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0931B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10931B CN102110931B CN 200910262028 CN200910262028A CN102110931B CN 102110931 B CN102110931 B CN 102110931B CN 200910262028 CN200910262028 CN 200910262028 CN 200910262028 A CN200910262028 A CN 200910262028A CN 102110931 B CN102110931 B CN 1021109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base
- trip
- holder
- aforementioned
- establis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至少包含:设端子座槽的本体,设下壁面的固定座,设圆形部与方形部的端子座,本体设前端部与后端部,前端部设第一卡榫及第二卡榫,第一卡榫自前端部的前端往后延伸到前述后端部的保护座内,以防止第一卡榫的柄部被误触;本发明的连接器利用前述第二卡榫得以于端子座与本体结合时形成初始结合,让端子座与本体被初始固定;于前述后端部两侧边设第一及第二卡合座,以与固定座的第一、第二卡合部形成两段式结合,藉以利用固定座将本体与端子座进行完全的结合;本发明组装更容易,各端子的极性被固定没置,极性不会混淆,提升连接器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于固定座将本体与端子充分结合之前,得以本体所设的第二卡榫将端子进行初始定位,让连接器的组合更容易与方便。
背景技术
习知连接器,如申请人于此之前取得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234316号,公告于2005年06月11日的“连接器结构”,主要是于本体设端子座槽,以容设端子座,端子座槽的前环围设有校正槽;及于本体设卡榫,卡榫设于卡榫槽,此卡榫槽向后延伸而与本体结合,以形成连接肋及按压柄部,及在端子槽后端并设多数个瓣,以将端子座与端子槽结合;端子座,由金属材质制成,及设大、小环围,该大、小环围可与前述端子槽的对应内壁结合,使端子座与本体稳固结合;及在端子座内设端子,以与端子座形成讯号源,以构成连接器。该习知者与本发明的最大差异在于,该连接器本体与端子座间的结合方法,习知者是以多数个瓣将端子座与本体结合固设,但无法避免端子座自由转动的问题,造成使用与安装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本体与端子座间得以形成第一次的初始结合,之后再利用一固定座自本体下方与本体结合,并同时得以将端子座固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本体,设端子座槽,端子座槽设圆形孔部与方形孔部,以配合端子座的形状;本体设前端部与后端部,于前端部设第一卡榫,第一卡榫自前述前端部的前端往后延伸到前述后端部的保护座内,以防止第一卡榫的柄部被误触;再,于前述前端部设第二卡榫,第二卡榫得与端子座的凹入环围的前壁面互相卡合,形成本体与端子座的第一阶段固设,让端子座与本体为初始结合;另,于前述后端部两侧边设第一卡合座及第二卡合座,以与固定座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形成两段式结合,藉以利用固定座将本体与端子座进行完全的结合;
端子座,设圆形部与方形部,利用圆形部以与前述端子座槽的圆形孔部结合,并利用方形部以与前述端子座槽的方形孔部结合,即可让端子座被适当伸设于前述端子座槽内,且于端子座设凹入环围,得与前述第二卡榫结合形成端子座与本体的初始结合;
固定座,设下壁面,于下壁面设多数个前延伸杆,以伸设于本体的第二卡榫两侧,且于下壁面内侧设上延伸杆,得伸设入本体内并卡合于端子座的凹入环围,利用固定座将端子座与本体间的结合更稳固;次,固定座设侧壁,两侧壁并设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以分别与前述本体两侧边的第一卡合座及第二卡合座结合,即可以固定座将端子座与本体完全结合成一体,组成本连接器。
本发明的优点是,连接器结构是于本体的端子座槽设圆形孔部与方形孔部,以配合端子座的外型,让端子座得依一定方向与端子座槽结合,避免发生端子设置位置错误的问题;解决了连接器尚未完全安装妥适时即行连接的问题;本发明组装更容易,各端子的极性被固定设置,极性不会混淆,提升了连接器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部分侧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固定座与本体第一阶段结合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固定座与本体第二阶段结合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结合后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C-C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俯视部分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立体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固定座与本体第一阶段结合的立体视图。
图14是图13所揭示第一阶段结合状态,外接的连接器无法结合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本体1、 端子座槽10、 圆形孔部100、
方形孔部101、 阻挡环围102、 斜切面103、
前端部11、 后端部12、 第一卡榫110、
柄部111、 保护座120、 末端121、
保护空间122、 第二卡榫13、 卡合部130、
斜向面131、 直立面132、 开放孔14、
侧壁140、 间隔空间141、 侧延伸孔142、
侧边15、 第一卡合座150、 第二卡合座151、
凹入槽152
端子座2、 圆形部20、 方形部21、
斜切面210、 凹入环围22、 前端壁220
固定座3、 下壁面30、 前延伸杆300、
上延伸杆31、 弧形表面310、 侧壁32、
第一卡合部33、 导引槽330、 第二卡合部34、
导引孔340
连接器4
具体实施方式
如此,为使贵审查员可以充分了解本发明,兹依附图示解说如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至少包含:本体1,设端子座槽10,端子座槽10设有圆形孔部100与方形孔部101,圆形孔部100与方形孔部101的长度与比例并非固定,端视实际需求与端子座2的型态而定,又于圆形孔部100与方形孔部101的接合部位设阻挡环围102(如图4),让端子座2伸设入端子座槽10之深度受有一定的限制,并于端子座槽10的方形孔部101设斜切面103,以配合端子座2的外型,让端子座2得依一定方向与端子座槽10结合,避免发生端子设置位置错误的问题。
次,于本体1设前端部11与后端部12,该前端部11为圆形状,当然亦得为其他形状,只要配合外接的连接器形状即可。而后端部12则为类方形,亦如前述当然亦得为其他形状。再,于前述前端部11的上方并设第一卡榫110,第一卡榫110具备适当弹性,当用户按压第一卡榫110的柄部111时,得让被按压后的第一卡榫向下弯动,当使用者放开柄部111之后,即可让第一卡榫110回复原状,前述设置第一卡榫110的主要目的,是用以与外接的连接器(图中未示)互相连接卡合的用途,又,前述第一卡榫110自前述前端部11的前端往后延伸到后端部12的保护座120内部,保护座120是由后端部12向上延伸而至接近末端121时形成弯曲状,以让对称的二保护座120形成保护空间122,以为前述第一卡榫110容设其间,藉以防止前述第一卡榫110的柄部111被误触。
如图2,4-8所示,于前述本体1的前端部11下方设第二卡榫13,第二卡榫13是自前述前端部11的后端向后延伸到后端部12的开放孔14上方(图5及6所示),第二卡榫13的末端下方并设卡合部130,卡合部130的前端设斜向面131,而于斜向面131的后端设直立面132,如此藉由第二卡榫13的直立面132卡合于端子座2的凹入环围22的前端壁220,藉以利用第二卡榫13与端子座2进行第一阶段的固设,让端子座2与本体1为初始结合。
如图2、5及6所示,于前述后端部12并设开放孔14,如前述可容设第二卡榫13,而使得第二卡榫13与开放孔14的两侧壁140各自形成一间隔空间141(图9及10),以为固定座3的下壁面30的前延伸杆300设置,并于前述开放孔14设侧延伸孔142(如图2),利用该侧延伸孔142以为固定座3的上延伸杆31向上伸设设置。
如图1及2所示,于前述本体1后端部12的两侧边15各设有第一卡合座150(如图5及6)及多数个第二卡合座151(如图9及10),第一卡合座150的设置位置较第二卡合座151低,又于前述第一卡合座150上方设凹入槽152以与固定座3的两侧壁32的第一卡合部33互相为第一阶段的卡合(如图7);前述第二卡合座151突出于前端部11的两侧边,且与固定座3的第二卡合部34互为结合(如图8及图10),即可形成固定座与本体间的第二阶段结合,得利用固定座3将本体1与端子座2进行完全的结合。
端子座2,如图1及4所示,端子座2设圆形部20与方形部21,利用圆形部20以与前述端子座槽10的圆形孔部100结合,并利用方形部21以与前述端子座槽10的方形孔部101结合,即可让端子座2被适当伸设于前述端子座槽10内,在方形部21设斜切面210,以配合前述本体的端子座槽10的方形孔部101设斜切面103(如图1)互相搭配结合,如前述,让端子座2得依一定方向与端子座槽10结合,避免发生端子设置位置错误的问题。再,于端子座2设凹入环围22,凹入环围22设前端壁220,得以为前述本体1前端部11下方所设的第二卡榫13结合,以让端子座2与本体1形成初始结合。
固定座3,如图1及2所示,设下壁面30,于下壁面30的前端设多数个前延伸杆300,以伸设于前述本体1第二卡榫13与开放孔14的两侧壁140所形成的间隔空间141(如图9及10),下壁面30内侧设上延伸杆31,及上延伸杆31设弧形表面310,得利用该上延伸杆31自前述本体1的侧延伸孔142伸设进入本体中,并让该固定座3的上延伸杆31得伸设入前述端子座2的凹入环围22中(如图8),并以该弧形表面310得以与端子座2的环状表面形成紧密接触,即可让固定座3与本体1之间结合更行稳固。
次,前述固定座3设侧壁32,两侧壁32并设第一卡合部33与第二卡合部34,第一卡合部33突出于侧壁32,并于下方设导引槽330(如图1),第二卡合部34则是呈现斜面设置(如图1及10),且于下方设导引孔340,如此,当固定座3的侧壁32与前述本体1两侧边结合后,由于第一卡合部33设置位置稍低于第二卡合部34,因此,得利用固定座3的第一卡合部33的导引槽330导引本体1的第一卡合座150,直至固定座3与本体结合至一定程度后,让本体的第一卡合座150得先卡合于固定座3的第一卡合部33形成第一阶段的结合(如图7),且此时,如图13所示,前述的前延伸杆300尚未伸设入于前述本体1第二卡榫13与开放孔14的两侧壁140所形成的间隔空间141中,而形成突出状态,如果此时有外接的连接器4要与本连接器连接,就会被抵顶于前述的前延伸杆300前端面,得以防止外接连接器,于本连接器尚未完全安装妥适时即行连接的问题(如图14所示),之后,当固定座3与本体再结合至一定深度后,让本体1的第二卡合座151与固定座3的第二卡合部34形成第二阶段的结合(如图10及11),即可以固定座将端子座与本体完全结合成一体,即可组成本连接器(如图12)。
如此,本发明的连接器利用前述第二卡榫13得以于端子座2与本体1结合时形成初始结合,让端子座2与本体1被初始固定,最后再利用固定座3自前述本体的开放孔伸设进入本体内,并利用固定座3的第一卡合部33与第二卡合部34与本体1第一卡合座150与第二卡合座151结合,并让固定座3的上延伸杆31得与伸设入端子座2的凹入环围22中,即可将本体1、端子座2及固定座3充分结合成一体,组装更容易,各端子的极性被固定设置,极性不会混淆,提升连接器的质量,而本发明实际上可被运用于各式连接器,不论为公连接器或母连接器均适合,为本案的组成。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本体,设端子座槽,端子座槽设圆形孔部与方形孔部,以配合端子座的形状;本体设前端部与后端部,于前端部设第一卡榫,第一卡榫自前述前端部的前端往后延伸到前述后端部的保护座内,以防止第一卡榫的柄部被误触;再,于前述前端部设第二卡榫,第二卡榫得与端子座的凹入环围的前壁面互相卡合,形成本体与端子座的第一阶段固设,让端子座与本体为初始结合;另,于前述后端部两侧边设第一卡合座及第二卡合座,以与固定座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形成两段式结合,藉以利用固定座将本体与端子座进行完全的结合;
端子座,设圆形部与方形部,利用圆形部以与前述端子座槽的圆形孔部结合,并利用方形部以与前述端子座槽的方形孔部结合,即可让端子座被适当伸设于前述端子座槽内,且于端子座设凹入环围,得与前述第二卡榫结合形成端子座与本体的初始结合;
固定座,设下壁面,于下壁面设多数个前延伸杆,以伸设于本体的第二卡榫两侧,且于下壁面内侧设上延伸杆,得伸设入本体内并卡合于端子座的凹入环围,利用固定座将端子座与本体间的结合更稳固;次,固定座设侧壁,两侧壁并设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以分别与前述本体两侧边的第一卡合座及第二卡合座结合,即可以固定座将端子座与本体完全结合成一体,组成本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的端子座槽的圆形孔部与方形孔部的接合部位设阻挡环围,让端子座伸设入端子座槽的深度受到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的端子座槽的方形孔部设斜切面,以配合端子座的外型,让端子座得依一定方向与端子座槽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前端部为圆形状,后端部为类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的第一卡榫的柄部是往后延伸到后端部的保护座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保护座是由后端部向上延伸至接近末端时形成弯曲状,以让对称的二保护座形成保护空间,以为第一卡榫容设,藉以防止第一卡榫的柄部被误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的第二卡榫末端下方设卡合部,卡合部前端设斜向面,于斜向面后端设直立面,得藉由第二卡榫的直立面卡合于端子座的凹入环围前端壁,藉以利用第二卡榫与端子座进行第一阶段的固设,让端子座与本体为初始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后端部设开放孔,以容设第二卡榫,使得第二卡榫与开放孔的两侧壁各自形成间隔空间,以为固定座下壁面的前延伸杆设置,并于前述开放孔设侧延伸孔,利用该侧延伸孔以为固定座的上延伸杆部向上伸设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后端部两侧边所设第一卡合座的设置位置较第二卡合座低,又于前述第一卡合座上方设凹入槽以与固定座的两侧壁的第一卡合部互相为第一阶段的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端子座于方形部设斜切面,以配合本体的端子座槽的方形孔部设斜切面互相搭配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的下壁面前端所设的前延伸杆是伸设于本体第二卡榫与开放孔的两侧壁所形成的间隔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设侧壁的第一卡合部突出于侧壁,并于下方设导引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设与本体为第一阶段的结合时,该固定座的前延伸杆并未伸设入于本体的第二卡榫与开放孔两侧壁所形成的间隔空间,形成突出状态,防止外接的连接器,于本连接器尚未完全安装妥适时即行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之第二卡合部呈斜面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的第二卡合部的下方设导引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的上延伸杆设弧形表面,得利用前述弧形表面以与端子座的环状表面形成紧密接触状,让固定座与本体之间结合更行稳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62028 CN102110931B (zh) | 2009-12-23 | 2009-12-23 | 连接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62028 CN102110931B (zh) | 2009-12-23 | 2009-12-23 | 连接器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0931A CN102110931A (zh) | 2011-06-29 |
CN102110931B true CN102110931B (zh) | 2013-02-13 |
Family
ID=4417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2620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0931B (zh) | 2009-12-23 | 2009-12-23 | 连接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109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4752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端子座结构 |
CN103367964B (zh) * | 2012-04-09 | 2016-01-20 |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 |
CN103794934B (zh) * | 2012-10-26 | 2017-04-05 | 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结构 |
JP7428973B2 (ja) * | 2020-09-28 | 2024-02-0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10721A2 (en) * | 2001-11-12 | 2003-05-14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 Electrical contact for fluid quick connectors |
TW200516810A (en) * | 2003-11-12 | 2005-05-16 | Aimmet Ind Co Ltd | Connector |
TW200612633A (en) * | 2004-10-07 | 2006-04-16 | Aimmet Ind Co Ltd | Connector |
-
2009
- 2009-12-23 CN CN 200910262028 patent/CN10211093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10721A2 (en) * | 2001-11-12 | 2003-05-14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 Electrical contact for fluid quick connectors |
TW200516810A (en) * | 2003-11-12 | 2005-05-16 | Aimmet Ind Co Ltd | Connector |
TW200612633A (en) * | 2004-10-07 | 2006-04-16 | Aimmet Ind Co Ltd | Connector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2-203632A 2002.07.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10931A (zh) | 2011-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10931B (zh) | 连接器结构 | |
USD522531S1 (en) | Digital video tuner | |
USD641640S1 (en) | Shotgun shell bottle | |
USD617272S1 (en) | Female connector | |
USD568347S1 (en) | Die for forming a helical lock on a glass vial neck | |
CN102157835A (zh) | 连接器 | |
USD542786S1 (en) |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USD570402S1 (en) | Point of sale terminal | |
CN101897495A (zh) | 单扣金手镯 | |
USD617287S1 (en) | BNC type connector | |
CN101835993B (zh) | 卡钉 | |
CN202686063U (zh) | 杯架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座椅 | |
USD497300S1 (en) | Cap for quick connectors | |
USD617742S1 (en) | BNC type connector | |
USD629003S1 (en) |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 |
CN204230478U (zh) | 一种新型保护仓相线固定结构的插座 | |
USD635933S1 (en) |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connector | |
CN203511581U (zh) | 一种雨刷连接装置 | |
CN102044791A (zh) | 连接器结构 | |
USD565118S1 (en) | Combined neon tube clip and retainer cap | |
CN204464571U (zh) | MiniUSB连接器外壳结构 | |
CN203805807U (zh) | 开关及其饰件 | |
USD616331S1 (en) | Female buckle portion | |
CN101987647A (zh) | 具有防脱装置的自行车竖管 | |
USD539744S1 (en) | HDMI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