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6154A - 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06154A CN102006154A CN2010105483363A CN201010548336A CN102006154A CN 102006154 A CN102006154 A CN 102006154A CN 2010105483363 A CN2010105483363 A CN 2010105483363A CN 201010548336 A CN201010548336 A CN 201010548336A CN 102006154 A CN102006154 A CN 1020061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de channel
- data
- data packet
- code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打包,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就是一个码道所发送的比特数目;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各个码道接收的情况来选择发送的数据包;对于新的数据包首先进行循环冗余检验编码、纠错编码和调制;接收端对于收到的数据首先进行去扰、多码道解扩,多码道解扩之后对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和校验;接收端通过反向信道将各个码道的接收情况告诉发送端。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吞吐效率;有效的降低了系统的重传次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是一种结合了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两者优点的差错控制技术,特别适合在时变信道中的数据传输。多码道技术利用各个道码之间的正交性,在同一时刻利用多个码道发送多个信息比特,这种技术特别适合高速数据业务的发展,因此基于多码道以及相关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多码道的混合ARQ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现有的文献中所研究的基于多码道的混合ARQ技术都是当所有码道的数据都传输正确时才接收数据,也就是说多个码道中只要有一个码道的数据发生错误,就需要重传所有码道的数据,当信道条件不好的时候,这种方法的效率是很低的,因为当信道不好时,所有码道同时正确的概率较小,在很多时候时一部分码道的数据正确而另一部分码道的数据错误,在重传的时候就浪费了系统的资源,同时传输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为了克服传统多码道混合ARQ方法中效率较低的缺点,从而能够在时变信道实现高效快速的数据传输。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打包,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就是一个码道所发送的比特数目;
第二步: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各个码道接收的情况来选择发送的数据包,如果某码道传输正确,则选择一个新的数据包来进行发送,如果某码道上一帧传输的数据错误,则重传该数据包,首次发送的时候假设每个码道的接收都是正确的,即首次是选择N个新的数据包进行发送;
第三步:对于新的数据包首先进行循环冗余检验编码、纠错编码和调制,接着进行多码道的扩频,然后将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相加,最后加扰并存储在发送端的缓存器里;如果需要重传某数据包,则到相应的缓存器内取出该数据包所对应的数据;
第四步:接收端对于收到的数据首先进行去扰、多码道解扩,多码道解扩之后对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和校验,如果校验和等于0,则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校验和不等于0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错误的;
第五步:接收端通过反向信道将各个码道的接收情况告诉发送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由于该方法仅仅传输那些有错码道中的数据,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吞吐效率。(2)有效的降低了系统的重传次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的流程图。
图2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平均传输次数的理论曲线。
图3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吞吐量的理论曲线。
图4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吞吐量比较(码道数=2)。
图5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吞吐量比较(码道数=6)。
图6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平均传输次数的性能比较(码道数=2)。
图7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平均传输次数的性能比较(码道数=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发明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打包,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就是一个码道所发送的比特数目。
第二步: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各个码道接收的情况来选择发送的数据包。如果某码道传输正确,则选择一个新的数据包来进行发送,如果某码道上一帧传输的数据错误,则重传该数据包。首次发送的时候假设每个码道的接收都是正确的,即首次是选择N个新的数据包进行发送。
第三步:对于新的数据包首先进行循环冗余检验编码、纠错编码和调制,接着进行多码道的扩频,然后将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相加,最后加扰并存储在发送端的缓存器里。如果需要重传某数据包,则只需要到相应的缓存器内取出该数据包所对应的数据就可以了。
第四步:接收端对于收到的数据首先进行去扰、多码道解扩,多码道解扩之后对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和校验。如果校验和等于0,则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校验和不等于0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错误的。
第五步:接收端通过反向信道将各个码道的接收情况告诉发送端。
实施例
在传统的多码道HARQ(MC-HARQ)中,接收端必须等到N码道的数据全部正确,才开始发送新的N个数据包,否则在每一次重传中都发送原来的N数据包。而在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SR-MC-HARQ)中,由于存在着选择重传的功能,因此新的数据包不需要等到原来的N个码道的数据包全部正确才能发送,只要该码道的数据被正确接收,那么在下次传输中就可以选择新的数据包进行发送,这样每一个数据包的平均传输次数就是以一个码道的正确与否有关。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做如下假设:
1.传输的码道数目为N。
2.每个码道传输之后的错误概率是相同的,记为pe。
3.采用第一类混合ARQ的重传策略。
基于以上假设,下面重点分析两种方法的平均传输次数和吞吐量,首先分析传统MC-HARQ的平均传输次数和吞吐量。如果令p1表示N个码道一次传输正确的概率,那么可得:
p1=(1-pe)N
当N个码道中某些码道的数据有错误时,发送端就需要重传刚才发送的N个码道上的数据,由于采用第一类混合ARQ的重传策略,既对于传错的码道丢弃,在接收端不合并,但是上次传输正确的码道在接收端保留,如果原先有错的码道在重传的时候都被正确接收了,那么N个码道的数据传输就成功了,至于原先正确传输的数据包在重传时的情况并不影响系统的传输,因为在前面的传输中已经将正确码道的数据存储在接收端了。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要计算重传之后的正确概率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
1、N个码道中一定有一部分码道在前面的传输时是错误的,否则就没有重传的必要了。
2、重传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在前面传输中有错的码道的情况,对于那些在前面传输中正确的码道并不考虑。
如果令p2表示N个码道经过两次传输之后正确的概率,基于上面的分析可得:
N个码道经过三次传输才正确的概率为:
更进一步,可以得出n>3次传输之后正确的概率为:
根据上面传输次数的概率分布,可以得出在传统的多码道混合ARQ系统中,N个码道被正确接收的平均传输次数为:
由于pn的表达式比较复杂,特别式当N的取值比较大时,上式得不出一个封闭得表达式,为了简单,假设码道的数目为2,这样可以得出
当码道数目为2时,当每个码道的错误概率为pe的情况下可得平均传输次数为:
利用计算机仿真,可以得出MC-HARQ中平均传输次数的理论曲线,如图2所示。
在多码道混合ARQ系统中,定义吞吐量为平均每次传输中接收端正确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由上面关于平均传输次数的分析可知,MC-HARQ的吞吐量为:
当码道数为2时,吞吐量为:
利用计算机仿真,可以得出MC-HARQ中吞吐量的理论曲线,如图3所示。
SR-MC-HARQ的平均传输次数和吞吐量性能分析如下:
由假设可知,一个数据包第一次传输就被正确接收的概率为(1-pe);当第一次传输的时候没有被正确接收,由于采用第一类混合ARQ,因而重传后的正确概率为pe n-1(1-pe)。因此可得平均传输次数的概率分布为:
p(ave_numSRMCHARQ=n)=pe n-1(1-pe) n=1,2,…
那么平均传输次数为:
经化简可得:
图2比较了两种方案的平均传输次数。从图中可知,本文提出的SR-MC-HARQ的平均传输次数要比现有的MC-HARQ的要低,在信道条件较差的时候平均传输次数的降低更加明显。和前面一样,定义吞吐量为平均每次传输中接收端正确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由于一次发送N个数据包,而每个数据包被正确接收时的平均传输次数为E(ave_numSRMCHARQ),因此可得此时的吞吐量为:
图3比较了两种方案的吞吐量。从图中可知,本文提出的SR-MC-HARQ的吞吐量总的来说比现有的MC-HARQ的要高,但是在信道条件很好和很差的两个极端情况下,两者的吞吐量差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当信道条件很好时,N个码道上的数据基本上一次就能被正确接收,基本不需要重传,因此有无选择重传的机制并不重要。而当信道条件很差时,N个码道上的数据基本都是错的,要传输很多次才能被正确接收,也就是说选择重传时每次都要选择接近N个码道的数据进行重传,因此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下,两种方案的理论吞吐量是比较接近的。
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码道为2和6时,两种方案的吞吐量性能比较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SR-MC-HARQ的吞吐量要明显优于现有的MC-HARQ,这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码道为2和6时,两种方案的平均传输次数性能比较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SR-MC-HARQ的平均传输次数要明显小于现有MC-HARQ的平均传输次数,而且在信噪比较低时候,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Claims (1)
1.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打包,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就是一个码道所发送的比特数目;
第二步: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各个码道接收的情况来选择发送的数据包,如果某码道传输正确,则选择一个新的数据包来进行发送,如果某码道上一帧传输的数据错误,则重传该数据包,首次发送的时候假设每个码道的接收都是正确的,即首次是选择N个新的数据包进行发送;
第三步:对于新的数据包首先进行循环冗余检验编码、纠错编码和调制,接着进行多码道的扩频,然后将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相加,最后加扰并存储在发送端的缓存器里;如果需要重传某数据包,则到相应的缓存器内取出该数据包所对应的数据;
第四步:接收端对于收到的数据首先进行去扰、多码道解扩,多码道解扩之后对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和校验,如果校验和等于0,则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校验和不等于0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错误的;
第五步:接收端通过反向信道将各个码道的接收情况告诉发送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483363A CN102006154A (zh) | 2010-11-18 | 2010-11-18 | 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483363A CN102006154A (zh) | 2010-11-18 | 2010-11-18 | 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06154A true CN102006154A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381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483363A Pending CN102006154A (zh) | 2010-11-18 | 2010-11-18 | 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0615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81022A (zh) * | 2018-05-30 | 2018-11-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数据报加扰查表转发的网络节点装置和方法 |
CN115361103A (zh) * | 2022-08-18 | 2022-11-18 | 陈冠宇 | 用于选择-重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协议的缓冲区管理机制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5535A (zh) * | 2003-02-20 | 2003-11-12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重传数据的盲信号干扰比估计方法 |
CN101022593A (zh) * | 2007-03-14 | 2007-08-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无线通信上行分组调度的方法 |
CN101385297A (zh) * | 2006-02-13 | 2009-03-11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符号级均衡器的以hsdsch符号速率更新的滤波器权重估计设备 |
WO2010048747A1 (zh) * | 2008-10-31 | 2010-05-06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多通道harq接收反馈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
2010
- 2010-11-18 CN CN2010105483363A patent/CN10200615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5535A (zh) * | 2003-02-20 | 2003-11-12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重传数据的盲信号干扰比估计方法 |
CN101385297A (zh) * | 2006-02-13 | 2009-03-11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符号级均衡器的以hsdsch符号速率更新的滤波器权重估计设备 |
CN101022593A (zh) * | 2007-03-14 | 2007-08-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无线通信上行分组调度的方法 |
WO2010048747A1 (zh) * | 2008-10-31 | 2010-05-06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多通道harq接收反馈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81022A (zh) * | 2018-05-30 | 2018-11-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数据报加扰查表转发的网络节点装置和方法 |
CN108881022B (zh) * | 2018-05-30 | 2020-11-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数据报加扰查表转发的网络节点装置和方法 |
CN115361103A (zh) * | 2022-08-18 | 2022-11-18 | 陈冠宇 | 用于选择-重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协议的缓冲区管理机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522728B2 (ja) | Harq方式を使用する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1136722B (zh) | 一种适用于高速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方法及传输设备 | |
CN101662346B (zh) |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 |
US7650560B2 (en) | Packe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optimized punctured convolution codes | |
US916673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rame aggregation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 |
US20090031185A1 (en) | Hybrid arq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et-based networks | |
CN102013966B (zh) |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 |
EP1638239A1 (en) | Extended repeat request schem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00578990C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速率适配 | |
CN102318254A (zh) |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4301077A (zh) |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 |
CN102833051B (zh) | 基于反馈的喷泉编码广播方法 | |
CN104780029B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相关装置 | |
EP1776797A1 (en) | Packet-based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ransmission | |
CN104579579B (zh) | 一种大数据包传输方法和系统 | |
US7664141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creasing a transmission delay in a multi-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 |
CN102546131B (zh) | 无线链路信号的更软合并方法和设备 | |
Zhang et al. | Dual XOR in the air: a network coding based retransmission scheme for wireless broadcasting | |
CN102223216A (zh) | 组播传输中网络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 |
CN103354489A (zh) | 非正交全分集协作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01656604A (zh) | 混合自动重传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102006154A (zh) | 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 |
CN1863034B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重传数据发送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1282202A (zh) |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 |
CN110730054A (zh) | 一种基于harq的业务信道重复发送的重传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