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6548A -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 Google Patents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6548A
CN102086548A CN2009102136537A CN200910213653A CN102086548A CN 102086548 A CN102086548 A CN 102086548A CN 2009102136537 A CN2009102136537 A CN 2009102136537A CN 200910213653 A CN200910213653 A CN 200910213653A CN 102086548 A CN102086548 A CN 102086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ing yarns
face
fabric
back weft
sur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36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2136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6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6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6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结构包括一组面经、一组面纬、一组底经、一组底纬和一组缝合纱线;缝合纱线以两根成一对的形式在MD方向与面纬和底纬交织,每根缝合纱线包括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组成,该成形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纤维支撑的一部分;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包括第一底经和第二底经,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和第二底经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每个底经对与底纬的交织方式相同,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相同;面经与面纬和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以平纹的方式交织;面经、面纬和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构成过滤及造纸用织物的成形面层。

Description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技术背景
以造纸行业为例,在造纸行业,通过一系列的设备及工序将纸浆变成纸,其中长网造纸机是造纸行业企业的主要设备,在长网造纸机造纸过程中,纸浆被输送到流浆箱,并通过流浆箱喷射到成形织物表面上,织物是由高分子材料织造而成的环形无端的网带,在造纸机上,成形织物在胸辊、伏辊、驱网辊、导网辊等多个导辊之间以一定的速度环形运行,网案上的各种脱水装置位于织物接触底层的下侧,例如真空吸湿箱、吸水箱、成形板、刮水板等等,纸浆被喷射到成形网带的成形面层,随网带运行过程中,纸浆中的水分及其他液体被过滤,纸浆中的原料纤维从水介质中分离出来,在织物的成形面层形成湿纸幅,并在真空伏辊之后通过转移装置进入压榨区。 
湿纸幅离开成形区后进入压榨区,在压榨区有另一种造纸织物,我们称之为“压榨毛毯”,压榨毛毯为无端环形织物,压榨毛毯在一组或多组压榨辊之间,以一定的速度环形运行,来自压榨辊的压力去除湿纸幅中多余的水分并将其转移至压榨毛毯中,并通过压榨的方式增加湿纸幅的紧密度。 
湿纸幅通过压榨区后,被输送到干燥区,在干燥区进一步除去纸幅中的水分,以达到后道工序的处理及包装要求。 
在本专利描述中,采用纺织行业及造纸行业一般通用性术语,解释如下: 
MD:造纸机或过滤机的运行方向,也是织物在纸机上的运行方向。 
CMD: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垂直的横向,也是织物在机器上的运行方向的垂直方向。 
经线:在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上,即MD方向构成织物纵向结构的纱线。 
纬线:在垂直造纸机或过滤机运行方向上,即CMD方向构成织物横向结构的纱线。 
成形面层:在造纸机或过滤机上的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过滤介质接触,并对纤维起直接支撑作用的面层。 
接触底层:在造纸机或过滤机上的织物可以为多层结构,与机器的湿部的脱水元件接触的底层。 
交织路径:在单层织物的编织过程中,经线与纬线按特定的编织规律交织,每根经线 或纬线形成各自独立的路径,在本专利的描述中称之为交织路径。而在多层织物中,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可以由单根纱线形成,也可以由多根同方向的相邻的纱线共同形成。 
本说明书中,包括成形面层经线简称面经;成形面层纬线简称面纬;接触底层经线简称底经;接触底层纬线简称底纬。 
经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经线在纬线的上方形成的交叉点。 
纬浮点:经线与纬线交叉时,纬线在经线的上方形成的交叉点。 
飞数:纺织行业中,织物弯曲规律完全相同的相邻近的两个纱线的错位数量,依次同方向错位。 
在造纸工艺中,织物具有薄的厚度和好的纤维支撑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造纸机上的成形区,对于有高的印刷质量要求的纸张,提高成纸面层对纸浆纤维的支撑能力,一般使用成形面层网孔细小均匀的织物。 
织物具有薄的厚度可以提高脱水性能,降低造纸机的能耗。织物的细小网孔和薄的厚度通常需要织物的经线和纬线的直径较小,以及采用表面平纹织造。目前已经设计出了多层织物,这些织物的面层具有细小的网眼,薄的厚度,以利于纸张的成型和干燥,并提高接触底层纬线的直径以改善成型网的耐磨性,例如已经设计出了多层织物,使用2组纸张成型表面CMD方向纱线、2组机器侧面纱线和1组MD纱线形成较细小网孔的成纸面层和耐用的机器侧面层;其通常被称为双层织物,也有使用1组纸张成型表面CMD纱线、1组机器侧面CMD纱线和2组MD纱线、1组缝合纱线形成较细小网孔的成纸面层和耐用的机器侧面层;其通常被称为三层织物,97182244.2、97182245.X、01804768.8、02141980.9、02800379.9、200510076510.8、200710100644.8、200710101972、200710162355和美国5881764、5967195、6123116、6145550、6745797、6837277、6896009、6959737、7059357、7243687、2004082465、200701577987、03810199公开的多层织物,这些织物提供了非常细小的成纸面层的网孔,以及好的底层耐磨性能,然而过滤及造纸产品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仍然需要本行业提供大量的不同结构的产品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例如织物在具有细小网孔的面层小直径纱线的情况下,提高织物的MD方向的拉伸刚性以及拉伸强度,极大地降低织物在高速纸机运行时的大张力条件下的不稳定性,以及织物断裂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好的纤维支撑能力,高的过滤介质留着率,同时又具有极好的MD方向结构稳定性,极大地降低织物在高速纸机运行时的大张力条件下的不稳定性,以及织物断裂的危险,从而保证纸机运行稳定可靠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结构包括一组面经、一组面纬、一组底经、一组底纬和一组缝合纱线;缝合纱线以两根成一对的形式在MD方向与面纬和底纬交织,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包括第一底经和第二底经,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 
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和第二底经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每个底经对与底纬的交织方式相同,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相同; 
面经与面纬和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以平纹的方式交织;面经、面纬和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构成过滤及造纸用织物的成形面层; 
MD方向的缝合纱线每两根形成一对,每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位于两根相邻的面经之间,每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穿过至少一根面纬的上侧;每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两对相邻的底纬之间或一对底经的两侧,每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穿过至少一根底经的下侧,相邻的2根缝合纱线在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一对缝合纱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并可以更改相邻的2根缝合纱线的左右织造排列顺序,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具有第一数量的面经,具有第二数量的缝合纱线对,和第三数量的底经对,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之和与第三数量之比为2∶1或1∶1,每根缝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与相邻的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 
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包括8对或10对或12对底经,面纬的数量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或3比1,底经具有第一直径,底纬具有第二直径,面经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比为1比1.25至1比2.35之间,所述第三直径与第一直径之比为1比0.67至1比1.48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过滤及造纸用织物的底层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面层的俯视图; 
图3A-图3B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4A-图4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5A-图5B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底层的俯视图; 
图7A-图7D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底层的俯视图; 
图9A-图9D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10A-图10B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11A-图11B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12A-图12D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13A-图13D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具体的说明。附图中相同的标识号代表同一个纱线或部件,为方便阅读,对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放大。 
第一实施例: 
在图1和图2中显示了一种多层过滤及造纸织物,图中所示的是该织物的一个基本循环组织,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5根面经121-125,10根底经101-110,10根缝合纱线1101-1110,20根面纬171-190和10根底纬151-160,从图1中可以看出,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101、103、105、107、109和第二底经102、104、106、108、110,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101穿过底纬153、155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102穿过底纬158、1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101和第二底经1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它们与底纬形成二上/一下/一上/一下的交织方式,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为四根。 
图2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成形面层的结构,面纬与面经和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以 平纹的方式交织。例如面纬171穿过所有面经的下方以及所有缝合纱线的上方,面纬172穿过所有面经的上方以及1101、1104、1105、1107、1110的下方和其余缝合纱线的上方。 
参照图1和图2,MD方向的缝合纱线每两根形成一对,每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位于两根相邻的面经之间,每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穿过至少一根面纬的上侧;每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二对相邻的底经之间,每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穿过至少一根底纬的下侧;本实施例的10根缝合纱线,其中的1101和1102、1103和1104、1105和1106、1107和1108、1109和1110等等相邻两根为一对,1101和1102的面层交织部分位于相邻的面经121和122之间并分别穿过面纬172、174、176、188、190和178、180、182、184、186的上方,其接触底层部分位于相邻的底经对101、102和103、104之间并分别穿过底纬155、157和152、160的下方等等以此类推。 
由图1、图2所示,缝合纱线每两根形成一对,相邻的2根缝合纱线在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缝合纱线对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例如缝合纱线对1101与1102在从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过渡时在面纬177和187的下侧交叉,在这个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1101的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与1102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1101面层纱线的交织部分与1102接触底层纱线的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相邻的两根缝合纱线可以变更织造的左右顺序。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面经具有第一数量5根,缝合纱线对具有第二数量为5对,底经对具有第三数量为5对,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之和与第三数量之比为2∶1。 
参照图1所示,每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和相邻的一个底经对的其中一个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例如缝合纱线1101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穿过155、157形成的纬浮点分别与底经101、103与底纬155、157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 
由图1、图2和图3A--图3B所示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面纬和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 
第二实施例: 
由图4A--图4B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多层织物的MD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 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5根面经,10根底经,10根缝合纱线,20根面纬271-290和10根底纬251-260,图中标号面经221,底经201、202,缝合纱线1201、120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201和第二底经202,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201穿过底纬253、255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202穿过底纬258、2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201和第二底经2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它们与底纬形成二上/一下/一上/一下的交织方式,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为四根。 
缝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和相邻的一个底经对的其中一个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缝合纱线对的接触底层与底纬交织排列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纬浮点一一交错排列。 
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经数量和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与底经对数量、面纬的数量、底纬数量等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实施例: 
由图5A--图5B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多层织物的MD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5根面经,10根底经,10根缝合纱线,20根面纬371-390和10根底纬351-360,图中标号面经321,底经301、302,缝合纱线1301、130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301和第二底经302,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301穿过底纬353、3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302穿过底纬355、358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301和第二底经3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它们与底纬形成二上/一下/一上/一下的交织方式,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相同。 
缝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和相邻的一个底经对的其中一个底经与底纬 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底经穿过被二根底纬隔开的二根底纬的下方,例如302穿过355、358的下方形成纬浮点并被356、357隔开。 
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经数量和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与底经对数量、面纬的数量、底纬数量等等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四实施例: 
由图6和图7A-图7D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多层织物的底层俯视图和MD剖视图。本实施例在织造纹理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平纹交织结构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5根面经,10根底经401-410,10根缝合纱线1401-1410,20根面纬471-490和10根底纬451-460,图中标号面经421,从图中可以看出,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401、403、405、407、409和第二底经402、404、406、408、410,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401穿过底纬455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402穿过底纬460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401和第二底经4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它们与底纬形成四上/一下的飞数为2的交织方式,也就是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为二根。 
缝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和相邻的一个底经对的其中一个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每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一对底经的两侧,例如缝合纱线1401、1402分别位于底经对401、402的两侧。 
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经数量和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与底经对数量、面纬的数量、底纬数量等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五实施例: 
由图8和图9A-图9D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多层织物的底层俯视图和MD剖视图。本实施例在织造纹理上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平纹交织结构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面经,16根底经501-516,16根缝合纱线1501-1516,32根面纬571-602a和16根底纬551-566,图中标号面经521,从图中可以看出,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501、503、505、507、509、511、513、515和第二底经502、504、 506、508、510、512、514、516,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501穿过底纬554、558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502穿过底纬562、566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501和第二底经5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它们与底纬形成三上/一下的破斜纹的交织方式。 
缝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和相邻的一个底经对的其中一个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每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一对底经的两侧,例如缝合纱线1501、1502分别位于底经对501、502的两侧,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经数量和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之和与底经对数量之比、面纬的数量与底纬数量之比等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是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4根面经,8根底经,8根缝合纱线,16根面纬和8根底纬,其交织方式与本实施例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第六实施例: 
由图10A--图10B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多层织物的MD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平纹交织结构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面经,16根底经,16根缝合纱线,32根面纬671-702a和16根底纬651-666,图中标号面经621,底经601、602,缝合纱线1601、160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601和第二底经602,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601穿过底纬658、666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602穿过底纬655、663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601和第二底经6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它们与底纬形成四上/一下/二上/一下的交织方式,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为六根。 
缝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和相邻的一个底经对的其中一个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每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二个相邻的底经对之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经数量和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与底经对数量、面纬的数量、底纬数量等等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是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4根面经,8根底经,8根缝合纱线,16根面纬和8根底纬,其交织方式与本实施例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第七实施例: 
由图11A--图11B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多层织物的MD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平纹交织结构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面经,16根底经,16根缝合纱线,32根面纬771-802a和16根底纬751-766,图中标号面经721,底经701、702,缝合纱线1701、170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701和第二底经702,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701穿过底纬755、766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702穿过底纬758、763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701和第二底经7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它们与底纬形成四上/一下/二上/一下的交织方式,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为六根。 
与第六实施例不同的是,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底经穿过被四根底纬隔开的二根底纬的下方,例如702穿过758、763的下方形成纬浮点并被759、760、761、762隔开。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经数量和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与底经对数量、面纬的数量、底纬数量等等与第六实施例相同。其交织方式与本实施例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第八实施例: 
由图13A--图13D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多层织物的MD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平纹交织结构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面经,16根底经,16根缝合纱线,32根面纬971-1002和16根底纬951-966,图中标号面经921,底经901、902、903、904,缝合纱线1901、190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901、903和第二底经902、904,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例如,第一底经901穿过底纬962、966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第二底经902穿过底纬954、958的下方,同时穿过其余底纬 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并依次类推;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901和第二底经902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它们与底纬形成三上/一下的交织方式。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面经数量与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之和,与底经对的数量之比为1∶1,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纬的数量、底纬数量等等与第五实施例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第九实施例: 
由图14A--图14D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多层织物的MD剖视图。本实施例包括在织造纹理上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平纹交织结构的面层。每个重复的循环组织具有8根面经,16根底经,16根缝合纱线,32根面纬2171-2202和16根底纬2151-2166,图中标号面经2121,底经2101、2102、2103、2104,缝合纱线2601、260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织物的底层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第一底经和第二底经的交织关系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与第八实施例不同的是,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每根缝合纱线穿过4根底纬的下方,例如2601穿过2151、2154、2159、2162的下方形成纬浮点,并分别与左右相邻的底经对的2条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的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其他面经、面纬、缝合纱线的交织方式、面经数量和缝合纱线对的数量与底经对数量、面纬的数量、底纬数量等等与第八实施例相同。其交织方式与本实施例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的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之中,面纬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3比1,本行业的技术人员都知道这样的比例是普遍的和容易实现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的底经具有第一直径,底纬具有第二直径,面经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比为1比1.25至1比2.35之间,所述第三直径与第一直径之比为1比0.67至1比1.48之间。例如第一实施例的织物:底经直径为0.17mm,底纬直径为0.35mm,面经直径为0.20mm,面纬直径为0.20mm,缝合纱线直径为0.17mm,MD方向纱线密度为62根/cm~72根/cm,CMD方向纱线密度为50根/cm~62根/cm,再例如第八实施例的织物:底经直径为0.20mm,底纬直径为0.32mm,面经直径为0.20mm,面纬直径为0.20mm,缝合纱线直径为0.18mm,MD方向纱线密度为48根/cm~60根/cm,CMD方向纱线密度为50根/cm~62根/cm。 
在本发明的过滤及造纸织物结构中,纱线的选用是根据过滤工艺和过滤设备、造纸工艺和造纸设备对织物的要求来确定,例如可以选用单丝、复丝、加捻复丝、纱线的横截面可以 是圆形、扁方形、椭圆形等等,纱线的材料可以是聚酯、尼龙、聚丙烯、芳族聚酰胺,而使用最多的是本行业通常使用的聚酯和尼龙。 
上述实施例以图示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以图示方式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结构包括一个形成成形面层的纱线系统,一个形成接触底层的纱线系统和一个缝合纱线系统;
所述形成成形面层的纱线系统包括一组面经、一组面纬;
所述形成接触底层的纱线系统包括一组底经、一组底纬;
所述缝合纱线在MD方向与面纬和底纬交织,每根缝合纱线包括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组成,该成形面层交织部分构成纤维支撑的一部分;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经以二根成一对的形式出现,包括第一底经和第二底经,当第一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二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当第二底经穿过底纬下侧时,第一底经则穿过所述底纬的上侧;
在MD方向上第一底经和第二底经共同形成一条纱线交织路径,每个底经对与底纬的交织方式相同,相邻的底经对之间沿着相同的MD方向错位的底纬数量相同;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由结构一致的基本循环组织构成,面经与面纬和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以平纹的方式交织;
面经、面纬和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构成过滤及造纸用织物的成形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D方向的缝合纱线每两根形成一对,每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位于两根相邻的面经之间,每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穿过至少一根面纬的上侧;每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位于两对相邻的底经之间或一对底经的两侧,每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穿过至少一根底纬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D方向的缝合纱线,相邻的2根缝合纱线在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向接触底层交织部分过渡时交叉,在一对缝合纱线的相邻的2个交叉点之间,其中一根缝合纱线的成形面层交织部分和另一根缝合纱线的接触底层交织部分形成上下相对,并可以更改相邻的2根缝合纱线的左右织造排列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具有第一数量的面经,具有第二数量的缝合纱线对,和第三数量的底经对,所述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之和与第三数量之比为2比1或1比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每根缝合纱线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与相邻的底经对的其中一个底经与底纬交织形成接触底层纬浮点彼此相邻成对出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包括8对底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包括10对底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包括12对底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基本循环组织内,面纬的数量与底纬的数量之比为2比1或3比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及造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底经具有第一直径,底纬具有第二直径,面经具有第三直径,所述第一直径与第二直径之比为1比1.25至1比2.35之间,所述第三直径与第一直径之比为1比0.67至1比1.48之间。
CN2009102136537A 2009-12-08 2009-12-08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Pending CN102086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36537A CN102086548A (zh) 2009-12-08 2009-12-08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36537A CN102086548A (zh) 2009-12-08 2009-12-08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6548A true CN102086548A (zh) 2011-06-08

Family

ID=4409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36537A Pending CN102086548A (zh) 2009-12-08 2009-12-08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6548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9571A (en) * 1978-03-03 1979-04-17 Huyck Corporation Papermaking fabrics
GB2078802A (en) * 1980-07-02 1982-01-13 Schoeller Dueren Metalltuch A Fourdrinier Wire Screen
US4636426A (en) * 1985-01-04 1987-01-13 Huyck Corporation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yarns having multiple parallel monofilament strands
US5562968A (en) * 1994-03-25 1996-10-08 Asten, Inc. Textile dryer fabric
CN1179482A (zh) * 1996-10-11 1998-04-22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具有在编织时作为单根用的成对的相同机向纱的造纸用织物
CN1186132A (zh) * 1996-12-02 1998-07-01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具有编织成一股的成对的不同的机器方向纱线的造纸机织物
CA2268508A1 (en) * 1998-04-08 1999-10-08 Jwi Lt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EP1736595A1 (en) * 2005-06-25 2006-12-27 Voith Patent GmbH Papermaking Clothing
US20070068591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Ward Kevin J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machine direction stitching yarns that form machine side knuckles
CN101117778A (zh) * 2007-08-30 2008-02-06 刘勇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168931A (zh) * 2007-11-23 2008-04-30 刘勇 造纸用成型网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9571A (en) * 1978-03-03 1979-04-17 Huyck Corporation Papermaking fabrics
GB2078802A (en) * 1980-07-02 1982-01-13 Schoeller Dueren Metalltuch A Fourdrinier Wire Screen
US4636426A (en) * 1985-01-04 1987-01-13 Huyck Corporation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yarns having multiple parallel monofilament strands
US5562968A (en) * 1994-03-25 1996-10-08 Asten, Inc. Textile dryer fabric
CN1179482A (zh) * 1996-10-11 1998-04-22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具有在编织时作为单根用的成对的相同机向纱的造纸用织物
US5799708A (en) * 1996-10-11 1998-09-01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Papermaker's fabric having paired identical machine-direction yarns weaving as one
CN1186132A (zh) * 1996-12-02 1998-07-01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具有编织成一股的成对的不同的机器方向纱线的造纸机织物
CA2268508A1 (en) * 1998-04-08 1999-10-08 Jwi Lt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EP1736595A1 (en) * 2005-06-25 2006-12-27 Voith Patent GmbH Papermaking Clothing
US20070068591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Ward Kevin J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machine direction stitching yarns that form machine side knuckles
CN101117778A (zh) * 2007-08-30 2008-02-06 刘勇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168931A (zh) * 2007-11-23 2008-04-30 刘勇 造纸用成型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067C (zh) 具有接结纱线的织物
JP4243740B2 (ja) 細糸を含むベースファブリックを有するプレスフェルト
US5713397A (en) Multi-layered through air drying fabric
CN100554574C (zh) 成形织物
CN100547156C (zh) 具有三重接结纱的多层成形织物
US8196613B2 (en)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KR100876018B1 (ko) 하부 md사 보다 적은 유효 상부 md사를 갖는 경사접결된 제지용 형성직물
KR100732001B1 (ko) 기계측 너클을 형성하는 기계방향 접결사를 구비한 제지용성형직물
CN102369322B (zh) 具有双组合接结纬纱的成形织物
CN101351591B (zh) 带有具有不同轮廓图案的成对接结纱的多层织物
CN101195973A (zh) 造纸用成形织物
KR20070106427A (ko) 교차방향사 접결 및 2:3의 상부 기계방향사 대 하부기계방향사의 비를 갖는 제지용 형성직물
CN1015698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117778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209427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US7487805B2 (en)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cross-direction yarn stitching and ratio of top machined direction yarns to bottom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of less than 1
KR100755479B1 (ko) 베이스 직물에서 긴 MD(machinedirection) 플로우트들을 가진 제지기의 프레스펠트
CN101168931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64400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94348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548A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607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126211A (zh) 造纸用成型网
CN101666004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6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