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4163B - 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54163B CN102054163B CN 200910233329 CN200910233329A CN102054163B CN 102054163 B CN102054163 B CN 102054163B CN 200910233329 CN200910233329 CN 200910233329 CN 200910233329 A CN200910233329 A CN 200910233329A CN 102054163 B CN102054163 B CN 1020541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 people
- human
- eyes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877 morph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709 eyebro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99 eye clos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695 crystalline le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44 eyeli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554 iri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42 behavio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39 di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661 fatigu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9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05 pernici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人脸检测与跟踪、人眼检测与定位以及眼睛状态识别对驾驶员工作状态进行监督以达到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的目的。具体为:在驾驶室仪表盘上方安装一个面向驾驶员脸部的摄像机,摄像机镜头周围配有红外LED照明光源;利用摄像机采集驾驶员脸部图像,对采集得到的每帧图像进行人脸检测与跟踪,在检测得到的人脸区域中进行人眼检测与定位,并利用左右眼睛区域进行人眼睁闭状态识别,最后通过连续帧的检测状态进行疲劳检测。本发明可以准确地对驾驶员疲劳进行提示,具有对驾驶员无干扰、高实时性、高鲁棒性的优点,且硬件成本低,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主动安全驾驶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驾驶员疲劳是造成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交通安全。驾驶疲劳检测是对驾驶员在行车中出现的疲劳现象进行实时检测并施以适当警告,防止出现事故的过程。目前,主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分为三类:分别是基于驾驶员生理参数的疲劳检测、基于车辆行驶状态的疲劳检测和基于驾驶员行为特征的疲劳检测。基于驾驶员生理参数的疲劳检测,如脑电波(EEG)、眼电波(EOG)和心律等,其中EEG被称为测量疲劳的“金标准”。该类方法利用在清醒和疲劳时人体生理信号的不同进行检测,由于能直接且准确的反映疲劳的发生,此类方法准确度较高,但在检测生理信号特征时都必须使用接触人体的电极,常对司机造成干扰和负担。基于车辆行驶状态的疲劳检测,如速度、侧加速、侧位移等。通过检测车道偏离量、行道线跟踪,驾车侧位移的功率谱密度等指标来检测驾驶疲劳。基于驾驶员行为特征的疲劳检测,该类方法是无接触式的检测方法。行为特征主要包括眼睛状态、点头动作等。因为基于驾驶员行为特征的方法较易实现,并且人眼既可以提供较丰富的信息用于疲劳检测的判断,又可以做到既客观又无干扰,而且视觉传感器的价格相对便宜,且可以获得更直观、更丰富的信息,无须接触驾驶员,所以基于行为识别、特别是基于眼睛状态识别的驾驶疲劳检测是公认的最有前景的一种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200620132320.3中提到的“疲劳驾驶提醒装置”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时刻监视驾驶员头部是否保持在正常驾驶位置,如果发生离开或偏移的事件,则及时启动报警。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疲劳时驾驶员的头部位置可能并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步骤为:
步骤1:对每帧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如果检测到人脸,就记录下当前人脸区域,如果检测不到人脸,就使用最新记录的人脸区域初始化人脸跟踪器,并用它进行人脸跟踪,若当前帧没有检测到人脸,并且最近N帧内也没有检测到人脸的记录,则执行步骤4;
步骤2:在人脸区域中利用形态学滤波方法检测暗区域并结合几何位置信息寻找瞳孔区域,实现双眼的检测与定位;若检测不到可靠的双眼,执行步骤4;
步骤3:从眼睛区域中提取瞳孔面积比率特征、最大行平均水平垂直梯度比率特征、人眼区域均方差特征和肤色像素比率特征区分眼睛的睁闭状态,实现人眼状态识别;
步骤4:进行连续状态判断以获得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结果,若当前帧没有检测到人脸,并且在最近N帧内也没有检测到人脸的记录,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了人脸,但检测不到可靠的双眼,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人脸,并且也检测到了可靠的双眼,如果双眼是闭合状态,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如果连续T1帧出现异常,或1秒内两异常状态之间的平均间隔小于阈值T2,则认为驾驶员有疲劳倾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直接对单幅图像进行处理,只要人脸包含于图像中,均能进行检测,不受摄像头抖动(车辆颠簸)的影响;(2)时间复杂度低,能实时处理;(3)直接利用脸部检测与跟踪和眼睛状态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方法,避免了接触式检测,实用性强;(4)使用单目视觉,系统配置简单、硬件成本低、易于大规模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人脸检测跟踪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人眼检测与定位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人眼检测与定位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人眼状态识别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各状态识别特征鉴别性能和肤色像素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发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对每帧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如果检测到人脸,就记录下当前人脸区域,如果检测不到人脸,就使用最新记录的人脸区域初始化人脸跟踪器,并用它进行人脸跟踪,若当前帧没有检测到人脸,并且最近N帧内也没有检测到人脸的记录,则执行步骤4;
步骤2:在人脸区域中利用形态学滤波方法检测暗区域并结合几何位置信息寻找瞳孔区域,实现双眼的检测与定位;若检测不到可靠的双眼,执行步骤4;
步骤3:从眼睛区域中提取瞳孔面积比率特征、最大行平均水平垂直梯度比率特征、人眼区域均方差特征和肤色像素比率特征区分眼睛的睁闭状态,实现人眼状态识别;
步骤4:进行连续状态判断以获得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结果。若当前帧没有检测到人脸,并且在最近N帧内也没有检测到人脸的记录,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了人脸,但检测不到可靠的双眼,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人脸,并且也检测到了可靠的双眼,如果双眼是闭合状态,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如果连续T1帧出现异常,或1秒内两异常状态之间的平均间隔小于阈值T2,则认为驾驶员有疲劳倾向。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人脸检测与跟踪。
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本发明将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Viola P.,Jones M.J.Robust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Cambridge Research Laboratory,Technical Report Series.CRL2001/01.]和MeanShift跟踪算法[Comaniciu D,Ramesh V,Meer P.Real-Time Tracking ofNon-Rigid Objects Using Mean Shift.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Recognition,20002:142-149]两者结合起来,采用连续检测,短时跟踪策略,即对采集到的每一帧原图像,采用Adaboost人脸检测方法进行人脸检测,当Adaboost检测到人脸时,对所有得到的人脸候选区域,通过区域大小、肤色信息限制条件选出最可能的一个候选区域作为真实人脸区域,将该人脸位置输出,并记录下该区域的位置和当前帧图像;如果检测不到或者没有一个满足限制条件的候选区域,就用最近一次记录的图像和人脸位置对Mean-Shift进行初始化,并使用MeanShift跟踪算法在当前图像上匹配搜索人脸区域,如果跟踪到的区域与初始化时的人脸区域的相似度大于T,则以跟踪到的人脸区域作为人脸检测结果。如果后续图像中Adaboost检测器仍然检测不到,则一直进行MeanShift跟踪。这样就使得在人脸突然发生剧烈摆动时(车剧烈颠簸),不至于丢失人脸,在人脸侧转或被部分遮挡、Adaboost无法检测人脸时也能获得可靠的人脸区域。Adaboost检测器检测人脸准确性高,使用其结果初始化MeanShift算法,能提高MeanShift的跟踪精度,将长时跟踪分成一段段短时跟踪,避免了一次初始化后长时跟踪时MeanShift跟踪算法的尺度预测问题。在MeanShift算法的实现中,本发明采用了YCgCr空间[de Dios,J.J.,Garcia.N.Face detection based on a new color space YCgCr,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2003,3(2):III-909-12]中Cg和Cr通道的二维联合直方图来建立颜色直方图,肤色像素在Cg-Cr空间中的分布较紧凑。此外,为了提高处理速度,Adaboost算法的实现上采用了加速手段,Adaboost人脸检测是在全图上搜索得到,且分为不同尺度进行搜索,虽然速度较快,但仍可进一步加速,实现时,我们将原图像首先降采样为原图像大小的1/4,并在降采样后的图像上进行Adaboost检测,检测到人脸区域后再投影到原图像坐标上。这一加速对人脸检测率几乎没有影响,在定位的精度上与不降采样结果相差很小,但速度比不降采样时提高3至4倍。
第二步:人眼检测与定位。
本发明利用形态学滤波寻找暗眼球区域进行人眼定位。对人脸区域图像(如图4(a))使用尺寸为5×5的方形结构元素进行灰度形态学闭运算 得到滤波图像f′,如图4(b):其中和Θ分别是形态学膨胀和腐蚀运算;将滤波图像与原图像相减fsub=f′-f得到突出脸部所有暗区域的差图像fsub,如图4(c),原图像中越暗的区域在差图像中越亮;采用基于差图像直方图选取分割阈值Tf,并使用该阈值对差图像fsub进行分割,得到二值化图像,如图4(d);在分割后的图像中,除眼部暗区域外,人脸部分轮廓,眉毛、鼻、嘴也被分割出来,剔除这些干扰的方法是:通过连通域分析进一步去除长宽比不合适的区域,以及离图像底边过近的区域,因为人眼不可能出现在这一区域。图4(e)是经连通域分析后的结果;对于剩下的每一个候选区域,计算各自的区域中心,利用眼睛对的几何关系从这些候选区域中心中挑选出满足以下条件的眼睛中心对:
a.两中心对之间的距离必须在人脸宽度的0.25~0.6倍范围内;
b.两中心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超过25度;
最后只剩下眉毛和眼睛区域,根据眼睛在眉毛之下的约束,选择两眼区域中心的纵坐标之和最大(离图像底边最近)的一对作为眼睛区域。图4(f)是筛选后的结果。最后从左右眼睛中心处截取M*N的原图像区域作为左右眼睛区域用于后续眼睛状态的识别。
第三步:眼睛状态识别。
人眼分为睁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对于人眼状态的识别,本发明设计了瞳孔面积比率、最大行平均水平垂直梯度比率、人眼区域方差和肤色像素比率四种判据进行联合识别。
a.提取瞳孔面积比率特征:眼睛睁开时,瞳孔是裸露的,眼睛闭合时则看不到瞳孔,基于照明灯光源会在人脸瞳孔中心产生高亮区域这一认识,对人眼区域图像同样使用形态学滤波方法进行亮区域检测,这里寻找小的高亮区域,且使用较小的结构元素3×3,其形态学滤波与差图像计算利用公式 和fsub=f-f′然后对其进行分割,并计算瞳孔面积占人眼区域的比率,即分割后白点数占人眼区域的比率。图6(a)给出了其鉴别能力曲线。该曲线描绘的是从各种序列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各250幅睁开和闭合人眼区域图像在该特征上的值。
b.提取最大行平均水平垂直梯度比率特征:由于人眼闭合后,眼敛紧闭成一条水平窄带,这时人眼区域水平梯度较小,垂直梯度较大,而睁开时,不形成这种窄带,人眼区域水平和垂直梯度均较大,因此采用水平梯度fx和垂直梯度fy比作为判据,再计算每行的平均水平梯度和平均垂直梯度,计算各自的最大值 和 其中,w,h为眼睛区域宽和高,并计算两者的比值 利用各自的最大值比更能有效区分两种状态,如果该比值小于一定门限,则认为眼睛闭合,反之眼睛睁开。图6(b)给出了其鉴别能力曲线。
c.提取人眼区域均方差特征:当人眼睁开时区域均方差一般较大,而当人眼闭合时均方差一般较小。均方差定义为 其中I(x,y)为像素点(x,y)的灰度值,Ω表示人眼区域,I为区域Ω的灰度均值。图6(c)给出了其鉴别能力曲线。
d.提取肤色像素比率特征:人眼睁开时,人眼区域内部被瞳孔、虹膜和晶状体占据,肤色像素极少,而人脸闭合后,上下眼皮结合,肤色像素较多。因此可以选用肤色像素占人眼图像区域的比率来判别睁闭。使用Cg-Cr颜色空间来描述肤色像素,手工选择200幅室内室外包含人脸的图像,提取它们的肤色像素,并将每个像素RGB值转换成YCgCr值,图6(e)给出了人脸像素在Cg-Cr空间中的分布图。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肤色像素在Cg-Cr二维空间的分布聚集在一椭圆形的紧凑区域内。通过拟和得到逼近肤色区域的椭圆方程参数,其中心点(x0,y0)=(128,129),长短轴长(a,b)=(18,5),长轴与水平坐标轴(向右为正方向)的夹角θ=53°,然后计算像素点是否在椭圆区域内,如果在椭圆区域内则判为肤色像素。最后计算所有肤色像素占人眼区域像素的比率来判别睁闭。图6(d)给出了其鉴别能力曲线。
对左右眼区域单独使用四个判据进行判断,四个特征的判别阈值分别设为0.1,0.75,25和0.95,每个判据如果判为睁开状态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最后联合这个八个判断结果投票表决眼睛状态,如果其和大于4则为睁开状态,否则为闭合状态;
第四步: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
若当前帧没有检测到人脸,并且最近N帧内也没有检测到人脸的记录,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了人脸,但检测不到可靠的双眼,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人脸,并且也检测到了可靠的双眼,如果是闭合状态,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如果连续T1帧出现异常,或1秒内两异常状态之间的平均间隔小于阈值T2,则认为驾驶员有疲劳倾向。图7给出了两组驾驶疲劳检测结果,第一组准确给出了“安全”提示,第二组则准确给出了“危险”提示。
Claims (3)
1.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1:对每帧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如果检测到人脸,就记录下当前人脸区域,如果检测不到人脸,就使用最新记录的人脸区域初始化人脸跟踪器,并用它进行人脸跟踪,若当前帧没有检测到人脸,并且最近N帧内也没有检测到人脸的记录,则执行步骤4;
步骤2:在人脸区域中利用形态学滤波方法检测暗区域并结合几何位置信息寻找瞳孔区域,实现双眼的检测与定位;若检测不到可靠的双眼,执行步骤4;在步骤2中,即在检测与定位眼睛对中采用的步骤如下:
步骤21:对人脸区域图像f使用尺寸为5×5的方形结构元素进行灰度形态学闭运算,得到滤波图像f′;
步骤22:将滤波图像f′与原图像f相减得到突出脸部所有暗区域的差图像fsub,原图像中越暗的区域在差图像中越亮;
步骤23:基于差图像直方图选取阈值Tf对差图像fsub采用进行分割;
步骤24:干扰去除,在分割后的图像中,除眼部暗区域外,人脸部分轮廓,眉毛、鼻、嘴也被分割出来,剔除这些干扰的方法是:通过连通域分析进一步去除长宽比不合适的区域,以及离图像底边过近的区域,因为人眼不可能出现在这一区域;
步骤25:对于剩下的每一个候选区域,计算各自的区域中心,利用眼睛对的几何关系从这些候选区域中心中挑选出满足以下条件的眼睛中心对:
(1)两中心对之间的距离必须在人脸宽度的0.25~0.6倍范围内;
(2)两中心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超过25度;
最后只剩下眉毛和眼睛区域,根据眼睛在眉毛之下的约束,选择两眼区域中心的纵坐标之和最大的一对作为眼睛区域;
步骤3:从眼睛区域中提取瞳孔面积比率特征、最大行平均水平垂直梯度比率特征、人眼区域均方差特征和肤色像素比率特征区分眼睛的睁闭状态,实现人眼状态识别;
步骤4:进行连续状态判断以获得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结果,若当前帧没有检测到人脸,并且在最近N帧内也没有检测到人脸的记录,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了人脸,但检测不到可靠的双眼,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若检测到人脸,并且也检测到了可靠的双眼,如果双眼是闭合状态,则本帧判为异常,否则判为正常;如果连续T1帧出现异常,或1秒内两异常状态之间的平均间隔小于阈值T2,则认为驾驶员有疲劳倾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即在人脸检测与人脸跟踪中采用的步骤如下:
步骤11: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采用Adaboost人脸检测方法进行人脸检测;对于所有得到的人脸候选区域,通过区域大小、肤色信息限制条件选出最可能的一个候选区域作为真实人脸区域,将该真实人脸区域输出,并记录下该区域的位置和当前帧图像;如果没有一个满足限制条件的候选区域,则转步骤12;
步骤12:如果检测不到或者没有一个满足限制条件的候选区域,就用最近一次记录的图像和人脸位置对Mean-Shift进行初始化;如果一次也没有任何使用Adaboost检测过可靠的人脸区域记录,则转步骤14;
步骤13:利用Mean-Shift跟踪算法在当前帧中跟踪人脸,如果跟踪到的区域与初始化时的人脸区域的相似度大于T,则输出跟踪到的人脸区域位置;否则,继续执行步骤14;
步骤14:判定当前图像中不含人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即在人眼区域中提取相关特征进行人眼睁闭状态识别中采用的步骤如下:
步骤31:提取瞳孔面积比率特征,眼睛睁开时,瞳孔是裸露的,眼睛闭合时则看不到瞳孔,由于照明灯光源会在人脸瞳孔中心产生高亮区域,根据这一知识,对人眼区域图像同样使用形态学滤波方法进行亮区域检测,只是这里寻找小的高亮区域,且使用较小的结构元素3×3;
步骤32:提取最大行平均水平垂直梯度比率特征,由于人眼闭合后,眼敛紧闭成一条水平窄带,这时人眼区域水平梯度较小,垂直梯度较大,而睁开时,不形成这种窄带,人眼区域水平和垂直梯度均较大,因此采用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比作为判据;
步骤33:提取人眼区域均方差特征,当人眼睁开时区域均方差一般较大,而当人眼闭合时均方差一般较小;
步骤34:提取肤色像素比率特征,人眼睁开时,人眼区域内部被瞳孔、虹膜和晶状体占据,肤色像素极少,而人脸闭合后,上下眼皮结合,肤色像素较多;
步骤35:对左右眼区域分别使用四个判据进行判断,每个判据如果判为睁开状态则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四个特征的分类阈值分别设为0.1,0.75,25和0.95,最后联合这个八个判断结果投票表决眼睛状态;如果其和大于4则为睁开状态,否则为闭合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33329 CN102054163B (zh) | 2009-10-27 | 2009-10-27 | 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33329 CN102054163B (zh) | 2009-10-27 | 2009-10-27 | 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54163A CN102054163A (zh) | 2011-05-11 |
CN102054163B true CN102054163B (zh) | 2013-06-05 |
Family
ID=4395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23332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4163B (zh) | 2009-10-27 | 2009-10-27 | 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541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43078B (zh) * | 2013-05-09 | 2016-08-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活体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03268479A (zh) * | 2013-05-29 | 2013-08-28 | 电子科技大学 | 全天候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
JP6372388B2 (ja) * | 2014-06-23 | 2018-08-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ドライバの運転不能状態検出装置 |
CN104166456A (zh) * | 2014-07-07 | 2014-11-2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设备和调节用户在适当距离观看移动设备的方法 |
CN104332023A (zh) * | 2014-11-05 | 2015-02-04 | 无锡悟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疲劳驾驶的汽车控制方法 |
CN104394461A (zh) * | 2014-11-12 | 2015-03-04 |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视自适应关机控制方法 |
CN104539986A (zh) * | 2014-11-12 | 2015-04-22 |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视智能关机控制系统 |
CN104332055B (zh) * | 2014-11-18 | 2016-04-06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驾驶人瞳孔直径的交通冲突快速识别方法 |
CN104851103B (zh) * | 2015-05-29 | 2018-01-19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基于sd‑oct视网膜图像的脉络膜血管抽取方法 |
CN106709420B (zh) * | 2016-11-21 | 2020-07-10 | 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监测营运车辆驾驶人员驾驶行为的方法 |
CN106650635B (zh) * | 2016-11-30 | 2019-12-13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驾驶员后视镜查看行为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7103294A (zh) * | 2017-04-20 | 2017-08-29 | 上海耐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手机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
CN107169437A (zh) * | 2017-05-11 | 2017-09-15 | 南宁市正祥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
CN106971177A (zh) * | 2017-05-11 | 2017-07-21 | 南宁市正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
CN107122769A (zh) * | 2017-06-02 | 2017-09-01 | 太仓韬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
CN107292251B (zh) * | 2017-06-09 | 2020-08-28 | 湖北天业云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眼状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7798295A (zh) * | 2017-09-27 | 2018-03-13 | 杭州分数科技有限公司 | 行车提醒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0278367B (zh) * | 2018-03-14 | 2021-11-19 | 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 基于拍摄装置的人眼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其介质 |
CN109145852B (zh) * | 2018-08-31 | 2022-06-17 | 辽宁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眼睛睁闭状态的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方法 |
CN111152653A (zh) * | 2018-11-07 | 2020-05-15 | 行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
CN109948550A (zh) * | 2019-03-20 | 2019-06-28 | 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火车站人流量监控系统及方法 |
CN113095108B (zh) * | 2019-12-23 | 2023-11-10 |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 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11461206B (zh) * | 2020-03-30 | 2023-05-2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方向盘嵌入脑电传感器的基于脑电的疲劳检测方法 |
CN112837407A (zh) * | 2021-01-22 | 2021-05-25 |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座舱全息投影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
CN113076801A (zh) * | 2021-03-04 | 2021-07-06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 一种列车在途状态智能联动检测系统及方法 |
CN113255558A (zh) * | 2021-06-09 | 2021-08-13 | 北京惠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单幅图像的司机疲劳驾驶低耗识别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0389A (zh) * | 2006-04-21 | 2006-09-13 | 太原理工大学 | 疲劳驾驶状态监控装置及方法 |
-
2009
- 2009-10-27 CN CN 200910233329 patent/CN1020541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0389A (zh) * | 2006-04-21 | 2006-09-13 | 太原理工大学 | 疲劳驾驶状态监控装置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Qiong Wang et.al.Eye Location in Face Images for Driver Fatigue Monitoring.《2006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TS Telecommunications Proceedings》.2006,322-325. * |
陈小骏等.一种基于人脸视觉的驾驶疲劳检测的算法.《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第28卷111-11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54163A (zh) | 2011-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54163B (zh) | 基于单目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 |
CN102436715B (zh) |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 |
CN101593425B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驾驶监控方法及系统 | |
CN112241658B (zh) | 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疲劳驾驶预警方法 | |
CN103714660B (zh) | 基于图像处理融合心率特征与表情特征实现疲劳驾驶判别的系统 | |
CN104013414B (zh) |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手机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 |
CN108446600A (zh) | 一种车辆驾驶员疲劳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 |
CN101639894B (zh) | 在线检测列车驾驶员行为和疲劳状态的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 |
CN107292251B (zh) | 一种基于人眼状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及系统 | |
Tipprasert et al. | A method of driver’s eyes closure and yawning detection for drowsiness analysis by infrared camera | |
Baccour et al. | Camera-based eye blink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assessing driver drowsiness | |
CN1225375C (zh) |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困倦驾驶检测方法 | |
CN104021370B (zh) | 一种基于视觉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6250801A (zh) | 基于人脸检测和人眼状态识别的疲劳检测方法 | |
CN112434611B (zh) | 基于眼部运动细微特征的早期疲劳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5261153A (zh) | 车辆行驶监控方法和装置 | |
CN105404862A (zh) | 一种基于手部跟踪的安全驾驶检测方法 | |
CN107595307A (zh) | 基于机器视觉人眼识别的疲劳驾驶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Flores et al. | Driver drowsiness detection system under infrared illumination for an intelligent vehicle | |
CN104318237A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疲劳驾驶预警方法 | |
CN104224204A (zh) | 一种基于红外检测技术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 |
Bhowmick et al. |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ye state in IR camera for driver drowsiness identification | |
CN102085099A (zh) |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和装置 | |
Wang et al. | A method of detecting driver drowsiness state based on multi-features of face | |
Tang et al. | Real-time image-based driver fatigu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driver vigilan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