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6080A -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6080A
CN102006080A CN 201010536175 CN201010536175A CN102006080A CN 102006080 A CN102006080 A CN 102006080A CN 201010536175 CN201010536175 CN 201010536175 CN 201010536175 A CN201010536175 A CN 201010536175A CN 102006080 A CN102006080 A CN 102006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ength
high level
low level
binar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361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义
李建成
许拔
唐朝京
任天鹏
陈柯
杨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0105361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06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06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6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技术方案是读写器将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编码:将二进制数据每两比特分为一组,将每组数据编码为一定长度的高电平与固定长度的低电平的组合,根据其中高电平的长度区分不同的二进制数据。本发明提供的编码方法使信号占用带宽窄,频谱效率好,单位比特能够为标签提供更多的能量,较好地解决了无源标签能量供应的问题;在信号占用带宽相同的前提下,同现有方法比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并为标签提供相同的能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识别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中从读写器到标签的数据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通信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获取标签上存储的识别信息,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对读取的标签信息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
RFID系统可以分为两类:无源RFID系统与有源RFID系统,两者主要区别在标签端。无源RFID系统的标签需要从读写器发射来的射频信号中获取能量,而有源RFID系统的标签自身能够提供能量。
在无源RFID系统中,读写器利用经编码和调制过后的射频信号发送信息给标签,一方面通过射频信号向标签提供能量,另一方面通过标签后向散射的信号对其进行识别。读写器和标签之间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为了保证标签能够获得足够高的能量,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措施:一是增加读写器到标签的射频信号作用时间;二是在由读写器到标签的通信链路中,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尽量增大使用高电平的概率,减小低电平的使用概率。措施一虽然能够提高标签端获得的能量,但影响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了频谱效率,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措施二来解决无源RFID系统中标签的能量供应问题。
对于无源RFID系统,现有的国际标准中读写器端的编码方法通常包括:Manchester编码和PIE编码(Pulse Interval Encoding,脉冲间隔编码),例如:ISO 18000-6 Type B中采用了Manchester编码;而ISO 18000-6 Type A与ISO 18000-6 Type C / EPC UHF Class 1 Generation 2中均采用PIE编码。 
Manchester编码利用波形电平的变化来区分数据:电平由低变高时,代表数据“0”;电平由高变低时,代表数据“1”;且相位的跳变发生在符号周期的中间时刻。Manchester编码中携带了丰富的定时和同步信息,是一种自同步编码;同时编码无直流漂移,实现简单。然而,对于无源RFID系统而言,Manchester编码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编码后的信号中高、低电平出现的概率均为50%,标签的能量供应效率不高。PIE编码中数据“0”和“1”均表示为一定长度的高电平后接固定长度的低电平的形式,如图1所示,通过增大数据“1”中高电平的持续时间,有效地解决了Manchester编码中标签端能量供应不足的问题。然而,由于通过引入更长的高电平来表示数据“1”,导致单位比特的传输时间变长,在相同信道带宽的约束下,降低了读写器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编码方法的不足,通过引入多比特同时编码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增大频谱效率、提高读写器端数据传输速率的编码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技术方案1),读写器将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编码:
将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按每两比特进行分组,如果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奇数位,则需对其进行补“0”后再分组。
对每组数据,按如下方式进行编码:
对数据分组“00”,用长度为L1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01”,用长度为L2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1”,用长度为L3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0”,用长度为L4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上述编码方式同时满足:L = L1 < L2 < L3 < L4。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技术方案2),读写器将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编码:
对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按每两比特进行分组,如果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奇数位,则需对其进行补“0”后再分组。
对每组数据,按如下方式进行编码:
对数据分组“00”,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1的高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01”,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2的高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1”,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3的高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0”,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4的高电平表示;
上述编码方式同时满足:L = L1 < L2 < L3 < L4。
综上所述,在无源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端采用本发明的数据编码方法与采用PIE编码方法相比:在数据传输速率相等的情况下,信号占用的带宽更窄,频谱效率更好,单位比特能够为标签提供更多的能量,更好地解决了无源标签能量供应的问题;在信号占用带宽相同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为标签提供与PIE编码相当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PIE编码一具体实施例的数据符号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数据符号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数据符号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编码实例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编码实例示意图;
图6为分别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一具体实施例与PIE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编码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编码方法,图1给出了PIE编码一具体实施例的数据符号示意图。在图1中,数据“1”用长度为1.5Ts的高电平后接长为0.5Ts的低电平表示;数据“0”用长度为0.5Ts的高电平后接长为0.5Ts的低电平表示。其中,Ts为单位参考时间长度,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具体要求确定。
图2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数据符号示意图,在图2中:
二进制数据分组“00”编码成:长度为L1=0.5Ts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0.5Ts的低电平;
二进制数据分组“01”编码成:长度为L2=1.5Ts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0.5Ts的低电平;
二进制数据分组“11”编码成:长度为L3=2.5Ts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0.5Ts的低电平;
二进制数据分组“10”编码成:长度为L4=3.5Ts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0.5Ts的低电平。
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满足L = L1 < L2 < L3 < L4的要求。
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数据符号示意图,在图中:
二进制数据分组“00”编码成:长度为0.5Ts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0.5Ts的高电平;
二进制数据分组“01”编码成:长度为0.5Ts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1.5Ts的高电平;
二进制数据分组“11”编码成:长度为0.5Ts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2.5Ts的高电平;
二进制数据分组“10”编码成:长度为0.5Ts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3.5Ts的高电平。
假设读写器端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0111001011000100110101”。
按照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具体实施例,首先将待发送的数据按每两比特进行分组,分组为:“01 | 11 | 00 | 10 | 11 | 00 | 01 | 00 | 11 | 01 | 01”,然后按图2所示的方案将上述数据编码成:“+++-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代表长度为0.5Ts的持续高电平,“-”代表长度为0.5Ts的持续低电平。图4表示上述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采用图2所示技术方案的编码结果。
按照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具体实施例,首先将待发送的数据按每两比特进行分组,分组为:“01 | 11 | 00 | 10 | 11 | 00 | 01 | 00 | 11 | 01 | 01”,然后按图3所示的方案将上述数据编码成:“-+++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代表长度为0.5Ts的持续高电平,“-”代表长度为0.5Ts的持续低电平。图5表示上述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采用图3所示技术方案的编码结果。
下面以图2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具体实施例为对象,研究当读写器的数据传输速率相等与信号占用的带宽相等这两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编码方法与PIE编码方法的性能对比,主要体现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当两种方法中读写器的数据传输速率相等时,本发明的编码方法能为每比特提供更多的能量,有效地解决无源标签的能量供应问题,特别是调制深度越高时优势越明显,同时编码信号占用的带宽比PIE编码信号窄,频谱效率高;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当两种方法中编码信号占用带宽相等时,本发明的数据传输速率更高,单位比特能够提供与PIE编码相当的能量。
Figure 552395DEST_PATH_IMAGE002
 当数据传输速率相等时
假设图1中的单位参考时间Ts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图2中单位参考时间Ts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同时假设两幅图中对应的高、低电平都分别为:VH和VL;两者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时,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此时两种编码方法单位比特提供给标签的能量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95634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501470DEST_PATH_IMAGE026
式相减得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Figure 21313DEST_PATH_IMAGE034
式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编码方法每比特能够为标签提供更多的能量,特别是调制深度越高时(此时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越大)优势越明显。
下面分析当数据传输速率相等时,两种编码信号占用带宽的情况,进而比较两者的频谱效率:
图6为分别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一具体实施例与PIE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编码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对比图。图6的横坐标代表数字化频率,纵坐标代表功率谱归一化幅度。曲线61表示按照图2所示方式进行编码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曲线62按照图1所示方式(PIE编码)进行编码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从图上可以看出,两者的第一个零点带宽均为2/Ts,由编码的单位参考时间Ts决定。两者的信号带宽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Figure 586418DEST_PATH_IMAGE042
式可以看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说明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编码信号占用的带宽比PIE编码信号占用的带宽窄,频谱效率高。
Figure 34979DEST_PATH_IMAGE004
 当编码信号占用的带宽相等时
根据上面的条件可知,当两者的编码信号的带宽相等时,要求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而此时读写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可以看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说明在相同的信道带宽约束的前提下,本发明提出的编码方法能有效提高读写器端的数据传输速率。
另外,根据式
Figure 52744DEST_PATH_IMAGE026
Figure 251645DEST_PATH_IMAGE030
可知,此时单位比特给标签提供的能量分别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4
两者相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6
因为低电平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非常小,因此上式趋近于0。可以看出,当两者编码信号占用的带宽相等时,本发明的编码方法的每比特能够提供与PIE方法相当的能量。

Claims (2)

1.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读写器将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编码:
将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按每两比特进行分组,如果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奇数位,则需对其进行补“0”后再分组;
对每组数据,按如下方式进行编码:
对数据分组“00”,用长度为L1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01”,用长度为L2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1”,用长度为L3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0”,用长度为L4的高电平后接长度为L的低电平表示;
上述编码方式同时满足:L = L1 < L2 < L3 < L4。
2.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读写器将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编码:
对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按每两比特进行分组,如果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奇数位,则需对其进行补“0”后再分组;
对每组数据,按如下方式进行编码:
对数据分组“00”,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1的高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01”,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2的高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1”,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3的高电平表示,
对数据分组“10”,用长度为L的低电平后接长度为L4的高电平表示;
上述编码方式同时满足:L = L1 < L2 < L3 < L4。
CN 201010536175 2010-11-09 2010-11-09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Pending CN102006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6175 CN102006080A (zh) 2010-11-09 2010-11-09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6175 CN102006080A (zh) 2010-11-09 2010-11-09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6080A true CN102006080A (zh) 2011-04-06

Family

ID=4381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36175 Pending CN102006080A (zh) 2010-11-09 2010-11-09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0608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2312A (zh) * 2011-06-10 2012-09-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的读写器到标签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279984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946255A (zh) * 2012-10-17 2013-0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368459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编码方法
CN105553624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广西大学 一种可预测的数据通信编码
CN103684594B (zh) * 2012-08-31 2016-11-30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编码方法
CN107851172A (zh) * 2015-07-21 2018-03-27 意法半导体国际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应答器和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13411274A (zh) * 2021-05-14 2021-09-17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编码以及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2986A (zh) * 2002-06-20 2005-08-3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控制的平衡的非均匀信道代码
CN1862565A (zh) * 2005-05-11 2006-11-15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被动式射频识别系统的编码格式
CN101406014A (zh) * 2006-10-18 2009-04-08 株式会社石田 编码装置、脉冲再现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1620664A (zh) * 2008-07-03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阅读器向标签传输数据信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2986A (zh) * 2002-06-20 2005-08-3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控制的平衡的非均匀信道代码
CN1862565A (zh) * 2005-05-11 2006-11-15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被动式射频识别系统的编码格式
CN101406014A (zh) * 2006-10-18 2009-04-08 株式会社石田 编码装置、脉冲再现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1620664A (zh) * 2008-07-03 2010-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阅读器向标签传输数据信息的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9840A (zh) * 2011-05-2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2159426A1 (zh) * 2011-05-23 2012-1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682312A (zh) * 2011-06-10 2012-09-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的读写器到标签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368459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编码方法
CN103684594B (zh) * 2012-08-31 2016-11-30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编码方法
CN102946255A (zh) * 2012-10-17 2013-0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2946255B (zh) * 2012-10-17 2016-04-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解码方法
CN107851172A (zh) * 2015-07-21 2018-03-27 意法半导体国际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应答器和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7851172B (zh) * 2015-07-21 2021-06-11 意法半导体国际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应答器和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5553624A (zh) * 2015-12-31 2016-05-04 广西大学 一种可预测的数据通信编码
CN105553624B (zh) * 2015-12-31 2019-04-05 广西大学 一种可预测的数据通信编码
CN113411274A (zh) * 2021-05-14 2021-09-17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编码以及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6080A (zh) 一种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0428263C (zh) 基于超宽带无线脉冲方式的射频卡或射频标签
CN101620664A (zh) 一种阅读器向标签传输数据信息的方法
CN103020568A (zh) 基于标签id预处理的rfid防碰撞方法
CN101673195A (zh) 一种射频识别中的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US9509344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bi-level binary digital baseband symbols
CN103473524A (zh) Rfid多标签识别方法、阅读器和标签
CN102257767A (zh) 在基于磁场的低频无线通信中配置物理层的方法,以及存储执行该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2567767A (zh) Rfid系统的电子标签的解调器电路
CN115296737B (zh) 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adm-gsmppm星座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01136051A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到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1989329B (zh) 一种应用于射频识别系统中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2043936B (zh) 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620663B (zh) 一种在无源射频识别系统中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2682312A (zh)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的读写器到标签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0573544C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到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279984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00259363A1 (en) Secondary Data Channels in RFID Systems
CN103095622B (zh) 一种适用于iso14443协议的bpsk信号恢复电路
CN106508105B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读写器到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
KR20140124947A (ko) 고속 데이터 전송이 가능한 태그 장치 및 그 통신 방법
CN101616109B (zh) 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到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2946255B (zh)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解码方法
CN102055482B (zh) 一种应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端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01136052A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阅读器到标签的信息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