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4441A -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4441A
CN102074441A CN2010106004084A CN201010600408A CN102074441A CN 102074441 A CN102074441 A CN 102074441A CN 2010106004084 A CN2010106004084 A CN 2010106004084A CN 201010600408 A CN201010600408 A CN 201010600408A CN 102074441 A CN102074441 A CN 102074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emission
bar shaped
slider
cathode device
emission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04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4441B (zh
Inventor
郝海燕
唐洁
范守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6004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74441B/zh
Priority to US13/072,774 priority patent/US844608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074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4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4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4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02Electrodes; Screens; Mounting, supporting, spacing or insulating thereof
    • H01J29/04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5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 H01J31/127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using large area or array sources, i.e. essentially a source for each pixel group

Landscapes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Electrod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包括:一绝缘基底;多个条形阴极;多个隔离体;多个条形栅网;多个场发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与所述多个条形栅网的交叉位置并与所述条形阴极电连接;多个固定层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隔离体设置于所述条形栅网表面,将条形栅网夹持于所述固定层与隔离体之间,所述多个隔离体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之间并与所述条形阴极间隔设置,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D1≤D2/10,其中,所述隔离体的宽度定义为D1,相邻两个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2。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该种场发射阴极装置的场发射显示器。

Description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场发射显示器是继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和液晶(LCD)显示器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新兴技术。相对于现有的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具有显示效果好、视角大、功耗小以及体积小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般而言,场发射显示器的结构可以分为二极型和三极型。所谓二极型即包括有阳极和阴极的场发射装置,这种结构由于需要施加高电压,而且均匀性以及电子发射难以控制,仅适用于字符显示,不适用于图形和图像显示。三极型则是在二极型场发射装置的基础上增加栅网来控制电子发射的场发射装置,可以实现在较低电压条件下发出电子,而且电子发射容易通过栅网来精确控制。因此,三极型场发射显示器中,这种由产生电子的阴极和引出电子并将电子加速的栅网构成的场发射阴极装置成为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
请参阅图1和图2,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100,其包括:一绝缘基底102;多个条形阴极电极104,该多个条形阴极电极104平行且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基底102表面;多个场发射元件106,该多个场发射元件106间隔设置于多个条形阴极电极104的表面;多个介质条108,该多个介质条108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绝缘基底102之上,该多个介质条108与多个条形阴极电极104相互垂直,该多个介质条108覆盖上述多个条形阴极电极104的部分区域,并相对于每个场发射元件106设有通孔;多个条形栅网110通过所述介质条108支撑,该多个条形栅网110与条形阴极电极104异面垂直。一固定层113设置于所述条形栅网110的远离介质条108的上方。由于栅网110的材料多为金属,而介质条108的材料多为绝缘材料,因此,栅网110与介质条108之间的结合不牢固。固定层113用于固定栅网110,使栅网110不易变形。
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100在应用过程中,场发射元件106在栅网110的电压下发射出电子,该部分电子穿过栅网110。由于固定层113覆盖部分阴极104,且固定层113仅对应场发射元件106的位置设有通孔。因此,固定层113的边缘与场发射元件106的边缘距离很近。穿过栅网110的电子受到靠近固定层113的栅网110的电压的吸引进而打在固定层113上。固定层113在电子的打击下发射出了较多的二次电子。该部分二次电子是由固定层113发射出,且其方向杂乱无章,进而导致像素点边界发散呈现不规则图形的现象。固定层113发射出二次电子后荷电逐渐形成一高电位,从而进一步吸引穿过栅网110的电子,使电子偏离其垂直于阴极电极104飞行的方向。请参阅图3,应用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100的场发射显示器的像素点边界发散呈现不规则图形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作状态时能够获得清晰像素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包括:一绝缘基底;多个条形阴极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基底的表面;多个隔离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表面;多个条形栅网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该多个条形栅网与多个条形阴极异面垂直且交叉设置,每一条形栅网均通过所述隔离体支撑,与所述条形阴极间隔设置;多个场发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与所述多个条形栅网的交叉位置并与所述条形阴极电连接;多个固定层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隔离体设置于所述条形栅网表面,将条形栅网夹持于所述固定层与隔离体之间,所述多个隔离体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之间并与所述条形阴极间隔设置,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D1≤D2/10,其中,所述隔离体的宽度定义为D1,相邻两个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2。
一种场发射显示器,其包括一阳极装置及与该阳极装置间隔设置的一场发射阴极装置,该场发射阴极装置包括:一绝缘基底;多个条形阴极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基底的表面;多个隔离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表面;多个条形栅网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并与多个条形阴极异面垂直,且每一条形栅网均通过隔离体支撑,与所述条形阴极间隔设置;多个场发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与所述多个条形栅网的交叉位置并与所述条形阴极电连接;多个固定层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隔离体设置于栅网表面,将栅网夹持固定于所述固定层与隔离体之间,所述多个隔离体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之间并与所述条形阴极间隔设置,所述隔离体的设置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1)D1≤D2/10,其中,所述隔离体的宽度定义为D1,相邻两个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以及场发射显示器中采用的隔离体的宽度小于相邻两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十分之一,因此,隔离体的宽度远小于相邻两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位于隔离体之上的固定层的宽度远小于相邻两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栅网上施加电压时,可有效降低由场发射元件发射出的电子打到固定层上的几率。从而减轻固定层的荷电效应,进而使场发射元件发射出的电子均沿着垂直于场发射元件表面的方向飞行,而不偏转向固定层,在应用时可有效消除像素点边界发散呈现不规则图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场发射阴极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场发射阴极装置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场发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场发射阴极装置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的场发射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中的场发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00、202          场发射阴极装置
12、102、204、214     绝缘基底
14、104、206          阴极电极
16、106、222          场发射元件
18、108、208           隔离体
20、110、210           栅网
22、224、113           固定层
24、226                导电层
162、222               电子发射体
121                    色缘基底12的第一表面
122                    色缘基底12的第二表面
200                    场发射显示器
216                    透明阳极
218                    荧光层
212                    阳极装置
222                    色缘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10,其包括:一绝缘基底12、多个条形阴极14、多个场发射元件16、多个隔离体18、多个条形栅网20、多个固定层22以及多个导电层24。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基底12表面。所述多个隔离体18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12表面,并设置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之间。所述多个隔离体18与所述条形阴极14间隔设置。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并与条形阴极14异面垂直且交叉设置。每一条形栅网20通过多个隔离体18支撑。所述多个场发射元件16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与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的交叉位置并与所述条形阴极14电连接。所述多个固定层22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隔离体18设置于栅网20表面,将栅网20夹持固定于所述固定层22与隔离体18之间。所述多个导电层24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固定层22远离栅网20的表面。
所述绝缘基底12的材料为玻璃、陶瓷或二氧化硅等绝缘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底12材料为玻璃。所述绝缘基底12用于承载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多个场发射元件16、多个隔离体18及多个条形栅网20。所述绝缘基底12包括一第一表面121以及一与第一表面121相对的第二表面122。在所述绝缘基底12的第一表面121定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均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121。
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中的每个条形阴极14的形状均为长条形或带状,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地间隔设置于绝缘基底12的第一表面121。所述每个条形阴极14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的材料可选择为铜、铝、金或银等金属,或铟锡氧化物(ITO)等导电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条形阴极14为银电极。
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中的每个条形栅网20的形状均为长条形或带状,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与多个条形阴极14异面垂直且交叉设置。在相互交叉的位置,所述条形栅网20与所述条形阴极14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1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等于18微米。所述条形栅网20为一网状结构,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栅孔,栅孔的孔径为3微米至1000微米。优选地,所述条形栅网20为一金属网。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栅网20为一不锈钢网,所述条形栅网20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14之间的间距为20微米。
所述多个场发射元件16相互间隔分布于多个条形阴极14远离绝缘基底12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多个场发射元件16呈矩阵排列。所述场发射元件16可仅设置在所述条形阴极13与所述条形栅网20的交叉位置。本技术领域人员可理解,所述场发射元件16也可设置在所述整个条形阴极14的表面。每一场发射元件16包括多个电子发射体162,该每一电子发射体162可选择为金属微尖、硅尖、碳纳米管或其它电子发射体。所述场发射元件16中的电子发射体162可以为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管线、碳纳米管浆料或者碳纳米管膜。本实施例中,所述场发射元件16为一碳纳米管阵列。
所述多个隔离体18用于支撑栅网20。通过所述多个隔离体18使所述栅网20与所述条形阴极14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21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且彼此绝缘。所述多个隔离体18仅设置在位于所述条形阴极14之间的所述绝缘基底12的第一表面121。所述隔离体18与所述条形阴极14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隔离体18为条形,且平行于所述条形阴极14设置。所述每一隔离体18距与之相邻的两条形阴极1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每一隔离体18距与之相邻的两场发射元件16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隔离体18的材料为玻璃、陶瓷或二氧化硅等绝缘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隔离体18中的每个隔离体均为一长方体,其具有长、宽、高三个尺寸。所述每个隔离体1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所述每个隔离体18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Y。所述每个隔离体18的高度方向为垂直于绝缘基底12的第一表面121。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在相邻的两个条形阴极14之间设置多个隔离体18分别支撑每个条形栅网20。
请参阅图6,为降低荷电效应的影响,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10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
(1)D1≤D2/10,其中,所述隔离体18的宽度定义为D1,相邻两个场发射元件16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2。
(2)0.125≤D3/D2≤0.48,其中,所述场发射元件16的径向尺寸定义为D3。
(3)5μm≤H≤100μm;其中,所述隔离体18的高度定义为H。
条件式(1)限定隔离体18在Y方向的宽度D1与相邻两个场发射元件16之间的距离D2之间的关系。在相邻两个场发射元件16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D2一定的条件下,隔离体18的宽度小于D2的十分之一,因此,隔离体18的宽度较小,进一步地位于隔离体18之上的固定层22的宽度也较小。固定层22的远离栅网20的表面的宽度也较小,固定层22的的远离栅网20的表面的面积也越小。因此,场发射元件16发射出的电子通过栅网20后,可减少电子打到固定层22的远离栅网20的表面的几率,从而可有效减轻荷电效应。一般地D2小于等于5毫米。可选择地,D2的范围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D1小于等于500微米且大于等于100微米。优选地D1的范围为200微米至400微米。隔离体18的宽度应保证可使其支撑栅网20并保持栅网20不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D2为1.5毫米。D1为300微米。
条件式(2)限制场发射元件16的径向尺寸,尤其是场发射元件16沿Y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地,可以使得所述隔离体18与场发射元件16之间的距离D4较大。即,隔离体18的边缘与场发射元件16的边缘的距离较大。D4大于等于150微米。可选择地,D4为200微米。进而固定层22的边缘与场发射元件16的边缘的距离也较大,因此,可进一步减少场发射元件16发射出的电子,打到固定层22的几率,从而可进一步地减轻荷电效应。D3小于等于2400微米。优选地,D3大于等于500微米且小于等于1300微米。可选择地,D3为1000微米。本实施例中,D3为400微米,D4为250微米。
条件式(3)限定所述隔离体18的高度H大于等于5微米且小于等于100微米。优选地,隔离体18的高度H大于等于10微米且小于等于15微米。本发明中隔离体18的高度较低,则栅网20的高度较低,栅网20仅需施加较低的电压就可以从场发射元件中拔出电子。栅网20的电压较小,进而固定层22附近的栅网20的对场发射元件16发射出的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小,进而,场发射元件16发射出的电子不易在固定层22附近的栅网20的电压作用下打到固定层22的表面,可进一步地减轻荷电效应。
本技术领域人员可以理解,条件式(2)、(3)是可选择地,非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本技术领域人员可依据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10的不同应用情形而进行调整。
多个固定层22分别对应所述多个隔离体18设置,将多个条形栅网20固定于所述隔离体18与固定层22之间。所述固定层22仅覆盖栅网20的位于隔离体18之上的区域的表面。栅网20设置于所述固定层22与所述隔离体18之间。如此可使栅网20不易因为发生变形造成栅网20和条形阴极14之间的间距不均匀,进而影响场发射阴极装置10均匀地发射电子。因此,该场发射阴极装置10结构稳定,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述固定层22填充栅网20的位于隔离体18上方的栅孔。通过栅网20的栅孔,固定层22与隔离体18结合在一起,从而固定栅网20。所述固定层22的材料可以为绝缘介质,例如,玻璃、陶瓷或者二氧化硅。优选地,固定层22的材料与隔离体18的材料相同,如此可使固定层22与隔离体18较好的相容并牢固的结合,进而牢固地固定栅网20。通常,所述固定层22可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在制备过程中,所述固定层22会渗透到所述栅网20的栅孔内,并与所述隔离体18接触,实现更好地固定。而所述固定层22对应栅网20的非栅孔区域的厚度极小,通常小于等于10微米,固定层22不会影响导电层24与栅网20的电连接。
所述导电层24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合金、氧化铟锡、锑锡氧化物、导电银胶、导电聚合物或碳纳米管。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24的材料为银浆料。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于固定层22上制备导电层24。在制备过程中,导电层24为流体状的银浆料,因此,银浆料容易沿着固定层22、栅网20和隔离体18的侧壁流淌至绝缘基板12。由于隔离体18和条形阴极14间隔设置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了阴极14和栅网20短路。所述导电层24为可选择结构。
所述导电层24覆盖固定层22的远离栅网20的表面,进而使固定层22可产生二次电子的面积减小。所述导电层24还可导出电子发射体162发射出的一部分落到导电层24上电子,减少或避免该部分电子轰击所述隔离体18产生二次电子。另外,电子发射体162发射出的一小部分电子直接轰击所述隔离体18,使得该隔离体18发射二次电子,并在该隔离体18上产生正电荷,而该正电荷可以通过所述导电层24及栅网20导走,减少或避免所述隔离体18上积累正电荷,进而使得该隔离体18周围的电位基本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电子发射体162发射的电子向四周发散的可能性,使电子集中射向预定位置,进而使得利用该场发射阴极装置10的场发射显示器的图像显示清晰、显示效果较好。所述导电层24为可选择结构。
场发射阴极装置10在应用时,分别施加不同电压给阴极14和栅网20。一般情况下,阴极14为接地或零电压,栅网20的电压为几十伏至几百伏左右。阴极14上场发射元件16中的电子发射体162所发出的电子在栅网20的电场作用下,向栅网20的方向运动,通过栅网20的栅孔发射出去。由于所述多个阴极14之间相互绝缘、所述多个栅网20之间相互绝缘,因此,通过选择性地在某些阴极14和某些栅网20之间施加不同的电压,可控制不同位置的场发射元件16发射电子,实现场发射阴极装置10的寻址功能,满足其在场发射显示器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请参阅图7,该场发射阴极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场发射阴极装置10的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在位于所述条形阴极14之间设置隔离体18时,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条形阴极14之间仅设置一个隔离体18同时支撑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当相邻的两个条形阴极14之间仅设置一个隔离体18同时支撑所述多个条形栅网20时,所述固定层22可仅对应设置于所述隔离体18支撑栅网20位置,也可设置于整个隔离体18表面。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该场发射阴极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场发射阴极装置10的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所述隔离体无需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条形阴极之间,在确保所述隔离体能对条形栅网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的前提下,可在第二方向Y上每间隔N个条形阴极或场发射元件设置一个隔离体,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隔离体的数量越少,则位于隔离体之上的固定层的面积也越少,则固定层产生荷电效应的几率也越小。例如,请参阅图8,沿所述第二方向Y,可每间隔三个场发射元件16设置有一个隔离体18。所述多个隔离体18的最少数量不限。在保证所述栅网20不变形的条件下,所述隔离体18的数量应尽量少。
请参见图9,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场发射阴极装置10的场发射显示器200,该场发射显示器200包括一阳极装置212及与该阳极装置212间隔设置的一场发射阴极装置202。所述阳极装置212与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202相对且保持一定距离间隔设置。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202可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场发射阴极装置10。
该场发射阴极装置202包括一绝缘基底204、多个条形阴极206、多个场发射元件222、多个隔离体208、多个条形栅网210、一固定层224以及一导电层226。所述阳极装置212与场发射阴极装置202中的条形栅网210保持一定距离间隔设置。
所述阳极装置212包括一玻璃基底214,一透明阳极216及涂覆于透明阳极216上的多个荧光层218。所述透明阳极216可为氧化铟锡薄膜。所述阳极装置212通过一绝缘支撑体220与场发射阴极装置202中的绝缘基底204间隔设置,阳极装置212与场发射阴极装置202的边缘密封设置,使得场发射阴极装置202与阳极装置212之间形成一真空环境。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202中的场发射元件222与阳极装置212中的荧光层218一一对应设置,构成一像素单元。
场发射显示器200在应用时,分别施加不同电压给条形阴极206、条形栅网210和阳极216。阴极206上场发射元件222中的电子发射体所发出的电子在栅网210的电场作用下,向栅网210的方向运动,通过栅网210的栅孔发射出去,在阳极216的电场作用下,最终打到阳极216,打在涂覆透明阳极216上的荧光层218,发出荧光,实现场发射显示器200的显示功能。由于条形阴极206之间相互绝缘、条形栅网210之间相互绝缘,因此,通过选择性地在不同的条形阴极206和条形栅网210之间施加不同的电压,可控制不同位置的场发射元件222发射电子,电子打在阳极装置212的荧光层218的不同位置,从而使荧光层218的不同位置发光,使场发射显示器200根据需要显示不同的画面。
本发明提供的场发射阴极装置以及场发射显示器中采用的隔离体的宽度小于相邻两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十分之一,因此,隔离体的宽度远小于相邻两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位于隔离体之上的固定层的宽度远小于相邻两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栅网上施加电压时,可有效降低由场发射元件发射出的电子打到固定层上的几率。从而减轻固定层的荷电效应,进而使场发射元件发射出的电子均沿着垂直于场发射元件表面的方向飞行,而不偏转向固定层,在应用时可有效消除像素点边界发散呈现不规则图形的现象。
进一步地,场发射元件的径向尺寸与相邻两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比值的范围为0.125至0.48,因此,隔离体与场发射元件之间的距离较大。进一步地,固定层与场发射元件之间的距离也较大,因此可有效降低由场发射元件发射出的电子打到固定层上的几率。从而减轻固定层的荷电效应。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场发射阴极装置,包括:
一绝缘基底;
多个条形阴极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于该绝缘基底的表面;
多个隔离体间隔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表面;
多个条形栅网相互平行且等间隔设置,该多个条形栅网与多个条形阴极异面垂直且交叉设置,每一条形栅网均通过所述隔离体支撑,与所述条形阴极间隔设置;
多个场发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与所述多个条形栅网的交叉位置并与所述条形阴极电连接;
多个固定层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隔离体设置于所述条形栅网表面,将条形栅网夹持于所述固定层与隔离体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体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条形阴极之间并与所述条形阴极间隔设置,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满足以下条件:
D1≤D2/10,其中,所述隔离体的宽度定义为D1,相邻两个场发射元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D2小于等于5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D1小于等于500微米且大于等于10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0.125≤D3/D2≤0.48,其中,所述场发射元件的径向尺寸定义为D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与场发射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发射阴极装置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5μm≤H≤100μm;其中,所述隔离体的高度定义为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体中的每一隔离体距与之相邻的两场发射元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条形阴极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阴极之间仅设置一个隔离体,该隔离体支撑多个条形栅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条形阴极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条形阴极之间设置多个隔离体,每个隔离体支撑一个条形栅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条形栅网的方向,每间隔多个条形阴极设置一个隔离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填充条形栅网的位于隔离体上方的栅孔,与隔离体结合在一起,将所述条形栅网固定于所述隔离体与固定层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对应栅网的非栅孔区域的厚度小于等于10微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导电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固定层远离条形栅网的表面。
14.一种场发射显示器,其包括一阳极装置及一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场发射阴极装置与该阳极装置间隔设置。
CN2010106004084A 2010-12-22 2010-12-22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Active CN102074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04084A CN102074441B (zh) 2010-12-22 2010-12-22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US13/072,774 US8446087B2 (en) 2010-12-22 2011-03-28 Field emission cathode structure and field emission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04084A CN102074441B (zh) 2010-12-22 2010-12-22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4441A true CN102074441A (zh) 2011-05-25
CN102074441B CN102074441B (zh) 2012-11-21

Family

ID=4403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04084A Active CN102074441B (zh) 2010-12-22 2010-12-22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46087B2 (zh)
CN (1) CN1020744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280A (zh) * 2015-05-26 2015-09-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外置式栅控冷阴极阵列电子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5005B2 (en) * 2015-03-30 2019-01-08 Infinera Corporation Low-cost nano-heat pip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5618A1 (en) * 2001-05-23 2002-11-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incorporating cathodes having narrow nanotube emitters formed on dielectric layers
CN1402301A (zh) * 2002-10-11 2003-03-12 东南大学 一种场致发射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040007988A1 (en) * 2002-04-16 2004-01-15 Sony Corporation, A Japanese Corporation Field emission display with deflecting MEMS electrodes
CN1481200A (zh) * 2003-08-05 2004-03-10 东南大学 一种场致发射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622271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场致发光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3058A (ja) * 2000-07-14 2002-01-31 Sony Corp 電界放出型表示装置用の前面板
KR20060029074A (ko) * 2004-09-30 2006-04-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방출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070096621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Sang-Ho Jeon 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EP2073247B1 (en) * 2007-12-20 2011-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ght-emit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5618A1 (en) * 2001-05-23 2002-11-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incorporating cathodes having narrow nanotube emitters formed on dielectric layers
US20040007988A1 (en) * 2002-04-16 2004-01-15 Sony Corporation, A Japanese Corporation Field emission display with deflecting MEMS electrodes
CN1402301A (zh) * 2002-10-11 2003-03-12 东南大学 一种场致发射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481200A (zh) * 2003-08-05 2004-03-10 东南大学 一种场致发射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622271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场致发光显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280A (zh) * 2015-05-26 2015-09-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外置式栅控冷阴极阵列电子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61606A1 (en) 2012-06-28
US8446087B2 (en) 2013-05-21
CN102074441B (zh)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913C (zh) 场发射显示装置
CN101540260B (zh) 场发射显示器
JP5595854B2 (ja) 電界放出陰極素子及び電界放出表示装置
CN102074441B (zh)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US20060125373A1 (en) Double-sided luminous compound substrate
CN102074440B (zh)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CN101635239B (zh)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US8013510B2 (en)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97272B (zh) 阳栅同基板的三极结构场致发射显示器
US8053967B2 (en)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252382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03938B (zh)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543633B (zh) 场发射阴极装置及场发射显示器
CN1176482C (zh) 场发射显示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05523C (zh) 场发射显示器
US7986083B2 (en) Electron emitting device with a gate electrode having a carbon nanotube film and a 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TWI415157B (zh) 場發射陰極裝置及場發射顯示器
CN1664978A (zh) 一种多层结构场发射显示器
TWI416571B (zh) 場發射陰極裝置及場發射顯示器
KR100252068B1 (ko) 전계방출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표시소자
TWI376717B (en) Field emission cathode device and field emission display
TWI390575B (zh) 場發射陰極結構及場發射顯示器
KR100698408B1 (ko) 스패이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060290254A1 (en) Spacer for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
KR20060133343A (ko) 전자 방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