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0427A -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0427A
CN102030427A CN2010105570338A CN201010557033A CN102030427A CN 102030427 A CN102030427 A CN 102030427A CN 2010105570338 A CN2010105570338 A CN 2010105570338A CN 201010557033 A CN201010557033 A CN 201010557033A CN 102030427 A CN102030427 A CN 102030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ud
resuspending
layer
river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70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0427B (zh
Inventor
何岩
黄民生
张一璠
陈玉霞
徐欢
林剑波
余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557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0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0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0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4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该装置为单轴跑道型结构,包括外壁、水流推进器、可调式支架、电器控制箱、隔水墙、取样阀、黑色壁纸。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的使用方法,在所述装置中按照细沙层、黑泥层、浮泥层、上覆水层依次配置,通过可调式支架及变频调速器调节水流推进器进行调控。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能够有效再现水动力条件下底泥再悬浮过程。

Description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动力作用下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以上海为例,据其2009年水资源公报表明,上海市719.8千米评价河道中,优于Ⅲ类(含Ⅲ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28.7%、Ⅳ类水河长占27.2%、Ⅴ类水河长占8.5%、劣Ⅴ类水河长占35.6 %。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城市河道污染治理方面,内源释放一直是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也是治理的难点。为有效控制内源释放,就必须研究河道上覆水和底泥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输送规律,其中水动力条件对底泥悬浮和内源污染物的释放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由于河道底泥在水动力条件下的环境行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难以直接在开放性河道中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因此如何能够借助有效的试验设备来真实模拟水动力作用下河道底泥的再悬浮过程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对水动力作用影响底泥内源释放的过程分析,多限于使用烧杯和锥形瓶等模拟水体,但这些模拟水体不能有效反映河道底泥水动力条件下再悬浮的实际情况。也有其他技术人员借助于过去用于研究泥沙沉降特性的水槽进行相关研究,包括直槽、双向环形水槽、加长型环形水槽等。但直槽需要设置贮水箱和回流装置来实现连续进水,不可避免受到进水泵的扰动,而且要求直槽有足够的长度,这些均难以真实反映底泥在自然水动力条件(例如风浪扰动)下内源释放的状态。使用环形水槽是把直槽的长度转化为时间尺度,以模拟无限长的水槽,由于其水流运动的封闭性,没有出流、入流的物理边界,可克服直槽的上述缺点,因而得以较多的应用。但环形水槽由上、下盘及驱动控制系统3部分组成,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易于形成横向副流和流速沿径向分布不均等现象,使得底泥再悬浮过程的研究变得更为复杂。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安装可调式支架固定水流推进器或推水叶轮,同时通过变频调速器的调控,分别模拟风浪扰动等自然水动力条件或人工曝气复氧条件下底泥再悬浮过程,本发明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小,能够有效再现水动力条件下底泥再悬浮过程,在底泥再悬浮相对稳定条件下进行不同深度水样和泥样的采集,满足水动力扰动——流场运动——底泥再悬浮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需求,可以实现人工曝气复氧条件下河道底泥再悬浮过程的模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模拟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底泥再悬浮过程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单轴跑道型结构,包括外壁、水流推进器、可调式支架、电器控制箱、隔水墙、取样阀、黑色壁纸。其中,所述外壁由位于两端的导流墙和位于两侧的侧壁构成;所述水流推进器固定在可调式支架上;所述可调式支架设置于隔水墙与外壁之间;所述电器控制箱设置在所述外壁的外侧;所述隔水墙设置在轴心线上;所述取样阀设置在所述外壁的外侧;所述黑色壁纸包裹在所述装置的外侧。
其中,所述导流墙为圆弧形;所述侧壁为直线形。
其中,所述隔水墙设置在与侧壁平行的轴心线上。
其中,所述可调式支架为两套,分置于隔水墙的两侧;所述水流推进器为两套,分置于隔水墙的两侧。
其中,所述电器控制箱为壁挂式,包括变频调速器和漏电开关。
其中,所述取样阀对应于上覆水层、浮泥层和黑泥层分别设置。
其中,所述黑色壁纸对上覆水层水面以下的装置外壁进行包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所述装置底部铺上细沙层,然后采集河道底泥,按照黑泥层、浮泥层的次序,依次均匀铺设于装置底部的细沙层之上;随后注入采集的河水,配置上覆水层,静止沉淀12-24 小时;通过所述可调式支架来调节所述推进器的安置深度,以变频调速器来调节向水体水平传递的速度。
其中,所述上覆水层、浮泥层、黑泥层的高度配置比例为6:1:2-9:1:2。
其中,所述河道底泥的采集使用柱状采样器,所述采集的河水是以虹吸法轻轻注入。
现有技术中的模拟装置多采用环形水槽,其需要通过装置本身的相向运动产生切向力,进而引起水体产生流场运动。本发明底泥再悬浮装置是通过安装可调式支架固定水流推进器或叶轮,同时通过变频调速器的调控,向装置中的水体定向传递水平速度来模拟不同的水动力作用。两套水流推进器分别设置于隔水墙的两侧,二者产生的水流方向为相反方向。本发明装置的构型也不同于现有的环形水槽,呈单轴跑道型,其通过设置隔水墙和弧形导流墙以利于水流的循环流动,通过设置可调式支架来实现水流推进器或叶轮淹没深度的连续式调节;另外,为了有效模拟河道的真实光照情况,在装置四周包裹黑色壁纸以避光。
本发明中,所述“单轴跑道型结构”是指由位于中心轴线上的隔水墙、轴线两端的半圆形导流墙和轴线两侧的直线形外墙衔接组成的结构,该结构有利于装置内水流的循环流动。
本发明中,所述“河道底泥”是包括浮泥层和黑泥层。
本发明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的使用方法,提供了适合于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底泥再悬浮模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发明装置的构型、水动力条件扰动的模拟、河道底泥的采集与配置方法、上覆水的配置方法,具体如下:
       装置的构型:本发明装置为单轴跑道型,包括:外壁、推进器、可调式支架、电器控制箱、隔水墙、取样阀、黑色壁纸、螺丝、上覆水层、浮泥层、黑泥层和细沙层。其中,外壁是由导流墙和侧壁构成。
       水动力条件扰动的模拟:通过安装可调式支架,来实现水流推进器或叶轮淹没深度的调节,利用变频调速器控制推进器或叶轮向装置中的水体传递不同水平速度来模拟不同的水动力作用。 
其中,所述“曝气复氧”是指通过设置曝气装置向水体充氧产生的水动力作用。
其中,所述“风浪扰动”是指通过自然风浪产生的水动力作用。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隔水墙和弧形导流墙以利于水流的循环流动,实现河道水体流场运动的模拟;通过改变水流推进器的深度位置,实现水动力方式的模拟;还可以通过变频调速器实现向水体传递水平速度大小的调节,其值通过雷诺数相似准则计算,实现水动力强度的模拟。
       河道底泥的采集与配置方法:首先在装置底部铺上一层细沙,然后将用柱状采样器采集模拟河道的底泥按照上覆水层、浮泥层和黑泥层三者高度的比例均匀铺设于装置底部,轻压使底泥处于相对平整状态。
       上覆水的配置方法:以虹吸法轻轻注入采集的河水。
本发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考虑我国河道不同水动力作用模拟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适合于模拟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底泥再悬浮过程的单轴跑道型装置。其有益效果是:(1)提供适合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底泥再悬浮模拟装置,既可模拟风浪扰动等自然水动力条件底泥再悬浮过程,尤其更能再现人工曝气复氧条件下底泥再悬浮过程;(2)首次通过安装可调式支架固定水流推进器或推水叶轮,并结合变频调速器的调控,向装置中的水体传递水平速度来模拟不同的水动力作用,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模拟水动力作用下河道底泥的再悬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A)是可调式支架的正立面示意图。
图3(B)是可调式支架的侧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发明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呈单轴跑道型,包括:1是外壁,2是推进器,3是可调式支架,4是电器控制箱,5是隔水墙,6是取样阀,7是黑色壁纸。其中,外壁1是由导流墙1a和侧壁1b构成,导流墙1a设置在装置的轴线两端,呈圆弧形;侧壁1b设置在轴线两侧,呈直线形。外壁1呈环形是有助于水流的定向干预。参考图2所示,9是上覆水层,10是浮泥层,11是黑泥层,12是细沙层。参考图3(A)、图3(B)所示,8是螺丝,设置在可调式支架3上。
其中,水流推进器2固定在可调式支架3上,位于隔水墙5与外壁1之间,设有两套,向装置中的水体传递水平速度来模拟不同的水动力作用。水流推进器2还可以是叶轮装置。可调式支架3设置在隔水墙5与外壁1之间,其上固定有螺丝8,共设有两套,其位置与模拟的水动力条件相关,可实现水流推进器淹没深度的连续式调节,如图3所示。电器控制箱4设置在装置的外侧,内有变频调速器和漏电开关组成,可实现水流推进器或叶轮向水体传递水平速度大小的调节。隔水墙5设置在装置内与侧壁1b平行的轴心线上,有利于水流的环形流动。取样阀6设置在外壁1的外侧,取样阀6设置两组,每组三个,分别对应于上覆水层、浮泥层和黑泥层的高度,用于样品的采集;黑色壁纸7设置在上覆水层9水面以下的装置外侧部分,可以有效模拟河道的真实光照情况。
本发明中,参考图2所示,首先在装置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层12,然后用柱状采样器采集河道底泥,按照黑泥层11、浮泥层10的次序,依次均匀铺设于装置底部的细沙层12之上,轻压使河道底泥处于相对平整状态。随后以虹吸法轻轻注入采集的河水,构成上覆水层9,设定上覆水层9的深度为60 cm。上覆水层9的深度范围还可以是在60 cm -90 cm。本实施例中,上覆水层、浮泥层和黑泥层三者高度的对应比例为6:1:2。上覆水层、浮泥层和黑泥层三者高度的对应比例的通常范围可以为6:1:2-9:1:2。静止沉淀12小时之后,在可调式支架3上固定叶轮2,调整可调式支架3上的螺丝8,使叶轮2淹没深度为3-5 cm,然后打开电器控制箱4,根据雷诺相似准则计算的流速来旋转变频调速器至设定位置,变频调速器通常调节的具体范围可以为20-50 r/min(表曝机)或35-60 r/min(转刷),即可以分别模拟表曝机或转刷曝气复氧条件下河道底泥的再悬浮过程。
实施例2
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在可调式支架3上固定水流推进器2,调整可调式支架3上的螺丝8,使水流推进器2淹没深度为0-1 cm,然后打开电器控制箱4,根据雷诺相似准则计算的流速来旋转变频调速器至设定位置,变频调速器通常调节的具体范围可以为0-20 r/min,即可以模拟风浪扰动条件下河道底泥的再悬浮过程。
以上各实施例可看出,本发明中河道底泥再悬浮模拟装置不仅可模拟风浪扰动等自然水动力条件底泥再悬浮过程,还能再现人工曝气复氧条件下底泥再悬浮过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发明中。

Claims (10)

1.一种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单轴跑道型结构,包括外壁、水流推进器、可调式支架、电器控制箱、隔水墙、取样阀、黑色壁纸;其中,所述外壁由位于装置两端的导流墙和位于装置两侧的侧壁构成;所述水流推进器固定在可调式支架上;所述可调式支架设置于隔水墙和外壁之间;所述电器控制箱设置在所述外壁的外侧;所述隔水墙设置在轴心线上;所述取样阀设置在所述外壁的外侧;所述黑色壁纸包裹在所述装置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为圆弧形;所述侧壁为直线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设置在与侧壁平行的轴心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支架为两套,分置于隔水墙的两侧;所述水流推进器为两套,分置于隔水墙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控制箱为壁挂式,包括变频调速器和漏电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阀对应于上覆水层、浮泥层和黑泥层分别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壁纸对上覆水层水面以下的装置外壁进行包裹。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所述装置底部铺上细沙层,然后采集河道底泥,按照黑泥层、浮泥层的次序,依次均匀铺设于装置底部的细沙层之上;随后注入采集的河水,配置上覆水层,静止沉淀12-24 小时;通过所述可调式支架来调节所述推进器或叶轮的安置深度,以变频调速器来调节向水体水平传递的速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水层、浮泥层、黑泥层的高度配置比例为6:1:2-9:1:2。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底泥的采集使用柱状采样器;所述采集的河水是以虹吸法轻轻注入。
CN201010557033A 2010-11-24 2010-11-24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0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7033A CN102030427B (zh) 2010-11-24 2010-11-24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7033A CN102030427B (zh) 2010-11-24 2010-11-24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427A true CN102030427A (zh) 2011-04-27
CN102030427B CN102030427B (zh) 2011-12-28

Family

ID=4388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7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0427B (zh) 2010-11-24 2010-11-24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042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9644A (zh) * 2011-12-29 2012-07-04 河海大学 模拟水生植物对沉积物污染释放过程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2879176A (zh) * 2012-09-28 2013-01-16 河海大学 用于模拟浅水湖泊风生垂向环流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的装置及方法
CN103344410A (zh) * 2013-06-13 2013-10-09 扬州大学 一种连续稳定流动水体的模拟装置
CN10683611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研究水泥衬砌河道中水力‑水质关系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CN111795723A (zh) * 2020-07-15 2020-10-20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水生生物毒性研究用污染河道环境模拟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14486651A (zh) * 2022-01-05 2022-05-13 南通大学 一种用于原位底泥再悬浮速率测定的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7588A (ja) * 1994-08-26 1996-03-12 Ishigaki Mech Ind Co 汚泥等の堆肥化装置
JPH11263686A (ja) * 1998-03-16 1999-09-28 Ishigaki:Kk 下水汚泥等のコンポスト化装置
CN101767887A (zh) * 2010-02-04 2010-07-07 宜兴阳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高效曝气器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7588A (ja) * 1994-08-26 1996-03-12 Ishigaki Mech Ind Co 汚泥等の堆肥化装置
JPH11263686A (ja) * 1998-03-16 1999-09-28 Ishigaki:Kk 下水汚泥等のコンポスト化装置
CN101767887A (zh) * 2010-02-04 2010-07-07 宜兴阳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高效曝气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9644A (zh) * 2011-12-29 2012-07-04 河海大学 模拟水生植物对沉积物污染释放过程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2879176A (zh) * 2012-09-28 2013-01-16 河海大学 用于模拟浅水湖泊风生垂向环流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的装置及方法
CN102879176B (zh) * 2012-09-28 2015-04-08 河海大学 用于模拟浅水湖泊风生垂向环流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的装置及方法
CN103344410A (zh) * 2013-06-13 2013-10-09 扬州大学 一种连续稳定流动水体的模拟装置
CN103344410B (zh) * 2013-06-13 2015-08-19 扬州大学 一种连续稳定流动水体的模拟装置
CN10683611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研究水泥衬砌河道中水力‑水质关系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CN111795723A (zh) * 2020-07-15 2020-10-20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水生生物毒性研究用污染河道环境模拟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14486651A (zh) * 2022-01-05 2022-05-13 南通大学 一种用于原位底泥再悬浮速率测定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427B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0427B (zh) 河道底泥再悬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622231U (zh) 一种改进的海洋腐蚀模拟试验装置
CN104787890A (zh) 一种智能型浮岛水处理装置
CN102539644A (zh) 模拟水生植物对沉积物污染释放过程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696294B (zh) 一种探究生物扰动下潮滩动力地貌的装置
CN109580168B (zh) 一种波流强耦合模拟试验水池及其试验方法
CN104075872B (zh) 一种模拟往复流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的循环直水槽装置
CN204802038U (zh) 一种能集聚的多功能组合式海洋发电平台及集聚群
CN102261302A (zh) 一种基于海面波浪层和深海稳定区海洋波浪能差动能量提取的波浪能发电系统
CN104329205A (zh) 水流发电装置
CN202208903U (zh) 垂直循环水流试验装置
CN109540218B (zh) 滩涂水产养殖池水体质量检测装置
CN203572629U (zh) 用于海洋环境新能源利用装置可靠性分析的实验装置
CN107178463A (zh) 一种海浪能发电装置
CN202383129U (zh) 模拟水生植物对沉积物污染释放过程的发生装置
KR20100039939A (ko) 수력 발전 장치
Christensen et al. The wave energy challenge: the wave dragon case
Castellucci et al. Tidal effect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point absorbing wave energy converters
CN111120196A (zh) 一种双浮筒直驱式波浪发电控制方法
CN202047059U (zh) 藻类生长试验系统
CN201679614U (zh) 一种水力蜗杆发电机
CN108585209B (zh) 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CN1811165B (zh) 海洋能、水能、风能发电设备
CN202494622U (zh) 一种用于模拟潮差环境的加速腐蚀试验装置
CN114223594B (zh) 一种深海养殖网箱利用海流能自动潜浮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