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2049A -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2049A
CN102062049A CN2009102119315A CN200910211931A CN102062049A CN 102062049 A CN102062049 A CN 102062049A CN 2009102119315 A CN2009102119315 A CN 2009102119315A CN 200910211931 A CN200910211931 A CN 200910211931A CN 102062049 A CN102062049 A CN 102062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over plate
ring body
fan blad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119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福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2119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2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2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2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该扇叶构造设在一传动装置上并可由自然风的风力推动,将其产生的机械能驱动发电机运转,又扇叶构造于框架内枢设有至少一扇叶,该扇叶枢设有可偏转的单向盖板,在框架与相对的单向盖板间枢设处设有弹性组件与同步挡板,及在框架上相对于单向盖板的动作路径处设有一限位机构,凭借单向盖板闭合在框架时可受风力推动使扇叶构造转动,在扇叶转动至顺风面位置时,各单向盖板可受风力推移并配合同步挡板的作用下而呈同步开启,以此可有效提高风力的发电效率,及具有使单向盖板移动时可避免异音及减少损坏机构的优点。

Description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其是利用风产生的推力对扇叶构造进行有效的推动进而将风力转换为机械能以进行发电的风力推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风力发电装置,其构造的基础主要利用自然风所产生的推力驱动发电装置上所设的扇叶转动,将转动扇叶所产生的机械能经由一轴杆驱动一相互连接的发电机可进行发电,以此节省能源的耗费且为一极具环保概念的发电装置。
此类风力发电装置,申请人曾经提出申请有中国台湾新型第M301942号「风力推动机构」专利权、中国台湾发明第96115221号「风力推动装置」专利案及中国台湾发明第98118349号「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专利案等各种不同型式的扇叶构造及风力推动装置,并凭借不断的改良设计以此获得可提高风力推动的效率,进而可将发力更有效率的转换为机械能并使发电效率可明显予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为了可有效将风力转换为机械能并提升其发电效率,针对所安装的扇叶构造及其推动装置进行重新设计,以达到其转换机械能及可有效进行发电的目的。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扇叶构造,其具有至少一扇叶,该扇叶具有一框架,该框架由多支杆体以纵向及横向的间隔连接组成并在杆体间形成有至少一空间,于各该空间内设有至少一单向盖板,该框架在上、下侧的两相邻杆体上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内穿设有一轴杆;
该单向盖板,其为一板体,于其中一侧设有纵向贯穿的轴孔,该轴孔与该杆体上的轴孔位在同中心处,于该单向盖板的一侧板面上设有至少一磁铁,另在远离设有轴孔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结合柱;
该弹性组件,其一端与该结合柱相互结合,其另一端连接有一同步挡板;
该同步挡板为一片体,在该单向盖板与相邻的框架杆体间设有至少一同步挡板,该同步挡板的一端设有与杆体上的轴孔及单向盖板的轴孔为同一中心的枢孔,该轴杆穿设在各轴孔及枢孔内,使得单向盖板及同步挡板枢设在框架上,又于另一端设有一挡片及一延伸片,该挡片上设有至少一磁铁,该磁铁位于单向盖板上所设的磁铁的相对处,该延伸片上设有一结合座,该结合座与另一相邻同步挡板上所设的结合座间连接有一连杆。
所述的扇叶构造,其中,该单向盖板在板面上设有该磁铁,于同步挡板的挡片上间隔设有两个磁铁,该挡片上的一磁铁设置在单向盖板上所处的磁铁处的相对位置,该挡片上的另一磁铁设置在与相邻设置的单向盖板上的磁铁处的相对位置,各相对设置的两个磁铁间能够相互磁吸。
所述的扇叶构造,其中,该单向盖板在远离枢设处的一侧板面上、下处分别设有一磁铁,该同步挡板在挡片上相对于单向盖板的磁铁位置设有一相互磁吸的磁铁,另该延伸片上设有一磁铁,又于框架的杆体上且相对于延伸片所设的磁铁处设有一相互磁吸的磁铁。
所述的扇叶构造,其中,进一步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内环体及一外环体,该外环体的内径大于内环体外径,该扇叶的外侧结合在内环体与外环体间,另于内环体与外环体间设有多个拉杆。
所述的扇叶构造,其中,该内环体具有一中空管,其外侧壁设有多个结合杆,于该结合杆的端头设有三个横向排列的上内环体、中内环体及下内环体,且各环体为间隔设置以及在各环体间的纵向位置设有支杆,该外环体由两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上外环体及下外环体组成且二者之间的纵向位置设有支杆固定,于该内环体与外环体上分别设有内拉孔与外拉孔,该内拉孔及外拉孔能够与拉杆两端相互结合固定。
所述的扇叶构造,其中,框架的杆体上设有止挡器,该止挡器连接设有至少一挡座及一驱动组件,于杆体横向侧面上设有沿其轴向的导槽,该挡座位于杆体侧面处并可移动地位于相对于单向盖板的动作路径处,其相对于杆体的一侧面设有一导块,该导块呈突状的块体并在导槽内移动,于其块体上另设有一结合孔,又于块体上端面和下端面突伸设有一挡块,该挡块突出于相邻的杆体的上杆面和下杆面的位置,另设有一驱动组件,其输出端具有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位在该导槽内,该连杆能够与各挡座的结合孔相互结合,凭借驱动组件控制连杆使挡座于杆体上产生位移。
所述的扇叶构造,其中,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具有纵向穿孔的轴座,该延伸片的结合座上设有穿孔,一连杆的轴座或叠置有另一连杆的轴座,该多个轴座位于两个延伸片的结合座间以一轴杆贯穿穿孔予以枢设。
本发明所运用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风力推动装置,其具有一使用如前所述的扇叶构造及一传动装置,其具有一支架、一组装管、一上盖及一传动轴;其中,该支架为一中空管体,其一端设有一杆座,该杆座中心设有穿孔;该组装管为一中空管体,其一端的周缘设有多个滚轮,其外侧与该扇叶构造的本体中央的中空管相互结合固定;该上盖,其设置在组装管的另一端处并在中心设有贯穿的结合孔,该组装管套设在支架的外侧,且各滚轮位在支架的外侧壁面上;该传动轴,其为一长杆体,一端结合在上盖的结合孔处,另一端贯穿该杆座的穿孔,使得组装管能够在支架上转动。
所述的风力推动装置,其中,该传动轴上形有一挡环,于该杆座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轴承,该传动轴一端设有下螺纹,该传动轴能够贯穿各轴承并以其挡环抵于一轴承上,另以一下固定件与下螺纹相互结合固定,该传动轴于贯穿上盖的结合孔处设有上螺纹,且于传动轴与结合孔的相对壁面上设有键槽,以一键位在其键槽内使其相互结合固定,另以上固定件结合在传动轴的上螺纹处。
所述的风力推动装置,其中,该支架上设有一轨道,该组装管的各滚轮相对位于支架外壁面的轨道处。
所述的风力推动装置,其中,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发电机,该发电机设置在支架的管体内,其动力输入端与该传动轴间设有一传送动力的联轴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使得各扇叶的两侧与本体的内、外环体相互结合支撑及定位,以使得设置在传动装置上的扇叶构造得以较轻的结构重量达到稳定转动,进而可提高发电效率;再者扇叶上相对于各单向盖板位置所设的同步挡板,于单向盖板与同步挡板间设有弹性组件,及在同步挡板与单向盖板间或与框架间设有可相互磁吸的磁铁,以此使得整体机构在容许的风力作用下转动时,可凭借其磁吸力延迟单向盖板于扇叶旋转至顺风面时避免过早开启而产生撞击紧邻的单向盖板或杆体,因此,可避免异音及减少损坏机构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扇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扇叶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架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发明支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支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支架与扇叶结合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叶的分解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叶的部份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叶位在顺风面的动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扇叶位在迎风面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扇叶的分解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扇叶位在迎风面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中空管;111、111A-结合杆;12-内环体;121-内拉孔;122-枢孔;123-螺栓;13-外环体;131-外拉孔;132-枢孔;133-螺栓;14-拉杆;20-扇叶;21-框架;210-杆体;211-空间;212-轴孔;213-磁铁六;214导槽;22-轴杆;24-止挡器;241-挡座;2411-挡块;242-驱动组件;2412-导块;2413-结合孔;2421-连杆;30、30A-单向盖板;303-结合柱;304-磁铁一;305-磁铁二;31-轴孔;40-弹性组件;41、42-钩环;50、50A-同步挡板;51-枢孔;511-结合柱;52、52A挡片;521-磁铁三;522-磁铁四;53、53A-延伸片;531结合座;532-磁铁五;54-连杆;541-轴座;55-轴杆;70-传动装置;71-支架;710-轨道;711-杆座;712、713-轴承;72-组装管;721-突环;722-环体;723-滚轮;73-上盖;731-结合孔;75-传动轴;750-挡环;751-上螺纹;752-下螺纹;753-上固定件;754-下固定件;80-发电机;81-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扇叶构造,其在本体10上设有至少一扇叶20,其中该本体10于中心设有一中空管11,该中空管11的外侧管壁上于径向设有多支结合杆111,于各结合杆111的端部设有呈环状的内环体12,于该内环体12的外侧设有内径大于内环体12外径的外环体13,该扇叶20安装于内环体12与外环体13之间,在内环体12与外环体13之间设有拉杆14,该拉杆14可为例如:钢索、圆钢条或扁钢条等物品,使得扇叶构造为一重量轻的结构。
于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该内环体12由间隔设置的上内环体、中内环体及下内环体等三个横向排列的环体以及在各环体间的纵向位置设有支杆组成,外环体13由两个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上外环体及下外环体组成且二者之间的纵向位置设有支杆固定,该外环体13位在内环体12外侧的中段位置处,于内环体12与外环体13之间设有五个扇叶20,各扇叶20呈等间隔的设置在内环体12与外环体13间的径向位置;
于前述的内环体12上设有多个内拉孔121,于外环体13上相对设有多个外拉孔131,再配合参看图3所示,各拉杆14的两端分别与内拉孔121及外拉孔131相互结合固定,其中部份的拉杆14,以其一端与外环体13的上外环体连接,另一端与内环体12的上内环体或中内环体连接,将另一部份的拉杆14,以其一端与外环体13的下外环体连接,另一端与内环体12的中内环体或下内环体连接,使得本体10与扇叶20组成的扇叶构造,且各拉杆14以交错形态设置,并使得整体形成为一稳固的环形构造体;
又前述各拉杆14与内环体12及外环体13相互结合的具体实施例,在于内环体12及外环体13的环体上设有呈贯穿的内拉孔121及外拉孔131,拉杆14的两端分别结合固定在内拉孔121及外拉孔131上,其具体的固定方式,可在拉杆14一端形成有突部,另一端杆面上设有螺纹,以拉杆14贯穿内拉孔121并使该突部抵于内环体12上,另一端贯穿外拉孔131,配合一具有内螺纹的中空螺管穿设在外拉孔131处,其内螺纹与拉杆14上相对设置的外螺纹相互结合,再者,于内环体12及外环体13的环体上相对于设置扇叶20处分别设有枢孔122、132,以螺栓123、133贯穿枢孔122、132后结合固定在扇叶20上。
参看图1、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设有扇叶构造的风力推动装置,其设有一传动装置70,该传动装置70设有一支架71、组装管72、一上盖73及一传动轴75,其中,该支架71可为一中空管体,于其外管壁上设有一轨道710,于其一端开口处设有一杆座711,该杆座711的中心设有穿孔且在上、下侧面处分别设有一轴承712、713,该杆座711于周缘及支架71端面上分别设有穿孔及固定孔,可利用螺钉贯穿穿孔与固定孔相互结合固定;
该组装管72,为一中空管体,于相对支架71一端的开口端缘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突环721,另设有一与突环721相对的环体722,于该突环721与环体722之间间隔设有多个滚轮723,各滚轮723的位置相对位于支架71外壁面,另一实施例方式可位于轨道710处,其中各滚轮723与组装管72的设置方式,于各滚轮723位置以一杆件贯穿枢设,或可利用螺钉与螺帽的组合予以枢设安装;
该上盖73,于其中心处设有一结合孔731,该上盖73相对安装于组装管72另一开口端处,其固定方式可在组装管72端缘设有固定孔,在上盖73上设有穿孔,以螺钉贯穿穿孔结合在固定孔内,以使上盖73与组装管72相互组装为一体;
该传动轴75,其为一长杆体,于一端与中段位置处分别设有上螺纹751及下螺纹752,且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挡环750,传动轴75的一端贯穿位在上盖73的结合孔731内,并以上固定件753与上螺纹751相互结合固定,又于上盖73的结合孔731孔壁上与传动轴75的杆体壁面上设有位在相对位置的键槽,以一键位在其键槽内使其相互结合固定,又传动轴75的另一端贯穿杆座711的穿孔,以其挡环750抵于杆座711上,另一实施方式可贯穿杆座711上所设置的轴承712、713并以其挡环750抵于轴承712上,另以一下固定件754与传动轴75上的下螺纹752结合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有一发电机80,该发电机80安装在支架71内,其动力输入端与传动轴75的相对端设有一联轴器81(联轴器的运用为现有技术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使传动轴75的动力可经由联轴器81传递至发电机80处。
配合参看图6所示,本发明的扇叶构造结合组装在传动装置70的组装管72上,是将中空管11套设在组装管72的外侧壁上并相互结合固定,再配合参看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将扇叶构造中用以组装内环体12的各结合杆111A径向间隔的固定在组装管72外侧壁上。
参看图1及图8所示,本发明扇叶构造所设计第一种实施例的扇叶20构造,其包括有一框架21、至少一单向盖板30、至少一弹性组件40及至少一同步挡板50;
该框架21由多支杆体210以纵向及横向间隔设置组成为一中空框体,其内部形成有至少一空间211,于该空间211内设有该单向盖板30,又在上、下侧的两相邻杆体210的相对内侧壁上设有一轴孔212,可供所设的一轴杆22贯穿用;
该单向盖板30,其为一可置入该空间211内部的板体,于其一侧的纵向位置设有轴孔31,该轴孔31与轴孔212位在相对位置处,另单向盖板30于其中一板面上且位在上端位置及下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间隔的磁铁,该两个间隔的磁铁定义为磁铁一304及磁铁二305,其中在单向盖板30下端位置的磁铁一304及磁铁二305间设有一结合柱303,且结合柱303的位置接近于磁铁一304处;
该弹性组件40,于其两端分别设有钩环41及钧环42,其中钩环42与结合柱303相互结合;
本发明进一步相对于各单向盖板30的上方及下方位置分别设有一同步挡板50,该同步挡板50由片体加工成型,于同步挡板50的片体一端设有一枢孔51,并在片体上相邻于枢孔51处间隔设有一结合柱511,其另一端设有直立片状的挡片52及相邻呈横向的延伸片53,该挡片52的两端位置处分别设有磁铁三521及磁铁四522,其中磁铁三521可与位在相对处的单向盖板30上的磁铁一304形成相互磁吸作用,另磁铁四522可与位在相邻处的单向盖板30的磁铁二305形成相互磁吸作用,另延伸片53上设有结合座531,于结合座531上设有贯穿的穿孔;
又同步挡板50设置在单向盖板3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与相对的杆体210间,前述贯穿单向盖板30的轴杆22可贯穿该同步挡板50的枢孔51,使单向盖板30及同步挡板50枢设在框架21上,使得单向盖板30可相对于框架21的空间211形成为开启或封闭状态,另于图中所示在杆体210上侧及下侧的空间211处均设置有单向盖板30,并在单向盖板30与杆体间均设有一同步挡板50,又结合柱511可与弹性组件40另一端的钩环41相互结合;
另相对于各同步挡板50设有一连杆54,该连杆54为一长杆体,于其两端分别形成有朝向杆体210上方及下方设置的轴座541,于轴座541的纵向设有穿孔,连杆54一端的轴座541相对于同步挡板50的结合座531并以一轴杆55予以贯穿枢设,连杆54另一端的轴座541突伸位在相邻的另一同步文件板50位置,并与该同步挡板50的延伸片53相对,且轴座541与结合座531相对并以一轴杆55贯穿枢设,以使得相互枢接的各同步挡板50可同步移动开闭,较佳的实施例的两轴座541高度总合不超过框架21的杆体210的厚度。
该框架21的杆体210上设有一限位机构,其具体实施例,请同时配合参看图8A所示,在呈横向的杆体210侧面上设有沿杆体210轴向的导槽214,又于杆体210的外侧设有一止挡器24,该止挡器24设有至少一挡座241及一驱动组件242,其中挡座241的数量也可以与所设置的单向盖板30的数量相同,该止挡器24的挡座241可位在杆体210侧面处,或设计为中空体以套设在杆体210上,其相对于杆体210的一侧面设有一导块2412,该导块2412可呈突状的块体并位在导槽214内移动,于其块体上另设有一结合孔2413,于上、下端面突伸设有一挡块2411,该挡块2411突出于相邻的杆体210的上、下杆面位置并可位在或离开单向盖板30的动作路径处,当位在单向盖板30动作路径处可用以抵挡该单向盖板30,若未位在单向盖板30动作路径处将无法对单向盖板30抵挡;
该止档器24另设有一驱动组件242(例如:其为一驱动马达),其输出端连接在一连杆2421的一端并将其设在该导槽214内,该连杆2421的另一端可与挡座241的结合孔2413相互结合,于驱动组件242驱动连杆2421于导槽214内移动时,可同时驱动使挡座241于杆体210上产生位移。
本发明于实际使用,配合参看图8及图9所示,该风力推动装置处于自然风的风力强度且为整体机构可承受的范围内时,该杆体210外侧设置的止挡器24以控制驱动组件242经由连杆2421驱动挡座241沿导槽214移动至单向盖板30的动作路径处,以此抵挡单向盖板30开启,并可凭借设置于同步挡板50上的磁铁三521与设置于单向盖板30上的磁铁一304的磁吸作用同时配合使用,如此,单向盖板30在迎风面的自然风力的强度作用下,由于受到同步挡板50单向开闭的特性,凭借止挡器24的挡座241的抵挡,另以弹性组件40与磁铁一304及磁铁三521的磁吸力,即可承受风力并使扇叶构造于传动装置70的支架71上转动;
配合参看图10所示,该单向盖板30受到弹性组件40的结合作用可贴靠在同步挡板50上,而同步挡板50自由端受到相邻枢设单向盖板30于轴杆22设置处及杆体210的抵挡,可使单向盖板30和同步挡板50于空间211同步开启或闭合状,其同步挡板50可为任何材质制成,凭借弹性组件40和同步挡板50的结合作用,以带动单向盖板30同步开启;
另设置于单向盖板30的磁铁二305与设置于同步挡板50上的磁铁四522,其是于整体机构容许的风力作用下转动时,可凭借其磁吸力延迟单向盖板30于扇叶20旋转至顺风面时避免过早开启而产生撞击紧邻的单向盖板30或杆体210,当各扇叶20旋转至顺风面有一定角度时,其单向盖板30受较大的风压再开启时,即可凭借自然风的力量自然调整单向盖板30开启的角度,因此,可避免异音及减少损坏机构的目的;
再者,于各单向盖板30与同步挡板50于整体机构容许的风力作用下转动时,其凭借各连杆54之间为相互结合的作用可形成同步开闭而避免互相撞击。
同时配合参看图11所示,本发明的风力推动装置,当处于自然风的风力强度为较大的风力且足以破坏整体结构时,可凭借侦测控制驱动组件242将止挡器24的挡座241经由连杆2421驱动移动至离开单向盖板30的动作路径,使各单向盖板30以弹性组件40的弹性作用力或磁铁一304与磁铁三521的磁吸力作用,另外凭借同步挡板50自由端受到相邻单向盖板30设置有轴杆22的位置处及杆体210的抵挡,各单向盖板30受到较大风力推挤可呈现具有弹性的偏转开启状态,使受风面降低风阻作用;在自然风的较大风力状况解除后,各单向盖板30可凭借弹性组件40或磁铁一304与磁铁三521磁吸的作用而回复至贴靠在同步挡板50上可正常转动。
参看图12及图13所示,为本发明扇叶构造所设计的扇叶20的第二种实施例构造,其基本构造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包括有一框架21、至少一单向盖板30A、至少一弹性组件40及至少一同步挡板50A;
其中该框架21由多支杆体210连接组成,在杆体210上设有止挡器24及可受其驱动的多个挡座241,该单向盖板30A安装在杆体210之间上,又相对于单向盖板30A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同步挡板50A,该单向盖板30A与同步挡板50A以轴杆22同一中心的枢设在杆体210上,于该单向盖板30A与同步挡板50A间设有弹性组件40,又可依据自然风的风力大小及整体风力推动装置的安全性等考虑,借以控制挡座241在杆体210上移动至单向盖板30A开启的路径上或离开该路径位置,对于前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将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构造中,该单向盖板30A在远离枢设位置的自由端相邻于同步挡板50A位置分别在上、下处设有磁铁一304,又同步挡板50A在相对的自由端所形成的挡片52A上设有磁铁三521,且该挡片52A的端部不突伸出单向盖板30A的相对端面,该同步挡板50A凭借磁铁三521与单向盖板30A的磁铁一304相互磁吸,另在延伸片53A上设有结合座531及位在相对于杆体210侧壁面的磁铁五532,凭借磁铁五532的设计可使该同步挡板50A贴靠于杆体210的一侧壁面上,在杆体210上相对于该磁铁五532位置设有磁铁六213,使得该同步挡板50A与杆体210可凭借磁铁五532及磁铁六213相互磁吸,在同步挡板50A的结合座531与连杆54的一端枢设,该连杆54的另一端突伸位在相邻的另一同步档板50A位置并相互枢设。
于实际使用时,若自然风的风力强度为整体构造可承受的范围内时,挡座241可控制位在单向盖板30A的开启动作路径处,使得单向盖板30A无法开启,如此单向盖板30A在迎风面的自然风力的强度作用下,由于受到同步挡板50A单向开闭的特性,将可承受风力并使扇叶构造相对于传动装置70的支架71上转动;反之当处于自然风的风力强度较大且足以破坏整体结构时,可控制挡座241离开单向盖板30A的动作路径,使得各单向盖板30A受较大风力推移可凭借弹性组件40或磁铁一304与磁铁三521的磁吸力作用而呈现具有弹性的偏转开启状态,使其受风面降低风阻作用;
再者,凭借设置于杆体210上的磁铁六213与设置于同步挡板50A上的磁铁五532,其于机构容许自然风的风力强度下转动时,可凭借其磁吸力的作用而延迟单向盖板30A于扇叶20旋转至顺风面时避免过早开启而产生撞击杆体210,当各扇叶20旋转至顺风面有一定角度时,其单向盖板30A受较大的风压再开启时,即可凭借自然风的力量自然调整单向盖板30A与同步挡板50A开启的角度,因此,可避免异音及减少损坏机构的目的,再者,于各单向盖板30A与同步挡板50A于机构容许的风力强度下转动时,其凭借各连杆54结合的作用可形成同步开闭而避免互相撞击。
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畴。

Claims (11)

1.一种扇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扇叶,该扇叶具有一框架,该框架由多支杆体以纵向及横向的间隔连接组成并在杆体间形成有至少一空间,于各该空间内设有至少一单向盖板,该框架在上、下侧的两相邻杆体上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内穿设有一轴杆;
该单向盖板,其为一板体,于其中一侧设有纵向贯穿的轴孔,该轴孔与该杆体上的轴孔位在同中心处,于该单向盖板的一例板面上设有至少一磁铁,另在远离设有轴孔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结合柱;
该弹性组件,其一端与该结合柱相互结合,其另一端连接有一同步挡板;
该同步挡板为一片体,在该单向盖板与相邻的框架杆体间设有至少一同步挡板,该同步挡板的一端设有与杆体上的轴孔及单向盖板的轴孔为同一中心的枢孔,该轴杆穿设在各轴孔及枢孔内,使得单向盖板及同步挡板枢设在框架上,又于另一端设有一挡片及一延伸片,该挡片上设有至少一磁铁,该磁铁位于单向盖板上所设的磁铁的相对处,该延伸片上设有一结合座,该结合座与另一相邻同步挡板上所设的结合座间连接有一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单向盖板在板面上设有该磁铁,于同步挡板的挡片上间隔设有两个磁铁,该挡片上的一磁铁设置在单向盖板上所处的磁铁处的相对位置,该挡片上的另一磁铁设置在与相邻设置的单向盖板上的磁铁处的相对位置,各相对设置的两个磁铁间能够相互磁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单向盖板在远离枢设处的一侧板面上、下处分别设有一磁铁,该同步挡板在挡片上相对于单向盖板的磁铁位置设有一相互磁吸的磁铁,另该延伸片上设有一磁铁,又于框架的杆体上且相对于延伸片所设的磁铁处设有一相互磁吸的磁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扇叶构造,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内环体及一外环体,该外环体的内径大于内环体外径,该扇叶的外侧结合在内环体与外环体间,另于内环体与外环体间设有多个拉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内环体具有一中空管,其外侧壁设有多个结合杆,于该结合杆的端头设有三个横向排列的上内环体、中内环体及下内环体,且各环体为间隔设置以及在各环体间的纵向位置设有支杆,该外环体由两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上外环体及下外环体组成且二者之间的纵向位置设有支杆固定,于该内环体与外环体上分别设有内拉孔与外拉孔,该内拉孔及外拉孔能够与拉杆两端相互结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叶构造,其特征在于,框架的杆体上设有止挡器,该止挡器连接设有至少一挡座及一驱动组件,于杆体横向侧面上设有沿其轴向的导槽,该挡座位于杆体侧面处并可移动地位于相对于单向盖板的动作路径处,其相对于杆体的一侧面设有一导块,该导块呈突状的块体并在导槽内移动,于其块体上另设有一结合孔,又于块体上端面和下端面突伸设有一挡块,该挡块突出于相邻的杆体的上杆面和下杆面的位置,另设有一驱动组件,其输出端具有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位在该导槽内,该连杆能够与各挡座的结合孔相互结合,凭借驱动组件控制连杆使挡座于杆体上产生位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叶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具有纵向穿孔的轴座,该延伸片的结合座上设有穿孔,一连杆的轴座或叠置有另一连杆的轴座,该多个轴座位于两个延伸片的结合座间以一轴杆贯穿穿孔予以枢设。
8.一种风力推动装置,其具有
一使用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扇叶构造及
一传动装置,其具有一支架、一组装管、一上盖及一传动轴;其特征在于:
该支架为一中空管体,其一端设有一杆座,该杆座中心设有穿孔;
该组装管为一中空管体,其一端的周缘设有多个滚轮,其外侧与该扇叶构造的本体中央的中空管相互结合固定;
该上盖,其设置在组装管的另一端处并在中心设有贯穿的结合孔,该组装管套设在支架的外侧,且各滚轮位在支架的外侧壁面上;
该传动轴,其为一长杆体,一端结合在上盖的结合孔处,另一端贯穿该杆座的穿孔,使得组装管能够在支架上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轴上形有一挡环,于该杆座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轴承,该传动轴一端设有下螺纹,该传动轴能够贯穿各轴承并以其挡环抵于一轴承上,另以一下固定件与下螺纹相互结合固定,该传动轴于贯穿上盖的结合孔处设有上螺纹,且于传动轴与结合孔的相对壁面上设有键槽,以一键位在其键槽内使其相互结合固定,另以上固定件结合在传动轴的上螺纹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上设有一轨道,该组装管的各滚轮相对位于支架外壁面的轨道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发电机,该发电机设置在支架的管体内,其动力输入端与该传动轴间设有一传送动力的联轴器。
CN2009102119315A 2009-11-16 2009-11-16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Pending CN102062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19315A CN102062049A (zh) 2009-11-16 2009-11-16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19315A CN102062049A (zh) 2009-11-16 2009-11-16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2049A true CN102062049A (zh) 2011-05-18

Family

ID=43997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119315A Pending CN102062049A (zh) 2009-11-16 2009-11-16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204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0127A1 (zh) * 2011-06-29 2013-01-03 Liao Fu-Chang 扇叶装置
CN107091195A (zh) * 2017-05-25 2017-08-25 宋朋东 百页风力发电机
CN109630352A (zh) * 2019-02-02 2019-04-16 龚水明 一种空气压缩式垂直型风力发电机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0127A1 (zh) * 2011-06-29 2013-01-03 Liao Fu-Chang 扇叶装置
CN107091195A (zh) * 2017-05-25 2017-08-25 宋朋东 百页风力发电机
CN109630352A (zh) * 2019-02-02 2019-04-16 龚水明 一种空气压缩式垂直型风力发电机组
CN109630352B (zh) * 2019-02-02 2020-05-26 龚水明 一种空气压缩式垂直型风力发电机组
WO2020156449A1 (zh) * 2019-02-02 2020-08-06 龚水明 一种空气压缩式垂直型风力发电机组
KR20220041776A (ko) * 2019-02-02 2022-04-01 쉬밍 공 공기압축식 수직형 풍력발전기 세트
KR102607262B1 (ko) 2019-02-02 2023-11-29 쉬밍 공 공기압축식 수직형 풍력발전기 세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8110B2 (en) Wind-drive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device with Savonius rotor
EP2267299B1 (en) A win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US9377006B2 (en) Vertical wind turbine with articulated blades
WO2016169297A1 (zh) 一种风光组合发电装置
WO2008124967A1 (fr) Éolienne, et son système de production d'énergie
CN108431402B (zh) 遮挡叶片支撑件型垂直轴风力机
CN101592134A (zh) 风力太阳能发电机构
CN101368542A (zh) 垂直活动叶片风能太阳能发电机
CN102062049A (zh) 扇叶构造及其风力推动装置
WO2009132583A1 (zh) 框架型多叶片风车
EP2521858B1 (en) Vertical axle wind generator with overspeed inhibition flaps
CN210947235U (zh) 一种连梁剪切位移放大型电涡流阻尼器
CN102374116A (zh) 一种无阻力型风机或风力发电机
CN103807101B (zh) 一种大型变桨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
CN104332120B (zh) 堆叠式模块化封闭杆无动力广告道闸
CN207660700U (zh) 电动车快速充电发电机组
US8779620B1 (en) Rotary windmill power generator
KR20200047805A (ko) 돛 장치
CN202510288U (zh) 具有多组风轮的风力发电风机
CN203933179U (zh) 一种发电机定子支架及应用其的直驱强制风冷风力发电机
CN102650264A (zh) 一种并联矩阵整合型风力发电系统
CN101825065A (zh) 风力发电机构
CN110129177A (zh) 一种细胞萃取用分离装置
CN100462555C (zh) 垂直风力发电机
CN1288341C (zh) 一种垂轴式风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