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5263A - 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5263A
CN102065263A CN2010101185168A CN201010118516A CN102065263A CN 102065263 A CN102065263 A CN 102065263A CN 2010101185168 A CN2010101185168 A CN 2010101185168A CN 201010118516 A CN201010118516 A CN 201010118516A CN 102065263 A CN102065263 A CN 102065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vector
block
interpola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85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5263B (zh
Inventor
陈仲怡
钟家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filed Critical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5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2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35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involving interpolation processes
    • H04N7/014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involving interpolation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tion v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该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包含有一移动向量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该插补画面中一插补区块的一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一模糊区块处理模块,用于依据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一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以及一画面插补模块,用于依据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来产生该插补区块。

Description

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尤指一种用以决定一插补画面中影像覆盖区/影像显露区的影像的影像处理装置及其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影像插补机制在决定一插补画面中的一插补区块的移动向量时,是直接以区块比对算法(block matching algorithm)的运算结果来决定其移动向量,来产生该插补区块的影像。请参考图1,其是区块比对算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影像画面Fn-1、Fn是输入影像中前、后两张的画面,而插补画面FI是传统影像插补机制所产生的一插补画面。其中,区域R4及区域R5是代表影像画面Fn-1、Fn中的前景物体(Foreground Object),其余部分为背景影像,且图中的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表示一前景物体移动的方向,而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则表示一背景影像的移动方向。此外,影像画面Fn中区域R3’在影像画面Fn-1中被前景物体遮住,故未出现影像画面Fn-1中;相同地,影像画面Fn-1中区域R6’在影像画面Fn中被前景物体遮住,故未出现影像画面Fn中。因此,使用传统的区块比对算法估算移动向量,可在前、后两张影像画面Fn-1、Fn中皆可找到背景影像中区域R1、R2、R7和R8,以及前景物体中区域R4和R5,所以,可决定出正确目标移动向量,并将影像区域R1、R2、R4、R5、R7和R8正确地呈现于插补画面FI上(如图1所示)。
然而,在决定插补画面FI中区域R3与R6的目标移动向量时,由于插补画面FI中区域R3仅出现在影像画面Fn的区域R3’中,未出现在影像画面Fn-1中,所以在进行区块比较时,无法在前、后两张影像画面Fn-1、Fn中找到相同的区域,并用以决定移动向量;相同地,插补画面FI中区域R6仅出现在影像画面Fn-1的区域R6’中,未出现在影像画面Fn中,所以在进行区块比较时,无法在前、后两张影像画面Fn-1、Fn中找到相同的区域,并用以决定移动向量。因此,使用传统的区块比对算法估算移动向量,由于区域R3和R6的因素,会造成插补画面FI的整体品质下降。
理想上,插补画面FI中区域R3与R6内的移动向量应为背景影像的移动向量,以使得区域R3与R6正确呈现出背景影像,例如,区域R3应使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在影像画面Fn的区域R3’中找到对应的画面区域;区域R6亦应使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在影像画面Fn-1的区域R6’中找到对应的画面区域。所以,区块比对算法并无法决定出正确的移动向量,造成插补区域R3、R6会呈现影像失真的状况,当应用于帧率转换(frame rate conversion)时,传统影像插补机制将会大幅降低输出影像的品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决定一插补区块的影像的影像处理装置及其相关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影像插补处理装置。该影像插补处理装置,用于进行运动画面插补时,决定一插补画面中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该插补画面由多个区块所组成,该装置包含有移动向量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该插补画面中一插补区块的一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一模糊区块处理模块,用于依据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一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以及一画面插补模块,用于依据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来产生该插补区块。
依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影像插补处理方法。该影像插补处理方法,用于进行运动画面插补时,决定一插补画面中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该插补画面由多个区块所组成,该方法包含有产生该插补画面中一插补区块的一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依据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一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以及依据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来产生该插补区块。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若一区块实际属于一影像覆盖区或一影像显露区,则上述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方法可决定该区块的背景移动向量(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及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及区域属性(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来产生正确的影像,因而可提升影像品质;而若该区块实际并非属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则该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方法可参考该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来产生正确的影像,因而不会影响影像品质,其中该原始移动向量是以区块比对算法针对该区块所计算的一移动向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得通过下列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获得一更深入的了解:
图1为传统区块比对算法的操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影像处理装置的组件示意图。
图3A为图2所示的移动向量产生模块计算代表移动向量变异程度的数值的范例示意图。
图3B为包含有多个移动向量变异值的数值曲线的范例示意图。
图4A~图4D为图2所示的模糊区块处理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图5D为图2所示的模糊区块处理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影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为方便阅读,以下是将前一张影像画面中并未被前景物体遮住但却在下一张影像画面中被前景物体所遮住的背景影像区域,称作影像覆盖区(coveredarea),并将前一张影像画面中被前景物体遮住但却在下一张影像画面中出现(未被前景物体所遮住)的背景影像区域,称作影像显露区(uncovered area);举例来说,图1所示的插补画面FI中区域R6为影像覆盖区,而区域R3为影像显露区;请注意,以上定义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作,并非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照图2,其绘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影像处理装置10的功能方块图。影像处理装置10是用于进行运动画面插补时决定一插补画面的影像覆盖区/影像显露区的移动向量,其中该插补画面由多个区块所组成。如图2所示,影像处理装置10包含有一储存单元100及一移动插补单元200,其中储存单元100用于储存多张原始画面、插补画面及使用区块比对产生的原始移动向量;而移动插补单元200耦接至储存单元100,包含有一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一模糊区块处理模块220与一画面插补模块230,其中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是用来决定该插补画面(亦即第一插补画面)中的一区块的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是对该插补画面中的每一区块皆产生其相对应的两个参考移动向量MV1、MV2,每一区块例如包含有16×8的像素范围,然而此并非本发明的限制,其它像素范围的实施变型亦符合本发明的精神。接着,模糊区块处理模块220包括一模糊区块判定模块221和一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222,是依据该区块的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来决定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并决定该区块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其中,模糊区块判定模块221依据该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的差异性决定该区块是否位于模糊区域。而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222则对位于模糊区域的区块进行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最后,画面插补模块230会依据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的结果,来产生该区块的插补画面影像。
实际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插补单元200至少于原始画面Fn-2、Fn-1、Fn和Fn+1间各产生一插补画面。以图4A~图4D的原始画面Fn-2、Fn-1、Fn、Fn+1等影像为例来说,前景物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至右水平移动,而背景影像是由右至左水平移动;需注意的是,在此为方便说明是仅以水平移动的例子作为说明,然而,对于任一特定方向(例如垂直方向或其它任何角度的移动方向等)的影像移动,皆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影像处理装置10进行处理。
以下先请参照图3A、图3B是一插补区块产生两参考移动向量MV1、MV2的示意图。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对每一插补画面的每一插补区块产生两参考移动向量MV1、MV2的运作来说明。首先,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会依据区块比对算法计算相关插补区块的移动向量,再以每一个所计算出的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移动向量,来计算移动向量的混乱程度,以算出一数值曲线。以本实施例来说,该数值曲线是沿某一插补区块水平方向的移动向量混乱程度所形成的曲线,而该混乱程度代表移动向量的变异值(motion vector variance),亦即,该数值曲线包含有沿着一特定方向上代表不同移动向量变异程度的多个数值。请参照图3A,其是本发明计算代表移动向量变异程度的数值的示意图;例如,若第一插补区块与其多个邻近区块(如图3A所示,位于5×5的区块范围)依区块比对算法所计算出的多个移动向量分别是MV00与MV-2-2~MV22,则根据该等移动向量可计算出一移动向量变异值MV_VAR,其计算方式是取这些移动向量中最大水平分量减去其中最小水平分量所得的绝对值,再加上这些移动向量中最大垂直分量减去其中最小垂直分量所得的绝对值,MV_VAR可利用以下的等式予以表示:
MV_VAR=|MAX(MVx)-MIN(MVx)|+
|MAX(MVy)-MIN(MVy)|等式(1)
其中MVx和MVy分别代表水平分量(x轴分量)与垂直分量(y轴分量)。需注意的是,5×5的区块范围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其亦可利用N×N或是N×M的区块范围来予以实作,其中参数N与M皆是正整数且N不等于M;此外,计算移动向量变异值MV_VAR的方式亦可改用等式(2)或等式(3)来实现:
MV_VAR=|MAX(MVx)-MIN(MVx)|+
|MAX(MVy)-MIN(MVy)|+SAD            等式(2)
MV_VAR=α×{|MAX(MVx)-MIN(MVx)|+
|MAX(MVy)-MIN(MVy)|}+β×SAD       等式(3)
其中数值SAD是第一插补区块依照区块比对算法算出的一区块比对差值,,参数α、β是加权参数;凡可用以计算代表移动向量变异程度的数值的任一实施变化,皆属于本发明的范畴。由上所述,依据等式(1)、等式(2)或等式(3)其中之一,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逐一针对不同的插补区块进行计算,如此可得出第一数值曲线CV,如图3B所示。
图3B所绘示是本发明包含有多个移动向量变异值的第一数值曲线CV。MB00是第一插补区块,而在图3B中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是决定出插补区块MB00的两参考移动向量MV1、MV2,首先,以背景或前景影像移动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来看,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在空间上延着第一插补区块MB00的两侧多个(例如MB00水平两侧各六个相同大小的区块,MB10~MB60与MB-10~MB-60)区块的相对应移动向量变异值,在这些相对应移动向量变异值范围内取出一极大值(例如图3B所示的VARmax),并在这些相对应移动向量变异值范围内找出该极大值VARmax左、右两侧的极小值所对应到的区块,例如,可找到区块MB-40与MB50,而此左、右两区块MB-40与MB50分别利用区块比对算法所计算的移动向量即作为第一插补区块MB00的两参考移动向量MV1、MV2,换句话说,第一插补区块MB00的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是对应至位于第一数值曲线CV的极大值VARmax的左侧的极小值VARmin,而其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是对应至位于第一数值曲线CV的极大值VARmax的右侧的极小值VARmin’;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MV2的其中之一是对应至背景移动向量(background motion vector),而其另一则对应于前景移动向量(foreground motion vector),这是因为属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的插补区块周围的移动向量变异值将会相当大,而左、右两侧的最小移动向量变异值所对应的影像区块,其会对应于一前景移动向量或一背景移动向量,视其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而定。因此,若第一插补区块MB00是位于影像覆盖区与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则其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MV2的其中之一对应于背景移动向量,而其另一对应于前景移动向量。通过上述的操作,移动向量产生模块210可计算出对插补画面FI中每一插补区块的相对应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
接着,请参照图4A、图4B、图4C及图4D是决定一模糊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及其代表性移动向量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模糊区块判定模块221依据该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的差异性决定该区块是否位于模糊区域。当该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相似时,则该区块不位于模糊区域;然而当该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差异大时,则该区块位于模糊区域。差异值MV_Diff的计算方式是取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的水平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水平分量所得的绝对值,再加上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的垂直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的垂直分量所得的绝对值,MV_Diff可利用以下的等式予以表示:
MV_Diff=|MV1x-MV2x|+|MV1y-MV2y|等式(4)
上述等式(4)仅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接着,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222进一步对位于模糊区域的区块进行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在图4A中,插补画面FI由原始画面Fn-1和Fn所插补产生,其中区域R3和区域R6中的区块位于模糊区域。以下以区域R3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作法。一待决定区块O位于区域R3中,区块O于原始画面Fn-1中被前景物体所遮蔽,未出现在原始画面Fn-1中,但有出现在原始画面Fn中(意即区域R3位于影像显露区),且区块O的两移动向量分别为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首先,参照图4A,利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由区块O对应至原始画面Fn-1的区块B及原始画面Fn的区块A;接着,参照图4B,利用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由区块A及区块B向前分别对应至区块A’及区块B’。更详细地说,原始画面Fn中的区块A向前对应至原始画面Fn-1中的区块A’及原始画面Fn-1中的区块B对应至原始画面Fn-2的区块B’。最后,本较佳实施例采用区块比对绝对差异总值(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的方式计算区块A和区块A’的差异值SAD1及区块B和区块B’的差异值SAD2。同样地,再利用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分别由区块A及区块B向后对应至画面Fn+1的区块A”及画面Fn的区块B”,并计算产生区块A和区块A”的差异值SAD3及区块B和区块B”的差异值SAD4。
然后,参照图4C,利用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由区块O对应至原始画面Fn的区块C及原始画面Fn-1的区块D;接着,参照图4D,利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分别由区块C及区块D向前对应至区块C’及区块D’。更详细地说,原始画面Fn中的区块C向前对应至原始画面Fn-1中的区块C’及原始画面Fn-1中的区块D对应至原始画面Fn-2的区块D’。最后,亦采用区块比对绝对差异总值(Sum ofAbsolute Difference)的方式计算区块C和区块C’的差异值SAD5及区块D和区块D’的差异值SAD6。同样地,再利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分别由区块C及区块D向后对应至画面Fn+1的区块C”及画面Fn的区块D”,并计算产生区块C和区块C”的差异值SAD7及区块D和区块D”的差异值SAD8。
最后,依据差异值SAD1~SAD8同时决定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以及区块O的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或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更详细地说,当差异值SAD1和差异值SAD2都小于一临界值TH1时,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当差异值SAD3和差异值SAD4都小于一临界值TH1时,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当差异值SAD5和差异值SAD6都小于一临界值TH1时,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以及当差异值SAD7和差异值SAD8都小于一临界值TH1时,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其中临界值TH1为一默认值。请参照图4A~图4D的例子,本范例中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为背景移动向量(background motion vector),而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为前景移动向量(foreground motion vector)。另外,由图4B可见,差异值SAD1为计算区块A与区块A’差异程度,区块A是位于背景区域,而区块A’是位于前景区域,所以差异值SAD1会很大;差异值SAD2为计算区块B与区块B’差异程度,区块B是位于背景区域,而区块B’是位于前景区域,所以差异值SAD2亦会很大;差异值SAD3为计算区块A与区块A”差异程度,区块A和区块A”均位于背景区域,且由背景移动向量所对应,所以差异值SAD3会很小;差异值SAD4为计算区块B与区块B”差异程度,区块B和区块B”均位于背景区域,且由背景移动向量所对应,所以差异值SAD4会很小。同样地,请参照图4D,亦可知本范例中的差异值SAD5和SAD7很大,而差异值SAD6和SAD8很小。依据前述的判定规则,本范例中差异值SAD3和SAD4这一组同时小于一预定值,所以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
另外,请参照图5A、图5B、图5C及图5D是决定一模糊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及其代表性移动向量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模糊区块判定模块221依据一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的差异性决定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同样地,当该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相似时,则该区块不位于模糊区域;然而当该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差异大时,则该区块位于模糊区域。且差异值MV_Diff的计算方式亦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接着,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222进一步对位于模糊区域的区块进行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在图5A中,插补画面FIn由原始画面Fn-1和Fn所插补产生,其中区域R3和区域R6中的区块位于模糊区域。以下以区域R3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作法。一待决定区块O位于区域R3中,区块O于原始画面Fn-1中被前景物体所遮蔽,未出现在原始画面Fn-1中,但有出现在原始画面Fn中(意即区域R3位于影像显露区),且区块O的两移动向量分别为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首先,参照图5A,利用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由区块O对应至原始画面Fn的区块E及原始画面Fn-1的区块F;接着,参照图5B,利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由区块E及区块F向前分别对应至区块E’及区块F’。更详细地说,原始画面Fn中的区块E向前对应至插补画面FIn中的区块E’及原始画面Fn-1中的区块F对应至插补画面FIn-1的区块F’,再比较区块E’的移动向量MVE’和区块F’的移动向量MVF’是否相似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同样地,再利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分别由区块E及区块F向后对应至区块E”及区块F”,再比较区块E”的移动向量MVE”和区块F”的移动向量MVF”是否相似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
然后,参照图5C,利用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由区块O对应至原始画面Fn的区块G及原始画面Fn-1的区块H;接着,参照图5D,利用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分别由区块G及区块H向前对应至区块G’及区块H’。更详细地说,原始画面Fn中的区块G向前对应至插补画面FIn中的区块G’及原始画面Fn-1中的区块H对应至插补画面FIn-1的区块H’,再比较区块G’的移动向量MVG’和区块H’的移动向量MVH’是否相似于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同样地,再利用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分别由区块G及区块H向后对应至区块G”及区块H”,再比较区块G”的移动向量MVG”和区块H”的移动向量MVH”是否相似于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
最后,依据上述移动向量MVE’、MVF’、MVE”、MVF”、MVG’、MVH’、MVG”及MVH”来同时决定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以及区块O的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或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更详细地说,当移动向量MVE’和移动向量MVF’都相似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时,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当移动向量MVE”和移动向量MVF”都与相似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时,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当移动向量MVG’和移动向量MVH’都相似于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时,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以及当移动向量MVG”和移动向量MVH”都相似于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时,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请参照图5A~图5D的例子,本范例中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为背景移动向量(background motionvector),而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为前景移动向量(foreground motion vector)。另外,由图5B可见,区块E’是位于背景区域,而区块F’是位于前景区域,所以移动向量MVE’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不相似,但移动向量MVF’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相似;区块E”是位于背景区域,而区块F”是位于前景区域,所以移动向量MVE”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不相似,但移动向量MVF”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相似。同样地,请参照图5D,亦可知本范例中的移动向量MVG’和MVH’与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均不相似,而移动向量MVG”和MVH”与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均相似。依据前述的判定规则,本范例中移动向量MVG”和MVH”与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的差异值小于一预定值,所以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
最后,画面插补模块230依据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的结果,来产生该区块的插补画面影像。详细地说,当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则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向后对应至原始画面Fn的区块填补区块O;当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则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向后对应至原始画面Fn的区块填补区块O;当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则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向前对应至原始画面Fn-1的区块填补区块O;当区块O位于影像覆盖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则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向前对应至原始画面Fn-1的区块填补区块O。在图4A或图5A的范例中,依据模糊区块处理模块220的决定,区块O位于影像显露区,且代表性移动向量MVO为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则画面插补模块230会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向后对应至原始画面Fn的区块填补区块O。
此外,若一插补区块实际属于模糊区域(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则画面插补模块230依据模糊区块处理模块220所决定的区域及代表性移动向量,对该区块来产生正确的影像,因而可提升影像品质,其中该模糊区块的代表性移动向量是对应于背景移动向量;而若该插补区块实际并非属于模糊区域(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则画面插补模块230依据区块比对方法对该插补区块的产生的移动向量来产生正确的影像。最终,画面插补模块230产生插补画面FIn。
请参照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操作步骤的流程。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产生该插补画面(亦即第一插补画面)中的一插补区块的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更详细地说,首先,计算该插补区块的相关区块的移动向量,并依据每一个相关区块所计算出的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移动向量,来计算这些相关区块移动向量的混乱程度,以算出一数值曲线。接着,依据该数值曲线决定出该插补区块两参考移动向量MV1、MV2。详细实施方式请参考前述说明书关于图3A及图3B的对应说明,不另赘述。
步骤603:依据该区块的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来决定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及并决定该区块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其中,一较佳实施方法先依据该区块的第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1与MV2的差异性决定该区块是否位于模糊区域。接着,对位于模糊区域的区块先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对该插补画面的前一张原始画面及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再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从该前一张原始画面的第一区块及该后一张原始画面第二区块分别向其前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第三区块及第四区块,及向其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第五区块及第六区块,并据以计算其对应区块的相似性,以判定该插补区块位于覆盖区或显露区判定及其代表性移动向量,详细方法请参考前述说明书关于图4A~图4D的对应说明,不另赘述。亦可以另一较佳实施方法,对位于模糊区域的区块先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MV1,对该插补画面的前一张原始画面及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再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从该前一张原始画面的第一区块及该后一张原始画面第二区块分别向其前一张插补画面中找到对应的第三区块的移动向量及第四区块的移动向量,及向其后一张插补画面中找到对应的第五区块的移动向量及第六区块的移动向量,并将第五区块的移动向量及第六区块的移动向量分别与第二参考移动向量MV2进行比较,以判定该插补区块位于覆盖区或显露区判定及其代表性移动向量,详细方法请参考前述说明书关于图5A~图5D的对应说明,不另赘述。
步骤605:依据该移动向量及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或影像显露区的结果,来产生该区块的插补画面影像。详细地说,当该区块位于影像显露区,则以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向后对应至后一张原始画面的区块填补该区块;当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则以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向前对应至前一张原始画面的区块填补区块。
以上为本发明影像处理方法的步骤,需注意的是,倘若可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不需要一定照图6所示的流程中的步骤顺序来进行,且图6所示的步骤不一定要连续进行,亦即其它步骤亦可插入其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33)

1.一种影像插补处理装置,用于进行运动画面插补时,决定一插补画面中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其特征在于,该插补画面由多个区块所组成,该装置包含有:
一移动向量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该插补画面中一插补区块的一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一模糊区块处理模块,用于依据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一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以及
一画面插补模块,用于依据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来产生该插补区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糊区块处理模块包含有:
一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用于先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对该插补画面的前一张原始画面及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该插补区块的一第一区块及一第二区块,再依据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从该前一张原始画面的该第一区块及该后一张原始画面该第二区块分别向其前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三区块及一第四区块,及向其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五区块及一第六区块,并据以计算这些对应区块的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计算该第一区块与该第三区块间的一第一差异值、该第二区块与该第四区块的一第二差异值、该第一区块与该第五区块的一第三差异值及该第二区块与该第六区块的一第四差异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当该第一差异值与该第二差异值均小于一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且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为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当该第三差异值与该第四差异值均小于该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为影像显露区且该代表性移动向量为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糊区块处理模块还包含有:
一模糊区块判定模块,用于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和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一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是否位于模糊区域,其中当该差异值大于一第二预定值时,则该插补区块位于模糊区域,否则该插补区块不位于模糊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模糊区块判定模块是将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水平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水平分量所得的绝对值,加上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所得的绝对值作为该差异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向量产生模块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向量产生模块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计算一数值曲线,并据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其中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一极大值的左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以及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该极大值的右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画面插补模块,当该区域属性为影像覆盖区时,依据该前一张原始画面及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该插补区块,以及当该区域属性为影像显露区时,依据该后一张原始画面及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该插补区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糊区块处理模块包含有:
一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用于先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对该插补画面的前一张原始画面及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该插补区块的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再依据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从该前一张原始画面的该第一区块及该后一张原始画面该第二区块分别向其前一张插补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三区块的移动向量及一第四区块的移动向量,及向其后一张插补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五区块的移动向量及一第六区块的移动向量,并据以计算这些移动区块的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分别计算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三区块的移动向量、该第四区块的移动向量、该第五区块的移动向量及该第六区块的移动向量间的一第一差异值、一第二差异值、一第三差异值及一第四差异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盖/显露区块判定及移动向量决定模块,当该第一差异值与该第二差异值均小于一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且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为该插补区块的代表性移动向量;当该第三差异值与该第四差异值均小于该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为影像显露区且该代表性移动向量为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糊区块处理模块还包含有:
一模糊区块判定模块,用于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和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一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是否位于模糊区域,其中当该差异值大于一第二预定值时,则该插补区块位于模糊区域,否则该插补区块不位于模糊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模糊区块判定模块是将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水平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水平分量所得的绝对值,加上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所得的绝对值作为该差异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向量产生模块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向量产生模块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计算一数值曲线,并据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其中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一极大值的左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以及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该极大值的右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画面插补模块,当该区域属性为影像覆盖区时,依据该前一张原始画面及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该插补区块,以及当该区域属性为影像显露区时,依据该后一张原始画面及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该插补区块。
18.一种影像插补处理方法,用于进行运动画面插补时,决定一插补画面中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一代表性移动向量,该插补画面由多个区块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有:
产生该插补画面中一插补区块的一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一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依据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一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以及
依据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来产生该插补区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的步骤包含有:
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对该插补画面的前一张原始画面及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该插补区块的一第一区块及一第二区块;
依据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从该前一张原始画面的该第一区块及该后一张原始画面该第二区块分别向其前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三区块及一第四区块,及向其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五区块及一第六区块;以及
计算这些对应区块的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这些对应区块的差异值的步骤是计算该第一区块与该第三区块间的一第一差异值、该第二区块与该第四区块的一第二差异值、该第一区块与该第五区块的一第三差异值及该第二区块与该第六区块的一第四差异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这些对应区块的差异值的步骤中,当该第一差异值与该第二差异值均小于一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且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为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当该第三差异值与该第四差异值均小于该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为影像显露区且该代表性移动向量为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的步骤还包含有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和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一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是否位于模糊区域,其中当该差异值大于一第二预定值时,则该插补区块位于模糊区域,否则该插补区块不位于模糊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的步骤还包含有将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水平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水平分量所得的绝对值,加上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所得的绝对值作为该差异值。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该插补画面中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步骤中包含有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该插补画面中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步骤中包含有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计算一数值曲线,并据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其中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一极大值的左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以及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该极大值的右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该插补区块步骤中包含有当该区域属性为影像覆盖区时,依据该前一张原始画面及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该插补区块,以及当该区域属性为影像显露区时,依据该后一张原始画面及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决定该插补区块。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的步骤包含有:
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对该插补画面的前一张原始画面及后一张原始画面中找到对应该插补区块的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
依据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从该前一张原始画面的该第一区块及该后一张原始画面该第二区块分别向其前一张插补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三区块的移动向量及一第四区块的移动向量,及向其后一张插补画面中找到对应的一第五区块的移动向量及一第六区块的移动向量;以及
计算这些移动区块的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是影像覆盖区及影像显露区的其中之一,及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是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其中之一。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这些移动区块的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差异值的步骤是分别计算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三区块的移动向量、该第四区块的移动向量、该第五区块的移动向量及该第六区块的移动向量间的一第一差异值、一第二差异值、一第三差异值及一第四差异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这些对应移动向量的差异值的步骤中,当该第一差异值与该第二差异值均小于一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位于影像覆盖区且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为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当该第三差异值与该第四差异值均小于该第一预定值,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区域属性为影像显露区且该代表性移动向量为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的步骤还包含有依据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和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一差异值来决定该插补区块是否位于模糊区域,其中当该差异值大于一第二预定值时,则该插补区块位于模糊区域,否则该插补区块不位于模糊区域。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插补区块的该代表性移动向量及该区域属性的步骤还包含有将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水平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水平分量所得的绝对值,加上第一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减去第二参考移动向量的垂直分量所得的绝对值作为该差异值。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该插补画面中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步骤中包含有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影像插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该插补画面中该插补区块的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步骤中包含有依据该插补区块的一原始移动向量与其多个邻近区块的多个原始移动向量,计算一数值曲线,并据以决定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与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其中该第一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一极大值的左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以及该第二参考移动向量是对应至位于该数值曲线的该极大值的右侧的一极小值的区块的原始移动向量。
CN201010118516.8A 2009-11-17 2010-02-08 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5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6211209P 2009-11-17 2009-11-17
US61/262,112 2009-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5263A true CN102065263A (zh) 2011-05-18
CN102065263B CN102065263B (zh) 2014-03-19

Family

ID=44000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85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5263B (zh) 2009-11-17 2010-02-08 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35676B2 (zh)
CN (1) CN102065263B (zh)
TW (1) TWI408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7256B1 (en) 2011-11-11 2017-03-29 GE Video Compression, LLC Multi-view coding with effective handling of renderable portions
EP2777266B1 (en) 2011-11-11 2018-07-25 GE Video Compression, LLC Multi-view coding with exploitation of renderable portions
KR101908388B1 (ko) * 2012-07-19 2018-10-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폐색 영역 복원 장치, 폐색 영역을 복원하는 비디오 디코딩 장치 및 폐색 영역 복원 방법
JP6412819B2 (ja) * 2015-03-30 2018-10-2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0380950B2 (en) * 2016-09-23 2019-08-13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reducing motion blur and head 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770015B (zh) * 2020-12-29 2022-09-1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2520A2 (en) * 1997-10-29 1999-05-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otion vector estimation and detection of covered/uncovered image parts
US6888566B2 (en) * 1999-12-14 2005-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form lineal motion blur estimation using multiple exposures
EP1747678B1 (en) * 2004-05-04 2015-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tion compensated frame rate up conversion
US20090251612A1 (en) * 2005-10-24 2009-10-08 Nxp B.V. Motion vector field retimer
US7965774B2 (en) * 2006-01-06 2011-06-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visual signal extrapolation or interpolation
JP4417918B2 (ja) * 2006-03-30 2010-02-17 株式会社東芝 補間フレーム作成装置、動きベクトル検出装置、補間フレーム作成方法、動きベクトル検出方法、補間フレーム作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動きベクトル検出プログラム
CN101496063A (zh) * 2006-04-19 2009-07-29 Nxp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创建内插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KR101536794B1 (ko) * 2007-12-20 2015-07-14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후광현상이 줄어든 영상보간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82967B (zh) * 2008-01-10 2011-05-11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产生目标图像数据块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1505419B (zh) * 2008-02-05 2011-06-15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决定移动向量的影像处理装置及其相关方法
TWI425840B (zh) * 2008-04-18 2014-02-01 Univ Nat Chiao Tung Robust Adaptive Decoupl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cement Compensation Using Overlapping Bloc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6547A1 (en) 2011-05-19
CN102065263B (zh) 2014-03-19
TW201119414A (en) 2011-06-01
US9135676B2 (en) 2015-09-15
TWI408621B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0722B1 (ko) 중간영상 생성방법 및 이 방법이 적용되는 입체영상디스플레이장치
Kang et al. Motion compensated frame rate up-conversion using extended bilateral motion estimation
Kim et al. New frame rate up-conversion algorithms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N104219533B (zh) 一种双向运动估计方法和视频帧率上转换方法及系统
CN102291578B (zh) 图框速率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2065263B (zh) 影像插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JP4997281B2 (ja) イメージ中の推定動きベクトルの決定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440364B (zh) 使用預測導引減數搜尋之移動估計
TWI408620B (zh) 用以決定插補畫面之移動向量的影像處理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CN103220488A (zh) 一种视频帧率上转换装置及方法
KR20100114499A (ko) 후광현상이 줄어든 영상보간 장치 및 방법
Tai et al. A multi-pass true motion estimation scheme with motion vector propagation for frame rate up-conversion applications
TWI490819B (zh) 影像處理方法及其裝置
Braspenning et al. True-motion estimation using feature correspondences
Huang et al. Algorithm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of multirate frame rate up-conversion for ultra-HD LCD systems
CN107124617B (zh) 运动估计运动补偿中随机矢量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CN201374785Y (zh) 用以决定插补画面的移动向量的影像处理装置
Liu et al. Motion vector refinement for frame rate up conversion on 3D video
Jung et al. Simplified frame rate up-conversion algorithm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N201444658U (zh) 影像处理装置
JP2011091696A (ja) 動きベクトル予測方法
CN201509247U (zh) 用以决定插补位置像素值的影像处理装置
Choi et al. Frame Rate Up-Conversion for HDR Video Using Dual Exposure Camera
CN101753795B (zh) 用以决定插补画面的移动向量的影像处理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1778292B (zh) 影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