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8631A -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8631A
CN102048631A CN2010105471578A CN201010547157A CN102048631A CN 102048631 A CN102048631 A CN 102048631A CN 2010105471578 A CN2010105471578 A CN 2010105471578A CN 201010547157 A CN201010547157 A CN 201010547157A CN 102048631 A CN102048631 A CN 102048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art
mist
electrode
liquid
imbibit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71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8631B (zh
Inventor
松坂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2048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8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8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8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雾生成装置,其具备:用液体生成雾的雾发生机构;具有电极部(80、81、82)的放电部(43),所述电极部通过放电对由所述雾发生机构生成的雾进行微细化;和用于排出附着在所述电极部上的液体的排出单元(90/91a)。

Description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液体生成雾的雾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该雾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雾发生装置作为美容装置使用,其通过用加热器使液体沸腾并汽化而产生蒸汽(温雾)、或者用超声波使液体雾化而产生雾(冷雾),并将所述蒸汽(温雾)或雾(冷雾)向脸等人体放出,从而给肌肤带来滋润。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雾]是指,使液体汽化而产生的蒸汽(温雾)、或者使液体雾化而产生的冷雾等。
日本特开2008-295813号公报的雾发生装置包括用液体生成雾的雾发生机构、和通过放电对由所述雾发生机构生成的雾进行微细化的放电部。放电部具备一对第1电极部、和配置在所述第1电极部之间的第2电极部。然后,通过在第1电极部以及第2电极部之间进行放电,对已生成的雾进行微细化。雾发生装置将微细化了的雾向使用者放出。
然而,在以往的雾发生装置中,附着在设置于放电部的电极部上的液体(雾)会使电极部进行的放电不稳定。因此,在日本特开2008-295813号公报中,在第1电极部上安装有吸液体。所述吸液体吸取附着在第1电极部上的液体,抑制放电变得不稳定。
然而,由于吸液体无法对附着在电极部上的液体进行超出饱和量的吸收,所以在吸液体的吸液量到达饱和量时会出现液体滞留于电极部而使放电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雾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该雾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其可解决因滞留于电极部的液体而使放电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形态为一种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液体生成雾的雾发生机构;具有电极部的放电部,所述电极部通过放电对由所述雾发生机构生成的雾进行微细化;和排出单元,用于排出附着在所述电极部上的液体。
在这种构造中,由于具备用于排出附着在电极部上的液体的排出单元,所以可以防止液体滞留于电极部,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放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所述排出单元包含吸液体,所述吸液体设置在所述电极部的周围并吸取附着在该电极部上的液体,所述吸液体具有延出部,该延出部诱导所述吸液体吸取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在这种构造中,排出单元所含的吸液体具有延出部。因此,由于即使吸液体的液体吸取量到达饱和量,也会使已吸取的液体从延出部滴下并向外部排出,所以能够不断用吸液体来吸取液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内包并支承所述吸液体的筒状部件被安装在支承所述电极部的电极支架上,
所述排出单元进一步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以被所述吸液体的所述延出部插入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上。
在这种构造中,由于吸液体的延出部被插入到筒状部件的排出口中,所以吸液体可以在被筒状部件支承的状态下将液体从吸液体向外部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所述吸液体的所述延出部通过所述排出口向所述筒状部件的外侧突出。
在这种构造中,由于吸液体的延出部从排出口向筒状部件的外侧突出,所以可以确实地将液体从吸液体向外部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所述筒状部件由弹性部件形成,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轴向的中途位置上,所述筒状部件具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以与所述排出口连续的形式沿圆周方向形成。
在这种构造中,由于通过缺口部可提高筒状部件的开口端部的挠性,所以通过挽起所述开口端部而使吸液体向筒状部件的安装变得容易,从而有助于提高装置的装配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所述吸液体的所述延出部成为向前端逐渐变细的形状。
在这种构造中,由于吸液体的延出部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所以已被吸取的液体从延出部的前端滴下等外部排出变得更确实。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内包并支承所述吸液体的筒状部件被安装在支承所述电极部的电极支架上,所述排出单元包括:吸液体,其设置在所述电极部的周围并吸取附着在所述电极部上的液体;和排出口,其以使所述吸液体吸取的液体向外部排出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上。
在这种构造中,被吸取至吸液体中的液体通过筒状部件的排出口滴下并向外部排出。也就是说,在这样由筒状部件支承吸液体的状态下,可以适宜地排出由吸液体吸取的液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所述放电部具备一对第1电极部、和配置在所述第1电极部之间的第2电极部,所述排出单元至少配置在一个电极部上。
在这种构造中,在配置有排出单元的电极部上可以防止液体的滞留,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放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所述排出口向下方开口。
在这种构造中,可以有效利用液体自身的重量使液体有效地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雾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
在这种构造中,可以提供取得上述效果的美容装置。
基于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不断地排出滞留于电极部上的液体而使放电部分的放电稳定进行的雾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该雾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脸部美容器的透视图。
图2是将图1的脸部美容器纵向剖开后从右侧来看的剖面图。
图3是将图1的脸部美容器横向剖开后从背面来看的剖面图。
图4是负离子生产部的剖面放大图。
图5是脸部美容器的管路以及整流部的剖面放大图。
图6是脸部美容器的结构图。
图7是脸部美容器的放电部的剖面图。
图8是脸部美容器的放电部的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脸部美容器的第2电极部的安装构造的透视图。
图10是脸部美容器的电极管的透视图。
图11是脸部美容器的第1电极部的主视图。
图12是脸部美容器的放电部的侧视图。
图13是第1个其他例子的放电部的剖面图。
图14是第1个其他例子的第1电极部的主视图。
图15是第2个其他例子的放电部的剖面图。
图16是第2个其他例子的第1电极部的主视图。
图17是第3个其他例子的放电部的剖面图。
图18是第4个其他例子的放电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显示了脸部美容器10,该脸部美容器10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雾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脸部美容器10具有被收纳在主体箱11中的脸部美容器主体12。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可以与主体向11的开口部齐平。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设置有喷嘴部13以及开关部14。主盖15以能够开闭(能够倾动)的形式安装在主体箱11上,来露出或者遮蔽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
喷嘴部13设置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的中央位置,其具有放出蒸汽(温雾)的一对蒸汽喷嘴(温雾喷嘴)21a、21b,放出冷雾的雾喷嘴(冷雾喷嘴)22,以及放出负离子的离子喷嘴23。蒸汽喷嘴21a、雾喷嘴22、以及蒸汽喷嘴21b可以排列成一行。在图示的例子中,雾喷嘴22被配置在蒸汽喷嘴21a、21b之间。离子喷嘴23被配置在雾喷嘴22的上侧。蒸汽喷嘴21a和21b的间隔可以设定为例如70mm。
蒸汽喷嘴21a、21b、雾喷嘴22、以及离子喷嘴23的放出方向被设定为同一方向。放出方向设定为例如前侧斜上方,以使蒸汽等向位于脸部美容器10前侧的使用者的脸部放出。喷嘴盖16同样以能够开闭(能够倾动)的形式安装在喷嘴部13。喷嘴盖16露出或者遮蔽喷嘴21a、21b、22、以及23。
另外,在喷嘴部13的右侧跟前设置有开关部14。开关部14包括电源开关25、运转控制开关26、以及运转模式选择开关27。电源开关25用于对脸部美容器10进行开关操作,运转控制开关26以及运转模式选择开关27用于选择及决定运转模式(开始运转),运转模式包括对蒸汽和冷雾进行组合并向对象体放出的运转模式、仅放出蒸汽的运转模式等各种运转模式。在非限定的例子中,各个开关可以为按钮开关。
在喷嘴部13的左侧设置有箱收纳部17,所述箱收纳部17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具有开口。在箱收纳部17内以能够装卸的形式收纳有供水箱18。供水箱18的上表面可以与主体箱11的开口齐平。使用者可以对从脸部美容器10卸下的供水箱18进行供水。贮留于供水箱18中的水用于生成蒸汽以及冷雾。
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上具备生成蒸汽(温雾)的蒸汽生成部31、生成冷雾的雾生成部32、和生成负离子的负离子生成部33。在图2的例子中,蒸汽生成部31配置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比较靠前的位置上,雾生成部32配置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比较靠后的位置上。
蒸汽生成部31包括烧水室37,和配置在所述烧水室37的前侧以及后侧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35、36。烧水室37贮留从供水箱18通过供水管路19供给来的水。PTC加热器35、36对驱动电流的供给作出应答并发热,使烧水室37内的水沸腾而生成蒸汽。从供水箱18延伸的供水管路19的一部分以能够进行热传导的形式抵接在前侧PTC加热器35的外侧面上。PTC加热器35的热量用于在水流入烧水室37之前对水进行加热,由此在所述烧水室37内高效地生成蒸汽。供水管路19通过排水管路38(参照图6)与脸部美容器10的排水口38a连接,可以通过排水管路38上的止水阀39进行脸部美容器10内的排水,而该止水阀39被未予图示的排水开关控制。在图示的例子中,PTC加热器35、36具有自身控制发热的功能。PTC加热器35、36为杀菌机构以及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烧水室37的上部连接有用于使生成的蒸汽导向至一对蒸汽喷嘴21b、21b的蒸汽导向管路41。蒸汽导向管路41在中途位置具有分支部42。如图5所示,蒸汽导向管路41从分支部42分开成为2股,包括连接分支部42和蒸汽喷嘴21a的第1导向管路41a,以及连接分支部42和蒸汽喷嘴21b的第2导向管路41b。优选地,第1导向管路41a的长度L1和第2导向管路41b的长度L2相等。由烧水室37生成的蒸汽从分支部42分开并通过第1导向管路41a以及第2导向管路41b分别被导向至蒸汽喷嘴21a、21b。然后,由于烧水室37以及蒸汽导向管路41内压力变得比较高,所以从各个蒸汽喷嘴21a、21b的放出孔会以一定速度放出蒸汽。蒸汽喷嘴21a、21b放出孔的内径设定为例如3.6mm。
如图2所示,在蒸汽导向管路41上比分支部42更靠跟前的位置上,配置有蒸汽用放电部43。蒸汽用放电部43通过自身的放电,使通过蒸汽用放电部43的蒸汽进一步微细化,并且利用放电产生金属微粒子(例如Pt等)。另外,在后面对蒸汽用放电部43进行详细说明。蒸汽生成部31为雾发生装置的一个例子。加热器35、36、烧水室37以及蒸汽用放电部43为雾发生机构的一个例子。
在蒸汽用放电部43的下游、从上游侧紧靠分支部42的位置上配置有整流机构44。如图5所示,所述整流机构44包括位于蒸汽导向管路41内的中空部、即圆筒部44a,和从该圆筒部44a向径向延伸的肋板44b。圆筒部44a通过肋板44b被支承在蒸汽导向管路41的中心。由蒸汽用放电部43微细化了的蒸汽在通过整流机构44时,被圆筒部44a以及肋板44b整流,并使同量的蒸汽从分支部42分开供给至所述蒸汽喷嘴21a、21b。另外,圆筒部44a的内径比蒸汽喷嘴21a、21b的放出孔的内径要大、且为所述放出孔内径的1.5倍以内,例如设定为4.5mm。
雾生成部32配置在脸部美容器12中比蒸汽生成部31更靠后方的位置。雾生成部32利用文丘里效应生成冷雾。在从供水箱18延伸出的供水管路19内的水除了用于生成蒸汽还用于生成冷雾。雾生成部32具备输水管路51,所述输水管路51将来自供水管路19的水的一部分输送至雾喷嘴22。如图3所示,输水管路51包括在后侧PTC加热器36的放热面(垂直面)36a上蛇行(弯曲)的蛇行管路51a。另外,蛇行管路51a有利于抑制蛇行管路51a内的液体层流。
输水管路51的蛇行管路51a可以抵接在PTC加热器36的放热面36a上。在图2的例子中,蛇行管路51a被分离防止部件RB按压在放热面36a上而被固定,以使整个蛇行管路51a不会从放热面36a分离。如图2所示,优选地,输水管路51的蛇行管路51a的断面形状为椭圆形。另外,蛇行管路51a以所述椭圆的长轴沿着PTC加热器36的放热面36a的形式(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配置。在蛇行管路51a的内部保持有预定量(例如比预定的运转模式中放出的雾的总量要多)的用于生成冷雾的水。蛇行管路51a内的用于生成冷雾的水接收后侧PTC加热器36的热量(余热),进行例如80度、30秒以上的杀菌处理。所以,从所述雾喷嘴22放出的冷雾可保持适于美容的卫生状态。
另外,在输水管路51上从上游侧紧靠雾喷嘴22的位置上安装有过滤机构、即过滤器52。所述过滤器52抑制异物流入雾喷嘴22,所述异物包括在用于生成冷雾的水的供给通道中产生的水垢、垃圾以及气体,和用于生成雾的液体(水)自身所含的垃圾以及气体等,而用于生成冷雾的水的供给通道包括供水管路19以及输水管路51。由于通过过滤器52可抑制雾喷嘴22的堵塞,所以雾稳定地从雾喷嘴22放出。因此,该脸部美容器10可以更好地将雾供给至使用者的肌肤(脸),从而可以提高美容效果(皮肤护理效果)。
另外,雾生成部32包括设置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内的空气压送路53以及泵54。泵54例如将空气压送至空气压送路53内。空气压送路53将所述压送空气向雾喷嘴22的放出孔供给。通过由压送空气的流动所引起的文丘里效应吸出比放出孔靠上游的输水管路51内的水,由此生成并放出冷雾。雾生成部32为雾发生装置的一个例子。泵54以及空气压送通道53为雾发生机构的一个例子。
如图2以及图4所示,负离子生成部33配置在喷嘴部13内,其产生电晕放电而生成负离子。负离子生成部33包括单元化了的负离子放电部61。负离子放电部61保持在形成于喷嘴部13的离子喷嘴23上的收纳凹部23a中。负离子放电部61包括具有电极支架62,和被所述电极支架62支承的针电极63以及圆环形的对置电极64,电极支架62具有与收纳凹部23a的形状相对应的规定形状。圆环形的对置电极64配置在针电极63的前端侧,圆环形的对置电极64的中心位于针电极63的轴线上。连接在针电极63和对置电极64上的导线65从电极支架62导出,并连接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控制电路板71(参照图2)上。
如图4所示,虽然针电极63周围的空间X2通过离子喷嘴23向外部开放,但所述空间X2与脸部美容器主体12内的空间X1隔开,以使两空间不连通。这是因为,在用PCT加热器35、36等热源对使用了设置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空间X1内的硅橡胶(silicone)材料的部件(例如输水管道51的一部分等)进行加热时,硅橡胶有时会悬浮在所述空间X1内。所述悬浮硅橡胶附着在针电极63上时会影响电晕放电而导致负离子的发生量降低。于是,通过从空间X1隔开空间X2,可以将悬浮硅橡胶向针电极63的附着防止于未然。
控制电路板71通过电源插头70(参照图1)从外部接受供电。由搭载在控制电路板71上的各种电路部件构成的控制电路72将动作电源供给至蒸汽生成部31、雾生成部32、以及负离子生成部33。另外,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72根据对电源开关25的操作对脸部美容器10的运转可能状态以及停止状态进行切换。在运转可能状态中,控制电路72根据对运转控制开关26以及运转模式选择开关27的操作来设定运转模式,并控制蒸汽生成部31(PTC加热器35、36、蒸汽用放电部43等)、和雾生成部32(泵54等)的动作。另外,控制电路72还可进行使负离子生成部33(负离子放电部61)与蒸汽生成部31以及雾生成部32的中一个或者两个联动的控制。通过这种控制使脸部美容器10运转,由此可以得到由负离子以及蒸汽(温雾)带来的美容效果或由负离子以及雾(冷雾)带来的美容效果。
如果在负离子生成时在针电极63上施加高电压的话,通过针电极63和对置电极64之间的电位差在针电极63的前端周围就会产生电晕放电,并生成负离子。生成的负离子被吸引至比针电极63电位更低的对置电极64上,并从离子喷嘴23向外部放出。
接着,参照图7~图12对蒸汽用放电部43进行详细地说明。蒸汽用放电部43起到脸部美容器10的放电部的作用。
如图7所示,第1电极部80、81各为细长圆柱状。第1电极部80、81的中心轴在同一轴线Ln上。第1电极部80、81被配置在蒸汽导向管路41内的电极支架83所支承。在电极支架83的基端侧(与支承第1电极部80、81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上配置有未予图示的防水密封件。通过电极支架83可防止蒸汽(温雾)从电极支架83与蒸汽导向管路41的缝隙中流出。
第1电极部80、81的前端部80a、81a也称为放电部分。由毛毡材料形成的吸液体90被配置为围绕第1电极部80、81的基端部的形式,所述基端部是指第1电极部80、81上除去所述前端部80a、81a的部分。吸液体90吸取以及排出附着在第1电极部80、81上的液体。各个吸液体90具备圆盘状的吸液体主体90a、和从所述吸液体主体90a的外周面延出的延出部90b。吸液体主体90a具有向其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90c。在所述贯穿孔90c中插入有第1电极部80、81。延出部90c从正面或从侧面来看都呈三角形状、即向前端逐渐变细的形状,优选为锥形。延出部90b的前端部90d(参照图7)朝下方。在一个例子中,吸液体90的贯穿孔90c的直径设定为0.5mm,吸液体90的厚度设定为1.2mm。
圆筒状的电极管91内包并支承吸液体90。电极管91为筒状部件的一个例子。近似圆柱形状的电极支架83中插入有内包了吸液体90的电极管91。电极管91的开口端比电极支架83的前端面突出更多。电极管91(参照图10)可由硅橡胶等弹性部件来形成。
在一个例子中,电极管91的外径为4.4mm,电极管91的壁面厚度为0.5mm。在离位于第1电极部80、81周围的电极管91的开口端0.8mm的位置上形成有宽度为1.2mm的排出口91a。优选地,排出口91a为朝向下方的开口,例如,可以为从电极管91的最下点起延伸至高度位置为1.7mm为止的近似长方形的开口。排出口91a的圆周方向长度可设定为,将电极管91的圆周方向上的壁厚保持为最低限度的形式。从排出口91a的上缘向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有缺口部91b。由于沿圆周方向与所述排出口91a连续的缺口部91b可提高电极管91开口端附近的挠性,所以在将吸液体90以内包在电极管91内的形式安装时,通过挽起电极管91的开口端侧而使吸液体90向电极管91内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各个电极支架83上安装了电极管91以及吸液体90时,如图12所示,吸液体主体90a在其抵接在电极支架83的前端面的状态下被内包在电极管91内。延出部90b通过排出口91a向电极管91的外侧(特别是下方)突出。由此,即使通过电极管91来支承吸液体90的本构成也能够适宜地排出(滴下)由吸液体90吸取的液体。另外,由于延出部90b的前端部90d为朝向下方的逐渐变细的形状,所以可以更加确实地排出液体。另外,从诱导液体滴下的观点来看,延出部90b的前端部90d朝向铅垂方向为最佳,只要与铅垂方向的夹角为90度以下,例如只要在从-30度到30度之间,就可以获得充分的液体排出(滴下)效果。
第2电极部82可以用含白金(Pt)金属制的细长圆柱部件构成。如图9所示,第2电极部82以能够装卸的形式被支承在枢板84的前端部,该枢板84被固定于蒸汽导向管路41上枢板。第2电极82以及第1电极80、81配置在同一轴线Ln上。枢板84安装在跨过蒸汽导向管路41的内壁面之间而形成的支承部85上。在所述支承部85上形成有保持片85a以及止动突起85b。在枢板84的基端部上形成有U字状安装部84a以及止动孔84b。然后,U字状安装部84a以从下侧抱住支承部85的形式被保持片85a保持,并使止动孔84b与止动突起85b扣住,由此枢板84以能够装卸的形式安装在支承部85上。
由于蒸汽用放电部43被配置在蒸汽导向管路41内并暴露于流动的蒸汽(温雾)中,所以液体附着在第1电极部80、81以及第2电极部82上。安装在第1电极部80、81的基端部周围的吸液体90吸取附着在第1电极部80、81上的液体。即使被吸取至吸液体90中的液体的量达到饱和,液体也可从吸液体90的延出部90b的前端部90d滴下并向蒸汽用放电部43的外部排出。由于吸液体90可以不断地吸取作为阻碍放电要因的、附着在电极部80~82上的液体,所以第1电极部80、81以及第2电极部82可以稳定地进行放电。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特有的效果作用加以说明。
(1)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延出部90b的吸液体90安装在第1电极部80、81上,所述吸液体90作为用于排出附着在第1电极部80、81上的液体的排出单元发挥作用。所述吸液体90安装在第1电极部80、81的除去放电部分(前端部80a、81a)以外的基端部周围,并吸取附着在第1电极部80、81上的液体。吸液体90使自身吸取的液体从延出部90b滴下,并使液体向蒸汽用放电部43的外部排出。另外,由于延出部90b成为逐渐变细的形状,所以液体更确实地被排出。这样,可以通过由吸液体90排出来自于第1电极部80、81的液体来防止液体滞留于第1电极部80、81,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放电。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第1电极部80、81的电极支架83上安装有电极管91,所述电极管91作为内包并支承吸液体90的筒状部件发挥作用。在设置于电极管91上的排出口91a中插入有吸液体90的延出部90b。吸液体90可以在维持被电极管91支承的状态下将已吸取的液体从延出部90b通过排出口91a向蒸汽用放电部43的外部排出。另外,由于延出部90b从电极管91的排出口91a向外侧突出,所以可以更好地排出已被吸取的液体。这样,可以通过吸液体90适宜地排出已被吸取的液体。电极管91的排出口91a构成排出单元。
(3)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91a设置在电极管91轴向的中途位置上。与排出口91a连续的缺口部91b形成为向电极管91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形式。因此,由于通过缺口部91b可以提高电极管91的开口端侧的挠性,所以通过将所述开口端侧挽起容易将吸液体90安装到电极管91上。这样,缺口部91b有利于提高蒸汽生成部31以及脸部美容器10的装配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更改为以下的形式。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出口91a形成在电极管91轴向的中途位置上,也可以适宜更改排出口91a的位置。例如,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也可以将电极管91的下方部分切开来形成排出口91a,以使排出口91a与电极管91的开口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加吸液体90。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排出口91a连续地设置了缺口部91b,也可以根据排出口91a的形状等省略缺口部91b。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液体90的延出部90b设置为逐渐变细的形状,例如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延出部90b也可以为长方体状。延出部90b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方体状以外的、向前端不逐渐变细的形状。
也能够采用如图17所示的构成,即省略吸液体90的延出部90b、不设置排出口91a。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吸液体90吸取的液体从电极管91的排出口91a滴下并排出。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液体90安装在第1电极部80、81上,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吸液体90安装在第2电极部82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液体滞留于第2电极部82上,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放电。另外,也可以将吸液体90安装在第1电极部80、81以及第2电极部82的每一个上。在这种情况下,可防止液体滞留于各个电极部80~82上。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硅橡胶构成了电极管91,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的弹性部件。另外,具有耐热性以及绝缘性的弹性部件为优选。另外,只要能将吸液体90稳定地安装在电极部80、81或支架83上,也可以省略电极管91。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毛毡构成了吸液体90,也可以使用吸取液体的其他材料来构成。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个、即一对第1电极部80、81,例如,也可以将电极部80、81设置为一个。另外,也可以以省略第2电极部82的形式来构成。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脸部美容器10构成了美容装置,以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脸部美容器10以外的美容装置。

Claims (10)

1.一种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液体生成雾的雾发生机构;
具有电极部的放电部,所述电极部通过放电对由所述雾发生机构生成的雾进行微细化;和
排出单元,用于排出附着在所述电极部上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单元包含吸液体,所述吸液体设置在所述电极部的周围并吸取附着在该电极部上的液体,所述吸液体具有延出部,该延出部诱导所述吸液体吸取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包并支承所述吸液体的筒状部件被安装在支承所述电极部的电极支架上,
所述排出单元进一步包括排出口,该排出口以被所述吸液体的所述延出部插入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液体的所述延出部通过所述排出口向所述筒状部件的外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件由弹性部件形成,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轴向的中途位置上,所述筒状部件具有缺口部,该缺口部以与所述排出口连续的形式沿圆周方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液体的所述延出部成为向前端逐渐变细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包并支承所述吸液体的筒状部件被安装在支承所述电极部的电极支架上,
所述排出单元包括:
吸液体,其设置在所述电极部的周围并吸取附着在所述电极部上的液体;和
排出口,其以使所述吸液体吸取的液体向外部排出的形式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部具备一对第1电极部、和配置在所述第1电极部之间的第2电极部,所述排出单元至少配置在一个电极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3、4、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向下方开口。
10.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雾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
CN 201010547157 2009-11-09 2010-11-05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Active CN102048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6443 2009-11-09
JP2009256443A JP5280334B2 (ja) 2009-11-09 2009-11-09 ミスト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8631A true CN102048631A (zh) 2011-05-11
CN102048631B CN102048631B (zh) 2013-09-25

Family

ID=43953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47157 Active CN102048631B (zh) 2009-11-09 2010-11-05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80334B2 (zh)
CN (1) CN1020486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0593A (zh) * 2017-10-16 2017-12-26 刘珍 一种妇科熏蒸治疗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42668Y (zh) * 2000-10-27 2001-08-15 南海市富士宝医疗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容用的蒸汽细化及加速装置
WO2007018170A1 (ja) * 2005-08-08 2007-02-15 Chiken Ltd. 噴霧装置
WO2008146808A1 (ja) * 2007-05-31 2008-12-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美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5715B2 (ja) * 2004-06-14 2009-10-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スチーム発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42668Y (zh) * 2000-10-27 2001-08-15 南海市富士宝医疗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美容用的蒸汽细化及加速装置
WO2007018170A1 (ja) * 2005-08-08 2007-02-15 Chiken Ltd. 噴霧装置
WO2008146808A1 (ja) * 2007-05-31 2008-12-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美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0593A (zh) * 2017-10-16 2017-12-26 刘珍 一种妇科熏蒸治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8631B (zh) 2013-09-25
JP2011098166A (ja) 2011-05-19
JP5280334B2 (ja)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0284B2 (en) Personal vaporizer
CN109803549B (zh) 香味吸入器
CN21259026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WO2020044177A1 (en) Dual-tank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5000092A1 (de) Luftbefeuchter und verneblermodul
JP5081681B2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WO2011021980A1 (en) Aroma oil diffuser
US20200405982A1 (en) Aerosolization Conduit For Electronic Drug-Delivery Systems
WO2005056203A3 (en) Improved parts washing apparatus
WO2017136361A1 (en) Personal vaporizer
CN102048631B (zh)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CN111481721A (zh) 一种加热雾化的香薰机
JP4538677B2 (ja) 芳香発生装置及びミスト発生装置
US20190275186A1 (en) Scent diffuser
KR101421095B1 (ko) 자연 기화식 가습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23525266A (ja) ガス流方向を選択的に調節可能な水素生成器
WO2010120114A1 (ko) 가습기
JP5138620B2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KR102047673B1 (ko) 고온 살균 가습키트
CN218008190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CN217524871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浴缸
CN217447509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浴缸
CN108224562B (zh) 空调柜机
JP3100873U (ja) 加湿器
CN217447510U (zh) 新型浴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4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410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City gate door really true 1006 bit characters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kamato city characters really 1048 times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