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7943B -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7943B
CN102097943B CN 201010592527 CN201010592527A CN102097943B CN 102097943 B CN102097943 B CN 102097943B CN 201010592527 CN201010592527 CN 201010592527 CN 201010592527 A CN201010592527 A CN 201010592527A CN 102097943 B CN102097943 B CN 102097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
switching tube
diode
secondary winding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925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7943A (zh
Inventor
吴红飞
邢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 2010105925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97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97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7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7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7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所述三种变换器的结构均是由两个输入源、开关管、变压器及副边电路等构成,两个输入源共地且位于变压器原边,输入源与负载通过变压器电气隔离。本发明变换器所用的两个输入源可各自单独向负载供电,也可以同时向负载供电,变换器负载匹配能力强,两个输入源共用变压器原边,开关器件数量少,变换效率高,尤其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等领域。

Description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变换器中的三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发电技术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研究和利用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但大多数新能源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存在能量密度低、电力供应不稳定、不连续等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可以采用新能源联合发电,利用各种新能源之间或新能源与其它能源之间的互补性,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电能,如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光伏-市电联合供电系统等。为了使多个输入源联合起来向负载供电,一般需要采用多个变换器组合构成系统,采用该种方式的系统体积、重量大,分散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输入变换器的概念。双输入变换器是多输入变换器中最典型的一种,通过采用双输入变换器可以实现两个输入源联合向负载供电,具有系统集成度高、效率高等优点。
如文献“Yuan-Chuan Liu,Yaow-Ming Chen.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synthesizingmulti-input DC-DC conver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9,24(1):116-127”及文献“Yan Li,Xinbo Ruan,Dongsheng Yang,Fuxin Liu and Chi K.Tse.Synthesis ofmultiple-input DC/DC conver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0,25(9):2372-2385”分别提出了多输入变换器的拓扑生成方法,并构造了多种多输入直流变换器拓扑,上述两篇文献中多输入直流变换器的构造方法类似,在构造的多输入直流变换器中,特别是输入源和负载全部隔离的多输入直流变换器,其所用的器件数目多、器件利用率低,且电路结构、控制等均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多输入直流变换器存在的缺陷,而提出三种器件数量少、器件利用率高、电路结构简单且控制简单的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第一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的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第一至第四开关管、隔直电容、变压器、第一和第二二极管、滤波电感及滤波电容,其中: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的正极,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一输入源的负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二输入源的正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输入源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的负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隔直电容的一端;所述变压器由原边绕组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组成,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隔直电容的另一端,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滤波电感的一端,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负载的另一端。
第二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的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第一至第四开关管、谐振电容、谐振电感、变压器、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及滤波电容,其中: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的正极,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一输入源的负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二输入源的正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输入源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的负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谐振电容的一端,谐振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谐振电感的一端;所述变压器由原边绕组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组成,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的漏极,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谐振电感的另一端,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滤波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负载的另一端。
第三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的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第一和第二开关管、隔直电容、变压器、第一和第二二极管、滤波电感及滤波电容,其中: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的正极,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二输入源的负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和隔直电容的一端;所述变压器由原边绕组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组成,原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隔直电容的另一端,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入源的负极和第二输入源的正极,第一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滤波电感的一端,滤波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的一端和负载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滤波电容的另一端和负载的另一端。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两个输入源可以各自独立向负载供电,也可以同时向负载供电。
(2)输入源与负载电气隔离,变换器输出负载侧匹配能力强,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应用需求。
(3)两个输入源共用变压器原边绕组,变换器拓扑结构简单、所用开关器件数量少、器件利用率高、功率密度高、体积小、成本低;
(4)变换器控制简单,实现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a)为图1所示变换器的第一输入源单独向负载供电时的等效电路图;图4(b)为图1所示变换器的第二输入源单独向负载供电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5(a)~(c)为图1所示变换器的第一输入源单独向负载供电时各工作模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图1所示变换器的第一输入源单独向负载供电时的原理波形图。
图7(a)~(c)为图1所示变换器的两个输入源共同向负载供电时各工作模态的等效电路图。
图8为图1所示变换器的两个输入源共同向负载供电时的原理波形图。
以上附图中的符号名称:Vin1、Vin2分别为第一、第二输入源;S1、S2、S3、S4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T为变压器;NP为变压器原边绕组;NS1、NS2分别为变压器第一、第二副边绕组;Cb为隔直电容;Cr为谐振电容;Lr为谐振电感;D1、D2分别为第一、第二二极管;Co为滤波电容;Lo为滤波电感;Ro为负载;vGS1、vGS2、vGS3、vGS4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开关管的驱动电压;Vo为输出电压;vCb为隔直电容两端的电压;vNP为变压器原边绕组电压;iP为变压器原边绕组电流;iLo为滤波电感电流;t、t0~t4为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Vin1、Vin2,第一至第四开关管S1、S2、S3、S4,隔直电容Cb,变压器T,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D2,滤波电感Lo及滤波电容Co,其中: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正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正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隔直电容Cb的一端;所述变压器T由原边绕组NP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NS1、NS2组成,原边绕组NP的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原边绕组NP的非同名端连接隔直电容Cb的另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滤波电感Lo的一端,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Co的一端和负载Ro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滤波电容Co的另一端和负载Ro的另一端。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Vin1、Vin2,第一至第四开关管S1、S2、S3、S4,谐振电容Cr,谐振电感Lr,变压器T,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D2及滤波电容Co,其中: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正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正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谐振电容Cr的一端,谐振电容Cr的另一端连接谐振电感Lr的一端;所述变压器T由原边绕组NP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NS1、NS2组成,原边绕组NP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原边绕组NP的非同名端连接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滤波电容Co的一端和负载Ro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滤波电容Co的另一端和负载Ro的另一端。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三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Vin1、Vin2,第一和第二开关管S1、S2,隔直电容Cb,变压器T,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D2,滤波电感Lo及滤波电容Co,其中: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正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隔直电容Cb的一端;所述变压器T由原边绕组NP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NS1、NS2组成,原边绕组NP的同名端连接隔直电容Cb的另一端,原边绕组NP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和第二输入源Vin2的正极,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NS2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滤波电感Lo的一端,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Co的一端和负载Ro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非同名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滤波电容Co的另一端和负载Ro的另一端。
具体实施时,开关管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对于功率较大、电压等级较高的应用场合,开关管也可以采用IGBT。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种变换器电路设计可以参照现有的全桥变换器,本发明的第三种变换器电路设计可参照现有的半桥变换器。
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的两个输入源可以各自独立向负载供电,也可以同时向负载供电,第三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用于两个输入源同时向负载供电。
下面以图1所示的双输入直流变换器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
假设滤波电容Co足够大,输出电压Vo为平滑的直流,隔直电容Cb足够大,隔直电容Cb上的电压vCb也为平滑的直流,变压器原、副边绕组匝数比满足NP∶NS1∶NS2=1∶n∶n,n为正数。
当第一输入源Vin1独立向负载供电时,第三开关管S3一直关断,第四开关管S4一直导通,变换器等效电路如图4(a)所示;当第二输入源Vin2独立向负载供电时,第一开关管S1一直关断,第二开关管S2一直导通,变换器等效电路如图4(b)所示。
上述两种单一输入源向负载独立供电的情况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下面以第一输入源Vin1独立向负载供电为例来说明变换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在该种方式下,通过调节第一、第二开关管S1、S2的占空比实现输出电压Vo的调节,电路可以采取多种PWM调制策略,如第一、第二开关管S1、S2可以互补导通,也可以按照相等的占空比交错180°导通,下面分析变换器采取第一、第二开关管S1、S2相等占空比交错180°导通的PWM控制策略时的工作过程。
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共有四种开关模态,其原理波形如图6所示。
模态1[t0~t1]:t0时刻之前,开关管S1及S2都关断,t0时刻,开关管S1导通,同时第一二极管D1关断,变换器等效电路如图5(a)所示,变压器原边绕组电压vNP=Vin1-vCb,电感电流iLo线性上升;
模态2[t1~t2]:t1时刻,开关管S1关断,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导通,变压器原边绕组电压vNP等于0,原边绕组电流iP等于0,电感电流iLo通过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续流,电感电流iLo线性下降,变换器等效电路如图5(b)所示;
模态3[t2~t3]:t2时刻,开关管S2导通,同时第二二极管D2关断,变压器等效电路如图5(c)所示,变压器原边绕组电压vNP=-vCb,电感电流iLo线性上升;
模态4[t3~t4]:t3时刻,开关管S2关断,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导通,变换器工作过程和等效电路与模态2完全相同。
根据变压器及滤波电感伏秒平衡关系可知,稳态时,隔直电容Vb上的电压vCb=Vin1/2,输出电压Vo=2nDVin1,其中:D为开关管S1与S2的占空比;n同上文中n,下同。
当两个输入源共同向负载供电时,变换器也可以采用多种PWM调制方式。下面以S1、S4同时导通与关断,S2、S3同时导通与关断,所有开关管占空比都相等的PWM调制方式为例,对其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两个输入源共同向负载供电时,变换器的工作方式与单一输入源向负载供电方式相似,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共有四种开关模态,变换器原理波形如图8所示。
模态1[t0~t1]:t0时刻之前,开关管S1~S4都关断,t0时刻,开关管S1、S4导通,同时第一二极管D1关断,变换器等效电路如图7(a)所示,变压器原边绕组电压vNP=Vin1-vCb,电感电流iLo线性上升;
模态2[t1~t2]:t1时刻,开关管S1、S4关断,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导通,变压器原边绕组电压vNP等于0,原边绕组电流iP等于0,电感电流iLo通过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续流,电感电流iLo线性下降,变换器等效电路如图7(b)所示;
模态3[t2~t3]:t2时刻,开关管S2、S3导通,同时第二二极管D2关断,变压器等效电路如图7(c)所示,变压器原边绕组电压vNP=Vin2-vCb,电感电流iLo线性上升;
模态4[t3~t4]:t3时刻,开关管S2、S3关断,第一、第二二极管D1、D2导通,变换器工作过程和等效电路与模态2完全相同。
根据变压器及滤波电感伏秒平衡关系可知,稳态时,隔直电容Cb上的电压vCb=(Vin1-Vin2)/2,输出电压Vo=nD’(Vin1+Vin2),其中:D’为开关管S1~S4的占空比。

Claims (3)

1.一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Vin1、Vin2)、第一至第四开关管(S1、S2、S3、S4)、隔直电容(Cb)、变压器(T)、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D2)、滤波电感(Lo)及滤波电容(Co),其中: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正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正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隔直电容(Cb)的一端;所述变压器(T)由原边绕组(NP)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NS1、NS2)组成,原边绕组(NP)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连接隔直电容(Cb)的另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NS2)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滤波电感(Lo)的一端,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Co)的一端和负载(Ro)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另一端、滤波电容(Co)的另一端和负载(Ro)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原边绕组(NP)与第三开关管(S3)源极连接的端子、第一副边绕组(NS1)与第一二极管(D1)阳极连接的端子以及第二副边绕组(NS2)与第一副边绕组(NS1)连接的端子为同名端。
2.一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Vin1、Vin2)、第一至第四开关管(S1、S2、S3、S4)、谐振电容(Cr)、谐振电感(Lr)、变压器(T)、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D2)及滤波电容(Co),其中: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正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正极,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负极和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谐振电容(Cr)的一端,谐振电容(Cr)的另一端连接谐振电感(Lr)的一端;所述变压器(T)由原边绕组(NP)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NS1、NS2)组成,原边绕组(NP)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连接谐振电感(Lr)的另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NS2)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滤波电容(Co)的一端和负载(Ro)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另一端、滤波电容(Co)的另一端和负载(Ro)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原边绕组(NP)与第三开关管(S3)源极连接的端子、第一副边绕组(NS1)与第一二极管(D1)阳极连接的端子以及第二副边绕组(NS2)与第一副边绕组(NS1)连接的端子为同名端。
3.一种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源(Vin1、Vin2)、第一和第二开关管(S1、S2)、隔直电容(Cb)、变压器(T)、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D2)、滤波电感(Lo)及滤波电容(Co),其中: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正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连接第二输入源(Vin2)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隔直电容(Cb)的一端;所述变压器(T)由原边绕组(NP)及第一和第二副边绕组(NS1、NS2)组成,原边绕组(NP)的一端连接隔直电容(Cb)的另一端,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输入源(Vin1)的负极和第二输入源(Vin2)的正极,第一副边绕组(NS1)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副边绕组(NS2)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滤波电感(Lo)的一端,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滤波电容(Co)的一端和负载(Ro)的一端,第一副边绕组(NS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副边绕组(NS2)的另一端、滤波电容(Co)的另一端和负载(Ro)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原边绕组(NP)与隔直电容(Cb)连接的端子、第一副边绕组(NS1)与第一二极管(D1)阳极连接的端子以及第二副边绕组(NS2)与第一副边绕组(NS1)连接的端子为同名端。
CN 201010592527 2010-12-17 2010-12-17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7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92527 CN102097943B (zh) 2010-12-17 2010-12-17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92527 CN102097943B (zh) 2010-12-17 2010-12-17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7943A CN102097943A (zh) 2011-06-15
CN102097943B true CN102097943B (zh) 2012-12-26

Family

ID=44130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9252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7943B (zh) 2010-12-17 2010-12-17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979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7741A (zh) * 2011-12-28 2012-05-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采用非隔离型脉冲电压源单元的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WO2013127068A1 (zh) 2012-02-29 2013-09-06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直流变换器以及一种pfc电路
CN105099249B (zh) * 2015-09-21 2018-05-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可靠性双输入逆变器
CN115441727A (zh) * 2022-09-20 2022-12-06 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 变换器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8730B2 (en) * 2002-11-22 2006-11-21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Topologies for multiple energy sources
CN101534058A (zh) * 2009-04-09 2009-09-16 福州大学 双隔离降压型多输入直流变换器
CN101588129A (zh) * 2009-06-30 2009-11-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输入反激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75985B2 (en) * 2006-03-17 2008-05-20 Yuan Ze University High efficiency single stage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US8189351B2 (en) * 2007-02-23 2012-05-29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Multi-input DC/DC converters with zero-current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8730B2 (en) * 2002-11-22 2006-11-21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Topologies for multiple energy sources
CN101534058A (zh) * 2009-04-09 2009-09-16 福州大学 双隔离降压型多输入直流变换器
CN101588129A (zh) * 2009-06-30 2009-11-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多输入反激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7943A (zh)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7003B (zh) 一种输出浮地输入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切换方法
CN203261235U (zh) 高增益sepic变换器
CN202444440U (zh) 一种无桥逆变电路与太阳能无桥逆变器
CN102624234B (zh) 一种全桥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91895U (zh) 高升压比双开关直流变换器
CN105958816B (zh) 一种多单元二极管电容网络和耦合电感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2684482A (zh) 一种单开关高增益直流升压型变换器
CN102946194A (zh) 一种高增益交错并联升压型变换器
CN105450020A (zh) 一种共地的高增益z源升压变换器
CN102510218A (zh) 一种高升压比dc-dc功率变换器
CN102684484A (zh) 一种宽输入电压范围的双输入升降压变换器
CN113783418B (zh) 一种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软开关直流变换器
CN102594134A (zh) 单开关高增益boost变换器
CN101635528B (zh) 一种正激式单级隔离逆变器
CN105490523A (zh) 一种开关准z源型升压变换器
Singh et al. High voltage gai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s for supercapacitor assisted electric vehicles: a review
CN102751876A (zh) 一种隔离型基于三端口功率变换器的新能源供电设备
CN102097943B (zh) 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CN101552569B (zh) 并网逆变器主电路拓扑
CN108111044B (zh) 外置并联分时选择开关隔离反激周波型单级多输入逆变器
CN103490635B (zh) 一种改进型h桥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81649B (zh) 一种高增益软开关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86340B (zh) 一种耦合电感双向大变比dc-dc变换器
CN108736707B (zh) 一种具有开关电感结构的boost变换器
CN203775030U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直流模块用高升压比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