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7004A -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7004A
CN102047004A CN2009801200939A CN200980120093A CN102047004A CN 102047004 A CN102047004 A CN 102047004A CN 2009801200939 A CN2009801200939 A CN 2009801200939A CN 200980120093 A CN200980120093 A CN 200980120093A CN 102047004 A CN102047004 A CN 102047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ountershaft
input shaft
idle pulley
gr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00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迈克尔·B·莫琳
阿克塞尔·盖伯格
马塞厄斯·雷姆勒
马库斯·罗肯巴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09/00235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121572A1/en
Publication of CN102047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7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each countershaft having an output gear meshing with a single common gear on the output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双离合变速器(DCT)(1)包括分别连接至两个离合盘(8,10)的两个输入轴(20,22)。DCT(1)还包括三个平行的副轴(38,39,40,50)。副轴(38,39,40,50)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小齿轮(41,51,55)作为最后驱动件。DCT(1)还包括七个齿轮组,用于提供七个递增的前进档。每个齿轮组包括在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固定的齿轮(24,25,26,27,30,31,32),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惰轮齿轮(60)啮合。第三固定的齿轮(25)与三档惰轮齿轮(62)和五档惰轮齿轮(64)啮合。特别是,DCT(1)的倒档齿轮组包括在其中一个输入轴(20,22)上倒档固定的齿轮(24,25),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倒档惰轮齿轮(35,36,37)啮合,用于提供倒档。第二固定的齿轮(30)与二档惰轮齿轮和四档惰轮齿轮(63)啮合。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该车辆诸如汽车。
背景技术
双离合变速器包括两个输入轴,它们单独地连接到两个离合器并被这两个离合器促动。这两个离合器通常组合为单个装置,允许每次两个离合器中的任一个的促动。这两个离合器从发动机传递驱动扭矩到双离合变速器的两个输入轴。
US 6,634,247 B2披露了一种具有电单元的六档双离合变速器。该双离合变速器还没有广泛地用于街道驾驶的汽车中。阻碍双离合变速器广泛应用的问题包括要提供紧凑、可靠和省油的双离合变速器。因此,需要提供能被消费者负担得起的这种双离合变速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其具有内输入轴和外输入轴。外输入轴围绕内输入轴的一部分。外输入轴沿径向方向围绕内输入轴。径向方向指示围绕内输入轴的纵向轴线的区域。外输入轴可以是中空的输入轴,内输入轴可以是实心的输入轴。替换地,内输入轴也可以是中空的输入轴。
第一离合盘不可旋转地连接到内输入轴,第二离合盘不可旋转地连接到外输入轴。不可旋转的连接确保两个连结的轴之间的连接导致两个轴的同时旋转。例如,两个轴可熔接在一起以实现不可旋转的连接。替换地,不可旋转的连接可通过万向接头实现。
DCT包括第一副轴、第二副轴和第三副轴,这些副轴与输入轴间隔开,并平行于输入轴设置。即,这些轴的纵向轴线彼此平行,包括平行轴线。副轴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小齿轮作为最后驱动件。小齿轮能与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啮合,以便输出驱动扭矩到车辆的驱动链。驱动链可替换地称为传动系或动力装置,其包括一组部件用于产生功率和将其传递到道路表面、水或空气。驱动链可包括发动机、变速器、驱动轴、差速器和最后驱动件。最后驱动件可以是驱动轮、与坦克或履带式拖拉机这样的连续履带、推进器等。有时,
“驱动链”简单地称为发动机和变速器,包括其他部件(如果它们与变速器为一体的话)。
DCT的齿轮被设置在第一副轴上、第二副轴上、第三副轴上、内输入轴上和外输入轴上。这些齿轮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四齿轮组、第五齿轮组、第六齿轮组、第七齿轮组,用于提供七个递增的档位。DCT的档位可以指输出齿轮的输出速度。递增的档位描述了一种渐增顺序,该顺序中的元件彼此跟随。汽车的档位从一档到七档以相继增大的方式设置。DCT的齿轮比从一档到七档相应地减小。例如,在具有七档DCT的车辆中,一档具有2.97∶1的齿轮比,二档具有2.07∶1的齿轮比,三档具有1.43∶1的齿轮比,四档具有1.00∶1的齿轮比,五档具有0.84∶1的齿轮比,六档具有0.56∶1的齿轮比,七档具有0.32∶1的齿轮比。七档提供了变速器的输出速度的增加顺序用于驱动具有DCT的车辆。
第一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上的第一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一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第一前进档。第三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上的第三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三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第三前进档。第五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上的第五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五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第五前进档。第七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上的第七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七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第七前进档。
第二齿轮组包括在内输入轴上的第二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二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第二前进档。第四齿轮组包括在内输入轴上的第四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四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第四前进档。第六齿轮组包括在内输入轴上的第六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六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第六前进档。
一个或多个齿轮组包括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设置在其中一个副轴上,以选择性地接合齿轮中的一个用于选择七档中的一个。第三固定的齿轮还与第五惰轮齿轮啮合。
特别是,齿轮还包括倒档齿轮组,该倒档齿轮组包括在其中一个输入轴上的倒档固定的齿轮,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倒档惰轮齿轮啮合,用于提供倒档。倒档齿轮组还包括其中一个副轴上的联接装置,以接合倒档惰轮齿轮,用于提供倒档。第二固定的齿轮还与四档惰轮齿轮啮合。
DCT通过双离合器提供七个前进档。DCT使得奇数比和偶数比之间的档位切换是迅速和高效的,因为奇数档位和偶数档位的齿轮分别被不同离合盘或不同离合器驱动。一个双啮合结构由第三固定的齿轮提供,该第三固定的齿轮与三档惰轮齿轮和五档惰轮齿轮啮合。另一双啮合结构由第二固定的齿轮提供,该第二固定的齿轮与二档惰轮齿轮和四档惰轮齿轮啮合。这两个双啮合结构使得DCT紧凑、轻质、低成本,因为在输入轴上避免了两个固定的齿轮。
在本申请中,第一前进档和倒档可由两个不同输入轴提供。DCT的双离合器使得,两个输入轴之间的切换可迅速地实现。因此,DCT交替地接合两个输入轴的驱动策略可快速地向前和向后驱动车辆。该策略是有用的,以便将车辆从泥坑中移出,因为车辆可被简单地前后驱动,以离开泥坑。可以实现齿轮和DCT的副轴的动量损耗较小。替换地,前后运动可通过不同输入轴上的第二前进档和第一倒档提供。
在本申请中,DCT可包括第二倒档齿轮组,该第二倒档齿轮组包括在输入轴上的固定的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上的第二倒档惰轮齿轮啮合。该啮合可直接在两个齿轮之间提供,或间接地经由其它齿轮。第二倒档齿轮组还可包括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设置在安装有第二倒档惰轮齿轮的副轴上,以选择性地接合第二倒档惰轮齿轮用于提供第二倒档。第二倒档使得存在用来倒车的两个速度,其对多用途车辆的不同驾驶应用是有用的。例如,第一倒档可用作较快的倒档操作,而第二倒档可用作较慢和安静的倒档操作,反之亦然。
倒档齿轮组可提供分别由不同输入轴驱动的第一倒档和第二倒档。该策略使得两个倒档之间的互换很快速,仅通过交替地接合DCT的两个离合器中的一个实现。两个倒档的一个提供了有力的较慢的倒档。相反,另一倒档提供较快的倒档,但没那么大劲。这两个倒档以不同速度使得一些特殊的车辆(例如Leopard II主战坦克)增加它们的可操作性和操作效率。
双离合变速装置可包括停车锁定件。停车锁定件可包括在其中一个副轴上的固定的齿轮,该副轴具有小齿轮作为最后驱动件。具有停车锁定件的副轴包括最后驱动小齿轮,用于接合和锁定DCT的差速器。差速器包括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停车锁定件使得车辆以安全的方式停在一位置处,甚至在斜坡上。停车锁定件容易实施并且对于车辆和乘客的安全是有益的。
双离合变速装置可包括两个小齿轮,被分别安装在两个副轴上。两个小齿轮分别与输出轴上的大输出齿轮啮合或齿合。输出齿轮可被并入到变速差速装置中,而不提供变速箱的中间输出轴。这允许用于DCT的非常密实的包装情形。
根据本申请,一档惰轮齿轮、二档惰轮齿轮和三档惰轮齿轮的两个或更多被安装在同一副轴上。将低档的惰轮齿轮(例如,一、二和三档的惰轮齿轮)安装在同一副轴上,需要副轴强固和坚固。双离合变速器的其余副轴可由此以低成本被制成为细的,用于承载高档齿轮,除了承载倒档惰轮齿轮的副轴。例如,四档惰轮齿轮、五档惰轮齿轮、六档惰轮齿轮和七档惰轮齿轮中的两个或更多被安装在同一副轴上。
双离合变速器还可包括用于支撑副轴的轴承。轴承的一个或多个被设置为靠近小齿轮。输出其承载副轴的扭矩的小齿轮被紧邻的轴承较好地支撑,以便减小副轴在负载下的挠曲。支撑的轴承由此可改善扭矩传递效率和降低DCT的成本。
轴承的一个或多个被设置为靠近低档的被驱动齿轮的一个。与高档的齿轮相比,低档的齿轮传递较大的力矩。轴承的靠近支撑有助于减小过大的挠曲和它们的承载轴的质量相关成本。
在本申请中,这些可以是变速箱,包括双离合变速器和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用于将驱动扭矩输出到扭矩输出口。输出齿轮可甚至与小齿轮的每一个啮合。输出齿轮提供单个扭矩输出源,从而DCT的构件可以被制成为简单和整齐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变速箱的传动系装置。动力源的一个或多个产生驱动扭矩。传动系装置通常具有变速箱和车载动力源,从而具有传动系装置的车辆可以是移动的,而不需物理上附连到外部静止动力源。
动力源可包括内燃机。具有内燃机和DCT的传动系容易制造。内燃机消耗较少的汽油以便保护环境。此外,用于其它类型燃料的内燃机可甚至有更少的污染排放,例如氢燃料。
动力源可包括电马达。与使用汽油的典型燃烧相比,在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中使用的电马达使得污染减小。电马达可甚至在发电机模式中回收制动能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传动系装置。具有传动系装置的车辆通过使用双离合变速器而在能量使用方面是高效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示出了一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3示出了二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4示出了三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5示出了四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6示出了五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7示出了六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8示出了七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9示出了第一倒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10示出了第二倒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
图11示出了双侧联接装置与其附近的用于接合的齿轮的组件;
图12示出了单侧联接装置与其附近的用于接合的齿轮的组件;
图13示出了惰轮齿轮的组件,该惰轮齿轮在轴承上被轴可旋转地支撑;
图14示出了固定的齿轮的组件,该齿轮被支撑在轴上;
图15示出了根据双离合变速器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曲轴的详细横截面;
图16示出了本申请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展开侧视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8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展开侧视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1示出了图20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展开侧视图;
图22示出了图16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替换展开侧视图;
图23示出了图19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替换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将通过细节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不利用这些细节来实现本发明。
图1-15提供了本申请的双离合变速器(DCT)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1至15包括类似的部件,具有类似的附图标记。类似部件的相关描述在必要的地方并入。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双离合变速器1的实施例的前视图。DCT 1包括在倒档轴38上的倒档小齿轮55,在输出轴14上的较大输出齿轮12,在上副轴40上的上小齿轮41,在外输入轴22内的内输入轴20,在下副轴50上的下小齿轮51。内输入轴20是实心的输入轴20(即,K1),外输入轴是中空的输入轴22(即,K2)。实心的输入轴20和中空的输入轴22共用相同的纵向旋转轴线。三个小齿轮41、51、55分别固定到上副轴40、下副轴50和倒档轴38的右端。输出齿轮12还沿其旋转轴线固定到输出轴14。这三个小齿轮41、51、55单独地在输出齿轮12的不同位置处与输出齿轮12啮合。
倒档轴38、上副轴40和下副轴50以在其之间的预定距离平行于同轴的输入轴20、22。这些距离分别沿这些轴20、22的径向方向设置,如图2更好地可见。其它齿轮根据预定方式安装在这些轴上且彼此啮合。这些齿轮的安装和啮合方式在以下附图中更好地可见。
图1还显示了切割平面A-A,用于显示通过DCT 1的展开横截面图,该DCT在图2至10中显示。切割平面A-A通过倒档轴38、上副轴40、输入轴20、22、下副轴50和输出轴14的旋转轴线。图2至10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显示DCT 1的结构和扭矩流。
图2示出了DCT的展开图,其显示了齿轮安装的方式,并对应于图1。
根据图2,DCT 1包括以下轴,从顶部到底部为,倒档轴38、上副轴40、中空输入轴22、实心输入轴20、下副轴50和输出轴14。实心输入轴20被部分地布置在中空输入轴22中。实心输入轴20在其两端处突出到中空输入轴22之外。中空输入轴22通过一对实心轴轴承71安装到实心输入轴20,所述一对实心轴轴承71在中空输入轴22的两端处布置在实心输入轴20和中空输入轴22之间。因此,两个输入轴20、22联接在一起,从而实心输入轴20在中空输入轴22内自由地旋转。中空输入轴22围绕实心输入轴20的右部,而实心输入轴20的左部暴露在中空输入轴22之外。输入轴20、22的组件在左侧、在实心轴20的凸出端部处被实心轴轴承71支撑,在右侧被中空轴轴承72支撑在中空输入轴22上。
如图2所示,实心输入轴20的一部分沿实心输入轴20的径向方向被外输入轴22环绕。径向方向垂直于输入轴20、22的共用纵向轴线。存在两个齿轮固定在实心输入轴20的左暴露部分。这些齿轮从右向左相继地是二档定轮30和六档定轮32。二档定轮30还用作四档定轮31。二档定轮30和六档定轮32的每个同轴地安装到中空输入轴22。中空输入轴22安装在实心输入轴20的右部,该中空输入轴上从左向右附连有三档定轮25、七档定轮27和一档定轮24。三档定轮25还用作五档定轮26。三档定轮25、七档定轮27和一档定轮24的每个同轴地固定到中空输入轴22。
上副轴40被设置在输入轴20、22之上。在上副轴40上存在齿轮、联接装置和轴承,从右向左,包括上小齿轮41、副轴轴承73、一档惰轮60、双侧联接装置80、三档惰轮65、二档惰轮61、单侧联接装置81和副轴轴承73。一档惰轮60、三档惰轮62和二档惰轮61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上副轴40上,从而这些齿轮绕上副轴40自由地旋转。双侧联接装置80可沿上副轴40移动,以将一档惰轮60和三档惰轮62中的任一个接合到上副轴40。类似地,单侧联接装置81可沿上副轴40移动,以将二档惰轮61接合到上副轴40。一档惰轮60与一档定轮24啮合。三档惰轮62与三档定轮25啮合。二档惰轮61与二档定轮30啮合。
倒档轴38还被设置在上副轴40上方。从左至右,倒档惰轮37、双侧联接装置84、第二倒档惰轮35和停车锁定齿轮39在倒档小齿轮55左侧安装到倒档齿轮轴38。在倒档轴38的左端部处靠近停车锁定齿轮39安装有一个惰轮轴轴承74。另一惰轮轴轴承74在倒档轴38上安装在倒档惰轮37和倒档小齿轮55之间。倒档惰轮37和第二倒档惰轮35通过轴承安装在倒档惰轮轴38上,从而倒档惰轮37和第二倒档惰轮35绕倒档轴38自由的旋转。停车锁定齿轮39同轴地固定到倒档轴38。倒档惰轮37与一档惰轮38啮合。第二倒档惰轮35与二档惰轮61啮合。
停车锁定齿轮39包括倒档轴38上的停车锁定件。停车锁定件是设置有棘轮装置的轮,其具有掣爪装置,该掣爪装置具有齿条元件、爪状件等。停车锁定件保持倒档轴38、倒档小齿轮55和输出轴14防止旋转,这使得当车辆停车时,具有DCT 1的车辆由行进变为停止。停车锁定件的详细结构在图2中没有示出。
具有停车锁定件的DCT 1被换档杆控制,该换档杆定位在驾驶舱中并可被车辆操作者在对应于换档范围的位置(诸如停车、倒档、空档、驾驶和低速)之间移动。线性促动缆线在其第一端部处被附连至换档杆,且换档杆的移动交替地推动或拉动缆线,以移动附连到缆线另一端部处的传动模式选择杆。模式选择杆机械地连接至DCT壳体中的换档阀,且换档阀的移动实现不同档位之间的换档。
当换档杆位于停车位置时,在DCT 1中发生两个相关的机械促动。第一,模式选择杆被移动以使输入轴20、22从发动机脱离接合。第二,停车锁定爪状件移动为与倒档轴38上的停车锁定件39锁定接合,以由此锁定输出轴14防止旋转。促动模式选择杆的线性促动缆线移动锁定爪状件。
下副轴50设置在输入轴20、22之下。在下副轴50上安装有多个齿轮、联接装置和轴承,从右向左,包括下小齿轮51、副轴轴承73、七档惰轮66、双侧联接装置83、五档惰轮64、四档惰轮63、双侧联接装置82、六档惰轮65和副轴轴承73。下小齿轮51在其纵向轴线上固定到下副轴50上。七档惰轮66、五档惰轮64、四档惰轮63和六档惰轮65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下副轴50上,从而这些齿轮成为惰轮,绕下副轴50自由地旋转。双侧联接装置83可沿下副轴50移动,从而其可将七档惰轮66或五档惰轮64接合到下副轴50。双侧联接装置82可沿下副轴50移动,从而其可将六档惰轮65或四档惰轮63分别接合到下副轴50。七档惰轮66与七档定轮27啮合。五档惰轮64与五档定轮26啮合。四档惰轮63与四档定轮31啮合。六档惰轮65与六档定轮32啮合。
换句话说,DCT 1中存在四个双啮合结构。第一双啮合结构包括一档惰轮60与倒档惰轮37和一档定轮24二者啮合。第二双啮合结构包括三档定轮25与三档惰轮62和五档惰轮64二者啮合。第三双啮合结构包括二档定轮30与二档惰轮61和四档惰轮63啮合。第四双啮合结构包括二档惰轮61与第二倒挡惰轮35和二档定轮30啮合。
输入轴20、22和上副轴40之间的距离56从输入轴20、22的共用纵向轴线测量到上副轴40的纵向轴线。类似地,输入轴20、22和下副轴50之间的距离58从输入轴20、22的共用纵向轴线测量到下副轴50的纵向轴线。
输出轴14还设置在下副轴50之下。两个输出轴轴承75分别安装在输出轴14的两个相对端部处用于支撑。输出齿轮12在中部同轴地固定在输出轴14。输出齿轮12与倒档小齿轮55、下小齿轮51和上小齿轮41啮合。
在本说明书中,表述“啮合”和“齿合(comb)”相对于挂档轮或接合的齿轮被视为同义词。实心输入轴20替换地称为内输入轴20,而中空输入轴22替换地称为外输入轴22。实心输入轴20替换地被中空轴代替,该中空轴布置在中空输入轴22之内。术语“联接装置”称为“换档机构”或“同步器”,用于与在轴上的齿轮接合或不接合。双离合变速器(DCT)替换地称为双离合器、双离合变速器或双重离合变速器(DCT)。
一档定轮24也称为第一固定的齿轮24。三档定轮25也称为第三固定的齿轮25。五档定轮26也称为第五固定的齿轮26。七档定轮27也称为第七固定的齿轮27。二档定轮30也称为第二固定的齿轮30。四档定轮31也称为第四固定的齿轮31。六档定轮32也称为第六固定的齿轮32。第二倒档惰轮35也被称为第二倒档惰轮齿轮35。倒档惰轮37也被称为倒档惰轮齿轮37。一档惰轮60也称为一档惰轮齿轮60。二档惰轮61也被称为二档惰轮齿轮61。三档惰轮62也称为三档惰轮齿轮62。四档惰轮63也称为四档惰轮齿轮63。五档惰轮64也称为五档惰轮齿轮64。六档惰轮65也称为六档惰轮齿轮65。七档惰轮66也称为七档惰轮齿轮66。输出齿轮12、停车锁定件齿轮39、上小齿轮41、下小齿轮51、倒档小齿轮55、一档定轮24、三档定轮25、五档定轮26、七档定轮27、二档定轮30、四档定轮31、六档定轮32也被称为固定齿轮或齿轮。上小齿轮41、下小齿轮51和倒档小齿轮55替换地被称为最后驱动小齿轮或最后驱动件。停车锁定件39上的停车锁定件可替换地设置在具有最后驱动小齿轮的副轴38、40、50的任一个上。输入轴20、22或副轴38、40的任一个可被多于两个轴承支承。
在本申请的附图中,虚线表示所示部件的交替位置或齿轮之间的齿合关系。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DCT 1,其允许以减小的驱动扭矩损失进行换档操作。这是因为换档操作可通过选择性地连接DCT 1的两个离合盘8、10的一个实现。因此,相关联的附加主驱动离合器可以被避免。在两个离合盘8、10之间的该选择性连接还使得实现自动变速,该自动变速可在无推进功率间断的情况下实现。推进功率包括从DCT 1的旋转齿轮和轴获得的动量。这样的变速与机械手动变速的设计类似,且其相应地具有非常低的摩擦损耗。双离合变速器1还提供并行的手动变速,其可被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横向设置中。
根据本申请的DCT 1可被类似地连接到已知手动变速器,诸如并行手动变速器。在已知的手动变速器中,用于车辆前轴的驱动轴从其DCT箱向外延伸,平行于主DCT 1的输出轴14。已知手动变速器的设置剩下较小的空间用于手动变速器和离合器的促动,还用于可选电马达。可选电马达可用作起动装置,用于内燃机,作为能量回收装置用于制动操作或作为混合动力车辆中的附加驱动结构。具有这样小的空间展现出很多困难,而这些困难被本申请解决或至少被缓解。本申请提供了一种DCT 1,该DCT具有两个离合器,用于以紧凑的方式连接到电马达和手动变速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并行变速器的紧凑结构。该并行变速器包括两个输入轴20、22,两个输入轴的每个都可经由其自己的离合器不可旋转地联接至由车辆的驱动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轴。本申请的DCT 1还提供输出轴14,该输出轴14平行于输入轴20、22。
根据本申请的DCT 1特别适于前轮驱动车辆的横向设置,其中,例如,前差速器定位在小齿轮41、51、55之下。用于传递扭矩的传动系可以获得短的总长。
本申请在中间设置的副轴38、40、50上提供至少三个较小的小齿轮41、51、55,该小齿轮与一个较大的输出齿轮12齿合。该输出齿轮12又固定到输出轴14上。这种设置提供了紧凑和轻质的DCT 1。
本申请还允许一种设计,其中,输出齿轮12被并入到变速器差速装置,而不提供DCT 1的中间输出轴。这允许用于DCT 1的非常密实的包装。
还有利的是,不仅提供固定到一个输出轴上的偶数齿轮,还将奇数齿轮固定到另一输出轴上。当相继地执行换档时,该设置以平滑和高效的方式提供了上述的换档操作。这是因为DCT 1可交替地接合两个离合盘8、10的一个。例如,从三档到四档的换档操作导致实心输出轴20和中空输出轴22交替地接合,这是能量高效的且很快速。
低档(即,一、二和三档)的一些惰轮齿轮在同一下副轴上设置,这是有利的。在图2中,一档惰轮60、二档惰轮61和三档惰轮62安装在同一上副轴40上。相反地,高档(即,四、五、六和七档)的惰轮齿轮设置在另一副轴上。根据图2,四档惰轮63、五档惰轮64、六档惰轮65和七档惰轮66被设置在同一下副轴40上。与上副轴40相比,下副轴50具有较高转速和较小直径,用于较低的扭矩传递。该设置消除提供具有较大尺寸的多副轴来分别承载分别在多个轴上的那些低档(即,一、二和三档)重惰轮齿轮60、61、62的需要。这些配置提供了DCT 1成本较小地被制成为轻且紧凑的可能性。
DCT 1的副轴轴承73、74靠近小齿轮38、41、51。该副轴轴承73、74为承载小齿轮38、41、51的副轴38、40、50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以便减小不期望有的轴挠曲。过大的轴挠曲可减小换档变速效率或导致齿轮过早磨损。靠近倒档惰轮37的惰轮轴轴承74还为倒档轴38提供较强的支撑。以同样的方式,在输出轴14两个相反端部处的输出轴轴承75为输出轴14提供坚定的支撑。
事实上,还有利的是提供一档惰轮60、二档惰轮61和倒档惰轮37靠近用于支撑的轴承73、74、75。如图2所示,副轴轴承73紧靠一档惰轮60用于给上副轴40提供较强的支撑。小齿轮38、41、51以及特别是这些低档(即,一档和二档)齿轮经历的负载比较高档(即,六档和七档)齿轮的大,因此低档和倒档的传动比较大。因此,低档的承载轴(例如,上副轴40)必须承受较强的驱动扭矩并承载较大齿轮的重齿轮。如果那些负载被靠近轴的支撑轴承承受,它们的负载承载轴的弯曲将可以被减小。
图2示出了一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2中,一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2,一档的输入扭矩被中空输入轴22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一档的扭矩从中空输入轴22,经由一档定轮24、经由一档惰轮60、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一档扭矩(提供DCT 1的一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0将一档惰轮60接合到上副轴40。用于一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接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二。
图3示出了二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3中,二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3,二档的输入扭矩被实心输入轴20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二档的扭矩从实心输入轴20,经由二档定轮30、经由二档惰轮61、经由单侧联接装置81、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二档扭矩(提供DCT 1的二档)时,单侧联接装置81将二档惰轮61接合到上副轴40。用于二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啮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二。
图4示出了三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4中,三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4,三档的输入扭矩被中空输入轴22从DCT 1的双离合器接收。三档的扭矩从中空输入轴22,经由三档定轮25、经由三档惰轮62、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三档扭矩(提供DCT 1的三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0将三档惰轮62接合到上副轴40。用于三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啮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二。
图5示出了四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5中,四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5,四档的输入扭矩被实心输入轴20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四档的扭矩从实心输入轴20,经由四档定轮31、经由四档惰轮63、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四档扭矩(提供DCT 1的四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2将四档惰轮63接合到下副轴50。用于四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啮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二。
图6示出了五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6中,五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6,五档的输入扭矩被中空输入轴22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五档的扭矩从中空输入轴22,经由五档定轮26、经由五档惰轮64、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五档扭矩(提供DCT 1的五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3将五档惰轮64接合到下副轴50。用于五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啮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二。
图7示出了六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7中,六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7,六档的输入扭矩被实心输入轴20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六档的扭矩从实心输入轴20,经由六档定轮32、经由六档惰轮65、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六档扭矩(提供DCT 1的六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2将六档惰轮65接合到下副轴50。用于六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啮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二。
图8示出了七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8中,七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8,七档的输入扭矩被中空输入轴22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七档的扭矩从中空输入轴22,经由七档定轮27、经由七档惰轮66、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七档扭矩(提供DCT 1的七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3将七档惰轮66接合到下副轴50。用于七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啮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二。
图9示出了第一倒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在图9中,第一倒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9,第一倒档的输入扭矩被中空输入轴22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第一倒档的扭矩从中空输入轴22,经由一档定轮24、经由一档惰轮60、经由倒档惰轮37、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4、经由倒档惰轮轴38、经由倒档小齿轮55、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第一倒档扭矩(提供DCT 1的第一倒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4将倒档惰轮37接合到倒档惰轮轴38。用于倒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接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三。
可以提供替换的路径,用于传递上述扭矩流动路径。
图10示出了第二倒档变速比的扭矩流动路径,这提供了第一倒档的替换例。在图10中,第二倒档惰轮36和单侧联接装置85被在倒档惰轮轴38的左端部处被添加到该轴上。第二倒档惰轮36与六档惰轮65啮合。在图10中,第二倒档的输入扭矩从内燃机(未示出)的曲轴2接收。根据图10,第二倒档的输入扭矩被实心输入轴20从DCT 1的双离合器6接收。第二倒档的扭矩从实心输入轴20,经由二档定轮30、经由二档惰轮61、经由第二倒档惰轮35、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4、经由倒档惰轮轴38、经由倒档小齿轮55、经由输出齿轮12传递到输出轴14。当传递第二倒档扭矩(提供DCT 1的第二倒档)时,双侧联接装置84将第二倒档惰轮35接合到倒档惰轮轴38。用于倒档扭矩传递的齿接合或被接合的齿轮对的数量为三。
图11示出了双侧联接装置102与其用于接合的相邻齿轮101、103的组件100。组件100包括轴104,具有分别在两个轴承上的两个同轴安装的惰轮101、103。联接装置102设置在左侧惰轮101和右侧惰轮103之间。联接装置102被构造为沿轴104移动,以选择性地一次接合惰轮101、103的任一个。换句话说,惰轮101、103可交替地通过联接装置102与轴104形成非旋转接合。用于显示组件100的符号在图11的右手侧提供。
图12示出了单侧联接装置112与其用于接合的相邻齿轮113的组件110。组件110包括轴114,具有在轴承上的一个同轴安装的惰轮113。联接装置112在左侧靠近惰轮113设置。联接装置112被构造为沿轴114移动,以接合或不接合惰轮113。换句话说,惰轮113通过单侧联接装置112与轴104形成非旋转接合。用于显示组件110的符号在图12的右手侧提供。
图13示出了惰轮齿轮121被轴122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123上的组件120。惰轮齿轮121经由轴承123同轴地安装到轴122上。轴承123使得惰轮齿轮121绕轴122自由地旋转。显示组件120的符号在图13的右手侧提供。
图14示出了支撑在轴131上固定的齿轮132的组件130。固定的齿轮132同轴地安装到轴131上,从而齿轮132固定到轴131。固定的齿轮132和轴131连结为一体,从而固定的齿轮132的扭矩被直接地传递到轴131,反之亦然。
多个固定的齿轮以类似于组件130的方式牢固地连接到输入轴20、22和其他轴14、38、40、50。在先附图中用于这样的固定的齿轮的标号设置在图14中的左侧上。用于这样的固定的齿轮的更通常使用的符号设置在图14的右手侧上。
图15示出了通过根据DCT 1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曲轴2的横截面。根据图15,在此未示出的内燃机的曲轴2不可旋转地连接到双离合器6的壳体4。双离合器6包括内离合盘8和外离合盘10,其可经由控制元件与壳体4不可旋转的接合,该控制元件在此没有示出。实心输入轴20不可旋转地连接到内离合盘8,且一直延伸通过中空轴22。类似地,中空输入轴22不可旋转地连接到外离合盘10。内离合盘8还已知为内离合器,而外离合盘10还已知为外离合器。
离合器壳体4绕内离合盘8比绕外离合盘10具有较大的外径。因此,内离合盘8在离合器壳体4内具有比外离合盘10更大的外直径。在实心输入轴20上的较大内离合盘8驱动一档导致DCT 1坚固。
上述九个扭矩流动路径不仅提供可变方案来产生DCT 1的九个档位,还提供从一个档位高效地切换到另一档位的可能性。档位切换可通过在两个输入轴之间切换、双啮合结构的齿轮之间切换,或其二者结合而获得。
例如,DCT 1可通过使用中空输入轴22驱动DCT 1的齿轮而提供奇数档位(即,一、三、五和七档)。DCT 1还可通过使用实心输入轴20驱动DCT 1的齿轮而提供偶数档位(即,二、四和六档)。奇数和偶数之间的档位切换可通过在两个输入轴20、22之间交替而获得。
一个双啮合结构提供与共用驱动齿轮齿合的两个被驱动齿轮档位之间的高效和快速的档位切换。例如,DCT 1提供了选择三档或五档的方便性,不需要使它们共用的驱动齿轮(即,三档定轮25)停止。这种选择可通过接合被驱动三档惰轮62或被驱动五档惰轮64获得。
三档定轮25的双啮合结构减小驱动齿轮的数量,这通过被被驱动三档惰轮齿轮62和被驱动五档惰轮齿轮64共同接合而获得。例如,三档定轮25和五档定轮26作为驱动齿轮成为一个单个的齿轮,被三档惰轮62和五档惰轮64共用。因此,中空输入轴22上的齿轮数量已被减少,且在中空输入轴22上需要较小的空间,由此DCT 1被制成为更轻和更廉价。
四档定轮31的另一双啮合结构也减小驱动齿轮的数量,这通过被被驱动二档惰轮齿轮61和被驱动四档惰轮齿轮63共同接合而获得。例如,驱动二档定轮31和驱动二档定轮30成为一个单个的齿轮,被四档惰轮63和二档惰轮61共用。因此,实心输入轴20上的齿轮数量已被减少,且在实心输入轴20上需要较小的空间,由此DCT 1被制成为更轻和更廉价。
停车锁定齿轮39包括倒档轴38上的停车锁定件,该倒档轴承载最后驱动小齿轮55。停车锁定件是设置有棘轮装置的轮,其具有掣爪装置,该掣爪装置具有齿条元件、爪状件等。停车锁定件保持倒档轴38、倒档小齿轮55和输出轴14防止旋转,这使得当车辆停车时,具有DCT 1的车辆由行进变为停止。停车锁定件的详细结构没有示出。
在提供齿轮啮合或齿合用于扭矩传递时,较少数量的齿轮齿啮合(即,齿轮啮合)是优选的。较少数量的齿轮齿啮合提供较低的噪音和更高效的扭矩传递。较少的齿轮齿啮合的例子在图2-10中提供。
DCT 1通过不同输入轴20、22驱动一档和第二倒档的齿轮组。具有DCT1的车辆可通过接合和不接合相应离合盘8、10而在慢前进模式和慢后退模式之间移动,所述离合盘分别连接到两个输入轴20、22。DCT 1使得车辆快速地向前向后移动,而较少的损失传递功率或齿轮动量。该策略有助于许多情况,其中,车辆的轮子陷入恶劣环境,诸如雪坑或泥坑。车辆随后可仅通过在两个离合盘8、10之间切换而自由地摆出。替换地,车辆凸轮可通过在第二前进档和第一倒档之间切换而前后移动。
DCT 1提供两个倒档,从而车辆发动机输出能力被最大化。当具有两个倒档时,DCT 1还可以是燃料高效的。具有两个倒档的DCT 1特别有用,用于一些专业化车辆的可操作性,诸如主战坦克。
此外,两个倒档分别由不同输入轴提供是方便的,因为两个倒档的任一个可以通过接合DCT 1的离合盘8、10的一个而被迅速地选择。
图16-17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与前述实施例部件类似的部件。类似的部件标有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与相似部件有关的描述在此通过参照被并入。
图16示出了本申请的变速箱的前视图。在输出轴14上的相对较大输出齿轮12与设置在下副轴50上的下小齿轮51啮合。输出齿轮12还与设置在上副轴40上的上小齿轮41啮合。倒档轴38、实心输入轴20、中空输出轴22与副轴40、50平行设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变体中,可提供至少一个具有其它小齿轮的其它副轴,但这没有被示出。这样的其它小齿轮然后还可与输出齿轮12啮合或齿合。
图16还包括用于显示穿过变速箱横截面的切割平面A-A,该变速箱在图17中示出。对于具有多于两个副轴或额外惰轮轴的实施例,类似地使用引导通过所有轴的切割平面。图17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进一步显示通过变速箱实施例的结构和扭矩流。
图17示出了通过图16的双离合变速箱1的简化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用于双离合变速箱1的多个档位的结构和各扭矩流。
双离合变速箱1包括以下轴,从顶部到底部,倒档轴38、上副轴40、实心输入轴20、中空轴22、下副轴50和输出轴14。
上述轴以预定的相互距离彼此平行地设置在变速箱1中。中空轴22绕实心轴20同心地设置。实心输入轴20在两个端部处突出到中空输入轴22之外。
实心输入轴2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实心轴轴承71、中空轴轴承72、其还用作实心轴轴承71、二档定轮30(其还用作四档定轮31)、六档定轮32和实心轴轴承71。
中空输入轴22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中空轴轴承72、一档定轮24、七档定轮27和三档定轮25(其还用作五档定轮26)。
上副轴4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上小齿轮41、副轴轴承73、一档惰轮60、附连到一档惰轮60的被附连一档惰轮60’、双侧联接装置80、三档惰轮62、二档惰轮61、单侧连接装置81、停车锁定齿轮39和副轴轴承73。一档惰轮60与一档定轮24啮合。三档惰轮62与三档定轮25啮合。二档惰轮61与二档定轮30啮合。双侧联接装置80被构造为沿上副轴40移动以便将被附连的一档惰轮60’或三档惰轮62接合到上副轴40。单侧联接装置81还被构造为沿上副轴40移动,以便将二档惰轮61接合或不接合至上副轴40。
倒档惰轮轴38包括,从右端到左端,倒档小齿轮55、倒档惰轮37、双侧联接装置85、第二倒档轮36作为惰轮、和惰轮轴轴承74。倒档惰轮37与被附连的一档惰轮60’啮合。
下副轴5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下小齿轮51、副轴轴承73、七档惰轮66、双侧联接装置83、五档惰轮64、四档惰轮63、双侧联接装置82、六档惰轮65和副轴轴承73。七档惰轮66与七档定轮27啮合。五档惰轮64与五档定轮26啮合。四档惰轮63与四档定轮31啮合。六档惰轮65与第二倒档轮36和第二倒档轮36二者啮合。
根据图17的一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一档定轮24、经由一档惰轮60、经由被附连一档惰轮60’、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二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二档定轮30、经由二档惰轮61、经由单侧联接装置81、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三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三档定轮25、经由三档惰轮62、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四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四档定轮31、经由四档惰轮63、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五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五档定轮26、经由五档惰轮64、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六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六档定轮32、经由六档惰轮65、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七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七档定轮27、经由七档惰轮66、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倒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一档定轮24、经由一档惰轮60、经由被附连一档惰轮60’、经由倒档惰轮37、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5、经由倒挡副轴38、经由倒档小齿轮55、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7的第二倒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六档定轮32、经由六档惰轮65、经由第二倒档轮36、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5、经由倒档副轴38、经由倒档小齿轮55、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图18-19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与前述实施例部件类似的部件。类似的部件标有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与相似部件有关的描述在此通过参照被并入。
图18示出了本申请的变速箱的前视图。在输出轴14上的相对较大输出齿轮12与设置在下副轴50上的下小齿轮51啮合。输出齿轮12还与设置在上副轴40上的上小齿轮41啮合。倒档惰轮轴38、实心输入轴20、中空输出轴22与两个副轴40、50平行设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变体中,可提供至少一个具有其它小齿轮的其它副轴,但这没有被示出。这样的其它小齿轮然后还可与输出齿轮12啮合或齿合。
图18还包括用于显示穿过变速箱横截面的切割平面A-A,该变速箱在图19中示出。对于具有多于两个副轴或额外惰轮轴的实施例,类似地使用引导通过所有轴的切割平面。图19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进一步显示通过变速箱实施例1的结构和扭矩流。
图19示出了通过图18的双离合变速箱1的简化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用于双离合变速箱1的多个档位的结构和各扭矩流。
双离合变速箱1包括以下轴,从顶部到底部,倒档惰轮轴38、上副轴40、实心输入轴20、中空输入轴22、下副轴50和输出轴14。
上述轴以预定的相互距离彼此平行地设置在变速箱1中。中空轴22绕实心轴20同心地设置。实心输入轴20在右端处突出到中空输入轴22之外。
实心输入轴2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实心轴轴承71、中空轴轴承72(其还用作实心轴轴承71)、四档定轮31(其同时还是二档定轮30)、六档定轮32和实心轴轴承71。
中空输入轴2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中空轴轴承72、一档定轮24、七档定轮27和三档定轮25(其同时还是五档定轮26)。
上副轴4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上小齿轮41、副轴轴承73、与一档定轮24齿合的一档惰轮60、附连到一档惰轮60的被附连一档惰轮60’、双侧联接装置80、与三档定轮25齿合的三档惰轮62、与二档定轮30齿合的二档惰轮61、单侧连接装置81、停车锁定齿轮39和副轴轴承73。
下副轴5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下小齿轮51、副轴轴承73、与七档定轮27齿合的七档惰轮66、双侧联接装置83、与五档定轮26齿合的五档惰轮64、与四档定轮31齿合的四档惰轮63、双侧联接装置82、与六档定轮32齿合的六档惰轮65和实心轴轴承71。
倒档轴38包括,从右端到左端,惰轮轴轴承74、与被附连的一档惰轮60’齿合的倒档惰轮37、与倒档定轮34齿合的第二倒档定轮35和惰轮轴轴承74。
根据图19的一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一档定轮24、经由一档惰轮60、经由被附连一档惰轮60’、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9的二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二档定轮30、经由二档惰轮61、经由单侧联接装置81、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9的三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三档定轮25、经由三档惰轮62、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9的四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四档定轮31、经由四档惰轮63、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9的五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五档定轮26、经由五档惰轮64、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9的六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六档定轮32、经由六档惰轮65、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9的七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七档定轮27、经由七档惰轮66、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19的倒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倒档定轮34、经由第一倒档轮35、经由倒档惰轮轴38、经由单侧联接装置85、经由倒档惰轮37、经由被附连的一档惰轮60’、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图20-21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与前述实施例部件类似的部件。类似的部件标有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与相似部件有关的描述在此通过参照被并入。
图20示出了本申请的变速箱1的前视图。在输出轴14上的相对较大输出齿轮12与设置在下副轴50上的下小齿轮51啮合。输出齿轮12还与设置在上副轴40上的上小齿轮41啮合。输出齿轮12还与设置在倒档轴38上的倒档小齿轮55啮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变体中,可提供至少一个具有其它小齿轮的其它副轴,但这没有被示出。这样的其它小齿轮然后还可与输出齿轮12啮合或齿合。
图20还包括用于显示穿过变速箱1横截面的切割平面A-A,该变速箱在图21中示出。对于具有多于两个副轴或额外惰轮轴的实施例,类似地使用引导通过所有轴的切割平面。图21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进一步显示通过变速箱实施例1的结构和扭矩流。
图21示出了通过图20的双离合变速箱1的简化横截面视图。其示出了用于双离合变速箱1的多个档位的结构和各扭矩流。
双离合变速箱1包括以下轴,从顶部到底部,倒档轴38、上副轴40、实心输入轴20、中空轴22、下副轴50和输出轴14。上述轴以预定的相互距离彼此平行地设置在变速箱1中。中空轴22绕实心轴20同心地设置。实心输入轴20在两端处突出到中空输入轴22之外。
实心输入轴2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实心轴轴承71、中空轴轴承72(其还用作实心轴轴承71)、四档定轮31(其同时还是二档定轮30)、六档定轮32和实心轴轴承71。
中空输入轴2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中空轴轴承72、七档定轮27和三档定轮25(其同时还是五档定轮26)。
上副轴4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上小齿轮41、副轴轴承73、一档惰轮60、双侧联接装置80、被附连的三档惰轮62’、与三档定轮25齿合的三档惰轮62、与二档定轮30齿合的二档惰轮61、单侧连接装置81和副轴轴承73。
倒档轴38包括,从右端到左端,倒档小齿轮55、惰轮轴轴承74、倒档中空轴39上的与一档惰轮60齿合的第一倒档轮35、倒档中空轴39上的与被附连三档惰轮62’齿合的第二倒档轮36、单侧联接装置85和惰轮轴轴承74。
下副轴50包括,从右端到左端,下小齿轮51、副轴轴承73、与七档定轮27齿合的七档惰轮66、双侧联接装置83、与五档定轮26齿合的五档惰轮64、与四档定轮31齿合的四档惰轮63、双侧联接装置82、与二档定轮30齿合的六档惰轮65、34和实心轴轴承71。
根据图21的一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25、经由三档惰轮62、经由被附连三档惰轮62’、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21的二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二档定轮30、经由二档惰轮61、经由单侧联接装置81、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21的三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三档定轮25、经由三档惰轮62、经由被附连三档惰轮62’、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0、经由上副轴40、经由上小齿轮4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21的四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四档定轮31、经由四档惰轮63、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21的五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五档定轮26、经由五档惰轮64、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21的六档的扭矩流从实心输入轴20开始,经由六档定轮32、经由六档惰轮65、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2、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21的七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七档定轮27、经由七档惰轮66、经由双侧联接装置83、经由下副轴50、经由下小齿轮51、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根据图21的第一倒档的扭矩流从中空输入轴22开始,经由三档定轮25、经由三档惰轮62、经由被附连三档惰轮62’、经由第二倒档轮36、经由倒档中空轴39、经由单侧联接装置85、经由倒档轴38、经由倒档小齿轮55、经由输出齿轮12至输出轴14。
图22示出了图16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替换展开侧视图。图22包括与图16-17的部件类似的部件。类似的部件具有类似或相同部件附图标记。类似或相同部件的描述在此通过参照被引入。
图23示出了图19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替换前视图。图23包括与图18-19的部件类似的部件。类似的部件具有类似或相同部件附图标记。类似或相同部件的描述在此通过参照被引入。
尽管以上描述包含许多细节,但是它们不应被视为限制实施例的范围,而仅仅视为阐释了前述实施例。特别是,本实施例的上述优点不应被视为限制实施例的范围,而仅仅用于解释如果所述实施例用于实践时的潜在优势。由此,本实施例的范围应该由权利要求确定,而不是通过所给的示例确定。

Claims (15)

1.一种双离合变速器(1),包括:
-内输入轴(20)和外输入轴(22),内输入轴(20)的至少一部分被外输入轴(22)环绕,
-连接至内输入轴(20)的第一离合器(8)和连接至外输入轴(22)的第二离合器(10),
-第一副轴(40)、第二副轴(50)和第三副轴(38,39),这些副轴与输入轴(20,22)间隔开且平行于输入轴(20,22)设置,
-这些副轴(38,39,40,5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小齿轮(41,51,55),
-设置在第一副轴(40)、第二副轴(50)、第三副轴(38,39)、内输入轴(20)和外输入轴(22)上的齿轮,这些齿轮包括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第三齿轮组、第四齿轮组、第五齿轮组、第六齿轮组和第七齿轮组用于提供七个递增的前进档,
-第一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22)上的第一固定的齿轮(24),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一档惰轮齿轮(60)啮合,用于提供第一前进档,
-第三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22)上的第三固定的齿轮(25),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第三被驱动齿轮(62)啮合,用于提供第三前进档,
-第五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22)上的第五固定的齿轮(26),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五档惰轮齿轮(64)啮合,用于提供第五前进档,
-第七齿轮组包括在外输入轴(22)上的第七固定的齿轮(27),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七档惰轮齿轮(66)啮合,用于提供第七前进档,
-第二齿轮组包括在内输入轴(20)上的第二固定的齿轮(30),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二档惰轮齿轮(61)啮合,用于提供第二前进档,
-第四齿轮组包括在内输入轴(20)上的第四固定的齿轮(31),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四档惰轮齿轮(63)啮合,用于提供第四前进档,
-第六齿轮组包括在内输入轴(20)上的第六固定的齿轮(32),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六档惰轮齿轮(65)啮合,用于提供第六前进档,且
-每个齿轮组包括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设置在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以选择性地接合齿轮中的一个用于选择七个档位中的一个,且
-第三固定的齿轮(25)还与第五惰轮齿轮(64)啮合,
其中,
-齿轮还包括倒档齿轮组,该倒档齿轮组包括在其中一个输入轴上(20,22)上的倒档固定齿轮,其与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倒档惰轮齿轮(35,36,37)啮合,用于提供倒档,
-倒档齿轮组还包括其中一个副轴(38,39,40,50)上的联接装置(84,85),以接合倒档惰轮齿轮(35,36,37),用于提供倒档,且
-第二固定的齿轮(30)还与四档惰轮齿轮(63)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其中
第一前进档和倒档由不同的输入轴(20,22)提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其中
倒档齿轮组提供分别由不同输入轴驱动的第一倒档和第二倒档。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包括停车锁定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其中
停车锁定件可包括在其中一个副轴(38,40,50)上的固定齿轮(34,39),该副轴具有小齿轮(38,41,51)作为最后驱动件。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还包括
两个小齿轮(41,51,55),被分别安装在两个副轴(38,39,40,50)上。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其中
一档惰轮齿轮(60,60’)、二档惰轮齿轮(61)和三档惰轮齿轮(62,62’)中的至少两个被安装在同一副轴(40,50)上。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其中
四档惰轮齿轮(63)、五档惰轮齿轮(64)、六档惰轮齿轮(65)和七档惰轮齿轮(66)中的至少两个被安装在同一副轴(38,40,50)上。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还包括
用于支撑副轴(38,39,40,50)的轴承(71,72,73,74,75),轴承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为靠近小齿轮(41,51,55)。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其中,
轴承(74)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为靠近低档的被驱动齿轮(60,61,62)的一个。
11.一种变速箱,具有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1),包括
输出轴(14)上的输出齿轮(12),其与小齿轮(41,51,55)啮合,以便输出扭矩到扭矩输出装置。
12.一种传动系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速箱,该传动系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动力源,用于产生驱动扭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装置,其中
动力源包括内燃机。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系装置,其中
动力源包括电马达。
15.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一项的传动系装置。
CN2009801200939A 2008-03-31 2009-03-31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Pending CN1020470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006645 2008-03-31
EP08006608.7 2008-03-31
EP08006618.6 2008-03-31
EP08006635.0 2008-03-31
EP08006646.7 2008-03-31
EP08006610.3 2008-03-31
EP08006641 2008-03-31
EP08006636.8 2008-03-31
EP08006643.4 2008-03-31
EP08006569.1 2008-03-31
EP08006647.5 2008-03-31
EP08006613.7 2008-03-31
EP08006630.1 2008-03-31
EP08006642 2008-03-31
EP08006616.7 2008-03-31
EP08006623.6 2008-03-31
EP08006625.1 2008-03-31
EP08006638 2008-03-31
EP08006644.2 2008-03-31
EP08006642.6 2008-03-31
EP08006614.5 2008-03-31
EP08006639 2008-03-31
EP08006634.3 2008-03-31
EP08006640.0 2008-03-31
EP08006631.9 2008-03-31
EP08006640 2008-03-31
EP08006612.9 2008-03-31
EP08006641.8 2008-03-31
EP08006615.2 2008-03-31
EP08006633.5 2008-03-31
EP08006486 2008-03-31
EP08006620.2 2008-03-31
EP08006611.1 2008-03-31
EP08006643 2008-03-31
EP08006649.1 2008-03-31
EP08006486.8 2008-03-31
EP08006606.1 2008-03-31
EP08006632.7 2008-03-31
EP08006609.5 2008-03-31
EP08006635 2008-03-31
EP08006627.7 2008-03-31
EP08006639.2 2008-03-31
EP08006626.9 2008-03-31
EP08006617.8 2008-03-31
EP08006644 2008-03-31
EP08006638.4 2008-03-31
EP08006622.8 2008-03-31
EP08006619.4 2008-03-31
EP08006645.9 2008-03-31
EP08006628.5 2008-03-31
EP08006648.3 2008-03-31
EP08006629.3 2008-03-31
EP08006607.9 2008-03-31
EP08006624.4 2008-03-31
EP08006621.0 2008-03-31
EP08006637.6 2008-03-31
PCT/EP2009/002356 WO2009121572A1 (en) 2008-03-31 2009-03-31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004A true CN102047004A (zh) 2011-05-04

Family

ID=439115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0084XA Pending CN102047001A (zh) 2008-03-31 2009-03-31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CN2009801200939A Pending CN102047004A (zh) 2008-03-31 2009-03-31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0084XA Pending CN102047001A (zh) 2008-03-31 2009-03-31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20470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8373A (zh) * 2013-12-18 2015-06-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7975568A (zh) * 2016-10-21 2018-05-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7380B (zh) * 2011-05-20 2013-08-14 杭州葛高机械有限公司 履带拖拉机倍式传动装置
CN106704497B (zh) * 2016-11-17 2019-03-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多挡拖拉机中使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US11192436B1 (en) * 2021-05-06 2021-12-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ark system for dual motor drive uni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8373A (zh) * 2013-12-18 2015-06-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4728373B (zh) * 2013-12-18 2018-10-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输装置
CN107975568A (zh) * 2016-10-21 2018-05-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设备
CN107975568B (zh) * 2016-10-21 2021-11-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7001A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4366B2 (en)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CN101691886A (zh) 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箱
CN101956791A (zh) 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192283B (zh)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
CN102047004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02362098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01424328B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101012868A (zh) 一种六速机械式轿车变速器
CN102762893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WO2009121544A2 (en)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CN102192307A (zh) 具有第七高比率超速档的手动变速器
WO2009121543A1 (en)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s
CN101446336B (zh)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111251875A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0996440Y (zh) 一种六速机械式轿车变速器
CN102047002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02047003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03597245A (zh) 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
GB2458801A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chain drive between input shaft and layshaft
CN111114282A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1114285A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6176257A (zh) 一种应用于商用车的混合动力变速系统
GB2458798A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downstream gearwheel group
CN113682126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61A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