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2478A -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2478A
CN102032478A CN2010102897367A CN201010289736A CN102032478A CN 102032478 A CN102032478 A CN 102032478A CN 2010102897367 A CN2010102897367 A CN 2010102897367A CN 201010289736 A CN201010289736 A CN 201010289736A CN 102032478 A CN102032478 A CN 102032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fastener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97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2478B (zh
Inventor
盐原丰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S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S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19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895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60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7430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S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S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2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2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4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为了实现制造组装容易且提高耐久性,在管体(1)的两端安装接头(5),在管体内的背部侧配置散热体(2),从管体(1)的背部侧内周面突出有保持突部(1b),保持突部(1b)与形成于散热体(2)的保持槽卡合,散热体(2)在其长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4),且在两端部设有插入支承基板(3)的支承槽,所述基板(3)上开设有被卡止孔(3a),在接头(5)内安装有帽状的支承体(6),从该支承体朝向开口侧突出有卡止体(6b),卡止体卡止于被卡止孔(3a)。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事务所、普通住宅、店铺、学校、制冷库、广告牌等的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照明机构,广泛利用使用了白炽灯的照明装置。最近,作为代替白炽灯照明装置的照明机构,使用装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例子较多。其原因在于,该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具有比白炽照明装置寿命长且消耗功率少的优点。
例如,日本特开2009-54405号公报记载的发光二极管灯(以下称“现有例1”。),如所述公报的图5所示,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备灯罩、在该灯罩的内壁沿半径方向对置设置的一对引导槽、将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直线状排列的基板、安装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反侧的基板的面上的铝板。所述铝板的宽度比所述基板的宽度大。所述铝板插入所述灯罩的所述一对引导槽。并且,在所述灯罩内填充有硅。
现有例1所实现的效果在于,由于使用所述铝板,所以能够抑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散热而导致的灯罩内的温度上升。另外,现有例1所实现的效果在于,由于向所述灯罩内填充所述硅,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散热,并且,能够实现耐水性及耐气候性的提高。
另外,日本特开2009-158533号公报记载的光产生装置(以下称“现有例2”。),如所述公报的图3及图4所示,在其长度方向上由铝构成的基座部与大致圆柱状的丙烯酸树脂制的透光部下侧的卡合部卡合。并且,在所述基座部内侧插入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中安装有多个芯片型发光二极管。所述透光部中设有内侧透光部和设于该内侧透光部的外侧的外周部。所述内侧透光部覆盖所述各发光二极管。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内侧透光部之间的中空部的端部形成为截面圆角状。
现有例2所实现的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透光部能够实现光的均匀扩散。
但是,现有例1及现有例2具有如下课题(缺点)。
现有例1中需要填充作为散热机构的硅的作业,从而存在照明装置的制造耗费时间的课题。另外,现有例1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发光二极管的散热而从所述硅产生气体,该气体充满灯罩内,该灯罩可能会破裂,从而在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
现有例2中,将电路基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部时,虽然所述电路基板的位置稳定,但由于需要螺钉拧入作业,因此组装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制造组装容易、且耐久性提高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以下称“发光二极管灯”。)具备管体、配置在该管体内的背部侧且由保持机构卡合保持的散热体、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该散热体的发光二极管(以下称“LED”。)、安装于所述管体的两端的接头、安装于各接头内的支承体、将所述散热体支承于所述管体的支承机构。所述LED能够向与所述管体的所述背部侧相反侧照射。
作为所述保持机构如下所述。
所述保持机构为如下结构:包括从所述管体的内周面朝向内方突出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保持突部、设于散热体的保持槽,所述保持突部和保持槽相互卡合为能够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另外,所述保持机构也可以为如下结构等:包括从所述管体内周面向内方突出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成对的保持突部,两保持突部相互对置配置,通过所述内周面及两保持突部保持插入由所述两保持突部和所述管体的内周面围成的空间内的散热体。
所述散热体和LED的关系包括将LED直接安装于散热体的情况和隔着基板安装的情况。间接安装的LED排列在所述基板上,该基板插入形成于所述散热体的支承槽内。
所述支承机构包括被卡止部、设于所述各支承体且能够卡止于所述被卡止部的卡止部。当将LED直接安装于所述散热体的安装面时,构成所述支承机构的一方的被卡止部为在散热体的两端开设的例如被卡止孔。另外,当隔着基板间接地将所述LED安装于所述散热体时,所述一方的被卡止部为在所述基板的两端开设的例如被卡止孔。另一方的卡止部为从所述支承体突出的例如卡止体。作为所述卡止体的形状,为了保持规定的弹性力而容易与所述被卡止孔卡止,使用舌片状的形状等。另外,所述卡止体包括设于从所述支承体突出的引导板的卡止体、所述支承体形成为具有水平部的帽状时设于所述水平部的卡止体、或设于形成于水平部的引导板的卡止体等。所述引导板作为散热体或基板的引导机构发挥作用。
所述散热体具有如下结构等:管体的背部侧的外周面形成凸状的圆弧面且与所述管体的内周面密接。
作为所述接头的散热机构,包括在该接头的外周面形成有散热部的结构、在所述散热部形成有散热槽的结构等。另外,作为所述散热机构,可以使用安装于所述接头的接头用散热体等。作为接头用散热体的例子,包括能够嵌入所述接头的主体和设于该主体的安装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灯可知,由于构成为将插入管体内的散热体由保持机构卡合保持、并由支承机构卡止的结构,因此制造组装变得容易,另外,由于不使用硅作为支承机构,因此与现有例比较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灯的主视图,且是剖开图右端部侧的一部分的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放大剖视图,是表示局部剖开基板而示出被卡止孔的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接头嵌入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管体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开放大主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管体的保持突部分离了散热体及基板的状态的管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管体的局部剖开主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散热体的局部剖开主视图,是表示将基板装入该散热体内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散热体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散热体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接头及支承体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支承体的放大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支承体的放大主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灯的主视图,是剖开图右端部侧的一部分的图。
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放大剖视图,是局部剖开基板而示出被卡止孔的图。
图18是图16的XVIII-XVIII线放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6中的散热体的局部剖开主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9中的散热体的仰视图。
图21是表示图16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接头及支承体的放大侧视图。
图22是图21的XXII-XXII线剖视图。
图23是图21的XXIII-XXIII线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图16中的支承体的放大主视图。
图25是表示图16中的接头用散热体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图16中的发光二极管灯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图16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管体的其它方式的局部剖开主视图。
图28是表示向图27中的管体内装入散热体及基板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
图29是图28的XXIX-XXIX线放大剖视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灯的主视图,是剖开图右端部侧的一部分的图。
图31是图30的XXXI-XXXI线放大剖视图,是剖开散热体的一部分且剖开保持突部而示出被卡止孔的图。
图32是图30的XXXII-XXXII线放大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将接头嵌入图30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管体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开放大主视图。
图34是表示从图30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管体的保持突部分离了散热体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5是缩小图30中的散热体而示出的仰视图。
图36是表示图30中的散热体的局部剖开仰视图。
图37是表示图30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电路部与LED的连接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8是表示图30中的散热体的局部剖开主视图。
图39是表示图30中的散热体的俯视图。
图40是表示图30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所使用的接头及支承体的放大侧视图。
图41是图40的XXXXI-XXXXI线剖视图。
图42是图40的XXXXII-XXXXII线剖视图。
图43是表示图30中的支承体的放大主视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灯的主视图,是剖开图右端部侧的一部分的图。
图45是图44的XXXXV-XXXXV线放大剖视图。
图46是表示图44中的管体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L1、L2、L3、L4  发光二极管灯
1、11、21、31、41  管体
1a、11a、21a、31a、41a  内周面
1b、11b、21b、31b、41b  保持突部(保持机构)
2、12、22、32、42  散热体
2a、12a、22a、32a、42a  散热体的主体
2b、12b、22b  支承槽
2d、12d、32d  保持槽(保持机构)
2e、12e、22e、32e、42e  散热槽
21d、41d  空间(保持机构)
22d、42d  散热槽
3、13、23  基板
3a、13a、23a  被卡止孔(被卡止部、支承机构)
32h、42h  被卡止孔(被卡止部)
4、14、24、34、44  LED(发光二极管)
5、15、35、45  接头
5a、35a、45a  散热部
5a1、35a1、45a1  散热槽
6、16、36、46  支承体
6b、16b、36b、46b  卡止体(卡止部、支承机构)
6b1、16b1、36b1、46b1  钩部
6c、16c、36c、46c  水平部
6c1、36c1、46c1  引导板
18  接头用散热体
18a  主体
18b  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图5中,作为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灯L1具备管体1、配置于该管体的背部侧即底部侧(图1上侧)的内部的散热体2、配置于该散热体的基板3、安装于该基板的LED(发光二极管)4、安装于所述管体的两端部的接头5、支承所述基板的两端部侧的支承体6。作为光源的LED4能够向与管体1的底部侧相反侧(图1下侧)照射光。
首先,参照图5~图7说明管体1。
管体1由细长的圆筒形的塑料制管或玻璃制管构成。在该例子中,管体1使用配合有荧光涂料、扩散材料以及防变色材料的乳白色的塑料制管。
管体1的内部设有保持突部1b。保持突部1b从管体1的背部侧(图5上侧)的内周面1a向管体的中心部突出。保持突部1b为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肋状部分,并且,遍及管体的全长设置。图5所示的保持突部1b的截面形成为倒T字形,另外,保持突部的前端部成为向两侧伸出的卡止部1b1。
管体1通过使用例如管挤压机利用挤压成形法进行成形加工而成。在成形加工时,保持突部1b与管体1一体地形成。
其次,参照图3、图5及图8~图10对散热体2进行说明。
散热体2的主体2a使用作为散热部件的铝材形成为棒状体。主体2a具有散热(heat sink)的功能。
散热体2(主体2a)中,在与其背部侧(图5上侧)相反侧(下侧)形成有支承槽2b。支承槽2b具有开口2b1。如图9所示,支承槽2b在散热体2的主体2a沿其长度方向(图左右方向)遍及所述主体的全长形成。并且,如图5所示,散热体2的主体2a中,在其背部侧外周部的中央部分别形成作为第一槽的保持槽2d以及隔着保持槽2d位于其两侧的作为第二槽的散热槽2e。如图10所示,保持槽2d及散热槽2e在散热体2的主体2a沿其长度方向(图左右方向)遍及所述主体的全长而形成。
图3及图5所示的支承槽2b的开口2b1朝向作为下侧的照射侧(LED4的光的照射方向侧)。在开口2b1的两侧缘部设有座部2c。安装LED4的基板3插入支承槽2b内。
另外,图2及图3所示的散热体2的背部侧(图3上侧)的外周面为其外形为凸状的圆弧面,并且,其外周面与管体1的内周面1a密接。如图5所示,保持槽2d的内部形状形成为截面倒T字形。保持槽2d的内底部两侧成为朝向宽度方向(图5左右方向)伸出的卡合部2d1。形成于散热体2的外周面的保持槽2d及所述保持突部1b构成散热体2的保持机构。
散热体2通过使用例如挤压机利用挤压成形法加工而成。
参照图1、图2、图8及图9对基板3及LED4进行说明。
基板3的主体由细长的板体构成,嵌入散热体2的支承槽2b内。基板3中设有与LED4电连接的控制部(未图示)。在基板3的一侧面(图1下表面)安装有以直线状空开间隔配置的一列或多列的LED4。在图9所示的基板3中,LED4沿基板的长度方向空开相等间隔而呈直线状排列。
另外,在基板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图9的左右两侧端部)开设有作为被卡止部的被卡止孔3a。
在此,对管体1、散热体2及基板3的相互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对管体1和散热体2的关系进行说明。
散热体2形成得比管体1长,散热体的两端部从管体的两端面向外方突出(图8)。如图1及图2所示,散热体2由管体1内的背部侧卡合保持。即,在管体1内,管体的保持突部1b嵌入散热体2的保持槽2d内。在嵌入状态下,图5所示的卡止部1b1与卡合部2d1相互卡合,由此,散热体2保持于管体1。被保持的散热体2能够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另外,散热体2的上侧的外周面与管体1的内周面1a密接。因此,散热体2相对于管体1被稳定保持。
其次,对散热体2与基板3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9所示,散热体2与基板3长度相同,并且,基板3收容于散热体2的支承槽2b内。
此外,各LED4的下部从散热体2的支承槽2b的开口2b1(图3)向下方露出。因此,各LED4能够向图3下方照射光。
参照图1及图11~图13对接头5进行说明。
接头5的材质为作为散热部件的铝材。接头5配置于管体1的两端侧(图1左右两侧)。在接头5的外周面设有散热部5a。根据图1所示的例子,散热部5a由设于接头5的外周整周的多个散热槽5a1构成。被管体1吸收的热传递到嵌入该管体端部的接头5,然后,通过散热部5a的散热槽5a1有效地向接头外散出。散热部5a中的散热槽5a1的槽数量设为一个或多个。为了扩大散热部5a的散热面而提高散热效果,也可以如图12所示,散热槽5a1的数量为多个。
如图12所示,在各接头5的内底部侧的内周设置台阶部5b。嵌入接头5内的管体1的端部端面与台阶部5b相接。台阶部5b具有确定相对于管体1的各接头5的位置的作用(图1)。
另外,如图11~图13所示,接头5中安装有支承体6及两根端子销7。各端子销7从接头5的外表面朝向图12右方水平突出。各端子销7通过连接线(未图示)与基板3电连接。
对支承体6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支承体6安装于接头5的内表面。配置于管体1的两侧的接头5内的各支承体6彼此对置配置。
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支承体6的主体的中央部两侧开设有销孔6a。如图11及图12所示,支承体6嵌入接头5内,并且,通过贯通销孔6a的端子销7的基部固定于接头内表面。
在图11~图15中,支承体6的侧面形状为大致半圆形,且整体形成为帽状。支承体6的上部侧成为平坦地形成的水平部6c。在水平部6c突出有引导板6c1。引导板6c1从支承体6的底部侧向开口侧(图13上侧)、即朝向图12左方水平延伸。如图13所示,引导板6c1从支承体6的开口侧进一步向图上侧突出。
在图12及图13中,在引导板6c1的中央部形成作为卡止部的舌片状的卡止体6b。卡止体6b从引导板6c1向底部侧(图12右侧)突出。卡止体6b以从其基部向前端部逐渐上升的方式倾斜,在卡止体的前端部设置钩部6b1。在卡止体6b的两侧设有切口6d,从而能够使卡止体6b以其基部为中心上下弹性变形。
另外,如图1~图4所示,在支承体6的水平部6c与接头5的内周面之间空出有能够插入散热体2的端部的间隔。
对基板3与支承体6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基板3在被卡止孔3a及卡止体6b的作用下由位于管体1的两侧的支承体6支承为水平状态。即,各卡止体6b的前端的钩部6b1卡止于设于基板3两端的被卡止孔3a。作为被卡止部的被卡止孔3a与作为卡止部的卡止体6b构成用于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基板3的支承机构。
如图1所示,位于两侧的支承体6的各卡止体6b利于其弹力将基板3的两端部向外侧拉伸而卡止于被卡止孔3a。因此,基板3的水平支承变得更加稳定。
其次,对发光二极管灯L1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将基板3插入散热体2的支承槽2b内,然后,使该基板从支承槽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滑动(slide),使基板整体嵌入散热体2内(图8)。
其次,将嵌入基板3的散热体2从一端侧(例如图8左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插入管体1内。插入之际,使散热体2的保持槽2d的一端部与管体1的保持突部1b对置,使保持突部的一端部嵌入对置的保持槽的端部后,以保持突部为引导机构将散热体2从管体1的一端侧(图8左端侧)向另一端侧(右端侧)压入。散热体的端部向管体1的另一端部的外方突出规定距离时,停止散热体2的压入(图8)。
然后,从图4箭头方向将接头5嵌入管体1的图右端部。
对嵌入过程进行说明。
当将接头5嵌入管体1的图4右端部时,散热体2支承基板3并同时被支承体6的引导板6c1朝向支承体6的底部顺利地引导而移动。与散热体2一起移动的基板3的图4右端部与接头5内的卡止体6b的钩部6b1接触,将该卡止体向下方按压并同时移动。随后,当散热体2及基板3的右端面与支承体6的底面接触时,由于卡止体6b的按压力被解除,因此,钩部6b1被卡止于基板的被卡止孔3a(图1)。同时,管体1的所述右端部与接头5的台阶部5b相接。
对于管体1的左端部侧,也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将接头5嵌入管体的左端部。在嵌入过程中,从管体1的左端部突出的散热体2及基板3的左端部插入接头5内,散热体2的左端部被支承体6的引导板6c1引导而进入支承体的底部侧,从而支承体6的卡止体6b与基板的被卡止孔3a卡止。
其结果,发光二极管灯L1被组装成图1所示的状态。
在被组装的状态中,由于保持槽2d与保持突部1b相互卡合,因此,散热体2被水平地卡合保持于管体1内。另外,收容于散热体的支承槽2b内的基板3被保持于该散热体,并且,由于基板的两端部被支承体6的卡止体6b向外侧拉伸并同时支承,因此被水平且稳定地固定于管体1内。散热体2也通过基板3而被支承体6的卡止体6b稳定地支承在管体1内并被固定。
在发光二极管灯L1亮灯时,来自LED4的放射光以其光轴为中心呈圆锥状(放射状)扩散,向与管体1的背部侧相反侧照射。此时,安装有LED4的基板3配置于管体1内的背部侧,因此,LED的放射角度扩大。
由LED4产生的热从基板3被散热体2吸收,并且,被吸收的热从散热体传递到管体1,直接向管体外放出。另外,传递到管体1的热通过接头5的散热部5a散出。因此,发光二极管灯L1内的高热化被抑制。
图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具有下述效果。
其一:在组装发光二极管灯L1时,能够将散热体2插入管体1内,通过保持突部1b及保持槽2d卡合保持于管体内,因此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的组装容易。
其二:将基板3插入散热体2的支承槽2b内,使基板3滑动即可进行基板的安装及其位置的保持,因此,使得散热体与基板3的组装作业容易。
其三:将支承体6的卡止体6b卡止于被卡止孔3a即可通过基板3支承散热体,因此,使得基板及散热体的支承作业变得简单。
其四:散热体2的外周面为圆弧面,且该圆弧面能够与管体1的内周面1a密接,因此,能够使散热体的位置保持稳定化,并能够使散热体的热顺畅且可靠地向管体侧散出。
其五:在散热体2的外周面设置有散热槽2e,因此,能够提高散热体的散热功能。
其六:虽然散热体2所吸收的热从管体1向接头5散出,但由于在接头设有散热部5a,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图2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关于主要部分的基本结构及作用效果,图16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2与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共通。
以下,主要说明发光二极管灯L2相对于发光二极管灯L1的不同点,对于共通的点根据需要说明。
第一不同点为支承体中的水平部及卡止体的结构。即,图16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2中,如图21~图24所示,支承体16的卡止体16b从水平部16c向支承体的开口侧水平地突出。卡止体16b的前端从支承体16的开口向外方突出,在其突出端形成有钩部16b1。
如图16所示,卡止体16b的钩部16b1卡止于在基板13的两端开设的被卡止孔13a。
如图21及图23所示,支承体16的水平部16c不具有所述引导板6c1(图12)那样的引导板。
如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灯L2的卡止体16b的基部位置为支承体16的底部侧,突出方向从底部侧向开口侧(图22)。相对于此,发光二极管灯L1的卡止体6b的基部的位置为开口侧,突出方向为从开口侧向底部侧(图12)。
图23所示的销孔16a及切口16d分别与图13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的销孔6a及切口6d对应。
第二不同点如图21~图23所示,在接头15的外周部没有形成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中的接头5那样的散热部5a(图12)。
第三不同点为吸收从接头放出的热的散热机构。即,在图16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2中,作为散热机构的接头用散热体18安装于接头15的外周。
图16及图25所示的接头用散热体18包括环状的主体18a、设于该主体上部的板状的安装部18b。接头用散热体18的材质使用作为散热部件的例如铝材。
如图16及图26所示,主体18a能够脱离地嵌入接头15的外周。安装部18b由合适的固定机构(例如螺钉等)固定于灯架F的下部Fa的下表面。
在图26中,在灯架F的两侧安装有插座S。发光二极管灯L2通过端子销17与两插座S的电极部(未图示)电连接。
在发光二极管灯L2亮灯时,从LED14产生的热从基板13被散热体12吸收,被吸收的热从散热体向管体11传递,直接向管体外放出。另一方面,被传递到管体11的热从接头15通过接头用散热体18被向灯架F侧散出。通过这种双方的散热,发光二极管灯L2内的高热化被抑制。
在图16~图18中,发光二极管灯L2中的管体11的内周面11a、保持突部11b、散热体12的主体12a、支承槽12b、开口12b1、座部12c、保持槽12d、散热槽12e、LED14及台阶部15b分别与图1~图13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中的管体1的内周面1a、保持突部1b、散热体2的主体2a、支承槽2b、开口2b1、座部2c、保持槽2d、散热槽2e、LED4及台阶部5b对应。
(管体的其它方式)
参照图27~图29对用于发光二极管灯L2的管体的其它方式进行说明。
图27及图28所示的管体21中从背部侧(图上侧)的内周面突出有成对的保持突部21b。成对的保持突部21b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图28左右两侧,均形成为侧面L字形状。保持突部21b为散热体22的保持机构。各保持突部21b遍及管体21的长度方向(图29左右方向)全长设置。在保持突部21b的下部设有座部21c。各保持突部21b的座部21c的前端部之间成为狭缝状的开口,该开口遍及管体全长形成(图29)。
如图28及图29所示,散热体22(主体22a)被收容于由管体21内的两保持突部21b与管体的背部侧(图28上侧)的内周面21a围成的空间21d。散热体22的底部两侧被两保持突部21b的座部21c支承,整体由两保持突部抱持而保持。
在图28及图29中,散热体22、基板23及LED24分别与图18及图20所示的散热体12、基板13及LED14对应。图28所示的散热体22的支承槽22b、开口22b1、座部22c、保持槽(第一槽)22d及散热槽(第二槽)22e分别与图18所示的散热体12的支承槽12b、开口12b1、座部12c、散热槽12d及散热槽12e对应。图29所示的基板23的被卡止孔23a与图20所示的基板13的被卡止孔13a对应。
对将散热体22保持于管体21的方法进行说明。
预先将安装LED24的基板23插入并收容于散热体22的支承槽22b内。在基板23收容于支承槽22b内的状态下,将散热体22从管体21的图27左端部的开口插入由保持突部21b和管体的内周面21a围成的空间21d内,向管体的右端部滑动,并在到达管体的端部时停止移动。其结果,散热体22支承于保持突部21b的座部21c的同时,散热体的外周面与管体的内周面21a稳定接触,由此卡合保持于空间21d内(图28)。
在发光二极管灯L2中,作为将散热体保持于管体的机构,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为利用管体11的保持突部11b和散热体的保持槽12d保持的结构,在图28所示的例子中,为使用管体21的空间21d的内周面21a和成对的保持突部21b保持散热体22的结构。
在发光二极管灯L2中,代替管体11使用管体21时,需要使保持突部21b的位置比支承体16的水平部16c更高,在组装时使双方不接触。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30~图4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关于主要部分的基本结构及作用效果,图30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3与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共通。
以下,主要说明发光二极管灯L3相对于发光二极管灯L1的不同点,根据需要对共通点进行说明。
第一不同点为散热体与LED的关系。即,在图30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3中,如图34所示,散热体32的主体32a经由形成于其安装面32f的电路部33而安装LED34,不使用基板将LED相对于散热体安装。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中的散热体2经由基板3安装LED4。
第二不同点为散热体与支承体的关系。即,图30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3中的散热体32由支承体36直接支承。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中的散热体2经由基板3被支承体6间接地支承。
关于所述第一不同点,对散热体32与LED34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34~图39所示,散热体32的与其背部侧(图34上侧)相反侧(下侧)的平坦面成为安装面32f。在散热体32的两端部开设有被卡止孔32h。各被卡止孔32h在图38上下方向贯通散热体32。
另外,在图34、图36及图37所示的散热体32的安装面32f粘贴有构成绝缘层的绝缘件32g。绝缘件32g覆盖安装面32f的整个面。在绝缘件32g的表面形成有电路部33。
如图34~图37所示,电路部33由设于安装面32f的绝缘件32g的表面的阳极(+极)侧的布线路33a、阴极(-极)侧的布线路33b以及连接布线路33c构成。阳极(+极)侧的布线路33a及阴极(-极)侧的布线路33b配置在安装面32f的宽度方向两侧(图36左右两侧)且朝向安装面的长度方向配置。连接布线路33c配置在安装面32f的中央部且朝向安装面的长度方向配置。芯片状的各LED34如图35及图36所示地空开间隔配置。LED34与LED之间通过连接布线路33c连接。如图37所示,各组的各LED34中的LED端子34a通过焊锡33d与连接布线路33c连接。布线路33a、33b及连接布线路33c由例如铜箔等金属箔形成。
各LED34在图35所示的例子中以四个为一组排列。如图36所示,各组的各LED34之间通过连接布线路33c串联连接,在各组中,左端的LED经由连接端路33c1与阳极(+极)侧的布线路33a连接,右端的LED经由连接端路33c2与阴极(-极)侧的布线路33b连接。
如上所述,在电路部33中,各组的各LED34并联连接在阳极(+极)侧的布线路33a与阴极(-极)侧的布线路33b之间。
根据需要设置在电路部33的电子器件在图上省略。
此外,如图36所示,阳极(+极)侧的布线路33a及阴极(-极)侧的布线路33b的两端部通过焊锡等与连接线30a、30b的一端部连接。各连接线30a、30b的另一端部与端子销37(图30)连接。
如图37所示,形成于安装面32f表面的电路部33被作为覆膜层的被覆件39覆盖。作为被覆件39的材料使用白色膜材或白色片材等部件。
关于上述第二不同点,对散热体32与支承体36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30及图31所示,散热体32通过被卡止孔32h及卡止体36b而由位于管体31两侧的支承体36支承为水平状态。支承体36中的各卡止体36b的前端的钩部36b1卡止于设于散热体32两端的被卡止孔32h。
两侧的卡止体36b利用其弹力将散热体32的两端部向外侧拉伸而卡止于被卡止孔32h,因此,散热体的支承被进一步强化。
作为被卡止部的被卡止孔32h和作为卡止部的卡止体36b构成用于将散热体32支承为能够固定的支承机构。
图34中的管体31、从内周面31a向管体中心部突出的保持机构(图示的例中的保持突部31b)、保持突部31b的卡止部31b1分别与图5中的管体1、从内周面1a突出的保持机构(图示例中的保持突部1b)、保持突部1b的卡止部1b1对应。
图34及图39中的散热体32、与保持突部31b一起构成散热体32的保持机构的保持槽(第一槽)32d、卡合部32d1、散热槽(第二槽)32e分别与图5及图10中的散热体2、与保持突部1b一起构成散热体2的保持机构的保持槽(第一槽)2d、卡合部2d1、散热槽(第二槽)2e对应。
图34~图38所示的LED34与图8及图9所示的LED4对应。
图30~图32所示的管体31与散热体32的相互关系与图1~图3所示的管体1与散热体2的相互关系对应。
图30及图40~图42中的接头35、散热部35a、散热槽35a1、台阶部35b、端子销37分别与图1及图13~图15所示的接头5、散热部5a、散热槽5a1、台阶部5b、端子销7对应。
图30~图32及图40~图43中的支承体36、销孔36a、卡止体36b、钩部36b1、水平部36c、引导板36c1、切口36d分别与图1~图3及图11~图15所示的支承体6、销孔6a、卡止体6b、钩部6b1、水平部6c、引导板6c1、切口6d对应。
其次,对发光二极管灯L3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将安装有LED34的散热体32从一端侧(例如图30左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插入管体31内。在插入之际,在从散热体32的保持槽32d内的一端部嵌入管体31的保持突部31b的一端部后,以保持突部为引导机构将散热体32从管体31的一端侧(左端侧)向另一端侧(右端侧)压入。散热体32的端部向管体31的另一端部外突出时,停止该压入(图33)。
然后,将接头35从图33箭头方向嵌入管体31的右端部。在嵌入过程中,管体31的端部及散热体32插入接头35内。一方面,管体31的端部与接头35的台阶部35b接触,另一方面,散热体32被支承体36的引导板36c1向支承体36的底部平滑地引导而移动。进行移动的散热体32的端部与卡止体36b的钩部36b1接触,进而,从下方按压该卡止体并同时移动。在散热体32的端面与支承体36的底面接触时,卡止体36b的按压力被解除,因此,如图30所示,钩部36b1卡止于散热体32的被卡止孔32h。
对于管体31的另一端部侧,进行与所述同样的操作,将接头35嵌入管体的一端部,在嵌入过程中,从所述一端部突出的散热体32的端部被插入接头内,散热体32的端部在支承体36的引导板36c1的作用下进入支承体的底部侧,支承体36的卡止体36b卡止于所述散热体的被卡止孔32h。
其结果,发光二极管灯L3被组装成图30所示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由于保持槽32d与保持突部31b相互卡合,因此,散热体32被定位保持于管体31内。另外,散热体32的两端部被支承体36的卡止体36b向外侧拉伸并同时保持,因此,被水平且稳定地固定于管体31内。
在所述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灯L3中,来自LED34的放射光以其光轴为中心呈圆锥状(放射状)扩散,朝向与管体31的背部侧相反侧照射。此时,由于具备LED34的散热体32位于管体31内的背部侧,因此,LED34的放射角度扩大。
从LED34产生的热直接被散热体32吸收,被吸收的热从散热体传递到管体31,直接向管体外放出。另外,被传递到管体31的热通过接头35的散热部35a散出,发光二极管灯L3内的高热化被抑制。
图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3具有下述的特有效果。
其一:散热体32通过被卡止孔32h和支承体36的卡止体36b支承于管体31,因此,散热体的支承作业变得简易。
其二:由于将LED34安装于散热体32的安装面32f,因此,能够将LED的热直接向散热体传递,提高散热性。
其三:由于不使用基板将LED34安装于散热体32的安装面32f,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轻量化及减少部件的数量。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44~图46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关于主要部分的基本结构及作用效果,图4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4与图30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3共通。
以下,以发光二极管灯L4相对于发光二极管灯L3的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对共通点根据需要进行说明。
不同点为散热体的保持机构的结构。即,在图4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4中,管体41中,成对的保持突部41b在背部侧(图45上侧)的内周面相互对置配置作为保持机构。各保持突部41b沿管体41的长度方向(图44左右方向)遍及全长设置。保持突部41b形成为配置于图46左右两侧的侧面L字形状。设于各保持突部41b的下部的座部41c以朝向管体41的径向相互对置的方式突出。保持突部41b的座部41c中各自的前端部彼此空开间隙对置,在管体遍及全长而形成狭缝状的开口。
如图45及图46所示,散热体4的主体42a在由管体41内的两保持突部41b和管体的背部侧(图上侧)的内周面41a围成的空间41d内,以被两保持突部和内周面41a夹持的状态卡合保持。散热体42的底部两侧由两保持突部41b的座部41c支承。
此外,构成图44及图45所示的保持机构的两保持突部41b及空间41d的各结构与图28所示的保持突部21b及空间21d的各结构实质上相同。
在图44及图45中,散热体42及LED44分别与图30及图32所示的散热体32及LED34对应,散热体42的散热槽42e及被卡止孔42h与散热体32的散热槽32e及被卡止孔32h对应。其中,散热体的散热槽42d与保持槽32d结构相同,但不具有保持功能,具有散热功能。另外,图44及图45所示的接头45、散热部45a、散热槽45a1、支承体46、销孔46a、卡止体46b、钩部46b1、水平部46c、引导板46c1及端子销47分别与图30~图32所示的接头35、散热部35a、散热槽35a1、支承体36、销孔36a、卡止体36b、钩部36b1、水平部36c、引导板36c1及端子销37对应。
如图45所示,为了将配置有LED44的散热体42安装于管体41,将散热体从管体41的一端部(图44左端部)开口插入由保持突部41b和管体的内周面41a围成的空间41d内,向另一端滑动。通过该操作,散热体42被保持突部41b的座部41c支承,同时散热体的外周面与管体的内周面41a牢固地接触,由此,通过所述座部与所述内周面进行位置保持。
在图4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4中,可以代替支承体46使用图16所示的支承体16。
关于将散热体保持于管体的机构,图3、图18及图32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L2、L3中的各保持机构由管体1、11、31的保持突部1b、11b、31b和散热体2、12、32的保持槽2d、12d、32d构成。通过保持突部1b、11b、31b卡合于保持槽2d、12d、32d,散热体2、12、32被插入管体1、11、31内并被卡合保持。
另外,图28及图45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2、L4中的保持机构由管体21、41的保持突部21b、41b、空间21d、41d及内周面21a、41a构成。插入空间21d、41d内的散热体22、42由内周面21a、41a和保持突部21b、41b卡合保持为抱合状态。
任一散热体2、12、22、32、42都通过各保持机构插入管体1、11、21、31、41内并被卡合保持。但是,各发光二极管灯L1、L2、L3、L4中的各散热体2、12、22、32、42仅由所述各保持机构不能进行充分的位置保持。
因此,发光二极管灯L1、L2、L3、L4具备用于对各散热体2、12、22、32、42的位置保持进行固定的支承机构。图1及图16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L2中的支承机构由基板3、13的被卡止孔3a、13a和支承体6、16的卡止体6b、16b构成。支承体6、16的卡止体6b、16b通过位于基板3、13两端的被卡止孔3a、13a卡止各基板。因此,各基板3、13由卡止体6b、16b支承为固定状态。各基板3、13插入散热体2、12的支承槽2b、12b内,因此,各散热体的上述支承状态被固定。基板3、13以密接状态插入散热体2、12的支承槽2b、12b内,因此,密接的程度越高,基板与散热体的一体结合程度越高,因此,散热体的支承的固定被强化。即使密接程度变弱,卡止体6b、16b的弹簧的斥力影响到基板3、13的图1及图16的上表面侧,因此,通过各基板使得散热体2、12的支承状态稳定。特别是,所述弹性力的效果在图1所示的卡止体6b作用下变高。
另外,图30及图4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3、L4中的支承机构由散热体32、42的被卡止孔32h、42h和支承体36、46的卡止体36b、46b构成。在这些例子中,散热体32、42通过被卡止孔32h、42h和卡止体36b、46b直接地支承于管体31、41中。散热体32、42不隔着基板直接地被支承,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支承状态。此外,通过能够提高所述弹性力的斥力的卡止体36b、46b,能够强化所述支承的固定。
根据各图示的示例,被卡止部均由被卡止孔3a、13a、23a、32h、42h构成,作为卡止部的卡止体6b、16b、36b、46b中设置有钩部6b1、16b1、36b1、46b1。可以在构成支承机构的一方的被卡止部设置钩部等突起部,在另一方的卡止体开设所述突起部能够卡止的孔。
发光二极管灯L1、L2、L3、L4中的管体1、11、21、31、41的材质及其色彩并没有限定于图示的示例。作为所述材质,选择塑料的情况下,使用例如聚碳酸酯等。管体1、11、21、31、41通过挤压成形法加工时,预先将例如乳白色的聚碳酸酯颗粒、荧光涂料颗粒、扩散材料颗粒及防变色材料的各自的分配比率确定为规定值。通过适当变更这些材质的分配比率,调整从发光二极管灯L1、L2、L3、L4照射的光的扩散、透视度及来自光源的照射率量。并且,使管体1、11、21、31、41的长度、内径及壁厚适当。另外,所述各管体为塑料制的情况下,受到来自LED4、14、24、34、44的发热的影响,有在管体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该不良状况,可以在管体1、11、21、31、41的加工阶段中,预先对各管体进行退火处理。
保持突部1b、11b、31b突出的长度及截面形状均可以适当选择,并没有限于图示例。
将散热体2、12、22、32、42的外表面设为圆弧面,如图2、图18、图28、图32及图45所示,若为与管体1、11、21、31、41的内周面1a、11a、21a、31a、41a密接的结构,则散热体的热直接影响到管体,具有能够进行顺利散热的优点。然而,散热体2、12、22、32、42的外表面不一定需要形成为圆弧面。
另外,散热槽2e、12e、22d、22e、32e、42d、42e根据需要设于散热体2、12、22、32、42,换言之,这些槽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另外,所述各散热槽的数量和截面形状也没有限定于图示的例子。
LED4、14、24、34、44根据图1、图16、图28、图30及图44所示的各例,使用形状及大小均相同的器件,但是并没有限于上述例子。
关于接头,在图1、图30及图4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灯L1、L3、L4中,代替各接头5、35、45,可以使用图16所示的接头15。该情况下,可以在接头15的外周安装接头用散热体18。另外,图1、图30及图44所示的各接头5、35、45的散热部5a、35a、45a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各接头的外周整周连续形成,但也可以在圆周方向上不连续而空开间隔地形成。
支承体6、16、36、46的形状并没有如图所示地限于帽状。

Claims (18)

1.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具备在两端安装有接头的管体、配置于该管体内的散热体及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保持所述散热体的保持机构,
所述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体插入所述管体内的背部侧且由保持机构卡合保持,
在各所述接头内安装有支承体,各支承体中设有能够卡止于被卡止部的卡止部,
所述卡止部和所述被卡止部构成支承所述散热体的支承机构,
所述发光二极管能够向与所述管体的所述背部侧相反侧照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散热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支承槽,发光二极管排列在基板上,所述基板插入并保持于所述散热体的支承槽内,所述被卡止部设于所述基板的两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卡止部为被卡止孔,卡止部为从支承体突出的卡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卡止部为被卡止孔,卡止部为设于从支承体突出的引导板上的舌片状的卡止体,所述引导板能够引导基板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卡止部为被卡止孔,卡止部为设于帽状的支承体上的从水平部突出的舌片状的卡止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散热体的发光二极管的照射侧的安装面上排列有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被卡止部设于所述散热体的两端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装面被绝缘件覆盖,在该绝缘件的表面形成有电路部,该电路部与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卡止部为被卡止孔,卡止部为从支承体突出的卡止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卡止部为被卡止孔,卡止部为设于从支承体突出的引导板上的舌片状的卡止体,所述引导板能够引导散热体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卡止部为被卡止孔,卡止部为设于帽状的支承体上的从水平部突出的舌片状的卡止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机构包括从管体的内周面朝向内方突出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保持突部和设于散热体的保持槽,所述保持突部和保持槽相互卡合为能够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机构包括成对的保持突部、由所述两保持突部和所述管体的内周面围成的空间、所述内周面,所述两保持突部从所述管体内周面向内方突出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两保持突部相互对置配置,散热体插入所述空间内且由所述两保持突部以与所述内周面密接的状态保持。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散热体中,管体背部侧的外周面形成凸状的圆弧面且与所述管体的内周面密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散热体中,管体背部侧的外周面形成凸状的圆弧面且与所述管体的内周面密接,在所述外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散热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头的外周面形成有散热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头的外周面形成有散热部,且该散热部由散热槽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头安装有接头用散热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头安装有接头用散热体,接头用散热体包括能够嵌入所述接头的主体和设于该主体的安装部。
CN2010102897367A 2009-09-28 2010-09-20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2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1960A JP5389589B2 (ja) 2009-09-28 2009-09-28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JP2009-221960 2009-09-28
JP2009-226007 2009-09-30
JP2009226007A JP5374305B2 (ja) 2009-09-30 2009-09-30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478A true CN102032478A (zh) 2011-04-27
CN102032478B CN102032478B (zh) 2013-03-13

Family

ID=4388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973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2478B (zh) 2009-09-28 2010-09-20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247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5534A (zh) * 2012-10-16 2013-01-09 苏州飞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龙骨led照明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3016970A (zh) * 2011-09-22 2013-04-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EP2679891A1 (en) * 2012-06-29 2014-01-0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3649623A (zh) * 2011-07-11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灯以及照明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0210A (ja) * 2006-11-10 2008-05-29 Inoac Corp 照明器具
CN101358718A (zh) * 2008-08-18 2009-02-04 普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固定座
JP2009054405A (ja) * 2007-08-27 2009-03-12 Osram-Mel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JP2009158533A (ja) * 2007-12-25 2009-07-16 Takehisa Saito 光発生装置
CN201306623Y (zh) * 2008-11-06 2009-09-09 帝闻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Led日光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0210A (ja) * 2006-11-10 2008-05-29 Inoac Corp 照明器具
JP2009054405A (ja) * 2007-08-27 2009-03-12 Osram-Mel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
JP2009158533A (ja) * 2007-12-25 2009-07-16 Takehisa Saito 光発生装置
CN101358718A (zh) * 2008-08-18 2009-02-04 普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固定座
CN201306623Y (zh) * 2008-11-06 2009-09-09 帝闻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Led日光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623A (zh) * 2011-07-11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灯以及照明装置
CN103649623B (zh) * 2011-07-11 2016-0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灯以及照明装置
CN103016970A (zh) * 2011-09-22 2013-04-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03016970B (zh) * 2011-09-22 2015-07-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EP2679891A1 (en) * 2012-06-29 2014-01-0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3511876A (zh) * 2012-06-29 2014-01-15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02865534A (zh) * 2012-10-16 2013-01-09 苏州飞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龙骨led照明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2865534B (zh) * 2012-10-16 2016-06-22 苏州飞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龙骨led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478B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2624B2 (en) Heat sink module
US9170007B2 (en) LED lighting device and system
CN203932097U (zh) 发光装置、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102418889A (zh) 平面照明组件和包括该平面照明组件的平面照明组合装置
CN102032478B (zh) 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102333987A (zh) Led灯
CN102326023A (zh) 照明装置
CN102725579A (zh) 光源装置
US974616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near lighting device
CN102575819A (zh) 附灯头的灯以及照明器具
CN102679206A (zh) Led灯泡
US20110141748A1 (en) LED bracket weld-free plug-in lamp
US20100135015A1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180112836A1 (en) Semiconductor Lamp
CN102563407A (zh) 照明器具
WO2012144760A2 (ko) 직관형 led조명등
CN202647297U (zh) 直管型灯以及照明器具
KR20140029580A (ko) 직관형 엘이디 조명장치
US9863589B2 (en) Bulb-like LED lam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010268A (ko) 천장형 엘이디 조명등
US10634286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309237B1 (ko) 확장연결을 위한 튜브형 led 램프
CN204437786U (zh) 灯管
CN102042504A (zh) 具有双面照明的led灯具装置
CN111059482A (zh) 具有引线框架的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