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7936A -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7936A
CN102107936A CN201110008152.2A CN201110008152A CN102107936A CN 102107936 A CN102107936 A CN 102107936A CN 201110008152 A CN201110008152 A CN 201110008152A CN 102107936 A CN102107936 A CN 102107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spoil disposal
disposal field
surplus water
taihu l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81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华
郑宾国
张继彪
郑正
崔益斌
罗兴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081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07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07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7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将清出的泥浆从排泥场泥浆入口排入排泥场内,泥浆在排泥场内流动并沉集在排泥场的底泥堆场中,泥浆的余水流动至排泥场的退水口处,余水在退水口处添加复配絮凝剂后,再排入余水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本发明工艺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组合处理方式,将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去除余水中COD、NH4 +-N、TP和SS等,排泥场的合理选址和设计有利于余水中SS自然沉降,减少絮凝剂用量,复配絮凝剂能彻底净化余水,二者之间相互协同发挥了每种处理方法的最佳效果优势,达到了高效率余水处理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太湖水质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水质总体已降到IV类,水质恶化、蓝藻暴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加快太湖水环境治理,国务院批准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采取污染源防治、生态修复、流域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对太湖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在控源基础上,还需要采取内源控制、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即要对太湖的污染底泥实施生态清淤。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特别要求加快推进太湖生态清淤工程,2012年前基本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太湖清淤任务。如此大规模的湖泊清淤工程,在国内、国外都属首次,大规模的太湖清淤产生大量的淤泥,且太湖淤泥含水率较高,淤泥堆放场会排放大量余水,由于余水与淤泥相界面大,在堆放过程中,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释放到余水中,如余水不经处理排放到受纳水体,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大规模的湖泊清淤工程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多数研究者仅关心施工工艺、疏浚效率、排泥占地、弃土处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对余水处理研究不多,积累的经验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排泥场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后续的余水处理,把排泥场也作为余水处理的一部分,通过复配絮凝剂(HS-5)强化处理余水,提供一种物理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为:将清出的泥浆从排泥场泥浆入口排入排泥场内,泥浆在排泥场内流动并沉集在排泥场的底泥堆场中,泥浆的余水流动至排泥场的退水口处,余水在退水口处添加复配絮凝剂后,再排入余水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
排泥场包括排入泥浆的泥浆入口、设于排泥场中部的用以沉淀泥浆的底泥堆场、在排泥场尾部的集结并排出泥浆余水的退水口。排泥场的退水口处设有过滤余水的围护栏,围护栏后设置监测口,对排水实施监测;退水口处还可设有用以投加复配絮凝剂的絮凝剂投加口。排泥场内还设有使泥浆曲折流动的隔埂,其延长泥浆过流路径,延长其停留时间,增加自然沉淀效果,减少絮凝剂投加量。排泥场的四周以及隔埂上修筑围堰,也可利用现有的大堤或河堤做为围堰的一部分。
经排泥场自然沉淀和过滤后的余水需絮凝处理,絮凝剂为HS-5复配絮凝剂,复配絮凝剂包含或只含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成分,其质量比为1∶1.5~2.5∶3.5~4.5∶0.5~1.5,优选为1∶2∶4∶1。本工艺中HS-5复配絮凝剂的投加量是根据排泥场出水中污染物含量及余水处理要求确定的,经反复试验,HS-5复配絮凝剂的投加量在8~12mg/L之间,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的处理。HS-5复配絮凝剂絮凝时间16h左右较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HS-5复配絮凝剂克服了单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体结构松散,浑液面的沉速慢,剩余SS浓度高等缺点。加入复配HS-5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后,浑液面的沉速加快,剩余SS浓度变小,絮凝剂加药位置在排泥场的出水口。本复配絮凝剂(HS-5)充分发挥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带负电的悬浮离子可因静电作用而吸附高聚物并通过表面电荷中和而使双电层受到压缩,使离子间距离缩短,聚合物可在离子间架桥,从而获得好的絮凝效果;其絮凝能力强,用量小,絮凝时间短,适合处理含高悬浮物余水且适于工程规模现场应用。
排泥场容积是根据试验工程实际经验确定的,太湖周边土地较为紧缺,由于淤泥在排泥场自然沉降等因素,排泥场容积适当缩小,最终排泥场土方量约为清淤量(泥浆量,自然方)的70%~80%左右。
排泥场多数利用太湖大堤外侧的鱼塘,减少工程量,按照底泥疏浚量、可用堆土情况及现场条件,设置合适的围堰,排泥场中鱼塘间现有的隔埂可作为排泥场天然的隔埂使用,只需将部分鱼塘隔埂上加设袋装土隔埂增高,使隔埂的缺口交错布置,并将现有的隔埂打开缺口与其他鱼塘相通,使泥浆从排泥管出口至退水口有一条流动的通道,延长其停留时间,增加自然沉淀效果,减少絮凝剂投加量。在退水口前后设置围护栏过滤,更进一步去除排泥场余水中悬浮物,减少后续絮凝剂的使用量。在合适位置向排泥场排出的余水中添加适量的复配絮凝剂(HS-5),余水中SS、NH4 +-N、TP和COD去除率都能达到90%以上,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一种方案为排泥场由太湖外侧的多个相连的鱼塘组成,相邻鱼塘的隔埂构成排泥场的隔埂,各隔埂上供泥浆通过的缺口交错布置。进一步排泥场的两端可分别与河道直接连接,利用河道的河堤和太湖大堤作为排泥场的部分或全部围堰。在排泥场修筑围堰时,利用太湖大堤作为排泥场的一侧围堰,两端与各河道直接连接时,利用河道两侧的河堤作为端头围堰,仅在外侧靠农田侧及端头无法利用河堤时修筑围堰。围堰填筑所需土方紧靠鱼塘外侧取土,取土至鱼塘底面,取土区与围堰坡脚保留5m净距,同时避开原有防洪建筑物。
本发明工艺首先在排泥场的设计和选址上充分考虑疏浚方量、可用堆土区情况以及现场条件等,且排泥场围堰顶高程不高于太湖大堤顶高程7.0m及河堤顶高程6.5m,确定排泥场内排泥区围堰顶高程为6.5m,考虑沉淀富余水深和风浪超高,排泥区内堆泥面高程不高于5.5m。余水沉淀池围堰顶高程低于排泥区围堰堰顶0.5m。围堰位于鱼塘内侧的农田上,农田平均高程约4.2m,余水沉淀池围堰高约1.8m。围堰顶宽取2.0m,内、外侧边坡均为1∶2。在围堰外坡脚设置0.6m宽的截水沟,截水沟开挖土体在沟外堆筑填土埂防止沟内水漫溢到农田中。在排泥场内设置隔埂,延长泥浆过流路径。排泥场多利用鱼塘,呈条带状分布,鱼塘间现有的隔埂可作为排泥场天然的隔埂使用,只需将部分鱼塘隔埂上加设袋装土隔埂至一定高程,使隔埂的缺口交错布置,并将现有的隔埂打开缺口与其他鱼塘相通,使泥浆从排泥管出口至退水口有一条流动的通道。其间隔一般与排泥场的宽度相近。整个流径增加1.5倍左右。隔埂能延长泥水流经路径,延长其停留时间,增加自然沉淀效果,减少絮凝剂投加量。排泥场退水口采用闸箱式退水口,有闸板进行控制,可以调节出水流量,以控制余水在沉淀池内的水深,在退水口前后设置围护栏过滤,更进一步去除排泥场余水中悬浮物,减少絮凝剂的添加量。
本发明中用于处理的泥浆可以为湖泊或池塘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本工艺尤其适用于太湖清淤底泥所产生的泥浆。
本发明工艺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组合处理方式,将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提供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新工艺,可有效去除余水中COD、NH4 +-N、TP和SS等,排泥场的合理选址和设计有利于余水中SS自然沉降,减少絮凝剂用量,HS-5复配絮凝剂能彻底净化余水,二者之间相互协同发挥了每种处理方法的最佳效果优势,达到了高效率余水处理的目的。该工艺处理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本发明利用当地有利地形,设置围堰,具有投资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剩余污泥产生少等特点。本工艺已在太湖清淤工程中实施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余水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实施例的余水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余水处理的设施主要包括排泥场和余水沉淀池。排泥场包括排入泥浆的泥浆入口、设于排泥场中部的用以沉淀泥浆的底泥堆场、在排泥场尾部的集结并排出泥浆余水的退水口。排泥场的退水口处设有过滤余水的围护栏,围护栏后设置监测口,对排水实施监测;退水口处还设有用以投加复配絮凝剂的絮凝剂投加口。排泥场内还设有使泥浆曲折流动的隔埂,其延长泥浆过流路径,延长其停留时间,增加自然沉淀效果,减少絮凝剂投加量。排泥场及余水池淀池四周的围堰可根据具体现声情况进行调节。
从疏浚船或挖泥船等清淤装置上清出的泥浆经过其出泥口从泥浆入口排入排泥场内,泥浆在底泥堆场内隔埂作用下曲折流动并沉集,泥浆的余水流动并富集至排泥场的退水口处,余水在退水口处添加复配絮凝剂后,再排入余水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水直接排出或进行其他后处理。实施例1:竺山湖试验工程1号堆场处理系统
竺山湖试验工程1号底泥堆场围堰顶高程为6.2m,排泥场的排泥区内堆泥面高程不高5.2m。围堰位于鱼塘内侧的农田上,农田平均高程约4.2m,因此,排泥区围堰平均高约2.0m,余水沉淀池围堰高约1.7m。围堰顶宽取2.0m,内、外侧边坡均为1∶2。在围堰外坡脚设置0.6m宽的截水沟,截水沟开挖土体在沟外堆筑填土埂防止沟内水漫溢到农田中。淤泥余水经排泥场自然沉淀作用后,经退水口排出,此时加入复配絮凝剂HS-5,加入量8mg/L,絮凝时间为16h,HS-5复配絮凝剂包括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等,比例约为1∶2∶4∶1,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Figure BDA0000043954350000051
Figure BDA0000043954350000061
实施例2:梅梁湖湖试验工程1号堆场处理系统
梅梁湖试验工程1号底泥堆场围堰顶高程为6.5m,排泥区内堆泥面高程不高5.5m。围堰位于鱼塘内侧的农田上,农田平均高程约4.3m,排泥区围堰平均高约2.1m,余水沉淀池高程约5.5m。围堰顶宽取2.0m,内、外侧边坡均为1∶2。在围堰外坡脚设置0.6m宽的截水沟,截水沟开挖土体在沟外堆筑填土埂防止沟内水漫溢到农田中。淤泥余水经排泥场自然沉淀作用后,经退水口排出,此时加入HS-5复配絮凝剂,加入量10mg/L,絮凝时间为16h,HS-5复配絮凝剂包括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等,比例约为1∶2∶4∶1,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Claims (10)

1.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清出的泥浆从排泥场泥浆入口排入排泥场内,泥浆在排泥场内流动并沉集在排泥场的底泥堆场中,泥浆的余水流动至排泥场的退水口处,余水在退水口处添加复配絮凝剂后,再排入余水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场的退水口处设有过滤余水的围护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场内设有使泥浆曲折流动的隔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絮凝剂包括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具体质量比为1∶1.5~2.5∶3.5~4.5∶0.5~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絮凝剂中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2∶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絮凝剂的投加量为8~12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场的土方量为泥浆量的70~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场包括排入泥浆的泥浆入口、设于排泥场中部的用以沉淀泥浆的底泥堆场和在排泥场尾部的集结并排出泥浆余水的退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场由太湖外侧的多个相连的鱼塘组成,相邻鱼塘的隔埂构成排泥场的隔埂,各隔埂上供泥浆通过的缺口交错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场的两端分别与河道直接连接,利用河道的河堤和太湖大堤作为排泥场的部分或全部围堰。
CN201110008152.2A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Pending CN102107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8152.2A CN102107936A (zh)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8152.2A CN102107936A (zh)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7936A true CN102107936A (zh) 2011-06-29

Family

ID=4417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8152.2A Pending CN102107936A (zh)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0793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5751A (zh) * 2011-11-18 2012-06-20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多级双向堆场余水溢流装置
CN102701567A (zh) * 2012-06-05 2012-10-03 江苏杰成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水比疏浚淤泥的快速脱水处理方法
CN103394500A (zh) * 2013-08-05 2013-11-20 顾建华 利用浆体处理碱渣的方法
CN108547251A (zh) * 2018-04-17 2018-09-18 北京夏都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冲挖清淤的方法
CN109056761A (zh) * 2018-08-17 2018-12-21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道清淤方法
CN109534600A (zh) * 2018-12-12 2019-03-29 重庆市李家沱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效沉淀池混药沉降方法
CN109881645A (zh) * 2019-04-22 2019-06-14 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土工膜排泥场吹填口的消力场及其设置方法
CN110258700A (zh) * 2019-05-10 2019-09-20 刘肖俊 一种利于水利河道工程治理用高效清淤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922A (zh) * 2003-12-02 2005-06-0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复合水处理脱色絮凝剂
CN1704348A (zh) * 2004-05-26 2005-1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538089A (zh) * 2009-04-16 2009-09-23 上海兴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净水剂粉剂及其制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922A (zh) * 2003-12-02 2005-06-0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复合水处理脱色絮凝剂
CN1704348A (zh) * 2004-05-26 2005-1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538089A (zh) * 2009-04-16 2009-09-23 上海兴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净水剂粉剂及其制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31 周银明等 "竺山湖生态清淤试验工程" 第26-29页 1-10 第21卷, 第1期 *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31 周银明等 "竺山湖生态清淤试验工程" 第26-29页 1-10 第21卷, 第1期 2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5751A (zh) * 2011-11-18 2012-06-20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多级双向堆场余水溢流装置
CN102701567A (zh) * 2012-06-05 2012-10-03 江苏杰成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水比疏浚淤泥的快速脱水处理方法
CN103394500A (zh) * 2013-08-05 2013-11-20 顾建华 利用浆体处理碱渣的方法
CN108547251A (zh) * 2018-04-17 2018-09-18 北京夏都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冲挖清淤的方法
CN109056761A (zh) * 2018-08-17 2018-12-21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道清淤方法
CN109534600A (zh) * 2018-12-12 2019-03-29 重庆市李家沱排水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效沉淀池混药沉降方法
CN109881645A (zh) * 2019-04-22 2019-06-14 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土工膜排泥场吹填口的消力场及其设置方法
CN110258700A (zh) * 2019-05-10 2019-09-20 刘肖俊 一种利于水利河道工程治理用高效清淤装置
CN110258700B (zh) * 2019-05-10 2021-07-06 宁夏天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水利河道工程治理用高效清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7936A (zh) 一种适合太湖清淤底泥余水处理的工艺
CN204151144U (zh) 改善河道水质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KR100423662B1 (ko) 하천변 자연제방과 둔치를 이용한 생물 접촉 산화식 하천 수질 정화 설비
CN102976546B (zh) 一种旁路离线河流净化方法及净化系统
CN105401552B (zh) 一种将盐碱滩地改造成低污染水湿地深度处理系统的方法
CN105155463B (zh) 一种河道或湖泊的生态疏浚处理方法
CN104529089B (zh) 重度污染小型河流净化系统
CN101254991A (zh) 消除河流或沟渠污染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3669282B (zh) 一种河湖底泥就地处理的方法
CN101412564B (zh)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的湿地工艺
CN101045585A (zh) 一种河流面源污染的旁置生物净化方法
CN103803760A (zh) 灌区稻田排水沟串联湿地净污系统
CN101434420A (zh) 一种河道可渗透性反应墙系统及其应用
CN207512028U (zh) 一种河流水质原位净化系统
CN108867541A (zh) 一种黑臭河体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系统
CN109437477A (zh)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改造系统
CN205134273U (zh) 一种河道生态化改造系统
CN108575580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板框式河道底泥生态护坡及制备方法
CN203781981U (zh) 一种厌氧生物与生态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3123290A (zh) 一种河道清淤施工方法
CN1580415A (zh) 复合型湿地自流净化污染河水方法
CN104016546B (zh) 一种环保疏浚余水/尾水净化人工湿地系统
CN204151145U (zh) 一种多级生态景观型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Wang et al. Impacts of the TGP project on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CN209523169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