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7736B - 提供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两者的使用的对等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供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两者的使用的对等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7736B
CN102017736B CN2009801147176A CN200980114717A CN102017736B CN 102017736 B CN102017736 B CN 102017736B CN 2009801147176 A CN2009801147176 A CN 2009801147176A CN 200980114717 A CN200980114717 A CN 200980114717A CN 102017736 B CN102017736 B CN 102017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network
wide area
transmitting power
wireless terminal
operation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4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7736A (zh
Inventor
李君易
R·拉洛亚
吴新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17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7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383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power control in peer-to-pee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支持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对等通信设备使用广域网(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空中链路资源两者进行对等信令。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等无线终端使用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传达对等信号,且对等无线终端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等无线终端使用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传达对等信号,且对等无线终端实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第二功率控制功能与第一功率控制功能不同。

Description

提供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两者的使用的对等通信方法和装置
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提交于2007年7月6日题为“METHODS AND APPARATUSRELATED TO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HEN SHARINGDOWNLINK BANDWIDTH BETWEEN WIDE AREA NETWORK USAGE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与在广域网使用和对等信令之间共享下行链路带宽时的干扰管理有关的方法和装置)”的美国申请S/N.11/774,498的部分延续,该申请通过引用全部包括于此。
领域
各实施例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用在对等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
广域网(WAN)通信系统通常被分配一组上行链路空中链路资源和一组下行链路空中链路资源以供使用。有时,这些资源中的一些并未充分利用。
WAN无线终端对下行链路WAN信令的接收和恢复会受到诸如对等信令等使用相同下行链路WAN空中链路资源并发存在的其他类型的信令的影响。WAN基站对上行链路WAN信令的接收和恢复会受到诸如对等信令等使用相同上行链路WAN空中链路资源而并发存在的其他类型的信令的影响。应该领会到,使用WAN空中链路资源以给定功率电平发射对等信令的对等通信设备对于基站信令恢复操作和无线终端WAN信令恢复操作具有不同的影响。对WAN无线终端和WAN基站的影响差异可能因变于各种因素,诸如对等设备与基站的当前接近程度、与WAN无线终端的接近程度、各种WAN信号的发射功率电平以及WAN基站与WAN无线终端之间的信道状况。
如果开发出准许共享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空中链路资源以支持例如对等信令等其他通信技术的方法和装置,那将是有利的。如果这些方法和装置中的一些能允许对等无线终端与WAN设备共享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WAN空中链路资源两者,那将是有利的。在时分双工WAN系统中,允许对等设备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WAN时隙期间都可继续对等操作的方法和装置将是有益的。在频分双工WAN系统中,允许对等设备在给定时间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频带之间进行选择和切换的方法和装置将是有益的。在一些但并不一定所有实施例中,如果能够开发出根据对等通信是共享上行链路还是下行链路WAN空中链路资源来使用不同的功率控制功能的对等无线终端方法和装置将是有利的。
概述
描述了用于支持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在一些但不一定所有实施例中,对等通信设备使用广域网(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空中链路资源两者进行对等信令。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等无线终端使用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传达对等信号,且对等无线终端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等无线终端使用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传达对等信号,且对等无线终端实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第二功率控制功能与第一功率控制功能不同。在各种实施例中,对等通信设备存储并维护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
在其中WAN使用时分双工(TDD)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等无线终端被控制成根据TDD调度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切换。在其中WAN使用频分双工(FDD)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等无线终端被控制成根据以下至少一者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之间切换:用于向WAN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信息、用于向下行链路WAN通信带中发射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信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发射功率上限信息的比较、以及对等空中链路资源需求。
一种操作对等通信设备使用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的示例性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以及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不同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在各种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以及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带中发射对等信号。根据各种实施例的一种支持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的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终端,包括: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以及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不同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
虽然各种实施例在上面的概述中进行了讨论,但是应当领会,未必所有实施例都包括相同的特征,并且上面描述的这些特征中有一些并不是必需的,而可能是在某些实施例中为可取的。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讨论众多其他特征、实施例和益处。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其中对等无线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图。
图2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例如支持WAN上行链路通信带和WAN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中的对等通信的移动节点的示例性无线终端的示图。
图3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操作对等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包括图4A、图4B和图4C的组合的图4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操作对等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包括图5A和图5B的组合的图5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操作对等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图解其中示例性对等无线终端与广域网(WAN)时分双工(TDD)系统共享带宽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各种特征的示图。
图7是图解其中示例性对等无线终端与广域网(WAN)频分双工(FDD)系统共享带宽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各种特征的示图。
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其中对等无线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广域网是时分双工(TDD)系统。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广域网是频分双工(FDD)系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广域网在系统的一些部分使用TDD技术而在系统的其他部分使用FDD技术进行WAN信令。
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经由网络链路106耦合至例如其他基站、路由器、归属代理节点、系统控制节点、AAA节点等其他网络节点、和/或因特网的WAN基站102。网络链路106例如是光纤链路。蜂窝小区104代表WAN基站102的无线覆盖区。基站102使用WAN上行链路通信带和WAN下行链路通信带。
示例性通信系统100还包括多个WAN无线终端(WAN WT 1 108,...,WAN WT N 110)。WAN WT中的至少一些是可在通信系统100内到处移动并耦合至基站的移动节点,例如使用基站作为网络连接点。WAN WT(108、110)当前分别经由无线链路(112、114)被耦合至WAN基站102。
在示例性系统100中,还有多个对等无线终端,包括对等无线终端1116和对等无线终端2 118。当前,对等无线终端(116,118)位于蜂窝小区104中,正经由对等通信链路120彼此进行通信,且正将基站102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WAN通信带两者都用于对等信令。对等无线终端(116,118)关于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WAN通信带中的对等传输使用不同的功率控制功能。下行链路通信带中的对等信号从试图恢复在来自基站102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所传达的信息的WAN WT(108,110)的角度而言是干扰。上行链路通信带中的对等信号从试图恢复在来自WAN无线终端(108,110)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所传达的信息的WAN基站102的角度而言是干扰。
图2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例如支持WAN上行链路通信带和WAN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中的对等通信的移动节点的示例性无线终端200的示图。示例性无线终端200是例如图1中对等无线终端116、118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广域网是TDD广域网。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WAN上行链路通信带包括TDD广域网的上行链路时隙,而WAN下行链路通信带包括TDD广域网的下行链路时隙。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广域网是FDD广域网,且WAN上行链路带是与WAN下行链路频带不同的频带。在一些实施例中,广域网包括使用TDD的部分和使用FDD的部分。
示例性无线终端200包括经由总线212耦合在一起的接收机模块202、发射机模块204、用户I/O设备208、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10,在总线212上各种单元可以交换数据和信息。
例如OFDM或CDMA接收机的接收机模块202被耦合至接收天线214,无线终端200经由该天线来接收信号。收到信号包括例如作为对等通信会话的一部分的来自其他对等无线终端的对等信号。收到信号还包括例如来自广域网基站242的收到信号等来自WAN BS的参考或控制信息信号,其被无线终端200用来执行关于向上行链路WAN带的对等传输的对等发射功率控制。收到信号还包括例如来自广域网无线终端244的收到信号等来自WAN WT的参考或控制信息信号,其被无线终端200用来执行关于向下行链路WAN带的对等传输的对等发射功率控制。
例如OFDM或CDMA发射机模块204被耦合至发射天线216,无线终端经由该天线来发射信号。所发射的信号包括WAN上行链路带中的对等信号和WAN下行链路带中的对等信号。发射机模块204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进行响应而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进行响应,所述发射机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一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而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下行链路带中发射对等信号。
用户I/O设备208包括例如话筒、键盘、按键板、鼠标、相机、开关、扬声器、显示器等。用户I/O设备208允许无线终端200的用户输入数据/信息、访问输出数据/信息、和控制无线终端200的至少一些功能,例如,发起对等通信会话。
存储器210包括例程218和数据/信息220。例如CPU的处理器206执行存储器210中的例程218并使用存储器210中的数据/信息220来控制无线终端200的操作并实现方法,例如图3的流程图300、图4的流程图400、或图5的流程图500的方法。
例程218包括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模式控制模块230、以及对等信号生成模块234。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一些支持使用TDD WAN带进行对等通信的实施例中,例程218包括发射功率上限比较模块232。
数据/信息220包括存储的供第一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236、存储的供第二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238、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基频率结构信息240、当前模式250以及生成的对等信号258。数据信息220可以且有时的确包括来自WAN基站的收到信号242、来自WAN无线终端的收到信号244、所确定的第1最大发射功率电平246、所确定的第2最大发射功率电平248、上行链路共享模式的功率控制值252、下行链路共享模式的功率控制值254、以及发射功率上限信息256中的一者或多者。
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在各种实施例中,有时上行链路共享模式控制模块222使用存储的对应于先前上行链路时隙——例如紧邻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的值来确定用于当前上行链路时隙的发射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紧邻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和当前上行链路时隙相隔一下行链路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通过i)和ii)来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i)根据接收自WAN基站的信号生成第一值以及ii)使用所生成的第一值来控制上行链路操作模式期间的发射功率。生成的第一值是例如上行链路共享模式的功率控制值252。
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包括第一收到功率电平确定模块224。第一收到功率电平确定模块224根据收到信号——例如来自WAN基站的收到信号——确定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246,例如在使用WAN上行链路通信带发射时所准许的最大对等发射功率电平。
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不同于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在各种实施例中,有时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使用存储的对应于先前下行链路时隙——例如紧邻的前一下行链路时隙——的值来确定用于当前下行链路时隙的发射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紧邻的前一下行链路时隙和当前下行链路时隙相隔一上行链路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使用根据接收自WAN无线终端的信号生成的第二值来实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生成的第二值是例如下行链路共享模式的功率控制值254。
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包括第二收到功率电平确定模块228。第二收到功率电平确定模块228根据收到信号——例如来自WANWT的收到信号——确定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248,例如在使用WAN下行链路通信带发射时所准许的最大对等发射功率电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的第一功能使用所准许的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以及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的第二功能使用所准许的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来分别确定将在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期间使用的发射功率电平。
模式控制模块230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广域网使用的时分双工调度来控制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在各种实施例中,模式控制模块230根据例如当前模式250所指示的模式的操作模式来控制使用存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236与使用存储的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238之间的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一些共享WAN FDD系统的空中链路资源的实施例中,模式控制模块230基于适用于向WAN上行链路频带和WAN下行链路频带之一中的发射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来控制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对等信号生成模块234在例如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或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等功率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生成将由发射机模块204发射的对等信号,例如生成的对等信号258。
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比较模块232使用包括发射功率上限信息256的数据/信息220来确定当前操作模式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是否小于当前发射功率要求。在一些包括发射功率上限比较模块232的实施例中,模式控制模块230在当前操作模式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不足以满足发射要求时切换至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当中具有更高发射功率控制上限的那一共享模式。
存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236被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2的第一功率控制功能所用。
存储的供第一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236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时包括对应于先前上行链路时隙的信息260和对应于当前上行链路时隙的信息262。对应于先前上行链路时隙的信息260包括例如用于控制紧邻当前时隙的前一时隙中的发射的值。存储的供第二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238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时包括对应于先前下行链路时隙的信息264和对应于当前下行链路时隙的信息266。存储的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238被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226的第二功率控制功能所用。存储的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236,238)包括至少一些不同的信息。
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基频率结构信息240包括时分双工信息268和频分双工信息270中的一个或多个。TDD信息268包括标识TDD实施例的WAN上行链路带的信息,这包括标识频率的信息和标识作为TDD调度的一部分的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的信息。TDD信息268还包括标识TDD实施例的WAN下行链路带的信息,这包括标识频率的信息和标识作为TDD调度的一部分的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的信息。上行链路带和下行链路带的频率可以并且有时的确相同,而被指派作为上行链路带部分的时隙与被指派作为下行链路带部分的时隙不交迭。
FDD信息270包括标识下行链路带的频率集和上行链路带的频率集的信息,这两组频率集不交迭。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FDD带的频率集是毗邻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带的频率集是不相毗邻的。
图3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操作对等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300。操作开始于步骤302,在此对等通信设备被上电和初始化,并行进到步骤304。在步骤304,通信设备确定操作模式并根据确定而行进至不同步骤。若所确定的模式类型是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则操作从步骤304行进至步骤306;然而,若所确定的模式是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则操作从步骤304行进至步骤310。
返回到步骤306,在步骤306中,对等通信设备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操作从步骤306行进到步骤308。在步骤308,对等通信设备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
返回到步骤310,在步骤310中,对等通信设备实现不同于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操作从步骤310前行至步骤312。在步骤312,对等通信设备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操作从步骤308或步骤312行进至步骤304,在步骤304再次确定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广域网是时分双工(TDD)广域网。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上行链路带包括TDD广域网的上行链路时隙,而下行链路带包括TDD广域网的下行链路时隙。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广域网是频分双工(FDD)广域网,且上行链路频带是与下行链路频带不同的频带。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广域网包括为TDD的部分和为FDD的部分。
包括图4A、图4B和图4C的组合的图4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操作对等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400。在各种实施例中,广域网是TDD广域网。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上行链路通信带包括TDD广域网的上行链路时隙,而下行链路通信带包括TDD广域网的下行链路时隙。操作开始于步骤402,在此对等通信设备被上电和初始化,并行进到步骤404、408、和410。
在步骤404,通信设备存储将供第一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操作从步骤404行进至步骤406,其中通信设备存储将供第二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操作从步骤406行进到步骤404。
返回到步骤408,在该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的步骤408中,对等通信设备关于复现广域网时基结构确定当前时间。
返回到步骤410,在步骤410中,对等通信设备根据广域网使用的时分复用调度控制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步骤410包括子步骤412、414、416和418。在子步骤412中,对等通信设备根据与时分复用调度相比的当前时间信息来确定模式类型。然后,在子步骤414,对等通信设备根据所确定的模式类型不同地行进。若模式类型被确定为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则操作从子步骤414行进至子步骤416,其中对等通信设备控制切换至使用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然而,若模式类型被确定为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则操作从子步骤414行进至子步骤418,其中对等通信设备控制切换至使用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
返回到子步骤416,操作从子步骤416经由连接节点A 420行进至步骤424。在步骤424,对等通信设备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步骤424包括子步骤426、428、430、432、434和436。在子步骤426,对等通信设备确定该功率控制是将被实现(i)用于初始上行链路时隙,例如启动或重启上行链路时隙,还是(ii)用于后继上行链路时隙,例如自关于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操作进行启动或重新初始化操作后的第二上行链路时隙。若确定功率控制是针对初始上行链路时隙,则操作从子步骤426行进至子步骤428,其中对等通信设备独立于以往上行链路时隙来确定发射功率控制。然而,若确定功率控制是针对后继上行链路时隙,则操作从子步骤426行进至子步骤430。在子步骤430,对等通信设备使用在紧邻该后继时隙——例如自关于第一功能启动或重新初始化功率控制操作之后的第二上行链路时隙——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中被用来控制发射功率的值来实现该功率控制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紧邻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和例如该第二上行链路时隙的后继上行链路时隙相隔一下行链路时隙。操作从子步骤428或子步骤430行进至子步骤432。
在子步骤432中,对等通信设备根据接收自WAN基站的信号生成第一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步骤包括使用生成的第一值来控制上行链路操作模式期间的发射功率。操作从子步骤432行进至子步骤434。在子步骤434中,对等通信设备确定所准许的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操作从子步骤434行进至子步骤436。在子步骤436,对等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发射功率电平,例如将在WAN系统的上行链路时隙期间用于对等信令的实际发射功率电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功能使用所准许的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例如从子步骤434确定的值——来确定将在上行链路共享模式期间使用的发射功率电平。操作从子步骤424行进至子步骤438。在子步骤438,对等通信设备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操作从步骤424经由连接节点C 440行进至步骤410以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返回到子步骤418,操作从子步骤418经由连接节点B 422行进至步骤442。在步骤442,对等通信设备实现不同于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步骤442包括子步骤444、446、448、450、452和454。在子步骤444,对等通信设备确定该功率控制是将被实现(i)用于初始下行链路时隙,例如启动或重启下行链路时隙,还是(ii)用于后继下行链路时隙,例如自关于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操作进行启动或重新初始化操作后的第二下行链路时隙。若确定功率控制是针对初始下行链路时隙,则操作从子步骤444行进至子步骤446,其中对等通信设备独立于以往下行链路时隙来确定发射功率控制。然而,若确定功率控制是针对后继下行链路时隙,则操作从子步骤444行进至子步骤448。在子步骤448,对等通信设备使用在紧邻该后继时隙——例如自关于第二功能启动或重新初始化功率控制操作之后的第二下行链路时隙——的前一下行链路时隙中被用来控制发射功率的值来实现该功率控制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紧邻的前一下行链路时隙和例如该第二DL时隙的后继下行链路时隙相隔一上行链路时隙。操作从子步骤446或子步骤448行进至子步骤450。
在子步骤450中,对等通信设备根据接收自WAN无线终端的信号生成第二值。操作从子步骤450行进至子步骤452。在子步骤452中,对等通信设备确定所准许的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操作从子步骤452行进至子步骤454。在子步骤454,对等通信设备确定第二发射功率电平,例如将在WAN系统的下行链路时隙期间用于对等信令的实际发射功率电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功能使用所准许的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例如从子步骤452确定的值——来确定将在下行链路共享模式期间使用的发射功率电平。操作从步骤442行进到步骤456。在步骤456,对等通信设备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操作从步骤456经由连接节点C 440行进至步骤410以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包括图5A和图5B的组合的图5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操作对等通信设备将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用于对等信令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500。在各种实施例中,广域网是FDD广域网,且上行链路通信带是与下行链路频带不同的频带。操作开始于步骤502,在此对等通信设备被上电和初始化,并行进到步骤504、506、510、和经由连接节点A 522行进到步骤524。
返回到步骤504,在该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的步骤504中,通信设备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以使它们不同时发生。返回到步骤506,在步骤506,通信设备确定适用于向上行链路广域网带中的对等发射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操作从步骤506行进至步骤508,其中通信设备确定适用于向下行链路广域网带中的对等发射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操作从步骤508往回行进至步骤506。
返回到步骤510,在该在进行的基础上执行的步骤510中,通信设备基于适用于向WAN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之一中的发射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来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切换。步骤510包括子步骤512、514、516、518、和520。在子步骤512,通信设备确定当前模式的发射功率上限是否足以满足发射要求。若当前操作模式的对等发射功率上限足以满足发射要求,则操作从步骤512行进至步骤518。然而,若当前模式的发射功率上限不足以满足当前对等发射要求,则操作从子步骤512行进至子步骤514。在子步骤514,通信设备选择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当中具有较高发射功率上限的那一者。然后,在子步骤516,通信设备检查子步骤514的选择是否指示应该执行模式改变。若该选择并未指示要执行模式改变,则操作从子步骤516行进至子步骤518,在此操作通信设备保持在当前模式。然而,若子步骤514的选择指示要执行模式改变,则操作从子步骤516行进至子步骤520,在此通信设备切换至新选的模式。
返回到步骤524,在步骤524,通信设备根据所实现的模式行进至不同步骤。若模式类型是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则操作从步骤524行进至步骤526;然而,若模式类型是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则操作从步骤524行进至步骤530。
返回到步骤526,在步骤526中,对等通信设备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操作从步骤526行进到步骤528。在步骤528,对等通信设备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
返回到步骤530,在步骤530中,对等通信设备实现不同于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操作从步骤530行进到步骤532。在步骤532,对等通信设备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操作从步骤528或步骤532行进至步骤524,在其处根据模式确定流程。
图6是图解其中示例性对等无线终端与广域网(WAN)时分双工(TDD)系统共享带宽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各种特征的示图600。示图602绘出沿时间轴610的WAN时隙。所图解的时隙序列包括WAN TDD下行链路隙612、继之以WAN TDD上行链路隙614、继之以WAN TDD下行链路隙616、继之以WAN TDD上行链路隙618。WAN TDD DL隙(612,616)是WAN DL通信带的部分,而WAN TDD UL隙(614,618)是WAN UL通信带的部分。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对WAN上行链路和WAN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频率集,例如相同的OFDM频调集。
示图604绘出示例性对等无线终端的对等共享模式对时间610。对应于WAN DL时隙(612,616),对等设备处于如隙(622,626)所指示的DL共享模式。对应于WAN UL时隙(614,618),对等设备处于如隙(624,628)所指示的UL共享模式。
示图606标识沿时间610在不同时隙期间对等信号对其造成干扰的信号。对应于WAN DL时隙(612,616),对等设备干扰WAN无线终端对来自基站的WAN下行链路信号的恢复,如隙(632,636)所示。对应于WAN UL时隙(614,618),对等设备干扰WAN基站对来自WAN无线终端的WAN上行链路信号的恢复,如隙(634,638)所示。
示图608示出对等无线终端沿时间610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对等功率控制功能。对应于WAN DL时隙(612,616),对等设备的发射功率是使用第二功能来控制的,如隙(642,646)所指示。对应于WAN UL时隙(614,618),对等设备的发射功率是使用第一功能来控制的,如隙(644,648)所指示。第二功能不同于第一功能。例如,第二功能使用在先前WANUL时隙期间接收自WAN WT的收到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测量作为一个输入,而第一功能使用在先前WAN DL时隙期间接收自WAN基站的收到下行链路信号的功率测量作为一个输入。箭头650指示隙646的对等发射功率控制使用所存储的从隙642的功率控制获得的值。箭头652指示隙648的对等发射功率控制使用所存储的从隙644的功率控制获得的值。
示图609绘出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对时间610。对应于WAN DL时隙612,对等设备确定由线条652指示的最大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和由线条654指示的实际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对应于WAN UL时隙614,对等设备确定由线条656指示的最大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和由线条658指示的实际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对应于WAN DL时隙616,对等设备确定由线条660指示的最大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和由线条662指示的实际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对应于WAN UL时隙618,对等设备确定由线条664指示的最大对等发射功率电平和由线条666指示的实际对等发射功率电平。注意在此示例中在边界上观测到功率电平的不连续性;然而对等无线终端在WAN TDD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时隙两者期间都可继续对等通信。
图7是图解其中示例性对等无线终端与广域网(WAN)频分双工(FDD)系统共享带宽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各种特征的示图700。示图702图解沿频率轴704绘制的示例性WAN下行链路FDD带706和示例性WAN上行链路FDD带708。
示图710图解所确定的示例性对等发射功率上限电平对时间718。实线720代表示例性对等上行链路带上限而虚线722代表示例性对等下行链路带上限。
示图712绘出由线条724所指示的示例性对等发射要求对时间718。示图714绘出关于是否满足对等发射要求的指示对时间718。若线条730在水平726,则满足要求,而若线条730在水平728,则不满足要求。
示图716图解对等无线终端的操作模式对时间718。若线条736在水平732,则对等通信设备处于上行链路共享模式,而若线条736在水平734,则对等通信设备处于下行链路共享模式。
在时间点740,对等发射要求不再被满足。注意,对等无线终端在时间点740之前已经处于上行链路共享模式,且UL带上限720在时间点740之前已经下降。
由于不再满足对等发射要求,所以对等通信设备比较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上限并使用对应于两者中较高水平的那一模式。在时间点742,DL带上限722超过上行链路带上限720,所以对等通信设备切换至下行链路共享模式。
在时间点742与时间点744之间,对等发射功率要求730不被满足,所以对等无线终端继续比较所确定的UL和DL上限;然而DL上限722仍高于UL上限720,所以对等无线终端保持在下行链路共享模式734中。
在时间744,对等无线终端的发射要求730被满足并在所图解的示例的持续时间中保持被满足。在时间746,UL带上限720超过DL带上限722;然而,由于对等发射要求726仍然被满足,所以不发生切换且对等无线终端保持在下行链路共享模式。
虽然是在OFDM系统的上下文中进行了描述,但是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到包括许多非OFDM和/或非蜂窝系统的广范围的通信系统中。一些示例性系统包括在对等信令中利用的技术的混合,例如,一些OFDM类型的信号和一些CDMA类型的信号。
在各种实施例中,使用一个或多个模块来实现本文描述的节点以执行对应于一种或多种方法的步骤,例如,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实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发射对等信号、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发射对等信号、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比较发射控制上限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种特征可以使用模块来实现。这样的模块可以使用软件、硬件、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来实现。上面描述的很多方法或方法步骤可以利用包括在诸如RAM、软盘等存储器设备等机器可读介质中的诸如软件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以在有或没有其他硬件的情况下控制例如通用计算机的机器例如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中实现上面描述的所有或部分方法。因此,各种实施例还尤其针对包括用于使例如处理器和相关联硬件等的机器执行上面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的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
鉴于上面的描述,上述的方法和装置的众多其他变形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然的。这些变形将被认为是落在范围中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并且在各种实施例中的确是与CDMA、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或各种其他类型的可用于提供接入节点与移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的通信技术一起使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接入节点被实现为使用OFDM和/或CDMA来与移动节点建立通信链路的基站。在各种实施例中,移动节点被为实现为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据助理(PDA)、或其他包括用于实现各种实施例的方法的接收机/发射机电路和逻辑和/或例程的便携式设备。

Claims (38)

1.一种操作对等通信设备使用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被用于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以及
在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被用于对等通信的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不同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以及
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域网是TDD广域网;
其中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包括所述TDD广域网的上行链路时隙;
其中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包括所述TDD广域网的下行链路时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广域网使用的时分复用调度来控制在所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供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以及
存储供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切换包括根据所述操作模式控制在使用所述存储的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之间进行切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上行链路时隙期间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包括使用在紧邻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时隙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中用来控制发射功率的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下行链路时隙期间实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包括使用在紧邻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时隙的前一下行链路时隙中用来控制发射功率的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邻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时隙相隔一下行链路时隙。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包括根据接收自WAN基站的信号生成第一值;以及
使用所述值来控制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的发射功率。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包括根据接收自WAN无线终端的信号生成第二值。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以及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所准许的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来分别确定将在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期间使用的发射功率电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包括根据收到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以及
其中执行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包括根据第二收到信号确定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域网是FDD广域网;以及,
其中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是不同于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的频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以使它们不同时发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适用于向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之一中的发射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是在当前操作模式的所述发射功率控制上限不足以满足发射要求时向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当中具有较高发射功率控制上限的那一者切换。
18.一种支持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的使用的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包括:
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被用于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以及
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被用于对等通信的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不同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进行响应而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进行响应,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而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域网是TDD广域网;
其中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包括所述TDD广域网的上行链路时隙;以及
其中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包括所述TDD广域网的下行链路时隙。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广域网使用的时分复用调度来控制在所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器,包括存储的供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和存储的供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的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所述存储的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包括至少一些不同的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操作模式控制在使用所述存储的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息集之间进行切换。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的第一功率控制信息集包括在紧邻第二上行链路时隙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中用来控制发射功率的值;以及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时隙期间使用在紧邻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时隙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中被用来控制发射功率的值来实现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在第二下行链路时隙期间使用在紧邻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时隙的前一下行链路时隙中被用来控制发射功率的值来实现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邻的前一上行链路时隙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时隙相隔一下行链路时隙。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机,用于接收来自广域网基站的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通过i)和ii)来实现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i)根据接收自WAN基站的信号生成第一值;以及ii)使用所述值来控制所述上行链路操作模式期间的发射功率。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使用根据接收自WAN无线终端的信号生成的第二值来实现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以及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使用所准许的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来分别确定将在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期间使用的发射功率电平。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收到信号确定所述第一最大发射功率电平的第一收到功率电平确定模块;以及
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根据第二收到信号确定所述第二最大发射功率电平的第二收到功率电平确定模块。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域网是FDD广域网;以及
其中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是不同于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的频带。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信息;以及
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在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其中所述模式控制模块基于适用于向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之一中的发射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来控制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切换。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比较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操作模式的发射功率控制上限是否小于当前发射功率要求;以及
其中所述模式控制模块在当前操作模式的所述发射功率控制上限不足以满足发射要求时控制向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享模式当中具有较高发射功率控制上限的那一者切换。
34.一种支持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和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两者的使用的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包括:
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被用于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以及
用于在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被用于对等通信的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实现不同于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射机装置,所述发射机装置在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模式功率控制装置进行响应而在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对所述用于实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的装置进行响应,所述发射机装置在所述上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一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而在所述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期间使用根据所述第二发射功率控制功能确定的发射功率电平向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中发射对等信号。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域网是TDD广域网;
其中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包括所述TDD广域网的上行链路时隙;以及
其中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包括所述TDD广域网的下行链路时隙。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广域网使用的时分复用调度来控制在所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共享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的装置。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域网是FDD广域网;以及
其中所述广域网上行链路通信带是不同于所述广域网下行链路通信带的频带。
CN2009801147176A 2008-04-29 2009-04-27 提供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两者的使用的对等通信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017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11,717 US8730841B2 (en) 2007-07-06 2008-04-29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for use of both WAN uplink and downlink bands
US12/111,717 2008-04-29
PCT/US2009/041833 WO2009134722A1 (en) 2008-04-29 2009-04-27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for use of both wan uplink and downlink ban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7736A CN102017736A (zh) 2011-04-13
CN102017736B true CN102017736B (zh) 2013-11-20

Family

ID=40886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47176A Active CN102017736B (zh) 2008-04-29 2009-04-27 提供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两者的使用的对等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30841B2 (zh)
EP (1) EP2286624B1 (zh)
JP (1) JP5341178B2 (zh)
KR (1) KR101172990B1 (zh)
CN (1) CN102017736B (zh)
TW (1) TW201008328A (zh)
WO (1) WO20091347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6410B2 (en) * 2007-07-06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hen sharing downlink bandwidth between wide area network usage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US8964653B2 (en) * 2008-07-11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US8817702B2 (en) * 2009-07-22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due to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20120300662A1 (en) * 2010-01-22 2012-11-29 Nokia Corporation Cellular Control Sensing for Multicell Device-to-Device Interference Control
CN102823302B (zh) * 2010-03-25 2016-06-15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机器对机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037160A1 (en) 2010-09-13 201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o facilitate use of lte channelization structures and waveforms for peer-to- peer communications
US20120147823A1 (en) * 2010-12-10 201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spectrum
KR102031031B1 (ko) 2011-06-20 2019-10-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분할 복식 프레임 구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125183B2 (en) * 2012-03-01 2015-09-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mpact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chieving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using uplink and downlink carrier frequencies
US8914054B2 (en) 2012-03-21 2014-1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resource selection to reduce interference resulting from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8914055B2 (en) 2012-03-21 2014-1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resource selection to reduce interference that results from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585176B2 (en) 2012-04-17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of peer to peer links in wide area network
US8913530B2 (en) 2012-05-07 2014-1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band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minimization in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BR102012024526A2 (pt) * 2012-06-18 2015-01-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leção de recurso dinâmico para reduzir a interferência que resulta de comunicações diretas de dispositivo para dispositivo.
US9622279B2 (en) 2012-08-22 2017-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spectrum band selec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s
US9826382B2 (en) 2012-09-11 2017-11-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ximity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s
US9247508B2 (en) * 2012-09-28 2016-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signals used by user equipment terminals for device-to-device services
KR101979807B1 (ko) 2013-05-06 2019-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작하는 이동 단말의 구성 및 그에 따른 동작 방법
US10531431B2 (en) 2013-07-02 202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10009859B2 (en) 2014-05-30 2018-06-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in D2D communication
WO2016007957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JP6396507B2 (ja) * 2014-08-01 2018-09-2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基地局、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送信電力設定方法
US10033578B2 (en) * 2014-10-27 2018-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everaging synchronization coordination of a mesh network for low-power devices
CN112449414B (zh) * 2019-08-30 2022-07-2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的分配方法、网络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7257A (zh) * 2003-03-07 2006-04-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无线链接建立和保持的方法与装置
CN1792048A (zh) * 2003-05-19 2006-06-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同步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3794A1 (en) * 1994-10-27 2004-06-17 Dan Schlager Self-locating personal alarm system equipped parachute
US7519011B2 (en) 2000-09-29 2009-04-14 Intel Corporation Frame structure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FI20002873A (fi) 2000-12-28 2002-06-29 Nokia Corp Tehonsäätö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ehon säätämiseksi
US20020172186A1 (en) 2001-04-09 2002-11-21 Peter Larsson Instantaneous joint transmit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RTS/CTS based channel access
US7143320B2 (en) * 2001-12-31 2006-11-28 Intel Corporation Increasing data throughput o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mittent interference
CN1536925A (zh) 2003-04-11 2004-10-13 �ʼҷ����ֵ��ӹɷ����޹�˾ 在tdd cdma通信体系中支持p2p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7443808B2 (en) * 2003-05-22 2008-10-28 Coaxsys, Inc. Network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539507B2 (en) 2003-11-21 2009-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050143119A1 (en) 2003-12-31 2005-06-3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dividual power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LAN/WWAN)
US7548758B2 (en) * 2004-04-02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CN1735224A (zh) 2004-08-10 2006-02-1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限制p2p通信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06064411A2 (en) 2004-12-17 2006-06-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2p communication
US8514771B2 (en) * 2005-12-22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nd/or us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formation
ES2324848B1 (es) 2006-02-13 2010-05-24 Vodafone España, S.A.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para establecer una comunicacion radio directa entre dos o mas dispositivos de usuario dentro de un sistema celular de comunicaciones moviles.
US8452317B2 (en) * 2006-09-15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ower control and/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WAN signaling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US8369800B2 (en) 2006-09-15 2013-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ower control and/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929281B2 (en) 2006-09-15 2015-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eer to peer device
US8526410B2 (en) * 2007-07-06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hen sharing downlink bandwidth between wide area network usage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7257A (zh) * 2003-03-07 2006-04-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无线链接建立和保持的方法与装置
CN1792048A (zh) * 2003-05-19 2006-06-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同步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US7336638B2 (en) * 2003-05-19 2008-02-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ynchronization maintenance with P2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7736A (zh) 2011-04-13
KR101172990B1 (ko) 2012-08-09
WO2009134722A1 (en) 2009-11-05
US20090010185A1 (en) 2009-01-08
JP5341178B2 (ja) 2013-11-13
KR20110009196A (ko) 2011-01-27
JP2011520355A (ja) 2011-07-14
TW201008328A (en) 2010-02-16
US8730841B2 (en) 2014-05-20
EP2286624B1 (en) 2017-11-01
EP2286624A1 (en)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7736B (zh) 提供wan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两者的使用的对等通信方法和装置
USRE48248E1 (en) Multicast/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KR101418464B1 (ko) 다중-반송파 및 다중-지점 협력 네트워크 동작을 위한 가상 반송파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249708B (zh) 用于随机接入进程的带宽部分选择的用户设备及方法
EP320631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JP4927874B2 (ja) 冒頭記号および拡張部分を含む多記号信号
CN101730978B (zh) 扇区化小区中的基站及操作基站的方法
US1091730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439884A1 (en) Providing a time offset between scheduling request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 transmissions
EP3965341A1 (en) Rate ma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026902A (zh) 小区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831809B (zh) 一种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WO2011056342A1 (en)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6475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769507B (zh) 一种用于辅小区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4466470A (zh) 信号处理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087576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209090A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