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628A -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628A
CN102124628A CN2009801046207A CN200980104620A CN102124628A CN 102124628 A CN102124628 A CN 102124628A CN 2009801046207 A CN2009801046207 A CN 2009801046207A CN 200980104620 A CN200980104620 A CN 200980104620A CN 102124628 A CN102124628 A CN 102124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small
canine tooth
iron core
can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46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4628B (zh
Inventor
李铁才
漆亚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itian (Anhui) 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cadem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cadem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cadem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Publication of CN102124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4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1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3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 magnetic circu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torque ripples or self-starting probl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一种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转子铁芯上的磁极数为2P。定子铁芯的槽数为Z。定子铁芯的Z个齿中包括Z/2个大齿(6)和Z/2个小齿。在相邻两个大齿(6)之间的轭部各设有一个锲入槽(11)。每个小齿铁芯(8)通过其尾部锲入一个锲入槽(11)而形成每个小齿。每个大齿(6)占圆周电角度150°~234°。每个小齿加上其两侧两个槽口占圆周电角度90°~6°。一个大齿(6)与一个小齿的电角度之和为240°。三相绕组分别绕在Z/2个大齿(6)上,每相有Z/6个集中绕组。装配时,先在大齿(6)上分别绕制绕组,再嵌入小齿。该种电机绕制方便,可用作力矩电动机,或者用作风力发电机。

Description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直径永磁电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 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这种电机可用作伺服电动机、 力矩电动机。 背景技术
永磁电动机根据驱动电流及反电势波形可分为正弦波和方波两大类。一般 将正弦波永磁电动机称为永磁同歩电动机 (PMSM),或称为正弦波交流伺服电动 机。 另一类方波永磁电动机则称为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 (BLDCM)。
永磁电机是可逆的既可用作电动机也可用作发电机。方波永磁发电机的出 力比正弦波永磁发电机大 π /2 , 即 1. 57倍。
80 年代期间, 方波永磁电动机获得了普遍应用, 方波永磁电动机的外特 性和有刷直流电动机基本相同, 控制比较简单,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存在较大的 原理性换向力矩波动, 对此, 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补偿措施, 但实际应用效果 不理想。
由于正弦波永磁电动机的力矩波动则远小于方波永磁电动机, 90 年代期 间,在精密伺服驱动应用场合, 方波永磁电动机逐渐被正弦波永磁电动机所替 代, 目前已经成为现今工业应用的主流。然而, 正弦波永磁电动机会导致控制 系统复杂性大幅增高和成本大幅增加, 更重要的是电动机的力能指标大幅下 降。
另一方面,传统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被公认已经成熟, 由于 前述缺陷, 导致其被限定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应用, 国内外对其研究已经很少。
理想电动机应具有体积小、力矩大且力矩波动小、效率高且成本低等特点。 但是现实世界中,往往只能兼顾并不能全面满足这种理念。通常设计高性能伺 服电动机时, 优先顺序为运动控制性能、 功率、 尺寸、 效率和价格。 伺服电动 机必须克服齿槽效应,具有小的定位力矩、力矩波动或者速度波动,能在低速、 大力矩下连续平稳驱动。 产生的力矩波动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 主要原因是: 齿槽效应产生的定 位力矩, 气隙磁场的非正弦分布和三相电流非正弦。 齿槽效应直接产生与齿、 槽数相关的定位力矩波动; 气隙磁场的非正弦分布产生反电势 (MMF)谐波与电 流谐波产生谐波力矩; 因此, 伺服电动机的力矩波动是由: 各次定位力矩和谐 波力矩构成的。 其主要谐波次数与齿数、 槽数、 极数及其互乘数、 倍乘数、 差 拍数有关。
本发明涉及的大极电机又叫集中绕组电机, 它具有绕组端部小、 铜耗小、 结构简单、 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近十年内发展很快。 通常定义每极每相槽数 q = S/ (2Pm)的值小于或等于 1/2的电机为大极电动机或集中绕组电机, 其中 S 是槽数, m是相数, P是极对数。 如图 1所示是一个 8极 9槽大极三相永磁无 刷电动机。其中有 4个 N极、 4个 S极间隔排列, 共 8个极; 对应设有 9个槽, 每个槽中装有相邻两个绕组的各一半。例如最上部的 N极正对一个齿, 其左侧 是 A+绕组、 右侧是 A-绕组。 其中, 槽距电角度为:
4 x 360
a - - = 160
9
. ,3 x 20 ,
sm (丁)
Kdl = · = 0.960
20
3 sin 节距系数为:
K 、
pi = sin(—x 90) = 0.985
9
K : KdlKpl 0.946 主要定位力矩次数:
=极 槽 /C=8 X 9/1=72 上述公式中, C 是极、 槽数的最小公约数。 该次数 Kc 与极数的比是 8/72=1/9, 即定位力矩的次数为基波的 9倍。一般认为各次定位力矩的幅值与 次数的数值成反比, 或认为各次定位力矩的幅值不大于每相基波力矩的 1/9。 因此齿槽配合的设计原则是:要求最低次定位力矩的次数相对于基波力矩的次 数尽可能大。齿槽配合还会影响电机的材料利用率, 即绕组系数, 要求绕组系 数接近 1。
几种 "大极电机" 的绕组系数和定位力矩次数 公开号 CN101030721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 公开了极、 槽数值没有公约数 的齿槽配合方案 (例如: 21槽 26极, 33槽 38极或 40极)。另外申请人科勒摩 根公司的公开号 CN1856921A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槽与磁极的比值大于 0. 75 且小于 1. 0的永磁电动机(例如: 36槽 46极, 30槽 38极)。 这类永磁电动机 以获得正弦型气隙磁场和较小的定位力矩为目标,可惜这类仅仅利用齿槽配合 的方法效果很有限, 其齿槽效应产生的定位力矩仍比较大, 一般只能达到额定 力矩的(5〜1) %水平。
上述 "大极电机" 已经在不同场合获得应用。 然而单纯通过齿槽配合来 减小定位力矩的作用仍不能满足伺服电机的要求。于是又产生了大量通过均匀 化气隙磁阻来进一歩减小定位力矩的方法, 包括: 1)无铁芯永磁电机; 2)无齿 槽永磁电机; 3)定子斜槽或永磁转子斜极; 4)减小定子槽口; 5)永磁体表面削 角、 正弦化、 不均匀气隙、 永磁体短距等导致气隙磁场正弦化; 6)定子的齿槽 不等距分布; 7)定子采用每极每相分数槽; 8)增加每极槽数; 9)加大气隙; 10) 降低磁负荷。
上述方法都有其利弊, 例如: 加大气隙、 降低磁负荷、 采用无铁芯永磁电 机和无齿槽永磁电机的方法, 导致电机电磁负荷和功率密度下降, 并导致气隙 磁场正弦化; 采用定子斜槽或永磁转子斜极或定子采用每极每相分数槽方法, 使生产成本提高, 材料利用率下降, 并导致气隙磁场正弦化。减小定子槽口使 漏磁增加导致损耗变大。 采用永磁体表面削角、 正弦化、 不均匀气隙、 永磁体 短距等导致气隙磁场正弦化。通常采用定子的齿槽不等距分布的目的也是使得 气隙磁场正弦化, 上述方法对正弦波伺服电机是传统的有效方法。 但传统的 方法均不适用于方波伺服电机。
实用新型专利 ZL 200720070700. 3中, 公开一种不等宽结构的低波动永磁 无刷电机, 其中, 定子齿的齿宽大于或小于相邻齿的齿宽或者所述定子槽的槽 宽大于或小于相邻槽的槽宽;或者所述转子铁芯的磁极宽度大于或小于相邻磁 极的宽度或者所述转子铁芯磁极间的间距大于或小于相邻磁极间的间距。一般 来讲采用不同的大小齿 (不等宽齿)定子铁芯设计,可能对定位力矩的次数和幅 值产生影响, 设计不当, 将反而导致更大的定位力矩。 该实用新型专利还附加 转子铁芯磁极不等宽方法, 其代价是产生了电机反电势不对称。该实用新型专 利还附加定子铁芯的齿内表面为偏心的方法,其代价也是产生了电机反电势不 对称。 电机反电势不对称对于伺服电机是致命缺陷, 该实用新型专利的目标是 性能较低的小功率调速驱动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方波永磁电动机和正弦波永磁电动机所存在的问题,提 出一种新原理、 新结构、 高性能、 低成本的大极方波永磁电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所 述电动机的转子铁芯上装有多对永磁体, 定子的槽中装有三相绕组, 其中, 定 子铁芯上的槽数∑、 转子铁芯上的磁极数 2P之间有下表所示的对应关系, 对 应于 Z个定子槽, 相应有 Z个齿, 其中包括 Z/2个大齿、 Z/2个小齿:
所述三相绕组包括 Z/2个集中绕组, 分别绕在 Z/2个大齿上, 每相有 Z/6 个集中绕组,所述集中绕组和齿的排列次序是: 大齿上 A相集中绕组一小齿一 大齿上 B相集中绕组一小齿一大齿上 C相集中绕组一小齿, 依此类推; 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中包括大齿铁芯和 Z/2个独立的小齿铁芯,每相邻两个大齿之间 的轭部设有一个锲入槽,共有 Z/2个锲入槽, 每个所述小齿铁芯通过其尾部锲 入在所述大齿铁芯的其中一个锲入槽中, 进而形成 Z/2个小齿。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上相邻大齿与小齿之间的槽的槽口宽 度为 0.1〜3.0mm; 每个大齿占圆周电角度 150°〜234°, 每个小齿加上其两侧 槽口占圆周电角度 90°〜6°, 且一个大齿与一个小齿的电角度之和等于 240°。 为进一歩减小定位力矩,更优选的方案是,每个大齿占圆周电角度 195°〜205°, 每个小齿加上其两侧槽口占圆周电角度 45°〜35°。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上相邻大齿与小齿之间的槽的槽 口宽度为 0.1〜3.0mm; 当 Z/2为偶数时, 所述大齿中 Z/4个为占圆周电角度 224° ± 2 ° 的第一大齿, 另 Z/4个为占圆周电角度 192 ° ± 2 ° 的第二大齿; 每个小齿加上其两侧槽口占圆周电角度 32° ± 2°;所述各齿之间的排列次序是: 第一大齿一小齿一第二大齿一小齿, 依此类推; 且相邻一组第一大齿、 小齿、 第二大齿、 小齿占圆周电角度之和为 480 ° 。
本发明中,所述大齿铁芯可以是一体式的整体大齿铁芯; 或者由 Z/2个相 同结构的单体大齿铁芯组成,相邻两个单体大齿铁芯之间在该两个大齿的定子 槽中心线处相互拼接。
本发明中, 所述转子铁芯上各个永磁体 N、 S磁极相间排列, 所述永磁体 是径向充磁的瓦形磁钢、或者是平行充磁的瓦形磁钢,所述瓦形磁钢为等半径 瓦形磁钢或削角瓦形磁钢; 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物理气隙为 0.2〜3mm; 所 述转子铁芯上的永磁体的极距为 (1〜0.8) Χ πΟ/4, 其中 D是转子外径; 其中还 包括由霍尔位置传感器制成的转子位置传感器,所述霍尔位置传感器的磁敏感 方向与转子法线方向相一致, 安装于定子支架上, 并与转子永磁体外圆之间保 持 l〜3mm的气隙。
本发明中,可将属于同一相的 Z/6个集中绕组按圆周顺序依次串联后再引 出, 形成一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针对 Z/6的结果双数的电机, 还可 将属于同一相的 Z/6个集中绕组先两两并联成 Z/12个并联单元, 再依次串联 后引出, 形成一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也可将属于同一相的 Z/6个集 中绕组分别单独引出, 形成 Z/6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对前述电机的装配方法,其中, 当所述大齿铁芯为一 体式的整体大齿铁芯时, 在制成所述大齿铁芯后, 先对大齿做绝缘处理, 再用 绕线机在 Z/2个大齿上绕制集中绕组,然后将 Z/2个所述小齿铁芯分别嵌入所 述大齿铁芯的 Z/2个锲入槽中, 即构成每相具有 Z/6个集中绕组的定子铁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对前述电机的另一装配方法,其中, 当所述大齿铁芯 由 Z/2个单体大齿铁芯组成时, 先分别对各个单体大齿铁芯做绝缘处理, 再用 绕线机分别在各个单体大齿铁芯上绕制集中绕组,然后再将 Z/2个单体大齿铁 芯与三个小齿铁芯按 A相单体大齿铁芯一小齿铁芯一B相单体大齿铁芯一小齿 铁芯→(相单体大齿铁芯一小齿铁芯的顺序, 依次装配, 构成具有 Z/2个集中 绕组的定子铁芯。
由上述方案可知, 本发明中的小齿是嵌入式结构, 先不装小齿, 留出空间 使集中绕组的绕制非常方便, 即使机器自动绕线也能保证 85%以上的槽满率。 作为电动机时, 其出力比传统正弦波永磁伺服电机大 33%, 绕组端部比传统正 弦波永磁伺服电机小 3倍以上,所以铜耗大幅度减少。该电机采用三相方波电 流驱动时, 能产生平稳的力矩, 其力矩波动指标与正弦波永磁伺服电机相当。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歩说明, 附图中:
图 1是现有技术中的 8极 9槽电机的定、 转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 2A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机的定、 转子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 2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有第一、 第二两种大齿时电机的定、 转子展 开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机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 4A是图 2A所示实施例中的定子齿、 槽角度分布示意图;
图 4B是图 2B所示实施例中的定子齿、 槽角度分布示意图;
图 5A是一体式的整体大齿铁芯的展示结构示意图;
图 5B是小齿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 5C是一体式的整体大齿铁芯与多个小齿铁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 6是由另一实施例分块式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将 10个集中绕组先两两并联再依次串联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动机的总装结构,这种电机的主要 部件包括转轴 30、 转子 1、 定子 2等, 转子 1与定子 2之间的物理气隙 5为 0.2〜3mm。 其中采用霍尔位置传感器作为转子位置传感器, 霍尔位置传感器 的磁敏感方向与转子法线方向相一致, 安装在定子支架 20上, 并与转子磁钢 (即永磁体)外圆之间保持 l〜3mm的气隙。 本发明中, 定子铁芯上的槽数 Z、 转子铁芯上的磁极数 2P之间有下表所 示的对应关系, 其中, 槽数为 42时, 磁极数为 48; 槽数为 48时, 磁极数为 32; 槽数为 54时, 磁极数为 36; 槽数为 60时, 磁极数为 40 ; 对应于 Z个定 子槽, 相应有 Z个齿, 其中包括 Z/2个大齿、 Z/2个小齿:
以下描述中, 以 Z=60为例, 此时磁极数为 2P=40, 定子铁芯外径 320〜 500mm。对于齿、 槽、磁极等部件之间的配合结构, 如果画成与实物对应的圆 环结构将无法清楚显示,所以这里画成了图 2所示的展开式结构, 即相当于把 圆环结构的定子 2 内圈、 转子 1 外圈分别展开了。 其中, 在转子铁芯上装有 20对 40个永磁体, 即 40个磁极, 它们按图 2所示的 N、 S相间排列, 以产生 气隙磁场。具体实施时, 永磁体可以是径向充磁的瓦形磁钢、或者是平行充磁 的瓦形磁钢。 转子铁芯上的永磁体的极距为 (1〜0.8) Χ πΟ/4, 其中 D是转子外 径。
同时, 定子铁芯的槽数 Ζ=60, 对应有 60个槽、 60个齿; 如图 5C所示, 定子槽 4的槽口的宽度(即相邻大齿与小齿下端部之间的间隙)为 0. l〜3mm; 60个齿中包括 30个大齿、 30个小齿, 并在圆周内按大齿一小齿一大齿一小齿 的次序循环排布。 本实施例中,三相绕组包括 (Z/2=60/2) = 30个集中绕组,分别用绕线机(定 子集中绕组绕线机)直接绕在绝缘处理后的大齿上, 集中绕组和齿的排列次序 是:大齿上 A相集中绕组一小齿一大齿上 B相集中绕组一小齿一大齿上 C相集 中绕组一小齿, 依此类推; 可见, 该电动机有 30个集中绕组, A、 B、 C三相 中每相各有 (Z/6=60/6) =10个集中绕组。
从图 4A可以看出, 每个大齿占圆周电角度 150°〜234°, 每个小齿加上其 两侧槽口占圆周电角度 90°〜6°, 且一个大齿与一个小齿的电角度之和等于 240°。 为进一歩减小定位力矩, 每个大齿最好占圆周电角度 195°〜205°, 每个 小齿加上其两侧槽口最好占圆周电角度 45°〜35°。
从图 4B可以看出, 另一实施例中, 当 Z/2为偶数时, 大齿中 Z/4个为占 圆周电角度 224° ± 2 ° 的第一大齿, 另 Z/4个为占圆周电角度 192° ± 2 ° 的 第二大齿; 每个小齿加上其两侧槽口占圆周电角度 32° ± 2°; 各齿之间的排列 次序是:第一大齿一小齿一第二大齿一小齿一第一大齿一小齿一第二大齿一小 齿, 依此类推; 且相邻一组第一大齿、 小齿、 第二大齿、 小齿占圆周电角度之 和为 480 ° 。
如图 5A、 图 5B、 图 5C所示, 其中的定子铁芯包括一个一体式的整体大齿 铁芯 9和 30个小齿铁芯 8 ; 在大齿铁芯上设有 30个大齿 6, 相邻两个大齿之 间的轭部各设有一个锲入槽 11, 共有 30个锲入槽; 每个小齿铁芯 8通过其尾 部锲入在大齿铁芯 9的其中一个锲入槽 1 1中。
具体实施时,大齿铁芯 9由多层大齿硅钢片组成,每一层大齿硅钢片的轭 部和齿部设有定位盲孔 12, 多层大齿硅钢片通过这些盲孔铆压成整体结构。 同样, 每一个小齿铁芯 8由多层小齿硅钢片组成; 每一层小齿硅钢片 10上也 设有定位盲孔 12, 多层小齿硅钢片通过这些盲孔铆压成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 中, 大齿铁芯 9与各个小齿铁芯 8具有相同的硅钢片层数。
从图 5A可以看出, 其中的锲入槽 11为内部大、 口部小的燕尾形结构; 相 应地, 图 5B 中每个小齿铁芯 8 的尾部也为燕尾形结构, 可正好与锲入槽 11 咬合。
具体装配时, 针对这种一体式的整体大齿铁芯, 在制成大齿铁芯后, 先对 大齿做绝缘处理, 再用绕线机在 30个大齿上绕制集中绕组, 然后将 30个小齿 铁芯分别嵌入大齿铁芯的 30个锲入槽中,即构成每相具有 10个集中绕组的定 子铁芯。 为了使绕线更加方便, 在图 6所示的实施例中, 将具有 30个大齿的整体 大齿铁芯 9 以相邻两个大齿之间的定子槽中心线(即各个锲入槽的中心线)为 基准切分成 30个部分, 成为 30个单体大齿铁芯。 装配时, 分别对这 30个单 体大齿铁芯做绝缘处理, 再用绕线机分别在 30个单体大齿铁芯上绕制集中绕 组, 然后将 30个已绕制了集中绕组的大齿铁芯与 30个小齿铁芯, 按 A相单体 大齿铁芯一小齿铁芯一 B相单体大齿铁芯一小齿铁芯一C相单体大齿铁芯一小 齿铁芯的顺序, 依次装配, 构成具有 30个集中绕组的定子铁芯。
其中, 30 个单体大齿铁芯的结构完全相同, 便于加工生产, 然后可任选 30 个单体大齿铁芯通过设置凸台、 凹孔的方式扣合成一个完整的大齿铁芯, 例如采用公告号为 CN101371425A的专利中图 6所示的卡扣结构。
完成了前述绕制、 装配之后, 可将属于同一相的 10个集中绕组按圆周顺 序依次串联后再引出, 形成一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如图 7所示, 还可将属于同一相的 10个集中绕组先两两并联成 5个并联 单元, 再依次串联后引出, 形成一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需要注意的 是, 当包括第一、 第二两种大齿时, 应取两个第一大齿集中绕组并联、 或两个 第二大齿集中绕组并联的方式,从而保证两两并联的两个集中绕组的反电势相 同。
另外,也可将属于同一相的 10个集中绕组分别单独引出,形成 10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本发明中, 一个大齿与一个小齿的电角度之和等于 240°, 并采用电角度 150°〜234°范围的磁极覆盖技术, 使气隙磁场具有 120°电角度以上的平顶区; 采用非均匀齿槽和磁平衡小齿, 小齿电角度 90°〜6°使定位力矩减至最小。 对 于本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磁极覆盖达 120。以上时, 绕组节距系数 ^ =1。 于是本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的绕组系数 kwl=kdl X kpl=\。 更重要的是, 磁极 覆盖后导致电机的电枢反应呈全局增磁状态, 从而大幅优化了电机的电枢反 应。
本发明电机的控制器可采用全新概念的方波无刷电动机连续电流采样和 闭环控制, 其综合性能超越正弦波交流伺服系统。 本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可以替代现有的正弦波交流伺服电动机及其伺服单元,成为未来伺服电动机及 其伺服单元的主要分支。 本发明在大极电机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对称槽大极电机。非对称槽大极电 机的集中绕组系数为 1, 极 /槽比为 2/3, 大极电机的齿数即为槽数, 其中 1/2 的齿上有集中绕组, 1/2 的齿为无集中绕组的小齿, 因此每极每相槽数 q=Z/ ( 2P X M) =1/9。 非对称槽大极电机的绕组系数大, 集中绕组数量很少, 铜耗 大幅减少, 电机的电枢反应得到大幅改善, 电机制造工艺大幅简化,
本发明大极电机的铁芯磁密比传统电机低, 铁芯最高频率应不高于 400Hz , 因此, 电机的最高转速 nmax =60f/P=24000/p。
本发明的大极电机可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 主要包括:
高精度数控机床、 机器人、 高精度测量设备;
大型难变形金属挤压机、 立式旋压机、 大型精密模锻设备;
重型数控机床 (如五轴联动超重型数控锉铣床、 五轴联动超重型螺旋桨叶 片加工机床)、 风电、 冶金、 汽车等制造业需要的高效、 高精度成套装备; 轻合金材料 (铝、镁)成形与加工成套设备、冲压自动线,精密铸件自动线, 机器人悍装自动化成套装备, 机器人喷装成套装备, 总装自动化成套设备;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需要的高精、 高速、成套制造设备, 包括整机着装 专用装备 (全自动贴片机、高精度大尺寸全自动印刷机、元器件高速插装设备、 线路板高速钻孔设备), 专用生产设备 (光刻机、 金属有机化学件外延、 淀积、 刻蚀系统), 以及其他广义的数控机械, 比如纺织机械、 印刷机械、 包装机械、 医疗设备;
半导体设备、 塑料、 橡胶机械、 邮政机械、 自动化生产线、 各种专用设备 等等领域。 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 例如悍接机器人、 点胶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拿放 机器人、 插件机器人、 包装机器人、 化学生物分析机器人、 医疗仪器机器人、 运动仿真平台等;
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的各类控制系统和装备。

Claims (8)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所述电动机的转子铁芯上 装有多对永磁体, 定子的槽中装有三相绕组, 其特征在于,
    其中, 定子铁芯上的槽数 Z、 转子铁芯上的磁极数 2P之间有下表所示的 对应关系, 对应于 Z个定子槽, 相应有 Z个齿, 其中包括 Z/2个大齿、 Z/2个 小齿:
    所述三相绕组包括 Z/2个集中绕组, 分别绕在 Z/2个大齿上, 每相有 Z/6 个集中绕组,所述集中绕组和齿的排列次序是: 大齿上 A相集中绕组一小齿一 大齿上 B相集中绕组一小齿一大齿上 C相集中绕组一小齿, 依此类推;
    其中,所述定子铁芯中包括大齿铁芯和 Z/2个独立的小齿铁芯,每相邻两 个大齿之间的轭部设有一个锲入槽, 共有 Z/2个锲入槽, 每个所述小齿铁芯通 过其尾部锲入在所述大齿铁芯的其中一个锲入槽中, 进而形成 Z/2个小齿。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大极型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齿铁芯是一体式的整体大齿铁芯; 或者,所述大齿铁芯由 Z/2个相同结 构的单体大齿铁芯组成,相邻两个单体大齿铁芯之间在该两个大齿的定子槽中 心线处相互拼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上相邻大齿与小齿之间的槽的槽口宽度为 0.1〜3.0mm; 每个大齿占圆周电角度 150°〜234°, 每个小齿加上其两侧槽口占圆周电角度 90°〜6°, 且一个大齿与一个小齿的电角度之和等于 240°。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上相邻大齿与小齿之间的槽的槽口宽度为 0.1〜3.0mm; 当 Z/2为偶数时, 所述大齿中 Z/4个为占圆周电角度 224 ° ± 2 ° 的第一大齿, 另 Z/4个为占圆周电角度 192 ° ± 2 ° 的第二大齿; 每个小齿加上其两侧槽口 占圆周电角度 32° ± 2° ; 所述各齿之间的排列次序是: 第一大齿一小齿一第二 大齿一小齿, 依此类推; 且相邻一组第一大齿、 小齿、 第二大齿、 小齿占圆周 电角度之和为 480° 。
  3.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转子铁芯上各个永磁体 N、 S磁极相间排列, 所述永磁体是径向充磁 的瓦形磁钢、或者是平行充磁的瓦形磁钢,所述瓦形磁钢为等半径瓦形磁钢或 削角瓦形磁钢;
    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物理气隙为 0.2〜3mm;
    所述转子铁芯上的永磁体的极距为 (1〜0.8) Χ πΟ/4, 其中 D是转子外径; 其中还包括由霍尔位置传感器制成的转子位置传感器,所述霍尔位置传感 器的磁敏感方向与转子法线方向相一致, 安装于定子支架上, 并与转子永磁体 外圆之间保持 l〜3mm的气隙。
  4. 6、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其特征在 于, 属于同一相的 Z/6 个集中绕组按圆周顺序依次串联后再引出, 形成一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5. 7、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其特征在 于,针对 Z/6的结果双数的电机, 属于同一相的 Z/6个集中绕组先两两并联成 Z/12个并联单元, 再依次串联后引出, 形成一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6. 8、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其特征在 于, 属于同一相的 Z/6个集中绕组分别单独引出, 形成 Z/6组 A-A'、 B-B'、 C-C'三相绕组。
  7. 9、 一种针对权利要求 2-8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 流电机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大齿铁芯为一体式的整体大齿铁芯时, 在制成所述大齿铁芯后, 先对大齿做绝缘处理, 再用绕线机在 Z/2个大齿上绕 制集中绕组,然后将 Z/2个所述小齿铁芯分别嵌入所述大齿铁芯的 Z/2个锲入 槽中, 即构成每相具有 Z/6个集中绕组的定子铁芯。
  8. 10、一种针对权利要求 2-8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 流电机的装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大齿铁芯由 Z/2个单体大齿铁芯组成 时, 先分别对各个单体大齿铁芯做绝缘处理, 再用绕线机分别在各个单体大齿 铁芯上绕制集中绕组,然后再将 Z/2个单体大齿铁芯与三个小齿铁芯按 A相单 体大齿铁芯一小齿铁芯一 B相单体大齿铁芯一小齿铁芯一C相单体大齿铁芯- 小齿铁芯的顺序, 依次装配, 构成具有 Z/2个集中绕组的定子铁芯。
CN2009801046207A 2009-09-11 2009-09-11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02124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3870 WO2011029229A1 (zh) 2009-09-11 2009-09-11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628A true CN102124628A (zh) 2011-07-13
CN102124628B CN102124628B (zh) 2013-03-06

Family

ID=43731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6207A Active CN102124628B (zh) 2009-09-11 2009-09-11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4628B (zh)
WO (1) WO20110292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0206A (zh) * 2016-09-09 2016-12-14 卢亚和 一种新型电机的电枢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8051A (ja) * 1985-12-11 1987-06-20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
JPH0378458A (ja) * 1989-08-18 1991-04-03 Ricoh Co Ltd 電動機
JPH11234990A (ja) * 1998-02-12 1999-08-27 Okuma Corp 永久磁石モータ
CN2389440Y (zh) * 1999-09-09 2000-07-26 机械工业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 多极分数槽绕组无刷直流电动机
JP4311643B2 (ja) * 2001-12-20 2009-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型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風力発電用永久磁石型同期発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1030721A (zh) * 2006-03-03 2007-09-05 苏州扬名机电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电机槽数与磁钢数的组合方案
FR2899396B1 (fr) * 2006-03-30 2008-07-04 Moving Magnet Tech Mmt Moteur electrique polyphase notamment pour l'entrainement de pompes ou de ventilateurs
CN201118414Y (zh) * 2007-10-29 2008-09-17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方波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动机
CN201656584U (zh) * 2009-09-11 2010-11-24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628B (zh) 2013-03-06
WO2011029229A1 (zh) 201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7842Y (zh) 盘式开关磁阻电机
US20100052455A1 (en) Permanent-Magnet (PM) Rotors and Systems
CN103222165B (zh) 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
CN102047528B (zh) 大极型方波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动机及其装配方法
WO2009055956A1 (fr) Moteur à courant continu à aimant permanent sans balai triphasé à onde carrée
CN201515263U (zh) 大小齿结构的方波三相永磁直流电机
CN201541153U (zh) 大直径型方波三相无刷直流电机
CN201570918U (zh) 大小齿结构的方波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CN102124627B (zh) 大直径型方波三相无刷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04079136A (zh) 一种三相开关磁阻电机及正弦定子
CN102160255B (zh) 大小齿结构的方波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201504128U (zh) 大直径型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CN201584825U (zh) 大直径的方波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CN201656583U (zh) 大小齿结构的方波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CN201656584U (zh)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CN102160256B (zh) 大直径型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02124626B (zh) 大小齿结构的方波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02124628B (zh) 大小齿结构的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02124632B (zh) 大小齿结构的方波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201509142U (zh) 大极型方波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动机
CN201584826U (zh) 大直径型方波三相永磁直流电机
CN201656582U (zh) 大直径型方波无刷永磁直流电机
CN102124630B (zh) 大直径型方波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02124631B (zh) 大直径型方波三相永磁直流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03222166B (zh) 一种三相永磁伺服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EITIAN (ANH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INSTITUT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112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233400 BENGBU, ANHUI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215

Address after: 233400 Huaiy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Applicant after: Peitian (Anhui) M&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A803 room, Shenzhen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