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2985A - 激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激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2985A
CN102082985A CN2010105183250A CN201010518325A CN102082985A CN 102082985 A CN102082985 A CN 102082985A CN 2010105183250 A CN2010105183250 A CN 2010105183250A CN 201010518325 A CN201010518325 A CN 201010518325A CN 102082985 A CN102082985 A CN 102082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ing
exciting device
magnetic
built
damp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83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正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Ten Ltd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2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2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激振装置。激振装置(1)使车辆的内装件(2)振动而产生声音。激振装置(1)具备:固定于内装件(2)的基部(18);在磁铁(4)与磁性体部件(19)之间的空间中形成磁场的磁回路(6);固定在基部(18)且配置在空间中的音圈(9);形成在基部(18)的外周的外侧并与磁性体部件(19)结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16)。

Description

激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声音的激振装置。
背景技术
将电声音信号作为声音进行输出的扬声器由振动板和使该振动板振动的激振装置构成。对激振装置输入电声音信号时,激振装置使振动板振动而发出声音。激振装置具备:输入电声音信号的音圈;具备永久磁铁及磁轭而使音圈的周围产生磁场的磁回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将中央部分与激振器结合的平板状的振动板的板式扬声器。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安装在车辆的顶板基材上的扬声器,其能够降低从顶板基材到激振器的高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49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5167号公报
在使车辆的内装件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激振装置中,设置部位在空间上受限制。例如,考虑有在受到车辆的顶板件和顶板限制的空间中设置激振装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与大型车相比,小型车通常设置激振装置的空间狭小。为了应对此种情况,激振装置尽可能优选薄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此种课题而提出,以提供能够薄型化的激振装置为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使车辆的内装件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激振装置,具备:固定于所述内装件的基部;具有永久磁铁和磁性体,且在所述永久磁铁与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空间中形成磁场的磁回路;固定在所述基部且配置在所述空间中的音圈;形成在所述基部的外周的外侧并与所述磁性体结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减振部和所述基部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以第二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减振部为棒状的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第三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基部是外周形状大致为圆形的部件,所述减振部沿所述基部的圆周方向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以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磁性体具有内置所述永久磁铁的磁轭部和形成在所述磁轭部的外周的外侧的凸缘部,所述减振部与所述凸缘部结合。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以第五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凸缘部具有与所述磁轭部的外周连接的内周侧部分和隔着阶梯部分形成在该内周侧部分的外缘并与所述减振部结合的外周侧部分,所述减振部配置在所述外周侧部分与所述内装件之间的空间中。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使车辆的内装件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激振装置,具备:固定于所述内装件的基部;具有永久磁铁和磁性体,且在所述永久磁铁与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空间中形成磁场的磁回路;固定在所述基部且配置在所述空间中的音圈,其中,所述磁性体具有:+所述永久磁铁的磁轭部;形成在所述磁轭部的外周的外侧并与所述基部结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以第七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减振部和所述磁轭部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以第八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减振部是棒状的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以第九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磁轭部是外周形状大致为圆形的部件,所述减振部沿所述磁轭部的圆周方向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以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记载的激振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磁回路形成用于使所述内装件仅输出基准频率以上的音域的声音的磁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减振部形成在基部的外周的外侧并与磁回路的磁性体结合。因此,无需将减振部重合配置于基部。其结果是,能够使激振装置的整体薄型化。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减振部和基部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因此不需要减振部与基部的结合部件,从而能够使激振装置的整体薄型化。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减振部为棒状的部件,因此能够适当选择材料或尺寸而容易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减振部沿基部的圆周方向配置,因此能够容易确保作为减振部所需的长度。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能够容易使处于基部外侧的减振部与磁回路结合。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由于能够充分地确保用于设置减振部的空间并使磁回路接近内装件,因此能够实现激振装置的整体的进一步的薄型化。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至第十方面,磁性体在磁轭部的外周的外侧具备减振部,且该减振部与基部结合。因此,无需将减振部与磁轭部重合配置。其结果是,能够使激振装置的整体薄型化。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由于减振部与磁轭部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因此不需要减振部与磁轭部的结合部件,从而能够使激振装置的整体薄型化。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由于减振部为棒状的部件,因此能够适当选择材料或尺寸而容易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由于减振部沿磁轭部的圆周方向配置,因此能够容易确保作为减振部所需的长度。
另外,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由于与构成磁回路的磁性体相关的作为磁回路的设计要件不严,因此形成在磁性体上的凸缘部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加。由此,在使激振装置的整体薄型化的观点方面能够更自由地设计凸缘部的形状,结果是,能够实现激振装置的整体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激振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激振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激振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激振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激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比较例的激振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比较例的激振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比较例的激振装置的分解图。
图9是比较例的激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比较例的激振装置的仰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激振装置的仰视图。
图12是变形例的激振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激振装置
2    内装件
3    磁轭部
4    磁铁
5    板
6    磁回路
7    底盘
8    磁场
9    音圈
11   支架
15   凸缘部
16   减振部
17   阶梯
18   基部
19   磁性体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1.代表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代表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激振装置1固定于车辆的内装件2。该内装件2被利用作为振动板,通过激振装置1和内装件2发挥作为扬声器的作用。即,激振装置1通过使内装件2振动而发出声音。
在以车辆为标准装备的声频系统中,通常,锥形的扬声器设置在车门的下部。因此,扬声器设置在车室内的下部会使声音的放大感不足。作为其补充对策,例如,通常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输入扬声器的电声音信号进行预加工。然而,即使通过此种信号处理技术也难以充分补充声音的放大感的不足。
本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是用于补充此种车室内的声音的放大感的部件,为了有效地实现该目的,例如,在车室内的内装件中,尤其是顶板件,更详细来说固定在前座后方顶板附近。由此,由于相对于车内的乘客从上方提供声音,因此能有效地消除乘客的上方的声音的放大感的不足。此外,此种顶板件的部分多在空间上受制约,尤其是需要薄型化。
激振装置1由于能够安装在此种在空间上受制约多的顶板件上,因此如下所述构成。图2是激振装置1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2所示,激振装置1具备:具有磁轭部3的磁性体部件19;永久磁铁即磁铁4;以及具备板5而构成的磁回路6。而且,激振装置1具备:支承磁回路6的底盘7;音圈9;防止异物混入到磁轭部3内的空间中的防尘间隔件10。音圈9通过磁回路6配置于磁轭部3与磁铁4的间隙中形成的磁场8。
激振装置1通过螺纹部12将底盘7固定在与内装件2粘结的支架11上,从而固定在内装件2上。此外,在底盘7与支架11之间插置由聚氨酯或橡胶等发泡材料校正的间隔件20。该间隔件20在将底盘7螺纹安装在支架11上时被压缩,通过自身的表面摩擦力来防止螺纹部12松脱。
音圈9固定在底盘7上。电声音信号向音圈9流动时,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底盘7相对于磁回路6进行相对移动。并且,如此通过使底盘7相对于磁回路6进行相对移动,而内装件2移动并产生声音。
此外,内装件2是车室内的顶板部分的内装件。激振装置1设置在内装件2与车辆的外装件即金属板的间隙中。由于该部分只是大致十几~几十毫米左右,因此设置在此处的设备需要薄型化。
图3是激振装置1的分解图。从图3可知,具有磁轭部3的磁性体部件19具备凸缘状的凸缘部15。凸缘部15设置成从收容磁铁4的磁轭部3的外周的下端(内装件2侧的端部)到外侧呈环状扩开。该凸缘部15增大磁性体部件19的表面积而提高磁回路6的散热效果,并且为了与设置在底盘7上的减振部16结合而具有凸缘状的外形。
磁性体部件19的凸缘部15具有内周侧部分15a和外周侧部分15b。在所述内周侧部分15a与外周侧部分15b之间(内周侧部分15a的外缘)设置阶梯17,凸缘部15的外周端比根部高。即,凸缘部15的外周侧部分15b比与磁轭部3的外周连接的内周侧部分15a距内装件2(即,底盘7)远。由此,在凸缘部15的外周侧部分15b与内装件2之间确保空间,而在该空间中配置减振部16。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配置减振部16,并且使磁回路6接近内装件2(即,底盘7),从而能够使激振装置1薄型化。此外,确保将凸缘部15和减振部16紧固的螺钉13的长度的空间,从而能够提高凸缘部15与减振部16的紧固部分的强度。
磁性体部件19通过具有此种形状的凸缘部15,而与没有凸缘部15的情况相比,磁通泄漏增多。然而,该激振装置1以补偿车室内的声音的放大感为目的,例如仅以屏蔽400Hz以上的中音域及高音域的情况为前提设计。即,激振装置1设计成,磁回路6形成用于使内装件2仅产生基准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400Hz)以上的声音的磁场8。
因此,就该激振装置1而言,与较宽地屏蔽音域的情况相比,优先设计薄型化。具体来说,减薄构成磁性体部件19的部件的壁厚,然后,设置上述形状的凸缘部15。通过敢于采用此种结构而使能够再生的音域受限定,但是至少能够为了提高声音的放大感而屏蔽必要的中、高音域。此种设计思想贯穿于整个激振装置1。例如,由于不屏蔽低音域而不再需要较多的用于进行音圈9与磁回路6的相对移动的空间,因此音圈9与磁回路6的间隙也比一般的激振装置狭小。
此种磁性体部件19、磁铁4及板5协作而构成的磁回路6由底盘7所具备的三个减振部16支承。图4是激振装置1的仰视图(从内装件2侧观察的图),图5是俯视图(从内装件2的相反侧观察的图)。
如图4所示,底盘7具备外周形状大致为圆形的环状的基部18和三个减振部16。所述基部18和减振部16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同一部件一体形成。三个减振部16分别为棒状的部件,从基部18的外周向外侧突出形成。此外,三个减振部16分别沿基部18的圆周方向配置。由此,与基部18的接合部分即减振部16的根部分A和其相反侧即减振部16的前端部分B能够沿激振装置1的音轴方向相对位移。
在基部1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构成螺纹部12的内螺纹的螺纹槽。通过使该螺纹槽与构成支架11上形成的螺纹部12的外螺纹的螺纹槽卡合,从而将底盘7的基部18通过支架11固定于内装件2。
如图5所示,减振部16的前端部分B通过螺钉13与磁性体部件19的凸缘部15接合。此外,在接合时不局限于螺钉13,例如,也可以使用铆钉等。磁回路6由如此从固定在内装件2上的基部18的外周缘突出设置的减振部16支承。因此,磁回路6通过使电声音信号流过音圈9而相对于基部18进行相对位移,且自身的惯性力也起作用而使内装件2振动。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激振装置1中,减振部16形成在基部18的外周的外侧。根据该结构,无需使减振部16和基部18沿音轴方向重叠配置。其结果是,能够使激振装置1薄型化。
另外,由于减振部16与基部18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因此不需要减振部16与基部18的结合部件,从而能够使激振装置1的整体进一步薄型化。
另外,由于减振部16为棒状的部件,因此能够适当选择材料或尺寸而容易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而且,由于减振部16沿基部18的圆周方向配置,因此能够容易确保作为减振部16所需的长度。
另外,由于将减振部16与形成在磁轭部3的外周的外侧的凸缘部15结合,因此能够容易使处于基部18外侧的减振部16与磁回路6结合。
另外,凸缘部15具备隔着阶梯形成在内周侧部分的外周侧部分15b,并在该外周侧部分15b与内装件2之间的空间中配置减振部16。由此,能够使磁回路6接近内装件2,因此能够实现激振装置1的整体的进一步薄型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如此构成的激振装置1能够实现大幅度的薄型化。由此,在现有设置无法实现的狭小的部位也能够设置,从而即使在内装件和顶板的空间狭小的小型车中也能够设置激振器。
<2.比较例>
接下来,说明比较例。图6是比较例的激振装置101的外观立体图。该激振装置101设计成未限定能够再生的音域。激振装置101也与上述的激振装置1同样地固定在内装件2上。
图7是该比较例的激振装置101的内部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激振装置101具备磁回路106,该磁回路106具备磁轭103、磁铁104及板105而构成。而且,激振装置101具备:与磁轭103的外周面连结的减振部116、通过减振部116支承磁回路106的底盘107、音圈109、防止异物混入到磁轭103内的空间中的防尘间隔件110。音圈109通过磁回路106配置于磁轭103与磁铁104的间隙中形成的磁场108。
底盘107通过与内装件2粘结的支架111和螺纹部112进行紧固。在底盘107与支架111之间插置间隔件120,该间隔件120防止螺纹部112的松脱。
图8是激振装置101的分解图。从图8可知,激振装置101的磁轭103与所述的激振装置1不同,未设置凸缘状的凸缘部15而安装减振部116。该减振部116由弹性的非磁性体构成,其内周面与磁轭103的外周的下端抵接而通过铆接等进行接合。另一方面,磁轭103由磁性体构成,为了屏蔽广阔的音域而使增加壁厚。而且,为了屏蔽广阔的音域,底盘107与板105的间隙也比上述激振装置1宽。
如此构成的磁轭103、以及磁铁104和板105协作而构成的磁回路106由与底盘107紧固的减振部116支承。图9是激振装置101的俯视图,图10是仰视图。减振部116的与磁轭103的接合部分即根部分C和其相反侧即前端部分D能够沿激振装置101的音轴方向相对位移。磁回路106由如此构成的减振部116相对于底盘107支承。因此,通过使电声音信号流过音圈109而相对于底盘107进行相对位移,且自身的惯性力也起作用而使内装件2振动。
在该比较例的激振装置101中,磁轭103比上述的代表实施方式的磁轭部3厚。而且,减振部116与底盘107为不同的部件,将底盘107与磁回路106连结时,需要将底盘107和减振部116沿音轴方向重叠配置。因此,在激振装置101中,减振部116产生厚度。因此,难以实现代表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那样的薄型化。
为了消除乘客的上方的声音的放大感的不足而实现所需的音量或音域,在该比较例的激振装置101的情况下,形成为约17mm的厚度(高度)。相对于此,在上述的代表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为约11mm的厚度(高度),从而实现大幅度的薄型化。
<3.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说明此种变形例。包含上述的代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式及以下说明的方式在内的全部的方式能够适当组合。
在上述的代表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中,具备三个减振部16。相对于此,激振装置也可以具备例如四个以上的减振部16而构成。而且,在上述的激振装置1中,具备沿圆周方向配置的减振部16。相对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减振部16也可以构成为从基部18的外周呈直线状地朝向外侧。
另外,在上述的代表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中,底盘7具备减振部16。相对于此,磁性体部件也可以具备减振部。
图12是此种变形例的激振装置1a的外观立体图。与上述的代表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相同地,该激振装置1a具备磁轭部3a、减振部16a及底盘7a。该激振装置1a也以补充车室内的声音的放大感为目的,以仅屏蔽中音域及高音域为前提设计。以下,说明变形例的激振装置1a中的与代表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的不同点。
激振装置1a与激振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设置减振部16a的部位。即,在代表实施方式的激振装置1中,减振部16设置于底盘7。然而,在该变形例的激振装置1a中,底盘7a仅作为基部起作用,而在构成磁轭部3a的磁性体的材料即磁性体部件19a上设置减振部16a。圆筒状的磁轭部3a和棒状的部件即减振部16a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同一部件一体形成。减振部16a形成为从外周形状大致为圆形的磁轭部3a的外周的下端(内装件2侧的端部)向外侧突出。而且,减振部16a沿圆周方向配置。减振部16a的前端部分E通过螺钉13a与固定在内装件2上的底盘7a接合。
在如此构成的激振装置1a中,减振部16a形成在磁轭部3a的外周的外侧。通过该结构,不必将减振部16和磁轭部3a沿音轴方向重叠配置,而能够使激振装置1a整体的结构简单化,并能够使激振装置1a薄型化。而且,由于减振部16a与磁轭部3a由相同部件一体形成,因此不需要减振部16a与磁轭部3a的结合部件,从而能够使激振装置1a的整体进一步薄型化。

Claims (11)

1.一种激振装置,使车辆的内装件振动而产生声音,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于所述内装件的基部;
具有永久磁铁和磁性体,且在所述永久磁铁与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空间中形成磁场的磁回路;
固定在所述基部且配置在所述空间中的音圈;
形成在所述基部的外周的外侧并与所述磁性体结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部和所述基部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部为棒状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是外周形状大致为圆形的部件,
所述减振部沿所述基部的圆周方向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体具有:
内置所述永久磁铁的磁轭部;
形成在所述磁轭部的外周的外侧的凸缘部,
所述减振部与所述凸缘部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具有:
与所述磁轭部的外周连接的内周侧部分;
隔着阶梯部分形成在该内周侧部分的外缘并与所述减振部结合的外周侧部分,
所述减振部配置在所述外周侧部分与所述内装件之间的空间中。
7.一种激振装置,使车辆的内装件振动而产生声音,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于所述内装件的基部;
具有永久磁铁和磁性体,且在所述永久磁铁与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空间中形成磁场的磁回路;
固定在所述基部且配置在所述空间中的音圈,
所述磁性体具有:
内置所述永久磁铁的磁轭部;
形成在所述磁轭部的外周的外侧并与所述基部结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减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部和所述磁轭部由同一部件一体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部是棒状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部是外周形状大致为圆形的部件,
所述减振部沿所述磁轭部的圆周方向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回路形成用于使所述内装件仅输出基准频率以上的音域的声音的磁场。
CN2010105183250A 2009-11-30 2010-10-20 激振装置 Pending CN1020829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1335 2009-11-30
JP2009271335A JP2011114763A (ja) 2009-11-30 2009-11-30 エキサイ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2985A true CN102082985A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68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83250A Pending CN102082985A (zh) 2009-11-30 2010-10-20 激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29112A1 (zh)
JP (1) JP2011114763A (zh)
CN (1) CN10208298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480A (zh) * 2012-01-20 2014-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用磁回路及使用该扬声器用磁回路的扬声器
CN103999481A (zh) * 2011-12-05 2014-08-20 星精密株式会社 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
CN107426653A (zh) * 2017-08-04 2017-12-01 奥音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声音产生设备中托架
CN108480203A (zh) * 2018-05-15 2018-09-04 田广涛 筛分设备的激振器
CN113115185A (zh) * 2021-04-07 2021-07-13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励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5410B1 (ko) * 2014-06-13 2020-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피커 유닛
KR101855335B1 (ko) * 2016-07-01 2018-05-08 주식회사 예일전자 차체를 이용하여 소리를 발생시키는 장치
KR102428403B1 (ko) 2017-09-25 2022-08-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사운드 발생 시스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8697A (en) * 1991-05-17 1996-06-18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Integrated vibrating and sound producing device
JP2006115167A (ja) * 2004-10-14 2006-04-27 Fujitsu Ten Ltd 車両の内装板を振動板としたスピーカ装置
WO2008047743A1 (fr) * 2006-10-20 2008-04-2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apteur ultrasonore
WO2008059928A1 (fr) * 2006-11-17 2008-05-22 Pioneer Corporation Unité de haut-parleu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8697A (en) * 1991-05-17 1996-06-18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Integrated vibrating and sound producing device
JP2006115167A (ja) * 2004-10-14 2006-04-27 Fujitsu Ten Ltd 車両の内装板を振動板としたスピーカ装置
WO2008047743A1 (fr) * 2006-10-20 2008-04-2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apteur ultrasonore
WO2008059928A1 (fr) * 2006-11-17 2008-05-22 Pioneer Corporation Unité de haut-parleu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9481A (zh) * 2011-12-05 2014-08-20 星精密株式会社 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
CN103999481B (zh) * 2011-12-05 2017-05-1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
CN103503480A (zh) * 2012-01-20 2014-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用磁回路及使用该扬声器用磁回路的扬声器
CN107426653A (zh) * 2017-08-04 2017-12-01 奥音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声音产生设备中托架
CN107426653B (zh) * 2017-08-04 2023-08-18 奥音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声音产生设备中托架
CN108480203A (zh) * 2018-05-15 2018-09-04 田广涛 筛分设备的激振器
CN113115185A (zh) * 2021-04-07 2021-07-13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29112A1 (en) 2011-06-02
JP2011114763A (ja)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2985A (zh) 激振装置
EP2268060B1 (en) Multifunctional speaker
CN102075056B (zh) 音圈电机
US7167573B2 (en) Full range loudspeaker
JP2018537910A (ja) 表面音響変換器
US20170280245A1 (en) Loudspeaker Diaphragm
RU2005122512A (ru) Акус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спользующее дисплейное окно
US7570774B2 (en) Speaker having improved sound-radiating function to both directions
KR20120116366A (ko) 라우드스피커 자석 조립체
CN108476353A (zh) 具有滤音器的噪音屏蔽耳机
CN110972036B (zh) 具有与有源隔膜空间集成的无源隔膜的声学换能器
US20210120344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diaphragm with integrated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707167B1 (ko) 서스펜션을 포함하는 진동 스피커
KR101111100B1 (ko) 이어폰용 고음질 스피커 유닛
KR101091608B1 (ko) 저음 보강 장방형 스피커
KR200454024Y1 (ko)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US11228841B2 (en) Speaker
US20070223774A1 (en) Coupled body of speaker apparatus
KR20110116975A (ko) 스피커
JP4898957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4514273B2 (ja) 多機能型発音体
KR100769885B1 (ko) 전자음향변환기
CN213818168U (zh) 一种田螺状扬声器
KR102046392B1 (ko) 음질을 향상시킨 스피커
US20220416634A1 (en) Separate coil mounting structure of coaxial exci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