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7459A -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7459A
CN102017459A CN2008801289454A CN200880128945A CN102017459A CN 102017459 A CN102017459 A CN 102017459A CN 2008801289454 A CN2008801289454 A CN 2008801289454A CN 200880128945 A CN200880128945 A CN 200880128945A CN 102017459 A CN102017459 A CN 102017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or
base station
sectors
cooperation group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9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7459B (zh
Inventor
吴克颖
宋扬
蔡立羽
李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7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7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9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 H04B7/049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using overlapping sectors in the same base station to implement MIMO for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各基站设备根据系统设置确定其在某一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各基站设备仅在其所辖扇区所属的扇区协作分组之内进行多扇区(小区)协同MIMO传输。本发明为多扇区(小区)MIMO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现方法,其优点包括但不限于:扇区(小区)间的信息交换量较少,便于实现和管理;良好的扇区(小区)间干扰抑制性能。

Description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技术, 尤其涉及多扇区协作 MIMO技术。 背景技术
为增加系统用户容量, 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往往采用低频率复用 因子, 即所有小区共享相同的时频资源, 而由低频率复用因子所带来 的小区间干扰是制约下行链路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位于小 区边缘(亦即相邻小区间的区域)的移动终端, 其在接收来自其所属 基站的有用信号的同时, 还会收到其它基站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出 的信号, 来自所述其它基站的信号就构成了对该移动终端的干扰。
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以下几种解决 方案:
1. 部分频率复用 (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
基于部分频率复用方案, 处于小区中心区域的用户被允许工作于 所有可用子信道, 而处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用户仅被允许使用所有可用 子信道中的一部分, 其中子信道的分配要保证相邻小区的边缘区域分 配不同的子信道集。部分频率复用技术最大化了小区中心区域的频谱 效率并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信号质量。
2. 宏分集
基于宏分集方案, 对于移动到小区边缘的移动终端, 其当前所属 基站以及其所移向的基站使用相同时频资源(时隙及子载波)向该移 动终端发送相同的信号。 这样, 抑制了相邻小区间的干扰, 且因基站 之间在传输信道上的独立性, 移动终端接收信号可以获得分集增益。
为了在不损失(或提高) 小区总吞吐量的前提下提高小区边界用 户的性能, 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多基站 MIMO 技术。 作为这
1
确认本 种多基站 MIMO技术的一部分, 本发明申请人于 2008年 5月 5 日向 IEEE802.16 宽带无线接入工作组提交了一份技术提案, 其编号为 IEEE C802.16m-08/423 , 其名称为 "多基站 MIMO ( Multiple Base Station MIMO )"。 该文献在本文中全文引用。
这种多基站 MIMO 技术的基本概念是在相同的无线资源上多个 基站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联合 MIMO 传输与接收。 该技术 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特点:
1 ) 通过基站协调, 多个基站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共同服务 于相同的移动终端。
2 ) 各基站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服务多个移动终端。
多基站 MIMO包括三方面的基本操作:
1 ) 各基站获得其服务的所有移动终端的信道信息。 信道信息的 获取可以不同方式实现:
i. 对于 TDD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估计可以用于下行传输。
ii. 对于 FDD下行链路, 信道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反馈来获 取。
2 ) 基站需要交互信息以进行协调。 实现信息交互可以包括以下 不同方式:
i. 全信息交互: 各基站需要共享其与其可能服务的移动终端之间 的全部信道信息, 例如短时信道矩阵。
ii. 部分信息交互: 各基站仅需共享其与其可能服务的移动终端 之间的部分信道信息, 例如长时信道质量指示(CQI )、 接收信号强度 指示 (RSSI ) 以及其他下行链路前导 (preamble ) 测量或者协方差信 道矩阵。
iii. 基站间可能还需要共享调度信息 (例如时间、 频率、 传输格 式等)。
3 )基于上述操作 1 )、 2 ) 中的得到的信息, 对接受共同服务的移 动终端的下行链路进行多基站发送处理。
在此之前, 本发明申请人于 2007年 8月 29 日向 IEEE802.16宽 带无线接入工作组提交了编号为 IEEE C802.16m-07/16的技术提案, 其名称为 "基于多基站协作的协同 MIMO ( Collaborative MIMO Based on Multiple Base Station Coordination 。 该提案公开了一种比较具体 的多基站 MIMO技术方案, 简称为 Co-MIMO。 该文献在本文中全文 引用。 该提案中公开了一种示例性的 Co-MIMO体系架构: 多个协作 的基站通过 Backbone 网络连接到一个调度设备, 各基站包括一个预 编码矩阵生成装置用于计算其自身的预编码矩阵以进行空分多址
( SDMA )操作。 在基站侧, 将执行以下步骤:
1 )各基站通过 Backbone网络向调度设备报告其与移动终端之间 的某些信道信息, 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 )或者信道质量指标 ( CQI )。
2 ) 调度设备确定各基站与各移动终端之间的服务关系, 并将调 度决定发送给各协作基站。 用户数据业务分发装置根据调度决定将用 户数据流分发到相应的基站。 其中, di表示将由基站 BSi发送的用户 数据流。
3 ) 根据调度决定, 基站 BSi估计其与其所服务的移动终端之间 的信道状态信息 (CSI ) Hi。 然后基站 BSi 的预编码矩阵生成装置根 据 独立地计算出其预编码矩阵 Wi, 以实现例如波束成型或多用户 MIMO技术。
本文中, 将所有可以实现以下两点的 MIMO 技术统称为多基站 MIMO技术:
1 ) 通过基站协调, 多个基站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共同服务 于相同的移动终端。
2 ) 各基站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服务多个移动终端。
目前, 对于多基站 MIMO 中由哪些基站进行协调以实现协同 MIMO传输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研究。 发明内容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部分概念、 术语进行如下定义: 小区 (cell ): —般指蜂窝网络结构中的一个网孔。
扇区 (sector ): —般指小区内由一组天馈系统的信号所覆盖的扇 形服务区域, 一个扇区是一个独立的逻辑网络实体。 如果采用全向性 天线, 一个小区可以仅包括一个扇区; 如果采用方向性天性, 一个小 区可以包括多个扇区。
基站设备: 各扇区所配置的、 与扇区——对应的物理网络实体。 基站设备可以包括部分、 一个或超过一个实际设备(例如一个基站机 拒)。 例如, 一个实际设备可以提供 12个频点, 而三个基站设备分别 需要提供 6个、 12个或 18个频点, 则这三个设备分别包括部分、 一 个或超过一个实际设备。 一般地, 为一个小区配置一个基站, 则相应 地, 如果采用全向性天线, 一个基站可以仅包括一个基站设备; 如果 采用方向性天性, 一个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基站设备。
根据上述定义,前面所描述的多基站 MIM0技术在本文中可以描 述为多扇区 MIM0技术。 这里的多扇区 MIM0技术包括以下两个特 点: 1 ) 通过基站设备的协调, 多个基站设备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 上共同服务于相同的移动终端; 2 ) 各基站设备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 源上服务多个移动终端。
本发明考虑多扇区 MI M 0技术的一个基本的可实现问题,协同扇 区的分组问题。 多扇区 MIM0 的基本思想是多个扇区通过协调来共 同地执行 MIM0传输。 理论上, 共同 MIM0传输的增益随着协同的 扇区的数量增加而提高。 但是, 大量的协同扇区也将导致小区间通信 及信令开销急剧增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限制协同扇区的数量以获得 合理的开销是比较可行的。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确定哪 些扇区进行共同 MIM0传输服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 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 中的每个小区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 每个扇区分别配置一个所述基站 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确定所述基站设备在一个第一频 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所述基站 设备所辖的扇区及其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b. 在所述第一频段, 与 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 设备合作, 对处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 的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 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接入处理装置, 所述无线 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小区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 每个扇区分别配置一个 所述基站设备, 所述接入处理装置包括: 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用 于确定所述基站设备在一个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所 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所述基站设备所辖的扇区及其一个或多个 相邻扇区; 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用于在所述第一频段与所述第一扇区 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对处 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的移动终端进 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优点:
1.扇区 (小区) 间的信息交换量较少, 便于实现和管理。
2. 良好的扇区 (小区) 间干扰抑制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发 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 l a、 图 lb分别为一种蜂窝通信网络中的扇区分裂拓朴结构; 图 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 设备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 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 设备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接入处理装置的装 置框图;
图 4a 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 中的扇区分组结构; 图 4b 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 中的扇区分组结构;
图 4c 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 中的扇区分组结构;
其中, 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步骤特征或装置 (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 la、 图 l b分别为一种蜂窝通信网络中的扇区分裂拓朴结构。 如图 la所示, 各小区被划分为三个扇区, 例如小区 a被划分为扇区 al、 a2、 a3。 在图 la所示扇区分裂拓朴结构中, 一个扇区具有 6个相 邻扇区, 例如扇区 al 的相邻扇区包括: 扇区 b3、 c2、 c3、 d2> a2、 a3。 如图 lb所示, 各小区被划分为三个扇区, 例如小区 A被划分为 扇区 Al、 A2、 A3。 在图 lb所示扇区分裂拓朴结构中, 扇区 A1的相 邻扇区包括: 扇区 C3、 D2、 A2、 A3。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所 示网络可为 WiMAX 网络、 3G网络或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且 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 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 图 2为根据本发明 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中用于对移动终 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无线通线系统采用如图 la所 示的扇区分裂结构。 每个小区包括三个扇区, 每个扇区分别配置一个 基站设备。 为了描述方便, 将扇区 al所配置的基站设备标记为 Bal, 其他扇区所配置的基站设备进行类似标记, 例如, 将扇区 a2 所配置 的基站设备标记为 Ba2,将扇区 b3所配置的基站设备标记为 Bb3, 等 等。 以下结合图 la和图 2, 以扇区 al及其所配置的基站设备 Bal为 例, 说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 如图 l b所 示的扇区分裂结构也是可以采用的。 首先, 在步骤 SI 中, 基站设备 Bal确定其在一个第一频段所采 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及其一 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这里的第一频段可以包括基站设备 Bal的所有频段,也可以仅包 括其部分频段。 具体地, 扇区协作分组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 基站设 备 Bal 根据系统设定确定其在一个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 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系统根据如图 4a所示的扇区 分组结构来预先设定扇区协作分组。 如图 4a所示, 与各圓环所重叠 的若干相邻扇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区 al、 c3、 d2组成一个 扇区分组, 扇区 a2、 gl、 b3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a3、 e2、 f 1组 成一个扇区分组, 等等。 系统预先设定将图 4中所示各扇区分组作为 一个扇区协作分组, 其中, 基站设备 Bal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 区协作分组即包括扇区 al、 c3、 d2„
在步骤 S2中, 扇区 al所配置的基站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 与所 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 备合作, 对处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的 移动终端进行 MIMO传输。
具体地,基站设备 Bal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 括扇区 al、 c3、 d2。 则在第一频段, 基站设备 Bal、 Bc3、 Bd2仅在 彼此之间通过协调来执行共同地 MIMO传输。 如图 4a中所示, 扇区 al、 c3、 d2的网格阴影区域为第一扇区协作分组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 区域。
以基站设备 Bal服务于一个移动终端 MS1为例,该移动终端 MS1 一般处于扇区 al 中。 如果移动终端 MS1处于扇区 al、 c3、 d2的信号 交叠区域, 则移动终端 MS1很可能受到来自基站设备 Bc3、 Bd2的较 强干扰信号。 基站设备 Bal 可以接收移动终端 MS1所发送的用户干 扰报告并根据该用户干扰报告判断移动终端 MS1 的大概方位。 如果 用户干扰报告指示移动终端 MS1所接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 Bc3、 Bd2 的干扰功率高于来自其他基站设备的干扰功率, 则可以判断出移动终 端 MSI处于扇区 al、 c3、 d2的信号交叠区域。 如果所述用户干扰报 告指示移动终端 MS1所接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 Bc3或 Bd2的干扰功 率与移动终端 MS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 Bal 的信号功率的比值高 出一个预定阈值, 则基站设备 Bal向基站设备 Bc3或 Bd2发送请求, 请求其与基站设备 Bal联合为移动终端 MS1提供 MIMO传输。 如果 系统支持多于两个基站设备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同时服务于一个移 动终端, 并且用户干扰报告指示移动终端 MS1 所接收到的来自基站 设备 Bc3和 Bd2的干扰功率与移动终端 MS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 Bal的信号功率的比值均高出一个预定阈值, 则基站设备 Bal向基站 设备 Bc3和 Bd2发送请求, 请求其与基站设备 Bal联合为移动终端 MS1提供 MIMO传输。
以基站设备 Bd2服务于一个移动终端 MS2、 基站设备 Bc3服务 与一个移动终端 MS3为例。 移动终端 MS2、 移动终端 MS3均接收到 来自基站设备 Bal 的较强干扰。 基站设备 Bd2请求基站设备 Bal使 用时频资源 T1F1与其联合为移动终端 MS2提供 MIMO传输, 基站 设备 Bc3请求基站设备 Bal使用时频资源 T2F2与其联合为移动终端 MS3提供 MIMO传输。 基站设备 Bal将根据其可用的服务资源来判 断是否接受这些请求。 例如, 在一个基站设备(发射端)使用 4天线 的 MIMO系统中, 一个基站设备的空间自由度为 4, 即该基站设备在 相同的时频资源上最多能同时发送 4个正交的数据流。 如果一个用户 需要接收 2个正交数据流, 则一个基站设备仅能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 同时服务于两个用户; 如果一个基站设备已经在某一时频资源上服务 于一个用户, 并为该用户发送两个正交数据流, 则该基站设备在该时 频资源上的剩余空间自由度为 2; 如果一个基站设备已经在某一时频 资源上服务于两个用户, 并为每用户发送两个正交数据流, 则该基站 设备在该时频资源上的剩余空间自由度为 0。 如果基站设备 Bal在时 频资源 T1F1上的空间自由度已经耗尽, 则基站设备 Bal将拒绝所述 来自基站设备 Bd2的请求。 如果基站设备 Bal在时频资源 T2F2上的 空间自由度还有富余, 则基站设备 Bal将接受所述来自基站设备 Bc3 的请求, 并使用时频资源 T2F2与基站设备 Bc3联合为移动终端 MS3 提供 MIMO传输。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 系统还可以根据其他扇区分组结构来 设定扇区协作分组, 不同的扇区协作分组中的相邻扇区数量也可以不 同。 一个扇区协作分组可以仅包括两个相邻扇区, 例如扇区 al 和扇 区 b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步骤 Sl、 S2之前 还有一个步骤 SO (图中未示出)。
在步骤 SO中, 基站设备 Bal确定多个扇区分组, 所述多个扇区 分组中每一个扇区分组包括所述基站设备所辖扇区以及该扇区的一 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具体地, 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几种固定的扇区分组结构, 例如图 4a、 4b、 4c所示的扇区分组结构。 如图 4a所示, 与各圆环所重叠的 若干相邻扇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区 al、 c3、 d2组成一个扇 区分组, 扇区 a2、 gl、 b3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a3、 e2、 fl组成 一个扇区分组, 等等。 如图 4b所示, 与各圆环所重叠的若干相邻扇 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区 al、 b3、 c2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 区 a2、 fl、 g3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a3、 d2、 el组成一个扇区分 组, 等等。 如图 4c所示, 各小区内的若干相邻扇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区 al、 a2、 a3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bl、 b2、 b3组成一 个扇区分组, 等等。 基站设备 Bal根据系统设定来确定多个均包括了 扇区 al在内的扇区分组, 例如扇区 al、 c3、 d2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a2、 a3所组成的扇区 分组。
在步骤 S1 中, 基站设备 Bal基于预定规则, 从多个均包括了扇 区 al在内的扇区分组中确定一个为基站设备 Bal在第一频段所采用 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这里的第一频段可以包括基站设备 Bal的所有 频段, 也可以仅包括其部分频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各基站设备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可以进行时分切换。 系统设定所有基站设备在相同 时刻采用同一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作为各自在第一频段所 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系统可以设定: 在时段 Ti, 各基站 设备采用图 4a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 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即基站设备 Bal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c3、 d2, 基站设备 Ba2在第一频段所 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b3、 gl , 等等。 并且, 系统设 定所有基站设备采用相同的轮换周期在多种扇区分组结构中进行轮 换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系统进 一步设定: 在时段 Tii, 各基站设备采用图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 扇区分组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在时段 Tiii, 各基站设备采用图 4c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确定各 自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等等。
则对于基站设备 Bal ,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根据系统设定, 基站 设备 Bal在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在内的扇区分组中轮换一个作为在 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在时段 Ti, 基站设备 Bal 所确定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c3、 d2; 在时段 Tii, 基站设备 Bal所确定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b3、 c2; 在时 段 Tiii, 基站设备 Bal所确定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a2、 a3; 等等。 这样, 扇区 al 与其所有相邻扇区之间均可以得到多扇区 协同 MIMO传输的机会。 如图 4b中所示, 扇区 al、 b3、 c2间的斜纹 阴影区域即为扇区 al、 b3、 c2的信号交叠区域。 如图 4c所示, 扇区 al、 a2、 a3间的椭圆区域即为扇区 al、 a2、 a3间的信号交叠区域。
在现有技术中, 基站设备对其服务区内的用户进行资源调度通常 可以采用轮询调度、 最大载干 (C/I ) 比调度、 正比公平调度。 其中, 轮询调度的总吞吐量最低而用户公平性最佳; 最大载干比调度的总吞 吐量最高而用户公平性最差, 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因为接受到的信号 较弱而干扰较强, 几乎总是得不到资源分配; 正比公平调度在总吞吐 量和用户公平性之间进行折衷, 如果一个用户要求的资源与分配到的 资源之间比值太小, 则提高其调度优先级。
以时段 Tii为例, 基站设备 Bal所确定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 扇区 al、 b3、 c2, 即在时段 Tii, 基站设备 Bal、 Bb3、 Bc2仅在彼此 之间通过协调来执行共同地 MIMO传输。 以基站设备 Bal服务于移 动终端 MS1、 MS2为例, 如果基站设备 Bal检测出移动终端 MS1处 于扇区 al、 b3、 c2的信号交叠区域而移动终端 MS2不处于该信号交 叠区域, 则基站设备 Bal可以为移动终端 MS1提高调度优先级。 例 如, 基站设备 Bal可以为移动终端 MS1在原来的调度优先级上乘以 一个较高的加权系数, 而移动终端 MS2 的调度优先级则被乘以一个 较低的加权系数。 在其他时段, 基站设备 Bal 可以对扇区 al 中的移 动终端进行类似处理。 例如在时段 Ti, 基站设备 Bal、 Bc3、 Bd2仅 在彼此之间通过协调来执行共同地 MIMO传输, 基站设备 Bal 可以 为其服务区内处于扇区 al、 c3、 d2 的信号交叠区域的移动终端提高 调度优先级。
值得注意的是, 为了保证用户之间的公平性, 系统可以对各时段 的时间长度进行合理设置, 这里的各时段即采用如图 4a、 4b、 4c 中 所示各扇区分组结构来作为各基站设备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 区协作分组的各时段。 从图 4a、 4b、 4c中可以看到, 扇区 al、 c3、 d2的信号交叠区域、扇区 al、 b3、 c2的信号交叠区域面积比扇区 al、 c3、 d2的信号交叠区域的面积大, 因此, 系统可以设置上述时段 Ti、 Tii的时间长度大于时段 Tiii的时间长度。
系统设定如图 4a、 4b、 4c 所示的不同扇区分组结构是一种较佳 的形式。 其中, 三个均包括扇区 al的扇区分组分别为: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这三个扇区分组包括了扇区 al的所有相邻扇区, 并且其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扇区 al 的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在另一个具 体实施例中, 系统可以设定所有基站设备采用相同的轮换周期仅在如 图 4a、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进行轮换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段所采 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均包括扇区 al 的 各扇区分组可以是: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2> c3组成的扇区分组。
根据上述各基站设备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可 以进行时分切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化例, 系统中还包括一个中 央控制设备, 该中央控制设备用于通知各基站设备切换其各自的第一 扇区协作分组。 所述步骤 S 1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在一个子步骤中, 基站设备 Bal 接收来自该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 息,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设备 Bal在第一频 段所采用的所包括的扇区。 在另一个子步骤中, 基站设备 Bal基于所 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息确定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在时 段 Ti开始时, 该中央控制设备通知基站设备 Bal其第一扇区协作分 组包括扇区 al、 c3、 d2, 并通知基站设备 Ba2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 括扇区 a2、 b3、 gl , 等等; 在时段 Tii开始时, 该中央控制设备通知 基站设备 Bal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b3、 c2, 并通知基站 设备 Ba2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g3、 fl, 等等; 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 各基站设备在不同频段可以采 用不同的扇区协作分组。
在步骤 SO中, 基站设备 Bal确定多个扇区分组, 所述多个扇区 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具体地, 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几种固定的扇区分 组结构, 例如图 4a、 4b、 4c所示的扇区分组结构。 基站设备 Bal根 据系统设定来确定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 在内的扇区分组, 例如扇区 al、 c3、 d2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a2、 a3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在步骤 S1 中, 基站设备 Bal基于预定规则, 从多个均包括了扇 区 al在内的扇区分组中确定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并且从多个均包括了扃区 al 在内的扇区分组中确定在若干其他频段 各自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这里的第一频段仅包括基站设备 Bal的 部分频段。 优选地,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基站设备 Bal在上述各频段 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彼此不同。
在步骤 S2中, 基站设备 Bal在任一频段, 与该频段所采用的扇 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对 处于该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的移 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具体地, 系统可以设定所有基站设备在相同频段采用同一扇区分 如, 系统可以设定: 在频段 Fi, 各基站设备采用图 4a所示扇区分组 站设备 Bal在频段 Fi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c3、 d2, 基站设备 Ba2在频段 Fi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b3、 gl , 等等; 在频段 Fii, 各基站设备采用图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 分组来确定各自在该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即基站设备 Bal在 频段 Fii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b3、 c2, 基站设备 Ba2 在频段 Fii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g3、 fl , 等等。
系统设定如图 4a、 4b、 4c 所示的不同扇区分组结构是一种较佳 的形式。 其中, 三个均包括扇区 al的扇区分组分别为: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这三个扇区分组包括了扇区 al的所有相邻扇区, 并且其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扇区 al 的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在另一个具 体实施例中, 系统可以仅设定如图 4a、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 所有 基站设备在相同频段仅采用其中一种来作为各自在该频段所采用的 扇区协作分组。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均包括扇区 al 的各扇区分 组可以是: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2、 c3组成 的扇区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 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接入处理装置。 图 3所示 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中 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接入处理装置的装置框图。 如图 3所示,接入处理装置 10包括扇区分组装置 100、扇区协作分组 确定装置 102和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104。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 接入处理装置 10包括上述装置中的部分或全部以及其他可能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无线通线系统采用如图 l a所 示的扇区分裂结构。 每个小区包括三个扇区, 每个扇区分别配置一个 基站设备。 为了描述方便, 将扇区 al所配置的基站设备标记为 Bal, 其他扇区所配置的基站设备进行类似标记, 例如, 将扇区 a2所配置 的基站设备标记为 Ba2,将扇区 b3所配置的基站设备标记为 Bb3 , 等 等。接入处理装置 10典型地配置于各基站设备之中。 以下结合图 la、 图 2和图 3,以扇区 al及其所配置的基站设备 Bal以及基站设备 Bal 中的接入处理装置 10为例, 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接入处理装置 10 包括扇区协 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和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104。
首先,基站设备 Bal由其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确定其在一 个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 扇区 al及其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这里的第一频段可以包括基站设备 Bal的所有频段,也可以仅包 括其部分频段。 具体地, 扇区协作分组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 基站设 备 Bal的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根据系统设定确定其在一个第一 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系 统根据如图 4a所示的扇区分组结构来预先设定扇区协作分组。 如图 4a所示, 与各圆环所重叠的若干相邻扇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 区 al、 c3、 d2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a2、 gl、 b3组成一个扇区分 组, 扇区 a3、 e2、 fl组成一个扇区分組, 等等。 系统预先设定将图 4 中所示各扇区分组作为一个扇区协作分组, 其中, 基站设备 Bal在第 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即包括扇区 al、 c3、 d2。
然后, 基站设备 Bal在所述第一频段, 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由各自的信号 传输处理装置 104对处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 叠区域的移动终端进行 MIMO传输。
具体地,基站设备 Bal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 括扇区 al、 c3、 d2„ 则在第一频段, 基站设备 Bal、 Bc3、 Bd2仅在 彼此之间通过协调来执行共同地 MIMO传输。 如图 4a中所示, 扇区 al、 c3、 d2的网格阴影区域为第一扇区协作分组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 区域。
以基站设备 Bal服务于一个移动终端 MS 1为例,该移动终端 MS 1 一般处于扇区 al中。 如果移动终端 MS1处于扇区 al、 c3、 d2的信号 交叠区域, 则移动终端 MS1很可能受到来自基站设备 Bc3、 Bd2的较 强干扰信号。基站设备 Bal可以由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104接收移动终
MS 1 的大概方位。 如果用户干扰报告指示移动终端 MS1所接收到的 来自基站设备 Bc3、 Bd2的干扰功率高于来自其他基站设备的干扰功 率, 则可以判断出移动终端 MS1处于扇区 al、 c3、 d2的信号交叠区 域。 如果所述用户干扰报告指示移动终端 MS1 所接收到的来自基站 设备 Bc3或 Bd2的干扰功率与移动终端 MS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 Bal的信号功率的比值高出一个预定阈值, 则基站设备 Bal的信号传 输处理装置 104向基站设备 Bc3或 Bd2发送请求,请求其与基站设备 Bal联合为移动终端 MS1提供 MIMO传输。 如果系统支持多于两个 基站设备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同时服务于一个移动终端, 并且用户干 扰报告指示移动终端 MS1所接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 Bc3和 Bd2的干 扰功率与移动终端 MS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设备 Bal 的信号功率的比 值均高出一个预定阈值,则基站设备 Bal的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104向 基站设备 Bc3和 Bd2发送请求, 请求其与基站设备 Bal联合为移动 终端 MS1提供 MIMO传输。
以基站设备 Bd2服务于一个移动终端 MS2、 基站设备 Bc3服务 与一个移动终端 MS3为例。 移动终端 MS2、 移动终端 MS3均接收到 来自基站设备 Bal 的较强干扰。 基站设备 Bd2请求基站设备 Bal使 用时频资源 T1F1与其联合为移动终端 MS2提供 MIMO传输, 基站 设备 Bc3请求基站设备 Bal使用时频资源 T2F2与其联合为移动终端 MS3提供 MIMO传输。 基站设备 Bal的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104将根 据其可用的服务资源来判断是否接受这些请求。 例如, 在一个基站设 备 (发射端)使用 4天线的 MIMO 系统中, 一个基站设备的空间自 由度为 4, 即该基站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最多能同时发送 4个正 交的数据流。 如果一个用户需要接收 2个正交数据流, 则一个基站设 备仅能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同时服务于两个用户; 如果一个基站设备 已经在某一时频资源上服务于一个用户, 并为该用户发送两个正交数 据流, 则该基站设备在该时频资源上的剩余空间自由度为 2; 如果一 个基站设备已经在某一时频资源上服务于两个用户, 并为每用户发送 两个正交数据流, 则该基站设备在该时频资源上的剩余空间自由度为 0。如果基站设备 Bal在时频资源 T1F1上的空间自由度已经耗尽, 则 其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104将拒绝所述来自基站设备 Bd2的请求。如果 基站设备 Bal在时频资源 T2F2上的空间自由度还有富余, 则其信号 传输处理装置 104将接受所述来自基站设备 Bc3的请求,并使用时频 资源 T2F2与基站设备 Bc3联合为移动终端 MS3提供 MIMO传输。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 系统还可以根据其他扇区分组结构来 设定扇区协作分组, 不同的扇区协作分组中的相邻扇区数量也可以不 同。 一个扇区协作分组可以仅包括两个相邻扇区, 例如扇区 al 和扇 区 b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接入处理装置 10 包括扇区分组装置 100、 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和信号传输处理 装置 104。
首先, 基站设备 Bal的扇区分组装置 100确定多个扇区分组, 所 述多个扇区分组中每一个扇区分组包括所述基站设备所辖扇区以及 该扇区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具体地, 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几种固定的扇区分组结构, 例如图 4a、 4b、 4c所示的扇区分组结构。 如图 4a所示, 与各圆环所重叠的 若干相邻扇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区 al、 c3、 d2组成一个扇 区分组, 扇区 a2、 gl、 b3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a3、 e2、 fl组成 一个扇区分组, 等等。 如图 4b所示, 与各圆环所重叠的若干相邻扇 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区 al、 b3、 c2 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 区 a2、 fl、 g3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a3、 d2、 el组成一个扇区分 组, 等等。 如图 4c所示, 各小区内的若干相邻扇区组成各扇区分组, 例如, 扇区 al、 a2、 a3组成一个扇区分组, 扇区 bl、 b2、 b3组成一 个扇区分组, 等等。 基站设备 Bal的扇区分组装置 100根据系统设定 来确定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在内的扇区分组, 例如扇区 al、 c3、 d2 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a2、 a3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然后,基站设备 Bal的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基于预定规则, 从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 在内的扇区分组中确定一个为基站设备 Bal 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这里的第一频段可以包括基 站设备 Bal的所有频段, 也可以仅包括其部分频段。
然后, 基站设备 Bal在所述第一频段, 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由各自的信号 传输处理装置 104对处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 叠区域的移动终端进行 MIMO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各基站设备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可以进行时分切换。 系统设定所有基站设备在相同 时刻采用同一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作为各自在第一频段所 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系统可以设定: 在时段 Ti, 各基站 设备采用图 4a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 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即基站设备 Bal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c3、 d2, 基站设备 Ba2在第一频段所 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b3、 gl, 等等。 并且, 系统设 定所有基站设备采用相同的轮换周期在多种扇区分组结构中进行轮 换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系统进 一步设定: 在时段 Tii, 各基站设备采用图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 扇区分组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在时段
Tiii , 各基站设备采用图 4c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确定各 自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等等。
则对于基站设备 Bal, 其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 02所采用的预 定规则包括: 根据系统设定, 在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 在内的扇区分 组中轮换一个作为基站设备 Bal 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 分组。 例如, 在时段 Ti, 基站设备 Bal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 括扇区 al、 c3、 d2; 在时段 Tii , 基站设备 Bal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 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b3、 c2; 在时段 Tiii, 基站设备 Bal所采用的第 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a2、 a3 ; 等等。 这样, 扇区 al 与其所 有相邻扇区之间均可以得到多扇区协同 MIMO传输的机会。 如图 4b 中所示, 扇区 al、 b3、 c2间的斜紋阴影区域即为扇区 al、 b3、 c2的 信号交叠区域。 如图 4c所示, 扇区 al、 a2、 a3间的椭圆区域即为扇 区 al、 a2、 a3间的信号交叠区域。
在现有技术中, 基站设备对其服务区内的用户进行资源调度通常 可以采用轮询调度、 最大载干 (C/I ) 比调度、 正比公平调度。 其中, 轮询调度的总吞吐量最低而用户公平性最佳; 最大载干比调度的总吞 吐量最高而用户公平性最差, 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因为接受到的信号 较弱而干扰较强, 几乎总是得不到资源分配; 正比公平调度在总吞吐 量和用户公平性之间进行折衷, 如果一个用户要求的资源与分配到的 资源之间比值太小, 则提高其调度优先级。
以时段 Tii为例, 基站设备 Bal的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所 确定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b3、 c2 , 即在时段 Tii , 基站 设备 Bal、 Bb3、 Bc2仅在彼此之间通过协调来执行共同地 MIMO传 输。 以基站设备 Bal服务于移动终端 MS 1、 MS2为例, 如果基站设 备 Bal检测出移动终端 MS 1处于扇区 al、 b3、 c2的信号交叠区域而 移动终端 MS2不处于该信号交叠区域, 则基站设备 Bal 可以由信号 传输处理装置 104为移动终端 MS 1提高调度优先级。 例如, 基站设 备 Bal可以为移动终端 MS 1在原来的调度优先级上乘以一个较高的 加权系数, 而移动终端 MS2 的调度优先级则被乘以一个较低的加权 系数。 在其他时段, 基站设备 Bal 可以对扇区 al 中的移动终端进行 类似处理。 例如在时段 Ti, 基站设备 Bal、 Bc3、 Bd2仅在彼此之间 通过协调来执行共同地 MIMO传输, 基站设备 Bal可以由信号传输 处理装置 104为其服务区内处于扇区 al、 c3、 d2的信号交叠区域的 移动终端提高调度优先级。
值得注意的是, 为了保证用户之间的公平性, 系统可以对各时段 的时间长度进行合理设置, 这里的各时段即采用如图 4a、 4b、 4c 中 所示各扇区分组结构来作为各基站设备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 区协作分组的各时段。 从图 4a、 4b、 4c中可以看到, 扇区 al、 c3、 d2的信号交叠区域、 扇区 al、 b3、 c2的信号交叠区域面积比扇区 al、 c3、 d2的信号交叠区域的面积大, 因此, 系统可以设置上述时段 Ti、 Tii的时间长度大于时段 Tiii的时间长度。
系统设定如图 4a、 4b、 4c 所示的不同扇区分组结构是一种较佳 的形式。 其中, 三个均包括扇区 al的扇区分组分别为: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这三个扇区分组包括了扇区 al的所有相邻扇区, 并且其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扇区 al 的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在另一个具 体实施例中, 系统可以设定所有基站设备采用相同的轮换周期仅在如 图 4a、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进行轮换来确定各自在第一频段所采 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均包括扇区 al 的 各扇区分组可以是: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2、 c3组成的扇区分组。
根据上述各基站设备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可 以进行时分切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化例, 系统中还包括一个中 央控制设备, 该中央控制设备用于通知各基站设备切换其各自的第一 扇区协作分组。 所述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还执行以下子处理。 在一个子处理中,基站设备 Bal的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接收来 自该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扇区协作 分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设备 Bal 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所包括的 扇区。 在另一个子处理中, 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基于所述第一 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息确定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在时段 Ti 开始时,该中央控制设备通知基站设备 Bal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 扇区 al、 c3、 d2, 并通知基站设备 Ba2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b3、 gl , 等等; 在时段 Tii开始时, 该中央控制设备通知基站设 备 Bal 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b3、 c2, 并通知基站设备 Ba2其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g3、 fl, 等等; 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 各基站设备在不同频段可以采 用不同的扇区协作分组。
首先, 基站设备 Bal的扇区分组装置 100确定多个扇区分组, 所 述多个扇区分组中每一个扇区分组包括所述基站设备所辖扇区以及 该扇区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具体地, 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几种固 定的扇区分组结构, 例如图 4a、 4b、 4c 所示的扇区分组结构。 基站 设备 Bal的扇区分组装置 100根据系统设定来确定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在内的扇区分组, 例如扇区 al、 c3、 d2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a2、 a3所组成的扇区分组。
然后,基站设备 Bal的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基于预定规则, 从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 在内的扇区分组中确定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并且从多个均包括了扇区 al 在内的扇区分组中 确定在若干其他频段各自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这里的第一频段仅 包括基站设备 Bal的部分频段。 优选地,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基站设 备 Bal在上述各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彼此不同。
然后, 基站设备 Bal在任一频段, 与该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 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由各自的信 号传输处理装置 104对处于该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 的信号交叠区域的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具体地, 系统可以设定所有基站设备在相同频段采用同一扇区分
.该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各 基站设备的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102根据系统设定来确定该基站设 备在各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例如, 系统可以设定: 在频段 Fi,各基站设备采用图 4a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确定各自 在该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即基站设备 Bal在频段 Fi所采用 的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c3、 d2, 基站设备 Ba2在频段 Fi所采 用的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b3、 gl , 等等; 在频段 Fii, 各基站 设备采用图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中的扇区分组来确定各自在该频段 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即基站设备 Bal在频段 Fii所采用的扇区协 作分组包括扇区 al、 b3、 c2, 基站设备 Ba2在频段 Fii所采用的扇区 协作分组包括扇区 a2、 g3、 fl , 等等。
系统设定如图 4a、 4b、 4c 所示的不同扇区分组结构是一种较佳 的形式。 其中, 三个均包括扇区 al的扇区分组分别为: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b3、 c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这三个扇区分组包括了扇区 al的所有相邻扇区, 并且其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扇区 al 的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在另一个具 体实施例中, 系统可以仅设定如图 4a、 4b所示扇区分组结构, 所有 基站设备在相同频段仅采用其中一种来作为各自在该频段所采用的 扇区协作分组。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均包括扇区 al 的各扇区分 组可以是: 扇区 al、 c3、 d2组成的扇区分组、 扇区 al、 c2、 c3组成 的扇区分组。
以上对本发明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 限于特定的系统、 设备和具体协议, 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 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Claims (28)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 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小区包括一个或多 个扇区, 每个扇区分别配置一个所述基站设备,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a. 确定所述基站设备在一个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 组, 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所述基站设备所辖的扇区及其一个或 多个相邻扇区;
    b. 在所述第一频段, 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 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对处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的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
    确定多个扇区分组, 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每一个扇区分组包括所 述基站设备所辖扇区以及该扇区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所述步骤 a还包括:
    基于预定规则, 从多个扇区分组中确定一个为所述基站设备在第 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规则包 括:
    在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轮换一个作为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4.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扇 区分组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所述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扇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a还包 接收来自一个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息, 所述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设备所辖扇区所属第 一扇区协作分组所包括的扇区; 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7.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 中所述步骤 b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设备所服务的处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 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的一个移动终端所发送的用户干扰报告; 以及 如果所述用户干扰报告指示该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 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的干扰功率与该移动终端 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设备的信号功率的比值高出一个预定阈值, 则 向该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发送请求其与该基 站设备联合为该移动终端提供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请求。
  8.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 中所述步骤 b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 邻基站设备的请求所述基站设备与其联合为一个移动终端提供多输 入多输出传输的请求; 以及
    根据所述基站设备的可用服务资源判断是否接受该请求; 以及 如果接受该请求, 则所述基站设备与该相邻基站设备联合为所述 移动终端提供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9. 9.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第一频段包括所述基站设备的所有频段。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包 括所述基站设备的部分频段; 其中,
    所述步骤 a还包括:
    基于所述预定规则, 从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为若干其他频段确定 其各自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步骤 b 还包括:
    在所述若干其他频段中任一其他频段, 与该其他频段所采用的扇 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对 处于该其他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 的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或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 规则包括:
    工作在所述若干其他频段和所述第一频段上的各个扇区协作分 组彼此不同。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 扇区分组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所述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
  15. 15. —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设备中用于对移动终端进行多输 入多输出传输的接入处理装置,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小区包括 一个或多个扇区, 每个扇区分别配置一个所述基站设备, 所述接入处 理装置包括:
    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基站设备在一个第一频段 所采用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包括所述基站设 备所辖的扇区及其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信号传输处理装置, 用于在所述第一频段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 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对处于所述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的移动终端进行多输 入多输出传输。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入处理 装置还包括:
    扇区分组装置, 用于确定多个扇区分组, 所述多个扇区协作分组 中每一.
    个或多个相邻扇区; 所述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还用于: 基于预定规则, 从所述多个 扇区协作分组中确定一个为所述基站设备在第一频段所采用的第一 扇区协作分组。
  17.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预定规则包括:
    在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轮换一个作为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18.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所述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19.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有相邻扇区。
  20. 20.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还用于:
    接收来自一个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扇区协作分组相关信息, 所述 第一扇区协作分组相关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设备所辖扇区所属第 一扇区协作分组所包括的扇区; 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相关信息确定第一扇区协作分组。
  21. 21. 根据权利要求 15至 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 征在于,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处理装置还用于:
    接收所述基站设备所服务的处于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 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的一个移动终端所发送的用户干扰报告; 以及 如果所述用户干扰报告指示该移动终端所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 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的干扰功率与该移动终端 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设备的信号功率的比值高出一个预定阁值, 则 向该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发送请求其与该基 站设备联合为该移动终端提供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请求。
  22. 22. 根据权利要求 15至 21 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 征在于, 其中所述信号传输处理装置还用于: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扇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 邻基站设备的请求所述基站设备与其联合为一个移动终端提供多输 入多输出传输的请求; 以及
    根据所述基站设备的可用服务资源判断是否接受该请求; 以及 如果接受该请求, 则所述基站设备与该相邻基站设备联合为所述 移动终端提供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23. 23. 根据权利要求 15至 2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包括所述基站设备的所有频段。
  24. 24.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频段包括所述基站设备的部分频段; 其中,
    所述扇区协作分组确定装置还用于:
    基于预定规则, 从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为若干其他频段确定其各 自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25. 25. 根据权利要求 24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处理装置还用于:
    在所述若干其他频段中任一其他频段, 与该其他频段所采用的扇 区协作分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相邻扇区所配置的相邻基站设备合作, 对 处于该其他频段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中的各扇区的信号交叠区域 的移动终端进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26. 26. 根据权利要求 24或 25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规则包括:
    所述若干其他频段和所述第一频段各自所采用的扇区协作分组 不同。
  27.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各扇区分组中的所述相邻扇区彼此不同。
  28.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接入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所述多个扇区分组中的相邻扇区覆盖了所述基站设备所辖扇区的所 有相邻扇区。
CN200880128945.4A 2008-08-18 2008-08-18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017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8/001480 WO2010020063A1 (zh) 2008-08-18 2008-08-18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7459A true CN102017459A (zh) 2011-04-13
CN102017459B CN102017459B (zh) 2014-04-16

Family

ID=4170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945.4A Active CN102017459B (zh) 2008-08-18 2008-08-18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18035B2 (zh)
EP (1) EP2317669A4 (zh)
JP (1) JP5528448B2 (zh)
KR (1) KR101413502B1 (zh)
CN (1) CN102017459B (zh)
WO (1) WO2010020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0405B (zh) * 2009-02-27 2013-11-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输入多输出合作通信方法、预编码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JP5341026B2 (ja) * 2010-06-08 2013-11-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340601B2 (en) * 2010-09-20 2012-12-25 Intel Corporation MU MIMO support with highly directional antennas
US8873477B2 (en) * 2010-10-29 2014-10-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20140046518A (ko) * 2012-10-04 2014-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9107229B2 (en) 2012-12-03 2015-08-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ignaling for sectorized beam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455814B1 (ko) * 2013-03-19 2014-11-03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용 안테나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US20160057768A1 (en) * 2013-05-03 2016-0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5109492A1 (zh) * 2014-01-23 2015-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第一基站及流媒体分段获取方法
CN113329505A (zh) * 2014-11-28 2021-08-31 索尼公司 频谱资源管理装置和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US10763942B2 (en) 2015-05-12 2020-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beam selection
CN107306518B (zh) * 2016-02-22 2021-06-25 韩国科学技术院 基于分束多路访问的协同传输方法及执行其的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022A (zh) * 2005-06-07 2006-12-1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自适应多天线分集的装置及其方法
US20070081448A1 (en) * 2005-10-06 2007-04-12 Mansoor Ahmed Partially coherent transmission for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43459A1 (ja) * 2005-10-07 2007-04-19 Nec Corporation 複数の基地局と移動局による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150868A (zh) * 2007-11-13 2008-03-26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mimo技术移动台主导移动通信系统中滚动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2278B2 (en) * 2003-07-03 2007-11-27 Rotan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throughput multiple radio sectorized wireless cell
JP2009529810A (ja) * 2006-01-13 2009-08-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に基づくアンテナ選択を使用して伝送ダイバーシティ及び空間多重化を達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2642675B1 (en) * 2006-03-20 2018-03-14 Fujitsu Limite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MIMO-OFDM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8254927B2 (en) * 2006-09-11 2012-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FN and signaling mechanisms for softer handoff groups
US8340070B2 (en) * 2006-10-03 2012-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S2365436T3 (es) * 2006-10-10 201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ación de pilotos de enlace ascencendente en su-mimo y sdma para sistemas sc-fdm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022A (zh) * 2005-06-07 2006-12-1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自适应多天线分集的装置及其方法
US20070081448A1 (en) * 2005-10-06 2007-04-12 Mansoor Ahmed Partially coherent transmission for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43459A1 (ja) * 2005-10-07 2007-04-19 Nec Corporation 複数の基地局と移動局による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150868A (zh) * 2007-11-13 2008-03-26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mimo技术移动台主导移动通信系统中滚动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00541A (ja) 2012-01-05
US8718035B2 (en) 2014-05-06
EP2317669A1 (en) 2011-05-04
WO2010020063A1 (zh) 2010-02-25
KR101413502B1 (ko) 2014-07-01
CN102017459B (zh) 2014-04-16
JP5528448B2 (ja) 2014-06-25
EP2317669A4 (en) 2013-11-06
US20110142164A1 (en) 2011-06-16
KR20110044302A (ko) 201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7459A (zh) 多扇区协作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分组实现方法及装置
US94143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el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KR100956493B1 (ko) 적응형 섹터화를 위한 채널 품질 보고
EP286520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cell configuration
US8849353B2 (en) Method of grouping users to reduce interference in MIMO-based wireless network
KR101498048B1 (ko) 협력적 mimo를 사용하는 셀 경계 사용자를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EP2312886A1 (en) Method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among base stations
EP2294883B1 (en) Grouping user terminals into different coordination scheme groups
TW200537836A (en) A measurement method for spatial scheduling
WO2010048743A1 (zh) 多扇区合作通信的合作类型转换技术
JP2013516799A (ja) ダウンリンクマルチアンテナマルチ基地局干渉協調方法と基地局
KR20130015434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전송을 제어하는 단말과 그의 협력 전송 제어 방법
CN103348603A (zh) 用于优化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201603370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US9059752B2 (en) Multicellula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in a decentralized network
JP5475760B2 (ja) セルラ・ネットワーク内のマルチユーザ・アンテナ・ビーム形成をサポート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223132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20210352622A1 (en) Network node,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beamformed signa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u et a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Sivaraj et al. Future radio access, Wi-Fi-LTE, LTE-advanced: the path to 5G
WO2010073059A1 (zh) 协作通信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基站、程序和存储介质
CN102064865A (zh) 一种利用多基站端的多天线消除移动用户阴影区的方法
Thiele et al. Cooperative multi-user MIMO based on limited feedback in downlink ofdm systems
Li et al. Dynamic clustering for multicell cooperative process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Łapszow et al. User Specific Tilt in multicel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cellula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388 Jinqiao ningqiao Road, Pudong,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No. 388 Nanjing Road, Jinqiao, Shanghai, Pudong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