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3069B -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3069B
CN102123069B CN201110069439.6A CN201110069439A CN102123069B CN 102123069 B CN102123069 B CN 102123069B CN 201110069439 A CN201110069439 A CN 201110069439A CN 102123069 B CN102123069 B CN 102123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device
mentioned
bag
virtual circuit
provide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94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3069A (zh
Inventor
新井雅也
藤田学
渡部谦
猪野贤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axala Network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axala Network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axala Networks Corp filed Critical Alaxala Network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23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3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30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4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upport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VL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2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by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packets received through redundant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网络中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时不产生包增殖的技术通信系统和方法。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复制接收的包,分别向虚拟线路VC1、VC2进行中继,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即使分别从虚拟线路VC1、VC2接收了这些包,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根据相互间预先进行的决定,接收的包的处理进行判断,一个边缘装置将该包中继给客户边缘装置CE1,传输给主机A,但是另一个边缘装置,不将该包中继给客户边缘装置CE1,而是予以废弃。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6月14日,申请号为200610092781.7,发明创造名称为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网络中使用所谓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linkaggregation)时不产生包增殖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利用服务提供商(SP)提供的MPLS(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机)网对用户网和用户网之间进行连接,按照从多点到多点(MuHipoint to Multipoint)传输以太网(Ethernet)帧的技术,已知的有VPLS(Virthual Private LAN Service: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
另一方面,现有的网络的冗余结构,已知有由IEEE802.3ad标准化的链接集合体(Link Aggregation)。还提出的方案是,作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装置的冗余结构,将上述链接集合体跨越多个网络装置实现的所谓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通过对于多个网络装置,使用这样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即使一个网络装置发生了故障时,也可以使其影响不会波及到网络整体。
这种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例如已知的有记载在USP6,910,149中的技术。
图15是表示在2台网络装置上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时构成的方框图。在图15中,通过在2台网络装置SW2-1、SW2-2上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对于这些装置上连接的其他网络装置SW1,可以将这2台网络装置SW2-1、SW2-2看成假想由1台构成。在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2台网络装置SW2-1和SW2-2之间,相互进行控制消息的交换,而在其他网络装置SW1、与这2台网络装置SW2-1、SW2-2之间,进行线路集约用消息的交换。
为了在上述的VPLS中,采用冗余结构,先来看一看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情况。
图16是表示在VPLS中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网络一例的说明图。如图16中所示,VPLS中,在各用户网之间存在由SP提供的MPLS网(以下称SP网)。在SP网内,存在多个网络装置,这些网络装置通过线路相互连接。另外,在各用户网和SP网之间的相互连接,是通过将各用户网的边缘部分存在的网络装置(以下称客户边缘装置[customer Edge])CE、及SP网的边缘部分存在的网络装置(以下称提供商边缘装置[provider Edge])PE用线路连接而进行的。
在这样构成的VPLS中,例如对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使用上述的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时,对用户1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1,可以将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看似1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
但是,这时意识不到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当按照VPIS规格运用网络时,将产生下述的问题。
即,按照VPLS规格,首先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间,在未意识到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情况下建立虚拟线路(Virtual Circuit)VC。此处,虚拟线路VC是VPLS的传输通路,或者称为连接用户网和其他用户网的虚拟线路。
图17是表示建立连接用户1网和用户2网的虚拟线路VC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17中,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3之间,建立了虚拟线路VC1,而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PE3之间,建立了虚拟线路VC2。
然后,按照VPLS规格,未意识到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情况下,从用户2网的主机B对用户1网的主机A传输包。
这样,所传输的包,在传输途中将发生增殖的问题。
图18是表示包增殖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18中,为了看图方便,对说明中不需要的网络装置、线路及用户网全部予以省略。
在图18中,首先,当用户2网的主机B将发给用户1网主机A的包,向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时,由客户边缘装置CE2将该包传输给SP网的客户边缘装置PE3。由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对所传输的发给该主机A的包进行复制,分别传输给2个虚拟线路VC1、VC2。与虚拟线路VC1相连接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将所传输的包直接传输给用户1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1,而与虚拟线路VC2相连接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也将所传输的包直接传输给客户边缘装置CE1。这时,就会发生包的增殖,同一包从客户边缘装置CE1重叠传输给了主机A。
这样,在VPLS中,对SP网内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时,当未意识到该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而在提供商边缘装置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时,存在传输的包发生增殖的问题。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技术,在VPLS中,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时,可以防止包的增殖,进行正常的包传输。
为了达到至少一部分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1数据通信系统,通过第1网络,在第2及第3网络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及第2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内,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
第3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内,通过第1虚拟线路连接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上,并通过第2虚拟线路连接在上述第2边缘装置上;
第4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2网络内,通过线路连接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上,并且与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相连接;以及
第5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3网络内,通过线路连接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上,并且与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相连接;
当从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向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
上述第3边缘装置,从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接收通过上述第5边缘装置发送的上述包,并对上述包进行复制,分别向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进行中继;
上述第1边缘装置,接收从上述第1虚拟线路发送的上述包,上述第2边缘装置,接收从上述第2虚拟线路发送的上述包,并且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分别根据相互间预先进行的决定,判断接收到的上述包的处理,一个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给上述第4边缘装置,传输给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而另一个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包不中继给上述第4边缘装置,而是予以废弃。
这样,在第1数据通信系统中,第3边缘装置复制接收的包,分别向第1及第2虚拟线路中继,而第1及第2边缘装置,即使从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了这些包,第1及第2边缘装置根据相互间预先进行的决定,判断接收的包的处理,一个边缘装置将该包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传输给第2网络内的主机,但是另一个边缘装置,不将该包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而是予以废弃。
从而,根据第1数据通信系统,在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由于一个边缘装置中继包,而另一个边缘装置废弃包,所以向第2网络的主机不会重叠传输同一个包,可以进行正常的包传输。
在本发明的第1通信系统中,最好上述第3边缘装置,对于通过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设定为不进行MAC学习。
通过这样进行的设定,当第3边缘装置接收通过第5边缘装置发送的包时,对该接收的包进行复制,分别中继给第1及第2虚拟线路。
在本发明的第1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在分别建立与上述第3边缘装置之间连接的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时,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和第2边缘装置之间进行上述决定,并且分别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不进行MAC学习。
在建立第1及第2虚拟线路时,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在第1及第2边缘装置之间,可以预先对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另外,在第3边缘装置中,对于包传输可以设定为不进行MAC学习。
在本发明的的1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当一个边缘装置中发生故障,而另一个边缘装置检测出了该故障发生时,该故障检测边缘装置更新上述决定,以便将从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
从而,在一个边缘装置中发生故障之前,例如即使故障检测边缘装置上的决定为对接受的包予以废弃,但是在故障发生后,也可以更新决定,将接收的包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1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上述故障检测边缘装置,在更新上述决定后,当接收从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发送的上述包时,根据更新的上述决定,判断接收到的上述包的处理,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
这样,即使在一个边缘装置中发生了故障时,由于故障检测边缘装置不废弃从连接的虚拟线路接收的包,而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所以可以不中止包传输,而使其继续。
在本发明的第1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当发生了故障的上述边缘装置从故障恢复时,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对分别通过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和第2边缘装置之间再次进行决定,并且恢复的上述边缘装置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并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不进行MAC学习。
发生故障的边缘装置从故障恢复时,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在第1及第2边缘装置之间,可以再次对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另外,在第3边缘装置中,对于通过所建立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可以设定不进行MAC学习。
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通过第1网络,在第2及第3网络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及第2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内,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
第3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内,通过第1虚拟线路连接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上,并通过第2虚拟线路连接在上述第2边缘装置上;
第4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2网络内,通过线路连接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上,并且与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相连接;以及
第5边缘装置,存在于上述第3网络内,通过线路连接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上,并且与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相连接;
当从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向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
上述第3边缘装置,从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接收通过上述第5边缘装置发送的上述包,并根据有关包传输的MAC学习的内容,将上述包中继给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中的某一个;
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从连接的虚拟线路接收了上述包的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传输给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
这样,在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第3边缘装置根据有关包传输的MAC学习的内容,将接收的包中继给第1及第2虚拟线路中的某一个,而不中继给另一个。而且在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从所连接的虚拟线路接收了该包的边缘装置,将该包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传输给第2网络内的主机。
从而,根据第2数据通信系统,第3边缘装置由于将包中继给第1及第2虚拟线路中的某一个,而不中继给另一个,所以向第2网络内的主机不会重叠传输同一个包,可以进行正常的包传输。
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和第2边缘装置之间,对于通过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预先进行了决定;并且
当从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向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
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当一个边缘装置从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接收通过上述第4边缘装置发送的上述包时,上述一个边缘装置从接收到的上述包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对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进行互换,得到新的组,对于该新组的包的处理,在上述决定中进行了中继的设定时,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所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而对于该新组的包的处理,在进行了废弃的设定时,将接收到的上述包发送给另一个边缘装置。
这样,一个边缘装置接收的包,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的包,当根据决定进行中继时,中继给所连接的虚拟线路,而当根据决定予以废弃时,则发送给另一个边缘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当上述另一个边缘装置,接收从上述一个边缘装置发送的上述包时,上述另一个边缘装置从接收到的上述包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对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进行互换,得到新的组,对于该新组的包的处理,在上述决定中进行了中继设定时,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所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
这样,另一个边缘装置从一个边缘装置接收的包,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的组的包,根据决定进行中继时,中继到所连接的虚拟线路。
结果,第1边缘装置中继给第1虚拟线路的包,对于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组的包,在第1边缘装置的决定中,全部变为进行了中继设定的包。反之,第2边缘装置中继给第2虚拟线路的包,对于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组的包,在第2边缘装置的决定中,全部变为进行了中继设定的包。
在本发明的数据通信系统中,上述第3边缘装置,对于通过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设定为进行MAC学习,并且
上述第3边缘装置,在从上述第1或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上述包时,根据上述设定,对于接收到的上述包的传输进行学习,得到上述学习的内容,并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5边缘装置。
这样,第3边缘装置,在从第1虚拟线路接收包时,进行MAC学习,以便对于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组的包发送给第1虚拟线路,而在从第2虚拟线路接收包时,进行MAC学习,以便对于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组的包发送给第2虚拟线路。
在此,第3边缘装置从第1虚拟线路接收的包,如上所述,对于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的组的包,在第1边缘装置的决定中是进行了中继设定的包。从而,换言之,第3边缘装置在第1边缘装置的决定中变为进行MAC学习,使对于设定了中继的包,,发送给第1虚拟线路。
同样,第3边缘装置从第2虚拟线路接收的包,如上所述,对于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的组的包,在第2边缘装置的决定中是进行了中继设定的包。从而,换言之,第3边缘装置在第2边缘装置的决定中变为进行MAC学习,使对于设定了中继的包,,发送给第2虚拟线路。
结果,如上所述,从第3网络内的主机,对第2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当第3边缘装置接收从第3网络内的主机通过第5边缘装置发送的包,根据上述MAC学习的内容,对该包进行中继时,对第1边缘装置中决定中进行了中继设定的包,中继给第1虚拟线路,而对第2边缘装置中决定中进行了中继设定的包,中继给第2虚拟线路。
这样,当第1边缘装置从第1虚拟线路接收包时,由于对接收的包,全部在决定中设定了中继,所以不废弃接收的包,而是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同样,当第2边缘装置从第2虚拟线路接收包时,由于对接收的包,全部在决定中设定了中继,所以不废弃接收的包,而是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
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最好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在分别建立与上述第3边缘装置之间连接的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时,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和第2边缘装置之间进行上述决定,并且分别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并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进行MAC学习。
在建立第1及第2虚拟线路时,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可以在第1及第2边缘装置之间,预先对包的处理进行决定,而在第3边缘装置中,可以对包传输设定进行MAC学习。
在本发明的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当一个边缘装置中发生故障,而另一个边缘装置检测出了该故障发生时,
该故障检测边缘装置更新上述决定,以便将从所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并且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取消消息,并利用该消息,对于通过连接在发生了故障的上述边缘装置上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指示清除MAC学习的内容。
结果,由于第3边缘装置,对通过与发生故障的边缘装置相连接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删除MAC学习的内容,所以此后从第3网络内的主机,向第2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第3边缘装置接收从第3网络内的主机通过第5边缘装置发送的包时,当该包是与发生故障的边缘装置所连接的虚拟线路相关的包时,由于删除与该包传输相关的MAC学习的内容,所以第3边缘装置对该接收的包进行复制,分别中继给第1及第2虚拟线路。
从而,由于接收的包必须中继给与未发生故障的故障检测边缘装置相连接的虚拟线路,所以可以不中止包传输,而使其继续进行。
另外,即使在一个边缘装置发生故障之前,故障检测边缘装置即使决定了从所连接的虚拟线路接收的包中对特定的包予以废弃,但在发生故障后,可更新决定,对这样的包也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上述故障检测边缘装置,在更新上述决定后,当接收从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发送的上述包时,根据更新的上述决定,判断接收到的上述包的处理,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
这样,由于即使在一个边缘装置中发生了故障,故障检测边缘装置也不废弃从所连接的虚拟线路接收的包,而是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所以可以不中止包传输,而是使其继续进行。
在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当发生了故障的上述边缘装置从故障恢复时,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对分别通过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和第2边缘装置之间再次进行决定,并且恢复的上述边缘装置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进行MAC学习,进而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取消消息,利用该消息,对于特定的包传输,指示清除MAC学习的内容。
发生故障的边缘装置在从故障恢复时,通过这样的处理,在第1及第2边缘装置之间,可以再次对包的处理进行决定,而在第3边缘装置中可以对通过所建立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设定MAC学习,并且可以对特定的包传输,删除MAC学习的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和第2边缘装置之间,对于通过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预先进行了决定;并且
当从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向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
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当一个边缘装置从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接收通过上述第4边缘装置发送的上述包时,上述一个边缘装置从接收到的上述包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对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进行互换,得到新的组,更新上述决定,以便对该新的组的包进行中继;
上述一个边缘装置对另一个边缘装置指示上述决定的更新,以便对该新的组的包予以废弃,并且对于上述第3边缘装置,指示上述MAC学习的内容,以便将该新的组的包发送给连接在上述一个边缘装置的虚拟线路;
上述一个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所连接的虚拟线路;
上述第3边缘装置,对于通过上述第1及第2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设定为不进行MAC学习,并且
上述第3边缘装置,在从上述第1或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上述包时,根据上述设定,对于接收到的上述包的传输不进行MAC学习,并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5边缘装置。
这样,接收包的一个边缘装置中的决定更新为使得对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所得到的新组的包进行中继,同时未接收上述包的另一个边缘装置中的决定更新为使对该新组的包予以废弃。另外,在第3边缘装置中,设定MAC学习的内容,使得对该新组的包发送给与上述一个边缘装置相连接的虚拟线路。不过,在第3边缘装置中虽然这样设定MAC学习的内容,但由于即使从第1或第2虚拟线路接收包,也不进行MAC学习,而是将该包中继给第5边缘装置,所以不更新MAC学习的内容。
结果,如上所述,在从第3网络内的主机向第2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第3边缘装置接收从第3网络内的主机通过第5边缘装置发送的包,根据上述的MAC学习的内容,将该包发送给与上述一个边缘装置相连接的虚拟线路。
在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当从上述第3网络内的主机,向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传输包时,
在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中,从连接的虚拟线路接收上述包的边缘装置,根据更新的上述决定,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
这样,如上所述,第3边缘装置接收从第3网络内的主机通过第5边缘装置发送的包,根据所设定的MAC学习的内容,将该包发送给与上述的一个边缘装置相连接的虚拟线路时,该一个边缘装置当从所连接的虚拟线路接收上述包时,通过更新后的决定,不废弃该包,而是中继给第4边缘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2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好当发生了故障的上述边缘装置从故障恢复时,上述第1及第2边缘装置,对于分别通过第1及第2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和第2边缘装置之间再次进行决定,并且恢复的上述边缘装置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并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不进行MAC学习,进而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取消消息,利用该消息,对于特定的包传输,指示清除MAC学习的内容。
发生故障的边缘装置在从故障恢复时,通过进行这样的处理,在第1及第2边缘装置之间,可以再次对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另外,在第3边缘装置中,对于通过所建立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可以设定为不进行学习,并且对于特定的包传输,可以删除学习的内容。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数据通信系统等的装置说明的形式,也可以以数据通信方法等的方法说明的形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网络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可作为客户边缘装置、提供商边缘装置可使用的交换机构成的方框图。
图3A是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的说明图。
图3B是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3C是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4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进行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4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进行通常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5A是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5B是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5C是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恢复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故障发生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恢复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7A是为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的说明图。
图7B是为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7C是为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7D是为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7E是为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8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进行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8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进行通常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8C是表示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进行通常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9A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为说明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9B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为说明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9C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为说明恢复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故障发生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故障发生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0C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恢复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1A是为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的说明图。
图11B是为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11C是为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
图12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进行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2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进行通常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2C是表示在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进行通常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3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为说明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13B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为说明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13C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为说明恢复时操作的说明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故障发生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故障发生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4C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恢复时进行操作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在2台网络装置上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时构成的方框图。
图16是表示在VPLS中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网络一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建立连接用户1网和用户2网的虚拟线路VC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包增殖的状态的说明图。
(最佳实施例)
下面,按以下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A、网络构成
B、第1实施例
B-1、虚拟线路建立操作
B-2、通常的操作
B-3、故障发生时的操作
B-4、恢复时的操作
B-5、实施例的效果
C、第2实施例
C-1、虚拟线路建立操作
C-2、通常的操作
C-3、故障发生时的操作
C-4、恢复时的操作
C-5、实施例的效果
D、第3实施例
D-1、虚拟线路建立操作
D-2、通常的操作
D-3、故障发生时的操作
D-4、恢复时的操作
D-5、实施例的效果
E、变形例
A、网络构成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网络的说明图。如图1中所示,该网络实现VPLS,在各用户网之间,设置由SP提供的MPLS网(SP网)。在SP网内存在多个网络装置,相互间通过线路连接。各用户网和SP网间,通过由线路连接各用户网边缘部分存在的客户边缘装置CE、和SP网边缘部分存在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进行相互连接。
另外,该网络在VPLS中,对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对用户1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1,看成将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假想为由1台构成。另外,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和PE2之间,相互总是进行控制消息的交换。
在用户1网内,主机A与客户边缘装置CE1相连接,在用户2网内,主机B与客户边缘装置CE2相连接。
在图1中,为了看图方便,对说明中不需要的网络装置、线路及用户网,全部予以省略。这一点对下述的图也同样。
此处客户边缘装置CE1、CE2及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例如是交换机(switch)时,具有图2中所示的构成。
图2是表示可作为客户边缘装置、提供商边缘装置使用的交换机构成的方框图。如图2中所示,交换机100主要包括控制部110、及通信部120。其中,控制部110具有CPU112及存储器114等,通过CPU112执行存储器114内存放的程序,进行对装置全体的管理及包处理等。另外,在存储器114中除了存放上述程序之外,还存储数据、及根据需要存储管理表等。通信部120具有网络接口122等,进行包的中继处理等。各网络接口122分别通过端口(图中未画出),与以太网(登录商标)等的物理线路(双纽线电缆、光纤等)相连接。
B、第1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3A~3C及图4A、4B,对虚拟线路建立操作及通常操作进行说明,然后,利用图5A~5C及图6A、6B,对故障发生时的操作及恢复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B-1、虚拟线路建立操作
图3A是为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的说明图。图4A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于虚拟线路(VC)建立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a1:
如图3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相互之间,对从虚拟线路(VC)接收的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具体来说,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从建立的虚拟线路VC1接收包时,以及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从建立的虚拟线路VC2接收包时,分别根据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中的一个或者其组合,对接收的包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进行决定。
而且,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分别在各个存储器114中生成图4A中所示的行动表,存放决定结果。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从虚拟线路VC1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予以废弃,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对从虚拟线路VC2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进行中继进行了决定。
·步骤a2:
如图3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分别发送VC建立消息(Label Mapping),并使用该消息,对于相互间建立的虚拟线路(VC),指示不进行MAC学习。此处MAC学习是根据接收的包的发送目标及发送源的MAC地址,学习在哪个端口及虚拟线路上连接哪个MAC地址。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根据该指示,在存储器114中生成图4A中所示的VC表,存放所指示的内容。即,在VC表中,对每个建立的虚拟线路(VC)记载其ID、发送目标、是否进行MAC学习、及加入者线路,对所建立的虚拟线路VC1、VC2都记载不进行MAC学习。结果,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在通过虚拟线路VC1、VC2传输包时,不进行对该包的发送目标、发送源及虚拟线路的学习。即,如果进行了学习,就不能生成应生成的学习表。
这样,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1,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2。
B-2、通常的操作
图3B、3C是为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通常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a3:
如图3B中所示,用户1网的主机A,对用户2网的主机B发送包。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中继给SP网中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中的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PE。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2。该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再将所发送的包直接通过虚拟线路VC2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
·步骤a4: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中继给用户2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2。这时,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参照图4B中所示的VC表,并对虚拟线路VC2设定不进行MAC学习,所以不进行对该包的发送目标、发送源及虚拟线路的学习,而对该包进行中继。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CE2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B。
这样,从主机A发送的包被传输给主机B。
·步骤a5:
然后,如图3C中所示,用户2网的主机B,对用户网的主机A发送包。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SP网中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如上所述,对虚拟线路VC1、VC2不进行MAC学习。因此,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对从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的包进行复制,分别中继给两个虚拟线路VC1、VC2。
·步骤a6: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分别接收所发送的包时,参照各个行动表,判断对接收的包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个行动表如图4B所记载,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所发送的包予以废弃,而提供边缘装置PE2将所发送的包中继给用户1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1。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A。
这样,从主机B发送的包,在中途不会增殖地传输给主机A。
B-3、故障发生时的操作
图5A、5B是本实施例中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而图6A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故障发生时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a7、a8:
如图5A中所示,例如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故障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该故障发生进行检测。如上所述,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和PE2之间,总是进行控制消息的交换,当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故障时,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在控制消息的交换中失败,从而可以检测出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了故障。另外,由于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了故障,所以如图6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的行动表就不能使用了。
·步骤a9:
这样,当检测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故障发生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立即更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内的行动表,以使包传输不停止。具体来说,如图6A中所示,根据与上述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间的决定,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在行动表中设定了发送目标为A、发送源为B的包予以废弃,如果不变更则包传输就会停止,因此要更新设定,使得对这样的包进行中继。
另一方面,当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3中,也检测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故障时,更新设定,使得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内的VC表中,删除提供商PE2相关的内容。结果,如图6A中所示,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内的VC表中删除了虚拟线路VC2行的内容。
·步骤a10:
为此,如图5B中所示,主机B向主机A发送包。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根据VC表,将从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的包中继给虚拟线路VC1。
·步骤a11: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发送的包时,参照更新后的行动表,对接收的包判断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如上所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行动表,在步骤a9中,如图6A中所示对于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更新为“中继”,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发送的包进行中继,发送给客户边缘装置CE1。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A。
这样,从主机B发送的包,在中途不会增殖地传输给主机A。
B-4、恢复时的操作
图5C是本实施例中为说明恢复时操作的说明图。而图6B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恢复时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a12、a13:
如图5C中所示,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当从故障恢复时,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在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之间,重新开始控制消息的交换,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检测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恢复。然后,再与步骤a1一样,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相互之间,对从虚拟线路(VC)接收的包的处理进行了决定,如图6B中所示,在各个行动表中存放决定的结果。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进行了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从虚拟线路VC1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予以废弃,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对从虚拟线路VC2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进行中继的决定。
·步骤a14:
如图5C中所示,恢复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VC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相互间建立的虚拟线路VC2,指示不进行MAC学习。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根据该指示,如图6B中所示,在VC表中增加有关虚拟线路VC2的内容。即,在VC表中记载对虚拟线路VC2不进行MAC学习。
这样,在恢复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和提供商边缘装置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2。
B-5、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在从主机B向主机A传输包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对包进行复制,分别中继给两个虚拟线路VC1、VC2,但是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根据预先的决定,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2)对所发送的包进行中继,而另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1),将发送的包予以废弃,所以向主机A不会重叠传输同一个包,而可以进行正常的包传输。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所以即使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2)发生了故障,而在另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1)中,可更新根据上述决定的设定,例如,即使设定废弃发送的包,但由于可变更为中继的设定,所以包传输不会中止。
C、第2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7A~7E及图8A~8C,对虚拟线路建立操作及通常操作进行说明,然后,利用图9A~9C及图10A~10C,对故障发生时的操作及恢复时的操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2网内,2个主机B1、B2分别与客户边缘装置CE2相连接。
C-1、虚拟线路建立操作
图7A是为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的说明图。而图8A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于虚拟线路(VC)建立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b1:
如图7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相互之间,对从虚拟线路(VC)接收的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具体来说,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从建立的虚拟线路VC1接收包时,以及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从建立的虚拟线路VC2接收包时,分别根据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中的一个或者其组合,决定对接收的包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
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分别在各个存储器114中生成图8A中所示的行动表,存放决定结果。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从虚拟线路VC1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1的包进行中继,而对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2的包予以废弃进行了决定,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对从虚拟线路VC2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1的包予以废弃,而对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2的包进行中继进行了决定。
·步骤b2:
如图7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分别发送VC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相互间建立的虚拟线路(VC),指示进行MAC学习。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根据该指示,在存储器114中生成图8A中所示的VC表,存放所指示的内容。即,在VC表中,记载对每个建立的虚拟线路VC1、VC2都进行MAC学习。结果,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在通过虚拟线路VC1、VC2传输包时,进行对该包的发送目标、发送源的学习。由于在VPLS的规格中,进行MAC学习是基本的,所以实际上不需要通过VC建立消息,明确指示进行MAC学习,只要按照规格,发送VC建立消息即可。
这样,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1,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2。
C-2、通常的操作
图7B、7E是为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图8B、8C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通常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b3:
如图7B中所示,当用户1网的主机A,例如对用户2网的主机B1发送包时,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中继给SP网中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中的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PE。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1。
步骤b4: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首先,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该包的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然后通过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得到新的组。这时,由于接收的包的发送目标是主机B1,发送源是主机A,所以由分析所取得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B1,A)。然后,当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时,发送目标是主机A,而发送源是B1,所以,所得到新的组(发送目标,发送源)=(A,B1)。
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再对所得到的新的组,参照图8B中所示的行动表,判断该组是设定为“中继”,还是设定为“废弃”。这时,新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A,B1),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行动表中,该组设定为“中继”。然后,当将该组设定为“中继”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将接收的包直接进行中继,通过虚拟线路VC1发送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关于设定为“废弃”的情况,将在以后说明。
·步骤b5: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并中继给用户2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2。这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参照图8B中所示的VC表,由于对虚拟线路VC1设定了进行MAC学习,所以进行对接收的包的发送目标、发送源及虚拟线路的学习。具体来说,对接收的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并且取得发送该包的虚拟线路(VC)名。然后,在存储器114中生成图8B中所示的学习表,在将取得的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后,与虚拟线路(VC)名一起,以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的组进行存放。这时,由于从标题取得的发送目标是主机B1,发送源是主机A,发送来的虚拟线路是VC1,所以当将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后,与虚拟线路(VC)名组合时,所存放的组为(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1,VC1)。
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2的控制部110,接收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B1。
这样,从主机A发送的包被传输给主机B1。
·步骤b6:
然后,如图7C中所示,例如,当用户2网的主机B1对用户1网的主机A发送包时,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SP网中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如上所述,由于对虚拟线路VC1、VC2进行了MAC学习,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当接收从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的包时,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然后,参照图8B中所示的学习表,选择应发送该包的虚拟线路(VC)。这时,由于从标题取得的发送目标是主机A,发送源是主机B1,所以根据学习表,应发送的虚拟线路(VC)选择VC1。结果,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将接收的包只中继给选择的虚拟线路VC1。
·步骤b7: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参照行动表,判断对接收的包是中继还是予以废弃。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行动表,如图8B所示,由于对发送目标是主机A、发送源是主机B1的包记载为“中继”,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将所发送的包中继给用户1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1。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A。
这样,从主机B1发送的包,在中途不会增殖地传输给主机A。
·步骤b8:
如图7C中所示,当用户1网的主机A此次对用户2网的主机B2发送包时,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将所发送的包中继给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中的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PE。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1。
·步骤b9:
当客户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与步骤b4时一样,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该包的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然后通过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得到新的组。这时,由于接收的包的发送目标是主机B2,发送源是主机A,所以由分析所取得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B2,A)。然后,当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时,发送目标是主机A,而发送源是B2,所以,所得到新的组(发送目标,发送源)=(A,B2)。
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再对所得到的新的组,参照图8C中所示的行动表,判断该组是设定“中继”,还是设定“废弃”。这时,新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A,B2),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行动表中,该组设定为“废弃”。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当将该组设定为“废弃”时,将接收的包,通过上述的决定发送给所应设定为“中继”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
·步骤b10:
当客户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与步骤b4、b9时一样,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该包的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这时,由于发送目标是主机B2,发送源是主机A,所以取得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B2,A)。然后,通过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取得新的组。这时,当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时,由于发送目标是主机A,而发送源是B2,所以所取得的新的组为(发送目标,发送源)=(A,B2)。再对所得到的新的组,参照图8C中所示的行动表,判断该组是设定为“中继”,还是设定为“废弃”。这时,新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A,B2),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行动表中,该组设定为“中继”。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当将该组设定为“中继”时,将接收的包直接进行中继,并通过虚拟线路VC2发送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
·步骤b11: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并中继给用户2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2。这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参照图8C中所示的VC表,由于对虚拟线路VC1设定了进行MAC学习,所以对接收的包的发送目标、发送源及虚拟线路进行学习。这时,由于从接收的包的标题中取得的发送目标是主机B2,发送源是主机A,发送来的虚拟线路是VC2,所以当将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后,与虚拟线路(VC)名组合时,在学习表中所存放的组为(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2,VC2)。
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2的控制部110,接收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B2。
这样,从主机A发送的包被传输给主机B2。
·步骤b12:
然后,如图7E中所示,例如,当用户2网的主机B2对用户1网的主机A发送包时,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SP网中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如上所述,由于对虚拟线路VC1、VC2进行了MAC学习,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当接收从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的包时,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然后,参照图8C中所示的学习表,选择应发送该包的虚拟线路(VC)。这时,由于从标题取得的发送目标是主机A,发送源是主机B2,所以根据学习表,应发送的虚拟线路(VC)选择VC2。结果,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将接收的包,只中继给选择的虚拟线路VC1。
·步骤b13: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参照行动表,判断对接收的包是中继还是予以废弃。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行动表,如图8C所示,由于对发送目标是主机A、发送源是主机B2的包记载为“中继”,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将所发送的包中继给用户1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1。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A。
这样,从主机B2发送的包,在中途不会增殖地传输给主机A。
C-3、故障发生时的操作
图9A、9B是本实施例中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而图10A、10B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故障发生时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b14、b15:
如图9A中所示,例如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故障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该故障发生检测。如上所述,当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故障时,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在控制消息的交换中失败,从而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检测出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了故障。另外,由于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了故障,所以如图10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的行动表就不能使用了。
·步骤b16: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检测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故障发生时,为了不停止包传输,立即更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内的行动表。具体来说,如图10A中所示,根据与上述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间决定,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由于在行动表中设定了对发送源B1、发送目标A的包进行中继,但对发送源B2、发送目标A的包予以废弃。从而如果不变更则对于发送源为B2、发送目标A的包,包传输可能就会停止,因此要更新设定,使得对这样的包也进行中继。
另一方面,当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3中,也检测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故障时,更新设定,使得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内的VC表中,删除提供商PE2相关的内容。结果,如图10A中所示,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内的VC表中删除虚拟线路VC2行的内容。
步骤b17:
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取消通知消息,指示取消提供商边缘装置PE2有关的MAC学习的内容。这样,提供商PE3的控制部110,如图10A中所示,从学习表删除提供商边缘装置PE2有关的MAC学习的内容,即(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2,VC2)的组。
·步骤b18:
因此,如图9B中所示,当主机B2向主机A发送包时,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然后,参照图10B中所示的学习表,选择应发送该包的虚拟线路(VC)。这时从标题取得的发送目标是主机A,发送源是主机B2,但在步骤b17中,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有关的MAC学习的内容,即(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2,VC2)的组已被删除,所以不能选择应发送的虚拟线路(VC)。因此,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将从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的包中继给虚拟线路VC1。
·步骤b19: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发送的包时,参照更新后的行动表,判断对接收的包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如上所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行动表,在步骤a16中如图10B中所示,对于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2的包已更新为“中继”,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发送的包进行中继,发送给客户边缘装置CE1。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A。
这样,从主机B2发送的包,在中途不会增殖地传输给主机A。
C-4、恢复时的操作
图9C是本实施例中为说明恢复时操作的说明图。而图10C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恢复时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b20、b21:
如图9C中所示,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当从故障恢复时,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在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之间,重新开始控制消息的交换,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恢复进行检测。然后,再与步骤b1一样,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相互之间,对从虚拟线路(VC)接收的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如图10C中所示,在各个行动表中存放决定的结果。在图10C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从虚拟线路VC1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1的包进行中继,对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2的包予以废弃进行了决定;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对从虚拟线路VC2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1的包予以废弃,对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2的包进行中继进行了决定。
·步骤b22:
如图9C中所示,恢复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VC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相互间建立的虚拟线路VC2,指示进行MAC学习。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根据该指示,如图10C中所示,在VC表中增加对虚拟线路VC2的内容。即,在VC表中记载对虚拟线路VC2进行MAC学习。
·步骤b23:
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取消通知消息,指示取消与发送源主机B2有关的MAC学习的内容。即,由于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发生故障后,也对虚拟线路VC1继续进行MAC学习,所以在从主机A向主机B2发送包时,该包由于是通过虚拟线路VC1被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接收,所以这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对该包进行MAC学习,并在学习表中如图10c中所示,存放(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2,VC1)的组。从而,如果提供商边缘装置PE1恢复后,也放弃该MAC学习的内容,从主机B2对主机A发送包时,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根据上述MAC学习的内容,将该包只发送给虚拟线路VC1,这一结果是因为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中,废弃了该包的缘故。因此,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指示删除与发送源主机B2有关的MAC学习的内容。这样,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如图10C中所示,从学习表中删除与发送源主机B2有关的MAC学习的内容,即(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2,VC1)的组。
这样,在恢复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和提供商边缘装置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2。
C-5、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从主机A向主机B1或B2传输包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根据预先的决定,例如是发给主机B1的包时,总是通过虚拟线路VC1,而在发给主机B2的包时,总是通过虚拟线路VC2,然后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3中对这些包进行MAC学习。从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根据该MAC学习的结果,例如从主机B1向主机A传输包时,将接收的包只中继给虚拟线路VC1,而从主机B2向主机A传输包时,将接收的包只中继给虚拟线路VC2。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传输途中包不增殖。所以向主机A不会重叠传输同一个包,而可以进行正常的包传输。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使用了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所以即使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2)发生了故障,而在另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1)中,可更新根据上述决定的设定,例如,即使设定了废弃发送的包,但由于变更为进行中继的设定,所以包传输不会中止。
D、第3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11A~11C及图12A~12C,对虚拟线路建立操作及通常操作进行说明,然后,利用图13A~13C及图14A~14C,对故障发生时的操作及恢复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D-1、虚拟线路建立操作
图11A是为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的虚拟线路(VC)建立操作的说明图。而图12A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于虚拟线路(VC)建立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c1
如图11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相互之间,对从虚拟线路(VC)接收的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即,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从建立的虚拟线路VC1接收包时,以及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从建立的虚拟线路VC2接收包时,分别根据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中的一个或者其组合,对接收的包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进行决定。
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分别在各个存储器114中生成图12A中所示的行动表,存放决定结果。在图12A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从虚拟线路VC1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予以废弃,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对从虚拟线路VC2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进行中继进行了决定。
·步骤c2:
如图11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分别发送VC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相互间建立的虚拟线路(VC),指示不进行MAC学习。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根据该指示,在存储器114中生成图12A中所示的VC表,存放所指示的内容。即,在VC表中,记载对每个建立的虚拟线路VC1、VC2都不进行MAC学习。结果,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在通过虚拟线路VC1、VC2传输包时,不进行对该包的发送目标、发送源及虚拟线路的学习。
这样,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1,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PE3之间建立虚拟线路VC2。
C-2、通常的操作
图11B、11C是为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通常操作的说明图。图12B、12C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通常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c3:
如图11B中所示,当用户1网的主机A,例如对用户2网的主机B发送包时,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中继给SP网中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的2台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中的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PE。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1。
·步骤c4: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该包的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然后通过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得到新的组。这时,由于接收的包的发送目标是主机B,发送源是主机A,所以由分析所取得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B,A),当将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互换时,发送目标是主机A,而发送源是B,所以,所得到新的组(发送目标,发送源)=(A,B)。
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在步骤c1中应更新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间决定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内的行动表进行更新,以便对所得到的新组的包进行中继。这时,如图12A中所示,通过在步骤c1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间的决定,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在行动表中设定了对新的组(发送目标,发送源)=(A,B)的包予以废弃。从而,如图12B中所示,对设定进行更新,以便对该发送目标为A、发送源为B的包进行中继。
·步骤c5;
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2指示更新步骤c1中的决定,使得对上述的新组的包予以废弃。这样,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更新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内的行动表,使对上述新的组的包予以废弃。具体如图12A中所示,通过在步骤c1中的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间的决定,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在行动表中设定了对新的组(发送目标,发送源)=(A,B)的包进行中继。从而,如图12B中所示,将设定更新为对这样的发送目标A、发送源B的包予以废弃。
·步骤c6:
接着,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指示将上述的新组的包发送给虚拟线路VC1作为学习内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根据该指示,在存储器114中生成图12B中所示的学习表,按照指示的学习内容存放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的组。这时,如上所述,新的组是(发送目标,发送源)=(A,B),虚拟线路是VC1,所以存放的组为(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VC1)。
·步骤c7:
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再将在步骤c4接收的包通过虚拟线路VC1,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
·步骤c8: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将发送的包中继给用户2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2。这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参照图12B中所示的VC表,由于对虚拟线路VC2设定不进行MAC学习,所以不进行对该包的发送目标、发送源及虚拟线路的学习,而对该包进行中继,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B。
这样,从主机A发送的包被传输给主机B。
·步骤c9:
然后,如图11C中所示,用户2网的主机B对用户1网的主机A发送包。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SP网中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如上所述,虽然对虚拟线路VC1、VC2不进行MAC学习,但是根据步骤c6中的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发出的指示,如图12C中所示,学习表中存放(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VC1)的组。从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当接收从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的包时,对该包中的层2(L2)~层7(L7)标题进行分析,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然后,参照图12C中所示的学习表,选择应发送该包的虚拟线路(VC)。这时,由于从标题取得的发送目标是主机A,发送源是主机B,所以根据学习表,应发送的虚拟线路(VC)选择VC1。结果,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将接收的包只中继给选择的虚拟线路VC1。
·步骤c10: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参照行动表,判断对接收的包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行动表,如上所述,在步骤c4中进行了更新,如图12C中所示,由于对发送目标是主机A、发送源是主机B的包记载为“中继”,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将所发送的包中继给用户1网的客户边缘装置CE1。而且,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A。
这样,从主机B1发送的包,在中途不会增殖地传输给主机A。
D-3、故障发生时的操作
图13A、13B是本实施例中发生故障时操作的说明图。而图14A、10B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故障发生时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c11、c12:
如图13A中所示,例如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发生故障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该故障发生进行检测。当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中发生故障时,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在控制消息的交换中失败,从而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检测出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中发生了故障。另外,由于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中发生了故障,所以如图14A中所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的行动表是不能使用的。
·步骤c13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检测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中故障发生时,立即更新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内的行动表,使包传输不停止。具体来说,在步骤c5中,根据从上述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发出的决定更改指示,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由于在行动表中设定了对发送目标A、发送源B的包予以废弃,所以包传输可能就会停止。为此,如图14A中所示,更新设定,以便对发送目标A、发送源B的包进行中继。
另一方面,当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3中,也检测出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中发生故障时,更新设定,使得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内的VC表中,删除提供商PE1相关的内容。结果,如图14A中所示,从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内的VC表中删除了虚拟线路VC1行的内容。
步骤c14:
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取消通知消息,指示取消提供商边缘装置PE1有关的学习的内容。这样,提供商PE3的控制部110,如图14A中所示,从学习表删除在步骤c6中根据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发出的指示而存放的学习内容(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有关的学习内容),即(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VC1)的组。
·步骤c15:
因此,如图13B中所示,主机B向主机A发送包。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由于在步骤c14中删除了学习表的学习内容,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将从客户边缘装置CE2发送的包中继给虚拟线路VC1。
·步骤c16:
当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接收所发送的包时,参照更新后的行动表,判断对接收的包是进行中继,还是予以废弃。如上所述,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行动表,在步骤c13中如图14B中所示,对于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更新为“中继”,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对发送的包进行中继,发送给客户边缘装置CE1。然后,客户边缘装置CE1的控制部110将所发送的包直接中继给主机A。
这样,从主机B发送的包,在中途不停滞地传输给主机A。
D-4、恢复时的操作
图13C是本实施例中为说明恢复时操作的说明图。而图14C是表示此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PE3中分别准备的管理表的说明图。下面,对恢复时的操作,根据附图按操作步骤顺序进行说明。
·步骤c17、c18:
如图13C中所示,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中,当从故障恢复时,由于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在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之间,重新开始控制消息的交换,所以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恢复进行检测。然后,再与步骤c1一样,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相互之间,对从虚拟线路(VC)接收的包的处理进行决定,如图14C中所示,在各个行动表中存放决定的结果。在图14C所示的例子中,进行了如下的决定: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对从虚拟线路VC1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予以废弃,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2对从虚拟线路VC2接收的发送目标为主机A、发送源为主机B的包进行中继。
·步骤c19:
如图13C中所示,恢复的提供商边缘装置PE1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VC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相互间建立的虚拟线路VC1,指示不进行MAC学习。
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根据该指示,如图14C中所示,在VC表中增加有关虚拟线路VC1的内容。即,在VC表中记载对虚拟线路VC1不进行MAC学习。
·步骤c23:
然后,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发送取消通知消息,指示取消与虚拟线路VC2有关的内容。即,由于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发生故障后,从主机A向主机B2发送包时,当该包是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2中接收时,提供商边缘装置PE2通过对从该包中取得的发送目标和发送源进行互换,取得新的组,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指示将该新的组的包发送给虚拟线路VC2作为学习内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根据该指示,在学习表中如图14C中所示,存放(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VC2)的组。从而,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恢复后,也放弃该MAC学习的内容,从主机B对主机A发送包时,则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根据上述学习的内容,将该包只发送给虚拟线路VC2。为此,提供商边缘装置PE2的控制部110,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指示删除与虚拟线路VC1有关的学习的内容。这样,提供商边缘装置PE3的控制部110,如图14C中所示,从学习表中删除与虚拟线路VC1有关的学习内容,即(发送目标,发送源,虚拟线路)=(A,B2,VC2)的组。
D-5、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主机A向主机B传输包时,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的二者中,对预先进行的决定进行更新,使在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中,接收包的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1),对该包进行中继,同时接收包的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1),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指示学习内容,使得对该包的发送目标和发送源进行互换的包,通过与该提供商边缘装置相连接的虚拟线路(上述例中为VC1)。从而,提供商边缘装置PE3根据该学习内容,从主机B向主机A传输包时,将接收的包只中继给虚拟线路VC1。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传输途中由于包不增殖。所以对主机A不会重叠传输同一个包,而可以进行正常的包传输。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对提供商边缘装置PE1、PE2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所以即使在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2)发生了故障,而在另一个提供商边缘装置(上述例中为PE1)中,可根据上述决定更新设定,例如,即使对发送的包设定为予以废弃,但由于可变更为进行中继的设定,所以包传输不会中止。
E、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不脱离该要点的范围,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
在以上的说明中,是以VPLS网为例,但是在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网络构成中,也可以使用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第1边缘装置,存在于第1网络内,与存在于第1网络内的第2边缘装置连接,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边缘装置具备控制器和通信部, 
上述第1边缘装置通过虚拟线路连接在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内的第3边缘装置上,并通过线路连接在存在于第2网络内的第4边缘装置上, 
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与上述第2边缘装置之间,对于通过上述虚拟线路发送接收的包的处理,预先进行决定;并且 
当通过上述第2网络内的上述第4边缘装置接收到发送来的上述包时,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从通过第4边缘装置接收到的包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对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进行互换,得到新的组,对于该新的组的包的处理,在上述决定中进行了中继的设定时,上述第1边缘装置将通过第4边缘装置接收到的组的包经由通信部中继到所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上述第2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包予以废弃,而对于该新的组的包的处理,上述第1边缘装置在进行了废弃的设定时,将通过第4边缘装置接收到的组的包发送给上述第2边缘装置, 
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在建立与上述第3边缘装置之间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时,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与上述第2边缘装置之间进行上述决定,并且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进行MAC学习, 
当在上述第2边缘装置中发生故障,而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检测出了该故障发生时,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更新上述决定,以便将从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并且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取消消息,并利用该消息,对于通过连接在发生了故障的上述第2边缘装置上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指 示清除MAC学习的内容。 
2.一种第1边缘装置,存在于第1网络内,与存在于第1网络内的第2边缘装置连接,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边缘装置具备控制器和通信部, 
上述第1边缘装置通过虚拟线路连接在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内的第3边缘装置上,并通过线路连接在存在于第2网络内的第4边缘装置上, 
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在建立与上述第3边缘装置之间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时,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与上述第2边缘装置之间进行决定,并且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进行MAC学习, 
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若从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包,则根据和上述第2边缘装置之间预先进行的决定,判断接收到的上述包的处理, 
上述第1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上述包通过上述线路经由通信部中继给上述第4边缘装置,传输给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上述第2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包不中继给上述第4边缘装置,而是予以废弃,上述第1边缘装置在进行了废弃的设定时,上述第2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包中继给上述第4边缘装置,传输给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当在上述第2边缘装置中发生故障,而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检测出了该故障发生时,上述第1边缘装置控制器更新上述决定,以便将从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并且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取消消息,并利用该消息,对于通过连接在发生了故障的上述第2边缘装置上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指示清除MAC学习的内容, 
上述第1边缘装置的控制器,在更新上述决定后,当接收从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发送来的上述包时,根据更新的上述决定,判断接收到的上述包的处理,将接收到的上述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 
3.一种在第1边缘装置中中继包的方法,该第1边缘装置存在于第1网络内,与存在于第1网络内的第2边缘装置连接,使用跨装置的链接集合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边缘装置通过虚拟线路连接在存在于上述第1网络内的第3边缘装置上,并通过线路连接在存在于第2网络内的第4边缘装置上, 
上述方法具备以下步骤: 
(a)上述第1边缘装置与上述第2边缘装置之间,对于通过上述虚拟线路发送接收的包的处理,预先进行决定; 
(b)上述第1边缘装置通过上述第2网络内的上述第4边缘装置接收发送来的上述包; 
(c)上述第1边缘装置从接收到的上述包取得发送目标和发送源的组,对该发送目标和发送源进行互换,得到新的组,对于该新的组的包的处理,在上述决定中进行了中继的设定时,将通过第4边缘装置接收到的包中继到所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而对于该新的组的包的处理,在进行了废弃的设定时,将通过第4边缘装置接收到的包发送给上述第2边缘装置, 
上述第1边缘装置在建立与上述第3边缘装置之间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时,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的处理,在上述第1边缘装置与上述第2边缘装置之间进行上述决定,并且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虚拟线路建立消息,使用该消息,对于通过所建立的上述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在上述第3边缘装置中,指示进行MAC学习, 
当在上述第2边缘装置中发生故障,而上述第1边缘装置检测出了该故障发生时,上述第1边缘装置更新上述决定,以便将从连接的上述虚拟线路接收到的包中继到上述第4边缘装置,并且对上述第3边缘装置发送取消消息,并利用该消息,对于通过连接在发生了故障的上述第2边缘装置上的虚拟线路进行的包传输,指示清除MAC学习的内容,上述第2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包不中继给上述第4边缘装置, 而是予以废弃,上述第1边缘装置在进行了废弃的设定时,上述第2边缘装置将接收到的包中继给上述第4边缘装置,传输给上述第2网络内的主机。 
CN201110069439.6A 2006-02-03 2006-06-14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30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6900A JP4593484B2 (ja) 2006-02-03 2006-02-03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026900/2006 2006-02-0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27817A Division CN101013999B (zh) 2006-02-03 2006-06-14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3069A CN102123069A (zh) 2011-07-13
CN102123069B true CN102123069B (zh) 2015-03-25

Family

ID=3833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27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3999B (zh) 2006-02-03 2006-06-14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20111006943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3069B (zh) 2006-02-03 2006-06-14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27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3999B (zh) 2006-02-03 2006-06-14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7646769B2 (zh)
JP (1) JP4593484B2 (zh)
CN (2) CN101013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3484B2 (ja) 2006-02-03 2010-12-08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IL176330A0 (en) * 2006-06-15 2007-07-04 Eci Telecom Ltd Technique of traffic protection loop-free interconnection for ethernet and/or vpls networks
US20080037418A1 (en) * 2006-08-10 2008-02-14 Tellabs Petaluma, Inc. Method, system, apparatus, and program to link aggregate over independent redundant switches
AU2006349311B2 (en) 2006-10-09 2011-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iliency scheme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EP2098021A1 (en) * 2006-12-29 2009-09-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providing data
US8165031B2 (en) * 2007-10-12 2012-04-24 Rockstar Bidco, LP Multi-point and rooted multi-point protection switching
CN101163100B (zh) * 2007-11-12 201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映射的方法
JP5077004B2 (ja) * 2008-03-25 2012-1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2077521B (zh) * 2008-06-27 2014-10-22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路汇聚的方法和系统
US8059638B2 (en) * 2009-06-30 2011-11-15 Alcatel Lucent Inter-node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780699B1 (en) * 2009-10-12 2014-07-15 Juniper Networks, Inc. Handling switchover of multi-homed connections in VPLS networks
CN102668465B (zh) * 2009-11-18 2015-04-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
CN101815006B (zh) * 2010-03-0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运营商网络的链路汇聚控制方法和系统
US8724456B1 (en) 2010-05-19 2014-05-13 Juniper Networks, Inc. Network path selection for multi-homed edges to ensure end-to-end resiliency
US11030305B2 (en) * 2010-10-04 2021-06-08 Unisys Corporation Virtual relay device for providing a secure connection to a remote device
US20120102400A1 (en) * 2010-10-22 2012-04-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uch Gesture Notification Dismissal Techniques
CN101984606A (zh) * 2010-11-15 201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acp的设备级冗余保护方法及系统
US8792501B1 (en) * 2011-05-25 2014-07-29 Juniper Networks, Inc. Active-active multi-homing with multi-chassis pseudowire link aggregation
US9054958B2 (en) 2012-04-04 2015-06-09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formation loss in an aggregated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8982711B2 (en) 2012-04-20 2015-03-17 Allied Telesis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Self-heal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3378944B (zh) * 2012-04-23 2018-10-09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
JP5954827B2 (ja) * 2012-12-26 2016-07-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JP6173833B2 (ja) * 2013-08-19 2017-08-02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JP6375206B2 (ja) * 2014-10-31 2018-08-15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JP6355536B2 (ja) 2014-11-27 2018-07-11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CN107528700B (zh) * 2016-06-22 202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跨域边缘设备、分层vpls网络及其广播流量处理方法
CN107645431B (zh) * 2016-07-20 2020-08-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JP6499624B2 (ja) * 2016-09-09 2019-04-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CN111555976A (zh) 2017-02-20 202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网络中处理业务流的方法及装置
US11149439B2 (en) * 2019-07-29 2021-10-19 Frame & Mullions LLC Surface mounted cable and tray mold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9076B1 (en) * 1998-05-28 2001-07-31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solving split virtual LANs utilizing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4402A9 (en) * 1995-06-01 2004-12-30 Padcom. Inc. Port routing functionality
US6804776B1 (en) * 1999-09-21 2004-10-1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universal transport encapsulation fo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communications
JP2001326693A (ja) * 2000-05-17 2001-11-22 Nec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7032031B2 (en) * 2000-06-23 2006-04-18 Cloudshield Technologies, Inc. Edge adap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EP1323251B1 (en) * 2000-08-15 2006-07-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28459B2 (ja) * 2000-10-27 2009-09-09 Nec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のサービス品質測定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7046680B1 (en) * 2000-11-28 2006-05-16 Mci, Inc. Network access system including a programmable access device having distributed service control
JP3631687B2 (ja) 2001-03-14 2005-03-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イーサネ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ーサネット装置
WO2002091203A1 (en) * 2001-05-03 2002-11-14 Noki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pls redundancy
US7599620B2 (en) * 2001-06-01 2009-10-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a metropolitan area
JP2003023444A (ja) 2001-07-06 2003-01-24 Fujitsu Ltd 仮想ルータを利用した動的な負荷分散システム
JP2003060659A (ja) 2001-08-09 2003-02-28 Fujikura Ltd Macブリッジ
CN1402480B (zh) 2001-08-07 2010-04-21 株式会社藤仓 介质访问控制桥路的地址管理方法和该桥路
US6910149B2 (en) * 2001-09-24 2005-06-2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device link aggregation
US20030063613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Carpini Walter Joseph Label switch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h restoration
CA2411806A1 (en) * 2001-11-16 2003-05-16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y Wide-area content-based routing architecture
US7269132B1 (en) * 2002-02-22 2007-09-11 Nortel Network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transparent redundancy at a hierarchical boundary
US7619966B2 (en) * 2003-02-21 2009-11-17 Alcatel Lucent Hybrid virtual private LAN extensions
CN1286303C (zh) * 2003-02-2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连接因特网协议网络的以太网口进行备份的方法
US7006499B2 (en) * 2003-04-28 2006-02-28 Alcatel Ip Networks, Inc. Source identifier for MAC address learning
JPWO2004102902A1 (ja) * 2003-05-14 2006-07-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ド冗長制御方法およびノード冗長制御装置
CN1298138C (zh) * 2003-06-04 2007-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策略路由实现链路聚合功能的方法
US7974223B2 (en) * 2004-11-19 2011-07-05 Corrigent Systems Ltd.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over ring networks
US7746892B2 (en) * 2005-11-02 2010-06-2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ethernet services
JP4593484B2 (ja) 2006-02-03 2010-12-08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9076B1 (en) * 1998-05-28 2001-07-31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solving split virtual LANs utilizing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3999A (zh) 2007-08-08
JP4593484B2 (ja) 2010-12-08
US7646769B2 (en) 2010-01-12
US9385941B2 (en) 2016-07-05
US20120236863A1 (en) 2012-09-20
US20100067530A1 (en) 2010-03-18
CN102123069A (zh) 2011-07-13
JP2007208794A (ja) 2007-08-16
CN101013999B (zh) 2011-04-20
US8208464B2 (en) 2012-06-26
US20070183376A1 (en) 200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3069B (zh) 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05706393B (zh) 在链路聚合组中支持操作者命令的方法和系统
CN105393505B (zh) 用于在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drni)链路聚合群组中与邻居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09569B (zh) 数据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02035676B (zh) 基于arp协议交互的链路故障检测与恢复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06540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 (drcp) operations upon misconfiguration
CN103812795B (zh) 通信系统以及网络中继装置
JP5364187B2 (ja) エッジ装置
CN106559246A (zh) 集群的实现方法和服务器
CN101494574B (zh) 一种二层虚拟专用接入骨干网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301215A (zh) 一种覆盖网构建方法
JP5144727B2 (ja) エッジ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CN103560869B (zh) 一种vpls链路切换、辅助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4660504A (zh) 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封包多路径路由选择的装置及其方法
JP2010200269A (ja) 通信装置、パケット送受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49798A (zh) 一种在ip通信网络中构建网络管控总线的方法
CN114039814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