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3052B - 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3052B
CN102113052B CN200980130355XA CN200980130355A CN102113052B CN 102113052 B CN102113052 B CN 102113052B CN 200980130355X A CN200980130355X A CN 200980130355XA CN 200980130355 A CN200980130355 A CN 200980130355A CN 102113052 B CN102113052 B CN 102113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forementioned
write
write head
writ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03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3052A (zh
Inventor
大石丰
中村宪司
增田摄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13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3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13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5/09Digital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8Disposition of heads
    • G11B5/4893Disposition of heads relative to moving ta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898Overwriting or replacing recorded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93Longitudinal format, wherein tracks ar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ape, read with a static head, e.g. DCC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止产生由旧的数据未被新的数据完全覆写所引起的新的数据的读出的不良状况的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在带驱动器的控制器(16)中,命令处理部(41)接收写入新数据的请求,偏移判定部(44)判定是否存在未由新数据覆写的旧数据的部分,若判定为存在未被覆写的部分,则头位置管理部(45)使写入头向该部分一方偏移,通道输入输出部(43)通过从图案存储部(47)读出用于使旧数据无效化的图案数据并输出至写入头,而用新数据对旧数据进行覆写。此后,走带管理部(46)使带复原,头位置管理部(45)使写入头复原,如通常那样,用新数据对旧数据进行覆写。

Description

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磁带等带介质能够比较低成本地记录大量的数据。其相反面,因为与硬盘等相比较读写速度慢,所以带介质大多用于硬盘等所存储的数据的长期性保存。
近年来,关于这样的带介质,谋求记录密度的进一步提高。由此,可以将更多的数据记录于带介质。
在此,为了这样的记录密度的提高,有时以新的数据对已经记录于带介质的数据进行覆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参照针对于带的类型与记录密度的组合的表,判定可否为了实现所设定的记录密度而进行覆写、只要设定怎样的记录频率、带速度、写入电流便可以进行覆写,并在判定为可以进行覆写的情况下设定为此的记录频率、带速度、写入电流而进行覆写。
专利文献1:特开2001-67601号公报
这样,为了带介质的记录密度的提高而以新的数据对已经记录于带介质的数据进行覆写的技术,以往以来就已存在。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以某幅度写入新的数据并对以比其宽的幅度所写入的旧的数据进行覆写,所以不会使带介质的记录密度提高。从而,专利文献1在进行这样的写入的情况下,无法防止产生由旧的数据未被新的数据完全覆写所引起的新的数据的读出的不良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产生由旧的数据未被新的数据完全覆写所引起的新的数据的读出的不良状况。
在这样的目的下,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包括:获取部,其获取写入对象数据;定位部,其将写入头定位于带介质上的指定的位置;以及写入部,其通过将由获取部获取的数据输出至写入头,而将数据写入于指定的位置;其中,定位部,在写入部将由获取部获取的第1数据以第1宽度写入于第1位置之前,若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第1位置,则在第2位置定位写入头,所述第2数据是以比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数据,所述第2位置为该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位置;写入部,通过对写入头输出用于使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而将第3数据写入于第2位置。
在此,本发明也可以为:进一步包括判定部,其判定第2数据的一部分是否已经存在于第1位置;其中,在通过判定部判定为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定位部在第2位置定位写入头,写入部将第3数据写入于第2位置。
并且,也可以为:判定部进一步判定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是否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在通过判定部判定为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情况下:定位部在第2位置定位写入头,写入部将第3数据写入于第2位置。
进而,也可以为:第2数据沿着带介质上的正方向的多个磁道及反方向的多个磁道而被写入;沿着一个磁道写入的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由沿着相同方向的相邻的其他磁道写入的第2数据所覆写;判定部,在写入头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数据的末尾的距离比写入头沿着带介质上的正方向的一个磁道及反方向的一个磁道移动的距离短的情况下,判定为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
此外,写入部既可以写入预先确定的图案数据,作为第3数据,该图案数据是作为用于使已经写入于带介质的数据无效化的数据而预先确定的数据;也可以写入使用第1数据的一部分而生成的数据,作为第3数据。
并且,也可以为:写入部,遍及预先确定的长度来写入第3数据,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是作为带介质上的被写入有意义的数据的位置之间的长度的最大值而预先确定的长度。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包括:写入头,其用于在带介质上的指定的位置写入数据;控制器,其对写入头向带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及移动机构,其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使写入头移动;其中,控制器,在写入头将第1数据以第1宽度写入于第1位置之前,若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第1位置,则控制写入头向第2位置的移动,所述第2数据是以比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数据,所述第2位置为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位置;写入头将用于使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写入于第2位置。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包括:获取部,其获取写入对象的第1数据;判定部,其判定由获取部获取的第1数据以第1宽度被写入于第1位置的带介质是否是特定的带介质,所述特定的带介质是以比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第1位置、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于第2位置的介质;定位部,其在通过判定部判定为被写入第1数据的带介质是特定的带介质的情况下,将写入头定位于第2位置;以及写入部,其在通过判定部判定为被写入第1数据的带介质是特定的带介质的情况下,通过在带介质移动预先确定的长度的期间对写入头输出用于使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而从第2位置开始遍及预先确定的长度而写入第3数据,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是作为带介质上的被写入有意义的数据的位置之间的长度的最大值而预先确定的长度。
进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方法,包括:获取写入对象的第1数据的步骤;若在第1数据以第1宽度被写入的带介质上的第1位置已经存在第2数据的一部分,则使写入头移动至第2位置的步骤,所述第2数据是以比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数据,所述第2位置为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位置;通过对写入头输出用于使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而将第3数据写入于第2位置的步骤;使写入头移动至第1位置的步骤;以及通过将第1数据输出至写入头,而将第1数据写入于第1位置的步骤。
进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计算机作为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而起作用的程序,其使计算机作为以下部分而起作用:获取部,其获取写入对象数据;定位部,其将写入头定位于带介质上的指定的位置;以及写入部,其通过将由获取部获取的数据输出至写入头,而将数据写入于指定的位置;其中,定位部,在写入部将由获取部获取的第1数据以第1宽度写入于第1位置之前,若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第1位置,则在第2位置定位写入头,所述第2数据是以比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数据,所述第2位置为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位置;写入部,通过对写入头输出用于使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而将第3数据写入于第2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产生由旧的数据未被新的数据完全覆写所引起的新的数据的读出的不良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据的格式的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数据的格式的代别与磁道间距的关系及本实施方式中的带驱动器的代别与写入头、读出头的宽度的关系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用也可以应对老代别的写入头、以新代别的格式写入数据的状况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旧数据的一部分未被新数据覆写而残留的状况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偏移覆写的概况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用于进行偏移覆写的条件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带驱动器的工作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带驱动器,11...主机I/F,12...缓冲器,13...通道,14a...写入头,14b...读出头,15...电动机,16...控制器,17...头位置控制系统,18...电动机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关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带驱动器10的结构例的图。该带驱动器10包括主机接口(以下,称为“主机I/F”)11、缓冲器12、通道13、写入头14a、读出头14b和电动机15。此外,包括控制器16、头位置控制系统17和电动机驱动器18。进而,在带驱动器10中,因为通过插入可以装填带盒20,所以在此,带盒20也图示出。该带盒20包括卷绕于卷轴21、22的带23。带23伴随着卷轴21、22的旋转,从卷轴21向卷轴22的方向或从卷轴22向卷轴21的方向,在纵长方向移动。另外,作为带23,虽然例示磁带,但是也可以是磁带以外的带介质。
在此,主机I/F 11进行与作为上位装置的一例的主机30的通信。例如,从主机30接收指示向带23写入数据的命令、使带23移动到目的位置的命令、从带23读出数据的命令。另外,作为由该主机I/F使用的通信标准,例示SCSI。在SCSI的情况下,第1个命令相当于Write命令,第2个命令相当于Locate命令和/或Space命令,第3个命令相当于Read命令。此外,主机I/F 11对于主机30,返回与这些命令相应的处理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响应。
缓冲器12是存储应该写入于带23的数据和/或从带23读出的数据的存储器。例如,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储器)构成。此外,缓冲器12包括多个缓冲区分段,各缓冲区分段存储有作为对于带23的读写的单位的数据集。通道13是用于将应该写入于带23的数据发送给写入头14a、从读出头14b接收从带23读出的数据的通信路径。
写入头14a在带23移动于纵长方向时,对于带23写入信息,读出头14b在带23移动于纵长方向时,从带23读出信息。
电动机15使卷轴21、22旋转。另外,虽然在图中以1个矩形表示电动机15,但是作为电动机15,优选对卷轴21、22各设置1个,合计设置2个。
另一方面,控制器16对带驱动器10的整体进行控制。例如,按照由主机I/F 11接收到的命令,对数据向带23的写入和/或从带23的读出进行控制。此外,也进行头位置控制系统17和/或电动机驱动器18的控制。
头位置控制系统17是以使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追踪所期望的一个或多个磁道匝(ラツプ)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系统。在此,所谓磁道匝,是带23上的多个磁道组成的组。因为若产生转换磁道匝的需要,则也产生电转换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的需要,所以由该头位置控制系统17进行这样的转换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写入头移动的移动机构的一例,设置头位置控制系统17。
电动机驱动器18对电动机15进行驱动。另外,如上所述,如果是使用2个电动机15的情况,则也设置2个电动机驱动器18。
以下,作为带驱动器10,以依照LTO(Linear Tape-Open,线性磁带开放协议)的带驱动器或IBM Enterprise tape drive TS1120为例,关于本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LTO为美国Hewlett-Packard公司、IBM公司、Quantum公司的注册商标)。
首先,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前提,关于带23上的格式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带23上的格式的概况的图。图中,LP2~LP3之间是校准区域,LP3~LP4之间为用户数据区域。
如图所示,在带23上,设置有5条伺服带。该伺服带是在制造带23时写入了表示带23上的物理位置的伺服图案的区域。
此外,带23通过该5条伺服带,分割为4条数据带。该数据带是写入用户数据的区域,在各数据带,设置有十几条称为磁道匝的细长数据区域。在图中,1条实线的箭头表示1条磁道匝。数据如右方向的箭头所示在正方向被读写,之后如由虚线连结的左方向的箭头所示在反方向被读写。在图中,为了简化,在1个数据带内,各示出2条数据在正方向被读写的磁道匝及数据在反方向被读写的磁道匝。但是,实际上,正方向的磁道匝及反方向的磁道匝分别是例如7条~9条,在1个数据带内磁道匝配置为涡形状。也就是说,通过反复进行向正方向的读写及向反方向的读写,在带23上多次往返地读写数据。
进而,在这样的格式的带23上,以开始位置201为起点,在数据带#0内沿着配置为涡形状的磁道匝进行数据的读写。其后,顺序移动到数据带#1、#2、#3,并在各数据带内沿着配置为涡形状的磁道匝读写数据,前进至结束位置202。也就是说,因为移动到下一数据带需要5秒左右的时间,所以作为原则,成为在用完某数据带的磁道匝之后移动到下一数据带的格式。
另外,图2是终究未触及写入头14a和/或读出头14b的关系而示出的概念图。带驱动器10通常具有多个写入头14a和/或读出头14b。例如,在将图2的实线的箭头理解为1个写入头14a和/或读出头14b读写数据时的轨迹的情况下,该实线的箭头相当于磁道。而且,成为如下格式:若假定向右的箭头表示对应于第1个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的正方向的磁道,则对应于第2个、第3个、其以后的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的正方向的磁道按顺序配置于其下。此外,成为如下格式:若假定向左的箭头表示对应于第1个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的反方向的磁道,则对应于第2个、第3个、其以下的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的反方向的磁道按顺序配置于其下。
在此,将所写入的数据在图2中上下方向的长度称为磁道间距。
磁道间距依格式的代别而不同。
在图3(a)中,表示LTO中的格式的代别与磁道间距的关系。图中,分别地,“LTO1”表示LTO第1代格式,“LTO2”表示LTO第2代格式,“LTO3”表示LTO第3代格式,“LTO4”表示LTO第4代格式。
也如该图所示地,为了提高记录密度,一般存在如下趋势:越新代别的格式,磁道间距越变窄。
此外,带驱动器10支持多个代别的格式。
例如,LTO第3代带驱动器能够写入LTO第2代格式的数据和LTO第3代格式的数据。
此外,LTO第4代带驱动器能够写入LTO第3代格式的数据和LTO第4代格式的数据。
由于这样带驱动器10支持多种格式,所以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的宽度要考虑多种格式的数据的读写而确定。
在图3(b)中,表示带驱动器10的代别、写入头14a的宽度与读出头14b的宽度的关系。图中,分别地,“LTO3”表示LTO第3代带驱动器,“LTO4”表示LTO第4代带驱动器。
也如该图所示地,写入头14a的宽度成为符合带驱动器10所支持的多种格式之中磁道间距最宽的格式的长度。相对于此,读出头14b的宽度成为符合带驱动器10所支持的多种格式之中磁道间距最窄的格式的长度。
另外,读出头14b的宽度,如从图中也可理解地,是带驱动器10所支持的格式的磁道间距的宽度的一半左右。之所以这样缩短读出头14b的宽度,是因为:即使在读出数据时因为得不到伺服带的信息而无法进行正确的定位而读出头14b的位置稍微偏离的情况下,也不会超出磁道间距的范围而读出数据。
可是,在LTO第3代带驱动器使用LTO第3代格式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因为写入头14a的宽度(19.5μm)比磁道间距(14.3μm)宽,所以所写入的数据会超出磁道。
因此,在正方向(从图2的LP3朝向LP4)写入数据的情况下,使磁道的上端与写入头14a的上端对齐。另一方面,在反方向(从图2的LP4朝向LP3)写入数据的情况下,使磁道的下端与写入头14a的下端对齐。通过这样对超出的部分、当在其相邻的磁道写入数据时进行覆写,来将磁道间距保持为比写入头14a短的长度。
在图4中,关于这样的写入方法进行表示。另外,假定图中的磁道#0及磁道#1是在正方向写入数据的磁道。
如图所示,首先,磁道#0通过LTO第3代带驱动器的写入头14a以19.5μm的磁道宽度被进行写入。但是,此后,其下端通过磁道#0被覆写,磁道间距变成LTO第3代格式的磁道间距、即14.3μm。另外,因为在带23上在宽度方向记录相同的信息,所以这样的覆写不会对数据的读出产生影响。
可是,因为写入头14a的宽度依带驱动器而不同,所以例如存在以下情况:若LTO第4代带驱动器对LTO第3代带驱动器所写入的数据进行覆写,则会残留LTO第3代带驱动器所写入的旧的数据。
在图5中,表示这样残留旧的数据时的状况。在此,以网点表示已经写入于带23的旧的数据(以下,称为“旧数据”),并以斜线的阴影表示从该旧数据之上所写入的新的数据(以下,称为“新数据”)。在该情况下,旧数据是LTO第3代带驱动器所写入的数据,新数据是LTO第4代带驱动器所写入的数据。另外,设定为:图中的各磁道是在正方向被写入数据的磁道。
在图中,首先,由LTO第3代带驱动器写入磁道间距为19.5μm的磁道。此后,由LTO第4代带驱动器通过磁道间距为13.8μm的磁道进行覆写。于是,由LTO第3代带驱动器所写的磁道的一部分未被覆写而残留。
而且,若这样写数据,则未通过覆写毁写而残留的区域的宽度一方变得比读出头14b的幅度宽。从而,在读出数据时,有时会从LTO第4代带驱动器在进行覆写时未毁写而残留的宽度5.7μm的区域误读出数据。这样,覆写前的旧数据被传递至主机30,产生DI(Data Integrity,数据完整性)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驱动器10进行用于避免该问题的工作。即,在从主机30请求覆写的情况下,在刚要实际执行覆写之前,使写入头14a向数据带的中心(以下,称为“带中心”)侧偏移而进行覆写。也就是说,如果是在正方向进行覆写的情况则向图2中磁道下方、如果是在反方向进行覆写的情况则向图2中磁道上方,进行偏移而覆写。
首先,关于进行这样的工作的控制器16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控制器16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所示,控制器16具备命令处理部41、缓冲器管理部42、通道输入输出部43、偏移判定部44、头位置管理部45、走带管理部46和图案存储部47。
其中,命令处理部41从主机I/F 11接收命令。在此,作为命令,有指示在缓冲器12存储数据的Write命令、指示将存储于缓冲器12的数据写入于带23的同步命令、指示从带23读出数据的Read命令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获取写入对象数据的获取部的一例,设置命令处理部41。
缓冲器管理部42在命令处理部41接收到Write命令的情况下,将数据准备于缓冲器12内。此外,在命令处理部41接收到同步命令的情况下,将数据从缓冲器12读出而输出至通道输入输出部。进而,在命令处理部41接收到Read命令的情况下,如果成为对象的数据未存在于缓冲器12内则对于通道输入输出部43进行指示以使其读出该数据,如果成为对象的数据存在于缓冲器12内则将该数据经由命令处理部41返回到主机30。
通道输入输出部43将缓冲器管理部42从缓冲器12读出的数据输出至通道13,将从通道13接收到的数据输出至缓冲器管理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将数据输出至写入头而将该数据写入到所指定的位置的写入部的一例,设置通道输入输出部43。
偏移判定部44将包含与旧数据有关的EOD(End Of Data,数据结束)的位置的信息和与从头位置管理部45及走带管理部46获取的新数据的写入位置有关的信息保存于未图示的存储器。然后,基于这些信息,在以新数据对旧数据进行覆写时,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使写入头14a偏移而对旧数据进行覆写的工作(以下,称为“偏移覆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写入对象的第1数据的一例,使用新数据;作为已经存在于第1数据要写入的第1位置的第2数据的一例,使用旧数据。此外,作为判定第2数据的一部分是否已经存在于第1位置、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是否未被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于第2位置的判定部的一例,设置偏移判定部44。
头位置管理部45对头位置控制系统17输出使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相对于带23的位置向带23的宽度方向偏移的信号。此外,获取与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在带23上的宽度方向的当前位置有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写入头定位于第2位置的定位部的一例,设置头位置管理部45。
走带管理部46对电动机驱动器18输出用于使带23在正方向走带的信号和/或用于使带23在反方向走带的信号(用于使其倒带的信号)。此外,获取与写入头14a及读出头14b在带23上的纵长方向的当前位置有关的信息。
图案存储部47作为用于使旧数据无效化的数据而存储预先确定的图案数据、例如DSS(Data Set Separator,数据集分隔符)。
在图7中,表示由该带驱动器10进行的覆写的状况。在此,也以网点表示旧数据,以斜线的阴影表示新数据。在该情况下,旧数据是LTO第3代带驱动器所写入的数据,新数据是LTO第4代带驱动器所写入的数据。另外,设定为:图中的各磁道是在正方向被写入数据的磁道。
在图中,与图5同样地,首先,由LTO第3代带驱动器写入磁道间距为19.5μm的磁道。此后,请求由LTO第4代带驱动器通过磁道间距为13.8μm的磁道进行覆写。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覆写之前,使写入头14a向下侧偏移,以图案数据对由涂黑部分表示的部分进行毁写。
通过这样进行偏移覆写,可保障将旧数据全部毁写。从而,在读出时,即使发生读出头14b被定位于原本未被覆写而残留的细长区域的状况,也不会产生DI问题。
此外,如果原本是LTO第3代带驱动器进行覆写,则通过偏移覆写而被写入的部分,是被毁写了的部分,毁写自身不存在问题。
接着,关于该带驱动器10的工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如果在写入位置已经写有数据,则偏移覆写使该数据无效化。另一方面,如果在写入位置并未写有任何数据,则因为仅简单写入无意义的数据,所以在数据的读入时也不会产生不良状况。从而,即使数据并未写至带23、此外即使并未以产生图5中所说明的问题的方式将数据写至带23,带驱动器10也可以在刚要将数据写至带23之前进行偏移覆写。
但是,一般地,在写入数据时,有可能产生写入错误。从而,设定为偏移覆写在不需要时不进行而仅在需要时进行,但是另一方面,在考虑了总体性能的情况下这是有利的。
因此,以下,以仅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偏移覆写为前提进行说明。
图8是用于关于需要进行偏移覆写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在此,也以网点表示旧数据。另外,图中,为了使说明简单化,设定为:磁道匝在正方向为4条、在反方向为4条共计8条。也就是说,关于正方向的磁道匝,在左侧与箭头一起标记的数字表示磁道匝编号;关于反方向的磁道匝,在右侧与箭头一起标记的数字表示磁道匝编号。
其中,(a)表示旧数据在偶数磁道匝中途结束的情况、即旧数据的EOD存在于偶数磁道匝的情况。此外,(b)表示旧数据在奇数磁道匝中途结束的情况、即旧数据的EOD存在于奇数磁道匝的情况。
在(a)、(b)的任一个中,首先,在从区域A、F内的任意位置开始写入新数据的情况下,因为超出至相邻的磁道匝而写入的旧数据已经由相邻磁道匝的旧数据所覆写,所以不进行偏移覆写,而只要如通常那样写入新数据即可。此外,在从区域G、E、C内的任意位置开始写入新数据的情况下,因为超出至相邻的磁道匝而写入的旧数据未被覆写而残留,所以需要在进行偏移覆写之后写入新数据。进而,对于从区域D、B内的任意位置开始写入新数据的请求,不消除旧数据的EOD而作为不认可这样的写入的情况向主机30报告错误。
以下,作为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偏移覆写的情况,对具体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带驱动器10此时的工作例的流程图。
在带驱动器10中,首先,命令处理部41接收新数据的写入请求,将该旨意传送给偏移判定部44(步骤101)。
于是,偏移判定部44判定在带23上是否存在由老代别的带驱动器写入的旧数据(步骤102)。这可以例如将旧数据的信息存储于CM(CartridgeMemory,盒式存储器),并基于该信息进行判定。
其结果,如果判定为在带23上不存在旧数据,则如通常那样,将新数据写入于带23(步骤115)。也就是说,若偏移判定部44将可以进行通常的写入的旨意传送给缓冲器管理部42,则缓冲器管理部42从缓冲器12取出数据集而传递至通道输入输出部43,通道输入输出部43经由写入头14a将数据集写入于带23。
另外,此时,设定为:在旧数据的信息中,包含写有旧数据的EOD的磁道匝的编号和LPOS(带23的纵长方向的物理位置),偏移判定部44保存这些信息。此外,设定为:从头位置管理部45获取当前写入头14a被定位的磁道匝的编号,并从走带管理部46获取当前写入头14a被定位的位置的LPOS,偏移判定部44也保存这些信息。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写有旧数据的EOD的磁道匝的编号设定为M,将写入新数据的磁道匝的编号设定为N,将旧数据的EOD的LPOS设定为P,将新数据的写入开始位置的LPOS设定为Q。在此,越向图8的右方行进,LPOS其值变得越大。
其后,偏移判定部44判定N是否小于M-2(步骤103)。在此,如果N小于M-2,则如通常那样,将新数据写入于带23(步骤115)。也就是说,若偏移判定部44将可以进行通常的写入的旨意传送给缓冲器管理部42,则缓冲器管理部42从缓冲器12取出数据集而传递至通道输入输出部43,通道输入输出部43经由写入头14a将数据集写入于带23。这是从图8(a)、(b)的区域A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
如果N不小于M-2,则偏移判定部44判定N是否大于M(步骤104)。在此,如果N大于M,则向主机30报告错误(步骤116)。也就是说,若偏移判定部44将不进行写入的旨意传送给命令处理部41,则命令处理部41对于主机30报告错误。这是从图8(a)、(b)的区域B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
如果N不大于M,则N为M、M-1、M-2中的某一个。因此,偏移判定部44判定N是这些中的哪一个(步骤105)。
首先,设定为N是M。
在该情况下,偏移判定部44判定M是否是偶数(步骤106)。
其结果,在M是偶数的情况下,首先,判定是否P<Q(步骤107)。而且,如果并非P<Q,则前进至偏移覆写的处理。这是从图8(a)的区域C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此外,如果P<Q,则向主机30报告错误(步骤116)。这是从图8(a)的区域D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另一方面,在M是奇数的情况下,首先,也判定是否P<Q(步骤108)。而且,如果P<Q,则前进至偏移覆写的处理。这是从图8(b)的区域C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此外,如果并非P<Q,则向主机30报告错误(步骤116)。这是从图8(b)的区域D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
接着,设定为N是M-1。
在该情况下,偏移判定部44直接前进至偏移覆写的处理。这是从图8(a)、(b)的区域E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
最后,设定为N是M-2。
在该情况下,偏移判定部44判定M是否是偶数(步骤109)。
其结果,在M是偶数的情况下,首先,判定是否P<Q(步骤110)。而且,如果P<Q,则前进至偏移覆写的处理。这是从图8(a)的区域G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此外,如果并非P<Q,则不进行偏移覆写,而将新数据写入于带23(步骤115)。这是从图8(a)的区域F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M为奇数的情况下,首先,也判定是否P<Q(步骤111)。而且,如果并非P<Q,则前进至偏移覆写的处理。这是从图8(b)的区域G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此外,如果P<Q,则不进行偏移覆写,而将新数据写入于带23(步骤115)。这是从图8(b)的区域F开始进行写入的情况。
在此,关于偏移覆写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偏移判定部44使写入头14a偏移(步骤112)。具体地,对于头位置管理部45进行指示,使其对头位置控制系统17输出用于使写入头14a偏移的信号。此外,此时,如果当前的磁道匝编号是偶数,则头位置管理部45输出使写入头14a向图8的下方向偏移的信号;如果当前的磁道匝编号是奇数,则输出使写入头14a向图8的上方向偏移的信号。
接着,偏移判定部44,以用于使旧数据无效化的图案数据对旧数据进行覆写(步骤113)。具体地,从图案存储部47取出图案数据,并输出至通道输入输出部43。然后,通道输入输出部43通过将图案数据输出至写入头14a,实现由图案数据实现的对旧数据的覆写。
其后,偏移判定部44使写入头14a返回到写入新数据的位置(步骤114)。具体地,对于走带管理部46进行指示,使其对电动机驱动器18输出用于使带23进行倒带直至写入头14a在纵长方向的位置与新数据的写入位置相一致为止的信号。此外,对于头位置管理部45进行指示,使其对头位置控制系统17输出用于消除写入头14a的偏移状态的信号。
而且,最后,如通常那样,将新数据写入于带23(步骤115)。也就是说,若偏移判定部44将可以进行通常的写入的旨意传送给缓冲器管理部42,则缓冲器管理部42从缓冲器12取出数据集而传递至通道输入输出部43,通道输入输出部43经由写入头14a将数据集写入于带23。
通过以上,带驱动器10的工作结束。
虽然在上述中,作为用于使旧数据无效化的数据通过预先确定的图案数据进行偏移覆写,但是未必一定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通过重复配置新数据的开头的数据集而生成的数据那样,通过使用新数据的一部分而生成的数据进行偏移覆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使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的一例,使用图案数据和/或使用新数据的一部分而生成的数据等无效化数据。
此外,优选:这些无效化数据在任何情况下,都至少遍及4m而写入。这是因为,LTO和/或IBM Enterprise tape drive TS1120,在规格上,2个数据集的间隔为4m以内。从而,在写入无效化数据的长度不足4m的情况下,在读出头14b被定位于未被覆写而残留的细长区域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取相连续的数据集,无法识别应该对读出头14b的位置进行修正的情况。
进而,在上述中,如参照图8所说明地,在写入头14a从写入新数据的位置移动到旧数据的EOD为止的距离比写入头14a沿着带介质上的正方向的1个磁道及反方向的1个磁道移动的距离短的情况下,判定为旧数据的一部分未被新数据覆写而残留。但是,判定为旧数据的一部分未被新数据覆写而残留的方法未必一定限于此。例如,如从图8(a)的磁道匝#0、#1、图8(b)的磁道匝#0~#2超出至相邻的磁道匝而写入的数据那样原本应该由相邻的磁道匝的数据所覆写的数据,实际上有时也未被覆写。例如,这是在相邻的磁道匝中产生写入错误等、产生遍及一定长度而未写入数据的状况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存储在哪个区间产生错误、旧数据是否未被覆写的情况,并且也考虑其来判定是否进行偏移覆写。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存在未由新数据覆写的旧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在写入新数据之前,使写入头14a偏移而由无效化数据对旧数据进行覆写。由此,在读出时,即使读出头14b被定位于未由新数据覆写的旧数据的一部分,也能够通过暂时尝试读出而识别之。其结果,例如,因为能够进行返回到新数据的开始位置、对读出头14b的位置进行修正而再次读出等对策,所以向主机30误发送旧数据的可能性变得极低。
在此,本发明既可以全部由硬件实现,也可以全部由软件实现。此外,也可以通过硬件及软件双方而实现。此外,本发明能够作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程序而实现。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能够通过计算机读取的介质来提供。在此,作为介质,可考虑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线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传输介质。此外,作为能够通过计算机读取的介质,可例示半导体、固态存储装置、磁带、可以拆卸的计算机磁盘、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刚性磁盘及光盘。在当前的光盘例子中,包括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压缩读/写盘(CD-R/D)及DVD。
以上,虽然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地进行各种变换、采用替代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包括:
获取部,其获取写入对象数据;
定位部,其将前述写入头定位于前述带介质上的指定的位置;以及
写入部,其通过将由前述获取部获取的前述数据输出至前述写入头,而将该数据写入于前述指定的位置;
其中,前述定位部,在前述写入部将由前述获取部获取的第1数据以第1宽度写入于第1位置之前,若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该第1位置,则在第2位置定位前述写入头,所述第2数据是以比所述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数据,所述第2位置为该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所述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位置;
前述写入部,通过对前述写入头输出用于使前述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而将该第3数据写入于前述第2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判定部,其判定前述第2数据的前述一部分是否已经存在于前述第1位置;
其中,在通过前述判定部判定为前述第2数据的前述一部分已经存在于前述第1位置的情况下:
前述定位部在前述第2位置定位前述写入头,
前述写入部将前述第3数据写入于前述第2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
前述判定部进一步判定前述第2数据的前述其他部分是否未由前述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
在通过前述判定部判定为前述第2数据的前述其他部分未由前述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情况下:
前述定位部在前述第2位置定位前述写入头,
前述写入部将前述第3数据写入于前述第2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
前述第2数据沿着前述带介质上的正方向的多个磁道及反方向的多个磁道而被写入;
沿着一个磁道写入的前述第2数据的前述其他部分,由沿着相同方向的相邻的其他磁道写入的前述第2数据所覆写;
前述判定部,在前述写入头从前述第1位置移动至前述第2数据的末尾的距离比前述写入头沿着前述带介质上的正方向的一个磁道及反方向的一个磁道移动的距离短的情况下,判定为前述第2数据的前述其他部分未由前述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前述写入部,写入预先确定的图案数据,作为前述第3数据,所述预先确定的图案数据是作为用于使已经写入于前述带介质的第2数据无效化的数据而预先确定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前述写入部,写入使用前述第1数据的一部分而生成的数据,作为前述第3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前述写入部,遍及预先确定的长度来写入前述第3数据,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是作为前述带介质上的被写入有意义的数据的位置之间的长度的最大值而预先确定的长度。
8.一种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包括:
写入头,其用于在前述带介质上的指定的位置写入数据;
控制器,其对前述写入头向前述带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及
移动机构,其根据前述控制器的控制,使前述写入头移动;
其中,前述控制器,在前述写入头将第1数据以第1宽度写入于第1位置之前,若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该第1位置,则控制前述写入头向第2位置的移动,所述第2数据是以比所述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数据,所述第2位置为该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所述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位置;
前述写入头将用于使前述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写入于前述第2位置。
9.一种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包括:
获取部,其获取写入对象的第1数据;
判定部,其判定由前述获取部获取的前述第1数据以第1宽度被写入于第1位置的前述带介质是否是特定的带介质,所述特定的带介质是以比所述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第2数据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于所述第1位置、该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所述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于第2位置的介质;
定位部,其在通过前述判定部判定为被写入前述第1数据的前述带介质是前述特定的带介质的情况下,将前述写入头定位于前述第2位置;以及
写入部,其在通过前述判定部判定为被写入前述第1数据的前述带介质是前述特定的带介质的情况下,通过在该带介质移动预先确定的长度的期间对前述写入头输出用于使前述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而从前述第2位置开始遍及该预先确定的长度而写入该第3数据,所述预先确定的长度是作为该带介质上的被写入有意义的数据的位置之间的长度的最大值而预先确定的长度。
10.一种使用写入头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方法,包括:
获取写入对象的第1数据的步骤;
若在前述第1数据以第1宽度被写入的前述带介质上的第1位置已经存在第2数据的一部分,则使前述写入头移动至第2位置的步骤,所述第2数据是以比所述第1宽度宽的第2宽度写入的数据,所述第2位置为该第2数据的其他部分未由所述第1数据覆写而残留的位置;
通过对前述写入头输出用于使前述第2数据无效化的第3数据,而将该第3数据写入于前述第2位置的步骤;
使前述写入头移动至前述第1位置的步骤;以及
通过将前述第1数据输出至前述写入头,而将该第1数据写入于前述第1位置的步骤。
CN200980130355XA 2008-08-05 2009-07-15 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2113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1942 2008-08-05
JP201942/2008 2008-08-05
PCT/JP2009/062784 WO2010016365A1 (ja) 2008-08-05 2009-07-15 テープ媒体にデータを書き込む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3052A CN102113052A (zh) 2011-06-29
CN102113052B true CN102113052B (zh) 2012-08-15

Family

ID=41663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0355XA Active CN102113052B (zh) 2008-08-05 2009-07-15 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498075B2 (zh)
EP (1) EP2328144B1 (zh)
JP (1) JP5172960B2 (zh)
KR (1) KR20110057142A (zh)
CN (1) CN102113052B (zh)
WO (1) WO20100163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8395A (zh) * 2016-02-03 2016-05-25 广州嘉磊元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批量硬盘数据销毁坏道隔离及验证数据残留的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65560B1 (en) * 2013-01-14 2014-03-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ead with supplemental module for backward and/or cross-platform compatibility
WO2014120221A1 (en) * 2013-01-31 2014-08-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gnetic tape processing
US9153246B1 (en) 2014-09-25 2015-10-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gnetic tape rewind overwrite data protection
US9390750B1 (en) 2015-04-01 2016-07-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ape volume overwrite protection during error recovery
JP6481492B2 (ja) * 2015-05-01 2019-03-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テープ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490218B1 (en) * 2018-12-12 2019-11-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current read/write apparatus
US10818319B1 (en) 2019-10-23 2020-10-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d error recovery in a tape drive
US11955140B2 (en) * 2022-01-06 2024-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deviation of read head position between writing and reading in a magnetic tap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8499A (en) * 1989-07-14 1992-08-11 Teac Corporation Method of overwriting recorded data on magnetic tape in apparatus employing positioning signals derived from axially displaced heads
US6349010B1 (en) * 1998-04-02 2002-02-19 U.S. Philip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ata in parallel tra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78340A (en) * 1975-12-19 1977-06-29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Apparatus for multiple track recording
JP3271103B2 (ja) * 1993-10-08 2002-04-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回転ヘッド型記録/再生装置
JP2001067601A (ja) 1999-08-27 2001-03-16 Fujitsu Ltd 磁気テープ装置
JP5065203B2 (ja) * 2008-08-28 2012-10-3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ータのフォーマットを変換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8499A (en) * 1989-07-14 1992-08-11 Teac Corporation Method of overwriting recorded data on magnetic tape in apparatus employing positioning signals derived from axially displaced heads
US6349010B1 (en) * 1998-04-02 2002-02-19 U.S. Philip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ata in parallel track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8395A (zh) * 2016-02-03 2016-05-25 广州嘉磊元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批量硬盘数据销毁坏道隔离及验证数据残留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28645A1 (en) 2011-06-02
JPWO2010016365A1 (ja) 2012-01-19
KR20110057142A (ko) 2011-05-31
EP2328144B1 (en) 2012-11-21
JP5172960B2 (ja) 2013-03-27
WO2010016365A1 (ja) 2010-02-11
CN102113052A (zh) 2011-06-29
US8693128B2 (en) 2014-04-08
EP2328144A4 (en) 2011-12-28
US8498075B2 (en) 2013-07-30
EP2328144A1 (en) 2011-06-01
US20120257301A1 (en) 201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052B (zh) 对带介质写入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US20160148626A1 (en) Enhanced capacity recording
US7440221B2 (en) Calibration of reader/writer offset in hard disk drive using shingled recording
US6310741B1 (en) Magnetic disk apparatus with data track reassigning function
CN1917072B (zh) 磁带数据存储驱动器和提供诊断信息的服务提供方法
CN102640215A (zh) 伺服图案的检测和获取
EP139684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ard disc drive
US20120162814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US65975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seek control
CN102216985B (zh) 磁带记录装置中的数据覆写控制方法以及磁带记录装置
JP4759609B2 (ja) テープ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テープ駆動制御方法
US5469418A (en) Optical information write/read device and method for writing data
US7095582B2 (en) Magnetic tape drive
US20080266697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US8027109B1 (en) Reuse of partially expired physical tape volume
US5726824A (en) Head positioning in a multi-track magnetic tape recorder/player
US7466505B2 (en) Dummy write method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data storage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7054090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servo writing method, and data reading/writing method
US11222659B1 (en) Specially formatted tape drive for enabl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capabilities in multi-partition magnetic tape
JP2005259340A (ja) データ保存システムでのリトライ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データ保存装置
JPH0546961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US7092200B2 (en) Magnetic tape drive with recording head group providing high density data signal recording
KR100899826B1 (ko) 기억 장치, 기억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제어 장치
US6204987B1 (en) Method for loading data on a tape at a center of the tape, and a tap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20100073797A1 (en)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torag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