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5700A -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5700A
CN102025700A CN2009101742258A CN200910174225A CN102025700A CN 102025700 A CN102025700 A CN 102025700A CN 2009101742258 A CN2009101742258 A CN 2009101742258A CN 200910174225 A CN200910174225 A CN 200910174225A CN 102025700 A CN102025700 A CN 102025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packet
territory
territory r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42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5700B (zh
Inventor
陈育华
李波杰
张伟
李宏
彭程晖
吴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742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5700B/zh
Priority to KR1020127007978A priority patent/KR101370270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0/077180 priority patent/WO20110357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5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700A/zh
Priority to US13/425,008 priority patent/US2012017705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5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其中的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包括:第一域路由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以便于第二域路由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有利于增强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降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复杂度。

Description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网际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是英特网(Internet)上使用的一种通信协议,IP地址在网络中的具有双重语义:
位置(Locator)语义:从网络拓扑的角度来看,分配给某个终端(主机)的IP地址,表示该终端接入网络时的一个拓扑位置。当终端移动时,它接入到网络的拓扑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应的IP地址也随之发生变化,IP地址具有Locator语义。
标识(Identifier)语义:从应用的角度来看,IP地址代表了相应终端的身份,即IP地址在终端间通信过程中,作为了通信双方相互识别的一个标识。在应用连接未断开的状态下,要求IP地址能够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不变,IP地址具有Identifier语义。
在互联网设计之初,核心网络采用单播和尽力而为的发送模型,而且当时认为终端通常是静止的,且IP地址足够使用,当时,IP地址双重语义的简单设计,也是今天互联网取得的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无处不在的通信需求的扩大,IP地址这种locator和Identifier耦合的做法导致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其破坏了互联网分层结构中不同层次之间尽量减少耦合的原则,不利于每层各自独立地发展;以IP地址作为终端的身份标识难以实现不同网络区域之间的终端互访通信等;另外,IP地址的双重语义对移动性的支持不够好,即当终端移动时,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IP地址也相应的改变,但终端的身份并未变化,此时就引入了矛盾。
移动通信和Internet的结合已经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便携设备近年来的发展,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分享日常生活,同时方便的从Internet上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其中,用户是指参与通信服务活动的人,可以是一个自然人或多个人组成的集合。
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主机标识协议(HIP,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是一种将IP地址的双重语义分离的方案。
HIP的原理是: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层与IP层之间引入主机标识层,使用主机标识(HI,Host Identifier)来标识用户,而IP层的IP地址只用来进行网络层路由,即IP地址只保留Locator语义,而Identifier 语义由HIP层的HI来表示,基于HIP的协议栈如图1所示。
在HIP中,HI是一个抽象概念,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是主机标识符(HIT,host identifier Tag),它是由HI进行128位哈希(Hash)得到的。
如图1所示,传输层使用<HIT,port(端口)>作为传输层标识符,而不使用<IP add(地址),端口>,由主机标识层完成数据包中的HIT和IP地址转换;网络层对于传输层是屏蔽的,网络层的IP地址变化(例如,终端移动性引起的IP地址变化)不会影响到传输层的链路。
HIP中,主机标识符和IP地址之间是一种动态绑定关系,HIP提供了一套主机标识与终端IP地址的映射机制,即,首先引入新的基础设施设备:汇聚服务器(RVS,Rendezvous Server),用以存储终端的HI、HIT和IP地址等信息的绑定关系;然后,在域名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中增加一条新的记录,存储终端的HI、HIT和该终端对应的汇聚服务器之间的绑定关系。
例如基于HIP交互数据包的过程中,当终端1需要发送数据包时,终端1先从DNS服务器查询汇聚服务器的HI及IP地址,并将初始的数据包发送到汇聚服务器,再由汇聚服务器将此数据包转发给终端2;终端1和终端2获知对方的网络地址后,后续的数据包不再通过汇聚服务器转发而是通信双方直接进行通信,除非通信双方中的其中一方地址发生变化。在通信过程中,如果其中一方的IP地址发生变化,如终端1移动时,终端1需要将自己的变化地址通知RVS、DNS、终端2以及其它的互联通信设备。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HIP通信方式对用户的移动性支持相对较弱,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相对比较复杂。举例来说,由于设备标识与网络空间结构无关,使得查找效率相对较低;DNS需要保存终端的HI、HIT和该终端对应的汇聚服务器之间的映射绑定关系,对于用户级的DNS而言,处理负荷过重;在映射关系改变时,终端需要分别向DNS、RVS以及其它的互联通信设备更新映射关系,使得终端处理负荷过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有利于增强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降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复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域路由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以便于第二域路由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
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域路由器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根据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域路由器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修改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其中,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以及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一种路由注册方法,包括:
第一域路由器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路由注册消息,该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一种路由注册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一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一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从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保存所述获取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一种域路由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查询模块,用于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以便于第二域路由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
一种域路由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查询模块,用于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查询的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一种域路由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包头修改模块,用于修改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其中,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以及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所述包头修改模块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一种域路由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发送模块,用于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路由注册消息,该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一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关联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域路由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二域路由器,用于接收第一域路由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根据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用户标识模型,在网络中实现面向用户的通信;由于用户标识相对比较稳定,数据包的传输基于用户标识,通信可靠方便,有利于增强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降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HIP的协议栈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和终端及位置标识的关联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协议栈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协议栈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路由注册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路由注册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域路由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域路由器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域路由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域路由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域路由器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有利于增强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降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复杂度。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用户标识模型,其中定义了用户标识(User ID)、设备标识(Device ID)和位置标识(Locator)。
其中,User ID用于标识一个用户,或某个用户的一次签约(subscription),User ID是一个全局唯一的标识。
Device ID用于标识用户的一个终端设备,它可以是全局唯一的网络内设备标识,例如可以是媒介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或网络接入标识(NAI,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等等;当然也可以是仅在当前用户所有设备中唯一的一个标签,例如设备编号、设备名、或者设备类型等等。用户的终端可以是计算机、便携机、手机、智能终端、车载设备、电话等,或其它的终端设备。
Locator是可路由的位置标识,例如可以是IP地址、或其它位置标识,用于指示终端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其User ID、Device ID和Locator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用户可拥有一个或多个终端,一个终端又可以被分配一个或多个Locator。
如图2-a所示,可以理解为一个User ID可以关联到1个或多个Device ID,一个Device ID可关联到1个或多个Locator,从而,一个User ID可以关联对应到1个或多个Locator。
参见图2-b,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面向用户通信的网络架构。
首先,可以从逻辑上将网络全局划分为多个域(Domain),具体可以依据网络拓扑信息、运营策略或地理位置信息等进行域划分。
进一步的,可以在每个域中配置域路由器(DR,Domain Router)和用户位置服务器(SLS,Subcriber Location Server)。
其中,SLS用于实现控制面功能,可以关联保存用户标识(User ID)、归属于该用户的终端的设备标识(Device ID)、该终端的路由信息(例如,可以包括:该终端的家乡域信息、当前域信息、与该终端连接的DR的位置标识等)、用户的签约信息等等。
DR用于实现用户面功能,例如可以执行数据转发的功能、保存用户标识和分配给该用户的终端的位置标识(user ID和Locator)等。
基于不同的需要,每个域中可以配置一个SLS和至少一个DR。SLS与DR之间可以配置通信接口,用于DR向SLS查询用户的路由信息,以及更新用户标识信息和路由信息等。当然,也每个域中也可以只配置DR,并将SLS实现的功能集成在各个DR中,本发明实施例以每个域中同时配置一个SLS和至少一个DR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进一步的,有签约关系的不同域的SLS之间也可以配置通信接口,以用于不同域间的路由信息查询,例如,拜访域的SLS可以根据User ID向家乡域的SLS查询与用户的终端连接的DR的位置标识。
进一步的,为便于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中统一管理用户标识,例如可以由第三方网络或在Internet中部署一个独立于各个域的全局SLS(global SLS),全局SLS与各个域的SLS配置通信接口,各个域内的SLS可通过该通信接口向全局SLS查询用户的家乡域信息或当前域信息等。
进一步的,在每个域内,可以使用本地位置标识(local Locator)来标识位置,实现域内数据包的路由,可以理解,local Locator不要求全局唯一,只要求域内唯一。
当然,分属于不同域的网络实体间通信、或域内网络实体与Internet上的网络实体通信时,可使用全局位置标识(global Locator)来标识位置,实现域间数据包的路由,可以理解,global locator要求全局唯一。
利用Locator来标识同一个域内各个节点设备(包括终端、DR等网元)的位置,其中,DR同时拥有local Locator和Global Locator,终端的local Locator可以由对应的DR或网关(GW,Gateway)分配,其中,终端的local Locator用于域内通信;当其需要与域外节点通信时,可以由与其连接的DR执行从local Locator到global Locator的网络地址转换,而终端通信时使用的global Locator为与其连接的DR的global Locator。
本发明不限定Locator的形式,仅以IP地址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式,即在实际应用中,local Locator和global Locator可以是IP地址,local Locator可以是私有IP地址,而global Locator则是公有IP地址。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面向用户的通信过程。
实施例一、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310、第一域路由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320、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
可以理解,此时第一终端为源终端,第一用户为源用户,第二终端为目的终端,第二用户为目的用户;第一域路由器为第一终端在其当前域连接的域路由器;第二域路由器为第二终端在其当前所在域连接的域路由器。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若第一域路由器当前关联保存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与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即获知了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用户标识与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关联关系),则其可以在自身保存的关联信息中查询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例如若第一域路由器当前没有关联保存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与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即没有获知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用户标识与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关联关系),则其可以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查询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可以向第一域路由器反馈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第一域路由器也可以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查询第二域路由器的其它关联信息(例如域名信息等),并根据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反馈的第二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向与之关联的设备查询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330、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以便于第二域路由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域路由器可以关联保存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user ID和第二终端的Locator,即保存user ID和终端的Locator的关联关系。
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第二域路由器可以根据第一数据包携带的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user ID,查询第二终端对应的Locator,并根据该Locator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用户标识模型,在网络中实现面向用户的通信;由于用户标识相对比较稳定,数据包的传输基于用户标识,通信可靠方便,有利于增强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降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复杂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摒弃了传统的基于设备标识或基于地址的通信方式,有利于推进通信模式的演进和发展。
实施例二、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用户A和用户B进行通信的过程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了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首先提供两种协议栈的实现方法和数据包的包头格式。
其一种协议栈可以参见图4-a,即在现有通信协议栈的网络层(即IP层)和传输层之间在增加用户标识协议层(UIP,User ID Protocol)。
其中,上述现有通信协议栈可以是符合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的协议栈;或者也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英特网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栈,网络层即IP层。为便于描述,以下实施例均以TCP/IP协议栈为基础,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该方式下,通信双方交互的数据包的包头格式可以图4-a所示,包头包括UIP头和IP头,其中,UIP头包括源用户标识字段和目的用户标识字段;IP头包括源地址字段和目的地址字段。
其另一协议栈可以参见图4-b,即修改现有通信协议栈的网络层(即IP层),利用网络层来承载UIP层的信息。
在该方式下,通信双方交互的数据包的包头格式可以图4-b所示,增强现有的IP头,其中,该增强的IP头包括源用户标识字段和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源地址字段和目的地址字段。
例如终端Ad归属用户A,终端Bd归属用户B。下面以基于上述两种协议栈的其中一种为例,介绍用户A的终端Ad和用户B的终端Bd交互数据包的过程。
参见图4-c,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401、终端Ad向DR1发送数据包a1。
举例来说,用户A当前的用户标识为As,终端Ad当前分配到的位置标识为Aa(本地位置标识);用户B当前的用户标识为Bs,终端Bd当前分配到的位置标识为Ba(本地位置标识)。
其中,通信双方发送的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源用户标识字段、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源地址字段、目的地址字段。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终端Ad可以在数据包a1包头的源用户标识字段携带As(源用户标识)、在其源地址字段携带Aa、在其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携带Bs、若终端Ad当前还没有获知终端Bd当前连接的DR2的位置标识,则目的地址字段可以为空或携带无效信息。
特别的,终端Ad也可以不在数据包a1包头的源地址字段携带Aa,而是设置为空或者携带无效信息。
402、DR1根据数据包a1包头的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的用户B的用户标识Bs,查询终端Bd当前连接的域路由器DR2。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DR1可以利用其和终端Ad之间的连接,接收终端Ad发送的数据包a1,并通过解析数据包a1的包头,获得用户B的用户标识Bs(目的用户标识)。
其中,DR1当前若关联保存了用户B的用户标识Bs和DR2的位置标识(即保存了用户标识Bs和DR2的位置标识的关联关系),则其可以根据用户B的用户标识Bs,在自身关联保存的关联信息中查询到DR2的位置标识。
DR1若未保存用户标识Bs和DR2的位置标识,DR1可以向用户A当前域的SLS发送查询请求消息,该查询请求消息携带用户B的用户标识Bs,以请求查询终端Bd连接的DR2的位置标识;用户A当前域的SLS同样可以根据用户B的用户标识Bs,在自身关联保存的关联信息中查询DR2的位置标识,并向DR1反馈查询到的DR2的位置标识。
在实际应用中,为便于管理和查询用户和域路由器之间的关联关系,SLS可以维护一张关联映射表,其中,该关联映射表的记录可以包括用于记录用户的用户标识的字段,以及以下内容的至少一项:记录归属于该用户的终端当前连接的DR的位置标识的字段,记录终端的设备标识的字段、记录用户家乡域信息的字段、记录用户当前域信息的字段等。
举例来说,SLS维护的关联映射表可以如表1所示,但不局限于此:
表1
  用户标识   设备标识   家乡域   当前域   DR地址
  Bs   Db1   域001   域002   Ba
  Cs   Dc1   域002   域002   Ca
  Ds   Dd1   域003   域002   Da
  ......   ......   ......   ......   ......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若用户A的当前域的SLS也没有在本地查找到与用户标识Bs相匹配的记录,则其可以利用用户标识Bs,直接向用户B的家乡域的SLS查询DR2的位置标识;或先向全局SLS查询用户B的家乡域信息,然后再向用户B的家乡域的SLS查询DR2的位置标识,并将获得的DR2的位置标识反馈给DR1。
特别的,若用户B当前处于漫游状态,即用户B的当前域和家乡域是不同的域,且用户B的家乡域的SLS也没有在本地查找到与用户标识Bs相匹配的记录,则用户B的家乡域的SLS可以进一步向用户B的当前域的SLS查询DR2的位置标识,并将获得的DR2的位置标识逐级反馈给DR1。
需要说明的是,若DR1和DR2位于同一个域中,则DR1获取的DR2的位置标识可以是本地位置标识(local Locator);若DR1和DR2位于不同域中,则DR1获取的DR2的位置标识可以是全局位置标识(global Locator)。本实例以DR1和DR2位于不同域为例,进行说明。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DR1也可以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查询DR2的其它关联信息(例如域名信息等),并根据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反馈的DR2的关联信息,向与之关联的设备(例如DNS)查询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进行后续流程。
403、DR1根据DR2的位置标识,向DR2发送数据包a1。
举例来说,若DR1当前分配到的全局位置标识为R1gs,DR2当前分配到的全局位置标识为R2gs。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DR1在获得DR2的位置标识后,将数据包a1包头部分的源地址字段携带的源地址(Aa)替换为DR1的全局位置标识R1gs,在其目的地址字段携带DR2的全局位置标识R2gs。
DR1向DR2发送修改了包头的数据包a1。DR1执行了local Locator到global Locator的转换。
404、DR2向终端Bd发送数据包a1。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DR2接收到DR1发送的上述修改了包头的数据包a1后,可以进一步解析接收到的数据包a1的包头,获得包头携带的用户B的用户标识为Bs。
在实际应用中,为便于管理和查询,DR可以维护一张路由映射表,该路由映射表的记录可以包括:用于记录用户的用户标识的字段和记录归属于该用户的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local Locator)的字段等。
举例来说,DR2维护的路由映射表可以如表2所示,但不局限于此:
表2
  用户标识   本地位置标识
  Bs   Ba
  Cs   Ca
  Ds   Da
  ......   ......
DR2可以根据用户B的用户标识为Bs,查询到终端Bd的本地位置标识Ba。DR2可以将数据包a1包头的目的地址字段携带的R2gs替换为终端Bd的本地位置标识Ba,并向终端Bd发送修改了包头的数据包a1。
可以理解,此时DR2向终端Bd发送的数据包a1的包头的源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的是用户A的用户标识As、源地址字段携带的是DR1的位置信息、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的是用户B的用户标识Bs、目的地址字段携带的是终端Bd的本地位置标识Ba。DR2执行了global Locator到local Locator的转换。
特别的,DR2也可以不对数据包a1包头进行修改,而是直接将其发送给终端Bd
405、终端Bd向DR2发送数据包a2。
其中,终端Bd接收到数据包a1后,可以通过解析数据包a1的包头,获得DR1的全局位置标识R1gs和用户A的用户标识As。
若需要,终端Bd可以向DR2发送数据包a2,其中,终端Ad可以在数据包a2包头的源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用户B的用户标识Bs、在其源地址字段携带终端Bd的本地位置标识Ba、在其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携带As、在其目的地址字段携带DR1的全局位置标识R1gs。
406、DR2向DR1发送数据包a2。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DR2可以将数据包a2包头部分的源地址字段携带的源地址(Ba)替换为DR2的全局位置标识R2gs,并向DR2发送修改包头后的数据包a2。DR2执行了local Locator到global Locator的转换。
407、DR1向终端Ad发送数据包a2。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DR1可以将数据包a2包头部分的目的地址字段携带的DR1的全局位置标识R1gs替换为终端Ad的本地位置标识Aa,并向终端Ad发送修改包头后的数据包a2。
DR 1执行了local Locator到global Locator的转换。
终端Ad接收到数据包a2后,可以解析数据包a2的包头,获得DR2的全局位置标识R2gs。至此,通信双方(终端Ad和终端Bd)均获知了对端DR的全局位置标识,终端Ad和终端Bd可以直接通过DR1和DR2进行通信,终端Ad和终端Bd后续交互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字段可携带对端DR的全局位置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例是以终端Ad和终端Bd连接到不同的DR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的,若终端Ad和终端Bd连接同一个DR,则该DR可以转发终端Ad和终端Bd之间交互的数据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标识模型,在网络中实现面向用户的通信;由于用户标识相对比较稳定,数据包的传输基于用户标识,通信变得可靠方便,同时有利于增强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降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复杂度。
进一步的,通信过程对MN需求相对较少,空口消耗相对较少;通信过程中终端的数据处理负荷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终端的软硬件配置,降低成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主要说明DR和SLS路由信息的更新过程。其中,以用户A的终端Ad通过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连接到DR1,并进行路由信息注册的过程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路由注册方法,可以包括:
501、终端Ad向DR1发送路由注册消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终端Ad可以在预设的路由注册事件发生时,发起路由信息注册的流程。
其中,上述路由注册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此:
a、终端Ad成功接入网络,并和DR1建立了连接;
b、终端Ad从其它DR的覆盖范围移动到DR1的覆盖范围,即终端连接的DR发生了变化;
c、终端Ad新建一个连接,新连接的DR为DR1。
举例来说,若用户A的用户标识(User ID)为As,终端Ad的设备标识(device ID)为Adid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Ad发送的上述路由注册消息可以携带用户A的用户标识As和终端Ad的设备标识Adid
可选的,上述路由注册消息可以途经接入网中的网关或其它网关,由该网关将该路由注册消息转发给DR1。
当然,终端Ad也可以利用其它消息向DR1上报UserID和device ID。例如,终端Ad可以在获取IP地址的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消息、MIP(Mobile Internet Protocol,移动IP)注册消息、或BU(Binding Update,绑定更新)消息等等消息中携带上述两项标识。
或者,DR1也可以从其它网元获取上述User ID和device ID,例如在终端Ad的入网鉴权过程中,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或鉴权授权计费(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服务器获得上述两项标识。可以理解,在从其他网元获取User ID和device ID的场景下,步骤501可以省略,DR1可以直接发起后续路由注册的步骤。
502、DR1关联保存用户标识As和设备标识Adid,并为终端Ad分配本地位置标识(local Locator)。
可选的,例如也可以由网关在接收到终端Ad发送的路由注册消息后,为终端Ad分配local Locator,并将分配的local Locator携带在路由注册消息中发送给DR1;DR1则可以直接关联保存路由注册消息中携带的用户标识As、设备标识Adid以及网关为终端Ad分配的local Locator。
503、DR1向当前域的SLS发送路由注册消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DR1发送的路由注册消息可以携带用户标识As、设备标识Adid以及DR1的global Locator等。DR1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消息向当前域的SLS上报User ID、device ID以及DR1的global Locator等。
504、当前域的SLS关联保存DR1上报的User ID、device ID以及DR1的global Locator等。
在实际应用中,当前域的SLS在接收到DR1发送的路由注册消息后,可以解析该路由注册消息,从该路由注册消息获取User ID、device ID、DR1的global Locator等等信息。
其中,若SLS维护有关联映射表,则其可以将DR1上报的User ID、device ID以及DR1的global Locator等信息作为一条记录,添加到其维护的关联映射表中,以便管理和查询。
可选的,当前域的SLS可以向DR1发送路由注册响应消息。
505、DR1向终端Ad发送路由注册响应消息,其中携带为终端Ad分配的local Locator等。
可选的,DR1向终端Ad发送的上述路由注册响应消息,可以经由网关向终端Ad转发。
终端Ad则接收并解析DR1发送的上述路由注册响应消息,获得为终端Ad分配的local Locator等。
需要说明的是,若用户A当前处于漫游状态,即终端Ad的当前域为其拜访域,此时,当前域的SLS可以进一步向终端Ad家乡域(Home Domain)的SLS进行路由信息注册。
其中,当前域的SLS向家乡域的SLS进行路由信息注册的过程可如图6所示,包括:
601、当前域的SLS向家乡域的SLS发送路由注册消息。
其中,上述路由注册消息可以携带用户标识As、设备标识Adid以及DR1的global Locator等,或者上述路由注册消息也可以携带用户标识As、设备标识Adid以及DR1的当前域(即用户A的拜访域)的域信息(例如,域标识、域编号等等域识别信息)。
602、家乡域的SLS关联保存上述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家乡域的SLS在接收到当前域的SLS发送的路由注册消息后,可以解析该路由注册消息,获得其携带的User ID、device ID以及DR1的global Locator等,或者获得其携带的User ID、device ID以及拜访域的域信息等。
其中,若家乡域的SLS维护有关联映射表,则其可以将当前域的SLS上报的User ID、device ID以及DR1的global Locator,或者将当前域的SLS上报的UserID、device ID以及拜访域的域信息等作为一条记录,添加到其维护的关联映射表中,以便管理和查询。
可以理解,家乡域的SLS关联保存上述信息,可以方便后续其它设备向其查询用户A的路由信息。其中,若家乡域的SLS关联保存的是User ID、device ID以及用户A拜访域的域信息,当其它设备向其查询用户A的路由信息时,家乡域的SLS可以先根据用户A拜访域的域信息,向拜访域的SLS查询DR1的位置标识,然后再反馈给请求查询用户A的路由信息的相应设备。
603、可选的,家乡域的SLS向当前域的SLS发送路由注册响应消息。
至此,拜访域的SLS向家乡域的SLS发起的路由信息注册的过程结束。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通过用户路由信息的注册,域路由器和用户位置服务器关联保存用户的相关路由信息,有利于后续通信的顺畅进行。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域路由器。
实施例四、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域路由器7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710、查询模块720和发送模块730。
其中,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查询模块720,用于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
发送模块730,用于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以便于第二域路由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
其中,上述的用户标识,可位于协议栈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新增的用户标识协议层,也可位于修改后的网络层中。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若域路由器700当前关联保存了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用户标识与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即获知了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用户标识与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关联关系),则查询模块720可以在域路由器700关联保存的信息中查询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查询模块72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子模块和接收获得子模块。
其中,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的消息,请求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接收获得子模块,用于接收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的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的消息,获得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其中,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在接收到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的消息后,可以解析该消息,获得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并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并向域路由器700反馈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接收模块710接收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源用户标识字段和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源地址字段和目的地址字段,其中,上述源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上述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发送模块730可以包括:包头修改子模块和第二发送子模块。
其中,包头修改子模块,用于在第一数据包包头的源地址字段携带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目的地址字段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获得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包头修改子模块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域路由器可以关联保存第二用户的user ID和第二终端的Locator,即保存user ID和终端Locator的关联关系。
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第二域路由器可以根据第一数据包携带的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user ID,查询第二终端对应的Locator,并根据该Locator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域路由器7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域路由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域路由器。
实施例五、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域路由器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10、查询模块820和发送模块830。
其中,接收模块810,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查询模块820,用于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
发送模块830,用于根据查询模块820查询的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其中,上述的用户标识,可位于协议栈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新增的用户标识协议层,也可位于修改后的网络层中。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域路由器8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域路由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域路由器。
实施例六、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一种域路由器9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910、包头修改模块920和发送模块930。
其中,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包头修改模块920,用于修改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其中,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以及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发送模块930,用于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包头修改模块920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其中,上述的用户标识,可位于协议栈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新增的用户标识协议层,也可位于修改后的网络层中。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域路由器可以关联保存第一用户的user ID和第一终端的Locator,即保存user ID和终端Locator的关联关系。
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第一域路由器可以根据第一数据包携带的第一用户的user ID,查询第一终端对应的Locator,并根据该Locator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域路由器9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域路由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域路由器。
实施例七、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七的一种域路由器10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10、分配保存模块1020、发送模块1030。
其中,获取模块1010,用于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获取模块101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例如可以接收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的消息,从该消息中获取到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
发送模块1020,用于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路由注册消息,该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域路由器1000还可以包括:
分配模块1030,用于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携带分配模块1030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的消息,将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通知给第一终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域路由器1000还可以包括:
保存模块1040,用于关联保存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即保存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网关或网络中的其它设备可以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并将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通知域路由器1000;
保存模块1040可以直接关联保存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网关或网络中的其它设备为第一终端分配的本地位置标识。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域路由器10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域路由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域路由器。
实施例八、
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八的一种域路由器11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110、分配保存模块1120、发送模块1130。
其中,接收模块11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其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都连接到域路由器1100。
查询模块1120,用于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
发送模块1130,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其中,上述的用户标识,可位于协议栈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新增的用户标识协议层,也可位于修改后的网络层中。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域路由器11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域路由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
实施例九、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九的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12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210、解析获得模块1220和关联保存模块1230。
其中,接收模块1210,用于接收第一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一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上述的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可以是: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第一域路由器的域名或者其它能够与之关联的信息。
获取模块1220、用于从接收模块1210接收的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关联保存模块1230,用于关联保存获取模块1220获取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用户位置服务器12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
实施例十、
参见图13、本发明实施例十的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13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310、查询模块1320和发送模块1330。
其中,接收模块1310,用于接收第一域路由器发送的查询请求消息,该查询请求消息携带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用户标识。
查询模块1320,用于根据第二终端归属的用户的用户标识,查找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发送模块1330,用于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查询响应消息,该查询响应消息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以便于第一域路由器根据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数据包。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用户位置服务器1300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域路由器,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
实施例十一、
参见图14、本发明实施例十一的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域路由器1410和第二域路由器1420。
第一域路由器14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1420;向第二域路由器1420发送第一数据包。
第二域路由器1420,用于接收第一域路由器1410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根据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其中,上述的用户标识,可位于协议栈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新增的用户标识协议层,也可位于修改后的网络层中。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上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用户位置服务器1430,第一域路由器1410可以向用户位置服务器1430发送查询请求消息,请求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1420的位置标识。
用户位置服务器1430,用于接收第一域路由器发送的查询请求消息,该查询请求消息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根据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找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查询响应消息,该查询响应消息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各个实体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
实施例十二、
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十二的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域路由器1510和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1520。
其中,域路由器1510,用于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向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1520发送第一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一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域路由器1510的位置标识(和/或域路由器1510的其它关联信息)。
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1520,用于接收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解析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获得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域路由器1510的位置标识;关联保存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域路由器1510的位置标识(和/或域路由器1510的其它关联信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域路由器1510还可以用于,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将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通知给第一终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域路由器1510还可以用于,关联保存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即保存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网关或网络中的其它设备也可以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并将为第一终端分配的本地位置标识通知域路由器1510,域路由器1510则可以直接关联保存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该通知的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若第一终端(第一用户)当前处于漫游状态,及第一终端的当前域为第一终端的拜访域,此时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1520为第一终端拜访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
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1530,其中,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1530第一终端(第一用户)的家乡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
此时,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1520还可以用于,向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1530发送第二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二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和/或,还可以用于,向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1530发送第三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三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的当前域的域信息。
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1530,用于接收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1520发送的第二路由注册消息,从该第二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关联保存获取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即保存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的关联关系);和/或,用于接收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1520发送的第三路由注册消息,从该第三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的当前域的域信息;关联保存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的当前域的域信息(即保存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的当前域的域信息的关联关系)。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各个实体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是的,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各个实体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域路由器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
根据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上述标识位于协议栈的用户标识层,或者,上述用户标识位于网络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域路由器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修改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其中,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以及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注册方法,包括:
第一域路由器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路由注册消息,该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其中,上述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可以是各种能够将其和第一域路由器进行关联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第一域路由器的域名、第一路由器的位置标识或其它的关联信息等。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第一域路由器还可以:
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
保存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注册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一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一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从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保存上述获取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其中,上述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可以是各种能够将其和第一域路由器进行关联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第一域路由器的域名、第一路由器的位置标识或其它的关联信息等。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若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拜访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还可以:
向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第二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二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向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第三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三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的当前域的域信息;其中,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为第一终端的家乡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用户标识模型,在网络中实现面向用户的通信;由于用户标识相对比较稳定,数据包的传输基于用户标识,通信可靠方便,有利于增强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降低用户移动性管理的实现复杂度。
进一步的,通信过程对MN需求相对较少,空口消耗相对较少;通信过程中终端的数据处理负荷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终端的软硬件配置,降低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摒弃了传统的基于设备标识或基于IP地址的通信方式,有利于推进通信模式的演进和发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域路由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
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以便于第二域路由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位于协议栈的用户标识层,或者,
所述用户标识位于网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源用户标识字段和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源地址字段和目的地址字段,其中,所述源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包括:
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的消息,请求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接收所述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的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的消息,获得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包括:
在第一数据包包头的源地址字段携带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目的地址字段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获得修改包头后的第一数据包;
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修改包头后的第一数据包。
6.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域路由器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
根据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标识位于协议栈的用户标识层,
或者,所述用户标识位于网络层。
8.一种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域路由器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修改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其中,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以及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9.一种路由注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域路由器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路由注册消息,该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第一终端分配本地位置标识;
保存第一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
11.一种路由注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接收第一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一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从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保存所述获取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一用户位置服务器为第一用户设备的拜访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第二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二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向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第三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三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的当前域的域信息;其中,第二用户位置服务器为第一终端的家乡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
13.一种域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查询模块,用于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以便于第二域路由器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域路由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查询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的消息,请求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接收获得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的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的消息,获得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域路由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包括:源用户标识字段和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源地址字段和目的地址字段,其中,所述源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目的用户标识字段携带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域路由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包头修改子模块,用于在第一数据包包头的源地址字段携带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目的地址字段携带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获得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17.一种域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查询模块,用于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查询的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18.一种域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
包头修改模块,用于修改第一数据包的包头,其中,修改后的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以及第二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域路由器发送所述包头修改模块修改包头的第一数据包。
19.一种域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和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其中,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发送模块,用于向当前域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发送路由注册消息,该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20.一种用户位置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路由注册消息,其中,第一路由注册消息携带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路由注册消息获取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位置标识;
关联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以及第一域路由器的关联信息。
2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域路由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归属第一用户,第二终端归属第二用户;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连接的第二域路由器;向第二域路由器发送第一数据包;
第二域路由器,用于接收第一域路由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利用第二用户的用户标识,查询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根据第二终端的本地位置标识,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包。
CN2009101742258A 2009-09-23 2009-09-23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2025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42258A CN102025700B (zh) 2009-09-23 2009-09-23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KR1020127007978A KR101370270B1 (ko) 2009-09-23 2010-09-21 사용자 지향 통신 방법, 라우트 등록 방법 및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PCT/CN2010/077180 WO2011035710A1 (zh) 2009-09-23 2010-09-21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US13/425,008 US20120177052A1 (en) 2009-09-23 2012-03-20 User-orien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rout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42258A CN102025700B (zh) 2009-09-23 2009-09-23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700A true CN102025700A (zh) 2011-04-20
CN102025700B CN102025700B (zh) 2013-11-06

Family

ID=43795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42258A Active CN102025700B (zh) 2009-09-23 2009-09-23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77052A1 (zh)
KR (1) KR101370270B1 (zh)
CN (1) CN102025700B (zh)
WO (1) WO201103571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7177A2 (zh) * 2011-06-03 2011-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WO2017000759A1 (zh) * 2015-07-01 2017-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9042182A1 (zh) * 2017-08-29 2019-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448892A (zh) * 2019-07-18 2019-11-15 江西中业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游戏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3364849A (zh) * 2021-06-01 2021-09-07 南京臻融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ds的跨广域网双漫游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6209B2 (en) * 2012-12-22 2014-08-12 Wigwag, Llc Provision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US9386148B2 (en) 2013-09-23 2016-07-05 Ooma, Inc. Identifying and filtering incoming telephone calls to enhance privacy
US10553098B2 (en) 2014-05-20 2020-02-04 Ooma, Inc. Appliance device integration with alarm systems
US9633547B2 (en) 2014-05-20 2017-04-25 Ooma, Inc.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US10769931B2 (en) 2014-05-20 2020-09-08 Ooma, Inc. Network jamming detection and remediation
US11330100B2 (en) 2014-07-09 2022-05-10 Ooma, Inc. Server based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 services
US10771396B2 (en) 2015-05-08 2020-09-08 Ooma, In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ilure detection and remediation
US10911368B2 (en) 2015-05-08 2021-02-02 Ooma, Inc. Gateway address spoofing for alternate network utilization
US10009286B2 (en) * 2015-05-08 2018-06-26 Ooma, Inc. Communications hub
US11171875B2 (en) 2015-05-08 2021-11-09 Oom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ilure detection and remediation utilizing link prob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1782B2 (en) * 2001-03-06 2008-06-24 Fujitsu Limited Packet relaying apparatus and relaying method with next relaying address collation
US7739497B1 (en) * 2001-03-21 2010-06-15 Verizon Corporate Services Grou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onymous IP datagram exchange using dynamic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JP3875121B2 (ja) * 2002-03-01 2007-01-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転送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US7548523B2 (en) * 2004-06-30 2009-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IP for a terminal equipment attached to a wireless device
CN1741523B (zh) * 2004-08-25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主机移动性和多家乡功能的密钥交换协议方法
US20070237133A1 (en) * 2005-10-07 2007-10-11 Steven Wood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ent, applications, services and digital media to users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20070183417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Maleport Joel J Data traffic router
CN100461778C (zh) * 2006-08-17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短消息业务在多媒体子系统中实现分叉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GB2449118A (en) * 2007-05-11 2008-11-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Host Identity Protocol Rendezvous Servers which store information about nodes connected to other servers and forward address requests
US7870267B2 (en) * 2007-05-16 2011-01-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eating global sessions across converged protocol applications
CN103686731B (zh) * 2007-08-13 2017-05-17 苹果公司 用于移动ipv4的新diameter信令
US7835309B2 (en) * 2008-12-16 2010-11-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for duplex application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7177A3 (zh) * 2011-06-03 201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2918915A (zh) * 2011-06-03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2918915B (zh) * 2011-06-03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WO2011157177A2 (zh) * 2011-06-03 2011-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6331204B (zh) * 2015-07-01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7000759A1 (zh) * 2015-07-01 2017-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6331204A (zh) * 2015-07-01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9042182A1 (zh) * 2017-08-29 2019-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457489B2 (en) 2017-08-29 2022-09-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interaction with different user plane function entities
US11812484B2 (en) 2017-08-29 2023-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0448892A (zh) * 2019-07-18 2019-11-15 江西中业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游戏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448892B (zh) * 2019-07-18 2023-08-22 江西中业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游戏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3364849A (zh) * 2021-06-01 2021-09-07 南京臻融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ds的跨广域网双漫游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77052A1 (en) 2012-07-12
KR20120062843A (ko) 2012-06-14
KR101370270B1 (ko) 2014-03-04
WO2011035710A1 (zh) 2011-03-31
CN102025700B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5700B (zh) 面向用户的通信方法和路由注册方法及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830182B (zh) 提取用于在移动路由器与对端路由器之间建立双向隧道的路由信息的布置
JP6510030B2 (ja) モノのインターネット(IoT)におけるデバイス場所登録のためのサーバ
CN100428719C (zh)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CN101043411B (zh) 混合网络中实现移动vpn的方法及系统
JP5059129B2 (ja) 第1および第2の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るオーバーラップしているセル・カバレージのエリア内での移動端末の登録
CN1745558B (zh) 在移动路由器和对端节点之间建立双向隧道的布置
US90261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ging and locating update in a network
CN1138386C (zh) 激活分组数据协议语境方法以及分组交换电信系统
CN101212393B (zh) 介质无关切换消息的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KR100886433B1 (ko) 확장된 브릿지를 이용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IPv6지원 방법
CN102026166B (zh) 身份识别、跨网通信、业务移植方法及信息互通网络架构
KR101622174B1 (ko) 컨텐츠 공유를 위한 가상 그룹에서의 단말, 홈 허브 및 방문 허브의 제어 방법
CN101513019A (zh) 通信网络中的定位器解析
US20070280149A1 (en) Mobile node, base station, router and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104807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6255089A (zh) 一种无线三层漫游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25599B (zh) 发起通信、信息/数据报文的转发及路由配置方法/系统
Novaczki et al. Micromobility support in HIP: survey and extension of host identity protocol
CN103108056B (zh) 一种实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设备及方法
CN104717640B (zh) 一种基于定位的无线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3997459B (zh) 发起通信、信息/数据报文的转发及路由配置方法/系统
CN113364849B (zh) 一种基于dds的跨广域网双漫游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957755A (zh) 一种地址解析方法、装置及信息传输方法
CN102547908B (zh) 表维护方法、系统和接入网关路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