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7296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7296A
CN102037296A CN200980118591XA CN200980118591A CN102037296A CN 102037296 A CN102037296 A CN 102037296A CN 200980118591X A CN200980118591X A CN 200980118591XA CN 200980118591 A CN200980118591 A CN 200980118591A CN 102037296 A CN102037296 A CN 102037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plant
cabinet
air
plate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85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斯·塞林
马尔科·塔皮奥·约基拉
斯文·布隆贝里
伯恩特·安德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lux AB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lux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lux AB filed Critical Electrolux AB
Publication of CN102037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2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 F25D23/063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formed by an assembly of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柜橱(101)和制冷模块(102)以及用于家用制冷装置的柜橱板。所述柜橱包括柜橱板,所述柜橱板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板(1)、后壁板(4)以及顶部(2),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板(1)、后壁板(4)以及顶部(2)通过机械和/或胶合连接部基本垂直于彼此地连接。每个柜橱板包括内部片(9)、外部片(8)以及由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其中,每个柜橱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四个边缘表面。所述制冷模块包括:低温段(34);以及温热段(35),所述温热段通过隔热壁(105)与所述低温段相分隔;散热器(33),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低温段中;以及设置在所述温热段中的压缩机(36)和冷凝器(31、32),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底部(31),所述底部(31)包括支撑构件,例如轮子和/或支脚,所述侧壁板的底部边缘表面附接至所述底部(121)。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家用制冷装置,例如冷藏装置(也包括食品储藏室和冷酒器),以及冷冻装置(也包括卧式冻结柜),所述装置均采用可打开柜橱的形式并且主要适于家庭使用,但是也能够用于例如餐馆和实验室,为简明起见,以下将其称作制冷装置,在制造家用制冷装置时,因为运输费用很高,所以通常尽量将生产线邻近消费者。这就需要相当多的生产点。迫切需要使少数大型生产工厂能够将其产品从这些工厂分配到世界的其它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产生大规模效益。例如,有关运输制冷装置的一个问题在于所述制冷装置是包含大量空气的大型产品,这就导致每个重量单位的运输费用很高。因此建议以模块化方式制造制冷装置,从而使产品能够以拆开状态运输,并且在安装地或在附近商店、组装工厂或其它服务设施处组装。然而,还未为此类产品开发出功能性模块化系统。这是由于柜橱必须满足多种需求。例如,柜橱必须被构造为易于组装以形成刚性的并且坚固的柜橱,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并且基本不渗透水分迁移并且美观。此外,制冷柜橱包括大量的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技术设备。具有现有结构的此类设备很难作为易于组装和互连接的模块提供。
有关制冷装置的传统制造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生产线之类的开发需要很高的投资费用。这就导致主要在生产小系列的具有不同尺寸和多种设备选项的制冷装置的能力方面灵活性很小。通常,新产品设计需要经济上切实可行的大产品系列。因为经济风险太大,制造商都不愿意开发具有新方法的产品,因此采用一致的生产线,或者更新奇的产品生产成本将更高并且售价更高。
模块化制冷装置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将防冷凝设备设置在低温隔间(可多个)的前部。在通常制造的如US 6,666,043所公开的非模块化制冷装置中,防冷凝设备设置为沿前框部延伸的载热体管,所述载热体管围绕柜橱的低温隔间(可多个)。所述管填充有载热流体,并且设有热交换箱,所述热交换箱置于制冷装置的制冷系统中包括的压缩机的下面。在US 6,666,043中没有关于如何将所述管实际安装在前框部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存在涉及其安装的问题。相反,当制冷装置并不是在制造工厂内完成,而是以零散组件形式运输并且在到达时组装时,就会产生如何制造所述零散组件以实现所述组装的问题。
当以传统方式构建制冷装置时,其中柜橱就地构建,因此易于获得综合内建功能。然而,当提供用来稍后安装的独立部件时,就需要新的方案。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得柜橱与门之间的综合接口,例如安装上述防冷凝设备的位置。
传统制冷装置中,散热器形成为安装在柜橱内的相当平坦和矩形的设备。本发明属于动态制冷领域,其中制冷模块为包括所有制冷设备的独立模块,制冷设备包括散热器,并且所述制冷模块随后与柜橱一起组装。那么,被冷却的空气在柜橱内循环以冷却食物。利用风扇将空气穿过或围绕散热器(基于散热器的构造)冷却空气。那么,传统的矩形和相当平坦的形状不是最优选的。
当制造随后将被安装的独立的柜橱板时,代替制造柜橱壳体并填充泡沫,应该可能并且需要找到一种自动进行该制造工序的方式,至少对于其中某些类型的板是这样。
在制冷装置中,需要使制冷模块紧凑,其中,制冷效果由自持式制冷模块产生,并且由柜橱内的空气流分配。为了使制冷模块尽可能紧凑,需要将最大的部件,即散热器和压缩机靠近彼此设置,当然还要彼此隔热。这种设置导致散热器中的至少一部分位置低于压缩机的上部。这种相互定位将对除霜系统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除霜系统即实现散热器升温以融化聚集在其上的霜和冰、化霜水的排放、以及化霜水的蒸发的系统。通常,随着温热的压缩机壳体加热化霜水,化霜水从压缩机顶部的水槽蒸发。所述水在重力作用下由管或类似设置从散热器引入至所述水槽。然而,当将散热器至少部分地低于压缩机定位时,这种方案不可行。因此,需要另一种方案。
另外,当将制冷模块安置在柜橱下时(在很多应用中是需要的),空气管道用于循环流至柜橱以及来自柜橱的空气,当散热器化霜时,由于温热空气因自然对流穿过通常输送低温空气的空气管道上升,将促使柜橱的低温隔间升温。直接的方案是通过在空气管道内提供空气调节阀来限制该热量泄漏,所述空气调节阀在除霜期间将关闭空气管道。此类方案的缺点是需要设置更多可移动的部件以及控制设备,而这样做将增加制冷模块的成本。
在模块化制冷装置中,其中用于柜橱的低温隔间(可多个)中受迫的空气循环的系统是必需的,就需要提供空气的有效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柜橱设计,尽管所述柜橱是由独立的部分组装形成,但是所述柜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所述目标由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本发明中的制冷装置实现。所述制冷装置的有利改进由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实现。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柜橱和制冷模块,所述柜橱包括柜橱板,所述柜橱板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以及顶部,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以及顶部通过机械的和/或胶合连接部基本垂直于彼此地连接。每个柜橱板包括内部片、外部片以及由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其中,每个柜橱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四个边缘表面。所述制冷模块包括:低温段和温热段,所述温热段通过隔热壁与低温段分隔;设置在低温段中的散热器;以及设置在温热段中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底部,并且至少一个侧壁板的边缘表面附接至所述底部。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每个侧壁板与后壁板以覆盖所述侧壁板或后壁板的竖直边缘表面的主要部分的方式胶合在一起。因此,具有有效区域的所述胶合连接部缓解因在制冷装置使用期间出现热加载而在柜橱内产生的压力。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其中一个侧壁板与后壁板之间的每个连接部包括:竖直细长的凹槽,所述凹槽在侧壁板和后壁板中的一个上形成;以及设置在侧壁板和后壁板中的另一个上并插入所述凹槽的连接板条,使得侧壁板或后壁板的竖直边缘表面相对后壁板的内表面或侧壁板的内表面压制。该凹槽-板条连接进一步强化了所述连接部。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加固配件附接在侧壁板与顶部之间的前角内用于例如门铰链的附接。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至少一个预发泡侧壁板是由包括连续双皮带发泡过程的方法制成,优选地,后壁板也是这样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具有值为19mW/mK或小于该值的热传导率。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具有所需热传导特性的家用制冷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其中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的整体密度为30-35g/cm3
通过选择整体密度为30-35g/cm3的发泡隔热材料,能够保持所述板的所需机械特性并且热传递保持在低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其中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包括物理发泡剂,所述物理发泡剂为环戊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家用制冷装置的柜橱板,所述板包括内部片、外部片以及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其中,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具有值为19mW/mK或以下的热传导率。
用于家用制冷装置的柜橱板优选地通过下述连续的双皮带过程制成。通过用柜橱壁板组装家用制冷装置,能够克服或减少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些缺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包括本发明的模块化组成的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其中: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由模块化单元组成的制冷装置的实施例的局部去除立体图;
图1b为图1a中制冷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示意性描述制造本发明中的柜橱板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a与图3b为制冷装置柜橱的侧柜橱板与后柜橱板之间的连接部的第一实施例的沿图1a中A-A得到的部分截面;
图3c与图3d为图3a与图3b中连接部的第二实施例的沿图1a中A-A得到的部分截面;
图4为图3中连接部的第三实施例的沿图1a中A-A得到的部分截面;
图5为图3中连接部的第四实施例的沿图1a中A-A得到的部分截面;
图6为穿过侧壁板的前边缘的沿图7中B-B得到的截面;
图7为将门去除后的组装的柜橱的主视图,其示出热虹吸管围绕柜橱开口的定位;
图8与图9分别为从左后侧以及右后侧得到的制冷模块的立体图;
图10为从柜橱的底部盘上方得到的局部去除的视图,其示出安装在图1a的制冷装置中的制冷模块、以及多个设备的定位、以及沿图8中C-C得到的穿过制冷模块的温热段的空气流;
图11为从安装在图1a的制冷装置中的制冷模块的低温段上方以及温热段的上部的上方并且沿图8中D-D得到的局部去除的视图;
图12为安装在图1a的制冷装置中的制冷模块的沿图9中E-E得到的并且穿过散热器风扇的从后面看到的截面图;
图13为从安装在图1a中的制冷装置中的制冷模块的前侧至后侧的沿图9中F-F得到的并穿过散热器的截面图;
图14为从相对后壁板的内部设置的内壁的柜橱开口得到的视图;以及
图15为沿图14中G-G得到的穿过图14中后壁板和内壁的截面;
图16为示出柜橱板的制造的立体图;
图17为壁板的前部以及异型前材的沿图7中B-B得到的截面;
图18为柜橱的实施例的顶部的沿图14中H-H得到的截面;
图19a与图19b为制冷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0a与图20b分别为柜橱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实施例的从后面观察得到的立体图以及沿K-K得到的截面图;
图21为异型前材的截面图;
图22与图23示出热虹吸管的替代实施例;以及
图24为制冷模块的替代实施例的沿图9中F-F得到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模块化组合制冷装置的局部去除的立体图,所述制冷装置即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或其组合。采用组合方式是指制冷装置具有分开的隔热段,所述隔热段将低温空间划分为独立的冷冻隔间和独立的冷藏隔间。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有冷冻或冷藏中的单个功能。制冷装置100包括柜橱101与制冷模块102,所述制冷模块102定位在柜橱101的内底板103的下面。尽管未示出,所述制冷装置通常包括内部配件,例如架子支撑件、架子、箱以及锁;控制板;灯;配线;传感器等。
图1b为模块化组合制冷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所述制冷装置100包括柜橱101,所述柜橱101由多个柜橱板组成,其中包括两个侧壁板1、顶部板2、以及下后壁板3和上后壁板4、以及加固配件5。制冷装置还包括门6和制冷模块102,所述制冷模块102包括例如压缩机、冷凝器、散热器、风扇之类为了获得冷却效果所需的设备。所述制冷模块102(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形成为自持式或独立式模块,能够轻易地安装在柜橱101中并连接至总电源。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块102设置在柜橱101的底部。所述制冷模块102具有底部盘31,所述底部盘31也是整个制冷装置的底部盘。所述柜橱由底部盘31支撑。更具体地,侧壁板1可安装至底部盘31。并且,底部盘31包括轮或滚轮110、或替代或结合滚轮110的水平底座。为了能够在维护时接近制冷模块102,下后壁板3是可打开或可拆卸的。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块位于柜橱中的不同位置,例如顶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橱设有独立的底部盘,所述底部盘构成内底板,并且所述制冷模块安置在该底板的下面,同时可伸缩或可接近以用于维护。因此,柜橱的最高与最低定界(delimiter)能被限定为顶部和底部,因为它们既可以是独立的板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部分,例如制冷模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a与图19b所示,柜橱116由顶部板、侧壁板、后壁板以及底部板组成,并且所述柜橱116设有底部连接元件121,所述底部连接元件121用于将所述柜橱116与设置在柜橱116下面的制冷模块118相连接。为了便于维护制冷模块118,尤其是低温段34,柜橱116的底部板设有盖子120,其示出处于打开位置。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制冷装置的实施例中,门6、顶部板2以及内底板103均以本领域常用方法制造,例如本领域常用发泡技术,而侧壁板1与后壁板3、4均由以下将详细描述的方法制造。然而可以理解,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门6、顶部板2以及内底板103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由本发明中的方法制造。
优选地,所述板1、2、3、4、103通过粘附或胶合的方式相互连接,这种方式提供了牢固的并且紧密的连接部。另外,胶合连接部提供良好的热稳定性。并且,胶合连接部的密封性确保了制冷装置的高度清洁,所述制冷装置中通常装有食物。加固配件5安装在侧壁板1与顶部板2以及内底板103之间的夹角处。所述配件5粘附在表面或通过适当的紧固元件所附接。所述配件5在使用中以及在胶粘剂固化过程中将提供给柜橱101强度,优选地,所述配件5用于将所述板彼此附接。所述配件还用作加固部件用于附接例如门铰链或类似物。应该注意的是,以下将进一步解释,不是必须要添加所述配件。即使没有这些配件,所述柜橱也能够得到足够高的稳定性。
根据这里所描述并说明的实施例,柜橱的侧壁板1与后壁板3、4通过图2中示意性流程图所示的板制造方法形成。此外,门6、顶部板2以及内底板103也可由本发明中的方法制造。上部片和下部片材料,例如,金属片8和塑料片9、金属片8和金属片9、或塑料片8和塑料片9,分别从输入端中的上部和下部片辊子供应至片形成和发泡机器。当将所述片层从输入端朝向输出端进给时,所述片层最初彼此相距相当大的距离。在第一压型阶段10,所述片被压型为所需板形,例如向内弯折纵向边缘达到例如相对于所述片的其余部分为直角,通过将所述片向内弯曲形成凹槽或通过向外弯曲所述片以形成凸缘,为了实现例如上述实施例,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随后,在发泡阶段11,执行连续的双皮带发泡过程。该过程包括片材料的腹板经过发泡阶段11,以及所需量的隔热泡沫胶(例如聚氨酯泡沫)涂覆在所述片层之间的间隔中的下部片表面之上。然后,所述片层被促使更接近彼此以得到夹层板的所需厚度。所述泡沫随后在固化阶段12被固化。在固化阶段12,在泡沫固化期间,保持该移动的夹层板结构的上部片材料与下部片材料之间的确定距离,直至泡沫变硬。该固化过程是在受控的温度下执行的,以得到夹层板结构中均匀的泡沫层。通过这种方式,所述板的形状和形式能够被控制。在切割阶段13,连续夹层板腹板随后被切割成具有所需长度的柜橱板。在切割阶段13,所述片和泡沫能够以不同的长度进行切割,这对于下面将描述的安装用途是有利的。随后,所述板在阶段14被冷却。该冷却过程是受控的以防止所述板弯曲(buckling)。任意附加的附接部件(例如组装配件,架子支撑件或异型材)能够沿一个或多个边缘安装在冷却的柜橱板上以得到完成的模块化柜橱板15,所述完成的模块化柜橱板15准备用于传输以及随后的组装以形成制冷装置柜橱。
替代地,在发泡操作之前,所述片材料已备用于之后阶段的所述附加的附接部件的安装。因此,所述片材料设有镗孔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附接部件的类似设置。可选地,所述片材料在其面向将用作柜橱板的内部的表面上还设有紧固零件,例如加固元件、螺丝座等。加固元件也可采用管状物形式,用于在板内形成一个或多个通道,用以装入例如配线或电子设备。通过采用具有真空板的夹层板结构,能够提供额外的隔热层。聚乙烯(PE)薄膜条也可用在所述片材料上。通过这种方式,部分片材料能够被轻易地从柜橱板上拆除。当将全尺寸柜橱分为冰箱/冷冻室柜橱,而需组装顶部段至柜橱或中段时,这种方法是有用的,并且板之间需要直接的泡沫至泡沫接触表面。在随后发泡期间,这些零件将利用泡沫埋置。
所述制造板的方法的优点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制冷装置的能量需求量是很高的,并且很可能会在将来增加更多,这就是说隔热性能即所述壁板的热传导性非常重要。热传导率,k或λ值是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特性。常规的发泡工艺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经在制冷装置的制造方面应用了很多年。对于泡沫性能而言,利用该技术的现有发泡剂只能做出很少改进。而转为连续发泡技术,则能够对泡沫做出新的改进,例如关于隔热性能和泡沫材料的消耗方面。
相比于常规的“就地”发泡技术,其中泡沫被注入封闭的腔中,连续发泡方法采用以下技术,其中随着皮带向前移动,混合液体泡沫成分被分配并分布遍及移动的表面,几乎覆盖整个下表面区域。在连续发泡中没有封闭腔。在常规的“就地”方法,混合泡沫成分被注射在一个注射点或通常为多个注射点。之后,通过泡沫的流动,反应并膨胀的泡沫填充所述腔,对于大型装置,有时该流动距离超过一米。为了克服流动泡沫和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就需要使用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泡沫制剂。泡沫流量不足将导致机械和热不合格的泡沫质量或泡沫原材料的不合理的高消耗。此外,在传统发泡中,需要调整泡沫量以提供一定量的过保压,即在所有位置处施加一定压力在腔壁上用以得到规模稳定的泡沫。
在连续发泡过程中,由于泡沫基本上只在一个方向上扩展,所以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泡沫流动和过保压。用于常规发泡的泡沫制剂就不适用了。不能够控制这些制剂,那么后果就是皮带边缘处扩展的泡沫的泄漏以及逆着分配设备往回扩展的泡沫的泄漏。
用于连续发泡技术的最新制剂适用于建造业,相比于制冷装置工业,该建造业具有其它优先项。该技术生产的典型产品是工业墙和屋顶板,它们具有更高的泡沫密度,以及比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可取的热传导率更高的热传导率。现有的泡沫制剂必须被调整以满足制冷装置的需要,这意味着化学品供应商需要为新的应用开发新的系列的泡沫。结合基础多元醇、催化剂包和表面活性剂、水含量和物理发泡剂以及其它添加剂的选择和比例,改进泡沫制剂的余地很广。此外,当制造用于建造业的板时,必须在泡沫制剂中添加阻燃剂。对于制冷装置,就不必将阻燃剂添加在泡沫制剂中。
由于“一维”泡沫流动,连续发泡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发泡技术能够提供改进泡沫结构的余地。表面空隙和气泡的形成能够被大量减少使得该技术能够使用较薄的表面材料。改进的泡沫结构对可改进的隔热性能会产生影响。此外,这项技术允许通过工艺控制使泡沫细胞定向或使泡沫细胞延长以改进特定的隔热性能。由于泡沫结构很均匀,因此降低总体密度也是可能的,即减少泡沫消耗。
对经发泡隔热材料(即聚氨酯泡沫)传递热的主要贡献是细胞气体、固体结构中以及通过辐射传输的热量。由于小的封闭的细胞,所以可以忽略对流。由发泡剂组成的细胞气体,例如混有二氧化碳和少量空气的碳氢化合物,对热传导率(典型地为12至14mW/mK)的贡献最大。通过减少制剂中加入的水,可以改进该热传导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二氧化碳部分。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泡沫制剂的发泡剂是环戊烷。然而,在泡沫反应中需要一定量的水以产生热量,并且水的减少对其它的泡沫处理会产生影响,如泡沫的可流动性和泡沫的性能,如机械强度。
固体热传导取决于泡沫的密度和形态。较小的细胞尺寸减小通过辐射的热传递。细胞尺寸是由表面活性添加剂和泡沫反应控制的。改进热传导的一种方法是生产具有垂直于热量流动方向的细长细胞的各向异性泡沫。但是,必须增加密度以维持尺寸的稳定性。该泡沫的整体密度可以是30-35g/cm3
传统的环戊烷发泡聚氨酯泡沫的热传导率为19-20mW/mK。相应地,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连续双皮带过程能够得到19mW/mK或更低值的热传导率。更具体地,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连续双皮带过程能够得到17.5-19mW/mK范围内的热传导率。
通过该方法,将能够确保良好的腔内泡沫填充。与常规的注射成型相比较,所述方法能够减少存在气泡和未填充腔的风险。并且,隔热性能更高。可以选择泡沫的特定定向。总之,这些优点用以得到隔热层的最小厚度(即所述泡沫),以及所述板的最小厚度,但同时得到最大隔热效果。
如图16最佳示意性示出,在制造方法的替代实施例中,异型材23沿夹层板腹板60的至少一个边缘插入。将在下文中结合图6进一步描述所述异型材23。因此,在发泡阶段,当泡沫17已经涂覆在顶部片8与底部片9之间时,并且上部片8已被拉近至下部片时,例如通过如图16中虚线所示的成型辊子61,异型材23从夹层板腹板60的侧面应用并且附接至所述侧面。所述附接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实施,并且下面将描述其中优选的一种方式。然而,通常也包括以下结合,型材23具有沿型材23的长度延伸的细长凸缘,并且所述凸缘进入已经在其中一个片的一部分中形成的凹槽,以及型材23与未固化泡沫17之间粘性接触。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安装柜橱的时间。
当组装柜橱时,柜橱板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连接至彼此。例如,通过胶合、螺旋装配以及铆接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外部片层8为上漆金属性片,而内部片层9为塑料片,也可以采用其它变体,例如内和外表面都是塑料片或金属性片。图3至图5示出侧壁板与后壁板之间的连接部的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图3至图5所示的全部连接部的一个共同特征在于,在上述板制造过程中,至少一个壁板1的外部片8超出发泡材料17的边缘表面16延伸,并且至少一个壁板1的外部片8已经弯向边缘表面以完全地或部分地覆盖发泡材料的边缘表面。片8的延伸的边缘部分提供了用于相邻板的附接的附接区域,由此所述壁板具有用于壁板1之间的连接的片层连结区域,所述板层连结区域用于通过胶合和/或螺接方式得到所述壁板1彼此之间的坚固连结。依照该大体思路,所述连接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以及图3至图5所示的四个不同的示意性实施例来实现。
图3a示出连接之前的侧壁板1和后壁板4,侧壁板1的外部金属性片8超过纵向边缘表面16延伸并且已经弯向纵向边缘表面16,而内部塑料片9终止在距离相同的纵向边缘表面一定距离处,从而泡沫17将沿边缘16a暴露于内侧。另一方面,后壁板4设有外部金属性片8的延伸部分18,但是所述延伸部分18不弯向边缘表面。反而,所述金属性片从边缘表面伸出。相应地,当两个壁板1、4垂直于彼此相连接时,在外部金属性片8之间形成重叠部分,从而使它们能够连接至彼此,优选地通过胶合结合螺接的方式,以当胶粘剂固化时将壁组件固定在一起。图3b示出侧壁板与后壁板已经相连接。泡沫至泡沫接触表面16a、56也适于彼此胶合,一方面是为了连结目的,另一方面是为了提供气密并且防水的连接部。柜橱板之间的泡沫至泡沫接触防止形成柜橱内部至外部的任何热桥。然而,如图3c至图3d所示,将侧壁板的内部片延伸一定距离并且将后壁板的内部片延伸并弯向边缘表面一定距离,并且将所述延伸出来的部分胶合在一起也能够用于增强连结强度。
因此,图3c至图3d所示的连接部除了图3a至图3b所示的连接部之外,后壁板4的内部片55已经弯向每个各自的纵向边缘表面56、57,由此覆盖所述纵向边缘表面的一小部分,如图3c所示。在图3d中,侧壁板1的内部片9已经与后壁内部片55的弯曲部分一起延伸并且附接至所述弯曲部分。该额外的板至板连结增加了柜橱的强度和稳定性。
图4所示连接部中,侧壁板1的外部片8延伸超过边缘表面并且已经弯向边缘表面16以及内表面一定距离。而且,后壁板的外部片8延伸超过边缘表面一定距离并且弯向边缘表面。并且,侧壁板与后壁板沿所述壁板之间的邻接区域分别在边缘表面和外表面中均设有细长凹槽19,其中每个凹槽都是由外部片8形成的,所述外部片8弯曲成型进入泡沫材料17。这些细长凹槽用于通过连接板条20(优选地为塑料)实现连接,所述连接板条20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具有匹配所述凹槽的形状并且插入所述凹槽用于将所述壁板连接在一起。连接板条与凹槽的这种固定能够通过例如滑入配合连接、胶合或螺接方式实现,优选地为上述方式中两个或多个的结合。并且,所述壁板之间的邻接区域中的通过弯向外部片提供的连结区域用于通过胶合方式连结来增加强度。
图5示出柜橱板之间连接部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类似于图4所示实施例,侧壁板的外部片8延伸超过边缘表面16以及内表面一定距离,而后壁板4的外部片延伸超过边缘表面一定距离。然而,在柜橱的外侧没有设置凹槽。反而,通过将外部片弯曲进入泡沫材料17而在后壁板的边缘表面(即所述壁板之间的邻接表面)中设置细长凹槽21。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壁板之间的邻接表面内向外弯曲外部片,在侧壁板1设置细长凸缘22。通过所述凸缘进入所述凹槽的滑入配合连接结合胶合方式,实现所述壁板的牢固连接。
根据柜橱板之间的连接部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0a与图20b所示,侧壁板122的外部片的边缘部分124已经弯向并覆盖板122的后边缘表面。细长凹槽126已经在边缘部分124内形成。该凹槽126在其底部宽于在其顶部。后壁板132的外部片128具有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延伸超过后壁板132的泡沫材料134的边缘表面。后壁板132的外部片128的边缘部分的最边缘子部分130已经弯成符合凹槽126的形状,并且更具体地为至少遵循凹槽126的一个侧壁和底壁,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还遵循凹槽126的另一个侧壁的一小部分。最边缘子部分130已经容纳在凹槽126中,并且,因为凹槽126从其底部向其开口逐渐变窄,所以所述最边缘子部分130将后壁板132锁定至侧壁板122。后壁板132的边缘表面,即,尤其泡沫的紧靠侧壁板122的内部片136的边缘表面。
参照图3至图5所述的全部壁板均能够通过包括上述双皮带发泡过程的连续过程制造,所述壁板具有延伸超过或弯向边缘表面以及内表面一定距离的伸出的外部片、或具有凹槽或凸缘。
优选地,顶部板通过胶粘剂附接至侧壁板和后壁板。通过这种方式,柜橱的稳定性将增强并且气密性和防水性将得到保证。所述连接部能够根据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形成,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例如,如图18所示,每个侧壁板1设有机械加工的顶端凹槽114,所述机械加工的顶端凹槽114形成侧壁板1内侧上的架子。顶部板2容纳在相应的凹槽114中并且搁置在所述架子上。
通常需要形成具有独立的中间壁板的柜橱,用以将空间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具有各自门的隔室,例如形成单独的冷冻室和冷藏室,或用以安置隔室内固定的架子。这里将中间壁板或固定的架子胶合于柜橱的内表面也是有利的。在所述以及所示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形成柜橱的底部并且优选地制冷模块胶合于侧壁板和后壁板。
参照图6,其中示出柜橱前框部的一小部分的横截面,即柜橱的围绕并限定柜橱中开口的部分。此处,柜橱设有异型材23,优选地为塑料制成。所述异型材23设置在前框部上,即所述异型材23围绕柜橱的开口延伸,如图7所示。所述异型材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附接,例如通过黏合剂或下面将描述的方式。所述异型材具有多种用途。尤其,所述异型材可用作用于门的邻接表面,并且减少热量从周围空气渗漏进入所述柜橱。由图6明显示出,所述型材23具有矩形的基本截面形状。所述型材23包括两个独立的凹进处或腔24、25,其中24适于填充泡沫以防止湿气从外界进入,并且比另一个腔25更接近内部片9定位。在替代实施例中,首先提到的腔未填充,即填充的是空气,而所述型材的末端被密封。另一个腔25未被填充并且由可拆开的细长覆盖部件26所覆盖,所述可拆开的细长覆盖部件26优选地由钢制成,从而使其能够结合门上的磁条用作磁锁的部分。覆盖部件26横截面基本为L形并且额外覆盖所述型材23的外侧91。在相对的所述型材23的内侧92,其壁通过凸出的边沿或翼93延伸,所述凸出的边沿或翼93覆盖内部片9的一部分,并且由此覆盖内部片9与型材23的后壁之间的过渡部分,这是一种卫生处理手段。在所述腔25中设有细长、横截面为U形的支撑构件或支架27用于以下将说明的热虹吸管28。为了异型材23的附接,壁板的外部片8延伸并弯向壁板8的边缘表面一定距离。外部片8的延伸部分在其已经向内弯曲进入所述泡沫材料17的子部分处限定细长凹槽29。另一方面,异型材23的后侧由细长凸缘30形成,所述细长凸缘30沿所述型材23的长度延伸并且配合至所述凹槽29中。相应地,通过胶合以及凸缘30进入凹槽29的卡扣式配合,所述异型材23能够牢固地并且气密地以及防水地安装至壁板的前边缘。
热虹吸管或载热体管28是防冷凝设备的一部分,所述防冷凝设备是设置用来避免邻近制冷装置的门的低温表面上发生冷凝的前框部加热系统。在所示实施例中,管28以循环回路闭合并且围绕所述柜橱的开口设置,如图7所示,其中还未安装覆盖部件26。当组装制冷装置时,借助于U型支架27,将管28卡入邻接异型材23的外角的支架27是很容易的。因此,通过围绕异型材的外侧91的后角接合覆盖部件26的一个边缘部分94,并将覆盖部件26的相对的边缘部分95处的弯曲部分卡入异型材23的处于开放腔25内的凹槽96,以安装覆盖部件26。通过这种方式,热虹吸管28将与覆盖部件26相接触地设置或至少邻近覆盖部件26设置,以用于热虹吸管与覆盖部件之间的热量传输。热虹吸管28填充有适当的冷冻剂并且以与柜橱底部的制冷模块中的热源热接触地安装。所述热源通常为冷凝器管或压缩机壳体或在该实施例中为金属性冷凝器盘31,如图10所示,所述金属性冷凝器盘31形成柜橱的底部,并且冷凝器管32以蜿蜒方式安置在所述金属性冷凝器盘31上用于增强制冷。热虹吸管28的煮器,例如图22所示的煮器176,安置在冷凝器盘31上。由于冷凝器盘上升的温度,当热虹吸管28中的制冷剂经过所述煮器时,将吸收来自冷凝器盘31的热量,并且,在特定的温度水平,煮器中的制冷剂开始蒸发并在管内循环。当所述制冷剂到达门周围较冷的区域时,所述制冷剂将热量散发至周围部分而冷凝回液体,从而防止在门与柜橱的前框之间凝结以及可能形成的霜。一旦制冷剂已经冷凝,它将流回至柜橱较低的区域并且再次吸收来自冷凝器盘的热量。异型材可具有很多替代的形状,其中一种如图17所示。根据该实施例,异型材80通常安装在壁板66的纵向边缘上,壁板66的制造方法与上述板制造方法相同。在该替代实施例中,壁板66的外部片68的延伸部分已经弯曲,从而使其第一子部分70已经弯向壁板边缘并且平行于壁板边缘延伸;邻近第一子部分并且更接近外部片68的末端的第二子部分已经进一步弯曲并且平行于外部片68向后延伸;以及最后,包含外部片68的边缘的第三子部分72平行于第一子部分70向着内部片69延伸。所述内部片转而具有延伸的边缘部分73,所述边缘部分73已经弯向壁板66的边缘的一部分,并且与第三子部分72对齐。外部片68与内部片69的边缘之间存在间隙。异型材80的横截面大体为矩形,并且具有对应于第二子部分71与外部片69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宽度,并且具有对应于第一子部分70与第三子部分72之间的距离的实际深度。此外,异型材80还具有T形凸缘81,所述T形凸缘81沿型材80的长度延伸并且从型材80的后壁82伸出穿过所述间隔并且进入泡沫67。并且,所述型材包括边沿83,所述边沿83沿所述型材80延伸并且也从型材80的后壁82伸出,但是所述边沿83基本为L形并且具有主部分,所述主部分平行于所述后壁82延伸,同时与后壁82一起限定狭槽。内部片69的边缘部分73容纳在所述狭槽中。凸缘81与边沿83确保型材80能够适当地附接至壁板66。与上述实施例相似,所述异型材具有两个主要腔。一个腔84是封闭的并且填充有泡沫,或密封端部地填充有空气,结合上述另一个实施例,并且另一个腔85是开放的但是所述开口由金属板条86覆盖,所述金属板条86用作腔85的盖子。对应于上述实施例,开放腔85容纳热虹吸管87。
异型材140的另一个实施例类似于上述参照图6描述的异型材23。因此,例如,所述异型材140具有两个腔142、144、用于容纳热虹吸管的U形支架146,以及在异型材140的内侧处的第一翼148。然而,例如,区别在于在所述异型材140的后壁没有凸缘,并且具有额外的第二翼149,所述第二翼149相对第一翼148设置在所述型材的外侧。第二翼149设置用以覆盖外表面的边缘部分,并且因此覆盖外部片的边缘部分、板的边缘部分,并且同时覆盖外部片与型材140之间的过渡部分。所述型材140具有平坦的后表面,所述平坦的后表面优选地粘性地附接至板的边缘表面。
防冷凝设备或热虹吸管可有很多替代的形状,并且其中一些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因此,如图22所示,防冷凝设备由基本为矩形的载热体管160组成,所述载热体管160设置为环路。所述载热体管160设置以安装在上述柜橱的前框部内。所述环路包括底部段162、第一竖直段164、顶部段166、第二竖直段168以及端部段170。所述环路进一步包括煮器部172,所述煮器部172连接在端部段170与底部段162之间,并且位于热虹吸管160的最低点处。实际上,所述煮器部具有第一管段174,所述第一管段174设置以待安装为使得其向下延伸并且向位于柜橱下的制冷模块的内部延伸。所述煮器176具有加宽了的管160的横截面,即具有比管160的其它部分更大的横截面积,并且所述煮器176紧接在第一管段174之后,如上文已经说明的,所述煮器176与制冷模块中的热源热接触地安置。第二管部从煮器176向上并向外引向所述底部段162。所述顶部段166与端部段170稍微倾斜仅一度或很小角度的角。为说明目的,所述角在图中被最大程度地放大。实际上,这些管段被相应地设置以保持处在柜橱的顶部板和底部板的前边缘的厚度范围内。所述倾向具有以正确的方向引导载热流体的作用,所述载热流体在经过管160传输期间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根据其它实施例,如图23所示,防冷凝设备180、190以具有两个封闭端的单向管方式设置。煮器部分182、192在一端形成。如图中箭头所示,气态载热流体上升穿过所述管180、190,在管180、190的上部冷凝,并以液态形式穿过相同的管180、190返回至煮器部分182、192。
参照图8至图13以及图1a和图1b,对制冷模块102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所述制冷模块102为所谓动态制冷类型,其中冷空气产生并随后吹入冷却和储存物品的装置100的低温隔间104。通过这种设计,就不需要低温隔间104中的任何散热器线圈,促进了从模块化单元组装制冷装置。制冷模块102被分为低温段34和温热段35,所述低温段34和温热段35由隔热壁105分隔。低温段34基本位于制冷模块102的一半上,而温热段35邻近低温段设置并且还包括低温段34之下的制冷模块102的最低部分。尤其,低温段34支撑散热器33和第一风扇42,所述第一风扇42安装在散热器33的后侧,即朝向制冷装置100的后壁4的一侧。并且,低温段34容纳输出空气管道43以及输入空气管道44,所述输出空气管道43在其后侧与风扇相连,并且以弯曲方式向上流出式(debouching)延伸,所述输入空气管道44从制冷模块102的后端延伸至散热器33的前侧,在制冷模块102的后端所述输入空气管道44邻近输出空气管道43设置。第一风扇42产生空气流,所述空气流穿过散热器34(冷却空气)并流出穿过输出空气管道43向上进入低温隔间104。返回的空气从低温隔间104穿过输入空气管道44,和/或穿过处于制冷模块102的前端的输入开口45流回至散热器33。应该注意到,当制冷装置为具有单个隔间的冷冻装置时,通常使用前端输入开口45,而当制冷装置具有冷藏隔间和冷冻隔间,通常冷冻隔间使用前部输入开口45并且冷藏隔间使用输入空气管道44。尤其对于空气循环,制冷装置100设有后壁衬层50,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后壁衬层50包括薄片,所述薄片通过例如卡扣配合或胶合定位在后壁板4的内侧,并且所述薄片(优选地在中间)向外弯曲,即朝向低温隔间104的前部弯曲,由此形成后壁衬层50与后壁板4之间的间隔。在替代实施例中,尽管所述后壁衬层设置在距离后壁板一定距离处,后壁衬层反而是平坦的,由此形成所述间隔。所述衬层50包括低温空气管道51、温热空气管道52,所述管道51、52设置在所述间隔内,输入空气排放开口53a横穿所述衬层50分布并且与低温空气管道51相连通,并且输出空气排放开口53b定位在输入空气排放开口53a之下,处于衬层50的最低部分,并且与温热空气管道52相连通。在替代实施例中,空气排放开口53a、53b分别不同地设置或分别不同地连接至低温和温热空气管道51、52。所述空气管道51、52在衬层50的薄片之后隐藏在薄片向外弯曲部分与后壁板4之间得到的间隔中。低温空气管道51与输出空气管道43的端部接合,并且温热空气管道52与输入空气管道44接合。
因此,空气循环方式如下。冷却的空气从散热器33流出,穿过第一风扇42,经过输出空气管道43,低温空气管道51和输入空气排放开口53a进入低温隔间104的空间(space)中。所述空气从低温隔间104的内部空间穿出发散。在低温隔间104中,内部部件例如架子(为简明起见未示出)有助于提高空气导向和混合的实际程度。潮湿的以及稍微升温的空气被迫从低温隔间104中排出,穿过输出空气排放开口53b,经过温热空气管道52以及输入空气管道44返回至散热器33。可选地,前部输入开口45也用于潮湿的返回的空气。然而,前部输入开口45主要用在具有在冷冻隔间顶部并且与冷冻隔间相分隔的冷藏隔间的制冷装置,在所述情况中,前部输入开口45仅将空气从冷冻隔间引导至制冷模块10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空气循环的替代解决方案包括排放开口的不同设置,不同地形成的衬层,或低温隔间中的空气循环的其它解决方案,制冷模块中的空气管道的不同设置等。并且,从低温隔间流通的一部分升温的空气能够在制冷装置的后侧排出,以避免在制冷装置的背面凝结。然而,这里所述的以及所示的实施例是有利的并且是目前优选的。
后壁衬层50除了提供用于将低温空气通过空气排放开口53a、53b分散至低温隔间104以及将温热空气通过空气排放开口53a、53b从低温隔间104抽出的机会还具有其它用途。例如,后壁衬层50可具有美化用途。因为后壁板4是由本发明中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所以很难改变内表面的外观,并且后壁衬层还能够用于覆盖在组装过程中尤其是柜橱101的内角中可能产生的任何瑕疵。后壁衬层50还能够用在其它安装设置中,如照明以及控制装置或用于隐藏用于此类部件的布线,并且所述后壁衬层50还设有用于柜橱内架子的支撑件。在所述实施例中,提供了架子的灵活定位的架子支撑件59设置在柜橱101的内侧壁上。
制冷模块102进一步包括温热段35,所述温热段35尤其容纳压缩机36以及冷凝器管32,如现有技术可知,所述压缩机36连接至散热器33的输出端,所述冷凝器管32经过减压阀连接至压缩机36的输出端以及散热器的输入端。低温段34与温热段35之间的连接优选地经由穿过隔热壁105的密封的通孔形成。并且,温热段35容纳处于压缩机36前面的第二风扇37,所述第二风扇37设置在温热段35的前部。
紧凑型制冷模块102对于相关的不同的方案设有严格的要求。一类方案相关于冷凝器管32。尽管冷凝器管32需要被有效冷却的空间有限。冷凝器管32具有延伸的长度并且以蜿蜒的、一层或多层的方式叠在金属性底部盘31上用以增强制冷效果。冷凝器管32占用底部盘31的尽可能大部分的区域,由此,尤其部分地在低温段34之下延伸。该冷凝器管-盘式结构是有利的,尤其体现在不需使用特定的散热凸缘,并且体现在制冷结构的整个面积相对于由此占据的体积变大。如图1最佳示出,在运转过程中,第二风扇37将空气流穿过制冷模块102的下前部内的输入开口38抽出。空气从输入开口38越过底部盘31,围绕压缩机36朝向制冷模块102的后部流动,并且由弯曲的竖直翅片39导向(所述弯曲的竖直翅片39设置在温热段35的后部),围绕分隔壁40流动,从而使空气以向前并且穿出输出开口41的方向流动,所述输出开口41与输入开口38并排设置在制冷模块102的下前部。这些开口38、41设置在制冷装置100的门6的下面。分隔壁40在输入开口38与输出开口41之间从制冷模块102的前壁106向后移动一定距离,但是留出用于空气进入翅片39的开口。
从附图中清楚地示出,并且如上文所述,制冷模块102在散热器33周围以及朝向低温隔间104被很好地隔离,以分别限制制冷模块102的温热段35和低温段34与低温隔间104之间的热量传输。
在制冷效果由根据本文所描述和说明的自持式制冷模块产生,并且由柜橱内的空气流所分配的制冷装置中,需要使制冷模块紧凑。在所示实施例中,上述要求使得散热器33的至少一部分位置低于压缩机36的上部。这对除霜系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所述除霜系统即实现散热器33升温以融化聚集在其上的霜和冰、产生的化霜水的排放,以及化霜水的蒸发的系统。通常,随着温热的压缩机壳体加热化霜水,化霜水将从压缩机的顶部的水槽中蒸发。所述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管或类似设置从散热器引入至水槽。然而,当散热器至少部分地低于压缩机定位时,该方案不可行。为了解决本实施例中的这个问题,冷凝器构造为冷凝器盘31,也是具有一段冷凝器管的金属底部盘31,冷凝器管即以蜿蜒方式铺设在冷凝器盘31上用以制冷的制冷剂导管32,如图10所示。通过这种方式,融化排泄水能够流出至冷凝器盘31上,或如该实施例中,融化排泄水流出至位于冷凝器管32的顶部上的排泄水托盘46上。这将使得在排泄水被蒸发的同时增强冷凝器盘的制冷效果。
如本文所描述和说明的自持式制冷模块,制冷是由动态制冷实现,通过动态制冷,低温空气在制冷装置中循环以冷却储存在低温隔间中的物品。所述空气穿过散热器33而被冷却,并且第一风扇42用于将空气穿过散热器33抽取。为了增强制冷模块102的制冷能力,散热器33和第一风扇42的形式适于彼此。在所示实施例中,散热器33具有垂直于空气流的基本为正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其具有稍大于风扇的直径的最大横截面尺寸。如图11至图13最佳示出。通过这种方式,散热器33和风扇42的尺寸将有利地适于彼此,从而使空气流基本均匀地分散在整个散热器横截面。因此,散热器33将以最优化的方式被使用。当然,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散热器是最优选的,并且是替代的实施例,但是这可能会导致散热器成本更高。然而,可以理解,散热器也可以是略微矩形。通常,考虑到散热器的最大宽度或高度尺寸应该比风扇的直径大出20%以下,并且优选地比风扇的直径大出10%以下。有效运行的散热器使其整个尺寸能够减小,这一直是一个优势,并且尤其对于该实施例中的制冷模块。
动态制冷式家用制冷装置,如该实施例中,通常会在散热器33的风扇的表面上形成很多霜和冰。从低温隔间返回的空气流,尤其是从冷藏装置的低温隔间返回的空气流比较温热和潮湿,并且当该空气被引入到低温的散热器时,湿气就在散热器上形成霜和冰。为了避免或至少减少此类问题,预除霜盘47设置在散热器33之上并且与其接触,如图13所示。所述预除霜盘形成输入空气管道44的底部。从低温隔间返回的比较温热和潮湿的空气流是在预除霜盘47的相对于散热器33的另一侧(即上侧)输送的。这样做就促使空气流中含有的至少一大部分水分在到达散热器33之前冷凝并冻结在预除霜盘上,这就减少了穿过散热器33的空气流由于积聚在散热器33的翅片间隔内的霜而被阻碍。此外,相比较于未设置预除霜盘47的装置,翅片能够被更邻近彼此地设置,即间隔将更窄,而不会带来间隔中霜堵塞的风险。这样转而形成了更小的散热器。如图13清楚地示出,散热器33以及预除霜盘47向下朝向制冷模块102的前端倾斜。当散热器33被加热用于除霜时(通常以适当的间隔自动执行,并且通常由电加热实现),来自预除霜盘的化霜水以及来自散热器中的化霜水将向前并向下流至化霜水收集盘48(在图11中也可见)上。收集盘48稍微向前倾斜直接位于散热器33之下,并且沿其边缘设有下边沿和孔49,所述孔49连接至所述收集盘48的向前端内的排泄管112。化霜水将穿过所述排泄管112流下至之前提到的位于冷凝器盘31上的排泄水托盘46上,从而化霜水能够通过冷凝器管32的热量蒸发。为了确保来自温热段的温热空气不会穿过排泄管112向上进入低温段,设置有主要由图13示意性示出的单向阀113。
根据图24所示的制冷模块的替代实施例,预除霜式除霜设备150包括第一端153和第二端155,其中,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在经过第二端155之前经过第一端153,并且其中,第一端位于距离散热器151的主输入端一定距离处。也就是说,预除霜设备150覆盖散热器151的顶部表面的主要部分,而不是像首次提到的预除霜设备的实施例那样覆盖整个顶部表面。因此,允许空气在经过预除霜设备150之后,除了从散热器的前端进入以外,还从其顶部进入散热器结构。
在散热器33除霜期间,由于空气在空气管道43、44中循环,泄漏至低温隔间104的热量通常很多。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处于橱柜中非常低的位置,由于空气的自然对流,泄漏的风险更明显。抑制此类热量泄漏的一种方法是在空气管道中提供空气调节阀,在除霜阶段所述空气调节阀将关闭空气管道。此类方案的缺点是需要提供更多可移动部件以及控制设备,所述这些部件和设备显然将增加用于制冷模块的费用。另一个缺点是穿过空气调节阀的压降,即使是在完全打开状态。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制冷模块将很大程度地防止此类热量泄漏,而不需空气调节阀或类似装置。下面将对此进行说明。
在除霜期之前,散热器和低温隔间中的空气循环通过停止风扇42而慢下来。当风扇停止了很短时间后,空气基本停止循环。柜橱内的空气运动很少而且很微弱。当除霜期开始,散热器被加热以融化散热器内以及散热器上的冰和霜,并且如果有预除霜设备,也融化该设备上的霜和冰。散热器内的空气以及散热器附近的空气也将被加热,并且加热的空气膨胀,由于加热的空气比较冷的空气要轻,所以加热的空气上升。这将开启一个散热器至低温隔间的热空气的运动。如果太多的温热空气进入低温隔间,则温度将上升,并最终损坏里面的商品。
为了不使低温隔间内的温度升高太多,散热器33被限制在一个受限的并且隔热很好的空间中,该空间具有较小的输入和输出开口以及对应的空气管道43、44。该受限空间中的空气的量因此非常小。使用期间,散热器内的温度低于低温隔间的最低温度。空气进入低温隔间的运动主要是经过输出端和空气管道43。所述空气管道43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空气管道具有比散热器的横截面更小的横截面,并且通向低温隔间的小的开口也具有较小的横截面,至少一个通向低温隔间的开口的横截面小于空气管道43的横截面。由于空气已经稳定一段时间,所以所述管道内存在具有不同温度的相当稳定的空气层。除霜期开始期间,散热器内以及空气管道43的较低部分内的温度将低于低温隔间内的温度。该低温空气比低温隔间内的空气要重并且其作用相当于盖子。当空气管道中的来自散热器的小量的被加热的空气试图上升时,所述层将防止空气向上循环。这种效果也因通向低温柜橱的小开口而增强。
所述风扇还用于帮助防止空气管道内的空气向上运动,因为在除霜期间用风扇稳定空气流是可能的。这是通过利用风扇将离开制冷模块的热的空气的量降至最低,或以受控方式分散热的空气,使其与隔间中的低温空气混合,而使低温隔间内的温度并不升高至损坏隔间内的商品的程度来实现的。风扇的使用还将结合空气管道内的调节阀使用。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制冷模块和柜橱的制冷装置,所述柜橱包括低温隔间,其中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制冷装置的底部,其中所述制冷模块包括低温段和温热段,设置在低温段内的散热器、以及压缩机、以及设置在温热段内的冷凝器,所述温热段通过一个隔热壁与低温段相间隔,并且其中,所述制冷模块包括用于从低温段向低温隔间供应低温空气的空气输出端、以及接收从低温隔间至低温段的空气的空气输入端。制冷装置的特征体现在,空气输出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通向低温隔间的开口的空气管道,所述空气管道基本以竖直方向延伸,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空气管道内的低温空气提供空气的温度层,在散热器除霜期间所述温度层防止被加热的空气进入低温隔间。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在除霜期间,空气管道内的空气具有低于散热器内的空气的温度。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空气管道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为3个或更多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低温隔间内的不同高度处。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相比较于散热器的横截面,空气管道具有更小的横截面。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通向低温隔间的开口的横截面小于空气管道的横截面。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制冷模块包括用于循环穿过散热器以及低温隔间的空气的风扇,并且在散热器除霜期间,所述风扇稳定制冷模块和低温隔间中的空气,使得制冷模块和低温隔间之间的空气循环是低的。
制冷装置能够允许制冷装置作为模块化系统制造,以独立的模块化单元制造,能够以节省成本、节省空间的方式运输模块化单元,并且能够在使用地附近以并不复杂的方式将模块化单元组装成完整的制冷装置。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构造工具,其包括制冷模块、多个柜橱板以及至少一个门,所述柜橱板包括待装成柜橱的壁板。每个柜橱板包括内部片、外部片和经发泡的隔热的材料制成的中间层。每个柜橱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四个边缘表面。所述壁板的至少第一壁板的至少一个边缘表面形成为使得所述外部和内部片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延伸超过经发泡隔热材料的边缘表面,并且提供用于附接至另一个柜橱板的附接区域。
并且,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装置的柜橱,所述柜橱已经由独立的柜橱板组装而成,所述柜橱板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顶部板以及底部板,这些板通过连接部基本垂直于彼此地连接。至少所述侧壁板和后壁板均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四个边缘表面,并且包括限定内表面的内部片、限定外表面的外部片以及经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侧壁板与后壁板之间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使得相关于连接部的壁板中的至少第一壁板的内部片与外部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延伸超过经发泡材料制成的边缘表面并且提供附接区域,相关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壁板附接至所述附接区域。
分别通过构造工具以及柜橱,能够得到成本低并且易于形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使柜橱稳固,所述连接部是气密和防水的、隔热很好并且美观。
相应地,通过设置壁板的外部片的边缘部分,使其延伸超过板的边缘表面。通过这种方式,延伸的外部片能够可选地弯向边缘表面以完全地或部分地覆盖壁板的边缘表面,或延伸的外部片保持从边缘表面伸出以用作重叠部分。在这两种情况中,边缘部分提供有附接区域。
根据制冷装置构造工具和柜橱的实施例,边缘部分与所述片的其余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经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边缘表面。例如,相关于连接部的所述壁板中的一个使其外部片弯向边缘表面,而其它壁板的外部片伸出使得所述伸出片重叠所述弯曲片。
根据制冷装置工具与柜橱的实施例,连接处的两个壁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接合区域没有任何的内部或外部片,使得所述壁板在该部分是泡沫至泡沫地连接以防止柜橱内部与周围空气之间的任何热桥。
根据制冷装置工具与柜橱的实施例,连接部的第一和第二壁板的外部片邻近各自边缘部分设有由外部片形成的细长凹槽,所述细长凹槽弯曲进入泡沫材料而成型,并且其中,所述柜橱还包括连接板条,所述连接板条包括两个平行的纵向凸缘部分,所述两个平行的纵向凸缘部分分别插入一个凹槽用以将两个壁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凹槽适于容纳连接板条(优选地由塑料制成)的相应的细长凸缘,所述连接板条盖在壁板之间的连接部上并且通过例如胶合、卡扣配合附接、螺接或其组合的方式所附接。当所述两个板被粘性地连接时,所述板条增强了连接部的强度并且有助于将所述两个板邻近彼此而固定。
所述制冷装置能够适用于上述与防冷凝设备有关的问题,并且提供了一种具有易于安装的防冷凝设备的制冷装置。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制冷模块;柜橱,所述柜橱由独立的柜橱板组成,所述柜橱板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顶部和底部,将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顶部和底部例如通过连接部和/或胶合方式基本垂直于彼此地连接;门;以及防冷凝设备,包括载热体管,所述载热体管定位在制冷装置的柜橱的前框部,优选地邻近所述门的一部分。所述载热体管填充有载热流体并且是封闭的,并且具有煮器部,所述煮器部与所述制冷模块的发热构件热接触地设置用以煮所述载热流体。
通过提供作为独立单元的防冷凝设备,很容易将制冷装置作为整体组装并安装载热体管,所述作为独立单元的防冷凝设备并不与制冷装置的制冷系统互连,而是具有其自己的煮器部,所述煮器部仅与制冷模块的发热构件热接触地设置。此外,这些特征使防冷凝设备的安装或多或少地独立于制冷模块的安装。应该注意到,发热构件可以是例如制冷模块的压缩机、冷凝器或冷凝器盘。例如,载热体管可由不同材料形成,尽管最优选地为金属以实现良好的导热性。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载热体管以环路闭合。那么,载热介质能够在所述管内循环,而不接触制冷装置的设备中其它对应的介质。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载热体管为单向管,其具有两个封闭端。该实施例适用于防冷凝的更简单的方案。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柜橱包括异型材,所述异型材安装在柜橱板的前框部,例如柜橱板的前边缘表面,并且所述异型材设有用于容纳载热体管的支撑构件。通过提供所述异型材以及提供具有用于容纳载热体管的支撑构件的异型材,所述载热体管的安装被进一步改进。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载热体管卡扣式连接至支撑构件,这种设置更加简化了安装操作。然而,也可采用其它附接方式,例如胶合或夹钳。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构件设置在异型材的凹进处中,这就确定了载热体管在前框部与门之间不会占用过多空间。替代地,所述至少一个侧壁板设有用于容纳载热体管的凹进处。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当载热体管安装在支撑构件中时,所述载热体管由细长的覆盖部件所覆盖,所述载热体管优选地由金属制成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优选地,所述覆盖部件以其内表面邻接或至少邻近所述管的方式安装,并且所述覆盖部件的外表面为柜橱的前框部的表面的一部分。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冷凝设备,包括具有煮器部的载热体管,所述载热体管填充有载热流体并且是封闭的。所述防冷凝设备设置为安装在柜橱的前框部中,所述柜橱由预发泡的侧壁板、后壁板、顶部和底部制成。
根据防冷凝设备的实施例,载热体管以环路闭合,优选地为矩形形状。所述环路包括底部段、第一竖直段、顶部段、第二竖直段以及端部段。所述顶部段是倾斜的和/或所述端部段是倾斜的。由此形成所述管内的载热流体的自循环,其中所述倾斜的段或多个段促进了液体状态的载热流体的返回循环。
所述制冷装置能够提供柜橱与门之间的接口,所述接口能够提供所需功能。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其包括制冷模块;柜橱,所述柜橱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顶部和底部;以及门。每个板包括内部片、外部片以及经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每个柜橱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四个边缘表面。将所述侧壁板、后壁板、顶部和底部组装以形成低温隔间,所述低温隔间可用门关闭。所述制冷装置进一步包括异型材,所述异型材安装在至少一个所述板的边缘表面处。优选地,所述型材安装在柜橱的前框部的边缘表面处。
因此,提供了由异型材组成的独立接口。所述异型材独立于柜橱板制造并且可设有不同的所需功能。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异型材由能够在制冷装置使用期间减小所述板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热桥的材料制成,优选地为塑料材料。因此,材料的适当选择改进了制冷装置的性能,尤其是对于外和内板表面由金属制成的情况。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异型材通过胶粘剂附接至板的边缘,例如双面胶,这利于所述型材的安装。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当门关闭时所述异型材邻接于所述门,并且所述异型材设有用于容纳防冷凝设备的支撑构件。通过该用于防冷凝设备的支撑构件在异型材中的一体化设置,其安装是简化的。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凹进处以及覆盖部件,所述凹进处容纳包括在防冷凝设备中的载热体管,所述覆盖部件覆盖所述凹进处。由此,得到平滑的前表面。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覆盖部件由第一磁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门包括由互补的第二磁性材料制成的板条。由此,所述覆盖部件以及板条结合形成确实保持门闭合的磁锁。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腔沿其长度延伸,并且第二腔平行于第一腔延伸,所述异型材提供额外的功能,其中,所述第一腔容纳支撑构件并且由覆盖部件覆盖,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腔比第一腔更邻近柜橱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二腔能够封闭并且填充有隔热材料,例如空气或泡沫。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型材包括在板的外表面的边缘部分之上延伸的翼。所述翼因此覆盖板的外角和边缘部分,这有助于制冷装置的清洁并且使其美观。此外,所述翼保护隔热材料。
所述制冷装置能够提供有效缓解散热器形状问题的制冷装置。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柜橱。所述柜橱具有低温隔间和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将冷却的空气传送至低温隔间的空气输出端、接收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的空气输入端、散热器、以及散热器风扇,所述散热器风扇产生从空气输入端穿过散热器并且至空气输出端的空气流。散热器的横截面形状适应于空气流,使得穿过散热器的不同部分的最高空气速度至最低空气速度的比率最小。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散热器的横截面最优选地为正方形,而边长差值小于20%的矩形也可以。这是能够得到的散热器风扇吹扫的横截面形状的最佳近似,而不会增加过多成本。另一方面,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散热器的横截面为圆形,但是会增加成本。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散热器的宽度有利地对应于或小于散热器风扇吹扫的横截面。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散热器包括多个翅片盘。所述翅片盘实质上提高了散热器的效率。通过将预除霜设备邻近散热器设置,使得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在到达散热器之前由预除霜设备引导,使得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水分贴附于预除霜设备,因此具有多个益处。例如,散热器不易结霜或冰,或翅片能够更邻近彼此设置而不会减少除霜操作之间的时间。通过提供更多的翅片,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
能够提供用于制造所述柜橱板的自动制造工序。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造用于制冷装置的板的方法,所述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附接在一起形成柜橱的两个侧壁板、后壁板、顶部和底部,其中每个板包括内部片、外部片和经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所述板的制造过程包括连续的双皮带发泡过程和以下步骤:
-在片形成和发泡应用机器的输入端,从相应的上部片辊子和下部片辊子供应上部片和下部片;
-当从输入端向机器的输出端供应上部片和下部片时,使所述上部片和下部片距离彼此一定距离;
-将每个片压型,如果需要的话,将每个片压型成所需板形,
-将隔热泡沫分配在所述片之间的间隙内的下部片的整个表面上;
-固化所述泡沫,由此得到连续的夹层板腹板;
-将所述夹层板腹板切割成柜橱板,以及
-控制所述板的冷却,从而所述板并不变弯。
通过所述方法,能够以连续过程制造板。
根据所述方法的实施例,压型步骤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片的边缘部分关于所述片的其余部分弯曲。由此,为了例如板组装或加固,能够得到所述板的不同边缘结构。
根据所述方法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在分配步骤之前,预加工所述片以预备所述片用于随后的独立部件的安装;以及
-在分配步骤之前,在所述片设置紧固零件。
该实施例的优势体现在设置在或伸入所述片内的零件将被埋置在随后使用的泡沫中。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制冷装置的方法,所述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依照所述制造用于制冷装置的板的方法制造的板,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装柜橱、并将制冷模块附接至所述柜橱,其中组装柜橱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个侧壁板和后壁板沿所述后壁板或侧壁板的边缘的大部分长度利用胶粘剂连接;以及
-将顶部和底部连接至侧壁和后壁。
制冷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减轻上述散热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压缩机之下而产生的问题的制冷装置。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模块和柜橱,所述柜橱包括低温隔间,其中,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将冷却的空气输送至低温隔间的空气输出端,以及接收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的空气输入端。所述制冷模块设置在制冷装置的底部,并且其包括低温段、温热段、设置在低温段的散热器、以及设置在温热段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温热段由隔热壁与低温段分隔。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管,所述冷凝器管以蜿蜒方式设置在或整合在制冷模块的底部盘上。
由此,发热设备,即冷凝器管可设置在制冷模块的底部层级,用于蒸发化霜水。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制冷模块包括排泄水托盘,所述排泄水托盘邻近冷凝器管设置,并且容纳来自散热器的化霜水。这是利用冷凝器管产生的热量蒸发所述化霜水并有效地冷却冷凝器管的有利方式。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排泄水托盘由底部盘的一部分构成。这是排泄水托盘的简化实现方式,其中制冷模块采用基本结构。
另一方面,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排泄水托盘由设置在冷凝器管顶部的独立的托盘构成。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制冷模块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散热器之下的化霜水收集盘,以及从所述化霜水收集盘延伸至排泄水托盘并将化霜水引入至排泄水托盘的排泄管。由此,所述化霜水被安全地收集,并以最小程度地影响低温段与温热段之间热隔离的方式将化霜水在低温段至温热段之间输送。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冷凝器管设置在排泄水托盘内,由此,所述冷凝器管的热量被有效地传输至所述水。
所述制冷装置能够提供一种部件后安装的方案,所述部件例如配线和空气管道,优选地安装在制冷装置内。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模块;柜橱,所述柜橱包括柜橱板,所述柜橱板包括两个相对的预发泡侧壁板、预发泡后壁板、顶部和底部;以及门。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将冷却空气输送至低温隔间的空气输出端,以及接收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的空气输入端。所述制冷装置进一步包括后壁衬层,所述后壁衬层设置在预发泡后壁板的内侧,并且形成后壁衬层和后壁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衬层可作为易于安装的独立部件拆卸,并且很多后安装部件能够隐藏在后壁衬层与后壁板之间的间隙中。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后壁衬层包括:与所述空气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空气管道,以及与所述空气输入端连接的输出空气管道,所述管道设置在所述间隙中;与所述输入空气管道和低温隔间连接的第一空气排放开口,以及与所述输出空气管道和低温隔间连接的第二排放开口。由此,所述后壁衬层用于以所需方式在低温隔间内设置空气循环系统。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后壁衬层用于隐藏布置在间隙内的配线。因此提供了所述衬层的附加功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是如此,其中所述制冷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后壁衬层的电力元件。此类元件可以是例如风扇、灯、温度传感器以及发动机。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后壁衬层上的架子支撑件。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后壁衬层通过机械方式附接至后壁,所述机械方式例如按压配合或卡扣配合。该方案提供了快速并简单的附接方式。
所述制冷装置能够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散热器热效率以及成本效率的设备,并且用以避免或至少减少散热器上形成的霜和冰。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具有低温隔间的柜橱,以及制冷模块,其中,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将冷却空气输送至低温隔间的空气输出端、接收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的空气输入端、散热器以及散热器风扇,所述散热器风扇产生从空气输入端穿过散热器并且从空气输出端输出的空气流。所述制冷模块进一步包括预除霜设备,所述预除霜设备邻近散热器设置,从而使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在到达散热器之前由预除霜设备引导,从而使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水分粘附至预除霜设备。
相应地,通过设置与散热器和/或来自散热器的低温空气流接触或邻近所述散热器和/或来自散热器的低温空气流的预除霜设备,使来自低温隔间的返回空气流穿过预除霜设备,所述空气流包含的至少一部分水分将在到达散热器之前冷凝并凝结在预除霜设备上。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预除霜设备以与散热器热接触的方式设置,使得当散热器被加热用于除霜时,所述预除霜设备也被除霜。因此,不需要预除霜设备的单独除霜。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预除霜设备包括盘,并且位于散热器顶部。由此形成限定用于返回空气流的空气管道的下部壁。然而,预除霜部件还可具有多种其它形状,例如围绕散热器和/或来自散热器的低温空气流的圆形或方形管,从而温热并且潮湿的返回空气流被促使在进入散热器之前在围绕所述管的外侧流动。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允许空气穿过预除霜设备,例如通过在预除霜设备上设置间隔的凸缘或用多孔渗透材料制造预除霜设备。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所述预除霜设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来自低温隔间的空气在穿过第二端之前穿过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端位于距离至散热器的主输入端一定距离处。这就是说,除了从主输入端进入散热器以外,允许空气自由地接触散热器的上部,或从上方穿过散热器的一部分。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散热器中翅片盘之间的距离为2至10毫米,并且优选地为3至5毫米。相比于没有提供预除霜设备的装置,这些距离相当小。
所述制冷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强度的柜橱设计,尽管所述柜橱是由独立的部分组装而成。
因此,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柜橱和制冷模块,所述柜橱包括柜橱板,所述柜橱板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以及顶部,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板、后壁板以及顶部通过机械的和/或胶合连接部基本垂直于彼此地连接。每个柜橱板包括内部片、外部片以及由经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其中,每个柜橱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四个边缘表面。所述制冷模块包括:低温段和温热段,所述温热段通过隔热壁与低温段分隔;设置在低温段中的散热器;以及设置在温热段中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底部,所述底部包括支撑构件,例如轮子和/或支脚,并且至少一个侧壁板的底部边缘表面附接至所述底部。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每个侧壁板与后壁板以覆盖所述侧壁板或后壁板的竖直边缘表面的主要部分的方式胶合在一起。因此,具有有效区域的所述胶合连接部缓解因在制冷装置使用期间出现热加载而在柜橱内产生的压力。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其中一个侧壁板与后壁板之间的每个连接部包括:竖直细长的凹槽,所述凹槽在侧壁板和后壁板中的一个上形成;以及设置在侧壁板和后壁板中的另一个上并插入所述凹槽的连接板条,使得侧壁板或后壁板的竖直边缘表面相对后壁板的内表面或侧壁板的内表面压紧。该凹槽-板条连接进一步强化了所述连接部。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加固配件附接在侧壁板与顶部之间的前角内用于例如门铰链的附接。
根据制冷装置的实施例,至少一个预发泡侧壁板是由包括连续双皮带发泡过程的方法制成,优选地,后壁板也是这样制成。
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和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和示例中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并非限制为仅用于特定实施例或示例,除非另外说明。如果没有另外说明,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的特征因此能够用于其它实施例或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基础上,可以做出多种调整。

Claims (21)

1.一种制冷装置,例如家用冷藏装置或冷冻装置,包括柜橱(101)和制冷模块(102),所述柜橱包括柜橱板,所述柜橱板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板(1)、后壁板(4)以及顶部(2),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壁板(1)、后壁板(4)以及顶部(2)通过机械和/或胶合连接部基本垂直于彼此地连接,其中每个柜橱板包括内部片(9)、外部片(8)以及由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其中,每个柜橱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和四个边缘表面,所述制冷模块包括:低温段(34);以及温热段(35),所述温热段通过隔热壁(105)与所述低温段相分隔;散热器(33),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低温段中;以及设置在所述温热段中的压缩机(36)和冷凝器(31、32),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底部(31),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侧壁板的边缘表面附接至所述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1)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后壁板(4)以覆盖所述侧壁板或后壁板的竖直边缘表面的主要部分的方式胶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1)中的一个与所述后壁板(4)之间的每个连接部包括在所述侧壁板和所述后壁板中的一个上形成的竖直的细长凹槽(19),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壁板和所述后壁板中的另一个上并插入所述凹槽的连接板条(20),以使得所述侧壁板或后壁板的竖直边缘表面相抵所述后壁板的内表面或所述侧壁板的内表面压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配件(5)附接在所述侧壁板(1)与顶部(2)之间的前角内用于例如门铰链的附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壁板(1)的至少一个的前边缘处的防冷凝设备(160)。
6.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31)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为底部盘(31),优选地冷凝器绕管(32)附接至所述底部盘或整合至所述底部盘内。
7.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102)还包括隔热顶部(103),所述隔热顶部(103)与所述侧壁板(1)、后壁板(4)、顶部(2)以及门(6)共同包围用于商品的低温隔间(104),所述商品例如食品。
8.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102)的所述隔热顶部(103)包括盖子(120),所述盖子(120)提供接近所述低温段(104)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支撑箱,优选地由框架组成,所述制冷模块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橱(101)包括底部板(103),优选地包括用以接近所述低温段(34)的盖子(120)。
11.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102)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低温段的低温空气供应至所述低温隔间的空气输出端(43)、以及接收从所述低温隔间至所述低温段的空气的空气输入端(44)。
12.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发泡侧壁板(1)中的至少一个是通过包括连续的双皮带发泡过程的方法制造的,优选地所述后壁板(4)也是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
13.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2)包括预发泡顶部板(2),并且所述底部(103)包括预发泡底部板(103),并且其中所述预发泡顶部和底部板中的至少一个是以不连续过程制造的。
14.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后壁衬层(50),所述后壁衬层设置以覆盖所述后壁板(4)的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形成所述后壁衬层与所述后壁板之间的间隔,所述间隔例如用于空气通道或配线。
15.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异型材(23),所述异型材安装在由至少一个柜橱板的前边缘限定的柜橱(101)的前框部,其中当门(6)关闭时,所述异型材邻接所述门(6),并且其中所述异型材设有支撑构件(27),所述支撑构件(27)用于容纳防冷凝设备(28)。
16.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具有值为19mW/mK或小于该值的热传导率。
17.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的整体密度为30-35g/cm3
18.根据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包括物理发泡剂,所述物理发泡剂为环戊烷。
19.一种用于家用制冷装置的柜橱板(1、2、3、4),所述板包括内部片(9)、外部片(8)以及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其中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具有值为19mW/mK或小于该值的热传导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装置的柜橱板(1、2、3、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的整体密度为30-35g/cm3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用于家用制冷装置的柜橱板(1、2、3、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隔热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7)包括物理发泡剂,所述物理发泡剂为环戊烷。
CN200980118591XA 2008-05-23 2009-05-19 制冷装置 Pending CN1020372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801202-3 2008-05-23
SE0801202 2008-05-23
PCT/EP2009/003579 WO2009141127A2 (en) 2008-05-23 2009-05-19 Cold applian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7296A true CN102037296A (zh) 2011-04-27

Family

ID=4106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8591XA Pending CN102037296A (zh) 2008-05-23 2009-05-19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285157B2 (zh)
EP (1) EP2300760A2 (zh)
KR (1) KR20110021937A (zh)
CN (1) CN102037296A (zh)
AU (1) AU2009250074A1 (zh)
BR (1) BRPI0913312A2 (zh)
MX (1) MX2010012525A (zh)
RU (1) RU2010152655A (zh)
WO (1) WO2009141127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5707A (zh) * 2012-08-30 2013-01-09 宁波罗特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可拆卸底座的冷藏柜
CN107084587A (zh) * 2017-05-04 2017-08-2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箱体结构及冰箱
CN109916128A (zh) * 2019-02-26 2019-06-2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壳体及冰箱
CN112146334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惠而浦公司 用于绝热结构的横向构件
CN112261892A (zh) * 2018-07-18 2021-01-22 梅利乌斯整体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空调和冷冻系统的柜台
CN114599923A (zh) * 2019-10-18 2022-06-0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0012536A (es) * 2008-05-23 2010-12-20 Electrolux Ab Aparato frigorifico.
RU2494322C2 (ru) * 2008-05-23 2013-09-27 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Электролюкс Холод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2449418B (zh) * 2009-06-10 2016-03-0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拖车用制冷装置
DE102010042231A1 (de) * 2010-10-08 2012-04-12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insbesondere Haushaltskältegerät
WO2012169989A1 (en) * 2011-01-13 2012-12-13 Sheetak, Inc. Thermoelectric cooling systems
JP2014505852A (ja) * 2011-01-17 2014-03-06 アロカ,ホセ アントニオ マルティネス 製品を最速で冷却または冷凍する産業にも適用できる家電製品
KR102040992B1 (ko) * 2011-11-25 2019-12-05 안토니오 호세 최대 속도로 제품을 냉각 또는 냉동하기 위한 산업에 사용될 수 있는 전기기기
KR200468769Y1 (ko) * 2012-03-28 2013-09-04 주식회사 디앤뉴 매립형 식기 건조대
US20140345316A1 (en) * 2013-05-22 2014-11-27 The Coca-Cola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modular cooler assembly
US10011418B2 (en) 2014-09-26 2018-07-03 Pelican Biothermal Llc High efficiency bolt-on thermal insulating panel and thermally insulated shipping container employing such a thermal insulating panel
US10852055B2 (en) * 2015-04-21 2020-12-01 Bsh Hausgeraete Gmbh Home appliance device
US9810474B2 (en) * 2015-05-28 2017-11-07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Joint members for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asings
US20170167782A1 (en) * 2015-12-09 2017-06-15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sulating material with renewable resource component
US10488083B2 (en) * 2015-12-18 2019-11-26 Friedrich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Variable refrigerant package
US10184713B2 (en) 2016-01-06 2019-01-22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Evaporator shields
DE102017119022A1 (de) * 2017-08-21 2019-02-21 Liebherr-Hausgeräte Ochsenhausen GmbH Kühl- und/oder Gefriergerät
KR20210006717A (ko) * 2019-07-09 2021-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모듈, 및 냉장고
TR202007983A2 (tr) * 2020-05-22 2021-12-21 Bsh Ev Aletleri San Ve Tic As Yuva bağlanti düzeni̇ne sahi̇p bi̇r ev ci̇hazi
US11460235B1 (en) * 2021-04-01 2022-10-04 Whirlpool Corporation Support assembly for an insulated structure
DE102021208540A1 (de) 2021-08-05 2023-02-09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kältegerät mit einer integrierten Fachwerkstruktur als Isolationsmaterial-Aufnahmenischen an zumindest einer Wand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7262A (en) * 1954-06-30 1956-09-19 George James Sax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ys
GB1307811A (en) * 1969-02-05 1973-02-21 British Domestic Appliances Heat insulated cabinets
JPS4860494U (zh) * 1971-11-11 1973-08-01
JPS50110471U (zh) * 1974-02-18 1975-09-09
US4580852A (en) * 1983-12-29 1986-04-08 Inglis Limited Refrigerator cabinet assembly
DE4400719A1 (de) * 1994-01-13 1995-07-20 Licentia Gmbh Kühlgerät mit vakuumisolierten Paneelen
CN1109963A (zh) * 1994-02-28 1995-10-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US5502979A (en) * 1993-02-12 1996-04-02 Renard; Andre Collapsible refrigerated cabinets
CN1215828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将冰箱后板安装到壳体上的结构
US5996366A (en) * 1995-07-05 1999-12-07 Renard; Andre Refrigerated cabinet for displaying food or the like
CN1255617A (zh) * 1998-11-28 2000-06-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底部结构
CN1269879A (zh) * 1997-09-09 2000-10-11 菲什尔·派克尔公司 箱体及其部件和制造方法
CN1298482A (zh) * 1998-04-28 2001-06-06 拜尔公司 制造冰箱的连续方法
DE10127039A1 (de) * 2001-06-02 2002-12-12 Aeg Hausgeraete Gmbh Kühl- und/oder Gefriervorrichtung
US20030141793A1 (en) * 2002-01-28 2003-07-31 Lee Jung Owan Refrigerator using EPS insulating material
WO2005100886A2 (en) * 2004-04-14 2005-10-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odular refrigeration and/or freezer appli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3383A (en) * 1965-03-08 1968-01-16 Aluminum Co Of America Joint structures
DE1579568C3 (de) * 1965-07-10 1975-02-06 Stif Societa Tecnico Industriale Frigorifera S.P.A., Vicenza (Italien) Vorgefertigte, wärmeisolierende Platten, die unter Verwendung von Spannelementen zusammenfügbar sind
DE2405943C3 (de) 1974-02-08 1978-04-13 Altstaedter Verpackungs Vertriebs Gmbh, 6102 Pfungstadt Heißluftsiegel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von zwei Verpackungsmaterialbahnen
DE2529801A1 (de) * 1974-07-10 1976-02-05 Teruo Ohashi Vorgefertigter kuehl- und gefrierschrank
US4917256A (en) * 1988-07-12 1990-04-17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terlocking and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modular domestic appliances
DE4424271C1 (de) 1994-07-09 1995-06-29 Dornier Gmbh Lindauer Luftwebmaschinen mit Kantenniederhalter
US6355700B1 (en) * 1994-11-24 2002-03-12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Company Foamed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insulated structure
US5720536A (en) * 1995-03-27 1998-0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frigerator with improved breaker strip assembly
US5953929A (en) * 1998-05-11 1999-09-21 Bauman; Jeffrey E. Modular refrigeration unit
US6122879A (en) * 1999-04-07 2000-09-26 Worldwide Refrigeration Industries, Inc. Snap together insulated panels
US6666043B2 (en) * 2002-05-07 2003-12-23 Lg Electronics, Inc. Dewfall preventing device of refrigerator
US7014283B2 (en) * 2002-07-16 2006-03-21 Maytag Corporation Localized reinforcement system for refrigerator cabinet
KR20050019677A (ko) * 2003-08-20 2005-03-03 캐리어엘지 유한회사 분리형 냉동장치가 구비된 냉동/냉장고
DE102004036749A1 (de) * 2004-07-29 2006-03-3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Mehrteiliger Kältegerätekorpus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EP1691152A1 (en) * 2005-01-14 2006-08-16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Modular refrigeration unit an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a modular refrigeration unit to a cabinet of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DE102005021555A1 (de) * 2005-05-10 2006-11-1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Modulares Kältegerät
US7337620B2 (en) * 2005-05-18 2008-03-04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sulated ice compartment for bottom mount refrigerator
KR100700612B1 (ko) * 2006-01-03 2007-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립식 냉장고의 단열 판넬의 결합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조립식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7262A (en) * 1954-06-30 1956-09-19 George James Sax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ys
GB1307811A (en) * 1969-02-05 1973-02-21 British Domestic Appliances Heat insulated cabinets
JPS4860494U (zh) * 1971-11-11 1973-08-01
JPS50110471U (zh) * 1974-02-18 1975-09-09
US4580852A (en) * 1983-12-29 1986-04-08 Inglis Limited Refrigerator cabinet assembly
US5502979A (en) * 1993-02-12 1996-04-02 Renard; Andre Collapsible refrigerated cabinets
DE4400719A1 (de) * 1994-01-13 1995-07-20 Licentia Gmbh Kühlgerät mit vakuumisolierten Paneelen
CN1109963A (zh) * 1994-02-28 1995-10-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US5996366A (en) * 1995-07-05 1999-12-07 Renard; Andre Refrigerated cabinet for displaying food or the like
CN1269879A (zh) * 1997-09-09 2000-10-11 菲什尔·派克尔公司 箱体及其部件和制造方法
CN1215828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将冰箱后板安装到壳体上的结构
CN1298482A (zh) * 1998-04-28 2001-06-06 拜尔公司 制造冰箱的连续方法
CN1255617A (zh) * 1998-11-28 2000-06-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底部结构
DE10127039A1 (de) * 2001-06-02 2002-12-12 Aeg Hausgeraete Gmbh Kühl- und/oder Gefriervorrichtung
US20030141793A1 (en) * 2002-01-28 2003-07-31 Lee Jung Owan Refrigerator using EPS insulating material
WO2005100886A2 (en) * 2004-04-14 2005-10-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odular refrigeration and/or freezer applianc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5707A (zh) * 2012-08-30 2013-01-09 宁波罗特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可拆卸底座的冷藏柜
CN107084587A (zh) * 2017-05-04 2017-08-2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箱体结构及冰箱
CN112261892A (zh) * 2018-07-18 2021-01-22 梅利乌斯整体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空调和冷冻系统的柜台
CN112261892B (zh) * 2018-07-18 2023-05-09 梅利乌斯整体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空调和冷冻系统的柜台
CN109916128A (zh) * 2019-02-26 2019-06-2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壳体及冰箱
CN109916128B (zh) * 2019-02-26 2021-02-26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壳体及冰箱
CN112146334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惠而浦公司 用于绝热结构的横向构件
CN114599923A (zh) * 2019-10-18 2022-06-07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
CN114599923B (zh) * 2019-10-18 2023-11-03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家用制冷器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0152655A (ru) 2012-06-27
WO2009141127A3 (en) 2010-02-25
EP2300760A2 (en) 2011-03-30
KR20110021937A (ko) 2011-03-04
US20110126571A1 (en) 2011-06-02
BRPI0913312A2 (pt) 2016-02-10
AU2009250074A1 (en) 2009-11-26
US9285157B2 (en) 2016-03-15
MX2010012525A (es) 2010-12-06
WO2009141127A2 (en) 200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7296A (zh) 制冷装置
CN102037300B (zh) 制冷装置
CN102037301A (zh) 制冷装置
CN102037303A (zh) 制冷装置
CN102066858A (zh) 制冷装置
CN102037302A (zh) 制冷装置
CN102037298A (zh) 制冷装置
CN102037297A (zh) 制冷装置
CN102037295A (zh) 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