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713A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7713A
CN102047713A CN2009801191412A CN200980119141A CN102047713A CN 102047713 A CN102047713 A CN 102047713A CN 2009801191412 A CN2009801191412 A CN 2009801191412A CN 200980119141 A CN200980119141 A CN 200980119141A CN 102047713 A CN102047713 A CN 102047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bandwidth
zone
frequency ban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91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7713B (zh
Inventor
三木信彦
丹野元博
佐和桥卫
樋口健一
岸山祥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47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7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用于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在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在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基本带宽以上宽。基站装置生成第一系统、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并将它们正交复用,将其包含在下行信号中发送。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P、Q、R、S)。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Q)内。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P、Q、R、S)内。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这种技术领域中正在广泛地进行有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作为第三代(3G)的后继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代表例子是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LTE系统也被称作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系统。第三代系统大致使用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中最大能够实现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在LTE系统中,使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下行中最大300Mbps、上行中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进而,作为LTE系统的后继,也在进行高级LTE(LTE-Advanced)、高级IMT(IMT-Advanced)系统或第四代(4G)系统的研究(以下,将“IMT-Advanced”提作“IMT-A”)。在IMT-A系统中,可能会实现进一步的宽带化和高速化。从而,设想在现在或将来,在各种场所并存这样的多个系统(关于LTE系统,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图1示意地表示3G系统、LTE系统和IMT-A系统并存在同一地区中的情况。在不同无线接入方式的新旧多个系统并存的情况下,维持向后兼容(backward compatibility)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维持向后兼容不仅对用户理想,而且对运营商一方来说也是理想的。在维持向后兼容的同时进行新系统的研究时,如何通过新旧各个系统传输控制信号尤其重要。但是,目前仍未充分进行下面的研究,即维持与LTE系统等的向后兼容的同时如何通过更加新的系统传输控制信号。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 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混合新旧多个移动通信系统时,维持向后兼容的同时有效地传输各个系统的控制信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DL-eNB)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用于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基站装置。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该基站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部件,生成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
第二生成部件,生成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
复用部件,将分别来自所述第一生成部件和第二生成部件的控制信号进行正交复用;以及
发送部件,发送包含正交复用后的控制信号的下行信号。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也可以包含在多个区域中,并且对每个区域进行信道编码。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也可以包含在多个区域中,该控制信号的信道编码单位为多个区域整体。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也可以包含在一个区域内。也可以对每个用户设定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的区域。
所述正交复用后的控制信号和包含用户业务数据的数据信号也可以至少通过时分复用方式正交复用。
(DL-UE)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用于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包括:
分离部件,将接收信号中的控制信号从其他信号中分离;
取得部件,从所述控制信号中取出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接收或发送包含用户业务数据的数据信号的部件。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UL-eNB)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用于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包括:
第一取得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取出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
第二取得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取出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以及
调度部件,根据分别来自所述第一取得部件和第二取得部件的控制部件,计划无线资源的分配。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UL-UE)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使用用于在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包括:
生成部件,生成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部件,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并且包含在与区域的边界邻接的控制信号专用的区域中。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从在混合新旧多个移动通信系统时,维持向后兼容的同时有效地传输各个系统的控制信号的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3G、LTE、IMT-A系统并存的情况的图。
图2是表示LTE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子帧结构例子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各种系统带宽的图。
图4是表示LTE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子帧结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在下行链路传输控制信号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以其他方式映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号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基准带宽以及区域的其他的设定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在上行链路传输控制信号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在下行链路传输控制信号的情况的图。
图10表示基站装置的部分功能方框图。
图11表示用户装置的部分功能方框图。
符号说明
102调度器
104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生成部
110LTE系统用的数据信号生成部
106IMT-A系统用的控制信号生成部
112IMT-A系统用的数据信号生成部
108、114、116复用部
120、122、128分离(demultiplexing)部
124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解调部
126IMT-A系统用的控制信号解调部
130LTE系统用的数据信号解调部
132IMT-A系统用的数据信号解调部
202分离部
204下行控制信号解调部
206下行数据信号解调部
208上行数据信号生成部
210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分为几个项目说明本发明,但各个项目的区分不是本发明的本质,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记载事项。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子进行说明,但只要不特别事先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仅仅是一例,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值。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从以下观点进行说明。
1.LTE系统
2.下行链路
2.1信道编码的单位
2.2映射位置
3.上行链路
4.基站装置
5.用户装置
实施例1
以下,说明LTE系统和IMT-A系统并存的情况下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LTE系统和IMT-A系统的组合,也可以对适当的各种系统的组合应用本发明。
<1.LTE系统>
在LTE中,在上下链路中都由多个移动台(用户装置)共享一个以上的物理信道来进行移动通信。在下行链路中,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式。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单载波的频分多址(SC-FDMA)方式。SC-FDMA方式也被称作DFT扩频(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spread)OFDM方式。多个移动台共享的信道一般称作共享信道,在上行链路中称作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在下行链路中称作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在使用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中,原则上需要在每个子帧通知(signaling,信令通知)对哪个移动台分配哪个共享信道。用于信令通知的控制信道被称作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另外,PDCCH也可以被称作下行L1/L2控制信道(Downlink L1/L2 Control Channel)、DL-L1/L2控制信道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PDCCH信息中例如包含下行/上行调度许可(DL/UL Scheduling Grant)、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比特。
PDCCH被映射在一个子帧(Sub-frame)内的例如14个OFDM码元内的从前端起1~3个OFDM码元中。PDCCH被映射到从前端起几个OFDM码元中,通过后述的PCFICH指定,并通知给移动台。
此外,在包含PDCCH的OFDM码元中,还发送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CFICH是用于将包含PDCCH的OFDM码元数通知给移动台的信号。PCFICH也可以被称作下行L1/L2控制格式指示符(DL L1/L2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PHICH是发送与上行链路的物理共享信道(PUSCH)有关的送达确认信息的信道。送达确认信息中存在肯定响应即ACK(Acknowledgement)和否定响应即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图2表示下行链路的子帧结构的一例。在下行链路传输中,一个子帧例如是1ms,在一个子帧中存在14个OFDM码元。子帧也可以被称作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在图2中,时间轴方向的号码(#1、#2、...、#14)表示用于识别OFDM码元的号码,频率轴方向的号码(#1、#2、...、#L-1、#L;L是正整数)表示用于识别资源块的号码。
在子帧的前端的M个OFDM码元中映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等。作为M的值,设定1、2、3的三种。在图2中,在从一个子帧的前端起两个OFDM码元(#1、#2)中映射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即,M=2)。然后,在没有映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OFDM码元中,映射用户数据、同步信道(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广播信道(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等。另外,用户数据是指例如网页浏览、文件转发(FTP)、语音分组(VoIP)等的IP分组、用于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的处理的控制信号等。
此外,在频率方向上,在系统频带中准备L个资源块。这里,一个资源块的频带例如为180kHz,在一个资源块中例如存在12个副载波。此外,资源块的总数L在系统带宽为5MHz的情况下可以取25个,在系统带宽为10MHz的情况下可以取50个,在系统带宽为20MHz的情况下可以取100个等数。
如图3所示,在LTE系统中,也可以根据地区或根据小区而使用不同大小的系统带宽。用户装置可以在该地区或小区中的系统带宽的范围内,进行使用共享信道的移动通信。
图4表示LTE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子帧结构例子。图4中表示用于传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多个资源块)和用于未被分配这样的资源的用户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资源(上行控制信号用的专用频带)。后者被称作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号(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在图示的例子中,四个资源块的一个以上被分配给用户,在某个子帧或发送时间间隔(TTI)中准备第一、第二跳频(hopping)控制信号,在后续的子帧中准备第三、第四跳频控制信号。各个跳频控制信号相当于PUCCH。通过在TTI或子帧中关于时间和频率进行跳频,能够得到分集效果。第一至第四跳频控制信号可以分别被一个用户占有,也可以由多个用户复用。系统带宽的大小与下行链路相同程度地准备。在LTE系统中,在上下链路中准备可变的系统带宽。
<2.下行链路>
图5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下行链路传输控制信号的情况。在图示的例子中,在IMT-A系统中准备80MHz的系统带宽,在80MHz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中进行移动通信。系统带宽也可以根据地区或小区而不同。所有的用户可以在80MHz通信不是必须的,可能也存在仅能在例如40MHz这样的带宽中通信的用户。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在IMT-A系统中准备的最大的系统频带称作高级(advanced)系统频带(该带宽是高级系统带宽)。高级系统带宽被划分为基准带宽的区域,在图示的例子中,基准带宽为20MHz。虽不是必须,但该20MHz对应于LTE系统中的最大带宽。
如上所述,在LTE系统中,控制信号被映射到前端的1~3个OFDM码元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也被映射到前端的1~3个码元的OFDM码元中。在图示的例子中,控制信号被映射到3个OFDM码元中。
第一用户UE1(E-UTRA)加入了LTE系统,但没有加入IMT-A系统。为了方便,将各个区域从左起设为P、Q、R、S,则发往该用户的控制信号被映射到从左起第二个区域Q的频带。如上所述,控制信号包含上下链路的调度信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等。图中,如上部所示,LTE系统的控制信号和IMT-A系统的控制信号通过频分复用方式(FDM)和时分复用方式(TDM),以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为单位被正交复用(其中,高级IMT系统内的控制信号也可以被码复用)。一个资源单元表示由一个子载波和一个OFDM码元确定的单位的资源。如图所示,发往LTE系统的用户的控制信号仅仅被映射到从左起第二个区域中。从而,该用户可以通过仅对该从左起第二个20MHz的带宽进行解码从而取出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其中,LTE系统用的下行控制信号被进行信道编码,以收敛在20MHz的带宽中。
在图示的例子中,仅仅从左起第二个区域Q能够用于LTE系统中,但其他的区域P、R、S也可以用于LTE系统。其中,只要映射控制信号以使其收敛在LTE系统用的20MHz的区域内即可。
第二用户UE2(IMT-A)加入了IMT-A系统。发往该用户的控制信号被映射到高级系统频带全域(映射到四个全部的区域)。与LTE系统的情况同样,上下链路的调度信息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等可以包含在控制信息中。在IMT-A系统中,各个用户也共享物理信道,使用系统频带内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进行移动通信。
第三用户UE3(IMT-A)也加入了IMT-A系统。其中,发往该用户的控制信号不是被映射到高级系统频带全域而是一部分(映射到两个区域—40MHz)。发往第三用户UE3(IMT-A)的控制信号和发往第一、第二用户UE1、2的控制信号分别被信道编码。
发往LTE系统的用户的控制信号在LTE系统中许可的20MHz的区域内被信道编码。进而,发往第一、第二和第三用户的控制信号互相分别被信道编码。从而,第一用户UE1(E-UTRA)可以适当地解码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而与是否存在第二、第三用户的控制信号无关(换言之,可以不用考虑有无其他控制信号)。反之,第二、第三用户UE2、3(IMT-A)也可以适当地解码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而与是否存在第一用户的控制信号无关。这样,新旧双方的用户不论是否存在其他系统的控制信号,都能够适当地取出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
<2.1信道编码的单位>
在发往属于IMT-A系统的某个用户的控制信号在多个区域中被映射到传输帧内时,发往该用户的控制信号(1)可以在每个基准带宽(20MHz)的区域内信道编码,(2)也可以在多个区域整体中统一进行信道编码。
(1)图5的左下侧表示发往UE2(IMT-A)的控制信号在四个区域P、Q、R、S中映射,并在各个区域每个中信道编码的情况。发往UE3(IMT-A)的控制信号被映射到区域R、S。发往属于LTE系统的UE1(E-UTRA)的控制信号被映射以收敛到一个区域内。在图示的例子中,发往UE1(E-UTRA)的控制信号被映射到区域Q的20MHz内。从而,IMT-A系统的控制信号也在每个区域中信道编码后进行映射,这从提高与LTE系统的公共性或通用性(commonalty)的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UE2(IMT-A)可以在四个区域全域(80MHz)中使用适当的资源。在控制信号在每个区域中信道编码的情况下,优选对每个区域也划分资源的分配信息(调度信息)。例如,对于区域P的20MHz的调度信息被映射到区域P。同样,对于区域Q、R、S的各个频带的调度信息分别被映射到区域Q、R、S。由此,控制信号的映射位置和共享信道用的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简单。该对应关系例如可以用于确定要重发的共享信道的资源位置时。
(2)在图5的右下侧表示发往UE2(IMT-A)的控制信号不是在每个区域中而是四个区域全域统一进行信道编码的情况。对于发往UE3(IMT-A)的控制信号,R、S的两个区域全域统一进行信道编码。发往属于LTE系统的UE1(E-UTRA)的控制信号被映射以收敛到一个区域Q内。关于控制信号,在IMT-A系统和LTE系统中信道编码的单位不同,这从通用性的观点来看可能是不理想的。但是,关于IMT-A系统的控制信号,加长信道编码的一个单位,这在增加纠错能力这一点上是理想的(编码增益提高)。此外,控制信号中的信息在多个区域的哪个中都能够映射,所以该方法在能够期待频率分集效果这一点上也是理想的。
<2.2映射位置>
图6表示以其他方式映射控制信号的例子。在图5的例子中,IMT-A系统的控制信号根据用户可使用的带宽而被映射到多个区域P、R、Q、S。但是,例如在数据信号以80MHz通信时,并非控制信号也必须以80MHz传输。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与各个用户的数据信号的通信能力(可使用的带宽的宽窄)无关,一个用户的控制信号仅映射到一个区域。用户和区域的对应关系被适当决定。在图示的例子中,发往第一用户UE1的控制信号被映射到区域Q。这一点与图5的情况相同。发往第二用户UE2的控制信号被映射到区域P。发往第三用户UE3的控制信号被映射到区域R。区域S中,映射发往未图示的其他用户(加入了IMT-A系统的用户)的控制信号。由于发往哪个用户的控制信号都仅仅映射到一个区域内,所以本例从确保通用性等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变形例>
在上述例子中,基准带宽为20MHz,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带宽。例如,基准带宽可以是15MHz。基准带宽可以是任何的值,但优选与LTE系统的可变系统带宽的其中一个一致。具体来说,基准带宽优选与1.4MHz、3MHz、5MHz、10MHz、15MHz或20MHz的其中一个一致。此外,高级系统频带的两端也可以不对齐基准带宽的区分边界。
图7表示在IMT-A系统用的80MHz的高级系统频带中包括三个20MHz的区域的情况和包括四个15MHz的区域的情况。无论在哪个情况下,高级系统带宽的两端都没有与基准带宽的区域对齐。该情况下,基准带宽的区域的其中一个也被分配给LTE系统。这样,关于高级系统频带、LTE系统的频带以及基准带宽的区域的相互关系,可能有各种情况。
<3.上行链路>
图8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行链路传输控制信号的情况。在图示的例子中,IMT-A系统的上行链路中准备40MHz的系统带宽,在40MHz以下的可变的系统带宽中进行移动通信。系统带宽可以根据地区或根据小区而不同。所有的用户可以在40MHz通信不是必须的,可能也存在仅能在例如20MHz这样的带宽中通信的用户。为了说明的方便,对于上行链路,也将在IMT-A系统中准备的最大的系统频带称作高级系统频带(该带宽是高级系统带宽)。高级系统带宽被划分为基准带宽的区域,在图示的例子中基准带宽为20MHz。方便说明,两个区域被指定为V、W。虽不是必须,但该20MHz对应于LTE系统中的最大带宽。
在下行链路中对高级系统频带例示了80MHz,在上行链路中例示了40MHz。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其他任何值。从而,对上行链路也可以准备80MHz的高级系统频带。但是,强烈期望在下行链路中的高速大容量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并不那么期望在上行链路中的高速化的状况也多。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对上行链路仅仅准备了40MHz。
如上所述,在LTE系统中,在20MHz的系统频带的两端确保控制信号(PUCCH)专用的资源(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20MHz的基准带宽的两端准备控制信号专用的资源。从LTE系统的用户不管IMT-A系统的存在与否可以传输上行控制信号(PUCCH)的观点,准备该资源。如果设为LTE系统的信号在区域V中传输,则至少在区域V内的两端确保控制信号(PUCCH)用的资源。关于图4所说明的那样,在LTE系统中的上行信号以单载波方式传输。为了使用单载波方式,并且获得通过频率分集效果的信号质量改善效果,上行控制信号一边在基准带宽的两端之间跳频一边传输。
第1用户UE1(E-UTRA)加入到LTE系统,但没有加入到IMT-A系统。从而,来自第1用户UE1的上行控制信号(PUCCH)在区域V的两端的专用频带中一边进行跳频一边传输。
第2用户UE2(IMT-A)加入到IMT-A系统,并能够在40MHz的带宽进行发送。该用户的上行控制信号不仅使用在区域V准备的资源,而且使用在区域W准备的资源来传输该用户的上行控制信号。区域V也与区域W同样,在区域的两端确保控制信号专用的资源。上行控制信号中也可以含有适当的任何的信息。虽不是必须,但与LTE系统的情况同样,对于上行共享信道没有分配资源,但在对基站报告一些信息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该资源。例如,为了定期向基站报告CQI和/或为了迅速报告对于下行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也可以使用该资源。另外,UE2的上行控制信号不必使用在区域V、W准备的全部资源。例如,也可以仅使用区域V的左侧和区域W的右侧。也可以根据控制信息量和/或必要的频率分集效果等来决定适当的量的资源。
在LTE系统中,上行链路是单载波方式,但在图示的IMT-A系统中对上行链路允许多载波方式。在本实施例中,IMT-A系统对上行链路选择性使用单载波方式或多载波方式的适当的方式(图8中使用多载波方式,在后述的图9中使用单载波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对上行链路固定地使用单载波或多载波方式。从而,在区域V、W中,可以用不同的频率同时传输上行控制信号。
第三用户UE3(IMT-A)也加入了IMT-A系统,但在上行链路中仅能在20MHz的带宽中发送。该用户的上行控制信号在图示的例子中仅使用区域W传输,但区域V和W都可以。在使用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如图所示,也可以在区域W中以不同的频率同时传输上行控制信号。
第一、第二和第三用户的控制信号以适当的正交复用方式被正交复用。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一和第二用户之间以码复用方式正交。在第一和第三用户之间以频率复用方式正交。在第二和第三用户之间也以码复用方式正交。这些只不过是例子。
如关于图5(1)和图5(2)所说明,在多个区域传输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在每个区域进行控制信号的信道编码,也可以在这些多个区域中统一进行。从提高LTE系统和IMT-A系统之间的通用性等观点来看,优选在基准带宽的每个区域进行信道编码。从提高编码增益和频率分集效果等观点来看,优选将多个区域中的控制信号集中进行信道编码。
图9表示来自各UE的上行控制信号全部以单载波方式传输的情况。这也许在例如在上行链路中传输的控制信息量少的情况下有利。
<4.基站装置>
图10表示基站装置的部分功能方框图。图10中,关于下行链路示出了调度器102、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生成部104以及数据信号生成部110、IMT-A系统用的控制信号生成部106以及数据信号生成部112、和复用部108、114、116。图10中,关于上行链路示出了分离部120、122、128、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解调部124以及数据信号解调部130、IMT-A系统用的控制信号解调部126以及数据信号解调部132。
调度器102建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计划(进行调度)。调度可以以适当的任何量为基础,也可以根据适当的任何的判断基准和/或算法来进行。作为一例,对于下行链路,可以根据用户装置报告的CQI进行调度。对于上行链路,可以根据基站所接收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进行调度。例如可以按照比例公平法进行调度。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下行链路,不仅对LTE系统用的20MHz宽的频带进行调度,对于包含其的IMT-A系统用的80MHz宽的频带也进行调度。关于上行链路,同样不仅对LTE系统用的20MHz宽的频带进行调度,对于包含其的IMT-A系统用的40MHz宽的频带也进行调度。调度将自适应调制和信道编码方式也纳入考虑来进行。
如上所述,LTE系统在特定的基准带宽(20MHz)的区域中工作。对于下行链路,LTE系统在区域Q中工作,对于上行链路,LTE系统在区域R中工作。从而,关于下行链路的区域Q的带宽的调度信息被提供给控制信号生成部104,下行链路的其他的调度信息被提供给控制信号生成部106。同样,关于上行链路的区域R的带宽的调度信息被提供给控制信号生成部104,上行链路的其他的调度信息被提供给控制信号生成部106。
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生成部104生成LTE系统用的下行控制信号。作为一例,控制信号生成部104通过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交织等处理来生成下行控制信号。该下行控制信号典型为PDCCH或L1/L2控制信道。该下行控制信号对每个用户进行信道编码,并被映射到区域Q内的频带。该下行控制信号也可以提作低层控制信号。该下行控制信号典型地包含调度信息,但也可以包含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等这样的其他的控制信息。
LTE系统用的数据信号生成部110生成LTE系统用的下行数据信号。数据信号生成部110通过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交织等处理来生成下行数据信号。该下行数据信号被称作PDSCH。如上所述,PDSCH中也可以包含用户业务数据、广播信息、高层控制信息等。
IMT-A系统用的控制信号生成部106生成IMT-A系统用的下行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生成部106通过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交织等处理从而生成下行控制信号。该下行控制信号相当于图5中说明的第二用户UE2的控制信号和第三用户UE3的控制信号等。该下行控制信号典型地包含调度信息,但也可以包含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等这样的其他的控制信息。虽不是必须,但该下行控制信号对每个用户进行信道编码,并被映射到与用户各自相关联的区域。
IMT-A系统用的数据信号生成部112生成IMT-A系统用的下行数据信号。数据信号生成部112通过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交织等处理从而生成下行数据信号。该下行数据信号中也可以包含用户业务数据、广播信息、高层控制信息等。
复用部108、114、116将输入其中的信号以适当的某种方式进行正交复用。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和IMT-A系统的控制信号使用频分复用(FDM)方式和时分复用(TDM)方式,以资源单元为单位,由复用部108正交复用。作为一例,LTE系统用的数据信号和IMT-A系统用的数据信号使用频分复用(FDM)方式以资源单元为单位,由复用部114正交复用。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通过时分复用(TDM)方式由复用部116正交复用。在复用时,也可以并用码分复用(CDM)方式。
分离部120、122、128将输入其中的复用信号分离为复用前的信号。分离部120以TDM方式分离从各个用户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分离部122使用FDM和TDM方式,将信号分离为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和IMT-A系统用的控制信号。分离部128利用FDM方式,将信号分离为LTE系统用的数据信号和IMT-A系统用的数据信号。如上所述,IMT-A系统的信号可能在比基本带宽(20MHz)宽的频带传输。从而,分离部128、122一边考虑各个用户的传输带宽一边取出控制信号。
LTE系统用的控制信号解调部124对LTE系统用的上行控制信号实施解交织、解调、解码等处理,取出来自各个用户的控制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或表示下行信道的状态的CQI被通知给调度器102,在以后的调度时纳入考虑。
LTE系统用的数据信号解调部130对LTE系统用的上行数据信号实施解交织、解调、解码等处理,取出来自各个用户的业务数据。业务数据通过未图示的功能元件进行检错和纠错,在需要重发的情况下,该情况被通知给调度器102。
IMT-A系统用的控制信号解调部126对IMT-A系统用的上行控制信号实施解交织、解调、解码等处理,取出来自各个用户的控制信息。下行数据信号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和/或表示下行信道的状态的CQI被通知给调度器102,在以后的调度时纳入考虑。
IMT-A系统用的数据信号解调部132对LTE系统用的上行数据信号实施解交织、解调、解码等处理,取出来自各个用户的业务数据。业务数据通过未图示的功能元件进行检错和纠错,在需要重发的情况下,该情况被通知给调度器102。
<5.用户装置>
图11表示用户装置的部分功能方框图。该用户装置用于IMT-A系统。虽然LTE系统所使用的用户装置也具有同样的元件,但由于处理的信号的频带不同,因此存在不同的结构和/或处理。图11中示出分离部202、下行控制信号解调部204、下行数据信号解调部206、上行数据信号生成部208以及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10。
分离部202将接收信号分离为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该分离主要利用TDM方式进行。
下行控制信号解调部204确认接收到的下线控制信号中是否含有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若含有,则也确认其内容。如上所述,控制信号中典型地含有调度信息。
在传输发往本装置的下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下行数据信号解调部206按照调度信息接收它。
在允许从本装置发送上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上行数据信号生成部208按照调度信息准备上行数据信号。
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210准备上行控制信号,以通过参照图8和图9说明的方法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用户装置若从接收信号中取出下行控制信号,则确认其中是否包含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在LTE系统的用户装置的情况下,对于相当于图5的区域Q的20MHz的带宽的信号,尝试进行盲检测。作为一例,先使用本装置的识别信息(UE-ID)尝试进行一个用户的控制信号的解码。通过确认解码结果的CRC检错结果,从而判定解码是否成功。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该控制信息被确认为发往本装置的信息。若规定用户数的控制信号的解码失败,则用户装置等待下一子帧的信号。在存在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按照该控制信号进行下行和/或上行的通信。
在IMT-A系统的用户装置的情况下,各个用户根据本装置的控制信号可能被映射的区域,尝试进行盲检测。例如,在图5的第二用户UE2(IMT-A)的情况下,对全部四个区域P、Q、R、S(全部80MHz)的信号尝试进行盲检测。在图5的第三用户UE3(IMT-A)的情况下,对两个区域R、S(40MHz)的信号尝试进行盲检测。作为一例,先使用本装置的识别信息(UE-ID)尝试进行一个用户的控制信号的解码。通过确认解码结果的CRC检错结果,从而判定解码是否成功。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该控制信息被确认为发往本装置的信息。若规定的用户数的控制信号的解码失败,则用户装置等待下一个子帧的信号。在存在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按照该控制信号进行下行和/或上行的通信。
这样,LTE系统的用户装置在搜索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时,不必知道IMT-A系统的控制信号是如何传输的。从而,对于LTE系统的用户来说,就好像在该地区仅存在LTE系统。另一方面,IMT-A系统的用户装置在搜索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号时,也不必知道LTE系统的控制信号是如何传输的。从而,对于IMT-A系统的用户来说,就好像在该地区仅存在IMT-A系统。
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最大系统带宽不同的系统并存的情况,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HSDPA/HSUPA方式的WCDMA系统、LTE方式的系统、IMT-Advanced系统、WiMAX、Wi-Fi方式的系统等适当的任何组合。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实施例仅仅不过是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的事前说明,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的值。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算式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的事前说明,这些算式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的算式。各项目的区分不是本发明的本质,只要不互相矛盾,也可以适当组合各个项目中记载的事项。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用功能方框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和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各种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
本国际申请要求2008年3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088103号的优先权,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援引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20)

1.一种基站装置,用于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基站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部件,生成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
第二生成部件,生成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
复用部件,将分别来自所述第一生成部件和第二生成部件的控制信号进行正交复用;以及
发送部件,发送包含正交复用后的控制信号的下行信号,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并且对每个区域进行信道编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该控制信号的信道编码单位为多个区域整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对每个用户设定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正交复用后的控制信号和包含用户业务数据的数据信号至少通过时分复用方式正交复用。
7.一种用于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方法包括:
第一生成步骤,生成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
第二生成步骤,生成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
复用步骤,将分别来自所述第一生成步骤和第二生成步骤的控制信号进行正交复用;以及
发送步骤,发送包含正交复用后的控制信号的下行信号,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8.一种用于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用户装置包括:
分离部件,将接收信号中的控制信号从其他信号中分离;
取得部件,从所述控制信号中取出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接收或发送包含用户业务数据的数据信号的部件,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并且对每个区域进行信道解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该控制信号的信道解码单位为多个区域整体。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12.一种用于在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装置使用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方法包括:
分离步骤,将接收信号中的控制信号从其他信号中分离;
取得步骤,从所述控制信号中取出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接收或发送包含用户业务数据的数据信号的步骤,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13.一种用于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基站装置包括:
第一取得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取出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
第二取得部件,从接收信号中取出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以及
调度部件,根据分别来自所述第一取得部件和第二取得部件的控制部件,计划无线资源的分配,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并且对每个区域进行信道解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该控制信号的信道解码单位为多个区域整体。
16.一种用于在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方法包括:
第一取得步骤,从接收信号中取出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
第二取得步骤,从接收信号中取出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以及
调度步骤,根据分别来自所述第一取得步骤和第二取得步骤的控制部件,计划无线资源的分配,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
17.一种用于在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用户装置包括:
生成部件,生成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部件,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并且包含在与区域的边界邻接的控制信号专用的频带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并且对每个区域进行信道编码。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多个区域中,该控制信号的信道编码单位为多个区域整体。
20.一种用于在至少并存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地区的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装置使用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系统中,使用基本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
在所述第二系统中,使用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以下的可变系统带宽进行移动通信,所述高级系统频带的带宽为多个所述基本带宽以上宽,
该方法包括:
生成步骤,生成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步骤,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高级系统频带被划分为包含多个基本带宽的区域,
所述第一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区域内,
所述第二系统的控制信号包含在一个以上的区域内,并且包含在与区域的边界邻接的控制信号专用的频带中。
CN2009801191412A 2008-03-28 2009-03-17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2047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8103/08 2008-03-28
JP2008088103A JP5224869B2 (ja) 2008-03-28 2008-03-28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PCT/JP2009/055180 WO2009119385A1 (ja) 2008-03-28 2009-03-17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713A true CN102047713A (zh) 2011-05-04
CN102047713B CN102047713B (zh) 2013-09-25

Family

ID=4111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91412A Active CN102047713B (zh) 2008-03-28 2009-03-17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553632B2 (zh)
EP (2) EP2271150B1 (zh)
JP (1) JP5224869B2 (zh)
KR (1) KR20110007145A (zh)
CN (1) CN102047713B (zh)
BR (1) BRPI0910424A2 (zh)
ES (1) ES2672015T3 (zh)
RU (1) RU2498530C2 (zh)
WO (1) WO20091193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184A (zh) * 2014-08-19 2017-05-10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混合带宽环境中的操作的子载波分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6253B2 (en) 2007-11-15 2016-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blanking
US9009573B2 (en) 2008-02-01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oncatenated codes for beacon channels
JP2009231976A (ja) * 2008-03-19 2009-10-08 Nec Corp 異なる無線アクセス方式間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107239B2 (en) 2008-04-07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fine control channels using reserved resource blocks
CN102119541B (zh) * 2008-08-04 2014-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EP3255947B1 (en) 2008-08-08 2021-11-03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325661B2 (en) * 2008-08-28 2012-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KR20110038994A (ko) * 2009-10-09 2011-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396150B2 (en) 2009-12-22 2013-03-12 Intel Corporation Tone count selection
CN102123444B (zh) 2010-12-31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系统之间共享传输带宽的方法及设备、系统
US9467261B2 (en) * 2013-09-25 2016-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mapping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s of broadcast channels
US10200137B2 (en) * 2013-12-27 2019-02-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TI coexistence with LTE
US10477533B2 (en) 2015-08-25 2019-1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ust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11425D0 (en) * 1996-05-31 1996-08-07 Tracker Network Uk Ltd Digital communications
US6628626B1 (en) * 1999-07-02 2003-09-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using asymmetric channel allocation
WO2004077712A1 (ja) * 2003-02-28 2004-09-10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1864538B1 (en) * 2005-03-29 2013-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generating lower layer data block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stion system
JP4455389B2 (ja) 2005-04-01 2010-04-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830163B1 (ko) * 2005-04-20 2008-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오버레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00658B1 (ko) * 2005-08-25 2008-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오버레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획득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440895B2 (ja) * 2006-01-18 2010-03-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7885214B2 (en) * 2006-10-17 2011-02-08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titioning and fram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JP5062256B2 (ja) * 2007-08-10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送信及び受信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る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WO2009062115A2 (en) * 2007-11-09 2009-05-14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129332A1 (en) * 2007-11-20 2009-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frame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75022B2 (en) * 2007-12-19 2012-05-08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system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mobile WiMAX system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184A (zh) * 2014-08-19 2017-05-10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混合带宽环境中的操作的子载波分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46501A (ja) 2009-10-22
EP2271150A4 (en) 2016-04-20
US20110075750A1 (en) 2011-03-31
EP2271150A1 (en) 2011-01-05
US8553632B2 (en) 2013-10-08
BRPI0910424A2 (pt) 2015-09-29
RU2010142259A (ru) 2012-05-10
CN102047713B (zh) 2013-09-25
EP3249975A1 (en) 2017-11-29
WO2009119385A1 (ja) 2009-10-01
RU2498530C2 (ru) 2013-11-10
JP5224869B2 (ja) 2013-07-03
KR20110007145A (ko) 2011-01-21
ES2672015T3 (es) 2018-06-12
EP2271150B1 (en) 2018-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7713B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US11664853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0140408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副链路发送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856323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210940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914043B1 (en) Subframe scheduling method and system,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1960756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349341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70958B (zh) 微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2437561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652954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控制方法
US20170126365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Ind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1848544B (zh) Phich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035258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发送时间间隔、多个子载波间隔或多个处理时间的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或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CN102077670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38911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方法及其终端
CN103283276A (zh)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827393B (zh)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映射方法
CN104396173A (zh)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调度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34504A (zh) 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110149661A (zh) 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562954A1 (en) Search space reconfiguration for enhanced-PDCCH
CN107210861A (zh) 用于高性能无线回程的harq设计
KR20140096433A (ko) 셀 내의 캐리어 집적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