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3381A -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3381A
CN102123381A CN2010100045593A CN201010004559A CN102123381A CN 102123381 A CN102123381 A CN 102123381A CN 2010100045593 A CN2010100045593 A CN 2010100045593A CN 201010004559 A CN201010004559 A CN 201010004559A CN 102123381 A CN102123381 A CN 102123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ell
sub
district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45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3381B (zh
Inventor
陈中明
杜忠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0045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3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2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3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3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切换命令,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终端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如果切换过程失败,则终端将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本发明节约了空口资源,而且也会减少终端的电能消耗。

Description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用户设备或称为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和基站(eNodeB,简称为eNB)间协议栈示意图,如图1所示,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中UE和eNB间接口的协议栈从下往上分为以下几个协议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简称PHY)、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a AccessControl,简称为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简称为RLC)、分组数据汇聚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为PDCP)、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其中,PHY层主要通过传输信道向MAC或更高层传送信息;MAC层主要通过逻辑信道提供数据传输和负责无线资源分配,完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RQ,简称HARQ)、调度(Scheduling,简称SCH)、优先级处理和复用解复用(Multiplexing,简称MUX)等功能;RLC层主要提供用户和控制数据的分段和重传服务;PDCP层主要给RRC或用户面上层完成用户数据的传递;RRC层主要完成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管理、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功能、终端测量报告和控制。在UE给基站发送数据之前,需要获得与基站的上行同步,即,获取发送时间提前量(Time Advance,简称TA),UE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达到这个目的的,这个过程是在MAC层实现的。
为向移动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高级长期演进系统(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简称LTE-A)提出了载波聚合技术(CarrierAggregation,简称CA),其目的是为具有相应能力的UE提供更大宽带,提高UE的峰值速率。LTE中,系统支持的最大下行传输带宽为20MHz,载波聚合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s,简称CC)聚合起来支持大于20MHz,最大不超过100MHz的传输带宽。UE和基站间的接口协议栈主要体现在MAC和PHY层的不同。PHY层是CC专用的,MAC层的不同,以图2(36.912中Figure 5.2.1-2Layer 2Structure for the UL)为例可以看出,对于MAC层中的HARQ是CC专用的,调度、优先级处理和复用解复用等是CC公用的。
基于目前频谱资源紧张,不可能总有频域上连续的分量载波可以分配给运营商使用,因此,载波聚合按各分量载波在频域上是否连续,可以分连续的载波聚合和非连续的载波聚合,所谓连续的载波聚合是指各分量载波在频域上是相互连接的;而非连续的载波聚合则指各个分量载波之间在频域上是不连接的。载波聚合按各分量载波是否在同一频带内,可以分为单频带(single band)的载波聚合和跨频带(over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的载波聚合,所谓单频带的载波聚合是指参与载波聚合的所有分量载波都在同一个频带内,单频带的载波聚合可以是连续的载波聚合也可以是非连续的载波聚合;所谓跨频带的载波聚合是指参与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可以源自不同的频带,跨频带的载波聚合只可能是非连续的载波聚合。具有载波聚合能力的LTE-A UE,可以同时在多个分量载波上收发数据,而LTE UE只能在一个兼容LTE的分量载波上收发数据。与此相对应的,UE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是一套基带设备,一个单频段,带宽大于20MHz,也可以是多套基带设备,多个频段,每个频段带宽小于20MHz。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业务质量,给用户良好的业务体验,当UE在某个小区与网络建立连接之后,UE仍然需要对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小区进行切换,以便满足移动性要求。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切换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LTE系统中,UE收到网络侧的命令需要进行切换时,用户面复位(包括MAC层复位和PDCP、RLC层的重建)并按照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MAC、PDCP和RLC层的配置,在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随机接入完成后,UE可以与目标小区进行通讯,UE给目标小区发送切换完成命令。UE在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候,由于UE的能力问题,需要断开与源小区的数据通讯。在此过程中,如果切换失败(例如,随机接入过程失败,或者终端身份冲突无法解决等),UE会进行小区选择过程(一般来说会选择源小区)然后在该小区发起RRC重建过程,RRC重建过程在36.331中的进行描述,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RRC重建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UE与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简称为EUTRAN)进行RRC重建的过程中,至少需要三个空口消息来完成RRC重建过程,这三条消息为RRC连接重建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RRC连接重建消息(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RRC连接重建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Complete)。
由此可见,在相关技术中,如果发生切换失败,UE选择一个小区,则UE需要通过三条空口消息才能完成与该小区的重建,一方面会占用宝贵的空口资源,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业务的中断,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换失败处理方案,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发生切换失败之后UE需要通过三条空口消息完成与所选择小区的重建而导致的占用空口资源、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包括:终端接收切换命令,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终端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如果切换过程失败,则终端将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
根据本发明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切换命令,并将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通讯模块,用于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如果切换过程失败,则将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
通过本发明,采用如果切换过程失败,则终端将更新成目标小区的上行载波和/或下行载波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的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发生切换失败之后UE需要通过三条空口消息完成与所选择小区的重建而导致的占用空口资源、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进而节约了空口资源,而且也会减少终端的电能消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UE和基站间协议栈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MAC上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切换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RRC重建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组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一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一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二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三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三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四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切换失败(HO Fail)处理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失败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终端接收切换命令,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终端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
步骤S504,如果切换过程失败,则终端将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
如果上述上行载波和/或下行载波在切换前不是上述源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则上述终端在切换失败以后,直接删除上述上行载波的配置。
优选地,切换过程包括:随机接入过程。切换过程失败包括:上述终端接收到切换命令以后,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失败。
此后,终端向源小区发送切换失败消息,其中,切换失败消息用于指示终端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失败。源小区接收切换失败消息,并通知目标小区切换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并保持与源小区的数据通讯直到完成切换过程。
终端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以后,而且在切换过程完成以前,有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下行载波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上述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包括:和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载波的底层协议的配置。
上述底层协议是指载波相关的MAC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下面结合上述步骤S502至步骤S504,描述一个完整的切换流程,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方法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在切换之前和源小区保持数据通讯,当终端接收到切换到某个目标小区的命令时,执行到该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终端在切换完成以后,断开和源小区的数据通讯,并且马上开始和目标小区的数据通讯,由于切换过程中,终端一直保持着与源小区的通讯,因此,如果发生切换失败的情况,终端则不需要进行小区选择,也不需要在源小区发起RRC重建过程。
通过上述步骤S502至步骤S504,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发生切换失败之后UE需要通过三条空口消息完成与所选择小区的重建而导致的占用空口资源、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进而节约了空口资源。
在相关技术中UE为了完成切换动作,可以包括以下几种逻辑模块:切换模块(包含接收网络侧的切换命令模块,简称HO)、测量模块(包含接收网络侧的测量控制命令并执行测量和测量上报的模块,简称MM)、数据通讯模块(执行与基站交换用户面或者控制面的数据包的模块,简称DC),这里的数据通讯模块从协议层上看,从下往上包括了PHY、MAC、RLC、PDCP协议层的处理,当然也包括了MAC层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模块,MAC层大致分为SCH、MUX、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为RACH)、HARQ几部分。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组成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了完成本实施例中切换,根据UE的能力,DC模块可以有多个,如图7中的(a)所示。终端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如图7中的(b)所示,在(b)中增加一个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为RACH)模块,该模块是从DC模块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单独的模块,可以基于目标小区的下行系统时间工作,并且可以完成随机接入功能,包括基于冲突或者非冲突的随机接入过程。对于基于需要基于冲突的随机接入过程,该RACH模块同时还需要完成HARQ的功能。RACH模块需要有其对应的单独的PHY层,以下提到RACH模块除非特别说明,否则都包含PHY层。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失败处理方法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图8的(a)中,UE与源小区(例如,cell1)进行数据通讯。图中b,UE收到切换到目标小区(例如,cell2)的命令,UE随即通过RACH模块或一个或多个DC模块更新成cell2的配置,在cell2发起随机接入,但是与cell1的通讯仍然继续。图中c,UE在cell2随机接入完成后,开始与cell2正常通讯,断开与cell1的通讯,UE还通知cell2切换完成的消息。图中d,在切换过程中,如果发生随机接入失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切换失败,由于UE与cell1的数据通讯是正常的,UE可以通知cell1然后cell1通过X2/S1接口通知cell2切换失败,UE将在cell2发起随机接入的相关模块(如RACH模块或一个或多个DC模块)更新成cell2的配置恢复源小区的配置即可恢复该模块与cell1的通讯,不需要在cell1发起RRC重建过程,即,在切换失败之后,终端第一模块与源小区进行数据通讯,其中,第一模块为终端中之前与源小区保持数据通讯的模块;终端第二模块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恢复源小区的配置即可恢复与源小区的数据通讯,其中,第二模块为终端中发起在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模块。第一模块可以是一个或多个DC模块,第二模块可以是一个或多个DC模块或者RACH模块。下面结合终端中的模块对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切换命令,并将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通讯模块,用于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如果切换过程失败,则将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
优选地,上述通讯模块还用于在上述上行载波和/或上述下行载波在切换前不是上述源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的情况下,在切换失败以后,直接删除上述上行载波的配置;上述通讯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以后,而且在上述切换过程完成以前,有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下行载波根据上述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其中,上述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包括:和上述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载波的底层协议的配置,底层协议是载波相关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优选地,该终端还包括:第一数据通讯模块,用于向源小区发送切换失败消息,其中,切换失败消息用于指示终端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失败。第一数据通讯模块还用于在切换成功的情况下,保持与源小区的数据通讯直到完成切换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通讯模块包括以下之一:随机接入RACH模块、第二数据通讯模块。
其中,第二数据通讯模块用于将已转换到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为源小区的配置之后,向源小区发送切换失败消息,其中,切换失败消息用于指示终端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失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优选实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以下优选实例中,LTE-A小区中的各个分量载波同步,或者不同步,LTE或LTE-A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载波是同步,或者不同步,处理过程是一样的;LTE或LTE-A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可以同属于一个基站,也可以属于不同的基站。
优选实例一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一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小区1是LTE的小区,支持的分量载波是CC1,位于频带1内。小区2是LTE的小区,为小区1的相邻小区,小区2支持弟分量载波是CC2,位于频带1内。UE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是一套基带设备,一个单频段,带宽小于20MHz,有一个第一数据通讯模块,外加一个RACH模块,有其对应的PHY层。小区1属于基站1,小区2属于基站2。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一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0对本实例的流程进行说明。
当前UE在小区1中处于连接状态。网络侧给UE下发了邻区信号质量优于服务小区的触发事件(A3)的测量任务(Measurementcontrol),测量对象载频是CC2。
UE执行测量,发现小区2的CC2满足事件A3的触发条件,上报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给网络侧。
网络侧决定让UE切换到小区2中(Handover decision),发送切换准备命令(Handover request)给小区2。
小区2接收到切换准备命令之后,分配一个前导码,包含在切换命令(Handover request ack)中发送给小区1,该切换命令中还包含小区2分配的终端在小区2的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Identity,简称为C-RNTI)、小区2的信息(例如,包含CC2及其相关配置信息,小区2的其他信息),小区1转发给UE(RRCreconfiguration(Handover))。
UE在接收到之后,RACH模块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小区2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RACH模块通过其对应的物理层向小区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即发送消息(Message1),包含小区2提供的专用前导码(dedicatedpreamble),是小区2配置给终端的专用资源。
此时由于UE与小区2的通讯出现问题,UE无法收到小区2回应的Message2,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UE通过原来保持的通讯链路通知小区1切换失败,通知小区1切换失败的消息中可以携带切换失败的原因(例如,是通讯问题引起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也可以不携带切换失败的原因,RACH模块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更新为小区2的配置恢复小区1的配置并停止工作,UE仍然与小区1正常通讯。小区1可以通过X2或S1口通知小区2切换失败,也可以不通知。
优选实例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二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小区1是LTE的小区,支持的分量载波为CC1,位于频带1内。小区2是LTE-A的小区,为小区1的相邻小区,小区2支持两个分量载波的聚合,CC3和CC4,这两个分量载波均位于频带1内且连续。UE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是一套基带设备,一个单频段,带宽40MHz,有一个第一数据通讯模块,外加一个RACH模块,有其对应的PHY层。小区1属于基站1,小区2属于基站2。
当前UE在小区1中处于连接状态,第一数据通讯模块负责与小区1在CC1上的数据通讯。网络侧给UE下发了邻区信号质量优于服务小区的触发事件(A3)的测量任务,测量对象载频是CC3和CC4。流程参见实施例一中附图10的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UE执行测量,发现小区2的CC3和CC4满足事件A3的触发条件,上报测量报告给网络侧。
网络侧决定让UE切换到小区2中,发送切换准备命令给小区2。
小区2接收到切换准备命令之后,分配一个前导码,并选择一个分量载波作为UE进行在小区2的随机接入的载波(例如,CC3),将这些信息包含在切换命令中发送给小区1,该切换命令中还包含小区2分配的C-RNTI、小区2的信息(例如,包含CC3和CC4,各个载波的信息,小区2的其他信息),小区1将该切换命令转发给UE。
UE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后,RACH模块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小区2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终端的RACH模块在CC3上执行在小区2的随机接入过程,即,在CC3上发送Message1,包含小区2提供的专用前导码。此时由于UE在CC3上与小区2的通讯出现问题,UE发送Message1失败,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如果UE无法收到小区2回应的Message2,也会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UE通知小区1,切换失败,可以携带原因,例如,是通讯问题引起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RACH模块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更新为小区2的配置恢复小区1的配置并停止工作,与小区1的通讯正常进行。小区1通过X2或S 1口通知小区2切换失败,也可以不通知。
优选实例三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三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小区1是LTE-A的小区,支持两个分量载波的聚合,CC1和CC2,这两个分量载波均位于频带1内,CC1和CC2不连续。小区2是LTE-A的小区,为小区1的相邻小区,小区2支持三个分量载波的聚合,CC3、CC4和CC5,CC3和CC4位于频带2内,不连续,CC5位于频带3内。UE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是三套基带设备,三个频段,每个频段带宽小于20MHz,即UE有三个第一数据通讯模块。小区1和小区2都属于基站1。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一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例的流程进行说明。
当前UE在小区1中处于连接状态,同时使用了CC1和CC2,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负责CC1上的数据通讯,第一数据通讯模块2负责CC2上的数据通讯,第一数据通讯模块3空闲。网络侧给UE下发了邻区信号质量优于服务小区的触发事件(A3)的测量任务,测量对象载频是CC3、CC4和CC5。
UE执行测量,发现小区2的CC3、CC4和CC5满足事件A3的触发条件,上报测量报告给网络侧。
网络侧决定让UE切换到小区2中,发送切换准备命令给小区2。
小区2接收到切换准备命令之后,将小区2的信息(例如,包含CC3、CC4和CC5,及各载波的信息,以及小区2的其他配置信息)包含在切换命令中发送给小区1,该切换命令中还包含小区2分配的C-RNTI,小区1转发给UE,并通知UE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断开与小区1的数据通讯,转换成第二数据通讯模块,在小区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UE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后,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CC1相关的MAC层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小区2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将CC1上的与小区1的通讯断掉,转换成第二数据通讯模块,选择在CC3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即发送Message1,包含公共前导码。由于UE有三套基带设备,此时,UE可以不将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上的与小区1的通讯断掉,而是使用第一数据通讯模块3转换成第二数据通讯模块在CC3上发起在小区2的随机接入过程。如果UE发送Message1失败,会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原因是与小区2的通讯问题。
小区2接收到Message1后,给UE预留资源,在CC3上回应Message2给UE,TA和/或UE在上行链路上传输授权信息(ULgrant)。如果UE接收不到Message2,会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原因是与小区2的通讯问题。
如果UE在CC3上接收到Message2,进行相关处理,发送Message3给小区2,Message3是一个MAC层的消息或者物理层的消息,包含终端在小区2的临时标识C-RNTI。如果UE发送Message3失败,也会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原因是与小区2的通讯问题。
如果UE无法收到小区2回应的Message4,Message4是一个MAC层的消息或者物理层的消息,Message4包含物理层PDCCH信令,其中PDCCH信令内包含有终端在目标小区的临时标识C-RNTI的内容,也会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原因是随机接入前导码冲突无法解决。
UE通过第一数据通讯模块2通知小区1,切换失败,可以携带原因,例如,是通讯问题或随机接入冲突无法解决引起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CC1相关的MAC层和PHY层更新成小区2的配置恢复成小区1的配置,与小区1的通讯正常进行。由于小区1和小区2都属于基站1,因此,小区2也知道切换失败了。如果终端采用第一数据通讯模块3转换成第二数据通讯模块,则在切换失败以后,终端直接删除第一数据通讯模块3的配置。
优选实例四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四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小区1是LTE-A的小区,支持三个分量载波的聚合,CC1、CC2和CC3,这三个分量载波均位于频带1内,CC1、CC2和CC3不连续。小区2是LTE-A的小区,为小区1的相邻小区,小区2支持两个分量载波的聚合,CC4和CC5,这两个分量载波均位于频带2内,不连续。UE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是三套基带设备,三个频段,每个频段带宽小于20MHz,即UE有三个第一数据通讯模块。小区1属于基站1,小区2属于基站2。
当前UE在小区1中处于连接状态,同时使用了CC1、CC2和CC3,DC1,DC2,DC3分别负责CC1、CC2、CC3上的数据通讯。网络侧给UE下发了邻区信号质量优于服务小区的触发事件(A3)的测量任务,测量对象载频是CC4和CC5。流程参见实施例三中附图13的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UE执行测量,发现小区2的CC4和CC5满足事件A3的触发条件,上报测量报告给网络侧。
网络侧决定让UE切换到小区2中,发送切换准备命令给小区2。
小区2接收到切换准备命令之后,将小区2的信息(如包含CC4和CC5,各载波的信息,以及小区2的其他相关配置信息)包含在切换命令中发送给小区1,该切换命令中还包含小区2分配的CC4上的C-RNTI4和CC5上的C-RNTI5,小区1将该切换命令转发给UE。
UE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后,选择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CC1相关的MAC层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小区2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将CC1上的与小区1的通讯断掉,选择在CC4上发起在小区2的随机接入过程,即发送Message1,包含公共前导码和C-RNTI4。选择第一数据通讯模块2CC2相关的MAC层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小区2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第一数据通讯模块2将CC2上的与小区1的通讯断掉,选择在CC5上发起在小区2的随机接入过程,即发送Message1,包含公共前导码和C-RNTI5。
如果UE在CC4和CC5上的随机接入过程都失败了(如Message1发送失败,或Message2没有收到,或Message3发送失败,或Message4没有收到,同实施例三),会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失败原因是与小区2的通讯问题或随机接入冲突无法解决。
UE通知小区1,切换失败,可以携带原因,是通讯问题或随机接入冲突无法解决引起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第一数据通讯模块1和第一数据通讯模块2中载波相关的MAC层和PHY层更新成小区2的配置恢复小区1的配置,即可恢复与小区1的数据通讯。小区1通过X2或S1口通知小区2切换失败,也可以不通知。
优选实例五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例五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小区1是LTE-A的小区,支持两个分量载波的聚合,CC1和CC2,这两个分量载波均位于频带1内,且CC1与CC2连续。小区2是LTE的小区,为小区1的相邻小区,只支持一个载波,CC5,位于频带1内。UE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是一套基带设备,一个单频段,带宽40MHz,有一个第一数据通讯模块,外加一个RACH模块。
当前UE在小区1中处于连接状态,同时使用了CC1和CC2,DC负责CC1和CC2上的数据通讯。网络侧给UE下发了邻区信号质量优于服务小区的触发事件(A3)的测量任务,测量对象载频是CC5。流程参见实施例一中附图10的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UE执行测量,发现小区2满足事件A3的触发条件,上报测量报告给网络侧。
网络侧决定让UE切换到小区2中,发送切换准备命令给小区2。
小区2接收到切换准备命令后,分配一个前导码,将这些信息包含在切换命令中发送给小区1,该切换命令中还包含小区2分配的C-RNTI,小区2的其他配置信息,小区1将该切换命令转发给UE。
UE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后,RACH模块和其对应的物理层根据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小区2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RACH模块向小区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即发送Message1,包含小区2提供的专用前导码。此时由于UE在CC3上与小区2的通讯出现问题,UE发送Message1失败,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如果UE无法收到小区2回应的Message2,也会导致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如果Message2不是直接发给UE,而是通过X2或S 1发给小区1,由小区1转给UE,在这种情况下,终端RACH模块只需要使用其对应物理层的上行载波资源即可。
UE通过原来保持的通讯链路通知小区1,切换失败,可以携带原因,是通讯问题引起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RACH模块更新成小区2的配置恢复小区1的配置并停止工作,UE仍然与小区1正常通讯。小区1通过X2或S1口通知小区2切换失败,也可以不通知。如果RACH模块只使用了上行载波资源,则在切换失败时,只需要恢复RACH模块的上行载波的更新成小区2的配置即可。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在切换失败时,UE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恢复与源基站的通讯,节约空口资源,而且省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切换命令,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根据所述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
终端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
如果所述切换过程失败,则所述终端将更新成所述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上行载波和/或所述下行载波在切换前不是所述源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则所述终端在切换失败以后,直接删除所述上行载波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过程包括:随机接入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以后,而且在所述切换过程完成以前,和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更新成所述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包括:和所述目标小区进行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载波相关的底层协议的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协议是载波相关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过程失败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切换命令以后,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失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过程失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源小区发送切换失败消息,其中,所述切换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到所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失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向所述源小区发送所述切换失败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小区接收所述切换失败消息,并通知所述目标小区切换失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执行到所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并保持与源小区的数据通讯直到确定所述切换过程成功。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切换命令,并将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根据所述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配置;
通讯模块,用于执行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如果所述切换过程失败,则将更新成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成源小区的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上行载波和/或所述下行载波在切换前不是所述源小区配置的上行载波的情况下,在切换失败以后,直接删除所述上行载波的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以后,而且在所述切换过程成功以前,有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和/或下行载波根据所述切换命令的要求更新底层协议的配置,并且和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其中,所述更新成所述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包括:和所述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载波的底层协议的配置,所述底层协议是载波相关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数据通讯模块,用于向所述源小区发送切换失败消息,其中,所述切换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到所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失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通讯模块还用于在切换成功的情况下,保持与源小区的数据通讯直到所述切换过程成功。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包括以下之一:随机接入RACH模块、第二数据通讯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数据通讯模块用于将已转换到目标小区的部分配置恢复为源小区的配置之后,向所述源小区发送切换失败消息,其中,所述切换失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到所述目标小区的切换过程失败。
CN201010004559.3A 2010-01-11 2010-01-11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3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559.3A CN102123381B (zh) 2010-01-11 2010-01-11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004559.3A CN102123381B (zh) 2010-01-11 2010-01-11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3381A true CN102123381A (zh) 2011-07-13
CN102123381B CN102123381B (zh) 2016-12-07

Family

ID=44251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455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3381B (zh) 2010-01-11 2010-01-11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338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71A (zh) * 2012-04-12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无线链路的重建方法及装置
CN106453279A (zh) * 2016-09-23 2017-02-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LTE‑Advanced空中接口监测仪的信令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06900015A (zh) * 2015-12-18 2017-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重建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922025A (zh) * 2015-12-28 2017-07-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67059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请求应答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690197A (zh) * 2016-08-05 2018-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节点更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191554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5427A (en) * 1996-07-18 2000-04-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Hard handoff and a radio system
DE602006011580D1 (de) * 2006-04-28 2010-02-25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einer Weiterleitung
CN100542325C (zh) * 2006-06-22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471A (zh) * 2012-04-12 2012-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无线链路的重建方法及装置
US9344931B2 (en) 2012-04-12 2016-05-1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establishing radio link
CN106900015A (zh) * 2015-12-18 2017-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重建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900015B (zh) * 2015-12-18 2021-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重建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922025A (zh) * 2015-12-28 2017-07-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922025B (zh) * 2015-12-28 2019-07-0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67059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请求应答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67059B (zh) * 2016-06-30 2021-0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请求应答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690197A (zh) * 2016-08-05 2018-0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节点更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453279A (zh) * 2016-09-23 2017-02-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LTE‑Advanced空中接口监测仪的信令分析装置及方法
WO2020191554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747532A (zh) * 2019-03-22 2021-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3381B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3457B (zh) 切换方法及终端
US10555231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38665B (zh)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EP267522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throug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123458A (zh) 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TWI756580B (zh) 無線通訊方法及裝置、電腦可讀介質
EP2387269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ulti-carrier cell handover
EP28493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25604A1 (zh) 基站内载波切换方法和系统
US202003147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118618A1 (zh) 基站间切换方法
KR10172031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CN102123381A (zh) 切换失败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3493576A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2291688A (zh) 一种基于mbms业务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WO2016047512A1 (ja)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1181783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载波聚合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