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8810A -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8810A
CN102098810A CN200910200266XA CN200910200266A CN102098810A CN 102098810 A CN102098810 A CN 102098810A CN 200910200266X A CN200910200266X A CN 200910200266XA CN 200910200266 A CN200910200266 A CN 200910200266A CN 102098810 A CN102098810 A CN 102098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ule
double
mobile terminal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02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nrise Simcom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002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98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98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8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其使用统一的人机界面,并在基带芯片内整合调制解调器单元、解析封装单元和一控制数据传递方向的主进程,从而利用该基带芯片与一通信模式不同于该基带芯片的通信模块,实现双模双待的移动终端。由于其采用统一的人机界面,使得操作简单,且实现起来无需两套基带芯片,从而大大缩减了成本,实现起来也简单。

Description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得到部署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据其接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属于第2代或2.5代的GSM网络、CDMA网络和PHS网络,以及属于第3代的CDMA2000,WCDMA和TD-SCDMA网络。
目前的单模手机,无论是以上的任何一种网络,都仅仅使用单一注册卡;但是,随着移动通信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开始拥有两个网络下的注册卡,比如消费者拥有一个GSM网络下的注册卡和一个CDMA网络下的注册卡。此时,消费者就需要同时携带两款手机,这就给消费者,特别是经常出差两地的商务人士,造成了携带上的不便和经济上的浪费。另外,随着隐私保护的日益增大,消费者会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内选择不同的注册卡待机,此时传统的单模手机就难以满足拥有两种网络注册卡的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双模双待机手机已逐渐凸显其重要性。
然而,现有的双模双待手机基本都是采用两套基带芯片,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同时也会导致硬件成本的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以解决现有双模双待移动终端实现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其包括:人机界面;第一模式通信模块;第二模式基带芯片,其包括:AT命令处理模块;PPP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人机界面、AT命令处理模块和PPP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以控制它们之间的数据传递,且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有调制解调器单元、解析封装单元和一主进程,所述调制解调器单元调制或解调欲传递的数据,所述解析封装单元解析或封装欲传递的数据,所述主进程接收或发送欲传递的数据,并控制欲传递数据的传递方向,其包括:区分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还是AT命令;当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时,控制数据在PPP数据处理模块和人机界面、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之间传递;当所传递的数据为AT命令时,控制数据在AT命令处理模块和人机界面之间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有一辅助进程,且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接收状态时,启动辅助进程发送数据;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发送状态时,启动辅助进程接收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接收数据缓存器和发送数据缓存器,于主进程无法及时处理欲传递的数据时,分别暂存控制模块所接收到的数据和欲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通用异步接收与发送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与第二模式基带芯片之间。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一双模双待移动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信号连接的人机界面和基带芯片,该方法包括:提供一通信模块,其通信模式不同于所述基带芯片;于所述基带芯片内整合AT命令处理模块、PPP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使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人机界面、AT命令处理模块和PPP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以控制它们之间的数据传递;于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调制解调器单元、解析封装单元和一主进程;利用所述调制解调器单元调制或解调欲传递的数据;利用所述解析封装单元解析或封装欲传递的数据;利用所述主进程接收或发送欲传递的数据,并控制欲传递数据的传递方向,其包括如下步骤:区分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还是AT命令;当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时,控制数据在PPP数据处理模块和人机界面、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之间传递;当所传递的数据为AT命令时,控制数据在AT命令处理模块和人机界面之间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于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一辅助进程;且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接收状态时,启动一辅助进程发送数据;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发送状态时,启动一辅助进程接收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于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一接收数据缓存器和一发送数据缓存器,且于主进程无法及时处理欲传递的数据时,分别暂存控制模块所接收到的数据和欲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利用通用异步接收与发送模块实现所述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与第二模式基带芯片之间的数据传递。
可见,利用以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可以使用统一的人机界面,完成双模双待的手机功能,且通过在基带芯片内整合控制模块,在实现过程中无需两套基带芯片,只需一套基带芯片和一个通信模块,便可以实现双模双待的功能,大大缩减了成本,实现起来也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GSM和CDMA双模双待手机的实现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CDMA模块与GSM基带芯片引脚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CDMA上网的数据处理原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AT命令数据处理原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解析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封装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示例性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所示,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人机界面(MMI)10,第一模式通信模块20,第二模式基带芯片30。其中第二模式基带芯片30包括AT命令处理模块31、PPP数据处理模块32和控制模块33,且控制模块33分别与第一模式通信模块20、人机界面10、AT命令处理模块31和PPP数据处理模块32信号连接,以控制它们之间的数据传递。控制模块33内整合有调制解调器(MODEM)单元331、解析封装单元332和主进程333,其中调制解调器单元331调制或解调欲传递的数据,解析封装单元332解析或封装欲传递的数据,主进程333接收或发送欲传递的数据,并控制欲传递数据的传递方向,其包括:区分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还是AT命令;当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时,控制数据在PPP数据处理模块32和人机界面10、第一模式通信模块20之间传递;当所传递的数据为AT命令时,控制数据在AT命令处理模块31和人机界面10之间传递。
可见,利用以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使用统一的人机界面,完成双模双待的手机功能,且通过在基带芯片内整合控制模块,在实现过程中无需两套基带芯片,只需一套基带芯片和一个通信模块,便可以实现双模双待的功能,大大缩减了成本,实现起来也简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CDMA的网络速度要比GSM的网络速度明显快很多,如何完成在GSM手机上进行CDMA模式下的通话,短信以及WAP上网的功能,从而实现手机的双模双卡双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故下面以GSM和CDMA双模双待手机为例,来详细描述以上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请参考图2,其为GSM和CDMA双模双待手机的实现原理框图。
如图所示,在本应用中,基带芯片为GSM基带芯片300,通信模块为CDMA模块200。GSM基带芯片300包括AT命令处理模块310、PPP数据处理模块320和控制模块330,且控制模块330分别与CDMA模块200、人机界面100、AT命令处理模块310和PPP数据处理模块320信号连接,以控制它们之间的数据传递。如图所示,AT命令处理模块310和PPP数据处理模块320均通过一片上系统(SOC)340实现与无线应用通讯协议(WAP)栈350的信号连接,从而实现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AT命令处理模块310往往由中间层(ABM)3101和适配层(L4C)3102构成,以实现AT命令的传递;PPP数据处理模块320内往往整合有TCP/IP协议栈和PPP协议栈,以实现手机上网的功能,并传递PPP数据包。控制模块330与图1中所示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CDMA模块200内部采用并行数据,故不能直接把数据发送到MODEM单元331进行数据传输,故在此引入通用异步接收与发送(UART)模块400对欲传递的数据进行整理,以进行异步传输。当然,此UART模块可以设置于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与第二模式基带芯片之间,也可以集成于控制模块330之内,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此,无线应用通讯协议(WAP)栈350,片上系统(SOC)340,中间层(ABM)3101和适配层(L4C)3102,TCP/IP协议栈和PPP协议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它们所做的就是完成控制模块330与PPP数据处理模块320以及适配层(L4C)3102的通信接口和数据处理。主进程333需要完成对UART400口的控制,以进行PPP数据的收发,并与适配层(L4C)3102之间进行命令传递,完成与人机界面10和PPP数据处理模块320之间的数据交互,并对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对于CDMA模式下的通话,短信,电话簿的接收和显示处理,都需要GSM基带芯片和CDMA模块之间的AT命令来完成,GSM基带芯片接收到CDMA的PPP数据,传送给PPP数据处理模块,完成CDMA通过调整解调单元的上网,主进程要对普通的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加以区分,从而可以在CDMA模式下上网的时候,接收电话和短信息。
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CDMA模块通过代理MODEM上网,操作简单,且实现起来无需两套基带芯片和两套人机界面,只需一个CDMA模块,大大缩减了成本,实现起来也简单。
下面结合图3来描述CDMA模块200与GSM基带芯片300引脚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所示,PWON_CDMA引脚控制CDMA模块的开关,通过拉高此引脚可以对CDMA模块开机,此引脚需要持续拉高至少六秒,以保证CDMA模块能正确开机;在切换到GSM单待时,在拉高此引脚实现对CDMA模块的关机,这样可以节省耗流。UART_TX和UART_RX是控制CDMA模块的发送和接收引脚,完成数据的发收。UART_CTS和UART_RTS是UART口的硬件流控接口,由于通过CDMA模块上网,会有批量的数据通过串口传输,使用硬件流控引脚,可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UART_DTR是控制上网的引脚,拉高此引脚CDMA模块处于上网模式,拉低此引脚CDMA模块退出上网模式。GPIO_WAKUPCDMA是GSM发送数据之前拉高此引脚唤醒CDMA模块,数据传输完成将此引脚拉低。EINT_WAKEUPBB是CDMA模块发送数据之前唤醒GSM的引脚。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控制模块传递数据的效率,于其中整合了一辅助进程,且当主进程处于数据接收状态时,启动辅助进程发送数据;当主进程处于数据发送状态时,启动辅助进程接收数据。这样便可以利用辅助进程来分担主进程的工作,从而提高主进程处理数据的效率。另外,考虑到当主进程处理的数据量很大以至于其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可以在控制模块内增设,接收数据缓存器和发送数据缓存器,以在主进程无法及时处理欲传递的数据时,分别暂存控制模块所接收到的数据和欲发送的数据。
下面结合图4与图5,来说明以上实施例在CDMA和GSM双模双待手机上的应用。其中,图4为CDMA上网的数据处理原理的示意图,图5为AT命令数据处理原理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了能同时处理AT命令和PPP数据,所以将调制解调单元331和解析封装单元332嵌入到控制模块33中,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在主进程333发送数据时,另起一个辅助进程334来接收数据,接收的数据再发送给主进程333处理。在主进程收到UART模块400的MSG_ID_UART_READY_TO_READ_IND的消息后,开始接收数据。如果数据量很大,主进程333对数据处理以及和PPP数据处理模块320交互的速度不能及时,这时就需要将收到的数据存入接收数据缓存器335(DL_APPDU的链表buffer)中。然后再发送MSG_ID_FLC_CSD_DL_APPDU_RESUME的消息给主进程333,以处理链表里的数据。主进程333再发送MSG_ID_PPP_EXT_MODEM_DATA_IND消息将标准的PPP数据传给PPP数据处理模块320处理;同样,GSM请求数据时会发送MSG_ID_PPP_EXT_MODEM_DATA_REQ消息给主进程333,然后主进程333通知辅助进程334发送数据,同样如果请求的数据量比较大,还是需要将未发的数据存入发送数据缓存器336(UL_INPUT_QUEUE的buffer)中,然后收到MSG_ID_UART_READY_TO_WRITE_IND消息开始发送数据给CDMA模块200。
如图5所示,AT命令数据处理流程与上网的数据(PPP数据)处理流程类似。但因为AT命令的数据量比较小,所以不需要数据缓存器(链表buffer)来缓存数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过程同以上上网数据(PPP数据)的发送与接收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6与图7详细描述解析封装单元332的数据解析和封装过程,其中图6为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解析流程图;图7为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封装流程图。
如图6所示,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解析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在控制模块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计算出一组欲发送数据的长度,然后将数据长度增加到该组数据之前,例如添加到数据的头两个字节(步骤S1);然后判断发送的数据是来自人机界面(MMI)还是PPP(步骤S2)数据处理模块;如果是来自人机界面(MMI),则表示该数据为AT命令数据,在AT命令数据前增加第一标志头(例如Oxaa),来标识其为AT命令(步骤S3);如果是来自PPP数据处理模块,则再判断此数据是否为上网拨号命令(步骤S4);如果是上网拨号命令,则在上网拨号命令数据前增加第二标志头(例如0xcc),来标识其为上网拨号命令(步骤S5);如果不是上网拨号命令,则表明其为普通的PPP数据,则在PPP数据前增加第三标志头(例如0xdd),来标识其为PPP数据包(步骤S6)。由此完成数据的封装,进而可以将数据发送到CDMA模块,结束此次数据发送。当然,较佳的,利用UART模块完成数据的异步传输,即可以调用UART_PutBytes函数将数据送到CDMA模块。
如图7所示,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封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在控制模块接收数据的时候,较佳的利用UART模块完成数据的异步传输,即激活串口,调用UART_GetBytes函数将数据接收到数据缓存中;而后读取一组数据的标志头(例如,数据头的头字节标识)(步骤S10),并判断标志头是第一标志头、第二标志头、还是第三标志头(步骤S20);如果标志头为第一标志头(例如Oxaa),则表示所接收的数据为普通AT命令,则将标志头和数据长度去除,发送给人机界面(MMI)处理(步骤S30);如果标志头为第二标志头(例如0xcc)或者第三标志头(例如0xdd),则表示所接收的数据为PPP数据,则将该组数据发送给PPP数据处理模块处理(步骤S70)。其中第二标志头代表所接收的数据为上网拨号命令,第三标志头代表所接收到的数据为普通的PPP数据包。故,当标志头为第二标志头时,将该组数据发送给PPP数据处理模块处理(步骤S70)。而当标志头为第三标志头时,读出该组数据的数据长度(例如,数据头的后两个字节)(步骤S40),由于UART口一次只能读出有限的数据,所以需要将接收的数据长度和读出的数据长度做比较(步骤S50),如果两者的数据长度不相等,则表示,此次数据包没有接收完整,需要将现在的接收到的数据暂存在临时缓存器(buffer)中,再读取剩余的数据,直到将此组数据的接收完全后拼接数据(步骤S60),再交由PPP数据处理模块处理(步骤S70),如果没有接收完就将数据发送给PPP数据处理模块,容易导致上网不稳定,数据丢失,而且容易导致上网速度很慢,甚至导致系统崩溃等问题的出现。
采用以上数据封装与解析的方法,可以方便控制模块的主进程区分AT命令数据和PPP数据,进而控制数据的传递方向。
综上所述,利用以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使用统一的人机界面,完成双模双待的手机功能,且通过在基带芯片内整合控制模块,在实现过程中无需两套基带芯片,只需一套基带芯片和一个通信模块,便可以实现双模双待的功能,大大缩减了成本,实现起来也简单。
以上仅为举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人机界面;
第一模式通信模块;
第二模式基带芯片,其包括:
AT命令处理模块;
PPP数据处理模块;
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人机界面、AT命令处理模块和PPP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以控制它们之间的数据传递,且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有调制解调器单元、解析封装单元和一主进程,所述调制解调器单元调制或解调欲传递的数据,所述解析封装单元解析或封装欲传递的数据,所述主进程接收或发送欲传递的数据,并控制欲传递数据的传递方向,其包括:
区分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还是AT命令;
当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时,控制数据在PPP数据处理模块和人机面、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之间传递;
当所传递的数据为AT命令时,控制数据在AT命令处理模块和人机界面之间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有一辅助进程,且
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接收状态时,启动辅助进程发送数据;
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发送状态时,启动辅助进程接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接收数据缓存器和发送数据缓存器,于主进程无法及时处理欲传递的数据时,分别暂存控制模块所接收到的数据和欲发送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
通用异步接收与发送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与第二模式基带芯片之间。
5.一种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一双模双待移动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信号连接的人机界面和基带芯片,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通信模块,其通信模式不同于所述基带芯片;
于所述基带芯片内整合AT命令处理模块、PPP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使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人机界面、AT命令处理模块和PPP数据处理模块信号连接,以控制它们之间的数据传递;
于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调制解调器单元、解析封装单元和一主进程;
利用所述调制解调器单元调制或解调欲传递的数据;
利用所述解析封装单元解析或封装欲传递的数据;
利用所述主进程接收或发送欲传递的数据,并控制欲传递数据的传递方向,其包括如下步骤:
区分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还是AT命令;
当所传递的数据为PPP数据时,控制数据在PPP数据处理模块和人机界面、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之间传递;
当所传递的数据为AT命令时,控制数据在AT命令处理模块和人机界面之间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
于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一辅助进程;且
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接收状态时,启动一辅助进程发送数据;
当所述主进程处于数据发送状态时,启动一辅助进程接收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
于所述控制模块内整合一接收数据缓存器和一发送数据缓存器,且于主进程无法及时处理欲传递的数据时,分别暂存控制模块所接收到的数据和欲发送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
利用通用异步接收与发送模块实现所述第一模式通信模块与第二模式基带芯片之间的数据传递。
CN200910200266XA 2009-12-10 2009-12-10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Pending CN102098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0266XA CN102098810A (zh) 2009-12-10 2009-12-10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0266XA CN102098810A (zh) 2009-12-10 2009-12-10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8810A true CN102098810A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0266XA Pending CN102098810A (zh) 2009-12-10 2009-12-10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988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8230A (zh) * 2011-08-18 2012-05-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业务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8230A (zh) * 2011-08-18 2012-05-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业务处理方法
CN102438230B (zh) * 2011-08-18 2014-08-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业务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7745B (zh) 一种单芯片双卡双待手机
CN101287221A (zh) 智能双模手机及其无线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信息传递方法
WO2008071054A1 (fr) Téléphone double carte et double attente
CN101895572B (zh) 一种sd卡与主控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1990319A (zh) 双待无线终端
CN102724658B (zh) 终端和多路数据连接并发的处理方法
CN102202132B (zh) 一种对上网设备进行初始化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033828B (zh)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系统
CN101931700B (zh) 一种实现智能手机芯片间通信的方法及智能手机
CN101742701A (zh) 处理at命令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WO2012155497A1 (zh) 一种多模终端及实现多模多待的方法
CN102098810A (zh)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2098811A (zh) 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数据解析与封装方法
CN101330690A (zh) 一种实现用户识别模块非接触应用的移动终端与方法
CN102932960A (zh) 电子名片交换系统及交换方法
CN101553053B (zh) 一种双卡双待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57043A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关
CN201114628Y (zh) 一种双模双卡手机
CN101014049A (zh) 一种终端无线通信协议栈软件定时器管理方法
CN102420895A (zh) 手机智能卡及其工作方法
CN102025763A (zh) 实现共享上网的系统
CN202218228U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无线终端
CN201294566Y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
CN203179075U (zh) 一种用于rf-sim卡和rf-储存卡手机支付的手机贴膜卡
CN202503673U (zh) 多卡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