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3147A - 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3147A
CN102083147A CN201110002396XA CN201110002396A CN102083147A CN 102083147 A CN102083147 A CN 102083147A CN 201110002396X A CN201110002396X A CN 201110002396XA CN 201110002396 A CN201110002396 A CN 201110002396A CN 102083147 A CN102083147 A CN 102083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ircuit
packet data
circuit switching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23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3147B (zh
Inventor
安东尼.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ISHANG WEIRUI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SHANG WEIRUI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MEISHANG WEIRUI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02083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3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和网络互联接口。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被配置为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发送和接收分组数据。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具有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被配置为封装/解封装与电路交换网模型的链路接入控制层对应的子层的子集的数据。该网络互联接口可操作地经由分组数据网络耦接到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并且被配置为向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通知电路交换事件。该网络互联接口具有链路接入控制/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通知电话交换事件时封装/解封装数据。

Description

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及其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下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它们每一个的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合并于此:
  序列号   申请日   名称
  61292861   01/07/2010   1X MESSAGE PROCESSING
  61294499   01/13/2010   SIGNALING ENHANCEMENT PROTOCOL
  61295065   01/14/2010   TUNNELING MAC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蜂窝通信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降低与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向移动站通知呼入呼叫有关的时间和开销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蜂窝电话产业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在经历着指数增长。事实上,公知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甚至没有传统的固定电话。除了这些没有自己的传统电话的人之外,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成年人拥有无线电话。
同时,不断增加的蜂窝电话的使用也使其覆盖范围正在超过传统的固定电话的覆盖范围。事实上,七分之一的成年人现在仅仅使用蜂窝电话。而在过去,只有当固定电话不可用或在紧急情况下才使用蜂窝电话,较低的载波速率、家庭套餐(family package)的承受能力、以及免费的移动电话到移动电话或亲情号码(friend-to-friend)的促销已经促进了使用上的显著增长。今天,走进任何公共场所或机构时注意到那里的大多数人使用他们的蜂窝电话进行谈论已经并不罕见。
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使用移动电话或移动站进行通信已经变得可以实现了。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提供了所谓的“2G”或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开始了今天我们正享受到的部署和使用两个方面的增长。这些最初的系统主要提供各方之间的语音呼叫的路由和可靠服务。此外,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存在许多与语音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有关的定时和延迟要求以便保持服务质量。因而,部署(field)了所谓的电路交换语音链路以保证服务质量。
此外,尽管无线蜂窝网络技术正继续提供与处理语音呼叫的能力相关的改进,但是在该产业内也一直有巨大的吸引力来提供分组数据的可靠和高效的传送。结果,高速分组数据网络的渐进发展总是不能跟得上语音网络的发展。提出既提供可靠的语音又提供高速数据接入的更统一的解决方案是本产业的目标,但是,本产业目前还未达到该水平。因此,通常的实践是部署一种提供通过一类电路交换网络(例如CDMA2000 1xRTT)的语音通信以及通过另一类网络(例如LTE,LTE仅仅提供分组数据,并且不提供用户优选支持语音通信的服务质量)的高速数据通信的移动系统。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混合解决方案将在本领域内流行。
为了提出这样的混合系统,设计者不得不开发用于两个或多个共存的网络发生冲突的情况或需要两个或多个共存的网络互操作的情况的协议。
本申请处理一种这样的情况,即仅仅提供分组数据通信的高速数据网络和电路交换语音网络之间的切换以便处理呼入或呼出呼叫或其它的电路交换事件。
目前,存在用于在高速数据会话期间退回电路交换网以处理呼入或呼出呼叫的协议。最现代的技术遵循“隧道(tunneling)”的形式,其中将与呼叫有关的通知数据封装到通过分组数据网络交换的数据单元的序列中。但是当前规定仅仅封装在通过电路交换链路向移动站通知呼叫时会正常地包括的全部的分层的数据,包括与专用于电路交换链路的定时和无线环境有关的规定。
除了与处理此非必要的数据有关引起的延迟之外,在移动站内用于正常处理分组数据的硬件被迫复制否则需要通过电路交换链路的所有分层的过程和动作。这样的复制虽然站在通知方的立场上也许是有利的,但是当从移动站看见的影响方面来看时,不仅从时间和处理资源的浪费方面,而且从电池寿命方面来看,这样的复制都是繁重的。
因此,需要一种将消除或基本上降低由于通过分组数据链路向移动站通知呼入电路交换呼叫引起的蜂窝通信系统体验的延迟的技术。
此外,需要一种当通过分组数据链路向移动站通知呼叫时消除不必要的电路交换协议层的复制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连同其它申请一起目的是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并且解决现有技术的其它问题、缺点和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该装置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该装置包括第一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网络互联接口。第一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并封装或解封装与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数据。网络互联接口,用于经由该分组数据网络耦接到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用于向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通知该电路交换事件并传输该封装或解封装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其中,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根据该电路交换事件由电路交换网络产生。其中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和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用于双模移动台,该双模移动台包括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和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其中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兼容CDMA 2000 1xRTT协议,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兼容LTE协议,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更包括第二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对处理接收到的该电路交换事件通知并对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进行解封装或封装。
本发明的一方面预期一种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该装置耦接到一电路交换网络和一分组数据网络,该装置更包括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和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用于通过该电路交换网络进行电路交换数据传输。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用于通过该分组数据网络进行分组数据传输,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更包括第一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处理该电路交换事件通知并对接收到的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对应复数个子层的数据进行封装或解封装。这种装置通过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到网络互联接口,该网络互联接口用于向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通知该电路交换事件并传输该封装或解封装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该网络互联接口更连接到第二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该第二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并传输解封装或封装后的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对应复数个子层的该数据,其中,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根据该电路交换事件由电路交换网络产生,该网络互联接口根据电路交换分层协议从移动交换中心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的通知,该移动交换中心通过电路交换网络基站连接到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预期一种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封装与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对应复数个子层的数据。通过经由该分组数据网络耦接到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的网络互联接口传输该数据。以及通过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接收该数据,并根据该复数个子层进行解封装。
因此本发明可以很好的消除由于通过分组数据链路向移动站通知呼入电路交换呼叫引起的蜂窝通信系统体验的延迟,同时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不对现有系统做出较多改进。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了用于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向双模移动站通知呼入呼叫或其它电路交换事件的目前蜂窝结构的框图;
图2是描述诸如用于通知图1的双模移动站的目前双模隧道参考模型的框图2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双模隧道参考模型的框图;和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向双模移动站通知呼入呼叫或其它电路交换事件的蜂窝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做出并使用在特定应用和它的要求的背景内提供的本发明。但是,对优选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里定义的一般原则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意欲局限于这里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将得到与这里公开的原则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考虑以上关于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向移动站通知呼叫采用的目前双模蜂窝结构和相关技术,将参考图1-2讨论这些蜂窝结构的局限性。在这之后,将参考图3-4提供对本发明的讨论。本发明通过提供隧道结构、装置和方法来克服目前的局限性和缺点,通过该隧道结构、装置和方法来消除贯穿分组数据网络的不必要的处理。
考虑图1,其中示出了用于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109向双模移动站101通知呼入呼叫或其它电路交换事件的目前蜂窝结构100的框图。结构100包括具有用于处理电路交换蜂窝应用的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102的移动站101和用于处理分组数据应用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104。移动站101经由电路交换无线链路106耦接到电路交换基站107并且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109耦接到分组数据基站110。
电路交换基站107耦接到移动交换中心114,同时网络互联接口112耦接到移动交换中心114并且经由分组数据链路115耦接到分组管理实体116。移动交换中心114向/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路由(route)呼叫和事件(event)。分组管理实体116耦接到分组数据交换中心118,其向/从分组数据网络(诸如互联网)路由数据和事件。在本发明中,路由指的是将信息数据从传递到目的地的行为。
在操作中,通过PSTN的电路交换呼叫和事件由移动交换中心114路由到特定的网络互联接口112。与呼叫或其它事件有关的所有控制和业务通过电路交换无线链路106发生,并且由移动站101内的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102处理。同样地,通过互联网的分组数据和事件由分组数据交换中心118路由到特定的分组管理实体116,该特定的分组管理实体116接口连接于当前分配给移动站101的分组数据基站110。与分组数据或其它事件有关的所有控制和业务发生在分组数据无线链路109上,并且由移动站101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104处理。
对本申请特别关注的是与某些目前的双模配置有关的情形和环境,一个示例是能够处理码分多址(CDMA)无线链路106(诸如可以在CDMA20001xRTT结构中找到)上的电路交换呼叫和其它事件并且处理分组数据无线链路109(诸如可以在长期演进(LTE)结构中找到)上的分组数据和其它事件的双模移动站101。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CDMA2000 1xRTT电路交换结构(或“1x”结构)在本领域中公知用于处理电路交换呼叫(“语音呼叫”),而LTE结构是公知的并且目前部署在全世界的主要大城市中心,作为对当前部署的EV-DO分组数据网络在分组数据通信能力方面的改进。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LTE是专用于分组数据的网络。也就是说,LTE不支持诸如传统的蜂窝语音呼叫的电路交换事件。LTE确实提供对所谓的互联网协议上语音(VoIP)呼叫的支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从人使用感受这一因素的角度看,与目前的VoIP技术有关的缺点(例如,抖动)使得非常不太可能在移动站中正常使用VoIP。
继续本申请,将采用来自于1x和LTE两个应用的示例和术语,因为这些是公知的并且普遍采用的技术,可以实际上采用它们来说明现有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如何使用本发明来克服这些局限性,但是,本发明人注意到,本发明的范围不是只限于1x和LTE,而是可以扩展以包含这样的双模蜂窝结构:必须使用采用的无线链路109中的一个来向移动站101通知与具有对电路交换应用唯一的定时和服务质量性质和要求的电路交换链路106有关的呼入语音呼叫或其它事件。
在特定的1x和LTE术语中,分组管理实体116被称为移动管理实体(MME),其是LTE网络的主接入节点。MME接口连接到许多分组数据基站110(其被称为eNB)。网络互联接口112被称为互配解决方案(IWS)并且负责将诸如1x的电路交换网接口连接于LTE网络。因此,当正在通过分组数据网络向移动站发送分组数据时,为了本申请的目的,结构100中所示的电路交换元件102、107、112实际上是空闲的。正在经由分组数据交换中心118向/从互联网、通过分组管理实体116、通过分组数据基站110以及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109向/从移动站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104路由分组数据。
但是当及时电路交换事件(例如,呼叫)进入用于移动站101的移动交换中心114时,必须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109向移动站通知它必须及时地停止处理分组数据并且退回到电路交换无线链路106以便进一步进行,即接受呼叫。然而,因为电路交换和分组数据协议不等价,所以设计者们正在研究提供允许此通知发生的技术和机制。在1x/LTE环境中采用的一个这样的机制是隧道(tunneling),由此将用于提供与呼叫的接受和退回到电路交换无线链路106有关的电路交换参数的通知、确认和协商的电路交换数据(CSDATA)121作为数据部分封装在通过包括链路115、119和109的分组数据网络发送/接收的高层数据分组120内。因此,顾名思义,电路交换通知数据121采用数据分组作为发送/接收电路交换参数的隧道。
网络互联接口112执行移动交换中心114和分组管理实体116之间的接口连接,并且负责与隧道传输电路交换数据121有关的大部分处理。通过链路115、119、109将隧道分组120路由经过分组管理实体116和基站110,但是数据121的处理仅仅在终点101、112处需要。关于目前的电路交换网(诸如1x),存在大量必须由电路交换事件的终点处理以便确保服务质量的网络信息,诸如寻址、验证、分段和重组装、无线参数的传送和配置等等。在1x中,处理此信息的协议层被称为链路接入控制(LAC)层。因此,在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102内描述用于执行电路交换事件的这些操作的LAC层处理器103。同样地,在电路交换基站107内描述执行基本上相似的层处理的LAC处理器108。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电路交换事件是由移动站101处理的唯一的事件,则前述的元件103、108对LAC层所需的处理将足够。
并且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104和分组数据基站110还包括相称的处理元件(未示出)来支持通过分组数据网络的分层通信。但是,为了通过分组数据网络提供电路交换呼叫和其它事件的通知,在网络互联接口112和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104中均需要LAC层处理元件105、113。当然,由于网络互联接口112的主要目的是将电路交换网接口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因此它遵循LAC层信息的处理是必需的,但是仍然是有限的。然而,在移动站中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104内包括LAC处理器105更加有问题,因为移动站101内的处理资源和功率的可用性有限。
广义上说,诸如互联网浏览、文本消息和文件传输之类的分组数据应用严重依赖网络上的分段的消息的动态路由。也就是说,将消息打断成片段和分组并且通过各种路由器路由到目的地(例如,移动站101)。因此,分组可能次序颠倒地或错误地到达目的地,并且必须由目的地元件中的装置重发和重新组装。这正是目前的VoIP技术自身不能有利地接近使用的原因--不能保证在与支持的使用相称的时间间隔进行分组传送。另一方面,对支持文件传输中的使用的定时要求的需要则少得多。例如,LTE对于数据传送的目的是非常快的,但是不能保证支持语音活动所必需的定时。
相反,语音呼叫需要一致且专用的端到端服务质量以便支持使用。并且诸如1x之类的电路交换协议提供必要的约束和校验以保证高的服务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此服务质量主要经由专用链路106实现,其可能长时间不传送重要的信息,但是仍然可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与处理电路交换呼叫和事件以及处理分组数据和事件有关的硬件和软件一定是不同的。因此,将双模移动站101描述为兼备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102和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104。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目前移动站上的设计制约,诸如处理能力和电池寿命,通常限制移动站101以使得它可能仅仅处理两个链路106、109中的一个链路上的事件。本申请考虑与在移动站101正在积极处理分组数据链路109上的分组数据时向移动站101通知呼入呼叫或其它电路交换事件有关的问题。现在将参考图2更详细地呈现与LAC层处理有关的这些和其它复杂度。
图2是描述诸如用于通知图1的双模移动站的目前双模隧道参考模型的框图200。图200显示了图1中的网络互联接口112如何与双模移动站(当然可以是各种其它的接入技术实体)通信,以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包括分组数据无线链路)通知电路交换呼叫或其它事件,如上面已经参考图1讨论的。在任何分层结构模型中,每个端点必须复制网络模型层的每一个。因此,网络互联接口根据电路交换分层协议从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电路交换事件的通知,该电路交换分层协议诸如1x,其包括最高级别、层3210,包括通知信息本身。将层3数据封装到与电路交换链路接入控制层211对应的数据单元中,然后将该数据单元封装到与通知应用层212有关的数据单元中,最后将该数据单元封装到与电路交换较低层213(一般是介质接入层和物理层)对应的数据单元中。在1x/LTE通知配置中,通知接入层212通常被称为通用电路服务通知应用(GCSNA,Generic Circuit Services NotificationApplication)层。
通过一个或多个较低层链路将较低层数据单元通信到其它接入技术实体,其复制与采用的无线技术相称的较低层208-209。一般说来,网络互联接口通信到电路交换较低层209,并且移动站通过它的分组数据无线链路通信到分组数据较低层208。如上所述,网络互联接口112通过隧道传输通知来在它的分组数据无线链路上向移动站通知电路交换事件。在层3210处执行电路交换通知数据的此封装,并且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和居间链路来发送到移动站。
其它接入技术实体实行从电路交换数据链路到分组数据链路的较低层转换,因而移动站经由分组数据在分组数据较低层207处接收到通知。由于这是由移动站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处理的,因此除了接收和发送正常的分组数据所需的处理或资源外,不需要附加的处理或资源。但是,移动站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还必须为网络互联接口中的相应层210-212的每一个提供处理。因此,仅仅为了电路交换通知的目的,移动站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必须为通知应用层206、电路交换LAC层205和层3204提供处理资源。
具体地说,关于电路交换LAC层205、211,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对于大部分电路交换协议,包括1x,存在必须提供的大量子层214、215。这些层包括寻址子层、验证子层、无线环境子层、实用子层、和分段和重新组装子层。虽然在网络互联接口中是否需要这些子层215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本发明人已经注意到,移动站中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必须分配和实行大量的非必要的处理,仅仅是为了满足电路交换LAC层205、211协议的要求。例如,因为分组数据单元比电路交换数据单元大几个数量级,所以不需要分段和重新组装。然而,在移动站中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内必须提供此子层处理。同样地,不存在要在无线环境子层中传递的无线环境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是只有电路交换无线链路才有的信息,并且正在经由分组数据网络隧道传输通知信息。
因此,本发明人已经注意到,经由分组数据网络进行电路交换事件通知必要的唯一的层是最上方的两个子层中存在的数据:寻址和验证。然而,在目前的配置中,诸如1x/LTE双模配置,在隧道通知情形下宝贵的时间和处理资源正在通过处理“伪”或“空”信息而被浪费。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期望降低执行电路交换数据网络和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切换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特别是在通常引起用户注意的呼入呼叫的情况下。
因此,提供本发明来克服这些附加的处理和时间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从两个网络互联接口中的LAC层205、211,更重要的是,从移动站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中消除所有非必要的子层处理和相关延迟的技术。现在将参考图3-4来讨论本发明。
现在转到图3,示出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双模隧道参考模型的框图300。图30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网络互联接口如何与根据本发明的双模移动站(但是可以是各种其它的接入技术实体)通信,以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包括分组数据无线链路)通知电路交换呼叫或其它事件,如上面已经参考图1讨论的。如图2所示的图200中所示,每个端点(网络互联接口和移动站)复制网络模型层的每一个。因此,网络互联接口根据电路交换分层协议从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电路交换事件的通知,该电路交换分层协议诸如1x,其包括最高级别、层3310,包括通知信息本身。将层3数据封装到与根据本发明的电路交换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层311对应的数据单元中,然后将该数据单元封装到与通知应用层312有关的数据单元中,最后将该数据单元封装到与电路交换较低层313(一般是介质接入层和物理层)对应的数据单元中。在1x/LTE通知配置中,通知接入层312通常被称为通用电路服务通知应用(GCSNA)层。
较低层数据单元与连接到其它接入技术实体的一个或多个较低层链路进行通信,较低层数据单元复制与采用的无线技术相称的较低层308-309。一般说来,网络互联接口通信到电路交换较低层309,并且移动站通过它的分组数据无线链路通信到分组数据较低层308。如上所述,网络互联接口通过隧道传输通知来在它的分组数据无线链路上向移动站通知电路交换事件。在层3310处执行电路交换通知数据的此封装,并且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和居间链路来发送到移动站。
其它接入技术实体实行从电路交换数据链路到分组数据链路的较低层转换,因而移动站经由分组数据在分组数据较低层307处接收到通知。由于这是由移动站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处理的,因此除了接收和发送正常的分组数据所需的处理或资源外,不需要附加的处理或资源。如图2的图200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站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提供对网络互联接口中的相应层310-312的每一个的处理。因此,为了电路交换通知的目的,移动站内的根据本发明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为通知应用层306、电路交换隧道LAC层305和层3304提供处理资源。
具体地说,关于电路交换隧道LAC层305、311,本发明仅仅提供对通知是必需的子层314-315,即寻址子层和验证子层;消除了所有非必要的处理要求。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互联接口中的通知应用层312和移动站中的通知应用层306将采用GCSNA层消息来交换封装的通知数据。在CDMA20001x实施例中,如下发送这些封装的数据:
发送器(网络互联接口或移动站)模拟所需的所有较低层基本数据单元(primitive),包括MAC-Data.Indication、MAC-Data.Request。从LAC协议数据单元(PDU)中提取必需的信息,并且形成隧道LAC PDU。然后将隧道LAC PDU传送到GCSNA层。
接收器从它的相应的GCSNA层接收隧道LAC PDU并提取所需的LAC字段。形成LAC PDU并传送到为处理通知数据而提供的处理资源。
在1x/LTE配置中使用此隧道协议用于电路交换通知,在使用逻辑信道为r-csch反向公用信令信道(reverse common signaling channel)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提供具有以下字段的L3PDU:消息类型(例如,注册、开始)、长度、地址字段、验证字段和填充字段。在利用逻辑信道为r-dsch反向专用信令信道(reverse dedicated signaling channel)的实施例中,封装L3DU使得其具有以下字段:消息类型(例如,次序、验证挑战响应)、长度、地址字段、加密字段和填充字段。在利用逻辑信道为f-csch前向公用信令信道(Forwardcommon Signaling Channel)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封装L3PDU使得其具有以下字段:消息类型(例如,一般页、数据突发)、长度、地址字段、加密字段、填充字段。在利用逻辑信道为f-dsch前向专用信令信道(ForwardDedicated Signaling Channel)的另一实施例中,封装L3DU使得其具有以下字段:消息类型(例如,通用移交方向、数据突发)、长度、地址字段、加密字段和填充字段。
因此,通过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隧道LAC层305、311,通知层306、312,诸如1x/LTE实施例中的GCSNA层,仅仅需要隧道传输必要数据所需的资源和定时,而不需要接入不必要的1x无线参数所需的资源和定时,因而不必提供与无线环境、分段和重新组装等等有关的字段。
现在参考图4,其中示出了用于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409向双模移动站401通知呼入呼叫或其它电路交换事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蜂窝结构400的框图。结构400包括具有用于处理电路交换蜂窝应用的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402的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站401、和用于处理分组数据应用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404。移动站401经由电路交换无线链路406耦接到电路交换基站407并且通过分组数据无线链路409耦接到分组数据基站410。
电路交换基站407耦接到移动交换中心414,同时网络互联接口412耦接到移动交换中心414并且经由分组数据链路415耦接到分组管理实体416。移动交换中心414向/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路由呼叫和事件。分组管理实体416耦接到分组数据交换中心418,其向/从分组数据网络(诸如互联网)路由数据和事件。
在操作中,PSTN上的电路交换呼叫和事件由移动交换中心414路由到特定网络互联接口412。与呼叫或其它事件有关的所有控制和业务都发生在电路交换无线链路406上并且由移动站401内的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402处理。同样,互联网上的分组数据和事件由分组数据交换中心418路由到特定的分组管理实体416,该特定的分组管理实体416接口连接到当前分配给移动站401的分组数据基站410。与分组数据或其它事件有关的所有控制和业务都发生在分组数据无线链路409上,并且由移动站401内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404处理。图400中的元件的操作基本上与图1的图100内的类似命名的元件的操作相似。例外是根据本发明的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404包括隧道LAC处理器405,其被配置为处理TLAC层数据,如上参考图3所述。TLAC层处理器405处理隧道传输的TLAC PDU中的寻址和验证数据,但不需要定时或处理资源来处理与电路交换链路(如在1x链路中)对应的不必要的和非必要的子层信息。
此外,网络互联接口412包括LAC/TLAC处理器413,其在与电路交换基站407通信时提供所有子层处理(如图2所示),并且在与分组管理实体416通信以便隧道传输电路交换事件通知时提供与TLAC PDU有关的寻址和验证数据的处理。
因此,消除了与LAC层中的不必要的电路交换子层有关的处理和定时,并且在1x/LTE实施例中,GCSNA消息和层仅仅需要提供通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他们可以容易地使用公开的构思和详细的实施例作为设计或修改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相同目的的其它结构的基础,并且可以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这里公开的内容做出各种变化、替换和变更。

Claims (18)

1.一种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该装置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该装置包括:
第一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并封装或解封装与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数据;以及
网络互联接口,用于经由该分组数据网络耦接到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用于向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通知该电路交换事件并传输该封装或解封装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
其中,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根据该电路交换事件由电路交换网络产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和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用于双模移动台,该双模移动台包括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和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其中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兼容CDMA 20001xRTT协议,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兼容LTE协议,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更包括:
第二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对处理接收到的该电路交换事件通知并对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进行解封装或封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包括与CDMA 2000 1xRTT兼容的寻址子层数据和验证子层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更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
消息类型区域;
消息长度区域;
地址区域;以及
验证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封装于与一电路交换传输有关的一协议数据单元并在以下信道之一或其组合上传输:
反向公用信令信道;
反向专用信令信道;
前向公用信令信道;以及
前向专用信令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网络互联接口根据电路交换分层协议从移动交换中心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的通知,该移动交换中心通过电路交换网络基站连接到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
7.一种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该装置耦接到一电路交换网络和一分组数据网络,该装置更包括:
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用于通过该电路交换网络进行电路交换数据传输;以及
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用于通过该分组数据网络进行分组数据传输,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更包括:
第一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处理该电路交换事件通知并对接收到的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对应复数个子层的数据进行封装或解封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该装置通过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到网络互联接口,该网络互联接口用于向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通知该电路交换事件并传输该封装或解封装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该网络互联接口更连接到第二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该第二隧道链路接入控制处理器用于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并传输解封装或封装后的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对应复数个子层的该数据,
其中,该链路接入控制层的复数个子层对应的该数据根据该电路交换事件由电路交换网络产生,该网络互联接口根据电路交换分层协议从移动交换中心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的通知,该移动交换中心通过电路交换网络基站连接到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兼容CDMA2000 1xRTT协议,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兼容LTE协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对应该复数个子层的数据包括与CDMA 2000 1xRTT兼容的寻址子层数据和鉴权子层数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对应该复数个子层的数据更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
消息类型区域;
消息长度区域;
地址区域;以及
鉴权区域。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对应该复数个子层的数据封装于与一电路交换传输有关的一协议数据单元并在以下信道之一或其组合上传输:
反向公用信令信道;
反向专用信令信道;
前向公用信令信道;以及
前向专用信令信道。
13.一种用于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封装与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的链路接入控制层对应复数个子层的数据;
通过经由该分组数据网络耦接到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的网络互联接口传输该数据;以及
通过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接收该数据,并根据该复数个子层进行解封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和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用于双模移动台,其中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兼容CDMA2000 1xRTT协议,该分组数据调制解调器兼容LTE协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应该复数个子层的数据包括与CDMA 2000 1xRTT兼容的寻址子层数据和鉴权子层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应该复数个子层的数据更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或其组合:
消息类型区域;
消息长度区域;
地址区域;以及
鉴权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应该复数个子层的数据封装于与一电路交换传输有关的一协议数据单元并在以下信道之一或其组合上传输:
反向公用信令信道;
反向专用信令信道;
前向公用信令信道;以及
前向专用信令信道。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网络互联接口根据电路交换分层协议从移动交换中心接收该电路交换事件的通知,该移动交换中心通过电路交换网络基站连接到该电路交换调制解调器。
CN201110002396.XA 2010-01-07 2011-01-07 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02083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9286110P 2010-01-07 2010-01-07
US61/292,861 2010-01-07
US29449910P 2010-01-13 2010-01-13
US61/294,499 2010-01-13
US29506510P 2010-01-14 2010-01-14
US61/295,065 2010-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3147A true CN102083147A (zh) 2011-06-01
CN102083147B CN102083147B (zh) 2014-02-12

Family

ID=44088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2396.XA Active CN102083147B (zh) 2010-01-07 2011-01-07 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65223B2 (zh)
CN (1) CN10208314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840A (zh) * 2013-03-29 2013-06-12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支持lte和3g通信标准的混合设备和系统
CN103281735A (zh) * 2012-03-22 2013-09-04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基于用户终端的增强型电路交换回馈
CN103442438A (zh) * 2012-07-23 2013-12-11 开曼群岛威睿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隧道通用寻呼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US10154540B2 (en) 2013-03-29 2018-12-11 Intel Corporation LTE-1x hybri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131022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6730B1 (en) * 2010-01-21 2018-10-10 LG Electronics Inc. 1x message bundling
US8693396B2 (en) * 2010-06-08 2014-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wing a subscriber to view the calling party number for a circuit switched voice call page while attached to a packet data network
US20110310794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Ke-Chi Jang Methods of providing pages including calling party number using a tunneling protocol
US9584384B2 (en) * 2012-09-19 2017-02-2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retransmitting reverse link data an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9494A (zh) * 2002-08-31 2004-03-0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 一种cdma系统与无线局域网结合的系统
CN1874328A (zh) * 2006-03-03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业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US20100317378A1 (en) * 2009-05-08 2010-12-16 Yonggang Fang Interworking circuit service fall b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7924A1 (en) * 2004-11-22 2007-05-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technology active handoff of a hybri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6085218A1 (en) * 2005-02-14 2006-08-1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network, mobile terminal,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ethod for cross-paging a mobile terminal via a data burst message
US7945214B2 (en) * 2006-03-24 2011-05-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ducing overhead fo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transmission system
US7590092B2 (en) * 2006-05-30 2009-09-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technology handoff of a hybrid access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9494A (zh) * 2002-08-31 2004-03-03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二 一种cdma系统与无线局域网结合的系统
CN1874328A (zh) * 2006-03-03 2006-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业务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US20100317378A1 (en) * 2009-05-08 2010-12-16 Yonggang Fang Interworking circuit service fall back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9233B2 (en) 2012-03-22 2018-04-17 C.W. Investment Services Ltd. UE based CSFB enhancement
CN103281735B (zh) * 2012-03-22 2016-04-06 C·W·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终端的增强型电路交换回馈
US9504008B2 (en) 2012-03-22 2016-11-22 C.W. Investment Services Ltd. UE based CSFB enhancement
CN103281735A (zh) * 2012-03-22 2013-09-04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基于用户终端的增强型电路交换回馈
CN103442438B (zh) * 2012-07-23 2017-04-12 英特尔公司 用于隧道通用寻呼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3442438A (zh) * 2012-07-23 2013-12-11 开曼群岛威睿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隧道通用寻呼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US9451469B2 (en) 2012-07-23 2016-09-20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unneled GPM
CN103152840B (zh) * 2013-03-29 2016-04-27 开曼群岛威睿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lte和3g通信标准的混合设备和系统
CN105848307A (zh) * 2013-03-29 2016-08-10 英特尔公司 支持lte和3g通信标准的混合设备和系统
CN103152840A (zh) * 2013-03-29 2013-06-12 美商威睿电通公司 支持lte和3g通信标准的混合设备和系统
US10154540B2 (en) 2013-03-29 2018-12-11 Intel Corporation LTE-1x hybrid device and system
CN105848307B (zh) * 2013-03-29 2019-10-18 英特尔公司(美国) 支持lte和3g通信标准的混合设备和系统
CN111131022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31022B (zh) * 2018-10-31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943148B2 (en) 2018-10-31 2024-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ffic flow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65223B2 (en) 2013-10-22
US20110164609A1 (en) 2011-07-07
CN102083147B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3147B (zh) 通过分组数据网络通知电路交换事件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2474891B (zh) 异构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聚合
CN101202974B (zh) 一种多制式基站互通的系统、基站及方法
EP255664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n inter-radio frequency subsystem interface (issi) unit-to-unit call
CN103430524B (zh) 一种用于使得使用sip的企业网络能够存活的备用sip服务器
US115641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635596B1 (en) Dual 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cellula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dual m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663159B (zh) 无线电话/无线局域网交互工作环境中的双归属移动性管理
CN104396212A (zh) 演进型混合互联网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架构
WO2006055280A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ng push-to-talk services to non-push-to-talk enabled networks
CN101675642A (zh) 用于语音呼叫连贯性的拆分和顺序寻呼
JP2016504878A (ja) グループコールコンテキストを確立する方法、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クラスタepc
CN107979853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2571302A (zh) 电路服务通知应用自动重传请求的问题
CN101164353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US10154540B2 (en) LTE-1x hybrid device and system
US2004026643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obile handover across multiple media gateways controlled by the same call server
CN102612826A (zh) 设备间会话复制
JP2003023494A (ja) ネットワーク間の加入者移動方法および装置
TW200920054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unneling related to wireless downlink signaling flows
CN102378398B (zh) 基于sip的跨网关自交换的方法及网关
CN101119370A (zh) 应用于ims终端的呼叫管理系统、方法及ims终端
CN101562582B (zh) 一种新的无线接入系统中voip架构
CN100556009C (zh) 一种汇接媒体网关的实现方法及汇接媒体网关
CN102143602B (zh) 扁平umts中实现cs域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EISHANG WEIRUI ELECTRIC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1310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15

Address after: The Cayman Islands, British West Indies

Applicant after: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Meishang Weirui Electric Compan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6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Int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he Cayman Islands, British West Indies

Patentee before: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0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L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