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2541B -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2541B
CN102042541B CN201010513941A CN201010513941A CN102042541B CN 102042541 B CN102042541 B CN 102042541B CN 201010513941 A CN201010513941 A CN 201010513941A CN 201010513941 A CN201010513941 A CN 201010513941A CN 102042541 B CN102042541 B CN 1020425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gp
backlight module
setting element
total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3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2541A (zh
Inventor
邱继锋
王景辉
简叶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13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25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2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2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2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25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该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及一上表面相交于该入光面;多个发光元件,分别由其正中央处朝向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投射一光线;一介质,位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上,且也位于该入光面与该些光线于该导光板内的全反射角处的位置之间;及一定位元件,对应于该上表面配置。本发明以定位抵持位置在全反射角外的适当位置处,使得定位元件与导光板的接触面不会影响光线反射,也不会破坏光线的全反射,有效解决现有结构因定位元件的材质对于导光板的折射率差异过小,因而破坏光线全反射的问题,进而提升平面显示器的质量。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本发明是根据母案(申请号:200910173883.5,发明名称:背光模块、平面显示器及其定位元件的设计方法)所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辉度均匀度的背光模块、平面显示器及其定位元件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快速的进步与演进,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存在空间利用不佳与消耗大量能源等问题,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轻、薄、短、小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而由于液晶显示器具备有高显示质量、低能源消耗及无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计算机屏幕、行动电话、个人数为助理(PDA)、数字摄影机、数字相机以及液晶电视等通讯、信息或消费性电子产品之中。
液晶显示器主要是利用液晶面板进行显示,由于液晶面板属于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因此必须藉助背光模块供应辉度充足与分布均匀的光源,才能使液晶面板正常显示影像。如图1所示,为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现有背光模块结构,其是于金属材质制成的外框A1内设置导光板A2与多个发光二极管A3,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A3紧靠于导光板A2,使发光二极管A3射出的光线L1、L2、L3直接进入导光板A2,并以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制成的固定框A5以紧配合的方式夹住并固定导光板A2,以确保光源的稳定性。在理想的状态下,光线L1在导光板A2内部因空气与导光板A2的折射率的差异性进行全反射。然而,塑料、金属或其它机构材料对于导光板A2的折射率差异过小,导致光线L2、L3的全反射被破坏,而使得光线L2由接触面穿透折射漏出,并沿着多个发光二极管A3的排列位置产生明显的热点(hot spot),也会导致光线L3经由固定框A5与导光板A2的接触面时,会产生不规则反射导致辉度不均,并显示于可视区内形成内漏光或亮带。
因此,如何固定框与导光板的接触面破坏光线全反射的问题,避免在可视区内产生辉度不均的现象,借此提升产品的质量,为本申请的发明人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在可视区内产生辉度不均的现象的缺陷。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包含入光面及上表面相交于入光面;多个发光元件,分别具有发光角度,多个发光元件在多个发光角度的范围内,分别朝向入光面投射光线,光线于发光角度的范围外的导光板处形成多个暗区;及定位元件,包含多个凸部,其凸出方向朝向上表面,并分别抵持于多个暗区。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包含入光面及上表面相交于入光面;多个发光元件,分别朝向入光面投射光线,光线具有最大辉度,且待光线进入导光板内部后,可于导光板内部形成亮区与多个暗区,亮区的辉度高于预定辉度,多个暗区的辉度则低于或等于预定辉度,且预定辉度小于最大辉度;及定位元件,包含多个凸部,其凸出方向朝向上表面,并分别抵持多个暗区。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包含入光面及上表面相交于入光面;多个发光元件,分别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投射一光线;介质,位于导光板的上表面上,且也位于入光面与光线于导光板内的全反射角处的位置之间;及定位元件,对应于上表面配置。
其中,该些光线是指由该些发光元件的正中央处所投射的光线。
其中,该介质为空气或硅胶,该介质的折射率为1。
其中,该导光板的折射率范围介于1.34与1.60之间,较佳为1.49。
其中,该些发光元件为多个发光二极管。
其中,该定位元件为一胶框。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平面显示器,包含:上述的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对应于导光板的上表面配置,且由定位元件所承载;以及前框,对应于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设置,并具有显示开口,用以曝露出显示面板的一部分。
其中,该背光模块另包含:一背板,用以容置该导光板、该些发光元件与该定位元件;一反射片,配置于该背板与该导光板之间;及一光学膜片组,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配置,且该定位元件环绕该光学膜片组。
本发明也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的定位元件的设计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导光板,包含入光面及上表面相交于入光面;提供多个发光元件,分别朝向入光面投射光线;提供仿真定位元件,包含多个突部,其突出方向朝向上表面,并分别抵持于上表面的多个抵持位置;调整仿真定位元件或多个突部的位置,即改变仿真定位元件的多个抵持位置,直至光线能均匀地自导光板射出,而不会产生辉度不均的现象为止;纪录当导光板不会产生辉度不均的现象时的多个抵持位置,并定义多个抵持位置为多个暗区;以及提供定位元件,包含多个凸部,其凸出方向朝向上表面,并分别抵持于多个暗区。
本发明以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或辉度决定导光板在其上表面的暗区位置,并以定位元件抵持暗区,或是以定位抵持位置在全反射角外的适当位置处,使得定位元件与导光板的接触面不会影响光线反射,也不会破坏光线的全反射,有效解决现有结构因定位元件的材质对于导光板的折射率差异过小,因而破坏光线全反射的问题,进而提升平面显示器的质量。
有关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局部上视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二实施例于第2图的A-A剖面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一、二实施例于第2图的B-B剖面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特性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光学特性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于图2的A-A剖面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于图2的B-B剖面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A1:外框              A2:导光板
A3:发光二极管        A5:固定框
L1/L2/L3/L4/L5:光线  1:背光模块
11:导光板            11a:入光面
11b:上表面           11c:周边区域
11d:中间区域         11e:抵持区域
11f:全反射区域       111:暗区
112:亮区             12:发光元件
13:介质              14:定位元件
141:本体             142:凸部
16:背板              161:底部板体
162:侧边板体         17:反射片
18:光学膜片组        2:平面显示器
21:显示面板          22:前框
3:全反射角的位置     α:发光角度
S: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与图3A、图3B及图4A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背光模块1包含:导光板11、多个发光元件12、定位元件14。图3A为图2的A-A剖面图,图3B为图2的B-B剖面图,图4A则为本实施例的光学表现示意图。其中,为了方便说明与表现本申请的技术特征,图2仅保留导光板11与发光元件12,而省略其它的元件。
导光板11概呈平行四边形体,包含入光面11a及上表面11b,其中,上表面11b相交于入光面11a。
多个发光元件12,每一个发光元件12较佳地具有相同的发光角度α,发光角度α是指发光元件12在平行于导光板11的上表面11b的发光范围,多个发光元件12在多个发光角度α的范围内,分别朝向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a投射光线L4,光线L4于发光角度α的范围外的导光板11处形成多个暗区111,且多个发光元件12与多个暗区111交错排列,也即发光元件12位于相邻两暗区111之间,或暗区111位于相邻两发光元件12之间。
定位元件14,设置于导光板11靠近入光面11a侧的上表面11b的周边区域11c上,在此,定位元件14具有长条形组成或框架形的本体141,并于本体141沿发光元件12的排列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凸部142,且多个凸部142凸出方向朝向上表面11b,并分别抵持于导光板11的多个暗区111上(如图2与图3B),而不会抵持于导光板11的暗区111以外的区域(如图2与图3A)。在此,定位元件14可由塑料、金属或其它机构材料所制成,且其较佳地可为胶框,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更可包含:背板16、反射片17、光学膜片组18。其中,背板16具有概呈矩形的底部板体161与侧边板体162,用以容置导光板11、多个发光元件12及定位元件14,并于背板16与导光板11之间配置反射片17,而光学膜片组18对应于导光板11的上表面11b的中间区域11d配置,且定位元件14可环绕光学膜片组18。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光板11于靠近背板16的一面可涂布反射层以取代反射片17。
由于发光元件12的光线L4在发光角度α的范围外的导光板11处形成多个暗区111,且定位元件14的多个凸部142抵持于多个暗区111上,因此,多个凸部142与导光板11的接触面S于发光元件12的发光角度α的范围外,可防止光线L4在其接触面S处的全反射被破坏,并可避免光线L4不规则反射所造成的辉度不均,以及热点等问题。
本发明所使用的发光元件12可为一种发光二极管(LED),且包含白光、红光、绿光、蓝光或其它色的发光二极管。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发光二极管,其光学特性如图4A所示。
在光线L4出射角0°时,具有最大的相对辉度,经常态化后定义为1.0埃(a.u.),在出射角介于80°与90°之间时,则几乎没有光线L4射出,故经常态化后的相对辉度趋近于0埃。
理论上,定位元件14的凸部142应设置在对应于光线L4出射角80°与90°之间的位置,然而若再进一步考虑到定位元件14与导光板11的组装与固定问题,则将凸部142设置在对应于光线L4出射角54°与66°之间的位置较佳。也即每一个发光元件12的发光角度α的范围介于54°与66°之间,其中又以发光角度α为60°为最佳,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其中,本发明所指的发光角度α,并非发光元件12所射出的光线L4的实际角度,而是指可接受的光线L4的射出角度的临界值,其通常会与机构的强度以及预定辉度有关。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预定辉度作为实施本发明的切入点。
请参阅图2、图3A、图3B及图4B所示,同样绘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3A为图2的A-A剖面图,图3B为图2的B-B剖面图,图4B则为本实施例的光学表现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多个发光元件12所投射光线L4的辉度决定多个凸部142所抵持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元件12分别朝向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a投射光线L4,每一个发光元件12所投射的光线L4较佳地具有相同的最大辉度Kmax,经常态化后定义为1.0埃(a.u.)。当多个发光元件12所投射的光线L4,进入导光板11内部后,其辉度K低于预定辉度Kp的区域即定义形成多个暗区111,辉度K高于预定辉度Kp的区域则定义形成亮区112,且多个发光元件12与多个暗区111交错排列,也即发光元件12位于相邻两暗区111之间,或暗区111位于相邻两发光元件12之间,再以定位元件14的多个凸部142分别抵持于导光板11的多个暗区111上,即可固定导光板11于背板16上。在此,预定辉度Kp小于发光元件12所投射的光线L4的最大辉度Kmax,且预定辉度Kp与最大辉度Kmax的比值的范围介于0.75与0.25之间,即预定辉度Kp的范围介于0.75埃与0.25埃之间,其中又以预定辉度Kp与最大辉度Kmax的比值为0.5为最佳,即预定辉度Kp的值为0.5埃,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5A与图5B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5A为图2的A-A剖面图,图5B为图2的B-B剖面图。本实施例以光线L5的全反射角的位置3决定定位元件14的多个凸部142所抵持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元件12分别朝向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a投射光线L5,而导光板11于上表面11b上配置有介质13,且其位于入光面11a与经可涂布反射层或反射片17一次反射的光线L5于导光板11内的全反射角的位置3之间,介质13可为空气或透明填充物,例如:硅胶,其折射率较佳地可为1,导光板11的折射率范围则可介于1.34与1.60之间,其中又以导光板的折射率为1.49为最佳,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
定位元件14则对应于导光板11的上表面11b的周边区域11c配置,且定位元件14的凸部142抵持于介质13侧边的上表面11b的抵持区域11e上,即其抵持位置在全反射角的位置3外的适当位置处,抵持区域11e为周边区域11c的一部分,并位于中间区域11d或光学膜片组18与介质13之间。因此,定位元件14与导光板11的接触面S不会影响光线L5反射,也不会破坏光线L5的全反射。
其次,定位元件14的凸部142也可抵持在自发光元件12直接射出的光线L4的全反射区域11f之外。由于以光线L4作为设计的依据,故凸部142在上表面11b的抵持区域11e,会位于介质13与发光元件12之间,且抵持区域11e也为周边区域11c的一部分。
此外,本实施例的定位元件14可与前二个实施例相同,以多个凸部142分别抵持在导光板11的上表面11b的周边区域1c上,或可直接以本体141上的长条形凸部142抵持在表面11b的周边区域11c上,如图5A所示,此处的长条形凸部142的延伸方向,是指平行于发光元件12排列方向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光线L4、L5是指由发光元件12的正中央处所投射的光线,且光线L4是指尚未经可涂布反射层或反射片17反射的光线,而光线L5则指经可涂布反射层或反射片17一次反射的光线。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可应用于平面显示器2,且其对应前述导光板11的上表面11b配置有显示面板21,并由前述定位元件14所承载,且背光模块1与显示面板对应配置具有显示开口的前框22,使显示面板21的一部分可曝露出前框22。在此,平面显示器2较佳地为液晶显示面板,依照栅极类型,则液晶显示面板包含底栅型、顶栅型、多栅极、或其它类型的栅极。且依液晶显示面板的不同结构包含:穿透型显示面板、半穿透型显示面板、反射型显示面板、彩色滤光片于主动层上(color filter on array)的显示面板、主动层于彩色滤光片上(array on color filter)的显示面板、垂直配向型(VA)显示面板、水平切换型(IPS)显示面板、多域垂直配向型(MVA)显示面板、扭曲向列型(TN)显示面板、超扭曲向列型(STN)显示面板、图案垂直配向型(PVA)显示面板、超级图案垂直配向型(S-PVA)显示面板、先进大视角型(ASV)显示面板、边缘电场切换型(FFS)显示面板、连续焰火状排列型(CPA)显示面板、轴对称排列微胞型(ASM)显示面板、光学补偿弯曲排列型(OCB)显示面板、超级水平切换型(S-IPS)显示面板、先进超级水平切换型(AS-IPS)显示面板、极端边缘电场切换型(UFFS)显示面板、高分子稳定配向型显示面板、双视角型(dual-view)显示面板、三视角型(triple-view)显示面板、三维显示面板(three-dimensional)、同时具有不同显示介质的显示面板(hybrid type)、或其它型面板、或上述的组合。
背光模块1的定位元件的设计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提供导光板11,包含入光面11a及上表面11b。
导光板11概呈平行四边形体,且其上表面11b相交于入光面11a。
步骤2:提供多个发光元件12,分别朝向入光面11a投射光线。
步骤3:提供仿真定位元件,包含多个突部,其突出方向朝向上表面11b,并分别抵持于上表面11b的多个抵持位置。
仿真定位元件具有长条形组成或框架形的本体,并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于本体上延伸有多个突部,其中,多个突部凸出方向朝向上表面11b。
步骤4:调整仿真定位元件或多个突部的位置,即改变仿真定位元件的多个抵持位置,直至光线能均匀地自导光板11射出,而不会产生辉度不均的现象为止。
步骤5:纪录当导光板11不会产生辉度不均的现象时的多个抵持位置,并定义多个抵持位置为多个暗区。
移动仿真定位元件或多个突部抵持上表面11b的位置,使其与导光板11的接触面S不会影响光线反射,也不会破坏光线的全反射,使得光线能均匀地自导光板11射出。当导光板11不会产生辉度不均的现象时,纪录仿真定位元件或多个突部的抵持位置,并将此时的多个抵持位置定义为多个暗区111。
在本步骤中,仿真定位元件或多个突部可朝发光元件12的发光角度的范围外移动,或是朝向光线辉度较低的区域移动,抑或是朝向全反射角外的位置移动。
步骤6:提供定位元件14,包含多个凸部142,其凸出方向朝向上表面11b,并分别抵持于多个暗区111。
定位元件14的结构与前述仿真定位元件的结构相同,并具有长条形或框架形的本体141,并可依实际设计需求而于本体上延伸有多个凸部142,其中,多个凸部142凸出方向朝向上表面11b,并分别抵持于导光板11上的多个暗区111。在此,定位元件14可由塑料、金属或其它机构材料所制成,且其较佳地可为胶框,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
本发明以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或辉度决定导光板在其上表面的暗区位置,并以定位元件抵持暗区,或是以定位抵持位置在全反射角外的适当位置处,使得定位元件与导光板的接触面不会影响光线反射,也不会破坏光线的全反射,有效解决现有结构因定位元件的材质对于导光板的折射率差异过小,因而破坏光线全反射的问题,进而提升平面显示器的质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及一上表面相交于该入光面,该导光板的折射率范围介于1.34与1.60之间;
多个发光元件,分别由其正中央处朝向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投射一光线;
一介质,位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上,且也位于该入光面与该些光线于该导光板内的全反射角处的位置之间;及
一定位元件,对应于该上表面配置,包含多个凸部,其凸出方向朝向该上表面,并分别抵持于多个抵持区域上,其中抵持位置在全反射角的位置外的适当位置处。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光线是指由该些发光元件的正中央处所投射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为空气或硅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介质的折射率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折射率为1.4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元件为多个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元件为一胶框。
8.一种平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
一显示面板,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配置,且由该定位元件所承载;及
一前框,对应于该背光模块与该显示面板设置,并具有一显示开口,用以曝露出该显示面板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另包含:
一背板,用以容置该导光板、该些发光元件与该定位元件;
一反射片,配置于该背板与该导光板之间;及
一光学膜片组,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上表面配置,且该定位元件环绕该光学膜片组。
CN201010513941A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25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3941A CN102042541B (zh)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3941A CN102042541B (zh)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8835A Division CN101696780B (zh)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块、平面显示器及其定位元件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2541A CN102042541A (zh) 2011-05-04
CN102042541B true CN102042541B (zh) 2012-10-03

Family

ID=43908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39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2541B (zh) 2009-09-18 2009-09-18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254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081A (zh) * 2004-07-21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996128A (zh) * 2006-12-29 2007-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背光模块的反射罩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081A (zh) * 2004-07-21 2006-01-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996128A (zh) * 2006-12-29 2007-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背光模块的反射罩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28834A 2007.05.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2541A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711B (zh) 邊框隱藏式顯示器殼蓋及顯示器裝置
WO2013134589A2 (en) Bezel-free display device using directional backlighting
CN203825226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018083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0421372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399539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201964266U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屏
JP2011118393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22175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456552A (zh) 一种大尺寸无缝拼接显示系统
CN102207565B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101561584A (zh)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2145944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36392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棱镜片
CN101696780B (zh) 背光模块、平面显示器及其定位元件的设计方法
KR20090110655A (ko) 디스플레이 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3520005U (zh) 建筑玻璃幕墙投影成像膜
TW200900801A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1044195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042541B (zh) 背光模块及平面显示器
CN103149611A (zh) 棱镜片及使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74060C (zh) 照明器件及使用该照明器件的显示装置
CN202152985U (zh) 多功能光学片及具备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214409507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344683B (zh) 显示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