输固定元件TRS用于如果需要的话从下方支承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下方以自由悬置的方式安装的吸附容器SB。具体地,该运输固定元件TRS可以由以U形方式向下弯曲的金属支架形成,其中该金属支架固定地安装在基底模块BG的底部上。吸附容器SB在其覆盖部件DEL的顶部上具有流出开口AO。向上伸出的插座SO在该流出开口AO的外缘周围装配。圆柱形插座连接元件STE在该插座SO的大致圆形开口中装配(见图4、5、9、13),所述元件向上伸出并用作为与其紧固的流出连接件或排气烟囱连接件AKT的对立件。该圆柱形插座连接元件优选包括具有一体的卡口连接部BJ的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排气烟囱连接件AKT的内螺纹适合地相互作用。插座SO在其的绕插座连接件STE同心延伸的顶座缘上具有连接环DI1。这在图3、4、9、13中示出。吸附容器SB以由该密封环DI1稳固挤压的方式坐靠着底部BO的下侧。该吸附容器通过插座SO的高度自底部BO的下侧保持一距离或间距LSP。排气烟囱连接件AKT从底部BO的顶侧向下插穿过底部BO的穿通开口DG并螺合至对立的插座连接件STE并由该卡口连接部BJ固定防止打开。排气烟囱连接件AKT利用其环形外边缘APR包围底部BO的外边缘区域RZ地稳固地抵靠在穿通开口DG周围。这是因为底部BO的穿通开口DG周围的外边缘区域RZ借助于在此所布置的密封环DI1在排气烟囱连接件AKT的环绕下坐缘APR与插座AO的上坐缘之间以液密性的方式夹持。因为密封环DI1从下侧压在底部BO上,所以该密封环被保护免于老化抵抗由洗液中的洗涤剂所造成的任何损害或损伤。排气烟囱连接件AKT与插座SO之间的液密性穿通连接以这种方式被形成。这种连接同时有利地用作为用于吸附容器SB的悬置装置。
插座SO在覆盖部件DEL的其余表面上方伸出一插座高度LSP的事实确保了在覆盖部件DEL与底部BO的下侧之间出现一间隙间距。在图3所示的示意性实施例中,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从其具有侧壁SW和后壁RW的环绕边缘区域开始以倾斜的方式具有坡度地朝向一优选中央液体收集区域PSU延伸。循环泵UWP的泵池PSU可以位于该收集区域下方(见图16)。在图3中,从外向内倾斜地朝向位于下侧的收集区域FSB延伸的该底部BO以点划线的方式示出。在其中安坐有循环泵UWP的泵池FSB位于下侧收集区域FSB的布置结构可以从图16的基底模块的俯视图中看出。吸附容器SB优选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上安装,从而该吸附容器的覆盖部件DEL基本上与底部BO的下侧平行地延伸并与该底部的下侧距一预限定的间隙距离LSP。为此目的,插座SO在位于其中的插座连接件STE上倾斜地安置,处于相对于覆盖部件DEL的表面法线的合适的倾斜角度。
根据图4至10,吸附容器SB包括盆型壳体部件GT,其中该盆型壳体部件由覆盖部件DEL封闭。在盆型壳体部件GT中至少设有包括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的吸附单元SE。吸附单元SE在盆型壳体部件GT中容纳,以使得气流可以大致沿重力的方向或与重力方向相逆地流经吸附单元的吸附材料ZEO,所述气流LS2通过经由导气通道LK带来的气流LS1的转向而产生。吸附单元SE包括至少一个下侧筛元件或栅元件US以及至少一个上侧筛元件或栅元件OS,它们彼此相互距一可预定的垂直距离H(具体参见图9)。这两个筛元件或栅元件US、OS之间的空间容积很大程度地完全充满吸附材料ZEO。至少一个加热装置HZ在盆型壳体部件GT中设置。在盆型壳体部件GT中,所述加热装置在吸附容器SB的流通方向DSR中看过去尤其设置在包括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的吸附单元SE的下游。加热装置HZ在盆型壳体部件GT的用于从导气通道LK收集流入空气LS1的下侧容腔UH中设置。针对导气通道LK的入口EO在盆型壳体部件GT中设置。针对出口元件的排放开口AO在覆盖部件DEL中设置。耐热材料、具体金属片材、优选不锈钢或不锈钢合金优选被用于覆盖部件DEL以及盆型壳体部件GT。覆盖部件DEL很大程度不透气地封闭盆型壳体部件GT。覆盖部件DEL的周向外缘仅仅经由机械连接、具体经由变形连接、结合连接、闩锁连接、夹持连接、具体经由珠状连接或夹钳连接而连接至盆型壳体部件GT的上边缘。盆型壳体部件GT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壁SW1、SW2(见图5),所述侧壁基本上垂直地延伸。该盆型壳体部件具有一外轮廓,该外轮廓基本上与为其设置的尤其位于基底模块BG(见图16)中的安装区域EBR的内轮廓相对应。这两个相邻的侧壁SW1、SW2具有彼此相互大致成直角延伸的外表面。至少一个侧壁例如SW2具有至少一个形状例如AF,其以基本上互补的方式设置,以匹配基底模块BG的后壁和/或侧壁上的形状,其中该基底模块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下方设置。
盆型壳体部件GT包括至少一个穿通开口DUF,其用于至少一个电接触元件AP1、AP2(见图4)。滴漏保护片材TSB在穿通开口DUF上方的顶部区域中安装至少覆盖其延伸部。滴漏保护片材TSB具有排疏斜坡。
图4以示意性和透视分解图的方式示出了吸附容器SB的处于拆开状态中的各个部件。吸附容器SB的各部件处于多个彼此上下的定位平面内。吸附容器SB的这种从上至下层叠的结构具体在图9的剖视图中示出并且在图10的剖切透视图中示出。吸附容器SB包括靠近底部的以便从入口连接件ES收集流入的空气的下侧容室UH。在该下侧容室UH上方安坐带槽的片材SK,该带槽的片材用作为用于在其上方布置的螺线管加热器HZ的流动调节器具。带槽的片材SK安坐在吸附容器SB的内部周围的周向支承边缘上。该支承边缘具有相对于吸附容器SB的内底部的用于形成所述下侧容室UH的预限定的垂直距离。该带槽的片材SK优选具有一个或多个夹持部件,从而将其横向地或侧向地夹持至吸附容器SB的一部分表面、至少一个内壁。由此可以提供带槽的片材SK的可靠的固定就位。根据图6的带槽的片材的仰视图,该带槽的片材具有槽SL,其中所述槽SL大致遵循在带槽的片材SK上方布置的螺线管加热的路线。带槽的片材SK的槽或通道SL在那些进入吸附容器SB的气流LS1具有沿流通方向DSR穿过吸附容器较低速度的部位比在那些进入吸附容器SB的气流LS1具有沿流通方向DSR穿过吸附容器较高速度的部位设置得更大、尤其更宽或更宽阔。这很大程度地实现了气流LS2的局部流横截面分布的均衡,其中该气流LS2沿流通方向DSR从下至上流经吸附容器SB。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气流的局部流横截面分布的均衡具体被理解为意味着大致同一体积的空气以大致同一流速流经流通表面的大致每个进入点。
沿流通方向DSR看过去,螺线管加热器RZ以具有预限定的垂直间隙的方式布置在带槽的片材SK之后。为了实现这一点,该螺线管加热器可以借助于多个片材部件BT被保持,其中所述多个片材部件BT以腹板形方式设置在通道SL上方的一垂直距离处。这些片材部件BT(见图6)优选交替地从下方并从上方支承螺线管加热器的延伸部。这首先使得螺线管加热器HZ能够在带槽的片材SK上方被可靠地固定就位。其次,基本上避免了由螺线管加热器HZ产生的热量所导致的带槽的片材SK的卷绕。沿流通方向DSR看过去,螺线管加热器HZ后接一自由中间空间ZR(见图9),直至大致从下至上升高的气流LS2进入吸附单元SE的入口横截面区域SDF。该吸附单元SE在入口侧上包括下侧筛元件或栅元件US。在自该下侧筛元件或栅元件US的一垂直距离H处设置出口侧上侧筛元件或栅元件OS。在吸附容器的内壁周围成比例地或整个地设置用于这两个筛元件US、OS的支承边缘,从而将筛元件US、OS定位并保持在它们所配的垂直位置。这两个筛元件US、OS优选以该预定的垂直距离H彼此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下侧筛元件US与上侧筛元件OS之间,吸附材料ZEO被填充成这两个筛元件US、OS之间的容腔基本上被完全充满。在吸附容器SB处于安装状态时,入口端筛元件US和出口端筛元件OS相对于吸附容器SB的垂直延伸的中央轴线并相对于吸附容器的流通方向DSR布置在大致水平的定位平面中,其中所述大致水平的定位平面彼此上下相互距该预限定的距离H。换句话说,吸附单元SE因此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由下侧筛元件US与上侧筛元件OS之间的吸附材料ZEO的填充体积形成。沿流通方向DSR看过去,用于收集流出空气的上侧容室OH在该吸附单元SE上方设置。该流出空气LS2通过插座连接件STE的出口AO被引导到排气烟囱连接件ATK中,从那里,空气被吹送到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
沿流方向DSR从下至上升高的流LS2的流调节或流影响通过带槽的片材SK实现,从而基本上同样空气体积流在螺线管加热器周围大致在其纵向延伸部的每个点处流动。带槽的片材与其上方布置的螺线管加热器HZ的组合很大程度地确保了,在解吸附的过程中,气流LS2在下侧筛US的入口区域上游可以基本上均匀地被加热。因此,带槽的片材提供了在吸附单元SE的整个入口横截面区域SDF之内观看到的加热的空气体积流的基本上均匀的局部分布。
附加地或独立于带槽的片材SK,可选地同样有用的是,在吸附容器SB外侧在风扇单元LT与吸附容器SB的入口EO之间的连接区段中设置加热装置。因为该筒形连接区段VA的通道横截面小于针对气流的吸附容器SB的平均横截面,所以气流LS1在其进入吸附容器SB之前已经提前被基本上均匀地加热用于解吸附过程。带槽的片材SK然后可选地可以被完全忽略。
特别地,如果空气的加热借助于吸附容器SB内的加热装置完成,则可选地同样有用的是,沿吸附容器SB的流通方向DSR看过去,在加热装置HZ的上游和下游设置至少一个流动调节器具,从而大致相同的空气体积流可以在每个点处流经下侧筛元件US的入口横截面SDF之后的吸附材料ZEO的体积量。在这种情况中,特别地同样在吸附过程中(在该过程中,加热装置HZ被关机、即被断电),基本上实现了所有吸附材料很大程度地完全由流通空气LS1除湿。以类似的方式,在流通空气LS2由加热装置HZ加热的解吸附过程中,使得所存储的水从这两个筛元件US、OS之间的中间空间中的所有吸附材料中排出,从而在该空间体积的所有点处,吸附材料ZEO可以被用于随后的干燥过程,即大致被完全干燥并因而被再生。
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吸附容器SB内部中的吸附单元SE的流通横截面SDF被设置成大于筒形连接区段VA的导气通道LK的端部上的入口连接件ES的平均横截面。吸附材料的流通横截面SDF优选设为是导气通道LK的入口连接件ES的平均横截面的2与40倍之间、尤其4与30倍之间、优选5与35倍之间,其中所述入口连接件以该平均横截面通到吸附容器SB的入口EO中。
总之,吸附材料ZEO充满下侧筛元件US与上侧筛元件OS之间的填充容腔,从而它的流入口横截面区域SDF和流排出横截面区域SAF大致垂直于流通方向DSR,其中该流通方向DSR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下侧筛元件US、上侧筛元件OS以及在它们之间嵌入的吸附材料ZEO分别具有彼此相互重合的用于流通空气LS2的透过区域。这基本上确保了在吸附单元SE的容腔的每个点处,吸附单元的吸附材料可以经受大致相同的体积流。在解吸附的过程中,过热点以及因此对于吸附材料ZEO的任何过载或其它损害在这种情况中基本上被防止。在吸附的过程中,因此实现了水分从待干燥的湿空气的均匀吸收以及因而在吸附单元SE内设置的吸附材料ZEO的最佳使用。
总之,因此有用的是尤其在插入到导气通道LK中的至少一个风扇单元LT下游,在吸附容器SB中的和/或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VA、ES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流动调节器具SK,其设有一个或多个空气通道SL,从而在气流LS2沿吸附容器的流通方向DSR流经吸附容器SB时,实现气流LS2的局部(local)流横截面分布的均衡,其中所述流通方向从下至上地指向。沿吸附容器SB的流通方向DSR看过去,至少一个流动调节元件SK在吸附容器的下侧容腔UH中设置在加热元件HZ上游的一垂直距离处。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带槽的片材或穿孔的片材被设置作为流动调节元件。带槽的片材SK中的槽SL大致遵循着螺线管加热器HZ的绕组的路线,其中该螺线管加热器在带槽的片材中的槽SL上方一间隙距离处设置为加热装置。带槽的片材大致与吸附容器SB的吸附单元SE的空气入口横截面区域SDF平行地并与其距一间隙距离地布置。流调节元件SK中的空气通道、尤其槽SL设置成在沿吸附容器SB的流通方向DSR进入吸附容器SB中的气流LS1具有较低速度的那些部位与在沿吸附容器SB的流通方向DSR进入吸附容器SB中的气流LS1具有较高速度的那些部位相比更大。
总之,吸附干燥系统TS表现出吸附容器SB的区域内的以下具体的流调节:导气通道LK联接至吸附容器SB,从而进入气流LS1以流入方向ESR通入到吸附容器SB中并且沿与该流入方向ESR不同的流通方向DSR流动,由此,气流流经吸附容器SB的内部。气流LS2从吸附容器SB排出的流出方向优选大致对应于流通方向DSR。导气通道LK的管部分RA1通入到吸附容器SB中,从而流入方向ESR转向到吸附容器SB的流通方向DSR中,尤其转向45°与135°之间,优选转向大致90°。沿流的方向看过去,在吸附容器SB的上游,至少一个风扇单元LT插入到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RA1中,以便产生沿吸附容器SB的至少一个入口EO方向的强制的气流LS1。风扇单元LT布置在清洗容器SPB下方的基底模块中。吸附容器内部中的吸附材料ZEO的流通横截面SDF被设置成大于导气通道LK的入口连接件ES的穿通横截面,其中该所述导气通道以该穿通横截面通入到吸附容器SB的入口EO中。吸附容器SB的流通横截面SDF优选设置为是导气通道LK的端部上的入口连接件ES的通道横截面的2与40倍之间、尤其4与30倍之间、优选5与25倍之间,其中所述导气通道利用入口连接件通入到吸附容器SB的入口EO中。至少一个包括吸附材料ZEO的吸附单元SE在吸附容器中容纳,从而空气LS1可以大致沿重力的方向或与重力的方向相逆地流经吸附材料ZEO,所述空气经由导气通道LK从清洗容器SPB被导入到吸附容器SB中。吸附容器SB的吸附单元SE包括至少一个下侧筛元件或栅元件US以及至少一个上侧筛元件或栅元件OS,它们二者彼此相互距一可预限定的垂直距离H,这两个筛元件或栅元件US、OS之间的空间容积基本上完全地充满吸附材料ZEO。吸附容器SB的吸附单元SE的入口横截面区域SDF和排出横截面区域SAF被选择成尤其尺寸大致相同。此外,吸附容器SB的吸附单元SE的入口横截面区域SDF和排出横截面区域SAF有用地被布置成彼此相互大致重合。沿吸附容器的流通方向DSR看过去,吸附容器包括至少一个层结构,其中该层结构包含下侧容腔US以及布置在该下侧容腔上方的、沿流通方向DSR在下游布置的吸附单元SE。在吸附容器的下侧容腔UH中具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HZ。吸附容器SB在其吸附单元SE上方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收集流出空气LS2的上侧容腔OH。吸附材料ZEO充满吸附容器SB的吸附单元SE中的填充容积,从而形成了大致垂直于流通方向DSR设置的流入口横截面区域SDF以及与该流入口横截面区域基本上平行设置的流排出横截面区域SAF。吸附容器在其上侧覆盖部件DEL中具有至少一个流出开口AO,其中该流出开口借助于至少一个流出部件AKT经由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中的穿通开口DG连接至清洗容器的内部。
吸附材料ZEO以吸附单元SE的形状有利地嵌入吸附容器SB中,从而大致相同的空气体积流值可以被施加至吸附单元SE的穿通横截面SDF的大致每个进入点。含有铝和/或氧化硅的可逆脱水材料、硅胶和/或沸石、尤其A、X、Y型沸石优选被单独地或任意组合地设置为吸附材料ZEO。吸附材料有用地以粒状固体或颗粒的形式作为填料设置在吸附容器SB中,其中所述粒状固体或颗粒包括多种微粒,所述微粒的粒度大致在1与6mm之间、尤其2.4与4.8mm之间,微粒的填充高度H等于其粒度的至少5倍。设为粒状固体或颗粒的吸附材料ZEO在吸附容器中沿重力的方向设有一填充高度H,其中该填充高度H大致等于粒状固体或颗粒的微粒尺寸的5至40倍、尤其10至15倍。吸附材料ZEO的填充高度H优选被选为大致在1.5与25cm之间、尤其在2与8cm之间、优选在4与6cm之间。粒状固体或颗粒优选由多个大致球形微粒组成。设为粒状固体或颗粒的吸附材料ZEO有利地有用地具有至少500kg/m3的平均填充密度,该平均填充密度尤其大致是在500与800kg/m3之间、尤其600与700kg/m3之间、尤其630与650kg/m3之间、尤其优选大致为640kg/m3
在吸附容器SB中,用于吸附气流LS2中携带的水量的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有用地其重量设置为由吸附材料ZEO所吸收的水量低于施加至待洗物品的水量、尤其在冲洗步骤中施加的水量。
特别有用的是,在吸附容器SB中,可逆脱水吸附材料的重量设置成足以吸收这样的水量,其中该水量大致等于冲洗步骤结束之后待洗物品被弄湿的水量。所吸收的水量优选为施加至待洗物品的液体量的4%与25%之间、尤其5%与15%之间。
吸附容器有用地容纳吸附材料ZEO的重量大致为0.2与5kg之间、尤其0.3与3kg之间、优选0.2与2.5kg之间。
具体地,吸附材料的孔隙大小优选是在1与12埃之间、尤其是在2与10埃之间、优选是在3与8埃之间。
吸附材料有用地具有占其干重大致百分之15与40之间的、优选百分之20与30之间的吸水能力。
具体地,吸附材料设置成可以在大致80℃与450℃之间、尤其220℃与250℃之间的范围内的温度被解吸附。
导气通道、吸附容器和/或一个或多个附加的流影响元件有用地被设置成气流可以以大致2与15升/秒、尤其4与7升/秒的体积流的方式通过吸附材料,以便吸附材料的吸附和/或解吸附。
特别有用的是,至少一个加热装置配置给吸附材料,借助于该加热装置,250与2500瓦之间的、尤其1000与1800瓦之间的、优选1200与1500瓦之间的等价热输出可以被提供用于加热吸附材料,以便实现吸附材料的解吸附。
至少一个配置给吸附材料以便其解吸附的加热装置的热输出与流经吸附材料的气流的空气体积流之比优选被选为是在100与1250瓦秒/升之间、尤其是在100与450瓦秒/升、优选是在200与230瓦秒/升之间。
在吸附容器内,优选为吸附材料提供的流通横截面大致是在80与800cm2之间、尤其是在150与500cm2之间。
吸附材料ZEO经由吸附容器SB的入口横截面区域SDF的填充高度H有用地是大致恒定的。
特别有用的是,将吸附材料在吸附容器内设置成吸收大致150与400毫升之间的、尤其200与300毫升之间的水量。
此外,针对吸附干燥系统TS的至少一个部件,设置至少一个热学过热保护装置(见图4、6、8、9)。这种部件优选可以由吸附容器SB的一部件形成。至少一个热学过热保护装置TSI可以配置给该部件。该热学过热保护装置TSI固定至吸附容器SB的外侧。至少一个电温度保护单元TSI设置为热学过热保护装置。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该热学过热保护装置配置给加热装置HZ,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容纳在吸附容器SB中。
在图4、6、8和9的示意性实施例中,电温度保护单元TSI在加热装置HZ的垂直位置的区域内设置在吸附容器SB的内壳体IG上的外侧凹部EBU中。该电温度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热学开关TSA和/或至少一个熔断器SSI(见图17)。电温度保护单元TSI的电热学开关TSA和/或熔断器SSI相应地被插入到、优选串联地被插入到加热装置HZ的至少一个供电线路UB1、UB2中(见图8)。
此外有用的是设置至少一个控制装置HE、ZE(见图16),其尤其在故障的情况中中断加热装置HZ的供电。例如,温度上限的超过构成了故障情况。
此外,吸附容器尤其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下方的基本上自由悬挂地悬置也可以用作为一种热学过热保护措施。
此外,热学过热保护措施可以包括将吸附容器SB定位成,吸附容器相对于基底模块BG的相邻的部件和/或部分具有一预限定的最小间隙距离LSP。
除了上述措施以外或与其无关地,除了吸附容器SB的内壳体IG以外至少在吸附容器SB的吸附单元SE所在的区域内设置至少一个外壳体AG作为热学过热保护装置。在内壳体IG与外壳体AG之间,一空气间隙LS设置作为绝热层。
图4、7、8、9的螺线管加热器HZ包括两个端子极AP1、AP2,它们向外被引导穿过清洗容器SPB的壳体中的相应的穿通开口。每个端子极或端子引脚AP1、AP2优选由一过热保护元件串联地开关。该过热保护元件在温度保护单元TSI内设置,其中该温度保护单元在外部设置在吸附容器SB的壳体上位于这两个极引脚AP1、AP2附近。图17示出了用于图8的螺线管加热器HZ的过热保护电路。第一旁线UB1借助于钎焊连接部SWE1连接至第一刚性极引脚AP1。以类似的方式,第二旁线UB2借助于钎焊连接部SWE2连接至第二刚性极引脚AP2。借助于插入式连接部SV4,旁线UB2电接触热学开关TSA。旁线UB1经由插入式触头SV3电连接至热电熔断器SSI。在输入端,第一供电线SZL1经由插入式连接部SV1连接至熔断器元件SSI的向外引导的端子凸耳AF1。以类似的方式,第二供电线SZL2经由插入式连接部SV2连接至热学开关元件TSA的向外引导的端子凸耳AF2。具体地,第二供电线SZL2可以形成一中性导线,而第一供电线SZL1可以是“带电相(live phase)”。只要超过针对螺线管加热器HZ的温度的第一上限,则断开热学开关TSA。只要温度再次低于该上限,则热学开关再次闭合,从而螺线管加热器HZ再次被加热。然而,如果达到了针对螺线管加热器的第一上限之上的关键的温度上限,则熔断器SSI熔断,并且用于螺线管加热器HZ的电路被永久地中断。温度保护装置TSI的这两个温度保护元件与吸附容器的内壳体IG基本上密切导热地接触。如果具体配置给这两个温度保护元件的温度上限被超过,则这两个温度保护元件可以单独地彼此拆卸。
根据图10、13和14,在吸附容器SB的插座SO中连接至输出开口AO的流出连接件AKT优选在清洗容器SPB的顶角区域EBR中穿过底部BO中的穿通开口GK,其中所述顶角区域位于由喷洒臂SA所扫出的旋转区域外侧。这在图2中示出。大体上讲,流出连接件AKT在位于由下喷洒臂SA所覆盖的区域外侧的点处从底部BO伸入到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排气烟囱连接件或流出连接件AKT沿其上端部分由喷洒保护罩SH重叠或覆盖。喷洒保护罩SH以雨伞形或蘑菇形的方式覆盖流出连接件AKT。该喷洒保护罩从上看(见图12)在顶侧被完全封闭;它在其下侧上在朝向喷洒臂SA的区域中也被完全地封闭。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在第一近似中,该喷洒保护罩具有半圆柱形的几何形状。在图12中,喷洒保护装置SH从上方看被示意性示出。在喷洒保护装置的顶侧上,喷洒保护装置在其基本上平坦的顶侧与其大致垂直向下伸出的侧壁(从内向外看)之间的过渡区域GF、URA中具有凸弯曲的扁平部GF(见图13)。如果例如来自喷洒臂SA的喷流冲击这些在顶边缘被扁平的或被弯曲的过渡区域GF、URA,则在解吸附的过程中该喷流像膜一样基本上附着在喷洒保护罩SA的整个表面上倾注并使得该罩冷却。
为了在利用下侧喷洒臂SA进行喷洒的过程中防止液体通过流出连接件AKT的排出开口进入到吸附容器中,喷洒保护罩SH的半圆柱形侧壁的下侧边缘区域朝向流出连接件AKT被弯曲、被弧形设置或被向内弯折。这在图13中可以方便地看出。另外,在流出连接件AKT的顶边缘的区域内,一环形的、径向向外伸出的喷洒水偏向元件或屏蔽元件PB、尤其导流板被设置。该屏障元件径向向外伸入到圆柱形流出连接件AKT与喷洒保护罩SH的内壁之间的中间空间或间隙空间中。在该屏蔽元件PB的外周边缘与喷洒保护罩SH的内部之间,设有用于气流LS2的自由的穿通开口,其中气流沿喷洒保护罩SH的盖的方向从流出连接件AKT流出并同时被向下偏向至喷洒保护罩SH的下边缘UR,尤其被偏向大约180°。偏向的路径在图13中由附图标记ALS表示。在图13的示意性实施例中,向外伸出的屏障元件PB在其外边缘的各个周向点处借助于腹板元件SET被支承抵靠着喷洒保护罩SH的以环段部分形式环绕的侧壁的内壁。喷洒保护罩SH布置在与出口连接件AKT相对的一自由垂直距离处,形成了一自由空间或容腔。
图14示出了从下方看过去的喷洒保护罩SH以及流出连接件AKT。屏蔽元件PB作为横向或侧向伸出的边缘或腹板以基本上圆周的方式使得流出连接件AKT的排出开口屏蔽。具体地,屏蔽元件PB在朝向喷洒臂SA的直线型侧壁的区域内封闭喷洒保护罩SH的下侧。仅仅在喷洒保护罩SH的离开喷洒臂的半圆形弯曲部分中,在屏蔽元件PB与喷洒保护罩SH的以径向偏置方式延伸的在外侧同心布置的侧壁之间设有一间隙间隔LAO,通过该间隙间隔,空气可以从流出连接件AKT流出进入到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在图14的示意性实施例中,该间隙间隔LAO大致以镰刀形的方式设置。气流LS2因而被强制进入到偏向路径ALS中,其中该偏向路径将气流从其垂直向上指向的流出方向向下偏向,从而气流仅仅通过喷洒保护罩SH的下侧区域中的镰刀形间隙间隔LAO(其形状为一段分开的圆形)排出。流出连接件AKT有用地相对于底部BO伸出至一高度HO,从而流出连接件的顶边缘高于针对清洗循环所设的总设定清洗罐体积或泡沫体积的液面。
在吸附容器SPB的出口端处固定的并伸入到清洗容器SPB内部中的流出元件AUS因此有用地被设置成,从其排出的气流LS2被引离喷洒臂SA。具体地,流出的气流LS2被引导到清洗容器的后壁RW与相邻的侧壁SW之间的后或后方角区域中。这基本上防止了喷洒水或泡沫能够在洁净循环或任何其它清洗循环的过程中通过流出连接件的开口进入到吸附容器内部中。否则的话在这种情况中,解吸附过程可以被损害或被完全无效。另外,吸附材料可由洗液永久地损害。大量的测试已经表明,如果洗液内的水、洗涤剂或冲洗辅助剂可靠地被防止接触吸附材料,则吸附容器内的吸附材料的功能性在洗碗机的整个运行时间内基本上被保持或被保留。
总之,至少一个流出装置AUS(其与吸附容器SB的至少一个流出开口AO相连)在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设置成,自吸附容器吹出的空气LS2基本上从在清洗容器SPB内容纳的至少一个喷洒装置SA导离。流出装置AUS在喷洒装置SA的工作区域之外布置。喷洒装置例如可以是旋转喷洒臂SA。流出装置AUS优选在清洗容器SPB的后壁RW与相邻的侧壁SW之间的后角区域EBR中设置。流出装置AUS尤其具有在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上方一垂直距离HO处设置的排气开口ABO,所述排气开口高于为清洗循环所设的总设定清洗罐体积的液位。流出装置AUS包括流出连接件AKT和喷洒保护罩SH。喷洒保护罩SH具有这样的几何形状,其滑附在流出连接件AKT的排气开口ABO上。喷洒保护罩SH滑附在流出连接件AKT上,从而从吸附容器SB以升高的流向向上流经流出连接件AKT的空气在其从流出连接件AKT的排气出口ABO排出之后产生(留出)一向下指向的强制的流路径ALS。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上方的向上伸出的流出连接件AKT连接至在底部BO下方布置的吸附容器SB的覆盖部件DEL上的终端连接件STE。喷洒保护罩SH在其朝向喷洒装置SA的壳体区域GF中在顶侧和下侧上以封闭的方式设置。喷洒保护罩SH具有上自由空间地叠覆流出连接件AKT的排气开口ABO。流出连接件AKT具有上侧、向外弧形的边缘或周向挡圈KR。喷洒保护罩SH包封流出连接件AKT的上端部,从而形成喷洒保护罩的内壁与流出连接件AKT的外壁之间的间隙间距SPF。喷洒保护罩SH与流出连接件AKT之间的间隙间距SPF被设置成,提供一自流出连接件AKT的空气流出路径ALS,其从清洗容器SB中的喷洒装置SA被引离。伸入到间隙间距SPF中的喷洒水偏向元件PB在流出连接件AKT上设置。喷洒保护罩SH的下边缘区域UR是向内弧形的。喷洒保护罩SH具有圆角的外表面,从而它使得来自喷洒装置SA的喷流(该喷流冲击该喷洒保护罩)像膜一样倾注附着在喷洒保护罩的表面上。
图15以示意性纵向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导气通道LK的入口侧前端部ET固定在图2的清洗容器SPB的侧壁SW中的出口ALA的区域内。导气通道LK的前端部ET伸入到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从而形成一挡圈边缘,其沿周向相对于侧壁SW垂直地伸出。该挡圈边缘具有内螺纹SG。具有外螺纹的环形入口元件IM被螺合到该内螺纹SG中。因此,该环形入口元件IM用作为用于保持端部ET的固定元件。该环形固定元件具有用于密封元件DI2的螺旋环形接收室。该密封元件DI2密封导气通道LK的入口侧前端部ET的外边缘与固定元件之间的环形间隙。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固定元件尤其由螺母型的螺纹环形成,其中该螺纹环被螺合至导气通道LK的入口侧前端部ET。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环形固定元件IM具有中央通道MD,空气LU通过该中央通道可以从清洗容器SPB的内部被抽吸出。
可选地同样有用的是,在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ET的入口MD内或前设置至少一个肋式接合保护装置,在其接合肋RIP之间具有自由可通过的间隙,以便空气LU自清洗容器的流入。这些肋RIP在图15中由点划线表示。
图16以示意性俯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基底模块BG。该基底模块除了风扇LT、吸附容器SB、循环泵UWP等以外还包括用于它们的控制和监测的主控制装置HE。吸附容器SB的加热元件HZ也针对吸附容器的解吸附过程借助于至少一个控制装置被调整。该控制装置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由附加的控制装置ZE形成。该附加的控制装置用于按照需要中断供电线SZL或将其切换至主控制装置HE。附加的控制装置ZE通过主控制装置HE经由总线BUL被控制。供电线SVL从主控制装置HE延伸至附加的控制装置ZE。该附加的控制装置也经由控制线SL1控制风扇单元LT。风扇单元LT的供电线尤其也可以集成到控制线SLL中。
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TDE(见图2)也经由信号线连接至主控制装置HE,其中该温度传感器将针对清洗容器内部中的温度的相应的测量信号输送至主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TSE在导气通道LK的入口端管部分RA1的两个臂之间的中间空间中的加强肋VR(见图3)之间悬置。因而,温度传感器与清洗容器SPB的侧壁SW接触。
只要洁净循环开始,则主控制装置HE同时经由总线BUL打开附加的控制装置ZE,从而如果期望解吸附过程的话则电压经由供电线SZL施加至加热装置HZ的极引脚AP1、AP2。只要在解吸附的过程中在清洗容器SPB的内部中已经达到特定的预定的关键温度上限(主控制装置HE可以例如经由温度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而确定该温度上限),则主控制装置经由总线BUL向附加的控制装置ZE发出指令,以取消供电线SZL上的电压,并因而完全地关闭加热装置HE。在这种方式中,例如,可以中断针对吸附容器内的吸附材料的解吸附过程。
可选地有用的是,为操作洗碗机的人提供使得吸附干燥系统TS启动或停机的选择,这是通过专设的程序按钮的启用或停用或通过相应地选择程序菜单而实现的。这在图16中示意性示出,在该附图中包括有程序按钮或程序菜单选项PG1,其给出合适的启动或停机信号,以便经由控制线SL1借助于控制逻辑器HE的控制信号SS1打开或关闭吸附干燥系统TE。
具体地,用于选择“能量”或“吸附操作”的程序变量的第一选择按钮可以在控制面板中设置。在该程序中重点在于节能。这得以实现在于,在冲洗循环的过程中根本不用连续流式加热器进行加热,并且所洗的物品、尤其餐具的干燥仅仅借助于吸附干燥系统TS实现。
除了纯吸附干燥以外,特别有用的是通过加热的冲洗液体在最终冲洗循环过程中加热清洗容器的内部。有利足够的是,借助于最终冲洗循环实现的向待干燥的物品的传热与没有吸附干燥过程的情况相比使用更少的能量来实现。对于电加热而言,通过空气水分的吸附,能量可以借助于目前所用的吸附干燥系统被节约。因而,待洗的湿的和潮的物品的改进的干燥可以借助于所谓“内在的加热干燥”以及借助于吸附干燥来实现,也就是说通过这两种干燥类型的组合或叠加来实现。
除了“能量”按钮以外或与其独立地,“干燥实现”按钮可以在洗碗机的控制面板中设置,其增加了风扇单元的鼓风机运行时间。所有餐具物品的改进的干燥可以由此实现。
除了上述专门的按钮以外或与其独立地,另一“程序运行时间”按钮可以被设置。如果吸附干燥系统被打开的话,则与传统的干燥系统(没有吸附干燥)相比可以减少程序运行时间。洁净过程的运行时间可选地通过洁净阶段中的附加的加热以及可选地通过增加循环泵的电机速度导致增加喷洒压力而进一步被缩短。此外,干燥时间也可以通过增加冲洗温度而被进一步缩短。
除了前述专门按钮以外或与其独立地,具有“影响洁净性能”功能的致动按钮可以被设置。通过致动该按钮,与没有吸附干燥系统的洗碗机相比,洁净性能在同一运行时间内可以没有增加能耗地被提高。用于加热清洗罐内的所期望总量的液体的热能得以节约在于,在预清洗和/或洁净循环的过程中,解吸附过程在同一时间开始,并且富含由吸附材料排出的一定量的水的热空气因此通入清洗容器中。

Claims (13)

1.一种洗碗机(GS),包括至少一个清洗容器(SPB)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使得待洗物品干燥的吸附干燥系统(TS),所述吸附干燥系统(TS)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可逆脱水吸附材料(ZEO)的吸附容器(SB),所述吸附容器借助于至少一个导气通道(LK)连接至所述清洗容器(SPB),以便产生气流(LS1),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还包括在所述清洗容器(SPB)下方布置的基底模块(BG),所述吸附容器(SB)在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下方布置,以使得为了热保护,所述吸附容器相对于基底模块(BG)的相邻的部件和部分具有一预定的最小间隙距离(LSP),为了自由悬置地支承所述吸附容器(SB),在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内的穿通开口(DG)的区域内在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的下侧上的至少一个部件(SO)与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的上侧上的部件(AUS)之间设置耦合连接,所述耦合连接被设置为夹持连接,所述夹持连接通过所述吸附容器(SB)的位于所述底部下侧上的部件(SO)与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的上侧上的部件(AUS)之间的具有或不具有卡口连接部的可拆卸的连接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为了所述吸附容器(SB)以自由悬置的方式在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下方连接,至少一个运输固定元件(TRS)以一预定间隙距离(FRA)在所述吸附容器下方,从而在所述吸附容器(SB)在运输的过程中从其自由悬置的位置下移的情况中,所述吸附容器(SB)从下方被支承。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容器(SB)至少在其吸附单元(SE)所在的区域内除了其内壳体(IG)以外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壳体(AG),从而所述吸附容器的整个壳体以双壁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壳体(IG)与所述外壳体(AG)之间,一空气间隙设置作为绝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自其外边缘(ARA)开始具有朝向液体收集区域(FSB)延伸的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容器(SB)在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BO)之上安装以使得,所述吸附容器的覆盖部件(DEL)与所述底部(BO)的下侧大致平行地并与其处于一预定的间隙距离(LSP)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边缘区域(RZ)在所述底部(BO)的穿通开口(DG)周围稳固地夹持在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下侧上的出口部件(SO)与在所述底部(BO)上方布置的喷洒保护部件(AUS)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下侧上的出口部件(SO)和/或所述底部上方的喷洒保护部件(AUS)利用端面侧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底部(BO)的穿通开口(DG)。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清洗容器(SPB)的底部的下侧上的出口部件(SO)包括位于所述吸附容器(SB)的覆盖部件(DEL)的排放开口(AO)周围的插座(SO)。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BO)上方的喷洒保护部件(AUS)包括流出连接部件(AKT)以及喷洒保护罩(SH)。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密封元件(DI1)在所述底部上方的部件(AUS)与所述底部下方的部件(SO)之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是家用洗碗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的连接是螺纹连接。
CN200980133456.2A 2008-08-27 2009-08-07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Active CN102131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9899A DE102008039899A1 (de) 2008-08-27 2008-08-27 Geschirrspülmaschine mit Sorptionstrockenvorrichtung
DE102008039899.3 2008-08-27
PCT/EP2009/060256 WO2010023083A1 (de) 2008-08-27 2009-08-07 Geschirrspülmaschine mit sorptionstrocken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1446A CN102131446A (zh) 2011-07-20
CN102131446B true CN102131446B (zh) 2014-12-31

Family

ID=4113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3456.2A Active CN102131446B (zh) 2008-08-27 2009-08-07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8888928B2 (zh)
EP (1) EP2317906B1 (zh)
JP (1) JP2012500688A (zh)
CN (1) CN102131446B (zh)
AT (1) ATE542467T1 (zh)
AU (1) AU2009286898B2 (zh)
DE (1) DE102008039899A1 (zh)
ES (1) ES2378337T3 (zh)
NZ (1) NZ590842A (zh)
PL (1) PL2317906T3 (zh)
RU (1) RU2492800C2 (zh)
WO (1) WO20100230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4957B2 (en) * 2016-01-20 2018-01-02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Methods for operating dishwasher appliances having energy recovery features
CN108113613B (zh) * 2016-11-30 2021-12-07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洗碗机
IT201700044151A1 (it) * 2017-04-21 2018-10-21 Candy Spa Macchina lavastoviglie con erogatore di detersivo a erogazione multipla
CN108567394A (zh) * 2018-06-21 2018-09-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洗碗机的排风组件和洗碗机
CN108567389B (zh) * 2018-07-17 2023-11-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8279A1 (de) * 1988-09-09 1990-03-14 Bauknecht Hausgeräte GmbH Ein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Geschirr in einer Haushalt-Geschirrspülmaschine
DE102005004095A1 (de) * 2004-12-09 2006-06-1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schirrspülmaschine
WO2006061382A1 (de) * 2004-12-09 2006-06-15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schirrspülmaschine
CN101232834A (zh) * 2005-07-30 2008-07-3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52668A1 (de) * 1972-10-27 1974-05-02 Licentia Gmbh Waeschetrockenvorrichtung
DE10353775A1 (de) 2003-07-30 2005-02-2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r Betreiben eines Gerätes mit wenigstens einem Teilprogrammschritt "Trocknen"
DE10353774A1 (de) 2003-07-30 2005-02-2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schirrspülmaschine
CN201012079Y (zh) * 2004-12-09 2008-01-30 Bsh博施及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餐具洗涤机
CN201052131Y (zh) * 2004-12-09 2008-04-30 Bsh博施及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洗碗机
DE102005004096A1 (de) 2004-12-09 2006-06-1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schirrspülmaschine mit einer Sorptionstrockenvorrichtung
DE102005004097A1 (de) * 2004-12-09 2006-06-1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schirrspü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8279A1 (de) * 1988-09-09 1990-03-14 Bauknecht Hausgeräte GmbH Ein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Geschirr in einer Haushalt-Geschirrspülmaschine
DE102005004095A1 (de) * 2004-12-09 2006-06-1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schirrspülmaschine
WO2006061382A1 (de) * 2004-12-09 2006-06-15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schirrspülmaschine
CN101232834A (zh) * 2005-07-30 2008-07-3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92800C2 (ru) 2013-09-20
JP2012500688A (ja) 2012-01-12
AU2009286898A1 (en) 2010-03-04
AU2009286898B2 (en) 2015-01-22
RU2011109918A (ru) 2012-10-10
WO2010023083A1 (de) 2010-03-04
PL2317906T3 (pl) 2012-06-29
ATE542467T1 (de) 2012-02-15
EP2317906A1 (de) 2011-05-11
EP2317906B1 (de) 2012-01-25
DE102008039899A1 (de) 2010-03-04
ES2378337T3 (es) 2012-04-11
CN102131446A (zh) 2011-07-20
US20110139194A1 (en) 2011-06-16
NZ590842A (en) 2012-07-27
US8888928B2 (en) 2014-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1438B (zh) 包括吸附干燥系统的洗碗机
CN102131445A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31447A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31440B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31444B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31448A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12037B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31446B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12033B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CN102131443B (zh) 包括吸附干燥装置的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BSH HOME APPLIANCE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BSH BOSCH SIEMENS HAUSGERAE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BSH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SH Bosch Siemens Household Appliance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