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339B - 水平线性振动器 - Google Patents

水平线性振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339B
CN102035339B CN2009102248138A CN200910224813A CN102035339B CN 102035339 B CN102035339 B CN 102035339B CN 2009102248138 A CN2009102248138 A CN 2009102248138A CN 200910224813 A CN200910224813 A CN 200910224813A CN 102035339 B CN102035339 B CN 102035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unit
magnet
yok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48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339A (zh
Inventor
李光炯
崔凖根
吴和泳
李志成
房帝贤
金容振
李京虎
朴锡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5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3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02K33/04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wherein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requency of uninterrupted AC energisation
    • H02K33/0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wherein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requency of uninterrupted AC energisation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35/02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ving magnets and stationary coi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该振动器包括定子、振动单元和板簧单元。该定子具有支架和中空的线圈,该支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具有水平轴线。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磁体单元,该磁体单元穿过所述线圈的内部并具有磁体,该磁体位于磁芯的相对侧上并以使所述磁体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磁轭,该磁轭围绕所述磁体单元和线圈的外部并支撑所述磁体单元相对的端部;以及质量体,该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外部并与所述磁轭整体连接,以随所述磁轭一起移动。所述板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与该第一板簧连接的第二板簧。

Description

水平线性振动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09年10月6日、名称为“水平线性振动器”、申请号为10-2009-0094731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优先权申请的整体在此作为参考而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平线性振动器。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人们受到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电子游戏机或个人数字助理)的噪音的干扰,便携式电子设备已经应用了多种类型的振动发生器。具体来说,振动发生器安装在移动电话中,并作为静音呼叫信号发生器。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安装在移动电话中的振动发生器也需要小型化和具有较高的性能。
当前,作为应用于如移动电话的通讯设备的一种接收呼叫措施,振动发生器是利用电磁力产生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机械振动的部件。该振动发生器安装在移动电话中,并用于在静音模式中通知接到一个呼叫。
作为一个例子,传统的振动发生器通过旋转具有偏心质量体的转子而机械振动。该转子的旋转力通过换向器(commutator)或电刷式电机来实现,在通过电刷和换向器的接触点进行整流作用后,所述电机向转子线圈供应电流。
然而,这种振动发生器的问题在于,当电刷经过换向器片与另一换向器片之间的间隙时,会产生机械摩擦、电火花和磨损,因而会出现如黑粉末的杂质,从而会缩短振动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已提出一种能够实现稳定的线性振动的线性振动器。
图1为表示传统的垂直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传统的垂直线性振动器10包括壳体20、支架30、振动单元40和板簧50。壳体20限定内部空间。支架30设置在壳体20下方,缓冲件34和用于施加电流以产生磁场的线圈32安装在支架30上。振动单元40包括磁轭42、磁体44和质量体46。磁轭42为中空的,并在其一侧封闭。磁体44固定在磁轭42的中空部分内,板状磁轭43连接于磁体44的底部。质量体46连接于磁轭42的外表面。板簧50连接于壳体20的上部,并弹性支撑振动单元40,以使该振动单元能够线性移动。这里,磁轭42具有盘状部分42a和边缘部分42b,该边缘部分42b从所述盘状部分42a的端部向下延伸。
在如上述构造的垂直线性振动器10中,当向线圈32供电时,振动单元40通过板簧50在由线圈32所产生的电场和具有磁体44、板状磁轭43和磁轭42的磁路中所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而上下振动。
然而,该传统的垂直线性振动器10的问题在于,振动量与振动单元40的重量和其位移的乘积成正比,因而,为了获得所需的振动量,必须增加振动单元40的重量或位移。这会不合希望地增加垂直线性振动器10的垂直厚度。而且,难以使移动电话小型化和轻薄化。
此外,传统的垂直线性振动器的问题在于,该垂直线性振动器使用一个板簧50,因而当振动器10的位移较大时,在板簧50的弯曲部分上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可能使板簧50断裂。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而提出本发明,除了减小线性振动器的垂直厚度之外,所述水平线性振动器还能够增加振动量。
此外,为了提供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而提出本发明,其中即便振动器的位移较大时,板簧也不会断裂。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水平线性振动器中,定子包括支架和中空的线圈,该支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具有水平轴线。振动单元包括:磁体单元,该磁体单元穿过所述线圈的内部并具有磁体,该磁体位于磁芯的相对侧上并以使所述磁体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磁轭,该磁轭围绕所述磁体单元和线圈的外部,并支撑所述磁体单元相对的端部;以及质量体,该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外部并与所述磁轭整体连接,以随该磁轭一起移动。板簧单元在其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支架的相对侧的每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板簧单元以使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线圈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弹性支撑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板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该第一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一板簧中部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二板簧中部的第二紧固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
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通过焊接或粘结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而彼此连接。
此外,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通过将线状件(wire member)插入形成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上的孔中而彼此连接。
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通过将螺栓插入形成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上的螺纹孔中而彼此连接。
此外,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中的每一个上形成凹凸件(embossing member),该凹凸件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凸起部,在其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凹陷部,并将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凸起部插入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凹陷部中,使得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彼此连接。
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形成突出的凹凸件,在第二紧固件中形成孔,并将所述第一紧固件的突出的凹凸件插入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孔中,使得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彼此连接。
此外,在所述支架上可以安装有电路板,以与外部输入端子连接。
所述质量体形成为围绕所述磁轭的所有侧部,而且所述板簧单元的第二侧部可以连接于所述质量体相对侧的每一个的外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传统的垂直线性振动器的截面图;
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水平线性振动器的透视图;
图3为表示图2中水平线性振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表示当打开水平线性振动器的壳体时,图2中水平线性振动器的透视图;
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磁场单元的磁通量(magneticflux)的流动的示意图;以及
图6至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板簧的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通过对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目的、优点和特征将显而易见。
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应解释为限制于典型的含义或字典定义,而是应该基于发明人能够合理定义该术语的概念以最合适地描述他或她所知的实施本发明的最好方法所根据的规则,解释为具有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相关的含义和概念。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地得以理解。这里,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不同的附图中用于指示相同的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的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受到该术语的限制。此外,当可以确定与本发明相关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会使本发明的主旨晦涩时,这里将省略该具体的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水平线性振动器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水平线性振动器的透视图,图3为表示图2中水平线性振动器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4为表示当打开水平线性振动器的壳体时图2中水平线性振动器的透视图。下面将参考这些附图对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水平线性振动器100进行描述。
如图2至图4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水平线性振动器100包括定子、振动单元400和板簧单元700。
这里,定子包括壳体200、线圈800和支架300,该定子为当水平线性振动器振动时不运动而固定不动的部件。下面将对定子进行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200保护包括支架300、振动单元400和板簧单元700在内的其他部件,该壳体200为固定于支架300的部件。而且,壳体200与支架300连接,以提供用于容纳其他部件的空间,特别是用于水平振动所述振动单元400的空间。在图2和图3中,壳体200在其端部210和底部开放。然而,该形状仅为壳体200的一个实施例。该壳体200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壳体200的至少一侧开放。
当通过电路板370向线圈800通电时,线圈800为产生电场的部件。线圈800安装在支架300上,下文将对该支架300进行描述。而且,线圈800以使其轴线保持在水平方向的方式安装。线圈800的轴线与振动单元400的振动方向平行。
这里,线圈800可以通过缠绕金属圈线而制成,其中为中空的,磁体单元510穿过中空部分810(参考图4)。在图3和图4中,线圈800具有圆形截面。然而,线圈800可以具有多边形截面,如三角柱形或方柱形。
支架300为与壳体200一起限定内部空间的部件,该支架300的作用为承载其他部件的载荷(参考图4)。在图3和图4中,支架300在多侧中仅具有端部侧壁310,但这仅是示意性的。支架300可具有任意结构,只要当支架300与壳体200连接时所述端部侧壁封闭。
此外,在支架300的每个端部侧壁310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锁定件320,用于锁定板簧单元700的第一侧部770。但是,如果支架300不具有端部侧壁310,可以在壳体200的每个端部侧壁的内表面上形成锁定件(未显示),以锁定板簧单元700的第一侧部770。而且,在支架300的内表面上可以以与板簧单元700对应的方式形成缓冲件(未显示)。
同时,电路板370和支撑线圈800的线圈架(bobbin)330可以设置在支架300上。
电路板370为连接于外部输入端子的部件,以通电并将电力输送给线圈800,电路板370设置在支架300和线圈800之间。如果线圈架330安装为支撑线圈800,则电路板370上可以形成开孔380,从而线圈架330能够穿过电路板370。
线圈架330为支撑线圈800的部件,该线圈架330固定安装于支架300。如图3所示,线圈架330可以包括垂直板部340和连接于该垂直板部340的筒形部350。这样,线圈800固定在线圈架330的外部,而且磁体单元510穿过线圈架330的中空部分360(参考图4)。根据本发明,线圈架330不限制于上述形状,而是可以具有任意的结构,只要线圈架330支撑线圈800并连接于支架300。
振动单元400包括具有磁体单元510和磁轭550的磁场单元500,以及质量体600。振动单元400为当线性振动器100振动时水平移动的部件。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磁体单元510为产生与由线圈800所产生的电场相对应的磁场的部件,从而使振动单元400振动。磁体单元510穿过线圈800的中空部分810,并在其相对的端部固定于磁轭550。
这里,磁体单元510的形状设置为使得磁体520连接于磁芯530相对的侧部。具体来说,连接于磁芯530一侧的第一磁体520a和连接于磁芯530的另一侧的第二磁体520b设置为使得磁体520a和520b的相同的磁极彼此相对。在图3和图4中,磁体单元510为圆柱形。然而,磁体单元510可以具有其他形状。
磁轭550用于形成封闭的磁路,以顺畅地形成磁体单元510的磁通量。磁轭550具有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磁体单元510和线圈800。
这里,磁轭55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在其四侧为封闭的,并在顶部和底部为开放的。磁轭550的外部连接于质量体600(参考图4)。支撑件560可以设置在磁轭550的内表面上,以支撑磁体单元510(参考图2)。
质量体600为向振动单元400提供预定质量的部件,以提高振动量,该质量体600连接于磁轭550的外部。
如图3和图4所示,质量体600的形状优选为在其四侧封闭,而在其顶部和底部开放,从而围绕磁轭550的所有侧部。具有上述形状的质量体600使用锁定件620而连接于板簧单元700的第二侧部780,所述锁定件620设置在每个端部侧壁610的外表面上。因而,当振动单元400振动时,弹性力从板簧单元700直接传递给质量体600,从而允许振动单元400稳定地进行振动。
同时,本发明的质量体600不限制于上述形状。也即是说,只要质量体600连接于振动单元400,并向振动单元400提供质量,任意形状都是可能的,而无需围绕磁轭550的所有侧部。而且,如果质量体600不围绕磁轭550的所有侧部,在磁轭550的端部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锁定件(未显示),以锁定板簧单元700的第二侧部780。也就是说,板簧单元700的第二侧部780固定于振动单元400的端部侧壁的外表面上。
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磁场单元500的磁通量的流动(如箭头所示)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磁轭550和磁体单元510以使横过磁轭550放置的磁体单元510的相对端部的每一个由支撑件560支撑的方式而彼此连接。支撑件560以弯曲的方式形成在磁轭550的端部侧壁上。这里,由于磁体520以使磁体520的相同的磁极彼此相对的方式设置在磁芯530的相对侧上,因而,磁通量从磁芯530向磁轭550的纵向侧570传递,以进行传播(diffused)。朝向磁轭550的纵向侧570放射地传播的磁通量围绕磁芯530集中在一个位置上,即线圈800与磁体单元510彼此互连的位置。因此,如果在相同体积中消耗相同量的电流,将获得更大的电磁力。这增加了振动单元400的位移,从而增加了振动量。
板簧单元700为弹性支撑振动单元400的部件,从而使振动单元400沿水平方向振动。第一侧部770连接于支架300或壳体200的端部侧壁的内表面,而第二侧部780连接于质量体600或磁轭550的端部侧壁的外表面。
同时,板簧单元700设置在振动单元400的相对侧部的每一个上,并包括第一板簧700a和与第一板簧700a连接的第二板簧700b。这里,每个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具有平的紧固件710,因而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使用该紧固件710而彼此连接(参考图6)。
下面将详细描述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的连接。
图6为表示通过焊接或粘结而彼此连接的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的透视图。如图6所示,板簧单元700安装为:第一板簧700a的第一紧固件710a和第二板簧700b的第二紧固件710b彼此接触,然后通过在该二者之间施加粘结剂而将第一紧固件710a和第二紧固件710b彼此连接在一起,或者将第一紧固件710a和第二紧固件710b焊接在一起。
在通过焊接或粘结形成板簧单元700的情形中,每个紧固件710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或工序,从而能够缩短加工时间。
图7为表示使用线状件740将第一板簧700a与第二板簧700b连接起来的透视图。如图7所示,板簧单元700按照如下方式制成。首先,在第一紧固件710a和第二紧固件710b上形成孔720。在第一紧固件710a和第二紧固件710b已经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将线状件740插入孔720中。作为选择,在第一紧固件710a和第二紧固件710b上形成具有螺纹槽(未显示)的孔,并且将螺栓(未显示)插入该孔中,从而将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彼此连接在一起。
在使用线状件740或螺栓(未显示)形成板簧单元700的情形中,与使用焊接或粘结的情形相比,板簧单元700得以更为可靠地紧固,因而能够减少板簧单元700的不合需要的分离。同时,由于线状件740或螺栓(未显示)承受应力并产生摩擦,因而线状件740和螺栓优选地由具有较高耐用性和耐热性的金属制成。
图8为表示使用凹凸件750将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连接起来的透视图。图9为表示图8中所示的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首先,形成凹凸件750,该凹凸件750包括位于每个第一紧固件710a和第二紧固件710b的一个表面上的凸起部770和位于另一表面上的凹陷部760。然后,如图9所示,第一紧固件710a的凸起部770a与第二紧固件710b的凹陷部760b配合。从而形成板簧单元700。这里,为了实现平滑的紧固连接,形成在第一紧固件710a上的第一凹凸件750a小于形成在第二紧固件710b上的第二凹凸件750b,而且第一紧固件710a的凸起部770a的尺寸几乎等于第二紧固件710b的凹陷部760b。同时,凹凸件750优选地由具有较高耐用性和耐热性的金属制成。
在使用凹凸件750形成板簧单元700的情形中,与使用焊接或粘结的情形相比,板簧单元700得以更为可靠地紧固。
图10为表示使用突出的凹凸件780将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连接起来的透视图,而图11为表示图10中所示的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首先,突出的凹凸件780从第一紧固件710a的一个表面突出,而在第二紧固件710b中形成有孔720b。然后,如图11所示,第一紧固件710a的突出的凹凸件780插入第二紧固件710b的孔720b中,从而形成板簧单元700。
同样地,当通过连接第一板簧700a和第二板簧700b得到板簧单元700时,可以减小每个板簧700a或700b的延伸位移。例如,假设使用一个板簧的板簧单元延长10mm,则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板簧单元700的每个板簧700a或700b仅需延长5mm。
而且,在使用具有一个板簧的板簧单元的情形中,当振动单元400的振动位移较大时,应力集中在板簧的弯曲部分,因而板簧会断裂。相比之下,在使用两个连接的板簧700a和700b的情形中,每个板簧700a或700b的延伸位移得以减小,因而作用在板簧的弯曲部分730上的应力也得以减小。因此,能够降低弯曲部分730断裂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沿水平方向振动的水平线性振动器,因而不需要确保振动器垂直位移的空间,从而得到较薄的水平线性振动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磁体以使磁体的相同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在磁芯的相对侧上,而且磁轭围绕磁体单元的外部,因而顺畅地形成磁体单元的磁通量,从而增加电磁力。
而且,本发明提供了使用两个板簧的水平线性振动器,从而能够减小每个板簧所需的位移,进而降低板簧的弯曲部分出现断裂的可能性。
虽然为了描述的目的而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附属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
因此,这些修改、添加和替换也应该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该水平线性振动器包括: 
定子,该定子包括支架和中空的线圈,该支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具有水平轴线; 
振动单元,该振动单元包括:磁体单元,该磁体单元穿过所述线圈的内部并具有磁体,该磁体位于磁芯的相对侧上并以使所述磁体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其中,磁体连接于所述磁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所述磁体的彼此面对的磁极相同;磁轭,该磁轭围绕所述磁体单元和线圈的外部,并支撑所述磁体单元相对的端部;和质量体,该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外部并与所述磁轭整体连接,以随所述磁轭一起移动;以及 
板簧单元,该板簧单元的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支架的相对侧壁的每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板簧单元以使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线圈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板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该第一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一板簧中部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二板簧中部的第二紧固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通过焊接或粘结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而彼此连接。 
2.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该水平线性振动器包括: 
定子,该定子包括支架和中空的线圈,该支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具有水平轴线; 
振动单元,该振动单元包括:磁体单元,该磁体单元穿过所述线圈的内部并具有磁体,该磁体位于磁芯的相对侧上并以使所述磁体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其中,磁体连接于所述磁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所述磁体的彼此面对的磁极相同;磁轭,该磁轭围绕所述磁体单元和线圈的外部,并支撑所述磁体单元相对的端部;和质量体,该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外部并与所述磁轭整体连接,以随所述磁轭一起移动;以及 
板簧单元,该板簧单元的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支架的相对侧壁的每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板簧单元以使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线圈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板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该第一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一板簧中部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二板簧中部的第二紧固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通过将线状件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上的孔中而彼此连接。 
3.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该水平线性振动器包括: 
定子,该定子包括支架和中空的线圈,该支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具有水平轴线; 
振动单元,该振动单元包括:磁体单元,该磁体单元穿过所述线圈的内部并具有磁体,该磁体位于磁芯的相对侧上并以使所述磁体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其中,磁体连接于所述磁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所述磁体的彼此面对的磁极相同;磁轭,该磁轭围绕所述磁体单元和线圈的外部,并支撑所述磁体单元相对的端部;和质量体,该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外部并与所述磁轭整体连接,以随所述磁轭一起移动;以及 
板簧单元,该板簧单元的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支架的相对侧壁的每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板簧单元以使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线圈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板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该第一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一板簧中部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二板簧中部的第二紧固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通过将螺栓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上的螺纹孔中而彼此连接。 
4.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该水平线性振动器包括: 
定子,该定子包括支架和中空的线圈,该支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具有水平轴线; 
振动单元,该振动单元包括:磁体单元,该磁体单元穿过所述线圈的内部并具有磁体,该磁体位于磁芯的相对侧上并以使所述磁体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其中,磁体连接于所述磁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所述磁体的彼此面对的磁极相同;磁轭,该磁轭围绕所述磁体单元和线圈的外部,并支撑所述磁体单元相对的端部;和质量体,该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外部并与所述磁轭整体连接,以随所述磁轭一起移动;以及 
板簧单元,该板簧单元的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支架的相对侧壁的每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板簧单元以使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线圈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板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该第一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一板簧中部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二板簧中部的第二紧固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通过在每个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上形成凹凸件,该凹凸件的一个表面上具有凸起部并且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凹陷部,并将所述第一紧固件的凸起部插入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凹陷部中,使得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彼此连接。 
5.一种水平线性振动器,该水平线性振动器包括: 
定子,该定子包括支架和中空的线圈,该支架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限定内部空间,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具有水平轴线; 
振动单元,该振动单元包括:磁体单元,该磁体单元穿过所述线圈的内部并具有磁体,该磁体位于磁芯的相对侧上并以使所述磁体的磁极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其中,磁体连接于所述磁芯的一侧和另一侧,并且所述磁体的彼此面对的磁极相同;磁轭,该磁轭围绕所述磁体单元和线圈的外部,并支 撑所述磁体单元相对的端部;和质量体,该质量体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外部并与所述磁轭整体连接,以随所述磁轭一起移动;以及 
板簧单元,该板簧单元的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支架的相对侧壁的每一个的内表面,所述板簧单元以使所述振动单元与所述线圈的轴线平行的方式弹性地支撑所述振动单元,所述板簧单元包括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该第一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一板簧中部的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板簧具有位于该第二板簧中部的第二紧固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一紧固件上形成突出的凹凸件,在第二紧固件中形成孔,并将所述第一紧固件的突出的凹凸件插入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孔中,使得所述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彼此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平线性振动器,其中,在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电路板,以与外部输入端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平线性振动器,其中,所述质量体形成为围绕所述磁轭的所有侧部,而且所述板簧单元的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质量体相对侧的每一个的外表面。 
CN2009102248138A 2009-10-06 2009-11-24 水平线性振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94731A KR101022899B1 (ko) 2009-10-06 2009-10-06 수평 리니어 진동자
KR10-2009-0094731 2009-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339A CN102035339A (zh) 2011-04-27
CN102035339B true CN102035339B (zh) 2013-09-11

Family

ID=43887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481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339B (zh) 2009-10-06 2009-11-24 水平线性振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022899B1 (zh)
CN (1) CN1020353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09284B1 (ko) * 2009-11-02 2012-02-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리니어 진동모터의 스프링부재
CN102412695A (zh) * 2011-09-23 2012-04-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线弹性双膜簧结构的音圈作动器
CN103762777B (zh) * 2014-01-10 2016-07-0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JP2016101043A (ja) * 2014-11-25 2016-05-3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6702B1 (en) * 1998-08-29 2002-11-05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with an oscillating spring-mass system
CN1647350A (zh) * 2002-06-17 2005-07-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振动式线性致动器
CN10203534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3959B2 (ja) * 1994-10-14 2004-01-06 Tdk株式会社 磁石可動型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ポンプ
JP3855738B2 (ja) * 2000-11-06 2006-1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と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KR100802414B1 (ko) * 2006-04-18 2008-02-13 강윤규 진동발생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6702B1 (en) * 1998-08-29 2002-11-05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with an oscillating spring-mass system
CN1647350A (zh) * 2002-06-17 2005-07-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振动式线性致动器
CN10203534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电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200460A 2002.07.16
JP特开平8-116658A 1996.05.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339A (zh) 2011-04-27
KR101022899B1 (ko)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9438B1 (ko) 선형진동모터
JP4795839B2 (ja) 振動発生装置
CN110177322B (zh)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KR101255914B1 (ko) 선형 진동모터
JP2020185564A (ja) 振動発生装置
CN102035339B (zh) 水平线性振动器
CN204886634U (zh) 振动电机
WO2021116385A1 (en) Linear vibration actuator having moving coil and moving magnet
JP2017175761A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WO2022267307A1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7070160A (zh) 电磁驱动器
CN117439364A (zh) 线性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206908497U (zh) 电磁驱动器
CN210744993U (zh) 线性振动器
CN113078794A (zh) 双频振动马达
CN102035338B (zh) 水平线性振动器
KR101151396B1 (ko) 통신단말기용 수평형 리니어 진동모터
KR102468399B1 (ko) 진동 발생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50121553A (ko) 선형 진동자
CN110784085B (zh) 一种线性振动器
CN205583976U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2016131915A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
WO2008004729A1 (en) Vibrator
CN111921828B (zh) 振动产生装置
CN220935315U (zh) 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