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1800B - 洗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洗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1800B
CN102021800B CN2010101777141A CN201010177714A CN102021800B CN 102021800 B CN102021800 B CN 102021800B CN 2010101777141 A CN2010101777141 A CN 2010101777141A CN 201010177714 A CN201010177714 A CN 201010177714A CN 102021800 B CN102021800 B CN 102021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ylinder
wash bucket
hous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77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1800A (zh
Inventor
宋正泰
文硕胤
权益根
李东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G Panda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21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1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1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18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洗衣桶的大小被扩大到靠近壳体的内面,使在与现有技术中的洗衣装置比较时相同的壳体的外观尺寸条件下可增大其容量,本发明即是涉及采用了可在上述洗衣装置中使用的新的结构的壳体结构的洗衣装置,在本发明中,壳体的左侧及右侧的侧板与后面板分离形成,并可在底座上个别地进行装配。

Description

洗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涤被洗涤物的洗衣装置。一般来说,洗衣装置中有洗衣机和烘干机。洗衣机中有波轮方式和滚筒洗衣机,洗衣机中有除了执行洗涤以外还一同执行烘干的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一般来说,烘干机是利用热风等烘干湿的洗涤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滚筒洗衣机中,洗衣桶被水平配置,其内部也同样被水平配置有滚筒,洗涤物将位于上述滚筒内部,随着滚筒进行旋转而被翻转并进行洗涤。 
洗衣桶起到容纳洗涤水的作用,滚筒是洗涤物被放置并进行洗涤的地方。 
上述滚筒被可旋转设置于洗衣桶内。 
上述滚筒的后面连接有旋转轴,上述旋转轴从电机传递到旋转力,由此,通过上述电机的旋转,其旋转力将通过旋转轴被传递到滚筒并使滚筒进行旋转。 
在洗涤时、清洗时及脱水时,滚筒将进行旋转,上述滚筒旋转的同时将进行振动。 
上述旋转轴贯通洗衣桶的后壁面并向洗衣桶外凸出,在现有的洗衣机中,存在有轴承箱体被插入成型于洗衣桶的后壁面的情况,或是,存在有轴承箱体被结合于洗衣桶后壁的结构。 
通过上述轴承箱体支撑上述旋转轴,滚筒的振动将通过旋转轴传递到轴承箱体及洗衣桶。 
由此,洗衣桶将与滚筒一同进行振动,为了缓冲上述振动,在上述洗衣桶中连接有缓冲支撑构件。 
即,现有的洗衣机是滚筒的振动直接传递到洗衣桶的结构,并且是上述振动 由与洗衣桶连接的缓冲支撑构件得到支撑的结构。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的洗衣装置中,一般在壳体的侧面及后面等被装配的状态下,将洗衣桶从上方插入到壳体内进行设置,如上所述将洗衣桶插入装配到壳体内时,需要洗衣桶和壳体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隔。 
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洗衣桶的大小被扩大到靠近壳体的内面,使在与现有技术中的洗衣装置比较时相同的壳体的外观尺寸条件下可增大其容量,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了可在上述洗衣装置中使用的新的结构的壳体结构的洗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中的洗衣装置的一实施例,其包括以下部件:形成壳体的底部的壳体底座;形成上述壳体的前方部的壳体前部;形成上述壳体的后方部的壳体层部;被安置支撑于上述壳体底座右侧,并具有与壳体前部或壳体层部固定结合的前方凸缘或后方凸缘的壳体右部;被安置支撑于上述壳体底座左侧,并具有与壳体前部或壳体层部固定结合的前方凸缘或后方凸缘的壳体左部。 
前述的洗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在其左侧部及右侧部包括向上方被弯曲并延长形成的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中包括分别在其下端部向内侧被弯曲形成,并以非固定式地结合于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的安置部。 
前述的洗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中分别包括具有插入槽的支架,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的各安置部中形成有向上下方向被插入于上述支架的插入槽的垂直面。 
前述的洗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件:用于容纳洗涤水的洗衣桶; 
被设置于上述洗衣桶内的滚筒;包括与上述滚筒连接的旋转轴,用于可旋转支撑上述旋转轴的轴承箱体,以及与上述旋转轴连接的电机的驱动部;用于柔软地连接上述驱动部和上述洗衣桶后面的开口部之间的连接构件;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并进行缓冲支撑的悬架单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洗衣桶的大小被扩大到靠近壳体的内面,使在与现有技术中的洗衣装置比较时相同的壳体的外观尺寸条件下可增大其容量,本发明中将提供采用了可在上述洗衣装置中使用的新的结构的壳体结构的洗衣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洗衣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洗衣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洗衣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在上述洗衣装置中,洗衣桶被固定支撑于壳体,上述洗衣桶中包括构成前方部的洗衣桶前部100和构成后方部的洗衣桶层部120,上述洗衣桶前部100和洗衣桶层部120通过螺丝进行装配,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滚筒的空间,上述洗衣桶层部120在其后面具有开口部,上述洗衣桶层部120后面的内周与后方密封垫250的外周部连接,此外,上述后方密封垫250的内周部与洗衣桶背部130连接,上述洗衣桶背部130在其中央形成有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上述后方密封垫250为了防止上述洗衣桶背部130的振动传递到上述洗衣桶层部120而由柔软的材质制作。 
上述后方密封垫250与上述洗衣桶背部130及洗衣桶层部120分别密封连接,以防止洗衣桶内的洗涤水被泄漏,上述洗衣桶背部130在滚筒旋转时将与 滚筒一同进行振动,此时,为了防止与洗衣桶层部120发生干涉,其以充分的间隔与洗衣桶层部120隔开,由于上述后方密封垫250由柔软的材质构成,将允许洗衣桶背部130与洗衣桶层部120不产生干涉地进行相对运动,为了允许洗衣桶背部130的上述相对运动,后方密封垫250可具有可延长为充分的长度的褶皱部252。 
在上述洗衣桶前部100的前方部连接有用于防止异物质被流入到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由柔软的材质制作,其被固定设置于上述洗衣桶前部100,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可由与上述后方密封垫250相同的材质制作。 
滚筒由滚筒前部300、滚筒中心320、滚筒背部340等构成,此外,在上述滚筒的前方部及后方部分别设置有球平衡块310、330,上述滚筒背部340与中心盘350连接,上述中心盘350与旋转轴351连接,上述滚筒由通过上述旋转轴351传递的旋转力将在上述洗衣桶内进行旋转。 
上述旋转轴351贯通上述洗衣桶背部130并与电机以直结式连接,更具体说,上述电机的转子和上述旋转轴351将直接连接,在上述洗衣桶背部130的后面128结合有轴承箱体400,此外,上述轴承箱体400在上述电机和上述洗衣桶背部130之间可旋转支撑上述旋转轴351。 
在上述轴承箱体400中固定设置有定子80,此外,包住上述定子80设置有上述转子,如前所述,上述转子与上述旋转轴351直接连接,上述电子作为外置型转子类型的电机,其与上述旋转轴351直接连接。 
上述轴承箱体400从壳体底座600中通过悬架单元得到支撑,上述悬架单元中包括3个垂直支撑装置和对于前后方向进行倾斜支撑的2个倾斜支撑装置,上述悬架单元被连接为不以完全固定式被连接于壳体底座600,而是允许某种程 度的弹性变形地允许其向滚筒的前后及左右方向移动,即,上述悬架单元被弹性支撑为允许其对于被连接于底座的支撑点向前后及左右的某种程度的旋转。为了如上所述的弹性支撑,上述被垂直安装的悬架可以橡胶衬套为媒介被设置于底座600,悬架中被垂直安装的可被构成为用于弹性缓冲滚筒的振动,上述被倾斜安装的可被构成为用于衰减其振动,即,在包括弹簧和减震装置的振动系中,其可被构成为,上述被垂直安装的将起到弹簧的作用,被倾斜安装的将起到减震装置的作用。 
上述洗衣桶除了洗衣桶背部130将被固定设置于壳体,滚筒的振动将通过上述悬架单元得到缓冲支撑,实质上可以说是洗衣桶和滚筒的支撑结构为被分离的形态,或可以说是即使滚筒振动但洗衣桶不会进行振动的形态。 
以下按各部分进行具体的说明。 
首先,图2至图5中图示出洗衣桶前部100。 
洗衣桶前部100在构成洗衣桶的侧壁一部分的圆筒面前方部具有环形形态的垂直的前面部,上述圆筒面的后方部为直接开放的形态并具有多个结合孔110,上述结合孔110将与洗衣桶层部120的对应的结合孔127进行结合。 
在上述洗衣桶前部100的前面部的内周向前方延长形成有边缘部101,上述边缘部101的前后方向宽度将从上部到下部追见变窄,在上述前面部的内周的下部将可能实质上不形成边缘部101。 
上述边缘部101中形成有:用于供给洗涤水的给水口104;进行烘干时将使用的热风进口103;使由循环泵进行循环的洗涤水流入的循环水流入口106;以及使蒸气流入的蒸气口105等。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由于处于洗衣桶的振动被显著减少的状态,将可使用于给水的给水软管90等给水结构或烘干风道40等用于烘干的结构、用于供给蒸气的结构、用于供给循环水的结构等的连接稳 定得到支撑。 
上述热风进口103从上述边缘部101向上部大致以矩形形态延长形成,其中,上述热风进口103在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的情况下将需要使用,而在不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中可能不会被形成。 
如上所述,由于在洗衣桶前部100的前方部形成给水口104等,洗涤水等的供给将在洗衣桶的前方侧进行。 
上述给水口104等将可能比被容纳于洗衣桶内部的滚筒的前端部位于前方,由此,洗涤水等可通过用于洗涤物的投放/取出的滚筒开口部直接流入到滚筒内,由于洗涤水等为了洗涤物的处理而供给的流体可直接流入到滚筒内,将可实现更加有效的洗涤物处理。并且,在供给洗涤水时如果通过洗涤剂盒一同供给洗涤剂的情况下,当上述洗涤剂被直接流入到滚筒内时,将可减少洗涤剂使用量并由此还可减少洗涤水的量,此外,将减少洗涤剂残渣等被沉积于洗衣桶下部而引起污染的问题,并且,在洗衣桶的前方部进行给水的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由被供给的水洗涤门玻璃(未图示)的效果。 
此外,在从洗衣桶前方供给热风时,在通过洗衣桶前部100的垂直面供给的情况下,热风的流动如ㄈ形(热风从洗衣桶后方供给并在洗衣桶前方向下方被弯曲后,再向洗衣桶的垂直前面弯曲以形成ㄈ形的复杂流路)等其流路被两次弯曲而不利于热风的顺畅流动,但是,如上所述在洗衣桶前部100的边缘部101形成热风进口103时,热风只需向垂直方向弯曲一次即可,从而使其顺畅进行流动。 
上述给水口104等以上述滚筒的中心点为基准被位于上面,洗涤水等将从滚筒前方上部向滚筒内部供给,当与此不同地需要从滚筒前方下部向滚筒内部供给时,上述洗衣桶前部100的边缘部101可与此对应地被形成于上述前面部的 下部,并且,如果不是如上所述的上下放行供给,而是需要向左右方向供给时,上述边缘部101可与此对应地被形成于上述前面部的内侧边角中央部131程度的位置,即,根据将被供给的流体向哪一方向供给,上述边缘部101的形状将可不同。 
在上述边缘部101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结合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的结合部102,上述结合部102从上述边缘部101的前端向前方延长形成并构成大体上小的圆筒面的形状,此外,在上述小的圆筒面的外周面形成有加强肋102a。 
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通过上述结合部102被插入于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而与上述结合部102结合,为此,在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中形成有使形成有上述加强肋102a的小的圆筒面被插入的插入槽,与此相关的更加具体的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洗衣桶前部100与壳体前部610进行固定连接,为了如上所述的固定连接,在洗衣桶前部100的上述前面部大致围住上述边缘部101形成有4个结合轴套107,在上述洗衣桶前部100被设置的状态下,使上述壳体前部610被对齐后,将从前方向后方通过拧紧螺丝进行结合。 
图4中图示出从后面看去上述洗衣桶前部100内部的形态。 
上述蒸气口105可与蒸气软管进行连接,此外,其形成有用于将通过上述蒸气口105流入的蒸气向滚筒内侧引导的蒸气引导装置105a,并且,为使将通过循环水流入口106流入的循环水向滚筒内侧引导而形成有循环水引导装置106a,上述蒸气口105、循环水流入口106、蒸气引导装置105a、循环水引导装置106a等与洗衣桶前部100形成一体。洗衣桶前部100由塑料射出物制作,此时,作为洗衣桶前部100的一部分,上述蒸气口105等将一同被注塑成型制作。 
在洗衣桶前部100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底座的底座结合部,上述底 座结合部中包括中空的圆筒形形状的第一中空结合部108a及第二中空结合部108b,此外,包括用于螺丝结合的第一螺丝结合部109,在将洗衣桶前部100在底座600上对齐后,从前方向后方通过向上述第一螺丝结合部109拧紧螺丝而进行固定结合,对于洗衣桶前部100对底座600的结合的追加说明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洗衣桶前部100与洗衣桶层部120进行结合并形成用于容纳滚筒的空间,上述洗衣桶前部100和洗衣桶层部120将被螺丝结合,为了如上所述的螺丝结合,在洗衣桶前部100的后方部沿着圆周形成有多个螺丝结合孔110。 
图5是洗衣桶前部100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围住滚筒的洗衣桶前部100的圆筒面处于其前方向上方倾斜的形态。 
滚筒将以其前方向上方倾斜地被设置,因此,围住滚筒的洗衣桶的圆筒面也将以向上方倾斜的状态被设置。 
在上面提及到洗衣桶前部100的边缘部101从上部到下部其宽度越窄形成,如图5所示,其原因在于,通过如上所述的边缘部101的形状,使用于投放/取出洗涤物的洗衣桶的开口部不倾斜地面向正面。 
图6至图8中图示出结合于洗衣桶前部100的前方部的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 
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用于防止异物质流入到洗衣桶和滚筒之间,在现有技术中,其是在洗涤或脱水时的滚筒振动直接传递到洗衣桶并使洗衣桶一同振动的结构,因此,用于洗涤物的投放/取出的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被位于从壳体前部610后方隔开一定间隔以上,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洗涤水可通过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流入到壳体内,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在现有技术的洗衣装置中,对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和壳体之间进行密封处理,为了如上所述的密 封处理,将密封垫连接于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和壳体前部610之间。但是,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壳体和洗衣桶几乎没有振动差,即,不需要将壳体和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之间隔开一定间隔以上,根据使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对壳体前部610将如何形成,与现有技术不同地可能不需要对壳体和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之间进行密封,例如,在使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贯通壳体前部610并向外部凸出地形成时,洗涤水进入到壳体和洗衣桶之间的可能性将很低,并且,此时,当通过上述前方开口部的前端与门面(特别是,门玻璃)紧贴而防止漏水时,在门被关闭的状态下,洗涤水将可能不会通过上述前方开口部向外部泄漏。 
即,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由于无需密封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和壳体前部610之间,而只需防止异物质流入到滚筒和洗衣桶之间即可,此时,由于滚筒可进行旋转,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无法将其固定于滚筒。 
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由于洗衣桶和壳体几乎没有振动差,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可被结合于上述洗衣桶或壳体,由于滚筒的前端部与洗衣桶较近,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可容易被结合于洗衣桶。 
前面提及到门和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之间可被制成为防止漏水,上述用于漏水防止的结构和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可另外被设置,在此例示出使上述漏水防止结构与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形成一体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将起到在滚筒和洗衣桶之间防止异物质流入,而在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和门之间防止漏水的密封作用。 
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可由密封垫等材质制作,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构件200称为前方密封垫200,以便与后方密封垫250进行区分。 
如图6至图8所示,在前方密封垫200中形成有与洗衣桶前部100的上述边 缘部101对应的边缘部206,此外,在上述边缘部206的后方形成有被安置于洗衣桶前部100的前面部的内面的凸缘部207,在上述凸缘部207中可形成有用于与被形成于上述洗衣桶前部100的凸起111的多个结合槽208。 
在前方密封垫200的边缘部101中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与烘干风道40连接的风道连接部201,上述风道连接部201被插入于洗衣桶前部100的上述热风进口103,通过烘干风道40被吹送的热风将通过上述风道连接部201流入到洗衣桶的内部。 
其中,在不被使用于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中的情况下,将可能不需要上述烘干风道40连接部,只是,在保留使用形成有热风进口103的洗衣桶前部100的情况下,上述风道连接部201可被制作为不是中空形态的封闭形态,从而堵塞封闭上述热风进口103而形成,根据是否被使用于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中,上述前方密封垫200的形态将会不同。 
并且,在前方密封垫200的边缘部206与洗衣桶前部100的上述给水口104对应地形成有给水引导装置202,上述给水引导装置202被形成为使洗涤水流向滚筒内侧,其截面形状上可以说是构成L形态,在上述给水引导装置202中形成有隔壁202a。 
在上述给水引导装置202后方部形成有用于防止洗涤物向前方排出的洗涤物挡块204,在滚筒内流动的洗涤物可能向前方被挤出,上述洗涤物挡块204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为了尽可能不妨碍洗涤物的旋转,上述洗涤物挡块204构成大致三角形形态。 
并且,在上述前方密封垫200中形成有用于包住洗衣桶前部100的上述蒸气引导装置105a及循环水引导装置106a的引导装置盖部203。 
图7中图示出从后方看去前方密封垫200的形态,在被安置于洗衣桶前部 100的内面的上述凸缘部207在其下部形成有异物质夹紧防止部,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部由从上述凸缘部206向滚筒前端凸出形成的多个加强肋构成,其从上面开始有第一加强肋205a、第二加强肋205b、第三加强肋205c。 
前面,对防止洗衣桶和滚筒之间夹紧异物质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上述异物质夹紧防止部就是为其而形成的结构。 
位于最上面的第一加强肋205比位于其下面的加强肋向滚筒侧更加凸出,由于滚筒被倾斜设置,其在向前方倾斜的情况下,滚筒的前端中的下端将向前方更加凸出,由此,位于下部的第二加强肋205b及第三加强肋206c的宽度将那能较窄。 
由于异物质主要可能通过滚筒前端下部流入,如上所述的加强肋可只被形成于上述凸缘207的下部。 
其中,如上所述的用于防止异物质被夹紧的加强肋205并非必须要形成多个,根据情况其个数可被加减。 
在上述凸缘207中形成有用于被卡住于洗衣桶前部100的内面形成的凸起111等的结合槽208,图9中较好地图示出其结合形态。 
图9及图10中图示出滚筒、前方密封垫200及洗衣桶前部100的截面立体图,如图所示,前方密封垫200将通过在洗衣桶前部100的前方部以圆筒形状形成的前方密封垫结合部102被插入而进行结合,此外,在上述前方密封垫结合部102中形成有加强肋102a,上述前方密封垫200具有将位于上述加强肋102a的后方的环形部210,在上述环形部210中,为了插入用于将前方密封垫200结合于洗衣桶前部100的结合环圈(未图示)而形成有沟槽。 
此外,在前方密封垫200的前方部形成有与门玻璃(未图示)紧贴并用于防止漏水的门密封部211,在门被关闭的状态下,上述门密封部211将被紧贴于门 玻璃进行密封以防止漏水,上述门密封部211构成从前方密封垫200的前方部对于半径方向向内侧延长形成的形态。 
此外,如图10所示,在蒸气引导装置105a及循环水引导装置106a下面可看到凸出部105b,上述凸出部105b用于起到如上述洗涤物挡块204的功能。 
图11及图12中图示出壳体前部610和洗衣桶前部100、前方密封垫200的部分截面图,在上述壳体前部610中形成有与门的框架对应的门框架部611,在上述门框架部611中形成有使门通过合叶进行连接的门结合部611a。 
如图12所示,洗衣桶前部100的前方开口部(前方密封垫被结合的部分)比上述门框架部611更向前方凸出,即,洗衣桶的前方开口部向将向壳体前部610外侧凸出,在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情况下,由于洗衣桶进行振动,如果不减少其前方开口部的直径,其将很难想到向壳体前部610外侧凸出。 
由于洗衣桶前部100的前方密封垫结合部102a被延长出来到与门框架部611靠近的位置,上述结合部102a前端将与门玻璃被靠近设置,由此,前方密封垫200的门密封部211可较短单纯地构成。 
上述前方密封垫200与壳体前部610以非固定式地接触即可,而无需将其进行固定结合。 
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由于洗衣桶的振动显著地较少,与现有技术中不同,将不需要因产生的振动而被保持的间隔,使洗衣桶的外面尽可能地与洗衣桶被靠近设置,此外,这将使无需扩展壳体的尺寸也可扩展洗衣桶的尺寸,在相同的外观的尺寸条件下,可得到增大洗衣装置的容量的结果。其实质上壳体右部630或壳体左部640和洗衣桶的间隔可能只有5mm程度,而在现有技术的洗衣桶一同振动的洗衣装置中,作为防止洗衣桶的振动与壳体产生干涉而保留的间隔有30mm程度,考虑到洗衣桶的直径时,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与现有技术比较时, 可将洗衣桶的直径多扩展50mm,这将换得在相同的外观尺寸条件下,使洗衣装置的容量被提高一个阶段的程度相当的显著差距。 
图13中图示出洗衣桶前部100中连接给水软管90的形态。 
上述给水软管90与洗涤剂盒(未图示)连接,此外,上述给水然关90具有以U形弯曲的部分90a,中上述U形部分90a中填充有水时,将防止洗衣桶内的气味通过洗涤剂盒向外部泄漏。 
上述给水软管90被插入设置于洗衣桶前部100的给水口104,此外,在上述给水软管90中形成有分支口91,上述分支口91被连接到上述洗涤剂盒,上述分支口91将起到使滚筒内部与外部连通的作用。 
在洗衣桶被密封的状态下滚筒以高速进行旋转时,滚筒内的空气将通过被形成于滚筒壁面的通孔向滚筒外侧排出,从而产生滚筒内外部的压力差,此时,观察滚筒后面128时,后面128的内部气压低而外部气压高,在上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滚筒将向前方被推动。 
上述分支口91使滚筒内部与外部连通,从而防止如上所述滚筒向前方被推动的情况发生,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由于是洗衣桶被固定于壳体而滚筒可进行振动的结构,挡在洗衣桶内部产生滚筒内外的压力差时,如上所述将可能发生滚筒向前方被推动的现象,在现有技术的洗衣装置中,由于是洗衣桶和滚筒一同振动的结构,即使存在上述压力差,滚筒对于洗衣桶相对向前方被推动的情况较少发生。 
上述给水软管90的分支口91用于防止如上所述的滚筒的前进,其中,为了防止滚筒的前进,从给水软管90分支形成有用于使滚筒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但也可以与之不同地构成,只要是可使滚筒内部与外部连通的位置,上述连通孔可被形成于其它地方,例如,其可被形成于洗衣桶前部100的边缘部101 中的任意的位置上。 
由于上述连通孔用于使滚筒内部与外部连通,其被位于滚筒的开口部前方即可。 
并且,上述给水软管90由于具有填充水的U形部分90a而无法起到连通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U形部分90a时,其将可执行使滚筒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功能,在此情况下,将可能无需另外设置如上所述的连通孔。 
即使滚筒高速进行旋转并使滚筒内部的空气通过被形成于滚筒壁面的通孔排出到滚筒和洗衣桶之间,滚筒内部在通过上述连通孔流入的外部空气的作用下,与在没有连通孔时比较时其压力将会上升,此时,如果除去上述连通孔以外,洗衣桶的内部与外部保持密闭状态时,在通过滚筒通孔流入的空气的作用下,即使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压力上升,当其达到一定值以上时,在上述压力的作用下,滚筒内的空气将不再向洗衣桶排出,在此情况下,可使滚筒内外的压力差在不使滚筒前进的程度上保持均衡,上述不使滚筒前进的程度的压力差可以是,与对于滚筒的前进进行支撑的机械作用力比较时,将发挥更小的作用力的程度的压力差。 
在滚筒高速进行旋转时,如果洗衣桶与外部连通以使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空气向外部排出时,即使形成有如上所述的连通孔,滚筒也将可能会前进,这是因为,当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空气向外部排出时,滚筒内部的空气将通过滚筒壁面的通孔继续排出到洗衣桶和滚筒之间,在此情况下,围住滚筒将生成空气的流动,并可能生成使滚筒前进的程度的压力不均衡。 
上述连通孔可以说是用于使滚筒内部与外部连通,从而维持使滚筒不前进的程度的压力差。 
图14及图15中图示出洗衣桶前部100、洗衣桶层部120、洗衣桶背部130、 后方密封垫250被结合的形态。 
洗衣桶层部120围住滚筒以圆筒形被形成,其前方保留开放状态,后方部具有环形形状的后面128,前方部与洗衣桶前部100进行密封结合,上述洗衣桶层部120后面128的直径充分大于洗衣桶背部130的外径,其具有即使洗衣桶背部130进行振动,也将不会干涉到洗衣桶层部120后面128的程度的间隔。此外,在上述间隔,即,在上述洗衣桶层部120后面128和洗衣桶背部130之间连接有后方密封垫250,上述后方密封垫250用于密封洗衣桶层部120后面128和洗衣桶背部130之间,上述后方密封垫250具有充分柔软的褶皱部252,以使防止上述洗衣桶背部130的振动传递到上述洗衣桶层部120。 
在上述洗衣桶层部12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具有烘干作用的洗衣机的热风出口121,虽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形成有用于向洗衣桶内部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注入口122,如果不是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而是只用于洗涤功能,将可能不需要上述热风出口121及冷却水注入口122。 
在上述洗衣桶层部120中形成有用于与壳体层部620结合的结合部123。 
此外,上述洗衣桶层部120被固定于壳体底座600,为此,在其下部形成有第三中空结合部125a及第四中空结合部125b,此外,形成有第二螺丝结合部126,上述螺丝结合部构成在被叠合于底座的状态下从后方向前方拧紧螺丝的形态。 
上述第二螺丝结合部126与被形成于洗衣桶前部100的第一螺丝结合部109对于前后方向不位于相同的线上,而是将被错开配置,从前方看去时,第一螺丝结合部109被配置于左侧,而第二螺丝结合部126被配置于右侧。 
在洗衣桶前部100合洗衣桶层部120中分别设置底座结合部是为了洗衣桶层部120的互换,根据洗衣装置的容量,洗衣桶前部100使用相同的结构,而洗 衣桶层部120中可互换使用其长度不同的洗衣桶层部,此时,在洗衣桶前部100被安装于底座600的状态下,将替换或需要替换洗衣桶层部120,因此,在洗衣桶前部100合洗衣桶层部120中最好是分别设置有底座结合部。 
图16中图示出洗衣桶层部120合后方密封垫250及洗衣桶背部130连接的状态的截面。 
首先,在洗衣桶层部120后面128的内侧圆周向后方及对于半径方向向外侧方向弯曲延长形成后方密封垫结合部128a。 
围住上述后方密封垫结合部128a的凹陷部分将设置结合环圈(未图示),从而使后方密封垫被固定于洗衣桶层部120。 
在上述后方密封垫250中,如前所述为了不干涉洗衣桶背部130的振动而形成有褶皱部252。 
洗衣桶背部130中包括向前方稍微凸出形成的中央部131合从上述中央部131向后方延长形成的边缘部132,此外,形成有从上述边缘部132向半径方向延长的安置部134。在上述边缘部132的外面形成有加强肋134a,在上述加强肋134a合安置部134之间形成有槽,在上述槽中将结合后方密封垫250,在上述后方密封垫250中的被插入于上述槽的部分形成有沟槽254,通过在上述沟槽中设置结合环圈将使后方密封垫250被固定于边缘部132。 
并且,在上述洗衣桶背部130的上部形成有用于防止水被掉落到电机的水壁133,上述水壁133从上述安置部134向后方延长形成。 
图17及图18中更详细地图示出上述洗衣桶背部130的前面及后面128。 
在洗衣桶背部130的中央部131中央形成有使用于滚筒进行旋转的旋转轴351贯通的贯通的贯通孔131c,上述贯通孔131c被形成于用于安置轴承支撑部401的轴承支撑部安置部,在上述轴承支撑部安置部的外面将安置轴承支撑部 401,上述轴承支撑部安置部的内周可向前方延长形成并形成圆筒形状的凸缘131d,上述凸缘131d被插入位于中心盘350中形成的槽。 
围住上述轴承支撑部安置面形成有用于与结合有定子80的定子结合部402结合的6个定子结合部402结合轴套135,此外,上述中央部131从上述轴承支撑部安置面向半径方向延长,并具有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并且,形成有从上述倾斜面向半径方向垂直延长的垂直面,在上述垂直面形成有结合轴套136,其用于与后述的第一延长部406a及第二延长部406b结合。 
图19至图22中图示出轴承箱体400,图19及图22中图示出从后方看去轴承箱体400的形态,图20及图21中图示出从前方看去轴承箱体400的形态,上述轴承箱体400中包括用于支撑轴承的轴承支撑部401,并从上述轴承支撑部401向半径方向延长形成有定子结合部402。 
在上述定子结合部402中形成有用于结合定子80的6个定子结合轴套404,并且,形成有用于与洗衣桶背部130结合的洗衣桶背部结合孔405。 
在上述定子结合部402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容纳定子80的霍尔传感器81的霍尔传感器安装槽403。 
从上述定子结合部402向左右两侧向半径方向延长形成有第一延长部406a及第二延长部406b,上述第一延长部406a及第二延长部406b与向后方垂直延长的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连接,此外,从上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分别向半径方向延长形成有第一平衡块结合部410a合第二平衡块结合部410b。 
定子80在上述第一延长部406a及第二延长部406b后方被位于上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内侧,此外,与旋转轴351直结式连接的转子也将被位于上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内侧,即,其被构成为,在 由上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定义的内侧空间,转子及定子被位于上述第一延长部406a及第二延长部406b后方的形态。 
在上述第一延长部406a及第二延长部406b中形成有用于与洗衣桶背部130结合的结合孔407。 
在上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的前面形成有用于安置洗衣桶背部130的洗衣桶背部安置部414,为此,上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的前面具有落差,更具体说,从上述洗衣桶背部130的边缘部132向半径方向延长形成的安置部134将被安置于上述洗衣桶背部安置部414。 
上述第一延长部406a、第一垂直部409a、第一平衡块结合部410a与第二延长部406b、第二垂直部409b、第二平衡块结合部410b分别对称形成。 
在上述第一平衡块结合部410a中形成有用于定子80的接地的接地部413a合用于固定线缆的线缆托架413b,利用线缆束带可将线缆固定于上述线缆托架413b。 
在上述第一延长部406a合第二延长部406b之间形成有第三延长部408,此外,从上述第三延长部408向后方垂直延长形成有第三垂直部408a,在上述第三垂直部408a中延长形成有用于连接后述的第三圆柱弹簧500的第三悬架托架408b,上述第三悬架托架408b如图所示被形成为,用于结合第三圆柱弹簧500的结合螺栓向前后方向被拧紧或松开。 
在上述定子结合部402的上部向半径方向延长形成有第四延长部412,在上述第四延长部412中形成有具有将要结合转接螺栓的结合轴套412b的转接螺栓结合部412a。 
如图21及图22所示,轴承箱体400大体上左右对称,在轴承箱体400中,在上面说明的结构中除了霍尔传感器安装槽403、接地部、线缆托架等以外,其 余结构将左右对称。 
图23中图示出轴承箱体400和洗衣桶背部130被结合的形态,图24中图示出轴承箱体400和洗衣桶背部130及后方密封垫250被结合的形态。 
在上面提及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内侧(旋转轴351被设置的方向)被定义为是电机被设置的空间,其中,如图24所示,后方密封垫250的褶皱部252将被位于上述第一垂直部409a及第二垂直部409b的外侧。 
图25及图26中图示出在洗衣桶背部130和轴承箱体400被结合的状态下,定子结合部402及霍尔传感器81被结合的形态。 
图27中图示出平衡块,第一平衡块431被连接于第一平衡块结合部410a,第二平衡块430被连接于第二平衡块结合部410b,上述第一平衡块431及第二平衡块430相互对称。 
上述第一平衡块431及第二平衡块430起到作为平衡块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将后述的第一悬架托架450及第二悬架托架440分别连接于轴承箱体400的作用。 
上述平衡块起到用于减少随着洗涤物在滚筒内特别是位于滚筒前方侧时,将导致滚筒的前端部向下方较大地下垂的状态,并在滚筒进行振动的其振动系上将起到团块作用。 
上述第一平衡块431及第二平衡块430被形成为,以旋转轴351为中心向半径方向延长后向前方延长的形态,在上述平衡块的上部形成有分别与平衡块结合部结合的结合孔,上述结合孔在各平衡块上部各形成有4个。 
此外,在各结合孔中央形成有将插入平衡块结合部中分别形成的位置决定凸起的位置决定槽430b、431b。 
此外,在上述第一平衡块431中形成有将结合转接螺栓的第一转接螺栓部 431a,在上述第二平衡块430中形成有第二转接螺栓部430a。 
在第一平衡块431及第二平衡块430中分别形成有将与第一悬架托架450及第二悬架托架440连接的托架连接部430c、431c,上述托架连接部被形成为比平衡块的其余部分更重,当平衡块的重量中心位于下侧时,其对于振动将会更加稳定。 
上述第一平衡块431及第二平衡块430可被铸件制作。 
图28中图示出轴承箱体400、第一平衡块431及第二平衡块430、第一悬架托架450及第二悬架托架440,以及悬架单元被安装于底座600上的形态。 
上述悬架单元中可包括用于垂直方向的缓冲的垂直方向悬架和用于前后方向的缓冲的前后方向悬架,垂直方向悬架可被配置为,后方设置1个,以底座中央为基准在前方向左右方向设置2个,此外,可在左右两侧向前后方向倾斜设置2个悬架。 
如图28所示:上述悬架单元中可包括第一圆柱弹簧520、第二圆柱弹簧510、第三圆柱弹簧500、第一圆柱减震器540、第二圆柱减震器530。 
上述圆柱弹簧被构成为在气缸和活塞之间设置弹簧的形态,由于是气缸和活塞的形态,在缓冲时其长度将稳定地进行变化,其中,气缸被连接于悬架托架,活塞被连接于底座侧。 
上述圆柱减震器是活塞在气缸内移动并通过摩擦阻力得到减震效果的结构。 
上述第一圆柱弹簧520被连接于上述第一悬架托架450和底座600之间,此外,第二圆柱弹簧510被连接于上述第二悬架托架440和底座600之间。 
上述第三圆柱弹簧500被直接连接于上述轴承箱体400和底座600之间。 
通过上述圆柱弹簧结构,其将构成在后方1个地方、在前方左右2个地方得到缓冲支撑的形态,上述第一圆柱弹簧及第二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相同,但是, 第三圆柱弹簧500的弹簧刚性将更大,此外,上述第三圆柱弹簧500除了其弹簧刚性以外,其余的结构及形状与第一或第二圆柱弹簧510相同,因此,只需替换弹簧即可相互互换使用。 
上述第一圆柱减震器540在第一悬架托架450和底座后方部之间被倾斜设置,上述第二圆柱减震器530在第二悬架托架440和底座后方部之间被倾斜设置。 
第三圆柱弹簧被配置于后方的中央,而第一圆柱弹簧和第二圆柱弹簧被配置于前方左右,此外,在第三圆柱弹簧的其后方地点和上述第一圆柱弹簧及第二圆柱弹簧的前方地点枝江将设置第一圆柱减震器及第二圆柱减震器,并且,它们将左右对称。 
上述圆柱弹簧以橡胶衬套为媒介被连接于底座600。 
此外,上述圆柱弹簧可被制作为用于发挥衰减作用力,此外,在上述圆柱减震器中还可设置有弹簧。 
图29及图30中图示出第一悬架托架450,第二悬架托架440与第一悬架托架450对称形成。 
第一悬架托架450以ㄈ形通道制作,即,从上面包括向左右侧垂直弯曲的侧壁456a、456b而形成ㄈ形,此外,其被形成为从后方到前方其左右宽度逐渐变窄。 
在第一悬架托架450的后方部形成有用于与第一平衡块431连接的4个结合孔,在上述第一悬架托架450被安置于第一平衡块431上面后,将通过螺栓进行结合。 
上述第一悬架托架450构成3段的阶梯形,即,其包括位于后方的第一段部451和位于其前方的第二段部452,以及位于最前方的第三段部453,从上述第 一段部451到上述第三段部453其高度将逐渐变高。 
上述第一段部451与上述第一平衡块431连接,上述第二段部452是第一圆柱减震器540通过合叶连接的部分,上述第三段部453是上述第一圆柱弹簧520通过合叶连接的部分。 
在上述第二段部452中,为了支撑第一圆柱减震器540,上述第二段部452的上面中一部分将被切开并垂直弯曲,上述第一圆柱减震器540被合叶连接于在上述第二段部452上面由如上所述形成的垂直弯曲部455a和第一悬架托架450的侧壁455b之间。 
第一圆柱弹簧520被合叶连接于在第三段部453中的侧壁454a、454b之间。 
用于合叶连接上述第一圆柱减震器540及第一圆柱弹簧520的合叶螺栓结合方向为左右方向,在第一圆柱减震器540及第一圆柱弹簧520的情况下,合叶螺栓541将从外侧向滚筒的方向进行结合,上述第一圆柱减震器540被合叶连接于底座,此时也将向相同的方向结合合叶螺栓542。 
在上述第三段部453的末端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456,上述弯曲部456在第一圆柱弹簧520的合叶结合被破损等情况下,用于防止上述第一圆柱弹簧520的上端从前方脱离。 
图31中图示出从侧面看去第一悬架托架450的形态,如图所示,以水平线(A)为基准,其被设置为前方侧高于后方侧。 
图32中图示出从上面看去第一悬架托架450和第二悬架托架440的形态。 
作为代表性地观察第一悬架托架450的侧壁,其被形成为越向前方其内侧壁456a将越向外侧壁456b靠近。 
图33中图示出与洗衣桶一同从正面看去第一悬架托架450及第二悬架托架440的形态,图34中图示出从侧面看去图33的形态,如图所示,第一悬架托架 450及第二悬架托架440越到前方其高度将越高,此时观察洗衣桶的外面,由于洗衣桶构成圆筒形的形状,其在下部构成越向上面其左右宽度变大的结构,即,越向上面上述洗衣桶的外面将越靠近悬架托架侧,因此,在第一悬架托架450的情况下,由于内侧壁456a越向前方其越是变高,为了与洗衣桶外面保持适当间隔,其构成越向外侧壁456b靠近的被变形的形态。 
图35至图38中图示出壳体底座600。 
壳体底座600中包括:底部605;从上述底部605的后方向上方弯曲的底座后方604;从前方向上方弯曲的底座前方602;从左侧向上方弯曲的底座左侧603;从右侧向上方弯曲的底座右侧601。 
在上述底座前方602中形成有用于安装排水过滤器的下框架602a,此外,在上述底座前方602中设置有用于以非固定式地支撑壳体前部610的前方支架602b。 
并且,在上述底座左侧603及底座右侧601也分别设置有用于分别以非固定式地支撑壳体左部640及壳体右部630的之间。 
此外,在底座后方604也设置有用于支撑壳体层部620的后方支架604a、604b。 
上述支架可在底座上被形成一体,也可由另外的部件被设置并安装于底座上,对于上述支架的说明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从上述底座底部605向上方弯曲的底座前方602、底座后方604、底座左侧603、底座右侧601可被相互固定连接,例如,如图35及图38所示,底座左侧603与底座前方602及底座后方604固定结合,为了如上所述的固定结合,在底座前方602中包括向底座左侧603弯曲并与底座左侧603重叠的部分,上述重叠部分和底座左侧603可通过点焊、螺丝结合、冲压等被固定连接,图38中放 大图示出底座左侧603和底座后方604的固定结合,其将从底座后方604向底座左侧603弯曲并被配置于底座左侧603内侧的重叠部分604a和底座左侧603进行固定连接。 
将上述底座后方604固定连接于底座左侧603也可通过相同的方法实现。 
其中,上述底座前方602及底座后方604的折叠部分将被弯曲并位于底座左侧603内侧。 
底座的上述底部605中形成有:用于支撑第一圆柱弹簧520的第一弹簧支撑部605c;用于支撑第二圆柱弹簧510的第二弹簧支撑部605b;用于支撑第三圆柱弹簧500的第三弹簧支撑部605a等。并且,在上述底部605中形成有:安装用于支撑洗衣桶前部100的洗衣桶支撑前部50的洗衣桶支撑前部安装部605f;安装用于支撑洗衣桶层部120的洗衣桶支撑层部55的洗衣桶支撑层部安装部605e。 
在上述底部605中有通过冲压加工围住中央部分605d地向上方弯曲形成的部分,由于上述中央部分605d在其周围将低于向上方弯曲形成的部分,使将可起到储存被泄漏的洗涤水的作用。此外,通过在上述中央部分605d中设置液位传感器,以检测出洗涤水被泄漏并流入到壳体底座600的情况,为了安装如上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在上述中央部分605d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安装部605g。 
此外,如上所述的支撑部将位于如上所述向上方弯曲的部分,首先,第一弹簧支撑部605c被位于左侧,第二弹簧支撑部605b被位于其相反侧,此外,洗衣桶支撑前方安装部605f被位于上述中央部分605d的前方,洗衣桶支撑层部安装部605e被位于其后方。 
上述第三弹簧支撑部605a将被位于上述洗衣桶支撑层部安装部605e后方,第三弹簧支撑部605a比上述第一弹簧支撑部605c及第二弹簧支撑部605b更高 地形成。 
在上面提及到第一圆柱弹簧520、第二圆柱弹簧510、第三圆柱弹簧500除了弹簧刚性以外将使用相同的结构,即,圆柱弹簧的长度也将相同,但是,第一圆柱弹簧520及第二圆柱弹簧510与第一悬架托架450及第二悬架托架440连接的各连接点将低于第三圆柱弹簧500与前述的第三悬架托架408b连接的连接点。因此,为了使用相同的长度的圆柱弹簧,将使第三弹簧支撑部605a比第一弹簧支撑部605c及第二弹簧支撑部605b更高地形成,即,如上所述的高度差可以说是为了确保圆柱弹簧的互换性。 
此外,此外,在底部605的后方部左侧部及右侧部分别安装用于可旋转支撑第一圆柱减震器540及第二圆柱减震器530的合叶托架,即,在左侧形成有第一合叶托架安装部605i,在右侧形成有第二合叶托架安装部605h。 
在上述底部605中4处的边角部中设置有柱腿,被设置有柱腿的部分将与上述中央部分605d形成相同的高度的底面。 
在上述底部605围住中央部分605d进行冲压加工并被弯曲的部分,其还将起到增大底部605的强度及刚性的作用。 
此外,图39中图示出第二圆柱弹簧510被安装于底座600的形态,其它圆柱弹簧被安装于底座600的方法将相同。 
如图39所示,第二弹簧支撑部605b中包含向下方被冲压形成的衬套安置部605b1,在上述衬套安置部605b1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上述贯通孔的边角部分向下方被垂直弯曲而形成构成圆筒面的圆筒部605b2。 
在上述衬套安置部605b1的上面安置有上部橡胶衬套60,下面安置有下部橡胶衬套61,在上述上部橡胶衬套60的上面安置有第二圆柱弹簧510的弹簧支撑部511,在上述上部橡胶衬套60中央形成有用于插入活塞512的贯通槽,上 述贯通槽的下端部60a向下方延长凸出,并将被插入于在上述衬套安置部605b1中央的圆筒面605b2。上述下部橡胶衬套61也在其中央插入上述活塞512,在上述下部橡胶衬套61的上面形成有用于容纳上述衬套安置部605b1的圆筒面605b2的圆筒槽61a。 
如图39所示,在活塞512、上部橡胶衬套60及下部橡胶衬套61被结合的状态下,螺母将与上述活塞512结合,如上所述,第二圆柱弹簧510以橡胶衬套为媒介被结合于底座,由此,在上述橡胶衬套的弹性允许的限度内,上述第二圆柱弹簧510可在底座进行相对运动。 
如上所述通过橡胶衬套将圆柱弹簧结合于底座,从而允许圆柱弹簧具有一定的程度的自由度,通过如上所述的连接,滚筒将可被相对柔软地缓冲支撑。 
图40中图示出在底座上安装洗衣桶支撑前部50及洗衣桶支撑层部55的形态,上述洗衣桶支撑前部50及洗衣桶支撑层部55为了可进行互换而由相同的结构制作,图41中图示出如上所述的洗衣桶支撑前部50或洗衣桶支撑层部55。 
洗衣桶支撑前部50及洗衣桶支撑层部55都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橡胶衬套,上述橡胶衬套将被插入于与之对应的被形成于洗衣桶前部100或洗衣桶支撑层部55的各中空结合部,洗衣桶可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在此情况下,将可能存在中空结合部的位置误差,由于上述橡胶衬套弹性可变,即使存在如上所述的误差,也将可被叠合于各中空结合部。 
在上述橡胶衬套之间形成有用于与洗衣桶前部100或洗衣桶层部120盖的螺丝结合部进行螺丝结合的结合部。 
以下通过图15、图40、图41对洗衣桶被安装于洗衣桶支撑前部50及洗衣桶支撑层部55的形态进行具体的说明,首先,在洗衣桶前部100的第一中空结合部108a中插入洗衣桶支撑前部50的第一橡胶衬套51,在第二中空结合部108b 中插入洗衣桶支撑层部50的第二橡胶衬套52,此外,洗衣桶前部100的螺丝结合部109被安置于洗衣桶支撑前部50的螺丝结合部53、58中的左侧的螺丝结合部53并进行螺丝结合,此时,螺丝被拧紧的方向是从前方到后方。 
在洗衣桶层部120的第三中空结合部125a中插入洗衣桶支撑层部55的第三橡胶衬套56,在第四中空结合部125b中插入洗衣桶层部55的第四橡胶衬套57,此外,洗衣桶支撑层部120的螺丝结合部126将被安置于洗衣桶支撑层部55的螺丝结合部中的右侧的螺丝结合部58,此时,螺丝被拧紧的方向是从后方到前方。 
图42至图45中图示出壳体右部630的结构和其被安装于底座600的形态。 
首先,壳体右部630和壳体左部640可相互互换使用,分别与壳体前部610及壳体层部620结合的部分均被形成于壳体右部630的前方凸缘部207及后方凸缘部207,即,在壳体左部640的前方凸缘632均设置有用于与壳体前部610进行螺丝结合的结合孔和与壳体层部620进行螺丝结合的结合孔,由此,通过将壳体左部640旋转180度即可作为壳体右部630使用。 
在壳体右部630的上部一体形成有用于洗涤剂盒及蒸气发生器的安装的托架634,上述托架634通过将壳体右部630的上部以ㄈ形弯曲而形成,在上述托架634中形成有用于洗涤剂盒安装的洗涤剂盒安装槽634a和用于蒸气发生器安装的蒸气发生器安装槽634c。 
壳体右部630的后方凸缘633的上端向前方弯曲并被配置于上述托架634的上面底部,向上述前方弯曲的后方凸缘633的上端和上述托架634的上面可被固定结合,在如上所述的固定结合中,壳体层部620的上部凸缘622也可一同被重叠结合,对其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壳体右部630的前方凸缘632上端向后方弯曲,并可被配置于上述托架634 的上面底部进行结合。 
通过上述结合可使壳体右部630的前方凸缘632、后方凸缘633、上部的托架634等具有更加高的强度。 
由于壳体左部640与壳体右部630被互换使用,其实质上可以说是相同的结构,在此将省去说明。 
以下通过图44至图47对壳体左部640被安装于底座的方法进行说明(壳体右部630被安装于底座的方法将相同)。 
首先,在壳体底座600的底座左侧603中跨过其前后方安装有两个支架603a、603b,如图45所示,在上述支架将被安装的部分,在上述底座左侧603中形成有向内侧弯曲的凹槽603b。 
在上述壳体左部640的下部形成有以ㄈ形弯曲而成的支架安装部641,在上述支架安装部641中形成有支架插入槽641a,通过在上述插入槽中插入上述支架,在上述支架和凹槽之间的空间中将插入上述支架安装部641并进行安装,由此,壳体左部640将以非固定式地被支撑安装于底座,并且,如上所述的支架结合将无法从外部看到。 
对于将壳体右部630及壳体左部640安装于底座的时点,如图46所示,其至少在底座上安装所有结构后进行。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由于洗衣桶的振动被显著减少而可使洗衣桶被固定于壳体,洗衣桶的大小可被最大程度地扩展,由此,在壳体左部640及壳体右部630已被安装于底座的状态下,通过使洗衣桶从上方向下方下降以插入于壳体的方式将很难进行装配。 
因此,壳体右部630和壳体左部640最好是在底座上安装洗衣桶之后被安装于底座上。 
并且,如图46所示,用于将第一圆柱弹簧520及第一圆柱减震器540结合 于第一悬架托架450的结合螺栓541、542等将在左侧将向滚筒或洗衣桶所在的水平方向进行结合,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可使容易进行将壳体右部630和壳体左部640最后结合于底座的操作。 
将使构成上述壳体的各部分以均被分离的状态进行装配,从而在维修时可提供方便,例如,为了进行维修而需要分解壳体的侧面的情况下,将只需拆卸相应的面即可。 
图47中图示出壳体右部630被安装于底座的形态,通过如前所述的方法使壳体右部630被支撑于底座后,将壳体右部630的后方凸缘螺丝结合于底座后方604。 
壳体右部630及壳体左部640通过如前所述的支撑安装结构及在后方凸缘中进行螺丝结合的结构等,在从侧面的外观上完全不会露出被结合的形态,即,由于壳体右部630或壳体左部640在前方凸缘或后方凸缘进行螺丝结合,在从侧面完全无法看到结合形态而可提供较好的外观。 
图48中图示出壳体层部620被安装于底座后方604的形态。 
首先,在底座后方604设置有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一体的2个支撑部604a、604b。 
此外,在壳体层部620的下端部设置有被切开并向内侧弯曲,以可被插入于上述支撑部604a、604b的2个切开弯曲部621a、621b,上述切开弯曲部621a、621b将被插入于上述支撑部604a、604b内,使壳体层部620的下端部覆盖底座后方604并进行安装。 
如图49所示,其可构成上述壳体层部620被安装于底座并与壳体右部630结合的结构,壳体右部630的后方凸缘被壳体层部620的右侧端部覆盖,此外,通过从后方到前方的螺丝结合将壳体层部和壳体右部630进行结合。 
此时,通过图50可图示出壳体层部620的上部和壳体右部630的上部的结合,首先,壳体层部620的上部具有向前方弯曲形成的凸缘622,如图所示,上述壳体层部620的凸缘622中右侧端部被配置于壳体右部630的后方凸缘中向前方弯曲的弯曲部底部,此外,在上述壳体右部630的托架634上面被配置于其上部后进行螺丝结合。 
图51至图54中图示出被构成为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的情况。 
如图51所示,在洗衣桶层部120的热风出口121上部设置有风扇41,此外,将连接前方密封垫200的风道连接部201和烘干风道40,在上述烘干风道40内安装有用于生成热风的加热器,随着上述风扇41进行驱动,从上述热风出口121排出的洗衣桶内的空气将通过烘干风道40及上述风道连接部201再被流入到洗衣桶内部。 
上述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将构成热风循环的循环式烘干系统,但是,在此,将不需要现有技术中被设置于洗衣桶外部的冷凝风道,在上述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中,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的空间将被利用为冷凝空间。 
在上述烘干系统中,空气从滚筒前方被流入到滚筒内部,并通过滚筒壁面上形成的通孔被排出于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由于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的空间的温度可能低于滚筒内部,洗衣桶的外面与冷的外部空气接触,在洗衣桶壁面上将可能发生冷凝。 
此时,若向洗衣桶内部供给冷却水时将可得到更好的冷凝效果,为了供给冷凝水将在洗衣桶层部120中形成冷却水注入部122,上述冷却水注入部122被形成于上述热风出口121下部,由此,热风在通过热风出口121即将被排出之前,将与冷却水进行接触并发生冷凝。 
上述冷却水注入部122可以是将冷却水喷射到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空间的 结构,或可以是使冷却水沿着上述洗衣桶的内壁面流动而供给冷却水的结构。 
向洗衣桶供给的冷却水可通过被形成于洗衣桶下部的排水口被排出。 
此外,在上述洗衣桶的内壁面如图52所示可安装有冷凝面板42,为了安装上述冷凝面板42,如图1所示,在上部形成3个、在下部形成3个等结合轴套129a、129b,上述结合轴套被制作为可在洗衣桶内面结合螺丝,如果,从洗衣桶外面拧紧螺丝以固定被位于洗衣桶内面的冷凝面板42时,将可能需要对为了其螺丝结合而形成的结合孔进行密封,但是,按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形成结合轴套以在洗衣桶内面结合螺丝时,将无需进行密封。 
在安装如上所述的冷凝面板42的情况下,上述冷却水注入部122可被制作为使冷却水沿着上述冷凝面板42面流动而注入冷却水的结构。 
例如,如图52所示,在冷凝面板42中与冷却水注入部122对应的位置形成冷却水孔43,以使上述冷却水注入部122延长至上述冷却水孔43,由此,通过上述冷却水注入部122流入的冷却水将通过上述冷却水孔43沿着冷凝面板42的内面流动(当然,也可被制作为冷却水沿着冷凝面板42的外面流动)。 
此时,在上述冷凝面板42中可以锯齿形态形成有使冷凝水流动的冷却水流路,上述冷却水流路可通过在冷凝面板42上形成槽42a而制作。 
图53中图示出被安装于洗衣桶内面的冷凝面板42的截面,如图53所示,为了形成冷却水流路,在冷凝面板42中向洗衣桶壁面的方向形成有槽42a。 
上述冷凝面板42可与洗衣桶内面具有既定的间隔被安装,其除了结合部或如上所述用于形成冷却水流路的槽等以外,将与洗衣桶内面隔开。 
上述冷凝面板42可由金属,例如,由不锈钢来制作,特别是,在洗衣桶通过注塑成型制作的情况下,金属材质的冷凝面板42将可能更加有效。 
图54中图示出在如上所述的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中的烘干时的热风的流 动路径,首先,热风通过被插入设置于洗衣桶前部的热风进口103内的热风连接部201流入到滚筒前方。 
热风与滚筒内部的湿的洗涤物进行接触,并将以多湿的状态通过滚筒壁面320上形成的通孔321被排出到滚筒外侧,通过通孔321被排出到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的空间的多湿的空气在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空间流动,并将通过位于洗衣桶层部120的后方部的热风出口121从洗衣桶被排出,通过多湿的空气流动于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空间,空气中含有的湿气将得到冷凝。 
以下对滚筒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滚筒300’中可包括:构成圆筒形状的滚筒中心310’;被结合于上述滚筒中心的前方的滚筒前部320’;被结合于上述滚筒中心的后方的滚筒背部330’;用于将电机中供给的动力传递给上述滚筒300’的中心盘340’;以及用于补正上述滚筒300’的偏心旋转的平衡块(balancer,351’、355’)。 
参照图56,上述滚筒中心310’中可包括:具有既定的厚度的板材(金属板等)的两端被接合的接合部311’;被设置为使上述洗衣桶中储存的洗涤水向滚筒中心内部流出及流入的多个中心部通孔312’;在上述滚筒的旋转时使滚筒内部的洗涤物流动的提升装置313’;以及后述的中心盘340’被结合的中心盘固定孔316’。 
上述接合部311’是作为上述滚筒中心的材料的板材(金属板等)的两端被接合的部位,上述接合部可由多种形态的接合方式被设置,由此,上述接合部可由焊接、卷边、接缝、卷边和接缝的组合而被设置。 
只是,在上述接合部311’中被接合的上述板材的两端将由后述的中心盘的支杆的结合螺钉得到支撑,从而强化接合部311’的接合强度,中心盘的各支杆342’被安置于滚筒背部的后面并由两个螺钉进行结合,通过使上述接合部被位 于上述两个螺钉结合之间以强化接合部的接合强度。上述螺钉可贯通滚筒中心的后方部被结合于中心盘支杆342’的对应结合孔中,由此,当上述接合部被位于两个螺钉结合孔之间时,通过上述螺钉结合可强化接合部的接合。 
上述提升装置313’被设置于上述滚筒中心310’的内周面,其可沿着上述滚筒中心的长度方向被设置有多个,上述提升装置313’中最好是设置有提升装置孔314’,以可储存通过上述中心部通孔312’向滚筒内部流入的洗涤水。 
在洗涤时,洗衣桶中供给的洗涤水将通过中心部通孔312’和后述的背部通孔337’流入到上述滚筒中心310’,被流入到上述滚筒中心内部的洗涤水将通过上述提升装置孔314’被储存于提升装置313’的内部。 
由于上述滚筒300’可在滚筒内部进行旋转,上述被储存于提升装置的洗涤水在上述滚筒旋转一定角度以上时,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将被排出到洗涤物的上部,由此,可向洗涤物施加滚筒引起的摩擦力以外,还可施加洗涤水引起的冲击,从而提高洗涤力。 
并且,使上述提升装置313’被设置为大致棱形状,并还可包括被设置于棱形的相互面对的面的凸出部315a’、315b’,在洗涤时滚筒300’进行旋转时,提升装置313’将使洗涤物沿着滚筒中心的旋转方向被移动,当上述滚筒旋转一定角度以上时,洗涤物将被掉落到滚筒中心的底面,由此,设置有上述凸出部凸出部315a’、315b’的提升装置在洗涤物的掉落时,使洗涤物向滚筒中心的前方或后方移动,从而可达到促进洗涤物的搅拌的效果。 
上述中心盘固定孔316’是用于紧固后述的中心盘340’、滚筒背部330’及中心盘340’的结合用具(未图示)被插入的孔,因此,最好是,上述中心盘固定孔316’被设置于滚筒背部330’被结合的滚筒中心310’的一端,并且分别被设置于上述接合部311’的左右。 
上述滚筒中心310’的接合部311’如上所述将通过接缝等方法得到接合,但是随着洗衣装置的容量的增加,上述接合部311’的结合力将可能成为问题。 
即,即,洗衣装置的容量增加时,滚筒的大小将增加,旋转滚筒的驱动部的输出也将增加,由此,在被设置于上述滚筒中心的接合部中,滚筒中心的结合将可能被解除。 
因此,在上述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上述接合部311’的结合力,将在接合部311’左右分别设置中心盘固定孔316’,并在后述的中心盘340’固定滚筒中心310’的两端。 
上述中心盘固定孔316’最好是与后述的中心盘340’中设置的固定孔347’的位置和个数对应地被设置,图56中例示图示出滚筒中心310’中设置有6个中心盘固定孔316’的情况。 
以下参照图57对被设置于上述滚筒中心310’的前方的滚筒前部320’进行说明。 
上述滚筒前部320’被设置为具有与上述滚筒中心310’的截面相应的形状,并为了向滚筒300’内部投放洗涤物而包括设置有开口部321’,并且,在上述滚筒前部320’的边角最好是包括设置有用于容纳后述的前部平衡块351’的平衡块容纳槽322’。 
与现有技术中的洗衣装置不同,上述开口部321’的直径可被设置为具有与被设置于洗衣桶前部的开口部的直径相等或更大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滚筒前部320’的开口部321’直径可与上述洗衣桶前部的开口部直径实质上相等或更大,滚筒前端部将被位于洗衣桶的开口部后方,进一步,滚筒前端比洗衣桶前部的前面部内面被位于更后方。在本实施例中,滚筒被位于洗衣桶的前面部和后面部之间,用于洗涤物的投放/取出的洗衣桶的 上述开口部从洗衣桶前部的前面部向前方延长形成,此外,滚筒前端将被位于上述前面部的内面后方。 
以下参照图58对平衡块容纳槽322’进行说明,上述平衡块容纳槽322’沿着上述滚筒前部320’的边角向上述滚筒中心310’侧被弯曲设置,其包括:与上述滚筒中心310’的内周面接触的外壁326’;后述的前部平衡块350’被安置的安置面323’;与上述外壁326’面对的内壁329’。其中,上述前部平衡块350’并非必须要被安置于上述安置面323’。 
上述安置面323’中可包括:后述的前部平衡块350’的结合肋(353’)被容纳的引导槽324’;用于加强上述滚筒前部320’的刚性的成型325’。特别是,上述成型325’被形成于上述安置面323’以强化上述平衡块引起的重量的支撑。 
其中,上述安置面的半径方向宽度,即,上述外壁326’和内壁329’之间的距离可比上述平衡块的半径方向宽度大于1.5倍以上,此外,上述成型325’可被形成为比上述安置面的半径方向对应的中央部更偏向向半径方向内侧,上述成型325’在上述安置面中可跨过从半径比上述平衡块的内周更大的部分到更小的部分而被形成,即,上述平衡块的内周部分可被位于对于上述成型325’的半径方向的外侧部分(外周部分)和内侧部分(内周部分)之间。 
上述引导槽324’被设置于上述外壁326’和上述安置面323’接触的部分,并向上述滚筒中心310’方向被弯曲设置,由此,在上述前部平衡块350’和滚筒前部320’的装配时,将使结合肋353’和引导槽324’对齐,从而可决定上述前部平衡块350’的位置以提高装配性。 
此外,随着洗衣装置的容量增加,用于补正滚筒的偏心旋转的平衡块的重量将会增加,因此,需要加强上述前部平衡块350’被结合的滚筒前部320’的强 度。 
因此,本实施例的滚筒中被设置为,在滚筒前部320’的安置面323’还包括用于加强强度的成型325’,上述成型325’如上述安置面323’向上述滚筒中心310’方向,即,向后方形成槽一样地被成型设置,并最好是沿着上述安置面被设置有多个。 
图59中放大图示出与上述引导槽324’靠近的外壁326’,上述外壁326’中可包括:用于将上述前部平衡块350’结合于上述滚筒前部的前部结合孔327’;用于结合上述滚筒前部320’和滚筒中心310’的凸缘(328’,参照图58)。 
上述前部结合孔327’被设置为贯通上述外壁326’,并与后述的前部平衡块350’的结合孔(354’)对应地被设置。 
由此,当前部平衡块351’的结合肋353’被插入于上述引导槽324’时,可将结合用具(螺钉等)插入于上述外壁326’的前部结合孔327’和上述前部平衡块的结合孔354’中。 
此外,在上述外壁326’的末端还可包括向上述滚筒前部320’的直径方向外侧被弯曲设置的凸缘328’,上述滚筒中心310’和凸缘328’将通过卷边等方法进行结合。 
以下参照图60对上述内壁329’进行说明,图60中图示出3种实施例,首先,(a)中内壁(I)的高度(指的是前后方向长度)被设置为比外壁(O)的高度更大,即,在(a)的实施例中,内壁(I)将比外壁(O)更向前方延长出来。 
当上述内壁(I)的高度比外壁(O)的高度更大地形成时,在洗涤过程中,将可能会存在滚筒中储存的洗涤物通过上述内壁(I)向滚筒的开口部被排出的 危险,例如,洗涤物将可能被悬挂于上述内壁(I)的内面上,在此情况下,将可能发生上述洗涤物中的一部分被排出到滚筒前端部外侧并夹紧于洗衣桶和滚筒之间的现象。 
因此,如实施例(b)或(c)所示,最好是使内壁329’被设置为其高度与外壁326’的高度几乎相等,或是小于外壁326’的高度。 
即,使上述内壁329’的高度变小,以防止洗涤物通过开口部321’被排出到滚筒外部。 
补充地说,通过使上述内壁329’的高度达到最小化,将可减少洗涤物在上述开口部321’周边可被安置的空间的体积,从而使洗涤物通过开口部321’被排出到滚筒的外部的危险达到最小化。 
以下参照图61对滚筒背部330’进行说明,上述滚筒背部330’被结合于上述滚筒中心310’的后方,并包括:后述的中心盘340’被容纳的中心盘容纳槽331’;后述的后部平衡块355’被容纳的平衡块容纳槽332’;可使洗涤水被流出及流入的背部通孔337’。 
上述中心盘容纳槽331’容纳中心盘340’以使从驱动部传递的动力被传递到滚筒,因此,最好是,中心盘容纳槽331’的形状与上述中心盘340’的外形相应地被设置,并使上述滚筒背部330’向滚筒中心310’方向被弯曲设置,图61中图示出用于容纳被设置有3个支杆342’的中心盘340’的中心盘容纳槽331’。 
在上述滚筒背部330’的边角设置有平衡块容纳槽332’,傻姑娘数平衡块容纳槽332’通过上述滚筒背部330’的边角被弯曲而设置,其比上述中心盘容纳槽331’更深地被弯曲设置。 
上述平衡块容纳槽332’中包括:与滚筒中心310’接触的侧壁334’;后 部平衡块355’被安置的安置面333’。 
在上述侧壁334’中设置有:用于紧固后部平衡块355’的后部结合孔335’;与被设置于中心盘340’的固定孔347’对应的中心盘结合孔336’。 
此外,被插入于上述中心盘容纳槽331’并被位于上述后部平衡块355’的上部的中心盘340’,其将通过被插入于上述滚筒中心310’的中心盘固定孔316’及被设置于上述侧壁的中心盘结合孔336’的结合用具(螺钉等)被固定其位置。 
由此,上述滚筒中心310’的接合部311’将被位于两个上述中心盘固定孔316’之间,使将可通过其螺钉结合而支撑接合部并防止相互分离,其结果,滚筒中心310’的接合部311’在两侧通过两个螺钉被结合于中心盘的支杆342’并得到支撑。 
被设置于滚筒背部330’的上述背部通孔337’的作用与滚筒中心310’的中心部通孔312’相同,在此将省去详细的说明。 
以下通过对中心盘340’进行说明,上述中心盘340’中包括:电机的旋转轴被锯齿结合的套节341’;在上述套节341’以放射状延长的多个支杆342’。 
上述支杆342’中可设置有弯曲部348’,在设置有上述弯曲部348’的情况下,最好是使上述弯曲部348’被设置为其曲率半径尽可能大。 
本发明中的洗衣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洗衣桶从振动系中除去,使增加滚筒的大小和洗衣桶的大小,从而使具有相同尺寸的外观的洗衣装置的容量达到极大化,当洗衣装置的容量增加时,将需要与之相应的电机的输出,因此,上述中心盘340’的刚性将成为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其结果,之所以说使上述支杆342’的弯曲部348’最好是具有大的曲率半径,其理由即是为了确保用于旋转 其容量被增加的滚筒的中心盘340’的强度。 
此外,上述中心盘340’中可包括:沿着支杆342’的外周面被设置的侧面肋343’;沿着上述支杆342’的长度方向被设置的弯曲槽345’;以及被设置于上述支杆342’的末端的2个固定孔347’。在上述2个固定孔中将结合螺钉,滚筒中心的接合部将被位于上述2个螺钉之间。 
如前所述,由于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设置的中心盘340’需要有较大的强度,上述侧面肋343’将沿着上述支杆342’的外周面被设置,从而加强上述中心盘340’的强度。 
上述侧面肋343’为了加强上述弯曲部348’的强度,其最好是被设置为至少延长至上述弯曲部348’被形成的位置,侧面肋343’向对于半径方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延长至越过上述弯曲部348’,上述侧面肋343’可跨过上述支杆342’的外周面整体而被设置。 
并且,上述中心盘340’为了加强强度而设置有弯曲槽345’,上述弯曲槽345’中可包括:沿着上述支杆342’的长度方向被设置的第一加强肋346a’;向与上述第一加强肋垂直的方向被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肋346b’。 
上述固定孔347’是被设置于上述支杆342’的末端,并使上述中心盘340’与滚筒中心310’及滚筒背部330’结合的结合孔。 
上述固定孔347’与被设置于滚筒中心310’的中心盘固定孔316’及被设置于滚筒背部330’的侧壁334’的中心盘结合孔336’对应地被设置。由此,当上述中心盘340’被结合于滚筒中心310’时,上述滚筒中心310’的接合部311’左右端将由上述中心盘340’的固定孔347’得到固定及支撑,从而可提高滚筒中心310’的接合部311’的强度。 
此外,由于上述支杆342’的长度被设置为与上述滚筒背部330’的半径相 等,在上述滚筒背部330’的平衡块容纳槽332’中插入后部平衡块355’后被固定于滚筒背部330’时,中心盘的支杆342’将会被位于其后方,从而也可防止后部平衡块355’的脱离。 
以下对被紧固于滚筒前部320’和滚筒背部330’的前部平衡块351’和后部平衡块355’的结构进行说明,由于前部平衡块351’和后部平衡块355’的功能及结构相同,以下将以前部平衡块351’为基准进行说明。 
上述前部平衡块351’中包括:形成外观的平衡块本体352’;用于将上述前部平衡块351’固定于上述滚筒前部320’的结合肋353’。 
上述平衡块本体352’构成环圈形状,其内部具有用于储存用于滚筒的偏心旋转补正的流体及球的空间,上述平衡块可以是流体被储存的流体平衡块或流体和球被储存的球平衡块,上述结合肋353’被设置为从上述平衡块本体352’的背面凸出,以使被容纳于上述滚筒前部320’的引导槽324’中,并包括结合用具(螺钉等)被容纳的结合孔354’。此外,由于上述结合肋353’是被插入于上述滚筒前部的引导槽324’的结构,其形状、个数及位置最好是与上述引导槽324’对应地被设置。 
以下对滚筒300’的外周面和洗衣桶内周面之间的间隔进行说明,在洗涤物未被投放的无负载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滚筒的前端上部和洗衣桶上部内周面形成的间隔最好是被设置为小于上述滚筒的前端下部和洗衣桶下部内周面形成的间隔。 
即,上述滚筒前部320’被结合的滚筒前端的上部外周面和洗衣桶的上部内周面形成的间隔(G1)被设置为小于上述滚筒前端的下部外周面和上述洗衣桶的下部内周面形成的间隔(G3)。 
这是因为,当向上述滚筒前部的开口部321’投放洗涤物时,上述滚筒将向 下方方向发生变位。 
此外,上述滚筒的后方外周面和上述洗衣桶后方的内周面形成的间隔也是基于如上所述的原因,其最好是被设置为上部间隔更小于下部间隔。 
上述滚筒前部320’的前方面和洗衣桶的前方内面形成的间隔(G2)最好是被设定为,在上述滚筒的前后方振动时不与洗衣桶发生干涉,特别是,上述间隔(G2)可考虑从滚筒前部的外周前端部到被位于前方的洗衣桶的内面的间隔。在本发明的洗衣装置中,由于只有上述滚筒进行振动,而上述滚筒的振动将由后述的悬架得到支撑,在洗涤时,将可能引起上述滚筒的前后方振动。其中,上述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的间隔(G2)可以是考虑到被安装于滚筒前部的平衡块的间隔(本说明书的其它部分中记载的其间隔也同样),即,在安装有球平衡块的情况下,其可以是上述球平衡块的前端部和被位于其前方的洗衣桶的内面的间隔。 
因此,上述滚筒前部320’和洗衣桶的前方内周面在上述滚筒的前后方振动时,需要保持滚筒与洗衣桶不发生干涉的充分的间隔,此外,上述滚筒背部330’和洗衣桶的后方内周面形成的间隔(G4)最好是被设置为,在上述滚筒的旋转时使滚筒背部330’或中心盘340’和洗衣桶的背面不发生干涉。 
即,由于在滚筒的旋转时可能引起前后方振动,设计G4时应考虑到上述情况。 
并且,将考虑到滚筒的左右方向振动而设定滚筒的外周面和洗衣桶的内周面的左右方向间隔。 
其中,使滚筒的左右方向变位相对最小,以使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的左右方向间隔达到最小化时,将可使滚筒的直径变大。滚筒的直径与洗衣装置的容量相关,滚筒的直径越大,其内部容积将变大,从而可扩展洗衣装置的容量。在洗 衣装置的前后方向宽度、左右方向宽度、上下方向宽度中左右方向宽度最小的情况下,其结果,滚筒的直径将可考虑到上述左右方向宽度而被决定,此时,若使滚筒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达到最小化时,可使滚筒和洗衣桶之间的左右方向间隔达到最小化,从而使滚筒的直径达到最大化。 
即,在滚筒和洗衣桶的间隔中,使对于左右方向的间隔的和(G5+G6)相对小于其它间隔的和(G1+G3及G2+G4),从而使滚筒的直径尽可能地达到最大化。在本实施例中,滚筒和洗衣桶具有左右方向间隔和(G5+G6)<前后方向间隔和(G2+G4)<上下方向间隔和(G1+G3)的关系。 
在振动时使滚筒的左右方向变位达到最小化,悬架单元及减震器托架等可被制作为,对于滚筒的左右方向变位的刚性将大于对于滚筒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变位的刚性,基于如上所述的理由,上述减震器托架可被设计为,对于上下方向轴的截面惯性矩将更大于对于上下方向轴的截面惯性矩。 
此外,为使滚筒的容积尽可能地大,需要增大洗衣桶的大小,特别是,在洗衣桶的内周面中,其左右方向宽度越大,可使滚筒的直径增大。为此,洗衣桶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应与壳体左部及壳体右部接触或最大程度地扩展靠近。最好是,以滚筒中心的左右方向水平线为基准,使洗衣装置的左右方向宽度(壳体左部和壳体右部的距离)和滚筒外径的差距达到100mm以下,使在与具有相同的左右方向宽度的现有技术的洗衣装置比较时,将可提供滚筒的容积被扩展而增大其容量的洗衣装置。滚筒的左右方向变位越小,其可使滚筒的直径被增大,因而有利于容量增大,但是,使滚筒的左右方向变位变小其指的是,基于悬架单元及减震器托架等的滚筒的左右方向支撑的刚性将相对较大,如果其刚性过大时,将不利于滚筒的振动特性,例如,在滚筒高速进行旋转时,在大致400rpm以上的正常状态区间将可能发生异常振动,基于上述观点,使洗衣装置的左右 方向宽度(壳体左部和壳体右部的各外面之间的距离)和滚筒外径的差距保持80mm以上将会较为有利。 
在脱水时,随着滚筒的旋转速度增加,在共振的作用下将可能发生振动量变大的过度振动区域,当滚筒的旋转速度再增加而经过上述过度振动区域时,将到达使滚筒的振动量以较低的水平保持一定的正常状态区域,上述异常振动可以是在上述正常状态区域中滚筒的振动量反复变大变小,或是振动量异常变大的振动现象。 
并且,相同地以滚筒中心的左右方向水平线为基准,可使滚筒的左侧部或右侧部和洗衣桶之间的间隔为洗衣桶的左右侧或右侧部和壳体左部或壳体右部之间的间隔的1.5倍以上,即,通过减小洗衣桶的左右侧或右侧部和壳体左部或壳体右部之间的间隔,将可使滚筒的直径尽可能地被扩展,通过将洗衣桶尽可能地扩展靠近至壳体而确保其内部空间,将可扩展滚筒的直径,使在相同的外观尺寸的条件下,将可提供其容量极大地被增大的洗衣装置。只是,如果洗衣桶过度靠近壳体右部或壳体左部时,在进行装配时可能存在不便,并且,由于会存在不该与洗衣桶发生干涉的结构件(例如,减震器托架)等与壳体右部或壳体左部也不该发生干涉的情况,考虑到上述情况,上述比率可被设计为不超过8。 
壳体的大小和被设置于其内部进行旋转振动的滚筒的直径之间的差距越小,在洗衣装置外观大小的限制下,将可使滚筒的容积最大程度地变大,并且,这会使对于上述洗衣装置的外观大小将可增大上述洗衣装置的容量,洗衣装置的容量可由可洗涤的最大洗涤物量,即由洗涤包量决定,例如,9kg级、11kg级洗衣装置指的是其最大洗涤包量为9kg、11kg。一般来说,随着洗衣装置的容量增大,将需要增大其滚筒及洗衣桶的容积,从而使洗衣装置的外观大小也被增 大。 
在本实施例中,以洗衣装置的外观尺寸,特别是,以左右方向宽度为基准,将可提供与现有技术结构的洗衣装置比较时其容量被更加增大的洗衣装置,即,在24英寸大小的洗衣装置中,现有技术中只能提供9kg级程度的容量,而本发明中可将其增大至11kg级,换句话说,将可提供超出(例如,9.5kg以上)现有技术中对于24英寸大小可提供的容量并且是11kg以下的洗衣装置,此外,滚筒的容积可被增大至781程度,对于24英寸大小可使滚筒的容积被设定为651以上781以下程度。 
或者,以27英寸大小为基准时,将可提供超出现有技术中可提供的容量并且是13kg以下程度的洗衣装置。 
此外,考虑到如上所述的减震器托架,洗衣桶可保持不与壳体右部或壳体左部接触的程度,当洗衣桶的侧部被增大至与壳体右部或壳体左部接触的程度时,为了避免与洗衣桶发生干涉,减震器托架需要被位于更靠近于壳体右部或壳体左部,而由此,将会使其与壳体右部或壳体左部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增大。并且,在洗衣桶前部的前面部中的内面形成有倾斜面120,上述倾斜面对于半径方向越向中心其越向前方凸出地被倾斜设置,滚筒的前端将向上下方向进行旋转,特别是,在滚筒前端的下部进行旋转并向下方发生变位时,使洗衣桶前部前面部的内面和滚筒前端之间的间隔尽可能地减小,从而有利于防止异物质或洗涤物被夹紧于上述间隔。 
此外,第一圆柱弹簧和第二圆柱弹簧及第三圆柱弹簧与前面所述不同地第三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可能会更小,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对于由滚筒、中心盘、轴承箱体、电机等装配体(以下称为滚筒装配体)及平衡块和悬架托架构成的组件的重量中心,其前方设置有第一圆柱弹簧和第二 圆柱弹簧,后方设置有第三圆柱弹簧,此时,从上述重量中心到第一及第二圆柱弹簧的前后方向距离可能会大于到第三圆柱弹簧的距离。 
在此情况下,为使以上述重量中心为中心维持滚筒装配体的均衡,需要较大地设计第三圆柱弹簧付出的弹性力。 
如果从上述重量中心到第一及第二圆柱弹簧的距离和到第三圆柱弹簧的距离相同时,第一及第二圆柱弹簧付出的弹性力的和将可与第三圆柱弹簧付出的弹性力的和相同。 
但是,由于从上述重量中心到第三圆柱弹簧的距离相对较小,为了在重量中心中达成力矩平衡,上述第三圆柱弹簧付出的弹性力应达到第一或第二圆柱弹簧付出的弹性力的两倍以上。 
此时,为了引起上述弹性力的差距,可使其弹簧刚性不同地设置,例如,可设定为第三圆柱弹簧的弹簧性大于第一或第二圆柱弹簧,但是,如果如上所述位于后方的第三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相对更大时,假设前后方以相同的变位向下方移动时,在后方起到将滚筒向上部推动的作用的第三圆柱弹簧的弹性力的变化将会更大,这将导致滚筒前端向下方较大地发生变位的问题,并且,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发生将可能需要利用另外的圆柱弹簧。 
并且,在滚筒中投放洗涤物时或洗涤物在滚筒内流动并移动到滚筒前方等情况下,需要防止滚筒前方向下方较大地下垂的现象,因此,可能最好是使第一圆柱弹簧及第二圆柱弹簧比位于后方的第三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更大,同时,如上所述的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可被决定为,在洗涤物被投放于滚筒时,其被旋转以使滚筒前端下落到下方,并可减少初始被倾斜的角度。并且,当前方的上述第一圆柱弹簧及第二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过小时,其滚筒前端的下方变位将增大而会引起问题,并且,当过大时,第三圆柱弹簧的变位将相对变大,从 而可能导致滚筒前端向上方过度发生变位的问题。 
在第三圆柱弹簧的情况下,当其弹簧刚性过小时,滚筒后端的下方变位将变大,从而可能导致滚筒前端向上方较大发生变位的问题,当其弹簧刚性过大时,相反地将使滚筒前端的下方变位过大而会引起问题,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可考虑到上述状态而被决定,其中,第一圆柱弹簧及第二圆柱弹簧最好是具有7300~8300N/m范围内的弹簧刚性,第三圆柱弹簧最好是具有4500~5500N/m范围内的弹簧刚性,第一圆柱弹簧及第二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可以是7800N/m,第三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可以是5000N/m。 
同时,上述后方密封垫自身也具有弹簧刚性,在滚筒前端向上下方向振动的振动模式观点上,其对于滚筒后方部可起到与第三圆柱弹簧中设置的弹簧相同的作用,考虑到上述后方密封垫,上述第三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也有必要变小。 
在此,为使上述第三圆柱弹簧比位于前方的第一圆柱弹簧及第二圆柱弹簧付出更大的弹性力,其可以预先压缩弹簧的变位而被设置,在滚筒装配体的自重作用下,圆柱弹簧被安装后将被压缩一定距离,此时,在各弹簧的被压缩的长度中,第三圆柱弹簧将被设置为更大,即,在使第三圆柱弹簧的弹簧刚性相对降低的同时,其弹簧将被预先压缩设置,从而确认所需的弹性力以确保系统的稳定。 
此外,在本发明中,洗衣桶层部被设置为对于壳体的移动较小,滚筒装配体被设置为允许其随着滚筒的旋转而振动,在上述洗衣桶层部和滚筒装配体之间利用用于连接上述两者并吸收滚筒装配体的振动变位的连接构件,使被制作为洗衣桶层部的振动比滚筒装配体尽可能相对较小,上述连接构件可由多种实施例实施,后方密封垫可以说是其实施例中的一个。 
因此,后方密封垫与其名称无关地可由多种材质制作,除了一般作为密封垫 使用的材质以外,只要是能够制作成可减少滚筒传递到洗衣桶的振动量,其可使用任意的材料,同时,后方密封垫的形状也是只要能够使传递到洗衣桶的振动达到相对最小化,其可被不同地设计为具有相关结构。 
此外,将通过对本实施例中的洗衣机的振动特性进行说明,随着滚筒的旋转速度被增加,将会出现振幅较大并且不规则的过度振动发生的区域(以下称为“过度振动区域”),过度振动区域是在到达振动趋于稳定化的区域(以下称为“稳定区域”)之前出现的不规则的振幅较大的振动,它是通常在设计出振动系(洗衣机)时将被决定的振动特性,在本实施例的洗衣机中,将在大致200-350rpm条件下出现过度振动,并被认为是由共振引起的过动振动。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洗衣机中,作为振动发生源的电机、与上述电机连接的滚筒等将通过后方密封垫与洗衣桶连接,由此,滚筒中产生的振动将几乎不传递到洗衣桶,滚筒将通过轴承箱体由作为缓冲支撑装置(减震装置)的悬架组件得到支撑,由此,可将洗衣桶无减震装置地直接固定于壳体。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在上述洗衣机中发现一般未被观察到的振动特性,在一般的洗衣机中,在通过了过度振动区域时,其振动(变位)将变小并得到稳定化,而在本实施例的洗衣机中,在通过过度振动区域后,存在其振动稳定化后再次变大的区域(以下,为了方便说明而将其称为“异常振动”)发生的情况,研究结果,异常振动在大致400-1,000rpm区域(以下称为“异常振动区域”)中发生,异常振动可以被认为是由球平衡块的使用、缓冲支撑装置(减震系统)、后方密封垫而发生。 
并且,本发明中对于其结构要素使用的名称并非限定于其文句自身具有的词典性或技术性含义进行解释,上述结构要素的名称中的至少一部分则是为了方 便说明而取的名称,并非旨在限定其结构要素的材质或功能、形状等,构成本发明的结构要素应当由其功能及作用首先进行定义后被解释。 

Claims (3)

1.一种洗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件:
形成壳体的底部的壳体底座;
形成上述壳体的前方部的壳体前部;
形成上述壳体的后方部的壳体层部;
被安置支撑于上述壳体底座右侧,并具有与壳体前部或壳体层部固定结合的前方凸缘或后方凸缘的壳体右部;
被安置支撑于上述壳体底座左侧,并具有与壳体前部或壳体层部固定结合的前方凸缘或后方凸缘的壳体左部,
其中,上述底座在其左侧部及右侧部包括向上方被弯曲并延长形成的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中包括分别在其下端部向内侧被弯曲形成,并以非固定式地结合于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的安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中分别包括具有插入槽的支架,上述底座左侧及底座右侧的各安置部中形成有向上下方向被插入于上述支架的插入槽的垂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件:
用于容纳洗涤水的洗衣桶;
被设置于上述洗衣桶内的滚筒;
包括与上述滚筒连接的旋转轴,用于可旋转支撑上述旋转轴的轴承箱体,以及与上述旋转轴连接的电机的驱动部;
用于柔软地连接上述驱动部和上述洗衣桶后面的开口部之间的连接构件;
与上述驱动部连接并进行缓冲支撑的悬架单元。 
CN2010101777141A 2009-08-27 2010-05-09 洗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1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79930 2009-08-27
KR20090079930 2009-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1800A CN102021800A (zh) 2011-04-20
CN102021800B true CN102021800B (zh) 2012-04-25

Family

ID=43863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77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1800B (zh) 2009-08-27 2010-05-09 洗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1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4681A (zh) * 2021-12-09 2023-06-13 青岛胶州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底部防护结构
CN115091691B (zh) * 2022-07-29 2023-11-17 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 硅油风扇扇叶注塑全自动化机械手夹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1996A (zh) * 2002-12-27 2004-07-14 Lg������ʽ���� 滚筒式洗衣机
CN1952248A (zh) * 2005-10-19 2007-04-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干衣机
CN1978760A (zh) * 2005-11-29 2007-06-1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的侧面壳体补强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26887A (ko) * 2002-09-26 2004-04-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의 터브 어셈블리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1996A (zh) * 2002-12-27 2004-07-14 Lg������ʽ���� 滚筒式洗衣机
CN1952248A (zh) * 2005-10-19 2007-04-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干衣机
CN1978760A (zh) * 2005-11-29 2007-06-1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烘干机的侧面壳体补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1800A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6537C (zh) 滚筒式洗衣机
CN102301060A (zh) 洗衣装置
CN102216513B (zh) 洗衣机
EP2048072B1 (en) Motorcycle
CN102301057B (zh) 洗衣机
CN102421951A (zh) 洗衣机
CN102325936A (zh) 洗衣机
CN102021800B (zh) 洗衣装置
CN102301051A (zh) 洗衣机
KR101698854B1 (ko) 세탁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2301056B (zh) 洗衣装置
CN101561047B (zh) 主轴装置
CN101824726B (zh) 洗衣装置
KR20100129177A (ko) 세탁장치
CN102021783B (zh) 洗衣装置
CN101824725B (zh) 洗衣装置
CN101838905A (zh) 洗衣装置
CN114908532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6368272A (zh) 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5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