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2377A -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2377A
CN102082377A CN2009102263975A CN200910226397A CN102082377A CN 102082377 A CN102082377 A CN 102082377A CN 2009102263975 A CN2009102263975 A CN 2009102263975A CN 200910226397 A CN200910226397 A CN 200910226397A CN 102082377 A CN102082377 A CN 102082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ard
subscriber
battery
identify module
subscriber identif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63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2377B (zh
Inventor
韩永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 20091022639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2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2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2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2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23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该手持装置包含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电池插槽、设置于壳体中的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以及弹力组件。其中用户识别模块卡为位于电池插槽一侧,弹力组件设置于电池插槽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之间。弹力组件包含有位于电池插槽中的斜面,以及延伸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压制端。

Description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手持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手持装置的防呆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3C(Computer,Communications and Consumer)产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手持装置(handheld device)作为生活中的辅助工具。举例而言,常见的手持装置包含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等,这些手持装置的体积轻巧,携带方便,因此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所需的功能亦越来越广。
自全球移动电话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启用以来,无线通讯在安全性方面有重大突破。这突破来自全球移动电话系统将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安装在移动电话上,协助移动网络进行认证(Authentication)与加密(Encryption)。
为了避免使用者在未关机的情况下误拔用户识别模块卡,手持装置的设计多是将用户识别模块卡设置在电池的下方,以避免因热插拔的情形发生。但是此种设计会增加手持装置的厚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应用该手持装置的防呆机构以避免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热插拔。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包含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电池插槽、设置于壳体中的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以及弹力组件。其中用户识别模块卡为位于电池插槽一侧,弹力组件设置于电池插槽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之间。弹力组件包含有位于电池插槽中的斜面,以及延伸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开口的压制端。
弹力组件还包含有弯折处,弯折处位于斜面与压制端之间,当电池置入电池插槽时,斜面被电池推挤,弯折处变形使压制端位移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开口,而阻挡用户识别模块卡自开口拔出。弹力组件包含有U字形凹槽,U字形凹槽由斜面、弯折处及压制端定义而成。手持装置还包含有触控笔,触控笔可设置于U字形凹槽中。手持装置还包含有用户识别模块卡,用户识别模块卡设置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之中。手持装置还包含有电池,电池可设置于电池插槽之中,其中电池下压斜面,使弹力组件的压制端推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开口,以阻挡用户识别模块卡拔出,其中压制端可与用户识别模块卡接触。弹力组件的材料可为金属。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一种应用前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的方法,此方法包含插入用户识别模块卡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中,接着插入电池于电池插槽中,以及电池推动弹力组件的斜面,使弹力组件的压制端推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开口,此时,压制端可接触用户识别模块卡。此方法还包含将电池移出电池插槽,使压制端脱离开口。
当电池仍位于电池插槽中的时候,弹力组件上的压制端会被推动而位于用户识别模块卡的移动路径上,使得用户识别模块卡无法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中取出,若是要取出用户识别模块卡,则必须先将电池拔出电池插槽,使弹力组件缩回之后,才能顺利地将用户识别模块卡取出,如此一来,可有效避免用户识别模块卡热插拔的情形发生。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本发明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A与图2B是分别绘示图1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的第一状态的上视图与侧视图;
图3A与图3B是分别绘示图1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的第二状态的上视图与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手持装置                110:壳体
112:第一框架                114:第二框架
120:电池插槽                130: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
132: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    140:弹力组件
144:压制端                  142:U字形凹槽
146:枢接轴                  145:弯折处
150:触控笔                  148:斜面
190:电池                    180:用户识别模块卡
220:第二状态                210:第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参照图1,其绘示本发明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图。手持装置100中包含有由第一框架112与第二框架114组合而成的壳体110,设置于壳体110中的电池插槽120、设置于壳体110中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插槽130,以及设置于电池插槽120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之间的弹力组件140。其中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设置在电池插槽120的一侧,即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与电池插槽120在手持装置100的厚度方向不会重叠。
其中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为设置在第一框架112之中,第二框架114上则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当使用者组装手持装置100的用户识别模块卡180时,可将用户识别模块卡180由第二框架114上的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插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的开口中,组装完成之后,会有一部分的用户识别模块卡180曝露在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区132,使得使用者可由暴露出来的部份将用户识别模块卡180移出。手持装置100还可包含有设置于电池插槽120中的电池190。
弹力组件140具有一U字形凹槽142,手持装置100还包含有一触控笔150,触控笔150可设置在弹力组件140的U字形凹槽142之中。弹力组件140还包含有斜面(图中未绘示)与压制端144,压制端144为延伸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的开口,压制端144为露出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弹力组件140具有一枢接轴146,枢接轴146为枢接于手持装置100的第一框架112上,以固定弹力组件140。弹力组件140的材料可为金属。
参照图2A与图2B,其是分别绘示图1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的第一状态的上视图与侧视图。第一状态210之中,电池190尚未组装于电池插槽120中。弹力组件140的斜面148位于电池插槽120之中,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为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的开口延伸,但不进入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弹力组件140包含有一弯折处145,用以连接压制端144及斜面148,其中U字形凹槽142由斜面148、弯折处145及压制端144定义而成。
在第一状态210中,电池190尚未完全地组装在电池插槽120之中,手持装置100处于关机状态。此时弹力组件140未受外力推动,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不会进入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特别是不会进入用户识别模块卡180的移动路径,使得用户识别模块卡180在不受弹力组件140阻碍的情况下进行插拔。
而当电池190被置入电池插槽120后,电池190会接触并下压弹力组件140的斜面148,斜面148被推挤使得弹力组件140的弯折处145受力而变形,进而使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3A与图3B,其是分别绘示图1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的第二状态的上视图与侧视图。第二状态220中,电池190已被置入电池插槽120之中,此时,弹力组件140的斜面148被电池190推动而使弯折处145产生形变,使得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向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的方向移动。
当电池190置入电池插槽120之后,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会因斜面148的推挤而被推移至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本实施例中,当电池190组装在电池插槽120中时,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会被推出而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中的用户识别模块卡180接触,用以阻挡用户识别模块卡180自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中拔出。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二状态220中的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不一定要与用户识别模块卡180接触,只要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伸入用户识别模块卡活动部132而位在用户识别模块卡180的移动路径上即可。
而当使用者欲将用户识别模块卡180取出时,须先将电池190移出电池插槽120,使得弹力组件140的斜面148不再受到推挤,弯折处145恢复原状,使压制端144复归回原位,即弹力组件140的压制端144缩回不再位于用户识别模块卡180的移动路径上或是与用户识别模块卡180接触,使得用户识别模块卡180可以顺利的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130中移出。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当电池仍位于电池插槽中的时候,弹力组件上的压制端会被推动而位于用户识别模块卡的移动路径上,使得用户识别模块卡无法从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中取出,若是要取出用户识别模块卡,则必须先将电池拔出电池插槽,使弹力组件缩回之后,才能顺利地将用户识别模块卡取出,如此一来,可有效避免用户识别模块卡热插拔的情形发生。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
一电池插槽,设置于该壳体中;
一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设置于该壳体中,并位于该电池插槽一侧,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具有一开口;以及
一弹力组件,设置于该电池插槽与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之间,该弹力组件包含:
一斜面,位于该电池插槽的中,以及
一压制端,延伸向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该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力组件还包含一弯折处,该弯折处位于该斜面与该压制端之间,当一电池置入该电池插槽时,该斜面被该电池推挤,该弯折处变形使该压制端位移向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该开口,而阻挡一用户识别模块卡自该开口拔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力组件包含一U字形凹槽,该U字形凹槽由该斜面、该弯折处及该压制端定义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触控笔,该触控笔设置于该U字形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用户识别模块卡,设置于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电池,设置于该电池插槽之中,其中该电池下压该斜面,使该弹力组件的该压制端推向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该开口,以阻挡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拔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制端与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力组件的材料为金属。
9.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插入一用户识别模块卡于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中;
插入一电池于该电池插槽中;以及
该电池推动该弹力组件的该斜面,使该弹力组件的该压制端推向该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槽的该开口,使该压制端接触该用户识别模块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将该电池移出该电池插槽,使该压制端脱离该开口。
CN 200910226397 2009-11-26 2009-11-26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2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26397 CN102082377B (zh) 2009-11-26 2009-11-26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26397 CN102082377B (zh) 2009-11-26 2009-11-26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2377A true CN102082377A (zh) 2011-06-01
CN102082377B CN102082377B (zh) 2013-01-09

Family

ID=4408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263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2377B (zh) 2009-11-26 2009-11-26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23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857A (zh) * 2011-11-04 2012-04-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止sim卡被热插拔的结构
CN104613725A (zh) * 2015-01-28 2015-05-13 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喷式冰箱保湿保鲜喷雾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5041B1 (en) * 2003-09-15 2005-04-05 Benq Corporation Latch for electrical device combined with data card ejector
CN1882227B (zh) * 2005-06-18 2010-04-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芯片卡固持结构
CN101567911B (zh) * 2008-04-25 2012-07-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行动通讯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857A (zh) * 2011-11-04 2012-04-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止sim卡被热插拔的结构
CN102412857B (zh) * 2011-11-04 2013-12-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止sim卡被热插拔的结构
CN104613725A (zh) * 2015-01-28 2015-05-13 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喷式冰箱保湿保鲜喷雾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2377B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5276B (zh) 具有防呆功能的sim卡槽和包括该sim卡槽的电子设备
CN104253329B (zh) 卡连接器和接触件
EP2852008B1 (en) Card base for sim card and mobile terminal
US8086269B2 (en) Modular structure to expand and enhanc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 functionality
CN205230013U (zh) 移动终端
JP2008522317A (ja) Simカード保持装置
CN102136382A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5098467A (zh) 防水型卡连接器
CN111697399B (zh) 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多卡插座及包括其的多卡连接器
CN102143664A (zh) 按键组件及应用该按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082377B (zh) 具用户识别模块卡插拔防呆机构的手持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3734058U (zh) 卡连接器
CN102412857B (zh) 防止sim卡被热插拔的结构
CN103093169A (zh) 一种智能卡转接装置及方法
CN201550159U (zh) 用户识别模块卡抽取装置
US7896667B2 (en) Latch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1541280U (zh) 用户识别模块卡抽取机构
CN201008171Y (zh) Sim卡结构改良
CN201829777U (zh) 双卡连接器
CN201928346U (zh) 具有企业识别卡功能的手机
CN201307976Y (zh) 一种滑盖式移动电子设备滑板铰链的连接端子
CN206060739U (zh) 一种新型手机卡座
CN102109880A (zh) 按压式触控笔弹出机构
CN204928906U (zh) 手机卡及手机
CN202454795U (zh) 一种多卡连接器及其卡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