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5018A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65018A CN102065018A CN2011100031788A CN201110003178A CN102065018A CN 102065018 A CN102065018 A CN 102065018A CN 2011100031788 A CN2011100031788 A CN 2011100031788A CN 201110003178 A CN201110003178 A CN 201110003178A CN 102065018 A CN102065018 A CN 1020650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lan
- message
- user
- sent
- sen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H04L12/4654—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wherein a VLAN tag represents a customer VLAN, e.g. C-Ta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H04L12/46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 H04L12/4658—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wherein a single fram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VLAN tags wherein a VLAN tag represents a service provider backbone VLAN, e.g. B-Tag, S-T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基于三层VLAN Tag封装的报文传输,节约VLAN ID资源,从而提高VLAN ID资源的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用户接入设备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ID,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用户设备接口板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QinQ技术是基于两层802.1Q封装的隧道协议的一种形象化称呼,其核心思想是将用户网络的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标签(Tag)封装到运营商网络或者服务提供商网络等骨干网络(也可以称为公网)VLAN Tag上,报文带着两层VLAN Tag穿越骨干网。
当源用户网络通过骨干网与目的用户网络进行互联时,骨干网上用于用户接入的端口称为用户端口,用户端口在接收到用户报文,即普通形式的报文后,在报文原来的一层VLAN Tag,即用户网络的VLAN Tag的基础上,再封装一层新的VLAN Tag,即骨干网络的VLAN Tag,该过程即添QinQ封装过程。然后,骨干网将封装后的报文进行传输;骨干网的其它用户端口在将报文发送给目的用户网络之前,将添加的骨干网络的VLAN Tag封装删除,还原成普通的报文,该过程即去QinQ封装过程。
随着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等光网络解决方案的实现,不少接入设备承载的用户已经突破万线。接入系统的VLAN资源越来越少,以太网交换芯片中提供的VLAN ID的范围是0~4095,因此,现有报文传输中,对报文基于两层VLANTag的QinQ封装,对VLAN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用户对VLAN资源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基于三层VLANTag封装的报文传输,节约VLAN ID资源,从而提高VLAN ID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用户设备接口板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接口板获取来自公网的报文,并获取其中的S_VLAN ID和C-VLANID;
网络接口板根据S_VLAN ID与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和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报文中的S_VLANID转换为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并且,根据C-VLAN ID与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该报文中的C-VLAN ID转换为第三VLAN ID;
网络接口板将携带有第一VLAN ID、第二VLAN ID和第三VLAN ID的报文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包括: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用于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用于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ID,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用户设备接口板,用于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包括:
网络接口板,用于获取来自公网的报文,并获取其中的S_VLAN ID和C-VLAN ID;根据S_VLAN与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和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报文中的S_VLAN ID转换为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并且,根据C-VLAN ID与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该报文中的C-VLAN ID转换为第三VLAN ID;将携带有第一VLAN ID、第二VLAN ID和第三VLAN ID的报文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交换芯片,用于接收来自网络接口板的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用户接入设备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用户设备接口板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从而实现了一种基于三层VLAN Tag封装的报文传输技术,使得针对拥有多用户端口的用户接入设备,可以承载更多用户数据传输,节约VLAN ID资源,提高了VLAN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对业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而言,大大降低了组网复杂度和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报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报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上行数据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下行数据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的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基于三层VLANTag封装的报文传输,节约VLAN ID资源,从而提高VLAN ID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二层交换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使用三层VLAN堆叠实现QinQ的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系统包括:网络接口板、核心交换系统、用户设备接口板、用户接入设备、用户端的路由设备,每个路由设备可以连接多个用户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电话、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机顶盒。其中,核心交换系统中包含交换芯片。局域网的报文最终通过网络接口板发往公网(骨干网)的上联设备,例如宽带接入服务器(BAS,Broadband Access Server/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或SR。
在上行报文传输过程中: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用于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VLAN ID(也可以简写为VLAN ID_1),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用于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ID(也可以简写为VLAN ID_2),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用户设备接口板,用于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交换芯片,用于记录发送报文的用户设备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以及第三VLANID(也可以简写为VLAN ID_3),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网络接口板。
网络接口板,用于将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每一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转换为用户VLAN(C VLAN,Customer VLAN)ID,并且,将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转换为服务商VLAN(S_VLAN,Service ProviderVLAN)ID,然后将该报文发送给公网。
上行报文,即网络接口板接收到的来自交换芯片的报文,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外层虚拟局域网标签、中层虚拟局域网标签、内层虚拟局域网标签、类型长度、净荷、校验位。其中,外层虚拟局域网标签包括VLAN ID_3,中层虚拟局域网标签包括VLAN ID_2,内层虚拟局域网标签包括VLAN ID_1。其中的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即标签协议标识,TCI(Tag Control Information),即标记控制信息。
在下行报文传输过程中:
网络接口板,用于获取来自公网的报文,并获取其中的S_VLAN ID和C-VLAN ID;根据S_VLAN ID与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和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报文中的S_VLANID转换为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并且,根据C-VLAN ID与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该报文中的C-VLAN ID转换为第三VLAN ID;将携带有第一VLAN ID、第二VLAN ID和第三VLAN ID的报文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交换芯片,用于接收来自网络接口板的报文。
所述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网络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第三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用户设备接口板,用于接收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接口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二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端的路由设备;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用户接入设备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
下行报文,即网络接口板接收到的来自公网的报文,其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外层虚拟局域网标签、内层虚拟局域网标签、类型长度、净荷、校验位。其中,外层虚拟局域网标签包括S_VLAN ID,内层虚拟局域网标签包括C-VLAN I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三层VLAN ID分别标识不同用户接入设备、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如果接入系统承载10块用户设备接口板,每个接口板提供4个光纤接口,用分路光纤,每个光纤接口承载32个用户接入设备,这样就可提供1280个用户接入设备,假设每个用户接入设备有24个用户路由接入端口,那么共有30720个用户路由设备接入系统;假设每个用户有4种不同业务,那么就需要12万个VLAN ID作标识。而以太网中的核心交换系统里的交换芯片仅提供了4K VLAN ID资源,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使用三层VLAN ID汇聚,即在每一层设备(包括路由设备、用户接入设备、用户设备接口板)预设特定的一组VLAN ID,然后在网络接口板上进行VLAN ID汇聚和QinQ转换,使报文带着业务运营商需要的VLAN ID进入公网。
用户接入设备是多端口的,每个端口和一个用户绑定。一个用户接入设备负担多个用户的业务处理。报文经过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后,变成单Tag报文,即只有一个VLAN ID的报文,该VLAN ID用于标识用户的业务类型;报文经过用户接入设备时又增加了一层VLAN ID,用于标识用户;报文进入用户接入设备与主控板设备的接口板(即用户设备接口板),又被添加一层VLAN ID,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报文从用户端设备与主控板设备的接口板进入主控板中的以太网交换芯片,此时带有上述三个VLAN ID。
在用户端口对应的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端口上,即网络接口板上,应用VLAN转换策略,将指定的用户接入设备的带有指定业务的VLAN ID的报文转换成新的内层VLAN ID,即将VLAN ID_1和VLAN ID_2转换为C_VLANID,并记录VLAN ID_1和VLAN ID_2,与C_VLAN ID的对应关系。
该C_VLAN ID用于标识指定用户接入设备的指定业务,网络接口板用转换后得到的C_VLAN ID代替原报文的VLAN ID_1和VLAN ID_2,然后根据QinQ规则,修改外层VLAN标签中的VLAN ID,使其与业务运营商的VLANID相同,即将VLAN ID_3转换为S_VLAN ID,然后发给主干网。
在上述VLAN转换过程中,C_VLAN ID用于标识指定用户接入设备的指定用户,网络接口板用C_VLAN ID代替原报文的VLAN ID_1和VLAN ID_2,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的用户分组或不同的业务分组,使得不同的用户组、不同的业务组或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具有不同的传输隧道,可用于实现光纤到楼的各种应用场景。
在用户不多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用户和业务进行1比1的VLAN转换,即转换后的报文中使用两个不同的C_VLAN ID分别代替原报文的VLAN ID_1和VLAN ID_2,用以标识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但此时占用的VLAN资源比较多。
从网络端口进入接入系统的报文的外层VLAN标签中的S_VLAN ID是业务运营商的VLAN ID,进入网络接口板后,经过反QinQ转换和反VLAN汇聚,报文从双VLAN Tag或单VLAN Tag变成三VLAN Tag,其中外层VLAN Tag中的VLAN ID_3是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VLAN ID,中层VLAN Tag中的VLAN ID_2是标识用户的VLAN ID,内层VLAN Tag中的VLAN ID_1是标识业务类型的VLAN ID。交换芯片会根据报文上行传输时记录的用户设备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VLAN ID_3,将报文送到指定用户接入设备,用户接入设备根据报文中标识用户的VLAN ID_2,将报文送出端口,报文进入用户的路由设备,根据报文中标识业务类型的VLAN ID_1进入用户设备(PC、IPTV机顶盒、固定电话等)。
此外,在用户端口和/或网络端口传输VLAN ID数据包的情况下,用户端口和网络端口中发送VLAN ID数据包的源端口,将VLAN ID数据包的源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信息写入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表中。这里所说的VLAN ID是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VLAN ID。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以太网交换系统上实现各种光纤到楼(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场景,而且能够节约VLAN ID资源。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
报文上行进入公网的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
S101:报文进入用户端的路由设备,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在报文中添加VLAN ID_1,用以标识不同业务;然后报文进入用户接入设备,用户接入设备在报文中添加VLAN ID_2,用以标识不同用户;然后报文进入用户接口板,用户接口板在报文中添加VLAN ID_3,用以标识不同的用户接入设备。
S102:报文带着上述三层VLAN ID进入交换芯片,在用户接口板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和VLAN ID_3里学习MAC地址,即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用户设备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以及VLAN ID_3。然后报文进入网络接口板。
S103:网络接口板将用于标识用户和业务的VLAN ID汇聚成C-VLAN,并记录C-VLAN和VLAN ID_1及VLAN ID_2的对应关系。
S104:网络接口板根据C_VLAN和VLAN ID_3进行QinQ转换,将VLANID_3替换成业务运营商指定的VLAN ID,即S_VLAN ID,并记录S_VLAN ID和VLAN ID_3的对应关系。
报文下行进入用户设备的处理过程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
S201:网络接口板根据业务运营商指定的VLAN ID(S_VLAN ID)进行QinQ反转换,即根据之前记录的S_VLAN ID和VLAN ID_3的对应关系,将外层S_VLAN换成VLAN ID_3。
S202:网络接口板根据VLAN ID_3和C VLAN进行VLAN反汇聚,根据之前记录的C-VLAN和VLAN ID_1及VLAN ID_2的对应关系,将C_VLAN转换成VLAN ID_1和VLAN ID_2。
S203:带着上述三层VLAN ID的报文进入交换芯片,在网络接口板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和VLAN ID_3里学习MAC地址,即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网络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VLANID_3,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S204:用户设备接口板删掉报文的VLAN ID_3后,将报文发给用户接入设备;用户接入设备删掉报文的VLAN ID_2后,将报文发给用户端的路由设备;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删掉报文的VLAN ID_1后,将报文发给用户设备。
综上所述,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S301: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S302:用户接入设备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ID,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S303:用户设备接口板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较佳地,该方法还包括:
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用户设备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第三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网络接口板。
较佳地,该方法还包括:
网络接口板将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每一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转换为C-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转换为S_VLAN ID,然后将该报文发送给公网。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S401:网络接口板获取来自公网的报文,并获取其中的S_VLAN ID和C-VLAN ID;
S402:网络接口板根据S_VLAN ID与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和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报文中的S_VLAN ID转换为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并且,根据C-VLAN ID与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该报文中的C-VLANID转换为第三VLAN ID;
S403:网络接口板将携带有第一VLAN ID、第二VLAN ID和第三VLANID的报文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较佳地,该方法还包括:
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网络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第三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较佳地,该方法还包括:
用户设备接口板接收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设备接口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二VLAN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端的路由设备;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接收来自用户接入设备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
从而实现了一种基于三层VLAN Tag封装的报文传输技术,使得针对拥有多用户端口的用户接入设备,可以承载更多用户数据传输,节约VLAN ID资源,提高了VLAN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对业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而言,大大降低了组网复杂度和设备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用户设备接口板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用户设备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第三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网络接口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网络接口板将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每一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转换为C-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转换为S_VLAN ID,然后将该报文发送给公网。
4.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网络接口板获取来自公网的报文,并获取其中的S_VLAN ID和C-VLANID;
网络接口板根据S_VLAN ID与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和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报文中的S_VLANID转换为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并且,根据C-VLAN ID与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该报文中的C-VLAN ID转换为第三VLAN ID;
网络接口板将携带有第一VLAN ID、第二VLAN ID和第三VLAN ID的报文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网络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第三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用户设备接口板接收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用户设备接口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二VLAN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端的路由设备;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接收来自用户接入设备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
7.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用于对用户设备发送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然后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用于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ID,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用户设备接口板,用于对接收到的每一报文加入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然后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交换芯片,用于记录发送报文的用户设备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第三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网络接口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网络接口板,用于将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每一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转换为C-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转换为S_VLAN ID,然后将该报文发送给公网。
10.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网络接口板,用于获取来自公网的报文,并获取其中的S_VLAN ID和C-VLAN ID;根据S_VLAN与用于标识业务类型的第一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和用于标识用户的第二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报文中的S_VLAN ID转换为第一VLAN ID和第二VLAN ID,并且,根据C-VLAN ID与用于标识用户接入设备的第三VLAN ID的对应关系,将该报文中的C-VLAN ID转换为第三VLAN ID;将携带有第一VLAN ID、第二VLAN ID和第三VLAN ID的报文发送给核心交换系统中的交换芯片;
交换芯片,用于接收来自网络接口板的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芯片,记录发送报文的网络接口板所对应的交换芯片端口、该报文中的MAC地址、以及第三VLAN ID,并且,将该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接口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用户设备接口板,用于接收来自核心交换系统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三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接入设备;
用户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接口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二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端的路由设备;
用户端的路由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用户接入设备的报文,删除该报文中的第一VLAN ID,后,将报文发送给用户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3178.8A CN102065018B (zh) | 2011-01-07 | 2011-01-07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PCT/CN2011/084579 WO2012092817A1 (zh) | 2011-01-07 | 2011-12-23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03178.8A CN102065018B (zh) | 2011-01-07 | 2011-01-07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65018A true CN102065018A (zh) | 2011-05-18 |
CN102065018B CN102065018B (zh) | 2014-12-17 |
Family
ID=4400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03178.8A Active CN102065018B (zh) | 2011-01-07 | 2011-01-07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65018B (zh) |
WO (1) | WO2012092817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610A (zh) * | 2011-10-28 | 2012-02-1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Eoc光网络单元系统中实现线路标识的方法 |
WO2012092817A1 (zh) * | 2011-01-07 | 2012-07-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4348693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用户设备二层隔离的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
CN104639360A (zh) * | 2013-11-14 | 2015-05-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网元设备加入网络的方法及网元设备 |
WO2016141818A1 (zh) * | 2015-03-10 | 2016-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上行转发、下行转发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
CN107749825A (zh) * | 2017-10-24 | 2018-03-02 |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跨芯片转发中基于源芯片id的流控方法及装置 |
CN112311648A (zh) * | 2020-11-05 | 2021-02-0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多光口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3133A (zh) * | 2005-07-18 | 2006-1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US20080117902A1 (en) * | 2006-11-21 | 2008-05-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uto-provisioning of network services over an Ethernet access link |
CN101409685A (zh) * | 2008-12-01 | 2009-04-15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局域网映射的转发方法及接入设备 |
US20090154470A1 (en) * | 2007-12-17 | 2009-06-1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Using Q-in-Q-in-Q to implement ethernet service unit r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92977C (zh) * | 2006-07-18 | 2009-05-2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指定源组播协议无关组播模式下跨虚拟局域网组播的方法和系统 |
US8005013B2 (en) * | 2007-06-12 | 2011-08-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anaging connectivity in a virtual network |
CN101257452B (zh) * | 2008-04-16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接入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报文的方法 |
CN102065018B (zh) * | 2011-01-07 | 2014-1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
2011
- 2011-01-07 CN CN201110003178.8A patent/CN102065018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23 WO PCT/CN2011/084579 patent/WO201209281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3133A (zh) * | 2005-07-18 | 2006-1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US20080117902A1 (en) * | 2006-11-21 | 2008-05-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uto-provisioning of network services over an Ethernet access link |
US20090154470A1 (en) * | 2007-12-17 | 2009-06-1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Using Q-in-Q-in-Q to implement ethernet service unit ring |
CN101409685A (zh) * | 2008-12-01 | 2009-04-15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局域网映射的转发方法及接入设备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92817A1 (zh) * | 2011-01-07 | 2012-07-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2355610B (zh) * | 2011-10-28 | 2014-05-07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Eoc光网络单元系统中实现线路标识的方法 |
CN102355610A (zh) * | 2011-10-28 | 2012-02-1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Eoc光网络单元系统中实现线路标识的方法 |
CN104348693B (zh) * | 2013-08-08 | 2018-05-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用户设备二层隔离的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
CN104348693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用户设备二层隔离的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
CN104639360B (zh) * | 2013-11-14 | 2019-03-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网元设备加入网络的方法及网元设备 |
CN104639360A (zh) * | 2013-11-14 | 2015-05-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网元设备加入网络的方法及网元设备 |
CN106034061A (zh) * | 2015-03-10 | 2016-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上行转发、下行转发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
WO2016141818A1 (zh) * | 2015-03-10 | 2016-09-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上行转发、下行转发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
CN107749825A (zh) * | 2017-10-24 | 2018-03-02 |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跨芯片转发中基于源芯片id的流控方法及装置 |
CN107749825B (zh) * | 2017-10-24 | 2021-03-09 |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跨芯片转发中基于源芯片id的流控方法及装置 |
CN112311648A (zh) * | 2020-11-05 | 2021-02-0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多光口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2311648B (zh) * | 2020-11-05 | 2022-03-25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多光口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92817A1 (zh) | 2012-07-12 |
CN102065018B (zh) | 2014-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65018B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01257452B (zh) | 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接入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报文的方法 | |
CN110266592A (zh) | Srv6网络与ip mpls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1631069B (zh) | 伪线参数协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2106122A (zh) | 用于以太网网络上的dsl用户标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765917A (zh) | 统一光同轴电缆网络中提供端到端连接的方法 | |
CN102724118A (zh) |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 |
CN102347889B (zh) | 一种分层虚拟专用局域网中的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0586088C (zh) | 实现虚拟局域网聚合的方法和汇聚交换机 | |
CN102546425A (zh) | 相交环保护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2223312B (zh) | 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流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 |
CN105763385A (zh) | 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2185778A (zh) | 一种基于vll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848168B (zh) | 基于目的mac地址的流量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1631060B (zh) | 一种边缘端口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0518128C (zh) | 一种pbt网络中多点到多点vpn互联的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 |
CN101141380B (zh) | 一种传输报文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136981B (zh) | 以太网中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01997772B (zh) |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网络设备 | |
CN103107932B (zh) | 建立mac‑in‑mac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152276A (zh) | 一种端口配置的方法及以太网交换机 | |
CN101827006B (zh) | 控制数字用户线路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家庭网关及系统 | |
CN103281205A (zh) | 一种配置端口隔离信息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01437037B (zh) | 二层协议报文的隧道透传方法 | |
CN102820992A (zh) |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