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8198B - 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98198B CN102098198B CN2010106185535A CN201010618553A CN102098198B CN 102098198 B CN102098198 B CN 102098198B CN 2010106185535 A CN2010106185535 A CN 2010106185535A CN 201010618553 A CN201010618553 A CN 201010618553A CN 102098198 B CN102098198 B CN 1020981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 ethernet
- service
- traffic
- opposite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63 ring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适用于TDM over IP的应用场景中,该方法包括:本端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所述本端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本发明还提出了与所述方法对应的以太网保护装置。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在上行以太网断路时,实现保护倒换,还可以针对两条上行以太网链路的传输情况,自动选择一条传输效果较好的链路,保证业务的正常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TDM over IP网络中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er,时分复用)技术具有带宽固定,传输时延小而稳定,信号定时透明度高,抖动、漂移小等特点,适用于话音、图像等,对传输实时性及定时稳定性要求高,通常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传输误码的应用领域。以太网技术采用统计复用技术,其传输和交换基于数据包,因此基于数据包的统计复用技术具有更高的复用效率,适用于对时延要求不严格、通常不需要准确恢复定时信息,但对传输误码敏感(允许出错重传)的数据传输场景。
TDM over IP技术也称IP电路仿真,可以提供E1(欧洲的30路脉码调制PCM,简称E1)或者T1(北美的24路脉码调制PCM,简称T1)等电路业务在IP网上的传输,它充分发挥了数据网络的带宽和成本优势,是一种简单低廉的由传统的电信网络向全IP网络转型的过渡方案。TDM over IP技术对于E1等电路信号在IP网上传输是透明的,所以它对传统的电信网络兼容性非常好,所有传统的协议、信令、数据、语音、图象等业务,都能够使用该技术,且相关的设备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TDM over IP设备是一种可以在以太网上实现透明的仿真E1、T1通道,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基于E1、T1的终端设备,在日益普及的以太网资源上快速提供各种服务。但是利用以太网提供仿真E1、T1通道的难点在于:难以在网络出口有效地重建E1、T1码流的定时信息,必须克服以太网自身特有的包延时随机、没有有效的定时传送机制、传输误码或碰撞会导致丢包等缺点。
鉴于TDM业务和以太网的以上特点,TDM over IP设备要求上行的以太网链路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很小的延时特性。因此,在大多数应用环境中,都需要对上行的以太网链路进行保护,特别是上行链路为无线网络的应用场景。
目前,针对TDM over IP的应用环境,可采取的保护方案为链路聚合保护和生成树保护。
链路聚合保护通常只用于点到点之间的局部保护,可以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以及交换机与服务器主机之间;本地链路聚合保护又分为两种方式:链路层聚合和物理层聚合。链路层聚合由IEEE 802.3ad定义,是在IEEE 802.3以太网层次参考模型中MAC层与MAC客户层之间实现的功能。链路汇聚功能在两个设备间存在多条链路,用于带宽的灵活扩展、链路的快速保护及负载均衡,但是启用链路汇聚的所有链路都必须具备相同的链路速率,并都开启全双工。链路汇聚均衡功能是基于以太网帧的颗粒度实现的。物理层聚合由IEEE 802.3ah定义,是位于IEEE 802.3以太网层次参考模型中PHY层和MAC层之间实现的功能。IEEE 802.3ah定义了比较复杂的以太网帧的分片及重组功能。理论上,物理层聚合提供了节点设备间多链路更快的保护及效率更高的负载均担功能。
生成树保护是普通以太网交换机一项重要的技术,IEEE 802.1d、IEEE 802.1w和IEEE 802.1s分别定义了生成树协议、多生成树协议和快速生成树协议。生成树协议的主要功能:一是在利用生成树算法,在以太网中,创建一个以某台交换机的某个端口为根的生成树,避免环路;二是在以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通过生成树协议达到收敛保护的目的。
在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由于生成树保护要避免环路,因而需要阻塞某些网络端口,在拓扑高度冗余的情况下,网络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生成树协议收敛速度慢,通常在几十秒,即使是快速生成树协议,收敛时间也需几秒;在网络拓扑复杂的情况下,生成树协议的重新收敛使转发路径很难预测,导致严重的不确定性转发问题。因此,在TDM over IP网络应用中,对于现有以太网保护协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上行以太网断路时,实现以太网上行传输链路的保护倒换,从而确保业务的正常传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适用于TDM over IP的应用场景中,包括:
本端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
所述本端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本端将每路E1业务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本端对传输所有E1业务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传输状态及保护倒换情况进行监控;
在预定周期内,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保护倒换次数超过预定阈值时,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具体包括:
将所有路E1业务分成两组,第一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第二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所述两组E1业务是分别通过不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的。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本端根据所述接收性能信息,确定不需要保护倒换模式对以太网链路进行保护时,将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的所有E1业务,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或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的所有路E1业务中,选择一路E1业务,将所述E1业务的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同时,将另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以便对两条上行链路的通断状态进行探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保护装置,适用于TDM over IP的应用场景中,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
传输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将每路E1业务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状态监控模块,用于对传输所有E1业务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传输状态及保护倒换情况进行监控;
策略执行模块,用于在预定周期内,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保护倒换次数超过预定阈值时,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策略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有路E1业务分成两组,第一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第二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所述两组E1业务是分别通过不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TDM over IP设备的特性及其业务保护要求,实现了一套TDM over IP业务在以太网链路上的保护方案,本端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在不占用额外传输带宽的前提下,实现了一种快速、灵活的保护方法,不仅可以在上行以太网断路时,实现保护倒换,还可以针对两条上行以太网链路的传输情况,自动选择一条传输效果较好的链路,并且,当两条链路带宽都不足的情况下,实现负载均衡,保证业务的正常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以太网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以太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以太网保护方法及装置,针对TDM over IP设备的特性及其业务保护要求,实现了一套TDM over IP业务在以太网链路上的保护方案,在不占用额外传输带宽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在上行以太网断路时,实现上行以太网链路保护倒换,还可以根据两条上行以太网链路的传输情况,自动选择一条传输效果较好的链路来传输以太网业务,并且,当两条链路带宽都不足的情况下,实现负载均衡,保证业务的正常传输。
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适用于TDM over IP的应用场景中,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步骤101:本端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
步骤102:所述本端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上行链路与第二上行链路中,“第一”“第二”只用于区分两条不同的以太网上行链路,并无其它含义。
当本端根据接收到的接收性能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上行链路相对于另外一条上行链路更好时,则不执行以太网链路切换保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端通过对端反馈的,传输每路E1所使用的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信息,能及时获知两条上行链路的实际接收状况,不仅可以在上行以太网断路时,实现上行以太网链路保护倒换,还可以根据两条上行以太网链路的传输情况,自动选择一条传输效果较好的链路来传输以太网业务,当两条链路带宽都不足的情况下,实现负载均衡,保证业务的正常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端向本端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对端设备确定的两条上行链路的接收性能对比信息,上行链路的告警信息,上行链路的丢包对比信息,以及本端设备正在使用的发送链路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封装到传输E1业务的以太网帧的开销中,由对端设备在向本端设备传输E1业务时,反馈给本端,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传输接收状态信息并不会占用额外的传输带宽。
针对上述具体的说,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本端将每路E1业务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端设备通过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的TDM/Packet处理单元,将各路E1/T1业务封装成以太网帧的,并将其复制成两份。
进一步的说,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本端对传输所有E1业务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传输状态及保护倒换情况进行监控;
在预定周期内,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保护倒换次数超过预定阈值时,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
针对上述步骤具体的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预定周期的取值做出具体限定,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来设置,通常可以设置为5分钟;预定次数的具体取值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设置,通常可以设置为6次(3个循环)。
在预定周期内,当保护倒换的次数超出预定次数时,当前的E1业务仍不能稳定在一上行条链路上传输,本发明将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强制保护。
具体的说,所述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的过程,具体包括:
将所有路E1业务分成两组,第一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第二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所述两组E1业务是分别通过不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的。
进一步的说,进入负载均衡模式后,每条链路各自分担传输一半的E1链路,进入锁定状态,在维持120s的锁定状态后,再次进入动态平衡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超出120s锁定状态后,本端将再次根据传输性能信息,在两条上行链路中选择一条性能最佳的上行链路,将E1业务发送给对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本端根据所述接收性能信息,确定不需要采用负载均衡模式或保护倒换模式对以太网链路进行保护时,将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的所有E1业务,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或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所述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的所有路E1业务中,选择一路E1业务,将所述E1业务的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同时,将另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以便对两条上行链路的通断状态进行探测。
通过上述探测步骤,使得本端在上行链路选择之前,及时的获知当前两条上行链路的通断状态,保证业务的正常传输。
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保护装置,适用于TDM over IP的应用场景中,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
传输控制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封装模块23,用于将每路E1业务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状态监控模块24,用于对传输所有E1业务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传输状态及保护倒换情况进行监控;
策略执行模块25,用于在预定周期内,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保护倒换次数超过预定阈值时,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策略执行模块25具体可以用于:
将所有路E1业务分成两组,第一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第二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所述两组E1业务是分别通过不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本端设备以及对端设备均具有E1业务的发送功能以及接收功能,也就是说,本端设备既是E1业务的发送端,又是E1业务的接收端,因此,本发明图2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可以为本端(发送端)或对端(接收端),在同一本端或对端设备上会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E1业务的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获得的以太网保护装置,包含了与图1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参见上述图1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一:
在业务保护模式下,预先配置第一上行链路对应VLAN Tag 100;第二上行链路对应VLAN Tag 200;探测数据对应VLAN Tag 300;默认保留VLAN Tag 4094。
如图3所示,描述了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具体如下:
在本端设备作为发送端,对端设备作为接收端的情况下:
(1)本端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
具体的说,对端向本端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对端设备确定的两条上行链路的接收性能对比信息,上行链路的告警信息,上行链路的丢包对比信息,以及本端设备正在使用的发送链路信息等;
这些信息可以封装到传输E1业务的以太网帧的开销中,由对端设备在向本端设备传输E1业务时,反馈给本端,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传输接收状态信息并不会占用额外的传输带宽。
(2)所述本端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果根据对端设备反馈的接收状态信息中包括:接收链路发生严重告警,或者本端正在使用的发送链路性能远不及未使用的上行链路,则进行保护倒换;具体保护倒换方法是:
将原VLAN Tag 100改为VLAN tag 4094,原VLAN Tag 4094改为VLAN Tag 200;
或者,
将原VLAN Tag 200改为VLAN tag 4094,原VLAN Tag 4094改为VLAN Tag 100;
通过上述方式,就可以实现发送业务在两条上行链路上的传输切换。
(3)所述本端将每路E1业务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
在本实施例一中,本端设备通过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的TDM/Packet处理单元,将各路E1/T1业务封装成以太网帧的,并将其复制成两份;
(4)所述本端对传输所有E1业务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传输状态及保护倒换情况进行监控;在预定周期内,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保护倒换次数超过预定阈值时,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
例如:在保护倒换模式下,本端上会统计所有E1业务的传输情况和保护倒换情况。当预定周期为5分钟时,在5分钟内,每路E1平均保护倒换次数超过了6次(3个循环),仍然不能稳定在一条链路上传输,那么进入负载均衡模式;
(5)将所有路E1业务分成两组,第一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第二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所述两组E1业务是分别通过不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的。
具体的:
组一,将其中一份封装的以太网帧用VLAN Tag 100标识,另一份用VLAN Tag 4094标识;
组二,将其中一份封装的以太网帧用VLAN Tag 200标识,另一份用VLAN Tag 4094标识;
通过上述方式,使得两条上行以太网链路各自能够承担一半的E1业务的传输,并且可以根据两条上行链路的实际带宽情况,每路E1根据自己接收的反馈信息,各自选择自己的传输链路,这样一段时间后,它们会动态的分布在两条链路上。
(6)在所述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的所有路E1业务中,选择一路E1业务,将所述E1业务的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同时,将另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以便对两条上行链路的通断状态进行探测;
在本实施例一中,在所有路E1业务中,保留其中一路E1/T1的以太网帧,分别用VLANTag 100和VLAN Tag 200标识,这条E1/T1业务会在两条上行链路上分别传输,对端设备会自动接收一份最先到达的业务,因此,这条E1/T1业务也具有了检测两条上行链路是否通断的探测功能;
(7)如果本端在根据接收状态信息确定既没有进入负载均衡模式,也没有进入保护倒换模式,则保持原VLAN Tag配置;
具体的:将各路E1/T1业务的两份以太网帧,一份用VLAN Tag 100或VLAN Tag 200标识,另一份用VLAN Tag 4094标识;
保留其中一路E1/T1的以太网帧,分别用VLAN Tag 100标识和VLAN Tag 200标识,使这条E1/T1业务在两条上行链路上传输,对端设备会自动接收一份最先到达的业务,因此,这条E1/T1业务具有了对两条上行链路的探测功能;
对端设备将在两条上行以太网链路的告警、性能、丢包数的对比信息和本端正在使用的发送链路,全部封装到各路E1/T1的两份以太网帧中,通过反馈给本端的E1业务发送给所述本端;
(8)在本端上可以配置以太网交换芯片VLAN表,第一上行链路只允许VLAN Tag 100及300通信,第二上行链路只允许VLAN Tag 200及300通信,这样,VLAN Tag 100的业务在第一上行链路传输,VLAN Tag 200的业务在第二上行链路传输,同时,两条上行以太网链路相互隔离,不会造成以太网成环现象;
(9)在对端上配置以太网交换芯片VLAN表与发送端(本端)配置的VLAN表相同,即:第一上行链路只允许VLAN Tag 100及300通信,第二上行链路只允许VLAN Tag 200及300通信;
(10)接收端(对端)设备在收到VLAN Tag 100或VLAN Tag 200其中的一份以太网帧时,通过FPGA芯片统计每路E1/T1在两条上行链路上接收的告警、性能、丢包情况;根据这个统计,软件判断出两条链路传输性能的对比情况,将这个对比等级值反馈给对本端(发送端),以便发送端根据反馈的对比等级值,就可以知道自己选择的传输链路是否有问题,是不是最佳的,然后根据两条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信息选择一条性能最佳的上行链路来向对端传输E1业务;
(9)接收端通过FPGA芯片,在接收到的以太网帧中,恢复出E1/T1业务。
综上所述,描述了一种以太网保护方法的业务单向传输的流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实际应用中一台设备既是发送端,又是接收端,本端向对端发送E1业务的同时,也会接收到对端发送的E1业务,因此,在一台设备上会同时进行以上两份流程。在TDM over IP网络应用中,采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以太网链路保护方案,不仅占用更少的传输带宽,具有更快的保护倒换速度,而且更加灵活、可靠,还可以适应多种网络环境和网络故障,例如:链路传输发生劣化,带宽不足或不稳定等情况,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以太网业务的可靠传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TDM over IP的应用场景中,包括:
本端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传输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
所述本端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本端将每路E1业务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本端对传输所有E1业务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传输状态及保护倒换情况进行监控;
在预定周期内,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保护倒换次数超过预定阈值时,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具体包括:
将所有路E1业务分成两组,第一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第二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所述两组E1业务是分别通过不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本端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确定不需要保护倒换模式对以太网链路进行保护时,将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的所有E1业务,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或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的所有路E1业务中,选择一路E1业务,将所述E1业务的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同时,将另一份以太网帧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以便对两条上行链路的通断状态进行探测。
5.一种以太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TDM over IP的应用场景中,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端反馈的传输性能信息,所述传输性能信息包括所述本端向所述对端传输E1业务所采用的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的接收状态;
传输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性能信息、自身的发送链路以及同步时间要求,在确定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小于第二上行链路的传输性能时,采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向所述对端发送E1业务,以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进行保护倒换;
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将每路E1业务封装成两份以太网帧;
所述装置还包括:
状态监控模块,用于对传输所有E1业务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传输状态及保护倒换情况进行监控;
策略执行模块,用于在预定周期内,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保护倒换次数超过预定阈值时,采用负载均衡模式对两条上行链路进行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有路E1业务分成两组,第一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
第二组所述两份以太网帧中的其中一份E1业务暂不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另一份E1业务通过第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所述两组E1业务是分别通过不同上行链路发送给所述对端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6185535A CN102098198B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6185535A CN102098198B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98198A CN102098198A (zh) | 2011-06-15 |
CN102098198B true CN102098198B (zh) | 2013-07-31 |
Family
ID=44131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6185535A Active CN102098198B (zh) | 2010-12-31 | 2010-12-31 | 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981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6474B (zh) * | 2011-10-27 | 2016-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分流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3166872B (zh) * | 2013-03-07 | 2016-12-28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中流量转发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5591772A (zh) * | 2014-10-22 | 2016-05-1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5450651B (zh) * | 2015-12-04 | 2021-07-02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监控视频码流动态路由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0432A (zh) * | 2006-10-27 | 2008-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保护倒换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
CN101777964A (zh) * | 2010-01-13 | 2010-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适应编码调制切换指示方法、微波设备与系统 |
CN101917225A (zh) * | 2010-08-04 | 2010-12-1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gpon系统中盘间stm-1接口自动保护倒换的实现方法 |
CN102014000A (zh) * | 2010-12-03 | 2011-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E1/t1支路保护方法和装置 |
-
2010
- 2010-12-31 CN CN2010106185535A patent/CN1020981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0432A (zh) * | 2006-10-27 | 2008-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保护倒换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
CN101777964A (zh) * | 2010-01-13 | 2010-07-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适应编码调制切换指示方法、微波设备与系统 |
CN101917225A (zh) * | 2010-08-04 | 2010-12-1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gpon系统中盘间stm-1接口自动保护倒换的实现方法 |
CN102014000A (zh) * | 2010-12-03 | 2011-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E1/t1支路保护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98198A (zh) | 2011-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4676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SDH/SONET APS on ethernet | |
US8730822B2 (en) | Method for supporting SDH/SONET OAMP on ethernet | |
US7102995B2 (en) | Supporting SDH/SONET APS bridge selector functionality for ethernet | |
GB2332128A (en) |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segments from a media access controller across multiple physical links | |
WO2007094795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ilient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s | |
KR101640017B1 (ko) | 패킷 전송 장비 및 그것의 트래픽 관리 방법 | |
CN102098198B (zh) | 一种以太网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15019290A (ja) | 伝送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方法 | |
WO2012000374A1 (zh) | 接口业务集中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1834665A (zh) | Dwdm系统中以太网业务的丢包检测系统及方法 | |
US20170142002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704068B (zh) | 一种业务混合集中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1615968A (zh) | 一种时分复用数据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WO2014139307A1 (zh) | 切换mcs的方法和装置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Cisco | Interface Commands | |
RU2687040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опорной сети | |
US20030058841A1 (en) | Anti-offline device adapted to be used in home PNA compliant network system and the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