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1202A - 光纤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1202A
CN102081202A CN2010105777117A CN201010577711A CN102081202A CN 102081202 A CN102081202 A CN 102081202A CN 2010105777117 A CN2010105777117 A CN 2010105777117A CN 201010577711 A CN201010577711 A CN 201010577711A CN 102081202 A CN102081202 A CN 102081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interface element
connector shell
joints
coup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77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埃德蒙·J·黑利
戴维·R·贝克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561,96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97206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81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包括沿着中心轴(806)从后端(920)延伸至耦接端(922)的耦接接口元件(812)。耦接接口元件包括内室(924),并且耦接端配置为接合配合连接器。连接器壳体(818)置于内室中,并且沿着中心轴(806)从电缆接收端(904)延伸到配合端(902),通道(906)穿过该连接器壳体延伸。电缆接收端配置为接收具有光纤的电缆(808),并且配合端配置为与配合连接器相配合。光纤连接器(810)被连接至光纤,并且与连接器壳体互连。光纤连接器配置为将光纤与配合连接器用光学方法耦接。耦接接口元件接合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并且防止连接器壳体相对于耦接接口元件和配合连接器移动。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光纤用光学方法传递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些已知的光连接器包括设置在插头连接器中的光纤。该光纤延伸至由该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容纳的配合端。该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配合,从而允许在它们之间利用该光纤用光学方法传送信号。该插座连接器可包括一个收发器,其与该光纤的端部配合,从而允许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彼此通信。
该插头连接器可包括耦接元件,例如带螺纹的螺帽、卡口式连接器、或者推/拉连接器,其接合该插座连接器,从而将该插头和插座连接器彼此固定。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接合使该插头连接器中的该光纤的端部沿着该插座连接器的上端通过开口并且向着该收发器推进至该插座连接器中。该插头连接器可将该光纤的端部推进固定的距离。在某些连接器中,该插头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接合通过使该光缆的端部抵靠该收发器,将该光纤配合该收发器。但是,由于该插座连接器和/或装置的制造或装配中的变化,该插座连接器中的该收发器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
如果该收发器位置远离于该插座连接器的上端,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接合会将该光纤的端部推进得太远。例如,该光纤的端部可能会被过度驱动且倚靠着收发器抬升至一足以破坏该光纤的端部的量。虽然一些已知的插座连接器具有一些容差来应对该收发器相对于该插座连接器的位置变化,但是已知连接器中的容差过小,难以避免过度驱动该光纤。该光纤的过度驱动和损坏会影响在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传送的信号的完整性。
在某些光连接器中,对该光连接器的电缆后部的牵拉会分离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例如,沿着远离该插座连接器的方向,在该插头连接器的电缆上施加一个向后的力,可将该光纤的端部拉离该插座连接器。另外,如果向后的力足够大,该电缆可以被拉出该插头连接器,并且使得该插头连接器不能工作。一些已知的插头连接器包括一个接收该电缆并容纳该光纤的内部插头壳体,和一个与插座连接器配合以使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固定的外部耦接螺帽或套圈。该插头壳体位于该耦接螺帽内。该耦接螺帽的后端可包括一个足够大的开口,以接收该电缆,但是要足够小,以阻止该插头连接器从该耦接螺帽向后移动。因此,当对该电缆施加向后的力时,该插头壳体接合该耦接螺帽的后端。但是,该耦接螺帽的后端和该连接器壳体之间的接合或干扰可能不足以防止容纳在插头壳体中的光纤的端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分离。例如,施加于该电缆上的某些向后的力足够大,从而导致该插头壳体退离该插座连接器,并使该光纤从该插座连接器分离。
需要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其避免在配合中破坏光纤,并且当对容纳光纤的电缆施加一个向后的力时,防止光纤从配合的连接器分离。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个沿着中心轴从后端延伸到耦接端的耦接接口元件。该耦接接口元件包括一个内室,并且该耦接端设置为接合一个配合连接器。一个连接器壳体位于该内室内部,并且沿着该中心轴从电缆接收端延伸到配合端,一个通道延伸过该连接器壳体。该电缆接收端设置为接收具有光纤的电缆,并且该配合端设置为配合该配合连接器。光纤连接器被连接至该光纤,并且与该连接器壳体互连。该光纤连接器设置为将该光纤与该配合连接器用光学方法接。该耦接接口元件接合该连接器壳体和该配合连接器,并且防止该连接器壳体相对于该耦接接口元件和该配合连接器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基座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基座的横截面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和配合连接器组件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和配合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7图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基座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系统的透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11是图8中所示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耦接接口元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系统100的透视图。连接器系统100包括一个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和一个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组件102、104是小形状系数的LC连接器。但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不限于LC连接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包括LC连接器以外的连接器,并且LC连接器的说明和描述不应认作对所有实施例的范围的限制。另外,虽然光纤连接器组件102以插头连接器的形式示出和描述并且配合光纤连接器组件104以插座连接器的形式示出和描述,但是替代地是,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可以是接收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插座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组件102沿着中心轴106延伸和取向。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包括一个容纳一根或多根细长光纤200(图2中示出)的电缆108。电缆108和光纤200沿着中心轴106延伸。虽然中心轴106在图1中示为大致直线,但是中心轴10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波浪形和直线以外的其他变化。光纤200与一个或多个光纤连接器110耦接。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包括两个光纤连接器110,虽然可设置不同数量、形状和/或配置的光纤连接器110。光纤连接器110可以被接收到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中,从而用光学方法耦接连接器组件102、104。光纤连接器110包括光纤200的外端部202(图2中示出)。光纤连接器110被接收到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中,从而将光纤200的外端部202置于一种与位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中的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相配合的关系中,例如,光通讯器件500为一个收发器或另一个光连接器。例如,光纤连接器110可以直接使光纤200的外端部202抵靠光通讯器件500的配合面508(图5中示出)。一旦光纤200的外端部202接合光通讯器件500,信号可以在光纤200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之间光学传送。
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包括一个耦接接口元件112,其沿着光纤连接器组件102的长度的一部分围绕中心轴106延伸。耦接接口元件112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从而将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以相配合接合或配合关系固定在一起。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耦接接口元件112是一个卡口式耦接螺帽。例如,耦接接口元件11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向内延伸的突出部(未示出),其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凹部114,从而提供连接器组件102、104之间的卡口式连接。替代地,耦接接口元件112可以具有内螺纹表面,其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外螺纹表面,从而将连接器组件102、104固定在一起。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耦接接口元件112可包括一个推/拉连接器,其通过沿着中心轴106的方向推和/或拉耦接接口元件112来接合和分离配合连接器组件104。耦接接口元件11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之间的接合可将光纤连接器110向着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在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中沿着中心轴106推进一个耦接距离122。例如,光纤200(图2中示出)的外端部202(图2中示出)可以沿着中心轴106移动一个耦接距离122。
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包括一个外壳体116,其部分包围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例如,外壳体116可以圆周环绕光通讯器件500的周边,同时在外壳体116的一个或更多端部118、120上提供进出光通讯器件500的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可以安装到面板502(图5中示出)上或基板(未示出)上,例如电路板。例如,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可以连接到面板502(图5中示出),该面板502形成一个器件(未示出)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并且突出在该器件外面,为进出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端部118提供通道。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可以从该器件的外部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相配合。替代地,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可包括在一个与光纤连接器组件102相配合的光连接器组件中。
如下所述,光纤连接器110沿着中心轴106浮动,从而使得光纤连接器110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相配合。例如,当光纤连接器组件102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相配合时,光纤连接器110可以相对于光通讯器件500的配合面508(图5中示出)沿着中心轴106轴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110可以轴向浮动,从而将光纤200(图2中示出)的外端部202(图2中示出)置于一种与配合面508相邻接的关系中,而没有在外端部202和配合面508之间留出显著的气隙,并且没有抵靠着配合面508将光纤200过度驱动或压缩到光纤200被破坏的位置。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2的分解图。光纤200通过电缆108延伸至外端部202。每一个外端部202都位于一个不同的光纤连接器110内。替代地,不止一个光纤200可以延伸至位于单个光纤连接器110内的外端部202。光纤连接器110包括沿着中心轴106从光纤连接器110向后延伸的端子204。例如,端子204可以在大致平行于中心轴106的方向延伸。端子204可包括一个延伸过端子204的长度的纵向通道(未示出)。光纤200可以穿过端子204到达光纤连接器110。双重夹片206耦接至光纤连接器110,从而将光纤连接器110固定在一起。例如,双重夹片206可以是咬合安装到光纤连接器110或端子204上,从而将光纤连接器110保持在彼此相对的预定的位置上。
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包括连接器壳体208,其沿着中心轴106从配合端210延伸到电缆接收端212。当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相互配合时,配合端210被容纳到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图1中示出)中。连接器壳体208包括一个通道214,其穿过连接器壳体208在配合端210和电缆接收端212之间延伸。电缆108穿过通道214从电缆接收端212延伸到配合端210。连接器壳体208至少部分位于耦接接口元件112内部。例如,在配合端210的连接器壳体208的前部可以延伸到耦接接口元件112的前方,从而允许操作者将连接器壳体208插入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中。
保持夹片216可以连接到连接器壳体208。当耦接接口元件112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配合时,保持夹片216可以通过耦接接口元件112接合。耦接接口元件112可使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压靠连接器壳体208。例如,当耦接接口元件112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104时,耦接接口元件112可以迫使连接器壳体208向着配合连接器组件104沿中心轴106移动距离122(图1中示出)。连接器壳体208向着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移动也可使光纤连接器110朝向位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内的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移动耦接距离122。
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包括与连接器壳体208耦接的连接器基座218。连接器基座218沿着中心轴106从前端220向后端222延伸。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基座218包括两个通道236,其沿着中心轴106从前端220向后端222延伸穿过连接器基座218。例如,通道236可以配置为大致平行于中心轴106。替代地,可以提供不同数量的通道236。光纤连接器110的端子204被容纳在通道236中,从而滑动连接光纤连接器110和连接器基座218。端子204在连接器基座218内滑动,从而使得光纤连接器110相对于连接器基座218沿着中心轴106轴向移动。保持夹片226可以置于端子204上,以防止端子204向前滑出连接器基座218。例如,保持夹片226可以接合连接器基座218的后端222,以防止端子204通过连接器基座218的后端220移出连接器基座218。
端子204可以置于连接器基座218中对应的弹簧224内。端子204可以被装入弹簧224内,以使弹簧224弯曲地围绕着端子204的外表面。弹簧224在光纤连接器110和连接器基座218之间延伸。例如,弹簧224可以在光纤连接器110和连接器基座218的内凸缘400(图4中示出)之间延伸。当光纤连接器110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图1中示出)的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时,弹簧224可以沿着中心轴106在配合方向228上给予光纤连接器110一个恢复力。例如,如果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之间的接合向着光通讯器件500过度驱动光纤200的外端部202,弹簧224被压缩在光纤连接器110和连接器基座218之间,并且端子204可以在连接器基座218内滑动,从而使得光纤连接器110退离光通讯器件500。弹簧224在配合方向228上给予光纤连接器110一个恢复力,从而保持光纤200的外端部202和光通讯器件500之间的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110可包括与光纤连接器110内的光纤200耦接的内弹簧(未示出)。内弹簧可以以类似于弹簧224的方式提供一个部分恢复力。例如,当光纤200的外端部202被压靠光通讯器件500时,内弹簧在配合方向228上给予一个恢复力。在一个实施例中,由内弹簧提供的恢复力小于由弹簧224提供的恢复力。例如,内弹簧可以具有比弹簧224更低的弹簧常数,并且可以在弹簧224压缩之前充分压缩。替代地,内弹簧可以具有比弹簧224更高的弹簧常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弹簧和弹簧224的弹簧常数大致相同。
垫圈230可以放在连接器基座218的前端220的前向周边上。连接器基座218放入连接器壳体208中之后,挡圈232可以放入连接器壳体208中。例如,挡圈232可以沿着连接器壳体208的内槽234放置。挡圈232接合垫圈230,以将连接器基座218固定在连接器壳体208内部。例如,挡圈232可以减少连接器壳体208的有效内径,并且接合垫圈230或连接器基座218,以防止连接器基座218通过连接器壳体208的配合端210从连接器壳体208移除。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基座218的透视图。如图3中所示,端子204和弹簧224都位于连接器基座218的通道236内。连接器基座218可包括从前端220向后端222延伸的开槽300。开槽300提供从连接器基座218的外表面进出于通道236(图2中示出)的开口。例如,开槽300可以是进入通道236内的开口,光纤200(图2中示出)可以通过该开口单独装入。在将光纤200穿过端子204插入光纤连接器110之前,光纤200可以穿过开槽300敷设在通道236内。
光纤连接器110具有配合端302和相对的后端304。配合端302可以接合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的配合面508(图5中示出),从而耦接光纤200(图2中示出)的外端部202和光通讯器件500。光纤连接器110的后端304与连接器基座218的前端220分离开一个浮动距离306。浮动距离306代表光纤连接器110相对于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图1中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沿中心轴106轴向移动的沿中心轴106的距离。例如,当光纤连接器110与光通讯器件500相配合时,浮动距离306可以是光纤连接器110向连接器基座218移动的距离和弹簧224被压缩的距离。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基座218的横截面图。连接器基座218包括延伸进入通道236的内凸缘400。每个通道236都可包括凸缘400。凸缘400减小了通道236的内径。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204(图2中示出)的尺寸适合穿过通道236装入凸缘400之间。例如,端子204可以具有足够小的宽度或外径,这样端子204能够在前端220穿过通道236的开402,并且在后端222穿过通道236的更小的开口404移动。相反地,弹簧224的尺寸适合装入通道236中,但不是在凸缘400之间。例如,弹簧224可具有足够的宽度或外径这样弹簧224能够在前端220被插入开402中,但是不能在后端222穿过开口404。可代替的是,弹簧224接合凸缘400,并且通过凸缘400防止其穿过开口404退出通道236。
当光纤连接器110被移向连接器基座218时,弹簧224被压缩在光纤连接器110(图1中示出)和凸缘400之间。如上所述,当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图1中示出)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图1中示出)相配合时,光纤连接器110可以被向后推向连接器基座218。弹簧224被压缩在凸缘400和光纤连接器110之间,并且沿配合方向228提供一个恢复力。该恢复力可以保证光纤连接器110与光通讯器件500(图5中示出)保持接触或者另外与其配合。
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基座218包括沿着连接器基座218的外表面的多个平坦表面406、408、410。例如,连接器基座218可以具有带一个或多个切入连接器基座218的平坦表面406-410的大致圆柱形状。平坦表面406-410可以接合连接器壳体208(图2中示出),以防止连接器基座218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8旋转。例如,连接器壳体208的相应的平坦表面或凸缘(未示出)可以接合平坦表面406-410的一个或多个,以防止连接器基座218旋转。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配合关系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部分横截面图。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配合关系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另一个部分横截面图。图5和6示出了光纤连接器110能够沿着中心轴106轴向浮动,从而补偿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光通讯器件500相对于面板502的各种位置。如图5和6中所示,配合连接器组件104被安装到面板502上,并且光通讯器件500被安装到基板504上,例如电路板。面板502和基板504分开一个可以在器件内变化的分离尺寸,该器件包括面板5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例如,在图5中,基板504与面板502分开一个分离尺寸506。在图6中,基板504与面板502分开一个更小的分离尺寸606。分离尺寸506、606可以决定光通讯器件500相对于面板5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位置。另外,光通讯器件500在基板504上的位置可以决定光通讯器件500相对于面板5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位置。
如图5和6中所示,连接器基座218被固定至连接器壳体208的配合端210。连接器壳体208包括内凸缘510,该内凸缘接合连接器基座218,并且当连接器壳体208被接收进配合连接器组件104时防止连接器基座218沿着中心轴106移动且经过内凸缘510远离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当光纤连接器组件102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相配合时,分离尺寸512沿着中心轴106在连接器基座218的前端220和面板502的外表面之间延伸。如图5和6中所示,分离尺寸512可以保持大致常数,无论光通讯器件500相对于面板502的位置如何。
由于光通讯器件500相对于面板5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位置会在不同的器件中变化,光通讯器件500的配合面508的位置也会相对于面板5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变化。例如,配合面508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比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中的面板502延伸地更远。当光纤连接器组件102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相配合时,光纤连接器组件102的耦接接口元件112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104。该接合可将光纤连接器110向着光通讯器件500的配合面508沿着中心轴106推进一个耦接距离122(图1中示出)。由于连接器基座218和面板502之间的分离尺寸512保持大致相同,但是配合面508的位置可以变化,耦接接口元件11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之间的接合会将光纤连接器110向着配合面508移动过远,并且将外端部202(图2中示出)向配合面508挤压。以这种方式过度驱动光纤连接器110会造成光纤200的损坏。
为了防止损坏外端部202,光纤连接器110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8轴向浮动。如上所述,端子204在连接器基座218内沿着中心轴106滑动,从而保证光纤连接器110沿着中心轴106移动。当配合面508远离面板502进一步延伸进入到配合连接器组件104时,光纤连接器110能够退离配合面508。例如,如图6中所示,当配合面508位于一个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的位置比另一个配合连接器组件104更远离面板502时,端子204沿着中心轴106滑动,并且部分延伸出连接器基座218的后端222。由于端子204在连接器基座218内滑动,光纤连接器110远离面板502移动。光纤连接器110可以滑动远离面板502为所述浮动距离306。仅通过例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浮动距离306至少大约为1.0mm。替代地,浮动距离306至少大约为2.0mm。其他浮动距离306在这里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范围内。
浮动距离306在光纤200的外端部202(图2中示出)和配合面508的配合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尺寸误差。例如,不是外端部202的位置相对于光纤连接器组件102的一个或多个元件被固定,光纤连接器110能够沿中心轴106浮动的能力允许,在基板504和面板502之间的分离尺寸506、606的增长的范围内和/或光通讯器件500相对于面板502的位置的增长的范围内,外端部202接合配合面508。
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110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8沿中心轴106移动,而连接器壳体208相对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和面板502保持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光纤连接器110相对于系统100(图1中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沿着中心轴106轴向浮动。例如,光纤连接器110可以相对于耦接接口元件112沿中心轴106移动。由于光纤连接器110远离面板502移动,弹簧224被压缩在连接器基座218和光纤连接器110之间,从而在配合方向228上给予光纤连接器110一个恢复力。该恢复力确保光纤200的外端部202(图2中示出)和光通讯器件500的配合面508之间保持接触或者另外与其接合,从而在其之间用光学方法传递信号。
图7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700和连接器基座702的透视图。连接器壳体700以部分剖视图示出,从而更清楚地显示出在连接器壳体700内部的连接器基座702。连接器壳体700可以与连接器壳体208(图2中示出)类似,并且连接器基座702可以与连接器基座218(图2中示出)类似。例如,连接器壳体700可以被接收在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图1中示出)内,从而使光纤连接器组件102(图1中示出)和配合连接器组件104相配合。连接器基座218可以容纳光纤连接器110(图1中示出)的端子204(图2中示出),以允许光纤连接器110沿着中心轴704轴向移动。
连接器壳体700沿着中心轴704是细长的,并且限定了一个类似于通道214(图2中示出)的内部通道706。开槽708、710位于连接器壳体700的相对的侧面上,并且延伸进入通道706。替代地,开槽708、710可以位于连接器壳体700上的其他地方。连接器基座702包括从连接器基座702的相对的侧面径向延伸的闭锁712、714。替代地,闭锁712、714可以位于连接器基座702上的其他地方。闭锁712、714被接收到开槽708、710内,从而将连接器基座702固定在连接器壳体700上。例如,连接器基座702可以放入通道706内,直到闭锁712、714伸进开槽708、710中并被开槽708、710接收。闭锁712、714和开槽708、710之间的接合可以防止连接器基座702相对于连接器壳体700移动。例如,闭锁712、714可以接合开槽708、710,以防止连接器基座702相对于连接器壳体700沿中心轴704轴向移动和/或旋转。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系统800的透视图。与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系统100类似,连接器系统800包括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804。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与配合连接器组件104(图1中所示)类似。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在图8中部分剖视示出。光纤连接器组件802是细长的并且沿中心轴806取向。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包括容纳一根或多根细长的光纤908(图9中示出)的电缆808。电缆808和光纤908沿着中心轴806延伸。光纤908与一个或多个与光纤连接器110(图1中示出)类似的光纤连接器810耦接。光纤连接器810可以被接收到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中,从而用光学方法耦接连接器组件802、804。
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包括耦接接口元件812,其围绕中心轴806沿着光纤连接器组件802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耦接接口元件812在图8中被表示为部分剖视图或为半透明的。连接器壳体818位于耦接接口元件812内部。连接器壳体818类似于连接器壳体208(图2中示出),在于连接器壳体818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配合。例如,连接器壳体818被接收在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中,以耦接光纤连接器组件802、802。
耦接接口元件812顺序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和连接器壳体818,从而将连接器壳体818固定在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上,并且防止连接器壳体818相对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沿着中心轴806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在耦接接口元件812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804或连接器壳体818之前,连接器壳体818可以在耦接接口元件812内相对于其轴向移动。耦接接口元件812可以在接合连接器壳体818之前锁在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上,从而将耦接接口元件812固定在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上。在接合连接器壳体818之前将耦接接口元件812锁在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上,防止了耦接接口元件812相对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的移动,同时允许连接器壳体818在耦接接口元件812内相对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和耦接接口元件812轴向移动。连接器壳体818可以继续相对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和耦接接口元件812移动,从而使光纤连接器810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配合。例如,连接器壳体818可以沿着中心轴806轴向浮动,以使光纤连接器810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接合。
耦接接口元件812接着可以接合连接器壳体818,以防止连接器壳体818的更进一步的移动。仅通过例子,耦接接口元件812可以围绕中心轴806旋转相对于连接器壳体818的四分之一圈,从而将耦接接口元件812锁在连接器壳体818上。耦接接口元件812和连接器壳体818的接合防止连接器壳体818沿中心轴806相对于耦接接口元件81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802包括连接器基座900(图9中示出),其容许在耦接接口元件812被锁在连接器壳体818和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上之后光纤连接器810沿着中心轴806轴向浮动。例如,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可包括与连接器基座218(图2中示出)类似的连接器基座900。连接器基座900容许光纤连接器810向着和/或远离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移动,从而使光纤908(图9中示出)的外端部914(图9中示出)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配合,类似于如上所述。
图9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802的分解图。连接器壳体818沿着中心轴806从配合端902延伸至电缆接收端904。配合端902可以被容纳到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中。电缆接收端904耦接电缆808。连接器壳体818包括一个延伸过连接器壳体818的中心通道906。电缆808和/或位于电缆808内的光纤908可以经由中心通道906穿过连接器壳体818。如图9中所示,光纤908通过电缆808延伸至外端部914。外端部914中的每一个都位于不同的光纤连接器810内。替代地,不止一个光纤908可以延伸至位于单个光纤连接器810内的外端部914。
连接器基座900在连接器壳体818的配合端902或附近耦接连接器壳体818。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基座900类似于连接器基座218(图2中示出)。如上所述,光纤连接器810滑动连接连接器基座900,这样光纤连接器810相对于连接器基座900滑动,从而沿着中心轴806轴向移动。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包括类似于保持夹片226(图2中示出)的保持夹片910、与光纤连接器810耦接且类似于端子204(图2中示出)的端子912、类似于弹簧224(图2中示出)的弹簧926、以及与光纤连接器810连接且类似于双重夹片206(图2中示出)的双重夹片916。
耦接接口元件812沿着中心轴806从后端920延伸至耦接端922。后端920接收电缆808。后端920可以接合连接器壳体818,从而将耦接接口元件812连接至连接器壳体818,并且防止连接器壳体818相对于耦接接口元件812移动。例如,后端920可以在电缆接收端904处或附近锁在连接器壳体818上。耦接端922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图8中示出),从而将耦接接口元件812连接至配合连接器组件804。耦接端922可包括类似于耦接接口元件112(图1中示出)的卡口式耦接螺帽。替代地,耦接端922可具有内螺纹表面,其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的外螺纹表面(未示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耦接端922可包括推/拉连接器,其通过沿着中心轴806的方向推和/或拉耦接接口元件812来接合和分离配合连接器组件804。
耦接接口元件812限定了一个位于后端920和耦接端922之间的内室924。内室924具有足够大的尺寸以容纳连接器壳体818。如图8中所示,连接器壳体818位于耦接接口元件812内部。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818的透视图。连接器壳体818具有一个细长的、大致管状的主体1000,其在电缆接收端904和配合端902之间延伸。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主体1000包括围绕主体1000的外表面环绕延伸的多个凸脊1002。凸脊1002是从主体1000的外表面径向凸出的细长壁。如图10中所示,凸脊1002在相对的端1006、1008之间弓形延伸。例如,凸脊1002不完全围绕主体1000的周长延伸,并且可以在端1006、1008处终止。凸脊1002限定了位于两个凸脊1002之间的开槽1004,其沿着主体1000的长度在平行于中心轴806的方向上彼此相连续。替代地,开槽1004可以延伸到主体1000的外表面中。例如,代替限定开槽1004的凸脊1002,开槽1004可以通过在主体1000内切削或模制凹槽来形成。
凸脊1002被布置在多组1010中围绕主体1000的周长。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每组1010包括沿着主体1000的长度的一部分彼此被开槽1004分开的四个连续的凸脊1002。替代地,组1010可包括不同数目的凸脊1002和/或开槽1004。凸脊1002轴向间隔开,以使每组1010中的每个凸脊1002被布置成与该组1010中的其他凸脊1002相比到配合端902和电缆接收端904的距离是不同的。组1010环向间隔开前进间隙1012。该前进间隙1012在相邻组1010内的凸脊1002之间弓形延伸,并且沿着主体1000的长度在凸脊1002之间轴向延伸。例如,前进间隙1012可以沿着主体1000的外表面从一组1010中的凸脊1002的端1008弓形延伸至另一组1010的凸脊1002的端1006。前进间隙1012也可以沿着长度尺寸1014轴向延伸。长度尺寸1014代表被组1010所围绕的主体1000的长度的一部分。
主体1000包括法兰或凸缘1016,其围绕主体1000环绕延伸,且位于配合端902和电缆接收端904之间。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凸缘1016位于配合端902和凸脊1002与开槽1004的组1010之间。凸缘1016包括主体1000的径向凸出延伸部。凸缘1016可以围绕主体1000的整个周长或围绕整个周长的一部分延伸。替代地,除凸缘1016之外的凸出部可以从主体1000延伸。例如,凸脊、销、辐条及类似物,可以从主体1000的外表面径向延伸。
弹簧1018位于主体1000上在凸缘1016和电缆接收端904之间。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弹簧1018位于凸缘1016和凸脊1002与开槽1004的组1010之间。弹簧1018在相对的端1020、1022之间延伸,并且螺旋环绕主体1000。端1020中的一个邻接凸缘1016,而另一端1022与凸缘1016隔开,且配置为接合耦接接口元件812的一部分,如下所述。弹簧1018接合凸缘1016,并且通过凸缘1016被防止朝着配合端902移动。例如,弹簧1018可以具有一个内径尺寸,其大于凸缘1016和凸脊1002与开槽1004的组1010之间的主体1000的外径尺寸,但小于凸缘1016的外径尺寸。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耦接接口元件812的透视图。耦接接口元件812在图11中部分剖视示出,这样元件812呈现半透明。耦接接口元件812的内室924由内表面1110限定,其在耦接端922和后端920之间延伸过元件812。内表面1110直径成阶梯状以形成多个段1100、1102。虽然示出了两个段1100、1102,替代地,可以设置不同数目的1100、1102。内肩1104位于段1100、1102之间的交界面上。例如,段1100从元件812的耦接端922延伸至内肩1104,并且段1102从后端920延伸至内肩1104。段1100的内径尺寸1106大于段1102的内径尺寸1108。
肩1104提供一个配置为接合弹簧1018(图10中示出)的端1022的接合表面。例如,弹簧1018的端1020邻接连接器壳体818(图8中示出)的凸缘1016(图10中示出),而相对的端1022接合肩1104。当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图8中示出)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图8中示出)相配合时,弹簧1018可以被压缩在凸缘1016和肩1104之间。例如,耦接接口元件812可以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配合。弹簧1018沿着中心轴806(图8中示出)且朝着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在连接器壳体818上施加一个配合力。如果耦接接口元件812和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的连接导致连接器壳体818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并且将弹簧1018压缩在肩1104和凸缘1016之间,弹簧1018可以提供配合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电缆808(图8中示出)被沿着中心轴806(图8中示出)拉动远离配合连接器组件804时,配合力确保连接器壳体818(图8中示出)保持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图8中示出)相配合。例如,操作者可以在远离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的方向上拉动电缆808。拉动电缆808会导致连接器壳体818沿着中心轴806退离配合连接器组件804。连接器壳体818的这一向后移动可将弹簧1018(图10中示出)压缩在耦接接口元件812和连接器壳体818之间。弹簧1018的压缩导致弹簧1018在相反方向上,比如朝着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给连接器壳体818提供一个恢复力。因此,一旦操作者停止拉动电缆808,弹簧1018可以可将连接器壳体818推回到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配合的关系。
耦接接口元件812包括从内表面1110向内延伸的凸出部1112。在该图示的实施例中,凸出部1112是销,但替代地,可以是凸脊、板、小块、指状物、闭锁及类似物。虽然图11中示出了三个凸出部1112,但可以提供不同数目的凸出部1112。凸出部1112接合连接器壳体818(图8中示出)的凸脊1002(图10中示出),从而将元件812与壳体818耦接。例如,凸出部1112可以被接收到位于连续凸脊1002之间的开槽1004(图10中示出)内。凸出部1112和凸脊1002之间的接合将元件812锁在壳体818上,并且可以防止沿着壳体818的中心轴806(图8中示出)相对于元件812移动。替代地,凸出部1112可以从连接器壳体818向外延伸,而凸脊1002和/或开槽1004位于耦接接口元件812上。
在连接器组件802、804(图8中示出)的配合过程中,耦接接口元件812的耦接端922可以连接至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例如,耦接端922可包括卡口式或螺纹式连接件,其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配合,从而限定连接器组件802、804之间的第一固定接口。弹簧1018(图10中示出)可以为光纤连接器810(图8中示出)提供另外的轴向浮动。例如,在连接器组件802、804(图8中示出)的配合过程中,弹簧1018可以被压缩在连接器壳体818(图8中示出)和耦接接口元件812(图8中示出)之间。例如,弹簧1018可以被压缩在连接器壳体818的凸缘1016(图10中示出)和耦接接口元件812的肩1104之间。弹簧1018的压缩可以由连接器壳体818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引起,而耦接接口元件812朝着配合连接器组件804沿着中心轴806(图8中示出)继续向前移动。例如,当连接器组件802、804相配合时,连接器壳体818的配合端902(图9中示出)可以邻接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从而防止连接器壳体818继续沿着中心轴806移动。当耦接接口元件812被锁在配合连接器组件804上时,耦接接口元件812可以沿着中心轴806朝着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对于连接器壳体818继续推进。耦接接口元件812相对于连接器壳体818的轴向移动可将弹簧1018压缩在耦接接口元件812和连接器壳体818之间。
弹簧1018(图10中示出)可以被压缩,从而沿着中心轴806(图8中示出)朝着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图8中示出)给光纤连接器810(图8中示出)提供一个配合力。如上所述,光纤连接器810可以由弹簧926(图9中示出)支撑。在连接器组件802、804的配合过程中,弹簧926可以被压缩,从而容许连接器基座900(图9中示出)相对于光纤连接器810向前移动。当耦接接口元件812(图8中示出)被旋转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和连接器壳体818(图8中示出)时,存在将耦接接口元件812的凸出部1112对准连接器壳体818的凸脊1002(图10中示出)而非凸脊1002之间的开槽1004(图10中示出)的可能性。例如,凸出部1112可以接合凸脊1002,并且防止耦接接口元件812相对于连接器壳体818旋转,从而将耦接接口元件812与连接器壳体818接合。为了容许凸出部1112被对准和接收到开槽1004内,弹簧1018被压缩在连接器壳体818和耦接接口元件812之间,从而允许连接器壳体818相对于耦接接口元件812继续轴向移动,直到凸出部1112被对准和接收到开槽1004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1018(图10中示出)容许连接器壳体818(图8中示出)和光纤连接器810(图8中示出)在平行于中心轴806(图8中示出)的方向上移动至少大约2mm到6mm。替代地,弹簧1018容许光纤连接器810沿中心轴806的更大范围的移动。弹簧1018可以压缩,以容许光纤连接器810沿中心轴806移动,从而将光纤908(图9中示出)的外端部914(图9中示出)定位成处于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的光通讯器件(例如图5中示出的光通讯器件500)的配合面(例如图5中示出的配合面508)相抵靠的关系,而没有在外端部914和配合面之间留出显著的气隙,并且没有紧靠着配合表面将光纤908过度驱动或压缩到光纤908被破坏的位置。
弹簧1018(图10中示出)容许光纤连接器810(图8中示出)与配合连接器组件804相配合,而没有过度驱动光纤908(图9中示出)的端部914(图9中示出)。凸出部1112可以对准凸脊1002的组1010(图10中示出)之间的前进间隙1012(图10中示出),从而容许连接器壳体818相对于元件812轴向移动。例如,连接器壳体818可以轴向移动,直到凸出部1112对准一个或多个开槽1004并被旋转到开槽1004中。通过相对于连接器壳体818旋转耦接接口元件812,以使凸出部1112从前进间隙1014移动至连续凸脊1002之间的开槽1004,耦接接口元件812被锁在连接器壳体818上。凸出部1112到凸脊1002之间的移动将耦接接口元件812锁在连接器壳体818上,以使连接器壳体818就不能在相反方向相对于耦接接口元件812轴向移动。耦接接口元件812的后端920和连接器壳体818的电缆接收端904(图9中示出)之间的接合在耦接接口元件812和连接器壳体818之间限定了第二固定接口。
凸出部1112可以置于连续凸脊1002(图10中示出)的不同的对之间,这些凸脊轴向间隔开以沿着中心轴806(图8中示出)改变光纤连接器810(图8中示出)的位置。例如,将凸出部1112置于组1010(图10中示出)中的最后两个凸脊1002之间,比起将凸出部1112置于开始两个连续凸脊1002之间,可将光纤连接器810设置得更远离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图8中示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脊1002延伸覆盖的长度尺寸1014(图10中示出)与连接器壳体818相对于耦接接口元件812可以移动的整个轴向位移有关。耦接接口元件812可以围绕中心轴806旋转,从而将凸出部1112移动到组1010的开槽1004内,并且将连接器壳体818锁在元件812上。一旦壳体818和元件812锁在一起,就防止了壳体818相对于元件812轴向移动。如上所述,在耦接接口元件812被锁在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和连接器壳体818上之后,光纤连接器810(图8中示出)仍然能够沿着中心轴806轴向移动。如果电缆808被拉离配合连接器组件804,凸出部1112和凸脊1002之间的接合能够保护连接器组件802、804避免使其不配合。

Claims (10)

1.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802),其特征在于:
沿着中心轴(806)从后端(920)延伸至耦接端(922)的耦接接口元件(812),该耦接接口元件包括内室(924),该耦接端配置为接合配合连接器;
置于该耦接接口元件的内室中的连接器壳体(818),该连接器壳体沿着所述中心轴(806)从电缆接收端(904)延伸到配合端(902),通道(906)延伸过该连接器壳体,该电缆接收端配置为接收具有光纤的电缆(808),该配合端配置为与该配合连接器相配合;以及
被连接至所述光纤且与连接器壳体互连的光纤连接器(810),该光纤连接器配置为将光纤与配合连接器用光学方法耦接,其中,该耦接接口元件接合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配合连接器,并且防止所述连接器壳体相对于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配合连接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耦接接口元件的耦接端将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固定至所述配合连接器,以防止所述连接器壳体在相反的方向上沿着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配合连接器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包括凸出部(1112),并且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另一个包括开槽(1004),当所述凸出部被接收到开槽中时,所述耦接接口元件防止所述连接器壳体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包括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为细长的一组凸脊(1002),并且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另一个包括凸出部(1112),该凸出部被接收在所述凸脊之间,从而将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连接器壳体锁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组凸脊包括在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彼此轴向间隔开的连续凸脊,该凸出部被接收在该组中的不同对的连续凸脊之间,从而沿着所述中心轴改变所述光纤连接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包括内肩(1104),且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向外凸出的凸缘(1016),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肩和所述凸缘之间的内室中的弹簧(1018),该弹簧沿着所述中心轴朝着所述配合连接器给所述连接器壳体施加配合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耦接接口元件接合所述连接器壳体,并防止当去耦接力沿着所述中心轴远离配合连接器被施加到电缆上时,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光纤连接器向后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器基座(900),该连接器基座被固定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配合端,并连接至所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器基座,以使当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配合连接器相配合时,所述光纤连接器沿着所述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轴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耦接接口元件与所述配合连接器和所述连接器壳体相配合,以防止所述连接器壳体相对于所述配合连接器移动,而所述光纤连接器沿着所述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配合连接器浮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当所述耦接接口元件与所述配合连接器和所述连接器壳体相配合时,所述光纤连接器沿着所述中心轴相对于所述耦接接口元件和所述配合连接器之间的第一固定接口以及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耦接接口元件之间的第二固定接口浮动。
CN2010105777117A 2009-09-17 2010-09-17 光纤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020812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561,967 2009-09-17
US12/561,967 US7972067B2 (en) 2009-06-30 2009-09-17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202A true CN102081202A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8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77117A Pending CN102081202A (zh) 2009-09-17 2010-09-17 光纤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120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522A (zh) * 2016-12-06 2018-06-1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596414A (zh) * 2019-02-20 2020-08-28 杨沐晨 连接器系统
CN113261215A (zh) * 2018-11-02 2021-08-13 光互通控股有限公司 具有防脱结构的电缆端子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522A (zh) * 2016-12-06 2018-06-1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261215A (zh) * 2018-11-02 2021-08-13 光互通控股有限公司 具有防脱结构的电缆端子组件
CN111596414A (zh) * 2019-02-20 2020-08-28 杨沐晨 连接器系统
CN111596414B (zh) * 2019-02-20 2022-04-26 利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2067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943774B (zh) 光纤连接器系统
CN102385112B (zh)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插拔方法
US9500812B2 (en)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connector
EP3330757B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apable of switching connection polarity
US7628543B2 (en) Downhole optic fiber wet connec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57749B (zh) 光连接器
US5971626A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leeve assembly
CN102027645B (zh) 具有套筒件的连接器
US7052186B1 (en) Secondary latch sleeve for connector connections
US20100239220A1 (en) One-piece lc type optical fiber adapter
CN101562296B (zh) 具有密封机构的电连接器
EP2815260B1 (en)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 with inserts
CN102792202A (zh) 具有可平移套管的光纤接口装置
CN103140785A (zh) 可变形套管总成和光纤连接器
US9678286B2 (en) Opt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uiding of the ferrules of optical contacts, ferule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and connection method associated
US9995886B2 (en) Cable connector
CN101825746A (zh) 光波导所用的插塞连接器
US11774685B2 (en) Adapter for optical connectors
CN102081202A (zh) 光纤连接器组件
US1098550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00316337A1 (en) Fiber Optic Cable Interface
US20130094815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adapter capable of preventing dust
US20020094173A1 (en) Optical plug-in connector
US20140064690A1 (en) Adapter Pack with Removable Slee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