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2314A -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2314A
CN102082314A CN2009102242822A CN200910224282A CN102082314A CN 102082314 A CN102082314 A CN 102082314A CN 2009102242822 A CN2009102242822 A CN 2009102242822A CN 200910224282 A CN200910224282 A CN 200910224282A CN 102082314 A CN102082314 A CN 102082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atteries
temperature
storage battery
battery
binary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42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2314B (zh
Inventor
包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Gan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Gan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Gan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Gan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242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23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2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2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2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23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其中,该装置包括: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进行温度检测,并向监控系统提交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监控系统下发的恒温控制信息对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本发明可以通过双通道检测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温度情况,对单体蓄电池情况进行监测,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单体蓄电池的温度情况进行恒温控制,如加热或制冷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真正控制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移动通信电源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环境动力集中监控系统由四个相互独产的四个部分组成:高低压配电监控系统、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专用空调监控系统。为了适应系统维护及发展的要求,远程监控系统应采用逐级汇接的倒树型网络拓扑结构,由监控中心及分布的各个监控端局构成。
目前动力环境监控一般是多“监”少“控”,监视点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控制点的数量,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控制量比监视量更重要。比如:发现一个基站环境温度过高,由于目前监控系统没有控制量,则只能通知维修人员去基站打开空调或调低空调温度设置点,不仅延误了故障处理时间又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目前的蓄电池恒温柜采用的是整体温度控制方式,主要有整组测量和单体上部测量方式两种.解决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而引起的蓄电池失水.热失控的问题.如申请号200620013261.8、200810234866.3、200620016230等。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或缺陷:
1.目前动力环境只对环境温度和整组蓄电池进行温度的监测,无法实现单体蓄电池由于温度引起的异常故障的控制手段。
2.无法实现对蓄电池组监控数据双向流,从而实现远端控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监控。
3.传统动力环境蓄电池温度的监测采用的单点监测,单点监测上报的告警信息与实际发生的情况并不相符。
4.蓄电池热失控的后期先由单体产生大量热能,最后演变成蓄电池整组发热热失控的现象需在短时间实现快速降温,要求恒温柜制冷和恒温做的足够大功率才能满足要求,而目前的技术手段使用环境是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现有技术手段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5.蓄电池失水、热失控除了环境因素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均浮充电压过高和充电电流较大引起。现有技术并不能及时根据温度的变化调整电压和电流也会造成热失控失水等故障现象发生,因此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恒温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只对环境温度和整组蓄电池进行温度监测的缺陷,提出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以实现对单体蓄电池的恒温控制,以避免引发的各种故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对蓄电池组监控数据双向流,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监控缺陷,提出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以实现温度控制。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进行温度检测,并向监控系统提交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监控系统下发的恒温控制信息对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优选地,对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进行温度检测,包括:单体蓄电池的顶部和底部。
优选地,还可以包括:温度预警告警模块,用于在温度差超过预设值时,接收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的预警或告警信息。
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可以包括:蓄电池单体左侧超晶格制冷板以及蓄电池单体右侧特种膜加热板。
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可以包括:第一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单体蓄电池顶部(或上部)的温度;第二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单体蓄电池底部(或下部)的温度。
第一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可以为DS2436,第二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可以为DS18B20,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与单体蓄电池之间还可以连接有LM358。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多个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每个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进行温度检测,提交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蓄电池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单体蓄电池实时的温度差变化,提交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并发送恒温控制信息;多个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恒温控制信息对每个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蓄电池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启动各单体蓄电池的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以及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压或电流的调整。
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与各单体蓄电池之间还可以连接有:蓄电池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的控制信息进行停止充电或对充电电压、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可以通过双通道检测单体蓄电池的上、下部温度情况,对单体蓄电池情况进行监测,本发明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单体蓄电池的温度情况进行恒温控制,如加热或制冷等,避免由于单体蓄电池引起的异常情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
本发明还有些实施例检测到单体蓄电池的温度情况时,还可以判断电池是否充满,从而对根据温度的变化调整电压和电流,避免故障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单体蓄电池硬件连接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单体蓄电池硬件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如上部和下部)进行温度检测,并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提交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蓄电池单体上部温度测量子模块)以及第二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蓄电池单体下部温度测量子模块);
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下发的恒温控制信息对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每个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优选上部和下部)进行温度检测,提交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蓄电池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单体蓄电池实时的温度差变化,提交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并发送恒温控制信息;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恒温控制信息对每个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本实施例中的蓄电池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启动各单体蓄电池的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蓄电池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压或电流的调整。
本实施例是在申请号:200910210406.1发明名称为“蓄电池容量测量方法、测量单元、控制单元及系统”中增加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与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并在申请号:200910210406.1温度测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来实现蓄电池单体的上部和下部的温度检测。利用不同通道及采集方式来检测蓄电池单体的上下部温度,提交给蓄电池控制单元,经过计算得出单体蓄电池上下温差的变化。
本实施例中,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结果来自动启动安装在各单体蓄电池的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来完成加热与制冷,从而实现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蓄电池组外部整体的恒温可以采用外加隔热罩和内置无源的冷热辐射对置换通风系统方式来实现,如申请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0820132431.3,发明名称为“通信机房”的专利申请。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监测某一单体出现高温情况,在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启动对单体蓄电池进行制冷的同时,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自动计算单体蓄电池上下的温差值,当温差值超过规定范围时提交给相关温度预警告警模块,如图4所示,发出告警。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将所测的温差值提交给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该模块根据温差值的大小进行停止充电或对充电电压电流大小的调整,如图4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通过蓄电池监控模块对单体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压、电流大小的调整或停止充电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双通道检测单体蓄电池的上、下部温度情况,对单体蓄电池情况进行监测,本发明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单体蓄电池的温度情况进行恒温控制,如加热或制冷等,避免由于单体蓄电池引起的热失控等异常情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
现有技术中蓄电池故障的发生首先是从单体开始,并且在发生故障的初期表现为单体温度电压升高等现象,最后造成整组蓄电池故障。传统动力环境温度的监测采用的单点监测,测温点在蓄电池的顶端,而蓄电池出现单体故障的发热是从蓄电池的底部开始发生,因此目前动力设备或环境参数运行过程中超出了其正常范围的上报的告警信息与实际发生的情况并不相符。本实施例通过单体双通道测温控温的方式可以实现提前控制,并且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并且由于对蓄电池组监控数据双向流,采用上下检测温度的方法当两者温差达到一定值时表明蓄电池将会产生各类故障,即发出降低充电流电压或停充信号,从而可以实现远端控制,做到既监测,又控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
图1为整个蓄电池组,外部引出线接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和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图2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单体蓄电池硬件连接示意图。如图2,测量包括1.蓄电池单体上部温度测量探头和4.蓄电池单体下部温度测量探头,恒温控制包括2.蓄电池单体右部特种膜加热板和3蓄电池单体左部特种膜超晶格制冷板。通过这四个测量和控制部件可以实现单体蓄电池的恒温控制。
图3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体蓄电池双通道温度测量和制冷的相关原理图介绍。
图3上半部分为温度测量模块,下半部分为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其中蓄电池控制单元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利用DS2436和DS18B20进行采集电池上下部的温度,单片机自动识别出升温或降温。
当DS2436和DS18B20采集温度判断后需要对单体蓄电池升温时,运算放大器LM358的⑤脚为高电平,其⑥脚为R9与R11分压后得到的2.5V固定电压,此时⑤脚电位高于⑥脚电位,⑦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输入到蓄电池控制单元(AT89C2051)的12脚。当需要降温时,根据上述分析,AT89C2051的12脚为低电平。AT89C2051上电复位初始化后,首先从12脚读入数据,由上述分析可知,若12脚输入的数据为“1”,则说明单体蓄电池需要升温,否则需要降温。升温时,单片机输出高点平;降温时,单片机输出低电平。
当需要升温时,LM358的⑦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使与非门74LS10的③脚为高电平。同时LM358的⑦脚输出的高电平经过非门,使与非门74LS10的⑨脚为低电平,此低电平将与非门74LS10关闭,降温电路不能工作。当单片机自动识别出单体蓄电池需要升温时,将该单片机的2脚(P2端)置位(输出高电平),该单片机的0脚(P0端)输出占空比为1∶1的方波,则74LS10的⑤脚为高电平,④脚为方波,其⑥脚输出与⑤脚反相的方波,74LS10得电工作,双向可控硅SCR导通,特种膜加热板开始对单体蓄电池进行供热。此时虽然74LS10的9脚变为高电平,但其11脚仍为低电平,所以与非门74LS10保持关闭状态,降温电路仍不能工作。
当单体蓄电池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值时,此时LM358的⑤脚电位低于⑥脚电位,⑦脚输出低电平,与非门74LS10被关闭,其⑥脚输出高电平,74LS10停止工作,电热板停止加热。与此同时,LM358的⑦脚输出的低电平同时送到AT89C2051的中断控制输入引脚端,其下降沿引起AT89C2051中断,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使AT89C2051的内部定时器开始计数。
DS2436和DS18B20采温达到预定的值后加热板停止加热,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开始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特种膜加热板又开始对蓄电池进行加热。当加热到设定温度值时,使74LS10的⑦脚再一次输出低电平。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此低电平一方面使特种膜加热板停止加热;另一方面其下降沿又一次引起AT89C2051中断,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使AT89C2051内部定时器TO停止计数。并对通、断周期进行分析判断,根据不同情况置相应的标志位,然后中断服务程序使AT89C2051内部定时器TO开始重新计数,并将本次的通、断周期存储起来,用来与下次通、断周期相比较。AT89C2051内部定时器TO工作于方式2,当低位计时单元溢出时,将发出定时器TO中断,定时器TO中断服务程序完成由低位计时单元向高位计时单元的进位,总之,定时器TO构成了电子表式的计时器。主程序根据标志位进行计算处理,在基本周期内按一定比例增大或减小P0端输出方波的占空比,按此时间比输出控温脉冲。这样在一定时间内,改变了双向可控硅SCR的导通周波数,从而控制了特种膜加热板的功率。
蓄电池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如下:若本次通、断周期小于上次通断时间周期,则在基本周期内减小Mcc3045端输出的高、低电平时间比,否则在基本周期内增大10脚(P10端)输出高、低电平时间比,最后使得的通、断周期最短。0脚(P0端)按由此确定的占空比脉冲输出控温脉冲,单体蓄电池散失的热量与电热板提供的热量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使控制精度达到较高水平。可见,加热板受0脚输出脉冲的控制是否对控温设备加热,0脚输出的脉冲用来控制双向可控硅通、断的时间比,从而控制电热板功率的大小。
DS2436和DS18B20采集温度后,当判断需要降温时,LM358的⑦脚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经过非门74LS10反相后使与非门IC10C(74LS10)的⑨脚为高电平。同时LM358的⑦脚输出的低电平使74LS10的③脚为低电平,此低电平将与非门74LS10关闭,升温电路不能工作。单片机自动识别出单体蓄电池需要降温时,将P2端复位(输出低电平),P0端输出占空比为1∶1的方波,P2端输出的低电平经过74LS10反相后输入到74LS10的11脚,使与非门74LS10的8脚输出方波。三极管、大功率场效应管Q1随方波断续工作,特种膜超晶格微制冷板得电工作,单体蓄电池开始降温。
当单体蓄电池的温度降到设定的温度值时,降温电路停止工作。但由于此时单体蓄电池仍处于降温工作状态,单片机为低电平,此低电平将与非门74LS10关闭。特种膜加热板不能工作。特种膜超晶格微制冷板停止制冷后,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开始上升,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特种膜超晶格微制冷板又开始对单体蓄电池进行降温。以后的降温控温过程与升温控温过程相似,其不同点是降温控温电路用单片机P0端输出的调整后的方波控制特种膜超晶格微制冷板的工作时间。最后单体蓄电池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特种膜超晶格微制冷板从箱内吸收的热量基本达到动态平衡,从而使控制精度达到较高水平。升、降温误判的自动纠正。当单片机处于升温状态且刚刚达到预定温度而停机,正好此时停电且又突然来电,此时单片机将重新启动并误判单体蓄电池应处于降温状态。同理当单片机处于降温状态时也有类似情况。单片机能够对此误判自动进行纠正。其做法是单片机复位后,根据检测的升、降温状态自动控制加热板和制冷板工作。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和数字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常用的新型温度传感器,但是前者测温精度不够高,后者转换时间太长。传统的电桥测量热电阻的测温方法由于测量元件多,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不足。因此,常用的测温方法很难满足电池组温度监测的特殊要求。本发明自行设计的DS2436和DS18B20组成双通道多级互补温度数据采集电路通过二个的专用温度测量探头直接将电阻输入变成电压输出到A/D采集卡,具精度高、采样速率快、一致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结构紧凑等优点,可以很好地满足以上要求。
图4为根据本发明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动力环境监测中心增加一台蓄电池日常维护服务器.来处理各硬件设备采集的充放电数据,实现蓄电池组在线远程监控及各类故障预防和维护。
如图4所示,本系统包括:
多个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每个单体蓄电池的上部和下部进行温度检测,提交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由于图有限,图4只画出了一个双通道单体蓄电池温度测量模块,实际应用中需要与每个单体蓄电池进行连接,如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一样,分别连接一个单体蓄电池。
蓄电池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单体蓄电池实时的温度差变化,提交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测中心显示在用户界面上,并根据温度差变化实时发送恒温控制信息,以使单体蓄电池保持恒温;
多个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恒温控制信息对每个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蓄电池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启动各单体蓄电池的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蓄电池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压或电流的调整。
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与各单体蓄电池之间还连接有蓄电池监控模块,用于根据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的控制信息进行停止充电或对充电电压、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包括开关电源监控模块以及开关电源整流模块。
一般实现蓄电池充放电温度控制对电池而言,正常充电时,蓄电池的温度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当电池过充时,其内部气体压力将迅速增大,负极板上氧化反应使内部发热,温度迅速上升(每分钟可升高几个摄氏度)。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测量电池温度的变化,即可判断单体蓄电池是否已经充满.采用上下检测温度的方法当两者温差达到一定值时,即发出降低充电流电压或停充信号。
下面对图4中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充电过热保护控制流程进行说明:
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一般都产生热量.充电时正极产生的氧到达负极,与负极的绒面铅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如不及时导走就会使蓄电池温度升高.蓄电池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其内部积累的热量就难以散发出去,就可能导致蓄电池产生过热、水损失加剧,内阻增大,更加发热,产生恶性循环,逐步发展为热失控,最终导致蓄电池失铅酸蓄电池由于采用了贫液式紧装配设计,隔板中保持着10%的孔隙酸液不能进入,因而电池内部的导热性极差,热容量极小.铅酸蓄电池之所以在高温环境下易发生热失控,是由于安全阀排出的气体量太少,难以带走电池内部积累的热量.热失控的巨热将使蓄电池壳体发生严重变形、胀裂、蓄电池彻底失效.
在环境温度10~45℃范围内,铅蓄电池容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阀控铅蓄电池在40℃下放电电量,比在25℃下放电的电量大10%左右,但是,超过一定温度范围,则相反,在环境温度45~50℃条件下放电,则电池容量明显减小。低温(<5℃)时,电池容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电解液温度降低时,其粘度增大,离子运动受到较大阻力,扩散能力降低;在低温下电解液的电阻也增大,电化学的反应阻力增加,结果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
下面对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监控过程以及设定范围进行举例说明。
A.动力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充电时环境平均温度26℃的情况下的恒温控制方案:环境温度在26℃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DS2436和DS18B20监测整组单体的平均温度为23℃,4-5只单体蓄电池的平均温度超出平均值10%.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5℃以上时则需要进行恒温控制
1)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恒温模块启动对温度差5℃以上4只单体蓄电池进行制冷降温.制冷20分钟.使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为5℃.
2)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降低充电电流7%.
B.动力环境监控平台监测充电时环境平均温度30℃的情况下的恒温控制方案:环境温度在30℃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DS2436和DS18B20监测整组单体平均温度28℃,5-6只蓄电池的平均温度超出平均值15%.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6℃以上时则需要进行恒温控制
1)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恒温模块启动对温度差6℃以上6只单体蓄电池进行制冷降温.制冷20分钟.使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为6℃.
2)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降低充电电流10%.
C.动力环境监控平台监测充电时环境平均温度40℃的情况下的恒温控制方案:环境温度在40℃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DS2436和DS18B20监测整组单体平均温度35℃,8-9只蓄电池的平均温度超出平均值20%.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8℃以上时则需要进行恒温控制
1)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恒温模块启动对温度差8℃以上8只单体蓄电池进行制冷降温.制冷30分钟,使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为8℃.
2)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降低充电电流15%.降低原均充电压值的5%.
D.动力环境监控平台监测充电时环境平均温度50℃的情况下的恒温控制方案:环境温度在50℃的情况下,DS2436和DS18B20监测整组单体平均温度45℃,15只蓄电池的平均温度超出平均值20%.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10℃以上时则需要进行恒温控制
1)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恒温装置启动整组蓄电池进行制冷降温.制冷40分钟,使单体T下N-T上N=温度差>8℃.
2)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降低充电电流15%.降低原均充电压值的15%。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和数字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常用的新型温度传感器,但是前者测温精度不够高,后者转换时间太长。传统的电桥测量热电阻的测温方法由于测量元件多,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不足。因此,常用的测温方法很难满足电池组温度监测的特殊要求。本发明自行设计的DS2436和DS18B20组成双通道多级互补温度数据采集电路通过二个的专用温度测量探头直接将电阻输入变成电压输出到A/D采集卡,具精度高、采样速率快、一致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结构紧凑等优点,可以很好地满足以上要求。该系统结合动力环境监控平台实现对单体蓄电池上下部位温差的变化监测来判断蓄电池是否出现正极板腐蚀失水短路故障预警与告警.并实现利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远程高精度地监测48节蓄电池温度,根据各过程每个电池的温度曲线进行电池性能评估和优选。在高温环境下,目前移动通信基站大量使用胶体和铅酸电池的特性,在保证蓄电池充足电的情况下,对蓄电池温度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出电池的过温告警等信息,可以有效避免电池过充出现胶体和铅酸电池壳体鼓胀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与整改,以提高胶体和铅酸电池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这样,使胶体和铅酸电池具有的节电、减少铅和酸污染环境等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进行温度检测,并向监控系统提交所述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
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控系统下发的恒温控制信息对所述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部分包括:所述单体蓄电池的顶部和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包括:
蓄电池单体左侧超晶格制冷板以及蓄电池单体右侧特种膜加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包括:
第一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单体蓄电池顶部的温度;
第二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用于测量单体蓄电池底部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为DS2436,所述第二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为DS18B20,所述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与所述单体蓄电池之间还连接有LM358。
6.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用于分别通过两个通道对每个单体蓄电池的两部分进行温度检测,提交所述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
蓄电池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单体蓄电池实时的温度差变化,提交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并发送恒温控制信息;
多个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恒温控制信息对每个所述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控制单元包括:
单体蓄电池恒温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启动各单体蓄电池的所述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加热或制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控制单元还包括:
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单体蓄电池的温度差变化情况,对各单体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压或电流的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与各单体蓄电池之间还连接有:
蓄电池监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蓄电池在线维护控制模块的控制信息进行停止充电或对充电电压、电流的大小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双通道单体温度测量模块包括第一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DS2436以及第二通道温度测量子模块为DS18B20,所述双通道单体蓄电池加热制冷模块与所述单体蓄电池之间还连接有LM358。
CN2009102242822A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2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42822A CN102082314B (zh)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42822A CN102082314B (zh)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2314A true CN102082314A (zh) 2011-06-01
CN102082314B CN102082314B (zh) 2013-04-24

Family

ID=44088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428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2314B (zh)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231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3059A (zh) * 2014-10-06 2015-02-04 西安煜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智能维护系统及方法
CN106383541A (zh) * 2016-10-28 2017-02-08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高稳电流源
CN107643780A (zh) * 2017-11-10 2018-01-3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11403857A (zh) * 2019-01-02 2020-07-10 加百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均温系统及方法
CN111509332A (zh) * 2019-05-07 2020-08-0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电池模块温度控制方法
CN112242721A (zh) * 2020-09-25 2021-01-19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单发无人机电源系统
CN112698221A (zh) * 2020-12-15 2021-04-2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测试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13823858A (zh) * 2021-08-13 2021-12-2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7578A (ko) * 2004-09-23 2006-03-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CN201034741Y (zh) * 2006-12-12 2008-03-12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报警装置
CN101128005B (zh) * 2007-09-20 2010-05-19 上海豪泊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
CN101369678A (zh) * 2008-09-24 2009-02-18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蓄电池冷却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3059A (zh) * 2014-10-06 2015-02-04 西安煜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智能维护系统及方法
CN106383541A (zh) * 2016-10-28 2017-02-08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高稳电流源
CN107643780A (zh) * 2017-11-10 2018-01-30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07643780B (zh) * 2017-11-10 2024-02-0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11403857A (zh) * 2019-01-02 2020-07-10 加百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均温系统及方法
CN111509332A (zh) * 2019-05-07 2020-08-0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电池模块温度控制方法
CN112242721A (zh) * 2020-09-25 2021-01-19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单发无人机电源系统
CN112698221A (zh) * 2020-12-15 2021-04-2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测试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12698221B (zh) * 2020-12-15 2022-08-0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测试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13823858A (zh) * 2021-08-13 2021-12-2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2314B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2314B (zh) 一种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及系统
CN111216593B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供电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2945988B (zh) 一种控制电池温度的方法及装置
US11670812B1 (en) Thermal management device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hermal management device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5552474A (zh) 一种动力电池循环流动风冷散热装置
CN201323466Y (zh) 一种采用单片机进行安全控制的单体电池充电器
CN103730707A (zh) 电动汽车恒温电池箱及其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02569938A (zh) 动力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09017381B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复合均衡控制方法
KR20170124884A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을 위한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600084A (zh) 电池组发热量等效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17112641U (zh) 一种液冷板式锂电池热管理实验平台
CN111009948A (zh) 可主动调整充放电电流的锂电池保护板及其电流调整方式
CN102081144B (zh) 蓄电池故障监控告警装置及系统
CN109004293A (zh) 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热管理模块大小循环控制方法
CN105490335A (zh) 一种长寿命直流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5692901A (zh) 一种动力电池恒温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温控装置
CN114552050B (zh) 一种电池系统热管理方法及热管理装置
CN106740211A (zh) 动力电池的能量均衡系统和方法
CN114122536A (zh) 一种电池组性能测试装置
CN11371569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控温系统
CN108429331A (zh) 备用电源装置及变桨控制装置
CN20893752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控板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CN206180060U (zh) 一种锂电池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06041534U (zh) 一种电池均衡充放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