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8688B -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8688B
CN102088688B CN200910254311.XA CN200910254311A CN102088688B CN 102088688 B CN102088688 B CN 102088688B CN 200910254311 A CN200910254311 A CN 200910254311A CN 102088688 B CN102088688 B CN 102088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exchange
gateway
base st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43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8688A (zh
Inventor
帅扬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543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8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8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8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释放承载中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即在回程网络(如: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网络)和骨干网络(如:服务网关和网络锚点之间的传输网络)上占用的传输资源。本发明通过引入本地交换的机制,保证终端在进行信息传递时,占用更少的资源,具有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运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无线宽带技术的挑战,保持3GPP(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网络的领先优势,3GPP制定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计划,并在LTE的指导下定义了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由于该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只保留了分组交换域,因此,将该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称为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
在EPS中,现有的信息交互方式是:通信的两个终端在进行信息传递时,需要在EPS中的基站与服务网关、服务网关与网络锚点之间建立信息传输通道,而且两个终端之间传递的所有信息都需要经过此传输通道,并通过网络锚点进行交换。
现有技术需要在基站与服务网关、服务网关与网络锚点之间分配传输资源,从而可能导致较多的通信资源被占用。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占用更少的资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所述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已经完成本地交换通道建立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所述服务网关、所述网络锚点和所述基站释放承载中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指示、所述五元组信息及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所述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所述服务网关;
其中,所述使所述服务网关、所述网络锚点和所述基站释放承载中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网关在根据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释放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
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所述基站释放所述基站和所述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所述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中携带需要进行本地交换通道断开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所述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所述基站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断开指示、所述五元组信息及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所述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所述服务网关,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包括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所述传输流模板中包括所述五元组信息;
其中,所述使所述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所述基站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网关在根据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
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所述基站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所述基站和所述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锚点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流模板,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所述传输流模板中包括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将所述接收到的所述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由所述基站将所述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
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后,接收所述源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至少包括五元组信息;
在确定所述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将接收到的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基站,使所述基站保存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
通过引入本地交换机制,使移动管理实体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后,根据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的五元组信息,确认该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建立了本地交换通道,使服务网关及网络锚点释放承载中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并使基站也释放对应的传输资源,进而保证终端在进行信息传递时,占用更少的资源,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运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EPS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三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四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五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服务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网络锚点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服务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提供的网络锚点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十四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五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十六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七提供的服务网关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十八提供的网络锚点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九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十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十一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十二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EPS系统,其中,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全球陆上无线接入网)是演进后的基站eNB(e NodeB,演进后的基站),负责数据的调制解调;网络锚点以PDN-GW(Packet DataNetwork-Gate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为例,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和PDN-GW负责转发数据包;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负责鉴权、移动性管理等功能。S1为位于eNB与MME、S-GW之间的接口,分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S1-U为用户平面接口,将eNB和S-GW连接,用于传送用户数据和相应的用户平面控制帧;而S1-MME为控制平面接口,将eNB和MME相连,主要完成S1接口的无线接入承载控制、接口专用的操作维护等功能;S5为S-GW与PDN-GW之间的接口,负责提供用户面发送和接收环境的建立及管理,同时负责因UE的转移而出现的位置更新。基于图1所示的EPS系统,本实施例通过引入本地交换的机制,使两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在进行信息交互时,只需经过eNB即可进行本地交换,从而节省S1和S5接口之间的传输资源,进而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如下:
201: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该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202: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和基站释放承载中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具体地,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包括:
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服务网关。
其中,新的承载服务质量,是由网络锚点根据本地策略生成的;或,是由网络锚点接收到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返回的业务服务质量后,将业务服务质量进行映射生成的。
进一步地,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和基站释放承载中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包括:
接收服务网关在根据新的承载服务质量释放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
向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基站释放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本实施例及以下其他实施例的过程中,移动管理实体可能事先需要确认基站是否支持本地交换,针对该种情况,在基站与移动管理实体建立连接时,如果基站支持本地交换,则基站在上电时,需要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支持本地交换指示,使移动管理实体可以在接收到支持本地交换指示后,确认基站支持本地交换。另外,基站在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支持本地交换指示时,还可以携带可选参数ECGI(Evolved Global Cell ID,演进的全局小区标识),使移动管理实体接收到该ECGI时,即可确认该基站在ECGI标识的小区下能够进行本地交换的控制。可选地,在移动管理实体确认基站是否支持本地交换时,除了采取基站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支持本地交换指示及可选参数ECGI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操作维护的方式将基站是否支持本地交换的参数配置在移动管理实体上,本实施例不对移动管理实体确认基站支持本地交换的方式进行具体限定,并以移动管理实体确认基站支持本地交换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实施例也同样在移动管理实体确认基站支持本地交换的情况下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参见图3,针对在eNB完成本地交换的无线承载绑定,并确定完成本地交换通道建立的数据流会通过本地交换通道进行传递的情况,本实施例以本地交换中需要承载控制为例,对释放S1和S5被占用的传输资源进行说明,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301:eNB向MME发送本地交换建立通知(Local Switch EstablishmentNotify),该本地交换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其中,由于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已经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以此通知MME这些数据流已经完成本地交换通道的建立。
302:MME根据收到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确定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的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数据流已经完成本地交换通道的建立,并通过本地交换通道传递,则eNB和S-GW之间的传输资源,以及S-GW和PDN-GW之间的传输资源可以被释放。MME根据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的五元组信息确认对应的EPS承载ID(Identity,标识),向S-GW发送承载修改命令(Bearer Modify Command),该承载修改命令中携带本地交换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以及EPS承载ID等信息。
可选地,如果eNB上有EPS承载ID,则在eNB向MME发送本地交换建立通知时,可以直接将EPS承载ID与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一起发送给MME,这样,在MME处就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其中,EPS承载ID标识了每一个EPS承载,在每一个EPS承载中可以有多个数据流进行传递,五元组信息标识了每一个数据流,而本地交换建立指示,用于指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完成了本地交换通道的建立。
303:S-GW将携带了本地交换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以及EPS承载ID等信息的承载修改命令发送给PDN-GW。
304:PDN-GW接收到携带本地交换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以及EPS承载ID等信息的承载修改命令后,根据本地交换建立指示确定需要将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在回程网络(如: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和骨干网络(如: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占用的传输资源进行释放,则PDN-GW根据本地策略,生成新的承载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和传输流模板TFT,并进行承载修改。
其中,生成的新的承载QoS中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QoS,生成的TFT中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后续网元根据收到的该新的承载QoS进行承载修改,由于该新的承载QoS中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QoS,因此,后续网元将对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占用的传输资源进行释放。
可选地,如果本地策略设置了PCRF,则PDN-GW需要向PCRF发起IP-CAN(IP-Connectivity Access Network,IP连接接入网)会话修改流程,将本地交换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以及EPS承载ID等信息发送给PCRF,由PCRF根据EPS承载ID及五元组信息,生成新的PCC规则,并将该新的PCC规则发送给PDN-GW。其中,新的PCC规则中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和QoS信息。PDN-GW根据该新的PCC规则,将生成新的承载QoS及TFT,该新的承载QoS中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QoS信息,TFT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PDN-GW发起对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占用的传输资源进行释放,还是PCRF发起对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占用的传输资源进行释放,PDN-GW或PCRF需要保存该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以便后续步骤在为该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分配传输资源时,恢复承载QoS信息。本实施例仅以新的承载QoS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QoS信息,TFT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为例,使相应的网络实体释放该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占用的传输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本实施例不对触发释放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方式进行限定。
305:PDN-GW向S-GW发送更新承载请求(Update Bearer Request),该更新承载请求中携带EPS承载ID,TFT,新的承载QoS等信息。
306:S-GW接收到更新承载请求后,根据该更新承载请求中携带EPS承载ID,TFT,新的承载QoS等信息,释放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占用的传输资源,并将接收到的更新承载请求发送给MME。
307:MME确定是对于已经完成本地交换通道建立的控制,则向eNB发送承载修改请求(Bearer Modify Request),该承载修改请求中携带新的承载QoS及S1修改指示,可选地,还可以携带完成本地交换通道建立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
308:eNB收到MME发送的承载修改请求后,根据承载修改请求中携带的新的承载QoS和S1修改指示,释放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在S1接口上占用的传输资源,同时,向MM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Bearer Modify Response)。
309:MME向S-GW返回更新承载响应。
310:S-GW向PDN-GW返回更新承载响应。
可选地,针对步骤307,MME在收到S-GW发送的更新承载请求后,还可以通过向eNB返回本地交换建立通知确认,使eNB在收到本地交换建立通知确认后,将S1接口上被占用的上下行资源释放,并维持本地交换通道建立的资源,从而省略后面的步骤308、步骤309和步骤310。
另外,如果在本地交换连接建立后,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QoS发生了变化,则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一方式进行处理:
a.PCRF或PDN-GW发起专用承载修改流程,即在QoS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专用承载修改流程,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将被重新分配传输资源,针对该种情况,eNB需要重新触发如图3所述的方法流程,以释放该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b.PCRF或PDN-GW发起专用承载修改流程,在发起专用承载修改的过程中,由PCRF或PDN-GW通过S-GW及MME向eNB发送本地交换建立指示(LS EstablishmentIndication),使收到该本地交换建立指示的eNB、MME、S-GW、PDN-GW维持针对此数据流的回程网络(backhual)和骨干网络(backbone)的资源不变,而eNB和UE在收到的更新之后的承载QoS信息后,对完成本地交换建立的的无线承载进行更新。
本实施例对引起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QoS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网络中接入了更高优先级用户对应的数据业务,因而需要为其分配更多的带宽,导致QoS发生变化;又例如,有些用户数据业务断开了网络连接,使网络中的带宽充足,因而可将多余的带宽进行重新分配,导致QoS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引入本地交换机制,使建立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在经过本地交换通道进行传递时,释放回程网络(backhaul,如: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网络)和骨干网络(backbone,如:服务网关和数据网关之间的传输网络)的传输资源,从而实现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占用更少的资源,进而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运营效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401: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中携带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402: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具体地,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具体包括:
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服务网关,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传输流模板中包括五元组信息。
其中,新的承载服务质量,是由网络锚点根据本地策略生成的;或,是由网络锚点接收到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CRF返回的业务服务质量后,将业务服务质量进行映射生成的。
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具体包括:
接收服务网关在根据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
向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基站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释放数据流占用的S1和S5传输资源后,如果建立的本地交换通道需要断开,则需要恢复数据流占用的S1和S5传输资源,即需要对S1和S5分配数据流传输资源的这种情况,参见图5,对图4提供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501:eNB确定建立的本地交换数据发送通道需要断开。
502:eNB向MME发送本地交换断开通知,该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中携带五元组信息,该五元组信息标识需要断开本地交换数据发送通道的数据流(业务)。
503:MME根据收到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确定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本地交换通道需要断开,S-GW及PDN-GW需要为该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则向S-GW发送承载修改命令(Bearer Modify Command),该承载修改命令中携带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和EPS承载ID等信息。
其中,本地交换断开指示用于指示本地交换通道需要断开,EPS承载ID由MME根据收到的五元组信息确认得到。可选地,如果eNB上有EPS承载ID信息,则也可以由eNB在向MME发送本地交换断开通知时,将EPS承载ID一并传送给MME。
504:S-GW将携带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和EPS承载ID等信息的承载修改命令发送给PDN-GW。
505:如果没有应用动态PCC,则PDN-GW进行本地处理,即根据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和EPS承载ID等信息,恢复该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即PDN-GW生成新的承载QoS信息和TFT,在生成的新的QoS信息中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生成的TFT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由于该新的承载QoS信息中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则后续网元将恢复该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在回程网络和骨干网络中上的传输资源。
可选地,如果布局了PCC,则PDN-GW触发IP-CAN会话修改过程,将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EPS承载ID等信息发送给PCRF,由PCRF根据收到的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和EPS承载ID等信息,恢复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即生成新的PCC Rule,该新的PCC规则中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和五元组信息。根据该新的PCC规则,PDN-GW将生成新的承载QoS及TFT,该新的承载QoS中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TFT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针对该步骤,参见上述图5所示的步骤504,由于在释放S1和S5传输资源时,PDN-GW或PCRF保存了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因此,该步骤中,由PDN-GW或PCRF发起恢复初始QoS信息,再通过后续步骤将EPS初始QoS信息向下发送。
本实施例仅以新的承载QoS中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初始QoS信息,TFT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为例,使相应的网络实体根据该新的承载QoS,恢复该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在回程网络和骨干网络中的传输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506:PDN-GW向S-GW下发更新承载请求(Update Bearer Request),该更新承载请求中携带生成的新的承载QoS,TFT,承载ID等信息。
507:S-GW接收到新的承载QoS,TFT,承载ID等信息后,根据新的承载QoS,为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分配相应的传输资源,并将携带新的承载QoS,TFT,承载ID等信息的更新承载请求发送给MME。
508:MME确定是对于需要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流程的控制,则向eNB发送承载修改请求(Bearer Modify Request),该承载修改请求中携带新的承载QoS,S1修改指示等信息,可选地,还可以携带断开本地交换连接的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
509:eNB根据收到的S1修改指示和新的承载QoS等信息,为断开本地交换连接的数据流在S1接口上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断开本地交换通道,并向MME返回承载修改响应。
510:MME向S-GW返回更新承载响应。
511:S-GW向PDN-GW返回更新承载响应。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确定本地交换通道需要断开时,通过eNB向MME发送本地交换断开通知,触发MME指示S-GW和PND-GW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实现在通信双方通信的过程中,节省传输资源,进而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商的运营效率。
实施例三
在当前的无线网络中,为了减少公有IPv4地址的使用,常常通过采用建立私有网络的方式,使一个公有IPv4地址可以被多个不同的用户使用。仍以图1所示的EPS系统为例,在E-UTRAN网络中,如果承载网络建立成私网,则会在PDN-GW上实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即在PDN-GW收到私网中的用户通过UE发送出去的数据包时,PDN-GW会将数据包中用户的私有IPv4地址替换成公有IPv4地址,在PDN-GW收到发送给私网中某个用户的数据包时,PDN-GW会将数据包中的公有IPv4地址替换成私有IPv4地址,从而实现私有IPv4地址和公有IPv4地址之间的映射和转换。
本实施例以本地交换中的NAT控制为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流程如下:
601:接收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流模板,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传输流模板中包括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602:将接收到的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发送给基站,由基站将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
其中,接收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本地策略,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指示,使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
接收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包括:
接收网络锚点在根据本地策略或服务网关发送的本地交换指示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当数据流对应的终端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且未接收到源网络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并确定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指示,使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终端发生移动的NAT控制,由于同时涉及到对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控制,在下面的实施例四中会做出详细说明,参见图12所示的方法流程,此处暂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使通信的两个UE之间传递的信息可以在eNB处实现本地交换,因此,本实施例采取由PDN-GW将对应的NAT信息传送给eNB的方式,实现在eNB上进行私有IPv4地址和公有IPv4地址之间的映射和转换,参见图7,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701:终端发起到网络的附着过程。
702:在附着过程中,MME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控制。
其中,MME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也可以是以下几种的组合:
a.MME根据终端当前所在的位置(如:所在的小区或所在的eNB),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b.MME根据当前用户的签约(如:企业用户),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c.MME根据当前用户签约的业务类型,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d.MME根据当前需要激活的业务类型,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703:MME向S-GW发送创建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该创建会话请求中携带本地交换指示(Local Switch Indicator);
704:S-GW将携带本地交换指示的创建会话请求发送给PDN-GW。
705:PDN-GW根据收到的创建会话请求中携带的本地交换指示,确定发起网络附着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则向S-GW返回携带控制信息的创建会话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
具体地,如果PDN-GW确认针对此接入网络需要进行NAT控制,则通过创建会话响应向S-GW返回的控制信息中包括NAT信息;如果PDN-GW确认针对此接入网络不需要NAT控制,则返回的控制信息中不包括NAT信息;另外,如果建立的承载有对应的上下行TFT(Traffic Filter Template,传输流模板),则通过创建会话响应向S-GW返回的控制信息中包括上下行TFT,该上下行TFT中包括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其中,五元组信息标识了数据流的源/目标地址及端口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的任意组合:
1、Local Address and Subnet Mask,本地地址和子网掩码;
2、Remote Address and Subnet Mask,远端地址和子网掩码;
3、Protocol Number(IPv4)/Next Header(IPv6),协议号(IPv4)/协议头链接(IPv6);
4、Local Port Range,本地端口范围;
5、Remote Port Range,远端端口范围;
6、IPSec Security Parameter Index(SPI),IPSec安全参数索引;
7、Type of Service(TOS)(IPv4)/Traffic class(IPv6)and Mask,业务类型(IPv4)/传输分类(IPv6)和掩码;
8、Flow Label(IPv6),流索引(IPv6)。
关于上下行TFT,如果EPS系统设置了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策略和计费控制)场景,则可以通过PCRF将上下行TFT传送给PDN-GW,如果EPS系统没有设置PCC的场景,则可以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将上下行TFT配置在PDN-GW上,由于本实施例仅以NAT控制为例,此处对上下行TFT不再赘述。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的以下内容及以下几个实施例中,将上下行TFT简称为TFT。
本实施例以PDN-GW确定针对此接入网络需要进行NAT控制,且建立的承载有对应的上下行TFT为例,即PDN-GW向S-GW返回的创建会话响应中携带的控制信息包括NAT信息及上下行TFT,其中,NAT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终端私有IPv4地址和公有IPv4地址的映射。
b.终端私有端口ID和公有端口ID的映射。
706:S-GW将携带NAT,TFT等控制信息的创建会话响应发送给MME。
707:MME接收到S-GW发送的创建会话响应后,MME确定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向eNB发送携带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
其中,针对EPS系统,MME与eNB之间的通信信息均在S1-AP(S1 ApplicationProtocol,S1接口应用协议)层进行传送,因此,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需要通过S1-AP信令发送给eNB。
708:eNB将收到的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LSContext);
709:完成剩余的网络附着过程。
针对该步骤,由于本实施例仅以NAT控制为例,对剩余的网络附着过程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中,本地交换的决策点也可以是PDN-GW或S-GW,其方法流程与图7所示流程相似,主要不同在于:
如果决策点是PDN-GW,则在MME、S-GW、PDN-GW之间传递的创建会话请求中不携带本地交换指示,在PDN-GW接收到创建会话请求后,PDN-GW如果确认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且该接入网络具有NAT控制,及对应的TFT,则PDN-GW将对应的NAT,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通过S-GW返回给MME,再由MME返回给eNB。本实施例不对PDN-GW确认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方式进行限定,例如,PDN-GW可以根据本地策略确认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如果决策点是S-GW,则在MME与S-GW之间传递的创建会话请求中不携带本地交换指示,由S-GW在收到创建会话请求后,产生携带本地交换指示的创建会话请求,并发送给PDN-GW,PDN-GW根据接收到本地交换指示,确认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并在确认该接入网络具有NAT控制,及对应的上下行TFT的情况下,将对应的NAT,TFT等控制信息发送给S-GW,S-GW根据收到的TFT确定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并将此五元组信息和NAT信息返回给MME,由MME返回给eNB。
以上仅是本实施例在实现本地交换的信息交互方式时,对附着过程中的NAT控制进行的说明,在承载激活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实现本地交换中的NAT控制,参见图8,针对承载激活过程中的NAT控制,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801:PDN-GW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则向S-GW发送创建承载请求(Create Bearer Request),该创建承载请求中携带NAT,TFT等控制信息。
其中,PDN-GW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MME或S-GW指示PDN-GW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b.PDN-GW通过本地策略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802:S-GW将携带NAT,TFT等控制信息的创建承载请求发送给MME。
803:MME确定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并向eNB发送携带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的承载建立请求(Bearer Setup Request)。
其中,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通过S1-AP信令携带给eNB。
804:eNB将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
805:完成剩余的承载激活流程。
针对该步骤,本实施例对剩余的承载激活流程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采用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实现PDN-GW将对应的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返回给eNB,还是采用图8所示的方法流程实现PDN-GW将对应的NAT、五元组信息等控制信息返回给eNB,仅是为了说明在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情况下,在eNB实现此终端的本地交换上下文的建立。只要通信的两个终端都完成了本地交换上下文的建立,并根据五元组信息,NAT等控制信息完成了两个终端的上下行通道的绑定,即可完成本地交换通道的建立,进而通过本地交换实现信息交互。其中,“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和“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是不同的概念:
“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是针对某一个终端而言,当网络确定此终端能够通过eNB进行本地交换的时候,会控制eNB完成本地交换上下文的建立,但此时,终端可能并没有完成本地交换通道的建立,不触发本地交换。
“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是针对通信双方而言,只有当通信双方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在eNB上完成建立,而且,通过五元组信息完成了通信双方上下行无线承载的绑定,才表示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此时,触发本地交换,通信双方的信息通过本地交换通道进行发送。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使PDN-GW在接收到本地交换指示,并确定需要NAT控制时,通过S-GW和MME将对应的NAT信息返回给eNB,由eNB将NAT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实现本地交换中的NAT控制,进而保证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占用更少的资源,减少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实施例四
参见图9,针对终端的移动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方法流程如下:
901: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后,接收源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902:在确定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将接收到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基站,使基站保存本地交换上下文。
进一步地,使基站保存本地交换上下文之后,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将接收到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目标网络移动管理实体,并在接收到目标网络移动管理实体返回的响应后,向基站返回切换命令,使基站删除本地交换上下文。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0,以终端需要从源网络移动到目标网络,且在源网络及目标网络均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1001:在终端需要进行网络切换的过程中,源eNB发起切换准备流程,向源MME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ired),该切换请求中携带本地交换上下文,其中,本地交换上下文中包括五元组信息,NAT等控制信息。
针对该步骤,由于终端在源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因此,源eNB保存了该终端的
1002:源MME接收到源eNB发送的切换请求后,向目标MME发送携带本地交换上下文的前向迁移请求(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1003: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
针对该步骤,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的依据同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702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004:目标MME向目标eNB发送携带本地交换上下文的切换请求。
1005:目标eNB根据收到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建立对应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1006:目标eNB向目标MME返回切换请求确认(Handover Request Ack)。
1007:目标MME向源MME返回前向迁移响应(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
1008:源MME向源eNB发送切换命令。
1009:源eNB接收到切换命令后,删除对应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1010:完成剩余的切换流程。
针对该步骤,由于本实施例仅以本地交换中的移动性控制为例,对剩余的切换过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源网络为该终端传递的数据流建立了本地交换通道,并对S1/S5进行了资源释放,则终端切换到目标网络后,则源eNB会发起为该终端传递的数据流恢复QoS信息的流程,即为该终端传递的数据流分配S1/S5传输资源,方法流程如图4所示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仅为本实施例以终端从源网络移动到目标网络,且在源网络及目标网络均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针对终端从源网络移动到目标网络,且在源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而在目标网络不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地交换的控制方法,参见图11,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1101:在终端需要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源eNB发起切换准备过程,则向源MME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中携带本地交换上下文,其中,本地交换上下文包括:五元组信息,NAT等信息。
1102:源MME收到源eNB发送的切换请求后,向目标MME发送前向迁移请求,在该前向迁移请求中携带终端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1103: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不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删除接收到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针对该步骤,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不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的依据同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702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104:目标MME向目标eNB发送切换请求。
1105:目标eNB向目标MME返回切换请求确认。
1106:目标MME向源MME返回前向迁移响应。
1107:源MME向源eNB发送切换命令。
1108:源eNB接收到源MME发送的切换命令后,删除对应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并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连接。
1109:完成剩余的切换流程。
对于该步骤,由于本实施例仅以本地交换中的移动性控制为例,对剩余的切换过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源网络为该终端传递的数据流建立了本地交换通道,并对S1/S5进行了资源释放,则终端切换到目标网络后,源eNB会发起为该终端传递的数据流恢复QoS信息的流程,即为该终端传递的数据流分配S1/S5传输资源,方法流程如图4所示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针对终端从源网络移动到目标网络,且在源网络不需要进行本地交换,而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地交换的控制方法,参见图12,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1201:在终端需要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源eNB发起切换准备过程,向源MME发送切换请求。
1202:源MME接收到源eNB发送的切换请求后,向目标MME发送前向迁移请求。
1203: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
其中,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的依据同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702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204:目标MME通过S-GW向PDN-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该修改承载请求中携带本地交换指示参数,该本地交换指示参数用于指示PDN-GW返回NAT,TFT等信息。
1205:PDN-GW根据接收到的本地交换指示参数,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则确认针对此接入网络是否需要对该终端进行NAT控制,具体处理过程同实施例二中的步骤705,此处不再赘述,以需要对该终端进行NAT控制为例,因此,PDN-GW通过S-GW向目标MME返回修改承载响应,该修改承载响应中携带NAT,TFT等信息。
1206:目标MME确定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并向目标eNB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中携带NAT,五元组信息等信息。
1207:目标eNB根据收到的NAT,五元组信息等信息,建立对应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1208:目标eNB向目标MME返回切换请求确认。
1209:目标MME向源MME返回前向迁移响应。
1210:源MME向源eNB发送切换命令。
1211:完成剩余的切换流程。
针对该步骤,本实施例对剩余的切换流程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施例以本地交换中需要移动性控制为例,针对终端从源网络移动到目标网络,且在源网络不需要进行本地交换,而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情况,采取在切换准备阶段进行移动性控制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地交换的控制方法,针对终端从源网络移动到目标网络,且在源网络不需要进行本地交换,而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情况,采取在切换执行阶段进行移动性控制的方式,参见图13,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1301:执行切换准备阶段,终端向目标eNB发送切换完成通知。
1302:目标eNB向目标MME发送切换通知。
1303: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
针对该步骤,目标MME确定终端在目标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控制的依据同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702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304:目标MME通过S-GW向PDN-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该修改承载请求中携带本地交换指示参数,用于指示PDN-GW需要返回对应的NAT、TFT等信息。
1305:PDN-GW根据接收到的本地交换指示参数,确定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则确认针对此接入网络是否需要对该终端进行NAT控制,具体处理过程同实施例二中的步骤705,此处不再赘述,以需要对该终端进行NAT控制为例,因此,向目标MME返回修改承载响应,该修改承载响应中携带NAT及TFT等信息。
1306:目标MME收到NAT、TFT等信息后,确定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的五元组信息,并向目标eNB发送本地交换控制请求,该本地交换控制请求中携带NAT,五元组信息等信息。
1307:目标eNB根据收到的NAT和五元组信息等信息,构建本地交换上下文。
1308:目标eNB向目标MME返回本地交换控制响应。
1309:执行剩余的切换流程。
针对该步骤,本实施例对剩余的切换流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针对终端发生移动的情况,通过本地交换中的移动性控制,使终端在不同的网络间移动时,也可实现本地交换,从而节省了S1和S5之间的传输资源,减少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营商的运营效率。
实施例五
参见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1401,用于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本地交换建立通知,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释放模块1402,用于释放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释放模块1402,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承载修改指示,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不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
释放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承载修改指示,释放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使移动管理实体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从而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释放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实施例六
参见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管理实体,该移动管理实体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本地交换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指示模块1502,用于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释放承载中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具体地,上述指示模块1502,在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时,具体用于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服务网关,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不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传输流模板中不包括五元组信息。
上述指示模块1502,在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释放承载中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时,具体用于接收服务网关在根据新的承载服务质量释放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向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基站释放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通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后,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释放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实施例七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网关,该服务网关包括:
指示模块1601,用于在移动管理实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后,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释放模块1602,用于释放承载中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指示模块1601,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
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接收到的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发送给网络锚点;
相应地,服务网关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锚点返回的传输流模板、承载标识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不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传输流模板中不包括五元组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传输流模板、承载标识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发送给移动管理实体;
释放模块1602,具体用于接收到传输流模板、承载标识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后,释放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网关,通过在移动管理实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后,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并在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传输流模板、承载标识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后,释放建立了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实施例八
参见图1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锚点,该网络锚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701,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后,通过服务网关作出的进行承载修改指示,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释放模块1702,用于释放承载中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1701,具体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通过服务网关发送的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
释放模块1702,具体用于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释放承载中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不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传输流模板中不包括五元组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锚点,通过接收移动管理实体通过服务网关作出的承载修改指示,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并进行承载修改,将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发送给服务网关,使服务网关释放建立了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实施例九
参见图1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实施例五提供的基站1801、实施例六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1802、服务网关1803和网络锚点1804。
可选地,该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用于生成新的PCC规则,将该新的PCC规则发送给网络锚点。其中,新的PCC规则中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和QoS信息。网络锚点将该新的PCC规则进行映射,生成新的承载QoS及TFT,该新的承载QoS中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QoS信息,TFT不包括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通过基站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本地交换建立通知,并在通知中携带建立了本地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使移动管理实体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释放承载中该建立了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
参见图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1901,用于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本地交换断开通知,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中携带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分配模块1902,用于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分配模块1902,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承载修改指示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
分配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使移动管理实体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从而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为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不仅节省了资源,还能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一
参见图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管理实体,该移动管理实体包括:
接收模块20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中携带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指示模块2002,用于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指示模块2002在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时,具体用于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服务网关,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传输流模板中包括五元组信息。
指示模块2002在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时,具体用于接收服务网关在根据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向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基站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基站和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后,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为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二
参见图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网关,该服务网关包括:
指示模块2101,用于在移动管理实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后,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中携带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分配模块2102,用于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指示模块2101,具体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将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发送给网络锚点;
相应地,服务网关还包括:
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网络锚点返回的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传输流模板中包括五元组信息;
分配模块2102,具体用于根据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网关,通过在移动管理实体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后,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并在接收到网络锚点发送的传输流模板、承载标识及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后,为断开了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三
参见图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锚点,该网络锚点包括:
接收模块2201,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后,通过服务网关作出的进行承载修改指示,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建立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分配模块2202,用于为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接收模块2201,具体用于接收服务网关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指示、五元组信息及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
分配模块2202,具体用于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包括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传输流模板中包括五元组信息;
相应地,网络锚点还包括:
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服务网关返回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锚点,通过接收移动管理实体通过服务网关作出的承载修改指示,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并进行承载修改,将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发送给服务网关,使服务网关为断开了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了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四
参见图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实施例十提供的基站2301、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2302、实施例十二提供的服务网关2303和实施例十三提供的网络锚点2304。
可选地,该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用于生成新的PCC规则,将该新的PCC规则发送给网络锚点。其中,新的PCC规则中包括断开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和QoS信息。网络锚点将该新的PCC规则进行映射,生成新的承载QoS及TFT,该新的承载QoS中包括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QoS信息,TFT包括断开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通过基站向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本地交换断开通知,并在通知中携带断开了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使移动管理实体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基站为断开了本地交换通道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五
参见图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2401,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
保存模块2402,用于将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将接收到的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使其实现本地交换功能,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六
参见图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管理实体,该移动管理实体包括:
接收模块2501,用于接收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流模板,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传输流模板中包括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2502,用于将接收到的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发送给基站,由基站将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
可选地,该移动管理实体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本地策略,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指示,使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该移动管理实体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数据流对应的终端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且未接收到源网络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并确定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通过服务网关向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指示,使网络锚点通过服务网关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通过将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发送给基站,使基站支持本地交换,从而节省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七
参见图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网关,该服务网关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2601,用于接收网络锚点返回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流模板,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传输流模板中包括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2602,用于将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移动管理实体。
可选地,该服务网关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本地策略,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发送的本地交换指示;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本地交换指示发送给网络锚点,使网络锚点通过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该服务网关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当数据流对应的终端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且移动管理实体未接收到源网络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并确定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发送的本地交换指示;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本地交换指示发送给网络锚点,使网络锚点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
可选地,该服务网关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锚点在根据本地策略或服务网关发送的本地交换指示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返回的控制信息;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移动管理实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网关,通过将网络锚点发送的控制信息返回给移动管理实体,并通过移动管理实体将控制信息返回给基站保存,使基站可支持本地交换,从而节省了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八
参见图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锚点,该网络锚点包括:
确定模块2701,用于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发送模块2702,用于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向移动管理实体返回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流模板,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传输流模板中包括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可选地,该网络锚点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在根据本地策略,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发送的本地交换指示;
可选地,该网络锚点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数据流对应的终端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且移动管理实体未接收到源网络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并确定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通过服务网关发送本地交换指示;
相应地,确定模块2701,用于根据本地策略或服务网关发送的本地交换指示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锚点,通过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向移动管理实体返回控制信息,使移动管理实体将控制信息返回给基站,进而使基站可支持本地交换,从而节省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十九
参见图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实施例十五提供的基站2801、实施例十六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2802、实施例提供的服务网关2803和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锚点2804。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通过网络锚点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将控制信息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给移动管理实体,再由移动管理实体返回给基站,使基站将控制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从而使基站可支持本地交换,进而节省了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二十
参见图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2901,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保存模块2902,用于保存接收到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可选地,该基站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本网络移出后,将保存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移动管理实体。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切换命令;
删除模块,用于接收到切换命令后,删除本地交换上下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接收并保存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使其可支持本地交换,并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本网络移出,接收到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切换命令后,将保存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删除,从而节省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二十一
参见图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管理实体,该移动管理实体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3001,用于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后,接收源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确定模块3002,用于在确定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将接收到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基站,使基站保存本地交换上下文。
可选地,该移动管理实体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本网络移出后,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目标网络移动管理实体;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网络移动管理实体返回的响应;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接收到目标网络移动管理实体返回的响应后,向基站返回切换命令,使基站删除本地交换上下文。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通过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后,将接收到的源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本网络的基站,使本网络基站可支持本地交换,并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本网络移出后,将本网络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转发给终端将移入的目标网络管理实体,并使本网络基站删除本地交换上下文,从而节省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实施例二十二
参见图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实施例十九提供的基站3101和实施例二十提供的移动管理实体3102。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控制系统,通过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后,移动管理实体将接收到的源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本网络的基站,使本网络基站可支持本地交换,并在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本网络移出后,通过移动管理实体将本网络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转发给终端将移入的目标网络管理实体,并使本网络基站删除本地交换上下文,从而节省资源,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设备及系统,还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到传统的2G/3G系统、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HRPD(High Rate PackedData,高倍率压缩数据)及CDMA20001x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无线传输技术)等领域,3GPP包括EPS/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GERAN(GSM EDGE RadioAccess Network,GSM/EDGE的无线接入部分)等,如果应用到EPS,则网络锚点是PDN-GW,服务网关是S-GW,基站是eNB;如果应用到UMTS,则网络锚点是GGSN(Gateway GSN,网关GSN),服务网关是SGSN(Service GPRS Support Node,GPRS服务支持节点),基站是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部分步骤,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光盘或硬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建立通知,所述本地交换建立通知中携带已经完成本地交换通道建立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所述服务网关、所述网络锚点和所述基站释放承载中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连接建立指示、所述五元组信息及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所述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所述服务网关;
其中,所述使所述服务网关、所述网络锚点和所述基站释放承载中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网关在根据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释放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
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所述基站释放所述基站和所述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2.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断开通知,所述本地交换断开通知中携带需要进行本地交换通道断开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使所述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所述基站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通过服务网关指示网络锚点进行承载修改,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断开指示、所述五元组信息及所述五元组信息对应的承载标识,使所述网络锚点生成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传输流模板,并进行承载修改后,将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发送给所述服务网关,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中包括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对应的承载服务质量,所述传输流模板中包括所述五元组信息;
其中,所述使所述服务网关、网络锚点及所述基站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网关在根据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对应的传输资源后,发送的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及所述传输流模板;
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修改指示及所述新的承载服务质量,使所述基站为所述五元组信息标识的数据流分配所述基站和所述服务网关之间的传输资源。
3.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锚点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中包括传输流模板,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所述传输流模板中包括需要进行本地交换的数据流对应的五元组信息;
将接收到的所述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由所述基站将所述五元组信息和/或网络地址转换信息保存到本地交换上下文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锚点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本地策略,确定所述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指示,使所述网络锚点通过所述服务网关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锚点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数据流对应的终端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且未接收到源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并确定所述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网络锚点发送本地交换指示,使所述网络锚点通过所述服务网关返回对应的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锚点在确定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锚点在根据本地策略或所述服务网关发送的本地交换指示确定所述数据流对应的终端需要进行本地交换后,通过所述服务网关返回的控制信息。
7.一种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源网络移入本网络后,接收所述源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至少包括五元组信息;
在确定所述终端在本网络需要进行本地交换时,将接收到的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基站,使所述基站保存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基站保存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之后,还包括:
数据流对应的终端从本网络移出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本地交换上下文;
将接收到的所述本地交换上下文发送给目标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并在接收到所述目标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返回的响应后,向所述基站返回切换命令,使所述基站删除本地交换上下文。
CN200910254311.XA 2009-12-07 2009-12-07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088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4311.XA CN102088688B (zh) 2009-12-07 2009-12-07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4311.XA CN102088688B (zh) 2009-12-07 2009-12-07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688A CN102088688A (zh) 2011-06-08
CN102088688B true CN102088688B (zh) 2014-01-22

Family

ID=4410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4311.XA Active CN102088688B (zh) 2009-12-07 2009-12-07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86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449B (zh) * 2012-03-16 2016-06-15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Ap组网场景下的下行数据包传输方法及rnc
CN104618849A (zh) * 2013-11-01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本地交换方法及系统
CN104754540B (zh) * 2015-03-20 2018-06-01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以无线接入单元为锚点的媒体数据环回处理方法
CN106888512B (zh) * 2015-12-16 2019-12-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承载建立方法、服务网关及系统
CN112565102B (zh) * 2020-11-30 2022-11-11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604B (zh) * 2007-03-19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跟踪方法及设备
CN101594652B (zh) * 2008-05-28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切换过程中发起更新承载配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688A (zh)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56774C2 (ru) Способ обновл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и абонент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JP473309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595359B1 (en) Hand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47231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13024559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通信方法、移動局、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US20150271710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adio network user access
CN101370261B (zh) 从cs域向ps域切换的资源准备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3179542A1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経路制御装置、経路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03582020B (zh) 一种3gpp接入间切换时的ip流分流方法及装置
EP3490292B1 (en) Access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CN104869593A (zh) 无线接入网络阶层增强的互联网协议流移动的通信方法
CN102131251A (zh) 一种进行数据前转的方法
TW202127931A (zh) 處理多重進接協定資料單元會話切換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CN103650573A (zh) 拥塞状态上报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02088688B (zh) 信息交互的控制方法
CN101621788A (zh) 一种发送演进分组数据网络系统承载服务质量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55062A (zh) 通信系统和用于路径控制的方法
WO2015062643A1 (en) Keeping user equipment in a state attached to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during offloading of cellular data to anoth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101210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시스템 노드와 데이터 서비스 망 노드 간 연결 설정 방법
CN104125608A (zh) 一种网络控制分流的方法和系统及其网络设备
CN107148061B (zh) 一种基于sdn的lte与wlan异构网络切换系统及方法
CN104053200A (zh) Ue在umts系统和lte系统之间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CN104113918A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承载信息的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4041122A (zh) 一种数据域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29406B (zh) 一种切换处理的方法、相关设备、程序产品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