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1255A -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1255A
CN102081255A CN2010105590609A CN201010559060A CN102081255A CN 102081255 A CN102081255 A CN 102081255A CN 2010105590609 A CN2010105590609 A CN 2010105590609A CN 201010559060 A CN201010559060 A CN 201010559060A CN 102081255 A CN102081255 A CN 102081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substrate
picture area
crystal layer
liquid crystal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90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1255B (zh
Inventor
赖敏达
郑耀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z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oneer Park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590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1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1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1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装置是于内部设置一反应性液晶层,用以使一背光源通过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与一第二偏振状态。此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于一第一基板与一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液晶层与一反应性液晶层,其中第一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画面区域与至少一第二眼画面区域。接着,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与第二眼画面区域的液晶层分别具有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并且对反应性液晶层进行一第一曝光步骤,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通过液晶层并使反应性液晶层进行光聚合反应。之后,提供一背光源。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在立体显示装置内部利用反应性液晶层制作微相位差板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显示装置一般可区分为眼镜式立体显示装置与裸眼式立体显示装置两大类,其中需配戴偏光眼镜(polarized glasses)的立体显示装置是一种常见的眼镜式立体显示装置。眼镜式立体显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显示面板呈现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透过观看者所配戴的眼镜的选择,使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分别接收到左眼画面与右眼画面,进而产生立体影像。
请参考图1,图1绘示了公知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立体显示装置10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11与一微相位差板12。液晶显示面板11上奇数列与偶数列的像素分别呈现右眼画面R以及左眼画面L,且右眼画面R与左眼画面L所具有的偏振方向皆平行于一第一偏振方向D1。微相位差板12包括复数个半波长相位差区域A与复数个零相位差区域B,且半波长相位差区域A与零相位差区域B是呈条状交错分布。据此,如图1中的画面F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1上奇数列像素所呈现的画面的偏振方向,经过半波长相位差区域A后,将由第一偏振方向D1转为一第二偏振方向D2。再者,液晶显示面板11上偶数列像素所呈现的画面的偏振方向,经过零相位差区域B后,将维持于第一偏振方向D1。当观察者配戴偏光眼镜13观看立体显示装置10时,可以让左右眼分别观察到偏振方向为D1的左眼画面L以及偏振方向为D2的右眼画面R,以形成立体影像。
此外,微相位差板12一般是由具有光学薄膜的玻璃基板所构成,并将显示面板11与微相位差板12以贴合的方式结合以形成立体显示装置10。于贴合过程中,半波长相位差区域A与零相位差区域B必须分别对应液晶显示面板11的奇数列与偶数列的像素,以达到上述立体显示的效果。然而,于贴合液晶显示面板11与微相位差板12时,容易有对位偏移的情形发生,进而造成公知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10的显示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公知技术所面临的限制与缺点。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此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第一基板,其中第一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画面区域与至少一第二眼画面区域。接着,于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反应性液晶层。之后,于反应性液晶层的一侧设置一第二基板,并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液晶层。随后,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的液晶层具有一第一状态,而使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的液晶层具有一第二状态,并且对反应性液晶层进行一第一曝光步骤,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通过液晶层并使反应性液晶层进行光聚合反应。再者,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背光源通过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的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而背光源通过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的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并且第一偏振状态与第二偏振状态互相正交。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此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一反应性液晶层与一背光模组。第一基板上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画面区域与至少一第二眼画面区域,且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再者,液晶层与反应性液晶层是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此外,背光模组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一侧,用以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背光源通过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的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而背光源通过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的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并且第一偏振状态与第二偏振状态互相正交。
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于立体显示装置内部先形成液晶层与反应性液晶层,再藉由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各第二眼画面区域中的液晶层来控制用以照射反应性液晶层的曝光光源的偏振状态,以使不同偏振状态的曝光光源分别使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各第二眼画面区域中的反应性液晶层进行光聚合反应,进而使反应性液晶层具有微相位差板的功能。据此,本发明可精确控制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各第二眼画面区域所显示的影像的偏振状态,进而提升立体画面显示质量,并且可有效解决公知技术中贴合液晶显示面板与微相位差板时所产生的对位偏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公知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发明的反应性液晶层于曝光前后的液晶排列示意图。
图3至图6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图7至图9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图10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第二眼画面区域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在说明书及前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作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前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前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此外,需注意的是图式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
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装置内具有一反应性液晶材料,并且于制作过程中使用一特定光源对反应性液晶材料进行曝光。因此,下文先对本发明的反应性液晶材料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图2绘示了本发明的反应性液晶材料于曝光前后的液晶排列示意图。本发明的反应性液晶材料可以使用一特定光源进行调控,且进行曝光的光源可依照不同的反应型液晶材料而选用不同种类的光源,例如是一紫外线光源。在对反应性液晶材料进行曝光前,反应性液晶材料可以是螺旋状排列。当利用无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源进行曝光,则曝光后的反应性液晶材料会形成无特定偏向的螺旋状排列;但若使用具有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源进行曝光,则曝光后的反应性液晶材料内的液晶排列则会随光源的偏振方向而产生偏向,使反应性液晶材料的光轴平行于光源的偏振方向。如图2所示,利用具有铅直偏振方向的光源进行曝光,则反应性液晶材料RM1将形成具有铅直方向的光轴的反应性液晶材料RM2;利用无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源进行曝光,则反应性液晶材料RM1将形成无特定偏向的螺旋状排列的反应性液晶材料RM3;利用具有水平偏振方向的光源进行曝光,则反应性液晶材料将由RM1将形成具有水平方向的光轴的反应性液晶材料RM4。据此,藉由控制进行曝光的光源的偏振方向以及调整反应性液晶材料的膜厚,可制作一二分之一波板(half wave plate, HWP)、一四分之一波板(quarter wave plate, QWP)或一无特定偏向的透光层。
请参考图3至图6,图3至图6绘示了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如图3所示,于制作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之前,先利用一液晶面板20进行后续反应性液晶材料的曝光光源的选择步骤。此液晶面板20主要包括一第一基板21、一第一电极层22、一液晶层23、一第二电极层24与一第二基板25,而未包括反应性液晶材料或偏光板。在液晶面板20邻近第一基板21的一侧,对液晶面板20照射一线性偏振的曝光光源。透过第一电极层22与第二电极层24之间所形成的电压差,可调整液晶层23的液晶排列方式,进而改变曝光光源于通过液晶层23后的偏振状态。如图3所示,在不同的电压差下,液晶层23具有不同的排列状态,使得线性偏振的曝光光源于通过液晶层23后的偏振状态可使偏振方向转90度、或转为圆偏振状态,亦或是维持原本的偏振方向。例如,在一特定电压差下,可使原本曝光光源由线性偏振状态转为圆偏振状态,则具有此圆偏振状态的曝光光源可作为后续第一曝光光源。据此,液晶层所需施加的电压差以及曝光光源的选择可透过如图3所示的方式来得知。
完成如图3所示的曝光光源选择步骤之后,开始制作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30。如图4所示,首先,提供一第一基板31,其中第一基板31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至少一第二眼画面区域312。举例来说,第一眼画面区域311可以用以提供观察者左眼画面影像,而第二眼画面区域312可以用以提供观察者右眼画面影像。接着,于第一基板31上形成一反应性液晶层36,其中反应性液晶层36是由前文所述的反应性液晶材料构成。之后,于反应性液晶层36的一侧设置一第二基板35,并于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5之间形成一液晶层33。液晶层33的两侧另外设置一第一电极层32与一第二电极层34,用以对液晶层33施加一电压差,进而改变液晶层33的液晶排列状态。随后,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液晶层33具有一第一状态,而使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液晶层33具有一第二状态,并且对反应性液晶层36进行一第一曝光步骤,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L1通过液晶层33并使反应性液晶层36进行光聚合反应。第一曝光光源L1通过具有第一状态的液晶层33之后,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反应性液晶层36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再者,第一曝光光源L1通过具有第二状态的液晶层33之后,使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形成一无偏向的透光层。据此,反应性液晶层36可作为一个具有半波长相位差区域与零相位差区域的微相位差板。
更明确地说,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曝光光源L1可以是利用如图3所示的方式所选择的曝光光源,例如本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曝光光源L1于通过液晶层33前具有圆偏振状态。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以具有其它合适的偏振状态。再者,使液晶层33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方法可以是分别于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液晶层33上施加一第一电压差,且于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液晶层33上施加一第二电压差。如图4所示,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具有第一状态的液晶层33,可使第一曝光光源L1由右旋的圆偏振状态转为线性偏振状态。之后,具有线性偏振状态的第一曝光光源L1照射于反应性液晶层36上,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反应性液晶层36的光轴平行于具有线性偏振状态的第一曝光光源L1的偏振方向。同样地,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具有第二状态的液晶层33,可使第一曝光光源L1由右旋的圆偏振状态转为左旋的圆偏振状态。随后,具有圆偏振状态的第一曝光光源L1照射于反应性液晶层36上,使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形成无偏向的螺旋状排列。
如图5所示,于第一曝光步骤之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方法还包括于第二基板35面对于背光模组38的表面上形成一偏光板371。偏光板371具有一偏振轴方向(如图中的水平偏振方向),偏光板371容许具有该偏振轴方向的光源通过,而阻挡垂直于该偏振轴方向的光源通过。再者,设置一背光模组38于第二基板35的一侧,用以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背光源通过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反应性液晶层36之后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而背光源通过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之后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并且第一偏振状态与第二偏振状态互相正交。此外,本发明可选择性地于第一基板31相对于液晶层33的一侧设置一四分之一波片372。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一副偏光眼镜39,偏光眼镜39具有一第一偏光镜片391与一第二偏光镜片392,其中第一偏光镜片391容许具有第一偏振状态的背光源的通过并阻挡具有第二偏振状态的背光源,第二偏光镜片392容许具有第二偏振状态的背光源的通过并阻挡具有第一偏振状态之背光源。此外,当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30于第一基板31上设置四分之一波片372时,本发明需于第一偏光镜片391与第二偏光镜片392上分别设置四分之一波片393。至此,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30已完成。
下文以具有四分之一波片372的立体显示装置30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立体显示装置的运作原理。如图6所示,背光模组38所提供的背光源BL经过偏光板371后具有第一偏振状态(如图中的水平偏振方向),再经过液晶层33后具有第二偏振状态(如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接着,背光源BL分别进入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由于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反应性液晶层36是作为二分之一波片,且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BL的偏振方向(亦即第二偏振方向)在进入反应性液晶层36设定为垂直偏振方向,因此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设定为45度,亦即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与第二偏振方向的夹角亦为45度,在此状况下背光源BL的偏振方向会旋转2*45度(90度),故会由第二偏振状态转为第一偏振状态(亦即由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旋转成水平偏振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为一无偏向的透光层,故背光源BL会维持第二偏振状态(如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之后,四分之一波片372会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背光源BL由第一偏振状态(如图中的水平偏振方向)转为左旋的圆偏振状态,并且四分之一波片372会使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背光源BL由第二偏振状态(如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转为右旋的圆偏振状态。接下来,偏光眼镜39上的四分之一波片393会使背光源BL由左旋的圆偏振状态转为第一偏振状态(如图中的水平偏振方向),且会使背光源BL由右旋的圆偏振状态转为第二偏振状态(如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随后,第一偏光镜片391可以使具有第一偏振状态的背光源BL通过并阻挡具有第二偏振状态的背光源BL,而第二偏光镜片392可以使具有第二偏振状态的背光源BL通过并阻挡具有第一偏振状态的背光源BL。据此,观察者透过所配戴的偏光眼镜39,可使左眼接受到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影像,且使右眼接受到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影像,进而形成立体影像。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BL在经过液晶层33后的第二偏振状态并不限于垂直偏振方向,而可视设计不同加以变更。举例而言,可透过不同的配向技术改变液晶层33的相位延迟效果,而使得第二偏振状态为非垂直偏振方向。在第二偏振状态为非垂直偏振方向的状况下,背光源经过液晶层后的一偏振方向、二分之一波片的一光轴方向、背光源通过二分之一波片后的一偏振方向以及与一水平方向具有如下的关系。当背光源通过二分之一波片的一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一夹角设定为90度时,则背光源经过液晶层的偏振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夹角θ,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背光源经过液晶层后的偏振方向具有一夹角α,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夹角φ,其中0°<θ<90°、α=(90°-θ)/2且φ=(90°-θ)/2+θ。
请参考图7至图9,图7至图9绘示了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为了简化说明并易于比较,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对于相同组件沿用相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符号来表示。如图7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同样于第一基板31上形成反应性液晶层36。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于进行第一曝光步骤之前,第二较佳实施例还包括于反应性液晶层36上形成一第一偏光板41,且于第二基板35上形成一第二偏光板42,其中第一偏光板41的偏振轴方向大体上垂直于第二偏光板42的偏振轴方向,且反应性液晶层36是设置于第一基板31与第一偏光板41之间。接着,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液晶层33具有一第一状态,而使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液晶层33具有一第二状态,并且对反应性液晶层36进行第一曝光步骤,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L1通过液晶层33并使反应性液晶层36进行光聚合反应。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曝光光源L1是先通过第二偏光板42而具有第一偏振状态(如图中的水平偏振方向)。之后,利用第一电极层32与第二电极层34来控制液晶层33的状态,藉此第一曝光光源L1通过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液晶层33之后可维持原本的第一偏振状态,而第一曝光光源L1通过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液晶层33之后可转为第二偏振状态(如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因此,第一曝光光源L1通过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具有第一状态的液晶层33之后无法通过第一偏光板41,而第一曝光光源通过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具有第二状态的液晶层33之后进一步通过第一偏光板41,以曝光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之后,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反应性液晶层36未受到第一曝光光源L1照射,故反应性液晶层36内的液晶排列方向未受影响;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受第一曝光光源L1的照射而进行光聚合反应,故反应性液晶层36的光轴会平行于第一偏光板41的偏振轴方向(如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
接下来,如图8所示,于第一曝光步骤之后,第二较佳实施例另外包括对反应性液晶层36进行一第二曝光步骤。第二曝光步骤是利用一第二曝光光源L2通过第一基板31并使反应性液晶层36进行光聚合反应。更明确地说,第二曝光光源L2的行进方向是由第一基板31朝向第二基板35,而第一曝光光源L1的行进方向是由第二基板35朝向第一基板31,故第二曝光光源L2的行进方向与第一曝光光源L1的行进方向相反。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曝光光源L2为一线性偏振光源,且其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板41的偏振轴方向(如图中的垂直偏振方向)具有45度夹角。据此,第二曝光光源L2使对应于第一眼画面区域311的反应性液晶层36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并且二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与第一偏光板41的偏振轴方向具有45度夹角。再者,对应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反应性液晶层36已于第一曝光步骤中进行光聚合反应,而不会受到第二曝光步骤的影响,故未改变其光轴方向(维持垂直偏向方向)。
之后,如图9所示,相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亦设置背光模组38于第二基板35的一侧,且同样可选择性地于第一基板31相对于液晶层33的一侧设置四分之一波片372。再者,本较佳实施例也包括一副偏光眼镜39,其中偏光眼镜39具有第一偏光镜片391与第二偏光镜片392。当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40于第一基板31上设置四分之一波片372时,本发明需于第一偏光镜片391与第二偏光镜片392上分别设置四分之一波片393。至此,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40已完成。此外,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40的运作原理大体上相同于前文所述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30,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简化说明,上述图示仅绘示一个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一个第二眼画面区域31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以包括复数个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复数个第二眼画面区域312。再者,各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各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设置位置,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设计。请参考图10,图10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是以矩阵方式排列,其中各第一眼画面区域311沿矩阵的行方向与列方向分别邻接第二眼画面区域312,并且各第二眼画面区域312沿矩阵的行方向与列方向分别邻接第一眼画面区域311。换个角度来看,在矩阵的每一行方向上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是交错设置,并且在矩阵的每一列方向上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亦是交错设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眼画面区域311可以用以提供观察者左眼画面影像,而第二眼画面区域312可以用以提供观察者右眼画面影像,但不以此为限。与公知技术的条状图案的微相位差板相较之下,本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眼画面区域311与第二眼画面区域312的设置方式可有效提升显示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条纹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于立体显示装置内部先形成液晶层与反应性液晶层,再藉由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各第二眼画面区域中的液晶层来控制用以照射反应性液晶层的曝光光源的偏振状态,并藉由不同偏振状态的曝光光源分别使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各第二眼画面区域中的反应性液晶层进行光聚合反应,进而使反应性液晶层具有微相位差板的功能。据此,本发明可精准控制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各第二眼画面区域所显示的影像的偏振状态,进而提升立体画面显示质量,并且可有效解决公知技术中贴合液晶显示面板与微相位差板时所产生的对位偏移问题。再者,本发明的第一眼画面区域与第二眼画面区域可以交错设置,以有效提升显示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条纹现象。此外,本发明的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也可适用于色序法立体显示装置与三色投影式立体显示装置等立体显示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画面区域与至少一第二眼画面区域;
于该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反应性液晶层;
于该反应性液晶层的一侧设置一第二基板,并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液晶层;
使对应于该第一眼画面区域的该液晶层具有一第一状态,而使对应于该第二眼画面区域的该液晶层具有一第二状态,并且对该反应性液晶层进行一第一曝光步骤,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通过该液晶层使该反应性液晶层进行光聚合反应;以及
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该背光源通过对应于该第一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而该背光源通过对应于该第二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并且该第一偏振状态与该第二偏振状态互相正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该液晶层具有该第一状态与该第二状态的方法还包括:
于对应于该第一眼画面区域的该液晶层上施加一第一电压差,以使该第一眼画面区域的该液晶层具有该第一状态;以及
于对应于该第二眼画面区域的该液晶层上施加一第二电压差,以使该第二眼画面区域的该液晶层具有该第二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曝光光源通过具有该第二状态的该液晶层之后,使对应于该第二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形成一无偏向的透光层,该第一曝光光源通过具有该第一状态的该液晶层之后,使对应于该第一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该背光源经过该液晶层的一偏振方向与一水平方向具有一夹角θ,该二分之一波片的一光轴方向与该背光源经过该液晶层的该偏振方向具有一夹角α,该二分之一波片的该光轴方向与该水平方向具有一夹角φ,且当该背光源通过该二分之一波片的一偏振方向与该水平方向的一夹角为90度时,0°<θ<90°、α=(90°-θ)/2且φ=(90°-θ)/2+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曝光步骤之后,还包括于第二基板上形成一偏光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曝光步骤之前,还包括于该反应性液晶层上形成一第一偏光板,且于该第二基板上形成一第二偏光板,其中该第一偏光板的一偏振轴方向大体上垂直于该第二偏光板的一偏振轴方向,且该反应性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一偏光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曝光光源通过具有该第一状态的该液晶层之后无法通过该第一偏光板,而该第一曝光光源通过具有该第二状态的该液晶层之后进一步通过该第一偏光板,以曝光对应于该第二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曝光步骤之后,还包括进行一第二曝光步骤,其中该第二曝光步骤是利用一第二曝光光源通过该第一基板使该反应性液晶层进行光聚合反应,而该第二曝光光源使对应于该第一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并且该二分之一波片的一光轴方向与该第一偏光板的一偏振轴方向具有45度夹角。
8.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一基板上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画面区域与至少一第二眼画面区域;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反应性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一背光模组,设置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侧,用以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该背光源通过对应于该第一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一偏振状态,而该背光源通过对应于该第二眼画面区域的该反应性液晶层之后具有一第二偏振状态,并且该第一偏振状态与该第二偏振状态互相正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副偏光眼镜,该副偏光眼镜具有一第一偏光镜片与一第二偏光镜片,其中该第一偏光镜片容许具有该第一偏振状态的该背光源的通过并阻挡具有该第二偏振状态的该背光源,该第二偏光镜片容许具有该第二偏振状态的该背光源的通过并阻挡具有该第一偏振状态的该背光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数个四分之一波片,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相对于该液晶层的一侧、该第一偏光镜片上以及该第二偏光镜片上。
CN2010105590609A 2010-11-25 2010-11-25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2081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90609A CN102081255B (zh) 2010-11-25 2010-11-25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90609A CN102081255B (zh) 2010-11-25 2010-11-25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255A true CN102081255A (zh) 2011-06-01
CN102081255B CN102081255B (zh) 2013-02-20

Family

ID=4408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90609A Active CN102081255B (zh) 2010-11-25 2010-11-25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12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678A (zh) * 2011-10-18 2012-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3d液晶显示器
CN102707490A (zh) * 2011-11-25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三维液晶显示器
WO2016155180A1 (zh) * 2015-04-01 2016-10-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1156A (zh) * 2005-03-30 2006-10-04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WO2006123749A1 (ja) * 2005-05-19 2006-11-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CN101359099A (zh) * 2008-09-23 2009-02-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CN101408679A (zh) * 2008-11-14 2009-04-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及立体画面显示方法
CN101639600A (zh) * 2008-07-29 2010-02-03 台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产业协会 光学补偿双折射型液晶盒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1156A (zh) * 2005-03-30 2006-10-04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WO2006123749A1 (ja) * 2005-05-19 2006-11-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CN101639600A (zh) * 2008-07-29 2010-02-03 台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产业协会 光学补偿双折射型液晶盒及其制作方法
CN101359099A (zh) * 2008-09-23 2009-02-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控制方法
CN101408679A (zh) * 2008-11-14 2009-04-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及立体画面显示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678A (zh) * 2011-10-18 2012-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3d液晶显示器
CN102707490A (zh) * 2011-11-25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三维液晶显示器
WO2016155180A1 (zh) * 2015-04-01 2016-10-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139670B2 (en) 2015-04-01 2018-11-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255B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191B (zh) 立體顯示器及其製作方法
CN102809840B (zh) 显示设备及可变透镜阵列
US8531764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pattern retarder method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109631B (zh) 立体光学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US8228449B2 (en) 3D glasses for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6189844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基板アレイ、それを含む立体映像ディスプレー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60023392A (ko) 3차원 영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결합장치
CN102096229B (zh) 一种2d/3d切换型立体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08679A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立体画面显示方法
CN105842862B (zh) 一种超薄2d/3d切换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KR20120105456A (ko) 다중 뷰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TWI449962B (zh) 用於三維顯示之液晶透鏡
KR20130062115A (ko) 편광안경방식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081255B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1772505B1 (ko) 광학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2654678A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3d液晶显示器
CN103424917A (zh) 用作主动偏光膜的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包括该面板的三维立体图像显示系统
TWI424230B (zh)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CN101738760B (zh) 像素结构、光学元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35240B (zh) 玻璃图案化延迟器立体3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2886787U (zh) 相位差板及显示装置
KR101974961B1 (ko) 3차원 영상 표시장치
KR101609380B1 (ko) 영상 표시장치용 리타더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33708B1 (ko) 3d 필터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와 3d 필터의 제조 방법
KR20120119488A (ko) 입체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3

Address after: No. two, No. 1188 West Ring Road, Shengze Town, Wujiang District,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Suzhou Shengz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oneer Park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217, No. 88, Tung Hing Road, Tongli District, Wu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PTW (WUJIA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