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1190A -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1190A
CN102111190A CN200910239042XA CN200910239042A CN102111190A CN 102111190 A CN102111190 A CN 102111190A CN 200910239042X A CN200910239042X A CN 200910239042XA CN 200910239042 A CN200910239042 A CN 200910239042A CN 102111190 A CN102111190 A CN 102111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mobile phones
function
mobile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90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k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k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k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k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390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1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1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1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其中,包括:手机双方启调频(FM)功能,将各自手机FM调整到相同的频段上;物理链接建立后,手机间通过握手信号,建立起数据链接;采用数据包的形式进行发送和接收。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增加蓝牙的前提下,实现手机与手机的文件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尤其涉及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也叫移动电话。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以GSM制式和CDMA为主。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体短信)、无线应用协议(WAP)等。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及,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目前整个行业正在向第三代手机(3G)迁移过程中。
电话键盘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机、摄影、录音、GPS、上网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
电话的口承、耳承和相应的话筒、听筒都装在单个把手上。旧称为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 44kbps的传输速度。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国际上3G手机(3G handsets)有3种制式标准:欧洲的WCDMA标准、美国的CDMA2000标准和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TD-SCDMA标准。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该标准规定,移动终端以车速移动时,其传转数据速率为144kbps,室外静止或步行时速率为384kbps,而室内为2Mbps。但这些要求并不意味着用户可用速率就可以达到2Mbps,因为室内速率还将依赖于建筑物内详细的频率规划以及组织与运营商协作的紧密程度。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技术)|MMS(彩信、多媒体简讯)、无线应用协议(WAP)等。
目前,已有技术中,手机与手机之间如果需要传输文件或数据,主要是通过蓝牙等模块实现的,但是目前有很多低端手机没有蓝牙,如果增加蓝牙,成本会增加不少。
因此,如何在不增加蓝牙的前提下,实现手机与手机的文件传输,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可以在不增加蓝牙的前提下,实现手机与手机的文件传输。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其中,包括:
手机双方启调频(FM)功能,将各自手机FM调整到相同的频段上;
物理链接建立后,手机间通过握手信号,建立起数据链接;
采用数据包的形式进行发送和接收。
较优地,所述数据包由128有效字节和校验数据组成。
较优地,接收方手机采用串行接受方式,如果某一个数据包接收有错误,最多重发三次,如果还是错误的,终止此次传输。
较优地,还包括:
接受完毕后,保存文件,断开连接,关闭FM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利用FM短距离通信的方式,无须增加任何成本,可运用到所有具有FM功能的手机上,可以在不增加蓝牙的前提下,实现手机与手机的文件传输,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利用FM短距离通信的方式,无须增加任何成本,可运用到所有具有FM功能的手机上,主要如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11,手机双方启调频(FM)功能,将各自手机FM调整到相同的频段上;
FM称为调频广播,是超短波的一种,传播距离比较短,比较适合近距离的传播,一般的城市广播会选择调频频率播出。调频(FM),波段范围一般是88MHz-108MHz,手机一般只能收调频(FM)波88MHz-108MHz。
步骤12,物理链接建立后,手机间通过握手信号,建立起数据链接;
步骤13,采用数据包的形式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由128有效字节和校验数据组成。
接收方手机采用串行接受方式,如果某一个数据包接收有错误,最多重发三次,如果还是错误的,终止此次传输。
步骤14,接受完毕后,保存文件,断开连接,关闭FM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利用FM短距离通信的方式,无须增加任何成本,可运用到所有具有FM功能的手机上,可以在不增加蓝牙的前提下,实现手机与手机的文件传输。

Claims (4)

1.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机双方启调频(FM)功能,将各自手机FM调整到相同的频段上;
物理链接建立后,手机间通过握手信号,建立起数据链接;
采用数据包的形式进行发送和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由128有效字节和校验数据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方手机采用串行接受方式,如果某一个数据包接收有错误,最多重发三次,如果还是错误的,终止此次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受完毕后,保存文件,断开连接,关闭FM功能。
CN200910239042XA 2009-12-25 2009-12-25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Pending CN102111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9042XA CN102111190A (zh) 2009-12-25 2009-12-25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9042XA CN102111190A (zh) 2009-12-25 2009-12-25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1190A true CN102111190A (zh) 2011-06-29

Family

ID=4417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9042XA Pending CN102111190A (zh) 2009-12-25 2009-12-25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11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410A (zh) * 2013-03-15 2013-07-24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智能设备上利用蓝牙共享fm广播的方法
CN107920171A (zh) * 2017-12-21 2018-04-17 赛意(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下的App擦肩连接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7147Y (zh) * 2005-12-23 2007-03-07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上将音频信号转换为调频信号的装置
CN101150336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手机无线收发功能的耳机
CN201123090Y (zh) * 2007-11-22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监听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7147Y (zh) * 2005-12-23 2007-03-07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上将音频信号转换为调频信号的装置
CN101150336A (zh) * 2006-09-20 2008-03-26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与手机无线收发功能的耳机
CN201123090Y (zh) * 2007-11-22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监听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410A (zh) * 2013-03-15 2013-07-24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智能设备上利用蓝牙共享fm广播的方法
CN107920171A (zh) * 2017-12-21 2018-04-17 赛意(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下的App擦肩连接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6364B (en) Connection system, for determinately connecting multi-frequency mobile phone with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wireless network
Mehta et al. 0G to 5G mobile technology: A survey
CN1849835B (zh) 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ATE275801T1 (de) Empfänger
US7031692B1 (en) Portable cellular telephon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CN102055828A (zh) 手机静音状态下重要来电提示方法
CN102625001A (zh) 基于手机通讯获取对方归属地天气情况的系统及方法
CN103167455A (zh) 在双卡双待双通移动终端上进行三方通话的方法及终端
CN102075218A (zh) 近距离手机多方通话的方法
CN101193443A (zh) 蜂窝移动通讯与网络语音通讯间群组通话的移动通讯装置
CN101489088A (zh) 一种视频电话的音频和视频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2111190A (zh) 一种手机相互传输文件的方法
JP2003110751A (ja) 携帯型情報機器及び回線切替え方法
Rayan et al. A survey o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US816562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performing group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VoIP system
CN100455085C (zh) 进行点到点的文件传输的用户终端及其传输方法
CN201509193U (zh) 具有手机功能的背负式超短波电台
CN100364345C (zh) 语音透传实现系统及其实现语音透传的方法
CN101764645B (zh) 一种实现语音并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MD3405B2 (ro) Procedeu şi sistem automatizat de comandă a serviciilor de taximetru
CN101459975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KR20010039082A (ko) 영상 휴대전화기를 이용한 유무선 겸용 영상전화기
CN201937841U (zh) 双模手机
CN201252591Y (zh) 一种无绳电话终端和一种无绳电话主机
CN101848261A (zh) 一种实现通话录音的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