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0967B - 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0967B
CN102110967B CN201010282818.9A CN201010282818A CN102110967B CN 102110967 B CN102110967 B CN 102110967B CN 201010282818 A CN201010282818 A CN 201010282818A CN 102110967 B CN102110967 B CN 102110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principal plane
plane portion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28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0967A (zh
Inventor
安川大辅
渡部纮文
中野和彦
菊池谦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10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0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0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0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3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including a pilot valve responding to an electromagnetic force
    • B60T8/361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 B60T8/3675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 B60T8/368Electromagnetic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ti-lock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systems integrated in modulator units combined with other mechanical components, e.g. pump units, maste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6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639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for obtaining an insulating effect, e.g.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836Preventing damage of inserts during injection, e.g. collapse of hollow inserts, brea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4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co-operating with a power-assist boos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a master cylinder for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and reapplication of brake pressure through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power assist device, i.e. open systems
    • B60T8/44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co-operating with a power-assist boos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a master cylinder for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and reapplication of brake pressure through an interaction with the power assist device, i.e. open systems using hydraulic boos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6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 B29C2045/14131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using 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means forming part of the inse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促动器控制装置,其具有电路装置,所述电路装置包括第一母线以及第二母线,并利用包括至少一个可动模具的多个模具而树脂成型。第一母线以及所述第二母线分别包括平板状部分,所述平板状部分包括表面积大的两个主平面部和与主平面部邻接的、比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两个副平面部。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相对。该相对方向是与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

Description

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动器控制装置及其中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促动器控制装置具有包含一对母线而构成的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3-319665号公报所记载的电路装置中,一对母线以如下状态配置,即,使所述一对母线的平板状部分的主平面部(与厚度方向垂直的面)彼此相对而互相并行延伸。
但是,在使用多个模具以将母线与树脂形成一体的方式进行树脂成型的情况下,当母线的主平面部与模具的脱模方向相对而进行配置时,则即使想要用一个模具保持各自的母线,也会出现配置于这一模具侧的母线与这一个模具的另一母线之间发生干涉的情况。因此,难以用这一模具保持另一母线。
因此,为了确保用于由这一模具保持另一母线的保持部,需要改变其中任一母线的形状。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对控制装置的小型化造成恶劣影响,此外,成为该控制装置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将主平面部相对配置的母线进行树脂成型而构成的电路装置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利于小型化并且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因此,在本发明中,
电路装置,包括第一母线以及第二母线,并利用包括至少一个可动模具的多个模具而进行树脂成型,
所述第一母线以及所述第二母线构成为,分别包括平板状部分,所述平板状部分包括表面积大的两个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主平面部邻接的表面积比所述主平面部小的两个副平面部,
所述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相对配置,
构成为所述相对方向是与所述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
根据以下描述并参考附图可以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制动器用电子电路装置的电动式制动器助力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所述制动器助力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所述制动器助力装置的电动机控制单元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4是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安装有电源基板的图。
图5是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安装有控制基板的图。
图6是表示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滤波基板的下表面的图。
图7是表示将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的滤波基板收容在箱体中时的从上方观察时的母线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母线的俯视图。
图9(a)、(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的说明图。
图10(a)、(b)是表示树脂成型的参考例的图。
图11(a)、(b)是表示树脂成型的参考例的图。
图12(a)-(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突出部的立体图。
图14(a)-(c)是表示从脱模方向的相反侧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模具的卡合孔及其周围结构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制动器用电子电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装配有所述车辆制动器用电子电路装置的电动式制动器助力装置100的侧面图。
制动器助力装置100具有:油压式制动机构150,其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而产生用于进行制动控制的工作油的压力;控制制动力的电动机;用于控制该电动机的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储存所述工作油的储油室700。
油压式制动机构150具有相对于从车辆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成锐角α(例如10~15°)向车辆上方倾斜的轴A。
油压式制动机构150通过螺栓152被固定于分隔发动机室R1与车室R2的间隔壁W。油压式制动机构150在轴向的一侧(车辆前方侧)具有主缸250以及所述储油室700。
电动机被收容于油压式制动机构150的壳体160的内部。作为电动机使用多相电动机,例如三相无刷电动机。
在所述壳体160的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储油室700侧形成有保持台170。在该保持台170固定有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箱体302。
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供给电动机,从而控制该电动机的驱动,具体内容随后详述。在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箱体302设有金属制的盖304。箱体302的底部以及外周形成有多个用于冷却的散热片312。该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相当于本发明的促动器控制装置。
如上所述,通过将电动机控制单元300一体组装到电动式制动器助力装置100,能够避免将发动机控制单元与制动器助力装置分体配置时的繁杂的连接作业。
下面,使用图2来说明油压式制动机构150以及电动机的结构。油压式制动机构150的车辆后方侧从间隔壁W的开口突出至车室R2内,与未图示的制动踏板机械连接。基于制动踏板的踩入量即操作量,输入杆180从后方侧朝前方的主缸250侧移动。基于输入杆180的移动,输入活塞182也朝主缸250侧移动。
主缸250具有壳体260。在形成于壳体260内部的圆筒状的孔中,嵌合插入有自由活塞266。在该自由活塞266的车辆后方侧形成压力室262,在该自由活塞266的车辆前方侧形成压力室264。自由活塞266基本上是以使压力室262与压力室264的压力为同一压力的方式进行移动。其中,压力室262的工作油是由图1的喷出口252供给,压力室264的工作油是由图1的喷出口254供给,因此,从喷出口252与喷出口254供给同一压力的工作油。
当所述输入活塞182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而朝主缸250侧移动时,则所述压力室262的压力对应该移动而增加。由于该压力增加,使自由活塞266朝压力室264一侧移动,从而压力室264的工作油的压力同样增加。压力增加后的工作油,从喷出口252、254被送入液压控制装置(未图示),从该液压控制装置送入设于车辆的各车轮的制动器的车轮制动油缸WC以产生制动力。
只有所述制动踏板的操作力很难产生足够的工作油压力。因此,设有控制活塞190,并为了控制所述控制活塞190的移动而设有电动机以及移动机构200。
电动机具有定子290和转子296。利用被保持于盖162的轴承和被保持于移动机构200的壳体160的轴承来支撑转子296使其旋转自如。当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向所述定子290供给交流电时,则所述转子296利用所供给的交流电而进行旋转。定子290具有定子铁芯292、缠绕在定子铁芯292上的定子线圈294。转子296与定子铁芯292相对并具有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形成转子296的磁极。
由分解器280检测出转子296的磁极位置并传送给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基于转子296的磁极位置产生交流电流。该交流电流,经由电力母线(バスバ一)172供给定子线圈294。分解器280具有:设于转子296并与转子296一起旋转的分解器转子284;以及检测分解器转子284的旋转位置的分解器定子282。其中,表示转子296磁极位置的信号从所述分解器定子282经由信号线174而输出至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300。
电动机的转子296形成为中空形状。转子296的内侧设有将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为轴向力的移动机构200。利用电动机产生的转矩,使控制活塞190沿轴向移动。移动机构200具有固定于中空转子296的螺母部件202、滚珠204、丝杠部件206。当电动机的转子296旋转时,则螺母部件202旋转。中空的丝杠部件206经由滚珠204而与螺母部件202啮合。中空的丝杠部件206对应于螺母部件202的旋转方向而朝轴向的一侧(前方)或者另一侧(后方)移动。虽然控制活塞190的控制方法有很多,下面,记载代表性的控制方法。
当由于制动踏板的操作而使输入活塞182朝主缸250方向移动时,则产生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的位置关系的差。如果控制电动机以消除该移动差,则螺母部件202由于电动机的转矩而进行旋转。由此,使与螺母部件202啮合的丝杠部件206沿轴向朝主缸250侧移动。
向主缸250的压力室262施加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双方的力,则所述压力室262的压力增加。由于自由活塞266的作用,使压力室264的压力也同样增加。利用所述压力室262以及压力室264的压力(工作油的压力)而产生制动器的制动力。在压力室262以及压力室264分别设有对于输入活塞182、控制活塞190以及自由活塞266始终向退后方向进行施力的复位弹簧。
当不再踩踏制动踏板而结束制动踏板的操作时,则通过工作油的压力加以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返回到初始位置即轴向的另一侧(后方)。由此,工作油的压力返回到制动前的状态。
此刻,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以相同的速度沿轴向朝主缸250方向移动。其中,利用工作油压力而作用的力根据与所述轴垂直的截面的面积来确定。因此,如果相对于与输入活塞182的轴垂直的截面面积而扩大与控制活塞190的轴垂直的截面面积,则能够以相比推压输入活塞182的力大几倍的力来提高工作油的压力。由此,能够产生较大的制动力。
并且,当使控制活塞190以比输入活塞182的移动速度快的速度朝主缸方向移动时,则能够相对于微小的操作量而产生较大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当使控制活塞190以比输入活塞182的移动速度慢的速度移动或者使控制活塞190朝相反方向移动时,则能够相对于输入活塞182的移动量而将制动力的产生抑制得较低。
例如,在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而由进行车辆行驶的车辆行驶用电动机进行再生制动(回生制動)并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力的情况下,利用所述车辆行驶用电动机产生制动力。此情况下,基于所述工作油的压力的制动力可以较小,或者不需要。因此,使控制活塞190相比输入活塞182更慢地移动,或者使其朝输入活塞182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
以下,对未踩踏制动踏板的状态,即制动器的非工作时进行说明。输入活塞182位于非工作状态位置,并且,用于控制主缸250的工作油压力的控制活塞190位于非工作状态位置。这样,由于控制活塞190与输入活塞182位于非工作状态位置,因此,自由活塞266位于非工作的位置。由于控制活塞190与自由活塞266位于如上所述的非工作状态的位置即另一侧也即制动踏板侧,因此,压力室262的溢流口256以及压力室264的溢流口258为开放状态。即,压力室262、264为经由各溢流口256、258而与储油室700连通的状态。因此,压力室262、264被储油室700的工作油充满。
当踩制动踏板,如上所述,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朝图2的左侧移动时,则连通压力室262、264与溢流口256、258的通路被控制活塞190与自由活塞266阻断。由此,如上所述,对应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的移动,压力室262的工作油被压缩而压力上升。随之,自由活塞266朝图3的左侧移动,压力室264的工作油被压缩而压力上升。基于该压力而产生制动力。在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之间设有施力部件即一对弹簧。这些弹簧进行作用而使得在制动器的非工作状态下输入活塞182与控制活塞190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于中立位置。
下面,对本发明的电动机控制单元300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表示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组装以及分解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在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金属制箱体302内,隔开间隔层叠有电源(パワ一)基板352、滤波基板360以及控制基板380三片电路基板。金属制箱体302的上表面由盖304封闭。
在箱体302安装有过滤器309。过滤器309抑制水等液体侵入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箱体302内部。而且,过滤器309能够通过呼吸作用而使空气在箱体302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通,以抑制箱体302内部的压力变动并使该压力保持一定。
图4是表示将电源基板352安装于箱体302的状态的上面图(上面図)。该电源基板352固定于箱体302。箱体302为金属制,具有底面303。箱体302的上侧为了装配电子部件而形成开口。箱体302的底部外周设有用于通过螺栓等将箱体302固定于壳体160的固定部件301A~301D。
在箱体302的底面303形成有孔314。孔314是为了向电动机输送交流电、进而接收安装于壳体160内部的分解器280的输出信号而形成的。
在箱体302的内侧底面303,隔着散热润滑脂(放熟グリス)配置有电源基板352。该电源基板352通过螺栓而固定于箱体302的底面303。在电源基板352安装有半导体元件350A、350B。半导体元件350A、350B构成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转换电路(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元件350A是作为转换电路的U、V、W相的上支路(上ア一ム)而动作的电源开关半导体(パワ一スイツチング半導体)。半导体元件350B是作为转换电路的U、V、W相的上支路(上ア一ム)而工作的电源开关半导体。在电源基板352设有用于接收直流电的直流端子358A、358B。并且,设有用于输出由所述直流电转换而成的交流电的U、V、W相的交流端子356U、356V、356W。
在电源基板352设有引线框320。在引线框320上排列设置有端子,所述端子用于从控制基板380向半导体元件350A、350B供给用于控制驱动的控制信号。通过将所述控制信号供给各支路的半导体元件350A、350B,从而使各半导体元件350A、350B进行开关动作,而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引线框320不仅传送所述控制信号,而且起到连接各基板相互之间的信号线的作用。
电源端子部件324固定于箱体302,用于接收传送直流电以及交流电。电源端子部件324是将导体埋入树脂中的结构。电源端子部件324具有直流输入端子328A、328B,所述直流输入端子328A、328B用于接收来自安装于滤波基板360的后述的平滑用电容器362的直流电。此外,电源端子部件324具有用于将所输入的直流电输出至电源基板352的直流输出端子334A、334B。进一步,电源端子部件324具有用于接收电源基板352所产生的交流电的交流输入端子334U~334W。并且,电源端子部件324具有用于将所输入的交流电供给至电动机的交流输出端子326U~326W。
电源端子部件324的直流输出端子334A通过连接线330与电源基板352的直流端子358A连接。同样,直流输出端子334B通过连接线330与直流端子358B连接。并且,电源基板352的交流端子356U、356V、356W通过连接线330分别与电源端子部件324的交流输入端子334U~334W连接。
固定于箱体302的侧部开口的连接器306具有用于接收直流电的电力端子308和用于授受信号的信号端子307。
信号端子307在箱体302内垂直向上方延伸设置,并被焊料焊接于后述的控制基板380。
图5是表示将控制基板380安装于箱体302的状态的上面图。控制基板380如下所述与箱体302结合。即,使六根螺栓384A~384F贯通滤波基板360的螺栓通孔402(参考图6),将控制基板380与滤波基板360一起螺栓固定于箱体302的底部周缘部。在控制基板380安装有包含计算机的控制电路。如此,控制基板380生成用于控制电动机的驱动电路即转换器(半导体元件350A、350B)的驱动的控制信号。
连接器306的信号端子307在箱体302内垂直向上方延伸设置,与控制基板380的连接部382连接。进一步,引线框320的一个端子与电源基板352连接,而引线框320的另一个端子与控制基板382的信号连接部386连接。该连接通过将另一个端子的上端部进行焊料焊接而进行。
图6是表示已安装有部件的滤波基板360被安装于箱体302时、成为箱体302的底面303侧的下表面侧的图。
滤波基板360配置于被固定在箱体302底面303的电源基板352的上部,且配置于控制基板380的下部。滤波基板360以被夹在电源基板352与控制基板380之间的方式被收容在箱体302内。
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电路装置)为树脂成型件,该树脂成型件包含后述的第一母线以及第二母线并使用至少两个模具、通过嵌入(インサ一卜)成型等来进行树脂成型而构成。
在将滤波基板360安装于箱体302时,在成为滤波基板360的下表面侧的面安装有多个(例如三个)电容器(例如电解电容器)362、陶瓷滤波电容器364。另外,为了去除电阻366等的噪声,安装有作为噪声滤波处理电路构成的各种电子部件。此外,安装有用于过流等保护的继电器370。
另外,所述电容器也可以设置一个,此外,也可以是除了设置三个以外,设置两个、四个或者五个等,可以不限定安装数量而根据需要安装多个。
电容器362用于时供给于后述的电源用母线522(第一母线)的电源电流平滑,抑制噪声引起的瞬间过流。并且,电容器362用于降低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第二母线)之间产生的噪声或脉动电流的发生。
主体526在电容器362的安装位置的缘部527具有电源(正极)线以及接地(负极)线的取出口526a。在该取出口526a的开口的端缘部的一侧配置有与电源用母线522一体形成的电源连接端子522f。从位于电动机控制单元300外部的电源供给部(直流电源)经由连接器306供给的直流电流,经由所述电源连接端子522f而输送至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
并且,在所述取出口526a的开口的端缘部,在与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522f(电源连接部)一侧相对的一侧配置有与接地用母线524一体形成的接地连接端子524f(接地连接部)。来自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的接地电流经由接地连接端子524f以及连接器306而输送至所述电源供给部。
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在将主体526通过嵌入成型等进行树脂成型时被模塑在主体526内部。而且,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形成为平板状的部分配置于电容器362与主体526的具有所述取出口526a的缘部527之间。所述各母线522、524的平板状部分沿所述缘部527互相平行相对配置。
并且,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之间的树脂使这些母线522、524互相绝缘。
如此,电源用母线522作为用于将来自电源供给部的电力输送至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的电源线发挥作用。并且,接地用母线524起到作为滤波基板360的接地线的作用。
此外,由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平板状部分相对配置,从而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布线电感彼此相抵消而降低。由此,能够降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射频噪声。
进而,由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平板状部分平行配置,从而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布线电感进一步降低。由此,能够提高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射频噪声降低的效果。
并且,在取出口526a与电容器362之间配置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由此,在距离取出口526a近的位置、即、接近滤波基板360的电源供给部的位置,电容器362与母线522、524连接。
利用这种电路布局,能够抑制在从电源供给部至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的电力供给线路的上游部产生脉动电流。由此,能够抑制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发热,能够提高滤波基板360的耐久性能。
另外,通过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表面(后述的副平面部522b、524b)露出,可以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一部分不被树脂覆盖。
所谓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一部分不被树脂覆盖的情况,包含以下情况。即,使主体526的树脂表面与母线522、524的表面之间产生台阶差的情况;以及在该树脂表面与母线522、524的表面之间没有产生台阶差的状态下使母线522、524的表面露出而不被树脂覆盖的情况。
此情况下,作为用于进一步减少因与导电性异物接触而导致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发生短路的追加结构,也可利用绝缘物质。例如,可以在电源用母线522或接地用母线524的露出部分附着绝缘膜或涂抹绝缘涂料。
并且,也可使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之间的树脂,通过树脂模塑而比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露出表面(后述的副平面部522b、524b)突出。由此,能够将该突出部作为母线522、524之间的间隔壁而起作用。
通过这些追加结构,能够抑制导电性异物的附着,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发生短路的效果。
并且,也可以采用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完全模塑于主体526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因导电性异物的接触而导致发生短路的效果。
滤波基板360具有由导体电桥363分割为多个的开口361。引线框320通过开口361而与位于其上的控制基板380连接。
下面,参考图7以及图8对电源用母线522、接地用母线524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在将滤波基板360收容至箱体302的状态下、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上方所观察的立体图。因此,图7是图6的相反面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立体图。图8是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俯视图。以下,对在将各基板收容至箱体302的状态下、上下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作为电源线的电源用母线522和作为接地线的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平板状部分,隔有间隔且平行配置。该平板状部分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和该两个面的背面构成主平面部522a、524a。并且,分别与主平面部522a、524a的宽度方向的上下端缘相连的两个面构成副平面部522b、524b。
主平面部522a、524a比副平面部522b、524b的表面积大,相反,副平面部522b、524b比主平面部522a、524a的表面积小。
在电源用母线522的主平面部522a与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4a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第一连接部)。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从所述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突出并弯曲形成。该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与各电容器362的正极侧端子(未图示)连接。
同样地,在接地用母线524,在电源用母线522的主平面部522a与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4a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第二连接部)。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从所述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突出并弯曲形成。该多个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与各电容器362的负极侧端子(未图示)连接。
进一步,通过在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分别突出并弯曲而形成的端子部上焊接另外的弯曲形成的端子部件,而分别设有电源连接端子522f(电源连接部)以及接地连接端子524f(接地连接部)。而且,来自外部的电力经由电源连接端子522f而供给至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另一方面,通过接地端子524f而进行滤波基板360的接地。
如上所述,电源连接端子522f以及接地连接端子524f在取出口526a相对配置。
并且,电源用母线522的平板状部分的一个前端部(图7中右侧)的上侧部分向与平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长。通过该延长部分在平板状部分的上端部朝向主体526内侧弯曲,而形成延设部522d。延设部522d从该弯曲部522c开始沿滤波基板360的周缘部延伸设置。
另一方面,在接地用母线524的、与所述电源用母线522的形成延设部522d一侧的相反侧的前端部(图7中左侧)沿所述平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延长。通过该延长部分在平板状部分的前端部朝向主体526内侧弯曲,而形成延设部524d。延设部524d从该弯曲部524c开始沿滤波基板360的周缘部延伸设置。
通过设置所述弯曲部522c、524c,能够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强度、相对于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树脂模塑时的模具内的树脂封入压而增大。
另外,弯曲部522c、524c仅形成于电源用母线522或接地用母线524中的任一方也有效果。但是,为了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双方的强度都得到提高,优选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双方都具有弯曲部522c、524c。
并且,关于电源用母线522,由于弯曲部522c在平板状部分的上端缘部折弯,因此,存在因树脂成型前的加工复杂化而使成本上升的忧虑。因此,也可以采用在树脂成型前将延设部522d通过焊接而与平板状部分接合的结构,从而谋求降低成本。
并且,与弯曲部524c同样,也可以构成为使弯曲部522c从主平面部522a的前端部弯曲。
在将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树脂成型时,将由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平板状部分所夹的空间一并树脂成型。
下面,参考图9,对所述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的树脂成型进行说明。
将主体526树脂成型时,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两个模具(被分割为两个而构成的模具)。而且,在这些模具内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定位并固定,注入树脂,进行成型。
如图9(b)所示,模具由一对固定模具550与可动模具551构成。可动模具551相对于固定模具550分离接合。在可动模具551内部设有成为树脂流入空间的树脂封入部522。树脂封入部552对应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的外形而形成。同时,树脂封入部552朝固定模具550侧开放。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模具551,如图9(b)所示,相对于固定模具550向上方向分离。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各种部件的装配部,在固定模具550上形成有与所装配的部件形状对应的凸部(未图示)。
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被定位并固定于固定模具550。
在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相对于固定模具550定位时,分别使上侧的副平面部522b、524b以及与其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522f、接地连接端子524f、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与固定模具550直接接触并定位。通过将与这些连接端子的复杂形状吻合的形状形成于固定模具550,能够提高树脂成型时的母线522、524的定位精度。
另一方面,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下侧的部分收容于可动模具55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526的下平面526b(参考图6)由可动模具551形成。
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的下平面526b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下侧的各副平面部522b、524b几乎没有台阶差。因此,各副平面部522b、524b的表面未被树脂覆盖而露出。
也可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完全封入树脂内部,由此,能够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彼此因经由导电性异物的电接触而发生短路。但是,由于将包含各副平面部522b、524b在内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封入树脂内,使滤波基板360变厚了相应的量。对此,通过使各副平面部522b、524b的至少一部分不被树脂覆盖而露出,从而不需要覆盖各副平面部522b、524b的量的树脂。由此,能够使滤波基板360更薄,并且进一步轻量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封入部552仅设于可动模具551侧。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树脂封入部552也可仅形成于固定模具550侧或可动模具551侧以及固定模具550侧双方。
在固定模具550侧形成树脂封入部552时,也可以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副平面部522b、524b以与固定模具550直接接触的方式定位。由此,能够露出副平面部522b、524b,从而得到滤波基板360的薄型化、轻量化的效果。
另外,也可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副平面部522b、524b不直接与固定模具550接触,而在固定模具550上设置分体的模具,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配置并定位于该分体的模具。此情况下,也可以使副平面部522b、524b不被树脂覆盖而露出。
这里,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支撑于固定模具550时,电源用母线522的主平面部522a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4a的相对方向被设定为与可动模具551的分离接合方向不同的方向。
例如图9(b)所示,将固定模具550配置于图示下侧、并在固定模具550的上方配置可动模具551、从而使可动模具551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接合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2a、524a的相对方向为图9(b)的横向(水平方向)。即,主平面部522a、524a的相对方向是相对于可动模具551的分离接合方向成大致直角方向。
而且,可动模具551接近固定模具550并与固定模具550接合后,树脂流入模具的树脂封入部552内。进而,冷却固化后,主体526被树脂成型。
这里如上所述,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下端部侧的电源连接端子522f、接地连接端子524f、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等被卡合并把持于固定模具550。因此,该下端部侧被稳定地支撑。另一方面,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上端部侧在树脂封入部552内且未支撑于可动模具551。因此,该上端部侧存在因树脂的封入压力而变形的忧虑。
对于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分别形成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弯曲部522c以及弯曲部524c提高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强度,从而能够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因树脂的封入压力而导致的变形。由于提高了该强度,特别是,能够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互相接近并接触,进而能够抑制通电时发生短路。由此,能够抑制滤波基板360的次品的产生。
另外,也可以在模具内进行树脂模塑之前,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之间预先插入将它们彼此绝缘的绝缘部件。绝缘部件可以是板状的树脂板,也可以是颗粒状或棒状的树脂部件。此外,绝缘部件可以是与对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进行树脂成型时所使用的树脂相同材质的树脂材料,此外,也可以是与其不同的树脂材料。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因树脂的封入压力而导致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互相接近的效果。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滤波基板360的次品的产生的效果。
并且,即使向树脂封入部552封入树脂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发生变形,随该母线的变形树脂板也发生变形且被树脂模塑。由此,能够在夹有该树脂板的部分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与该树脂板的剥离,进而能够抑制主体526的树脂中混入气泡。
如此,形成的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如图9(a)或更详细的图6所示被构成。
另外,图9部分地表示主体526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树脂模塑的部分。这里,图3所示的,将安装完部件的滤波基板360安装于箱体302时,成为箱体302的底面303侧的下表面侧通过可动模具551形成。并且,成为箱体302的盖304侧的滤波基板360的上表面侧通过固定模具550形成。进而,从上表面侧朝下表面侧的方向为可动模具551从固定模具550分离的方向,即,可动模具551的脱模方向。
由此,图9(a)为从可动模具551侧观察的立体图,即,以图6的主体526的下表面526b为上侧时从上侧所观察的立体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体526树脂成型时,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支撑于固定模具550。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支撑于可动模具551并进行母线522、524的定位。但是,由于可动模具551在分离接合过程中容易发生与固定模具550的错位,可能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定位精度降低。因此,优选由固定模具550支撑母线522、524。
并且,在多个模具全部为可动模具的树脂成型机中进行树脂成型的情况下,优选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支撑于分离接合距离最短的可动模具。如此,只要将分离接合距离缩短,则能够抑制可动模具的错位。由此,能够使母线522、524的定位精度提高。
下面,如图10与图11所示,提示产生本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参考例,并对本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说明。
图10(a)是表示通过树脂模塑而成型的主体426的平板状的母线422、424的布线部分的立体图。图10(b)是将母线422、424配置于模具内时的剖视图,即,表示相当于图10(a)的a1-a1线的截面的位置的图。
并且,图11(a)是与图10不同的参考例,表示通过树脂模塑而成型的主体426的母线422、424的布线部分的立体图。图11(b)是将母线422、424配置于模具内时的图,即,表示相当于图11(a)的b1-b1线的截面的位置的图。
主体426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主体526。
因此,在图10(a)以及图11(a)中,以图示下侧(母线422侧)为可动模具451从固定模具450分离的方向(可动模具451的脱模方向)。另一方面,在图10(b)以及图11(b)中,以图示上侧为可动模具451的脱模方向。
图10与图11中,母线422、424的配置以及母线422、424的形状的一部分不同。
在该参考例中,使母线422的主平面部422a与母线424的主平面部424a的相对方向与可动模具451相对于固定模具450的分离接合方向(脱模方向)一致。
这里,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将母线422、424固定于固定模具450而提高了母线422、424的定位精度,从而要求将母线422、424固定于固定模具450。
但是,当主平面部422a、422b的相对方向与可动模具451的分离接合方向一致时,则即使要将可动模具451侧的母线422支撑于固定模具450,配置于固定模具450侧的母线424也将在固定模具450与母线422之间产生干涉。因此,母线422的支撑变得困难。
因此,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需要将母线422在宽度方向、即、与可动模具451的分离接合方向垂直的方向错开配置。并且,需要在固定模具450具有用于固定保持母线422的保持部451。
通过该母线422、424的配置而树脂成型的主体426,母线422、424的宽度方向与主体426的横向一致。进而,将母线422、424互相在宽度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母线422、424所占有的空间向主体426的横向(水平方向)扩大。这成为主体426大型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滤波电路360中,如果适用如图10所示的母线422、424的配置,则使滤波电路360的主体526大型化,而且可能导致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大型化。
此外,母线422、424的配置位置在宽度方向互相错开。因此,通过母线422、424彼此的布线电感的相抵消、降低而减少射频噪声的效果可能降低。
如图11所示,位于固定模具450侧的母线424形成有两个贯通孔424i。并且,要补偿随贯通孔424i的形成而减少的母线424的主平面部424a的面积的量,使母线424的副平面部424b的贯通孔424i周围的部分朝宽度方向膨出而形成突出部424j。
进而,在固定模具450上设有朝可动模具451侧突出的两个保持部450a。
而且,使母线422、424重合并使两个保持部450a分别插进母线424的两个贯通孔424i。如此,通过保持部450a的前端保持可动模具451侧的母线422。另外,也有在母线424上仅形成一个贯通孔424i的情况。
但是,在此结构中,母线422、424的主平面部422a、424a的相对方向也与模具的分离接合方向一致。因此,母线422、424的宽度方向与主体426的横向一致。由此,母线422、424所占有的空间向主体426的横向(水平方向)扩大。这成为主体426大型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滤波基板360适用如图11所示的母线422、424的配置时,也可能导致滤波基板360的主体526大型化以及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大型化。
并且,由于需要将母线422、424的一侧形状相对于另一侧形状变更,使成本上升。进而,由于该一对母线的形状不同,通过彼此的布线电感相抵消、降低而减少射频噪声的效果可能降低。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主平面部522a、524a的相对方向被设定为与可动模具551的分离接合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如图9(b)所示,由于将主平面部522a、524a在主体526的纵向竖起,因此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被纵向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了主体526所占有的空间向水平方向扩大。因此,能够实现主体526以及电动机控制单元300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被如上所述纵向配置,存在主体526的厚度变大的忧虑。但是,实际上很难关系到主体526的大型化。这是因为,与母线522、524的宽度(主体526的厚度)相比,装配于主体526上的部件的直径更大,或者,布线布局的关系所要求的主体526的厚度更大等。
并且,由于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相对配置,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彼此的布线电感相抵消并降低,能够使射频噪声减少。
进而,由于将相对配置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平行地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布线电感,能够提高减少射频噪声的效果。
并且,通过使相对配置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的形状相同,也能够提高降低布线电感的效果。
并且,在取出口526a与电容器362之间设置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并且分别使电源用母线522作为电源线、接地用母线524作为接地线来起作用。同时,将该母线522、524与电容器362连接。因此,在距离取出口526a近的位置,即,接近滤波基板360的电源供给部的位置,将电容器362连接于母线522、524(特别是,相对配置的平板状部分)。
由此,在向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供给电源时,能够抑制在这些电路的上游部产生脉动电流。由此,能够抑制滤波基板360的各电路发热,提高耐久性能。
并且,能够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双方直接地固定于固定模具550。同时,进行该固定时,如图10、图11所示,能够抑制母线522、524相互间发生干涉。
因此,不需要为了固定于固定模具550而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形状不同。由此,在采用同一形状形成这些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部件种类的增加而导致滤波基板360以及电动机控制单元300成本的增加。
基于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共同。因此,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2与图9(a)、图9(b)同样,部分地表示主体526的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被树脂模塑的部分。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安装于箱体302时的滤波基板360的下表面通过可动模具551形成。并且,成为箱体302的盖304侧的滤波基板360的上表面通过固定模具550形成。而且,滤波基板360的下表面朝向可动模具551从固定模具550分离的方向、即、可动模具551的脱模方向。
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滤波基板360具有多个电容器362,在电源用母线522上设有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在接地用母线524上也设有多个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
本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特征在于,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的树脂模塑时成为可动模具551侧的副平面部522b、524b,具有分别与可动模具551卡合的突出部522e、524e。
图12(c)是图12(a)的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相对配置的平板状部分的放大图。
电源用母线522的突出部522e,从副平面部522b朝电源用母线522的宽度方向突出。突出部522e,例如形成1~3个(本实施方式例举说明2个)。突出部522e的厚度与副平面部522b的厚度相同。
另一方面,接地用母线524也与电源用母线522同样,形成有突出部524e。突出部524e从副平面部524b朝接地用母线524的宽度方向突出。突出部524e,例如形成1~3个(本实施方式例举说明2个)。突出部524e的厚度与副平面部524b的厚度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突出部524e,在平板部524h的长度方向上,被设于夹在一对突出部522e之间的位置。
并且,优选将突出部522e、524e设于与设有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以及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的副平面部522b、524b相反侧的副平面部522b、524b。
另一方面,在可动模具551上形成有与所述各突出部522e、524e卡合的卡合孔554(卡合槽)。该卡合孔554,当树脂成型时将可动模具551与固定模具550接合时,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突出部522e、524e卡合。
如此,通过树脂成型时使突出部522e、524e与卡合孔554接触,使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相对于模具更高精度地被定位并保持。
而且,由于各突出部522e、524e如上所述高精度地定位并保持于可动模具551,使得母线522、524整体强度增大。因此,提高了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相对于树脂封入压而变形的效果。
由此,抑制了因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变形而引起的相互接触。因此,能够抑制主体526安装部件后将母线522、524通电时发生短路,而且能够抑制滤波基板360的次品的产生。
特别是,如图13所示,优选将突出部522e在平板部522h的长度方向上设于夹在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之间的位置,并且,优选将突出部524e在平板部524h的长度方向上设于夹在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之间的位置。
这样,在需要将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容许变形量减小的区域,即,母线522、524彼此相对、并与电容器362等的电子部件的装配位置的距离短的平板状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树脂封入压的强度。
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相对树脂封入压的变形。因此,具有能够提高抑制因母线522、524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效果,进而具有能够提高抑制滤波基板360的次品产生的效果。
图14(a)~图14(c)是表示从脱模方向的相反侧(固定模具550侧)所观察的卡合孔554及其周围结构的多个不同的示例。
图14(a)的示例是采用使一个卡合孔554与两个突出部522e、524e进行接触的形状。即,该卡合孔554形成为如下尺寸,即,与各突出部522e、524e进行接触的两个卡合部能够相对于突出部522e、524e的尺寸误差或树脂成型时的母线安装位置误差而顺利卡合的尺寸。而且,所述两个卡合部的端缘部彼此连结,从而形成为一个卡合孔554。其中,在卡合孔554的与突出部522e、524e对应的卡合部内,容许突出部522e、524e的微小移动。但是,卡合孔554的外形尺寸被设为不使突出部522e、524e彼此接触。
由此,能够抑制树脂模塑时突出部522e、524e彼此接近。因此,电源用母线522和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被维持于彼此适当分开的状态。由此,能够确保母线522、524彼此良好的绝缘性能。
在图14(b)的例中,卡合孔554分离形成为与突出部522e进行接触的卡合孔554a、与突出部524e进行接触的卡合孔554b两个孔。并且,在卡合孔554a、554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绝缘用孔556。该绝缘用孔556在树脂成型时由树脂填充。而且,该填充的树脂固化后,与主体526形成一体,成为竖竖立设置置于突出部522e与突出部524e之间的壁。该壁成为屏障,能够抑制导电性异物侵入、附着于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之间。由此,能够确保母线522、524彼此良好的绝缘性能。
另外,也可采用将卡合孔554a、554b以及绝缘用孔556的角部彼此接合而形成一个卡合孔554的结构。
并且,如本例所示,只是将两个卡合孔554a、554b之间的距离增大,就能够具有提高抑制突出部522e、524e彼此经由导电性异物短路的效果。因此,也可以采用将卡合孔554a、554b的距离设为规定值以上、而省略通过绝缘用孔556形成树脂壁的结构。
图14(c)表示在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各平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上在同一位置设置一对突出部524e和一对突出部522e情况的示例。此情况下,突出部522e与突出部524e在平板状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相对。
在本例中,与图14(b)同样,卡合孔554包括:与突出部522e进行接触的卡合孔554a、与突出部524e进行接触的卡合孔554b。本例的情况下,当将卡合孔554a与卡合孔554b连结而作为一个方形卡合孔554时,将不能得到抑制树脂成型时突出部522e、524e互相接近的效果。因此,将卡合孔554分离为卡合孔554a与卡合孔554b两个孔。
并且,在卡合孔554a、554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绝缘用孔556。由此,与(b)同样,填充于绝缘用孔556的树脂固化后,成为竖立设置于突出部522e与突出部524e之间的壁。因此,抑制了导电性异物侵入、附着于卡合孔554a与卡合孔554b之间。由此,能够确保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彼此良好的绝缘性能。
特别是,如本例所示,在突出部522e、524e彼此相对且突出部522e、524e彼此的距离较短的情况下,通过形成树脂壁,提高了抑制导电性异物侵入、附着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图14(c)的示例中,如上所述,通过使一对突出部522e与一对突出部524e相对,能够促进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的平板状部分形状的同一化。因此,对于电源用母线522以及接地用母线524,能够提高布线电感的降低效果以及抑制脉动电流产生的效果。
另外,突出部522e、524e也可以仅设于电源用母线522或接地用母线524中的一方。
并且,突出部522e、524e设于与设有与电容器362连接的多个正极侧连接端子522g以及负极侧连接端子524g、电源连接端子522f、接地连接端子524f等的各副平面部522b、524b相反侧的副平面部522b、524b。因此,能够抑制对所述各电连接端子布局的影响而配置突出部522e、524e。
进而,能够充分确保突出部522e、524e与所述各电连接端子的距离。由此,在突出部522e、524e与这些各电连接端子之间,也可能抑制因导电性异物的附着而发生短路。
本实施方式,与未设置突出部522e、524e且预先在电源用母线522与接地用母线524之间插入将其绝缘的树脂板而在模具内进行树脂模塑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低成本来实施。另一方面,也可使用所述树脂板并在电源用母线522和接地用母线524设置突出部522e、524e。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因树脂封入压而导致电源用母线522及接地用母线524变形的效果。
本申请,基于2009年12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293797号要求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限定于所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加以适当变更。
此外,对本发明的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并非限定由附加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方案定义的本发明。

Claims (9)

1.一种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母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一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述第一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一副平面部;
第二母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二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述第二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二副平面部;以及
电路装置,其是将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使用可动模具进行树脂成型;所述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相对配置,并且,该相对方向是与所述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其被安装于所述电路装置;
第一连接部,其位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被设于所述第一母线,用于将所述电容器的正极侧端子和所述第一母线连接;
电源连接部,其被设于所述第一母线,用于将所述第一母线和电源的正极侧连接;
第二连接部,其位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被设于所述第二母线,用于将所述电容器的负极侧端子和所述第二母线连接;以及
接地连接部,其被设于所述第二母线,用于将所述第二母线和电源的负极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副平面部或所述第二副平面部具备突出部,
在使用所述可动模具对所述第一母线及所述第二母线进行树脂成型而成型电路装置时,所述突出部从面对所述可动模具的第一副平面部或第二副平面部突出并与所述可动模具的卡合槽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配置在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母线或所述第二母线具备延伸设置部,所述延伸设置部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相对的位置的端部延长并弯曲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的相对方向相对于所述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成直角。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的相对方向与所述电路装置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促动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平面部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的相对方向是与所述电路装置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成水平的方向。
9.一种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形成如下部件的步骤,即,形成:第一母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一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第一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述第一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一副平面部;以及第二母线,其为平板状,具有:第二主平面部、以及与所述第二主平面部邻接并且比所述第二主平面部表面积小的第二副平面部;
在使所述第一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和所述第二母线的一个主平面部与多个模具中的至少一个可动模具的脱模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的状态下、将这些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支撑于所述模具的步骤;以及
利用所述模具、对所述第一母线和所述第二母线进行树脂成型而对所述电路装置进行树脂成型的步骤。
CN201010282818.9A 2009-12-25 2010-09-13 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110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3797/09 2009-12-25
JP2009293797A JP5450042B2 (ja) 2009-12-25 2009-12-25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0967A CN102110967A (zh) 2011-06-29
CN102110967B true CN10211096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175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2818.9A Active CN102110967B (zh) 2009-12-25 2010-09-13 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85777B2 (zh)
JP (1) JP5450042B2 (zh)
CN (1) CN102110967B (zh)
DE (1) DE1020100637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7315B2 (ja) * 2011-09-21 2014-08-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電子回路装置
US9523439B2 (en) * 2012-03-30 2016-12-20 Autoliv Nissin Brake Systems Japan Co., Ltd. Brake hydraulic device for vehicle
CN104203673B (zh) * 2012-03-30 2017-05-24 日本奥托立夫日信制动器系统株式会社 壳体及主液压缸装置
JP5821822B2 (ja) * 2012-10-31 2015-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JP6195453B2 (ja) * 2013-02-20 2017-09-13 三菱重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6096003B2 (ja) * 2013-02-21 2017-03-15 三菱重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6153745B2 (ja) * 2013-03-07 2017-06-28 三菱重工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6222713B2 (ja) * 2013-10-30 2017-11-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構造及びバスバー構造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JP2015143066A (ja) * 2014-01-31 2015-08-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JP2017011201A (ja) * 2015-06-25 2017-01-1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FR3050887B1 (fr) * 2016-04-28 2018-04-27 Valeo Systemes De Controle Moteur Filtre electronique destine a filtrer la puissance d'alimentation d'un moteur electrique
CN106445045A (zh) * 2016-08-31 2017-02-2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铜排及服务器
DE102019204889A1 (de) * 2019-04-05 2020-10-0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nische Schaltungseinhei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1967B1 (en) * 1999-11-26 2002-01-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block for injector
JP2003319665A (ja) * 2002-04-19 2003-11-07 Toyota Motor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4679A (ja) * 1997-04-21 1998-11-13 Aisin Aw Co Ltd 配線構造体及びインバータユニット
JP3733315B2 (ja) * 2001-10-26 2006-0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薄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
JP2009293797A (ja) 2008-05-09 2009-12-17 Nok Corp 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ブー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1967B1 (en) * 1999-11-26 2002-01-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block for injector
JP2003319665A (ja) * 2002-04-19 2003-11-07 Toyota Motor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0063766A1 (de) 2011-06-30
US8785777B2 (en) 2014-07-22
US20110155414A1 (en) 2011-06-30
JP5450042B2 (ja) 2014-03-26
CN102110967A (zh) 2011-06-29
JP2011135712A (ja) 201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0967B (zh) 促动器控制装置及促动器控制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804560B (zh) 驱动装置
CN102308466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5960748B (zh) 车载用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车载用机电一体型电动马达
CN103368335B (zh) 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04005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3402853B (zh) 作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功率部使用的模塑模块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2804558B (zh) 驱动装置
CN102255436B (zh) 电传动装置
CN102570694B (zh) 驱动装置
CN103548246B (zh) 驱动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JP4722176B2 (ja)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CN105322725A (zh) 驱动单元和包括驱动单元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8959908B2 (en) Brake controller
CN103459236B (zh) 驱动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US20110254387A1 (en) Drive unit of electric motor and motorized equipment using the drive unit
KR102466610B1 (ko) 제어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조립체
US11025140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heat sink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of controller
CN1820401A (zh) 带有线路支架的电极
JP7148603B2 (ja) 制御器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モータ組立体
CN202696391U (zh) 泵用直流电动机
CN106898592A (zh) 功率转换器和旋转电机
CN209344964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水冷电机系统
CN103780023B (zh) 交流发电机
KR102466611B1 (ko) 제어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9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