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432B -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432B
CN102035432B CN2010106013558A CN201010601355A CN102035432B CN 102035432 B CN102035432 B CN 102035432B CN 2010106013558 A CN2010106013558 A CN 2010106013558A CN 201010601355 A CN201010601355 A CN 201010601355A CN 102035432 B CN102035432 B CN 1020354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ower conversion
energy
energy recovery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13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432A (zh
Inventor
陈仁文
涨红
冯智凯
吕文琪
董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0106013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5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5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4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包括外壳、质量块、能量转换条、永磁体和电磁线圈;外壳为中空的立体结构,质量块位于外壳内部中心位置,由软磁材料制成;能量转换条的数目与外壳的顶点数目一致,并将质量块与外壳的各顶点分别连接,所述的能量转换条由一预弯弹性材料芯层和至少一压电材料层组成,且压电材料层上布设有能量收集电极;永磁体由强磁材料制成,固定于质量块内部,而电磁线圈固定于外壳的外表面。此结构无论振动方向如何改变,或者在存在多方向振动的环境下都能够高效率地收集振动能量。

Description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振动能量收集领域,涉及一种将外界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的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够在不同振动环境下适应多方向的能量收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各国科技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绿色能源。振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其潜在的能量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科技研究者的关注和思考。
压电材料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具有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利用其正压电效应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利用其逆压电效应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于是人们想到了利用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来实现其发电这一思路。利用压电材料采集环境振动能量这一技术方案,理论上其供电寿命仅取决于组成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各元器件的寿命,没有额外消耗能源,绿色环保。
目前,已有的关于振动能量回收的结构大多是利用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应,通过质量块将振动能量转换为质量块的动能,进而使压电材料产生变形,从而产生电能并通过储能结构储存,这种压电式振动能量回收结构主要是单方向的,如悬臂梁结构、bimorph结构、园膜结构等,其方向选择性很强,在存在多方向随机振动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回收的能量十分有限。方向的选择性带来的另一问题是,在安装能量回收结构时必须注意环境振动的方向,有时甚至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即使在安装时注意到环境振动的方向,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该结构的性能将大幅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的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只对单一方向敏感、振动能量回收效率不高等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效果的能量回收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前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此种结构无论振动方向如何改变,或者在存在多方向振动的环境下都能够高效率地收集振动能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包括外壳、质量块、能量转换条、永磁体和电磁线圈;外壳为中空的立体结构,质量块位于外壳内部中心位置,由软磁材料制成;能量转换条的数目与外壳的顶点数目一致,并将质量块与外壳的各顶点分别连接,所述的能量转换条由一预弯弹性材料芯层和至少一压电材料层组成,且压电材料层上布设有能量收集电极;永磁体由强磁材料制成,固定于质量块内部,而电磁线圈固定于外壳的外表面。
上述能量转换条的预弯弹性材料芯层上布设有调谐控制电路。
上述能量转换条为长方形。
上述能量转换条由一层预弯弹性材料芯层和两层压电材料层组成,且两层压电材料层分别位于预弯弹性材料芯层的两侧,压电材料层由PVDF材料制成。
上述质量块由软磁材料制成,为球形结构或立方体结构。
上述永磁体为圆柱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
上述电磁线圈为环形平面结构,由铜芯线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适应性强,环境振动方向的变化对其效率影响很小,在多方向振动环采集振动能量的效率更高,由于综合使用了磁电转换结构,其构造和加工简单,能量消耗非常小,进一步提高了能量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显示电磁线圈与外壳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能量转换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配合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包括外壳1、质量块2、能量转换条3、永磁体4和电磁线圈5,以下分别介绍。
外壳1为中空的立体结构,其外部具有n个顶点(n为自然数),在本实施例中,设计为中空的正立方体结构,共具有6个外表面、8个顶点。
质量块2位于外壳1的内部中心,由软磁材料制成,可为球形结构或立方体结构,并与外壳1的各顶角均有连接。
能量转换条3的数目与外壳1的顶角数目n一致,用于分别将质量块2与外壳1的各顶角连接,组成对称结构,能量转换条3的形态可参考图4所示,呈长方形结构;所述的能量转换条3为具有预弯弹性的金属条,配合图5所示,其结构可分为三层,包括位于中间的预弯弹性材料芯层31和分别位于两侧的压电材料层32,其中,所述预弯弹性材料芯层31内布设有调谐控制电极,其可自适应改变能量转换条3上的电压,以改变其刚度,进而改变整个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的共振频率;而压电材料层32沿厚度方向极化,可采用质地柔软、变形大、可以产生较大电荷输出的PVDF材料制作,且所述压电材料层32上布设有能量收集电极(图中未示)。
永磁体4由强磁材料制成,整体形态可为圆柱体或长方体;所述永磁体4固定于质量块2内部。
电磁线圈5安装于外壳1的外表面,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5为环形平面结构,具有两个抽头,其选用电阻率小的铜芯线制作,线圈的匝数可根据输出电压要求和振动频率选择。
在上述结构中,可将外壳1、质量块2和能量转换条3组合作为机电转换装置,永磁体4和电磁线圈5组合作为磁电转换装置,本发明综合了基于压电材料的机电转换结构和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磁电转换结构,外壳1和质量块2可以看作刚体,这样能量转换条3中的应力应变情况必须考虑。因此,需要用ADAMS建立整个结构的刚柔混合动力学模型,模拟较复杂的动态情况,并将动力学计算结果送到MSC.Nastran中,深入研究结构的动力学响应。通过以上分析研究不同方向振动作用下的振动和能量传递规律,以及不同结构参数下振动能量的传递规律。以典型的公路桥梁振动环境作为本能量收集系统的输入激励,建立不同参数包括质量块的质量和尺寸,压电能量转换条几何和力学参数等变化下的能量输出关系。以及能量转换条输出的总能量最高为目标函数,优化结构的参数。将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或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优化。在进行动力学分析时,可以先将能量转换条3的作用简化成阻尼加弹簧的共同作用,以确定阻尼系数和弹性系数等优化参数,在对能量转换效率进行实验分析时,外壳—质量块结构所获得的机械能可以通过测量其所受的各方向加速度,通过计算得到。而要测量实际输出的电能,在不考虑后面充电电路的情况下,可以将每路的输出分别单独接电阻负载进行测量再将其相加即可。
能量转换条3采用双层PVDF复合材料,PVDF材料质地柔软,变形大,可以产生较大的电荷输出,而本实施例采用双层PVDF结构,可在相同变形条件下产生更多的能量输出。能量转换条3的内芯采用金属弹性材料,其本身可以作为能量收集中的弹簧,同时,金属也可以作为PVDF的一个电极,进行能量转换条研究时,首先应对这种结构的各个参数进行确定。这类参数包括:弯度,上下PVDF层及金属芯层的厚度,长,宽以及金属材料种类等,这需要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力-电耦合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某些环境振动作用下的能量转换进行仿真计算。为了实现预应力自适应调谐控制,首先通过分析建立PVDF的压电驱动方程,在假设能量转换条两端相对位移为零的情况下,研究在PVDF上施加电场下能量转换条3的弯曲变化情况以及电场作用下其刚度的变化。利用上面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不同弹簧刚度下的共振频率的关系式,并由此最终得到施加电压-共振频率的关系式。将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作为反馈信号,自适应调节控制器的输出控制信号加到PVDF上。通过自寻优,即始终保持能量转换条3上采集到的电压信号有效值最大为目标,进行共振频率调节。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评估自适应调谐功能产生的效果。在相同输入激励下,先进行无控下能量收集实验,测量其单位时间内收集到的能量,然后在有控下完成相应实验,将两组实验数据对比。为了使调谐控制加在PVDF上的电压不影响振动激励下PVDF上所产生的电压,在PVDF的同一面上布置两部分各种独立的电极。预应力调谐控制并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因为其所加电压变化非常缓慢其上所消耗的能量几乎可以认为只是由于压电元件漏电流所引起。
磁电转换结构比较简单。处于磁场中的一段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将导体作为电源与负载构成闭合回路,则会产生感应电流,或者使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随着磁通量变化频率增大,或者线圈匝数增多,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就越大。这就是电磁感应原理。如图2所示,永磁体4固定在质量块2内,质量块2为导磁材料(如纯铁),质量块2受到环境振动激励时产生运动,永磁体4随着质量块2一起运动,可以多自由度感受多方向的振动,固定于立体外壳1的电磁线圈5中的磁通量随着永磁体4的振动发生与振动频率一致的变化,六个线圈分别对不同方向的振动方向敏感。每两个相对的线圈感受相同方向的振动。平面的电磁线圈5具有两个抽头,接入储电电路,构成闭合回路,对储能元件充电,或者直接给无线传感节点供电。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质量块、能量转换条、永磁体、电磁线圈和调谐控制电极;外壳为中空的立体结构,质量块位于外壳内部中心位置,由软磁材料制成;能量转换条的数目与外壳的顶点数目一致,并将质量块与外壳的各顶点通过能量转换条分别连接,所述的能量转换条由一预弯弹性材料芯层和至少一压电材料层组成,且压电材料层上布设有能量收集电极;永磁体由强磁材料制成,固定于质量块内部,而电磁线圈固定于外壳的外表面;所述能量转换条的预弯弹性材料芯层内布设有调谐控制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条为长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条由一层预弯弹性材料芯层和两层压电材料层组成,且两层压电材料层分别位于预弯弹性材料芯层的两侧,压电材料层由PVDF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由软磁材料制成,为球形结构或立方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为圆柱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为环形平面结构,由铜芯线制成。
CN2010106013558A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13558A CN102035432B (zh)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13558A CN102035432B (zh)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432A CN102035432A (zh) 2011-04-27
CN102035432B true CN102035432B (zh) 2012-11-28

Family

ID=43887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135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432B (zh)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5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352A (zh) * 2012-03-29 2012-07-25 浙江师范大学 压电式全方位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CN103701364B (zh) * 2014-01-03 2016-01-06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风致振动宽频带压电发电装置
CN105305882B (zh) * 2015-11-30 2018-02-16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多方向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
CN105375818B (zh) * 2015-12-11 2018-08-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双曲臂型压电-电磁复合发电装置
CN106026768B (zh) * 2016-05-30 2018-03-06 郑州大学 一种振动能量采集器
CN105932904B (zh) * 2016-05-30 2018-01-05 郑州大学 一种多方向响应振动能量采集器
CN105932855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一种双线圈球形磁头发电器
CN106655885B (zh) * 2016-11-15 2019-05-17 重庆交通大学 三维宽频带随机振动能量采集器
CN106849597B (zh) * 2017-04-10 2019-04-16 厦门大学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06941308B (zh) * 2017-04-13 2024-01-30 四川易尚天交实业有限公司 基于振动效应的能量采集装置
CN107425752B (zh) * 2017-06-23 2019-04-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可叠加管式双稳态压电能量收集装置及装置组
CN107196555A (zh) * 2017-07-07 2017-09-22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压电式多方向振动能量采集器
CN108039810A (zh) * 2017-12-01 2018-05-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洗衣机电磁式振动发电装置
CN108054895B (zh) * 2017-12-08 2019-12-24 东南大学 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47521B (zh) * 2017-12-08 2019-12-24 东南大学 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59123B (zh) * 2017-12-08 2020-03-31 东南大学 一种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96176B (zh) * 2018-05-08 2019-07-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压电陶瓷驱动器控制方法
CN108718160A (zh) * 2018-05-30 2018-10-30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械振动的压电换能系统及方法
CN111256180B (zh) * 2018-11-30 2022-01-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吸油烟机用俘能机构及应用该俘能机构的油杯液位检测装置
CN109560679B (zh) * 2018-12-03 2019-10-25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宽频带多方向振动能量采集器
CN110768502B (zh) * 2019-11-14 2021-07-30 陆玉云 一种多维空间振动发生装置
CN115313795A (zh) * 2022-08-17 2022-11-08 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能吸收低频波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9914A (ja) * 2003-03-20 2004-10-14 Taiheiyo Cement Corp 超音波モータ
JP4613032B2 (ja) * 2004-05-06 2011-01-12 Jfeミネラル株式会社 圧電単結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40160B (zh) * 2008-08-07 2012-03-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压电材料的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01404468B (zh) * 2008-11-25 2011-06-08 重庆大学 一种采用压磁/压电复合换能结构的振动能量采集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289914A 2004.10.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432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5432B (zh) 一种多方向振动能量回收结构
Li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harvesters based on magnet arrays of alternating polarity and configuration
CN101340160B (zh) 基于压电材料的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US7535148B2 (en) Electromagnetic device for conver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Zhu et al. Increasing output power of electromagnetic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ers using improved Halbach arrays
CN203896222U (zh) 基于自激振动机理的多方向宽频带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Raju et al. Cantilever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with multiple cavities
Saren et al. Modeling and design of a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er using the magnetic shape memory effect
CN105680720A (zh) 多自由度压电-电磁复合式多方向宽频带动能采集器
Du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echanical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ers based o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US20180053890A1 (en) Magnet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011889A (zh) 压电能量采集装置或致动器
Khan et al. Modeling of linear micro electromagnetic energy harvesters with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for sinusoidal vibrations
CN113300630A (zh) 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船舶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03701363B (zh) 一种多方向压电-电磁复合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02820805B (zh) 压电电磁复合式微能源装置
Zhou et al. Magnet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CN104022687B (zh) 基于自激振动机理的多方向宽频带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Ma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3-dimensional wide-band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for low amplitude vibration sources
CN103762889A (zh) 基于超磁致伸缩薄膜的杠杆式振动能量收集器
CN214799327U (zh) 一种抗磁悬浮电磁压电复合式能量采集器
CN108270370B (zh) 一种多向宽频的压电式能量收集装置
CN114172341A (zh) 一种高能量收集率的带通型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13890300A (zh) 基于非对称-双平面弹簧的宽范围振动能量收集器
Panda et al. State of the Art on Hybrid Harvesting for Sustainable Micro-Energy Generation in the Industry 4.0 E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Renwen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

Inventor after: Feng Zhikai

Inventor after: Lv Wenqi

Inventor after: Dong J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Renw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

Inventor before: Feng Zhikai

Inventor before: Lv Wenqi

Inventor before: Dong J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