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0009B - 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0009B
CN101990009B CN200910160241.1A CN200910160241A CN101990009B CN 101990009 B CN101990009 B CN 101990009B CN 200910160241 A CN200910160241 A CN 200910160241A CN 101990009 B CN101990009 B CN 101990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ain part
mobile device
extension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02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0009A (zh
Inventor
洪崇庭
黄奂衢
黄贵强
邓颖聪
邓佩玲
陈奕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602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0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0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0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00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外观件与一天线。外观件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天线包括一主体部与一延伸部。其中,天线的主体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相邻于外观件的底部。此外,天线的主体部定义出一虚拟线,以与外观件的底部包围主体部的周围。天线的延伸部设置在外观件上。此外,天线的延伸部与主体部分别设置在虚拟线的两侧,且在电性上互不相连。

Description

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移动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天线中浮接的延伸部来提升助听器相容性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的发展过程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提出了有关于助听器相容性(Hearing AidCompatibility,HAC)的规范,以界定助听器和多种通信设备的并用性与安全性。在助听器相容性的规范下,手机厂商有义务将手机的电磁干扰(EMI)限制在额定值(threshold)以下,其中所谓的电磁干扰包括电场及磁场对助听器的干扰及耐受能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助听器相容性所要解决的不单只是电场对助听器的影响,同时磁场的干扰也是不能忽视地,其规定手机周围的电场值必须小于84.1V/m,且磁场值必须小于0.25A/m。此外,手机厂商更推出了若干型号符合助听器相容性规范的手机,以便利用电话线圈(telecoil)的电磁感应功能将音频信号传输给助听器。
针对符合助听器相容性规范的手机的实现,现有技术大多是借由增加天线与受话器(receiver)之间的距离,来达到助听器相容性规范所界定的电磁干扰的限制。其中,天线与受话器之间距离的增加,必须借由更改天线的设置位置来实现。然而,现有技术大多只能借由外接式天线(extemal antenna)的设置,来达到天线的设置位置的变动。此种作法不仅限制了手机的外型设计,更影响了手机在微型化以及应用上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利用天线中浮接的延伸部来提升助听器相容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外观件与一天线。外观件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天线包括一主体部与一延伸部。其中,天线的主体部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相邻外观件的底部。此外,天线的主体部定义出一虚拟线,以与外观件的底部包围主体部的周围。天线的延伸部设置在外观件上,并与主体部分别设置在虚拟线的两侧,且天线的主体部与延伸部在电性上互不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的延伸部包括一片状金属件。其中,片状金属件设置在外观件的内壁。此外,片状金属件与主体部在投影垂直面上所产生的间距介于0.5至3毫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移动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机体与一第二机体。其中,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互叠置,以定义出外观件的容置空间。此外,天线的延伸部设置在第一机体或/与第二机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的延伸部包括一第一曲线状金属件,设置在第一机体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并分别以虚拟线与第一机体的底部的侧边相交的两交点为起点与终点围绕在第一机体的周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天线的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二曲线状金属件,设置在第二机体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并分别以虚拟线与第二机体的底部的侧边相交的两交点为起点与终点围绕在第二机体的周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动装置还包括一受话器与一显示器。其中,受话器与显示器设置在第二机体上,并与天线的主体部分别设置在虚拟线的两侧。此外,天线的延伸部包括一环状金属件。其中,环状金属件亦设置在第二机体上,并围绕在显示器的周围。
基于上述,本发明是利用天线中浮接的延伸部以及延伸部的设置位置,来致使天线的延伸部与主体部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可在不会影响到天线的收发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天线对移动装置的受话器的影响。再者,由于本发明是将天线的主体部与延伸部个别设置在移动装置内部的容置空间以及覆盖在其机体上,故与传统技术相较之下,本发明不仅提升了助听器相容性,更兼顾了移动装置在微型化以及应用上的发展。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
图3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
图4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
图5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
图6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
图7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
图8所示为用以说明图7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12另一面的透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移动装置
110:外观件
111:第一机体
112:第二机体
113:受话器
114:系统接地面
120:天线
121:主体部
122:延伸部
101:显示器
S11:第一机体的底部的侧边
S12:第二机体的底部的侧边
L11:虚拟线
121’:主体部投射在第一机体上的相对位置
210:片状金属件
310:曲线状金属件
P31、P32:交点
510:第一曲线状金属件
520:第二曲线状金属件
P51、P52:交点
710:环状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就技术与学理上而言,受话器所在位置的电场值是决定HAC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中,其主要是借由改变受话器附近的电场值,举例来说,若天线结构设计在移动装置内(意即非外接式的天线),且位于受话器的远离侧,这样便可使受话器端的电场值下降,符合FCC中关于HAC的标准。以下将利用上述观念,来进行本发明实施例的解说。
图1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移动装置100包括一显示器101、一外观件110、一受话器113、一天线120与至少一个控制键(未示出)。其中,外观件110包括一第一机体111与一第二机体112。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相互叠置,并据此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此外,在实体组装上,第一机体111可锁固于第二机体112,或是第一机体111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二机体112,换句话说,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是以可拆卸地方式彼此连接。其中,第一机体111可以是移动装置100的背盖或电池盖,而第二机体112可配置有显示器101、受话器113、天线120与至少一个控制键。此外,显示器101与受话器113配置在第二机体112上(如图8所示)。换句话说,显示器101与受话器113位在第二机体112的同一侧,并从第二机体112的顶部由上往下依序排列。
天线120包括一主体部121与一延伸部122(因具有不同的配置处,故暂时没有标示在图中)。其中,主体部121设置在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所定义出的容置空间内。举例来说,外观件110可分成顶部与底部,在顶部处通常配置有受话器113,而在底部处可配置有天线120结构,而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21设置在外观件110的底部,因而致使外观件110在靠近底部的侧边(例如:第一机体111的底部的侧边S11或是第二机体112的底部的侧边S12)环绕部分的主体部121的周围。此时,尚未被外观件110的侧边所环绕的主体部121的周围,将可定义出一虚拟线L11。借此,虚拟线L11与外观件110的侧边将可包围整个主体部121的周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移动装置100是一个立体的构件,因此所定义出的虚拟线L11可分别投射在移动装置100的任何一构件上。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虽然本实施例主要是以第二机体112的底部的侧边S12,来列举虚拟线L11与主体部121的相应关系,但所定义出的虚拟线L11也可相应地投射在第一机体111上。
另一方面,天线120的延伸部122则是以虚拟线L11为界定的基准,将延伸部122有限制地配置在外观件110上,且延伸部122不会环绕到主体部121的任何部份,也不会在垂直投影面上有任何重叠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延伸部122的配置位置是可以依据其形状作相应的变化,故图1并未标示出延伸部122的配置位置。为了致使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更了解本发明,以下将搭配图1列举多个关于延伸部122在外观件110上的配置位置以及其在外观上变化的相关实施例。
图2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其中图2更示出天线120的主体部121投射在第一机体111上的相对位置121’。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20的延伸部122为一片状(plate)金属件210,并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内壁。此外,参照主体部121投射在外观件110上的相对位置121’来看,片状金属件210与主体部121在实体空间配置上是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且片状金属210件与主体部121在第一机体111投影垂直面上所产生的优选间距D1可介于0.5至3毫米之间。
再者,片状金属件210与主体部121在电性上互不相连。也就是说,片状金属件210就相当于一个浮接(floating)的金属件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内壁。且由于片状金属件210与主体部121在实体空间配置上是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因此在实际操作上,片状金属件210并不会影响到天线120利用主体部121来发射或是接收射频信号的特性。此外,片状金属件210与主体部121及系统接地面114所产生的耦合(coupling)效应,还可降低天线120对移动装置100的受话器113(receiver)的影响。
举例而言,当移动装置100尚未加入片状金属件210时,接地面114上的电流主要是集中在天线120的主体部121附近,换句话说,受话器113处的电流较小。然而,电流密度减少的方向即电场增加的方向,故受话器113处的电场较强,将会对助听器相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减轻上述情况,本实施例利用片状金属件210来改变系统接地面114的电流分布。当片状金属件210和系统接地面114所产生的电容效应,会在累积电荷的同时,进而改变系统接地面114上的电流分布,进而致使天线120的主体部121附近的电流降低。如此一来,由于受话器113附近的电流变大,将可有效地降低近电场对受话器113所形成的干扰。进而有助于助听器相容性(Hearing AidCompatibility,HAC)的提升。
举例来说,表1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与未配置片状金属件210时所量测出的电场值以及总辐射功率(Total Radiated Power,TRP)的对照表,其中移动装置100进行了频段为1900MHz的低/中/高三个通道(channel)的测试。如表1所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片状金属件210之后,所量测出的电场值明显地被降低,但天线120的总辐射功率却不受影响。换句话说,片状金属件210的增加不仅提升了移动装置100的助听器相容性,并且还维持了天线120原有的收发特性。
表1
  电场值(V/m)   总辐射功率(dBm)
  未配置片状金属件210   83.2/88.6/85.8   27.1/27.5/27.6
  有配置片状金属件210   78.8/80.8/85.6   27.1/27.5/27.6
图3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其中图3也示出天线120的主体部121投射在第一机体111上的相对位置121’。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20的延伸部122为一曲线状金属件310,并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内壁。此外,参照主体部121投射在外观件110上的相对位置121’来看,曲线状金属件310与主体部121在实体空间配置上是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且曲线状金属件310分别以虚拟线L11与第一机体111的底部的侧边S11相交的两交点P31与P32为起点与终点围绕在第一机体111的周围。
因此,在第一机体111的底部的侧边S11中,曲线状金属件310没有环绕主体部121周围的任何部份,也不会在垂直投影面上有任何重叠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图3实施例是曲线状金属件310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内壁,但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设计所需,以同样的围绕方式将曲线状金属件310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外壁。举例来说,图4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4与图3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图4实施例中,曲线状金属件310是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外壁,而其环绕第一机体111的方式则与图3实施例相同。
然而,不论曲线状金属件310是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内壁或是外壁,曲线状金属件310与主体部121在电性上互不相连。也就是说,曲线状金属件310就相当于一个浮接的金属件环绕在第一机体111的周边的内壁或外壁上,但却不环绕到主体部121周围的任何部份。且由于曲线状金属件310与主体部121在实体空间配置上是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因此在实际操作上,曲线状金属件310并不会影响到天线120利用主体部121来发射或是接收射频信号的特性。此外,在实体配置上,移动装置100还包括一系统接地面114,设置在上述经由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所定义出的容置空间内,并相对于天线120。在整体作动上,曲线状金属件310与主体部121及系统接地面114所产生的耦合效应,还可降低天线120对移动装置100的受话器周遭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助听器相容性的提升。
举例来说,表2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与未配置曲线状金属件310时所量测出的电场值以及总辐射功率的对照表,其中移动装置100进行了频段为1900MHz的低/中/高三个通道的测试。如表2所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曲线状金属件310之后,所量测出的电场值明显地被降低,但天线120的总辐射功率几乎不受到影响。换句话说,曲线状金属件310的增加不仅提升了移动装置100的助听器相容性,并且还维持了天线120原有的收发特性。
表2
  电场值(V/m)   总辐射功率(dBm)
  未配置曲线状金属件310   88.8/88.3/87.2   27.4/27.6/26.3
  有配置曲线状金属件310   81.3/81.0/79.6   27.2/27.6/26.6
图5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图5示出完整的移动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并标示出天线120的主体部121投射在第一机体111上的相对位置121’。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20的延伸部122包括一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一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其中,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设置在第一机体111的方式与图3中所述的曲线状金属件310相同,故在此不予赘述。
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设置在第二机体112的内壁。此外,参照主体部121的设置位置来看,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与主体部121在实体空间配置上也是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此外,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分别以虚拟线L11与第二机体112的底部的侧边S12相交的两交点P51与P52为起点与终点围绕在第二机体112的周围。因此,在第二机体112的底部的侧边S12中,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没有环绕主体部121周围的任何部份,也不会在垂直投影面上有任何重叠之处。换句话说,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是以与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相似的配置方式设置在第二机体112的内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图5实施例是将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分别设置在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的内壁,但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设计所需,以同样的围绕方式将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分别设置在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的外壁。举例来说,图6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图6与图5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图6实施例中,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的外壁,而其环绕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的方式则与图5实施例相同。
然而,不论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是设置在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的内壁或是外壁,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都与主体部121在电性上互不相连。也就是说,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就相当于浮接的金属件,环绕在第一机体111与第二机体112的周边的内壁或外壁上,但却不环绕到主体部121周围的任何部份,也不会在垂直投影面上有任何重叠之处。且由于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相对于主体部121而言,该等曲线状金属件都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因此在实际操作上,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并不会影响到天线120利用主体部121来发射或是接收射频信号的特性。此外,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相应于主体部121及系统接地面114所产生的耦合效应,还可降低天线120对移动装置100的受话器周遭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助听器相容性的提升。
举例来说,表3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与未配置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时所量测出的电场值以及总辐射功率的对照表,其中移动装置100进行了频段为1900MHz的低/中/高三个通道的测试。如表3所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之后,所量测出的电场值明显地被降低,但天线120的总辐射功率几乎不受到影响。换句话说,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的增加不仅提升了移动装置100的助听器相容性,并且还维持了天线120原有的收发特性。
表3
  电场值(V/m)   总辐射功率(dBm)
  未配置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 88.8/88.3/87.2 27.4/27.6/26.3
  有配置第一曲线状金属件510与第二曲线状金属件520 78.9/78.5/77.8 27.3/27.7/26.5
图7所示为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延伸部在外观件上的配置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7,天线120的延伸部122为一环状(loop)金属件710。第二机体112具有一显示器101,用以显示信息或借由触控方式供使用者与移动装置100进行沟通。在实体配置上,显示器101与受话器113配置在第二机体112上,而天线120的主体部121设置在由第二机体112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换句话说,显示器101与受话器113位在第二机体112的同一侧,而主体部121则位在第二机体112的另一侧。同样地,显示器101与主体部121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此外,环状金属件710设置在第二机体122的上,而与显示器101及受话器113位在同一侧,并围绕在显示器101的周围。
由于显示器101及主体部121分别位在第二机体112的正反两面,故显示器101及环状金属件710于图7中以透视画法来标示。换句话说,参照图8所示的用以说明图7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12另一面的透视图,其中虚线用以表示透视后的主体部121,而显示器101、受话器113与环状金属件710以实线表示。如图8所示,在实体配置上,环状金属件710也与主体部121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
再者,环状金属件710与主体部121在电性上互不相连。也就是说,环状金属件710就相当于一个浮接的金属件设置在第二机体122的内壁。借此,环状金属件710将并不会影响到天线120利用主体部121来发射或是接收射频信号的特性,且环状金属件710与主体部121在垂直投影面上不会有任何重叠之处。此外,环状金属件710与主体部121所产生的耦合效应,还可降低天线120对移动装置100的受话器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助听器相容性的提升。
举例来说,表4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与未配置环状金属件710时所量测出的电场值以及总辐射功率的对照表,其中移动装置100进行了频段为1900MHz中三个通道的测试。如表4所示,移动装置100在配置环状金属件710之后,所量测出的电场值明显地被降低,但天线120的总辐射功率却只受到些许的影响。换句话说,环状金属件710的增加不仅提升了移动装置100的助听器相容性,并且还维持了天线120原有的收发特性。
表4
  电场值(V/m)   总辐射功率(dBm)
  未配置环状金属件710   88.8/88.3/87.2   27.4/27.6/26.3
  有配置环状金属件710   81.9/81.5/80.3   27.4/27.5/26.4
综观图2至图7关于延伸部122的配置位置与其在外观上变化的相关实施例来说,无论延伸部122是以片状金属件210、单一曲线状金属件310、两条曲线状金属件510与520或是环状金属件710来实现,天线120的延伸部122与主体部121在电性上都是不相连的,且在实体空间配置上其都是分别设置在虚拟线L11的两侧。借此,天线120的延伸部122将不会影响到天线120的收发性能,且天线120的延伸部122与主体部121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将可降低天线120对移动装置100的受话器的影响。
换句话说,本发明是利用天线中浮接的延伸部以及延伸部相应的设置位置,来致使天线的延伸部与主体部所产生的耦合效应,可有效地降低天线对移动装置的受话器的影响。此外,在提升助听器相容性的同时,天线的延伸部将不会影响到天线的收发性能。再者,由于本发明是将天线的主体部与延伸部个别设置在移动装置内部的容置空间以及覆盖在其机体上,故本发明所述的天线的设置方式将有助于移动装置在微型化以及应用上的发展。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移动装置,包括:
一外观件,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系统接地面,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以及
一天线,包括:
一主体部,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相邻于该外观件的底部,其中该外观件的一侧边环绕部分的该主体部的周围,尚未被该外观件的该侧边所环绕的该主体部的周围定义出一虚拟线,且该虚拟线与该外观件的该侧边包围该主体部的周围;以及
一延伸部,设置在该外观件上,并与该主体部设置在该虚拟线的两侧,其中该主体部与该延伸部在电性上互不相连,该系统接地面与该延伸部在电性上互不相连,该延伸部不环绕到该主体部的任何部分,且该延伸部与该主体部于垂直投影面上无任何重叠之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延伸部包括一片状金属件,设置在该外观件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片状金属件与该主体部在投影垂直面上所产生的间距介于0.5至3毫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外观件包括:
一第一机体;以及
一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相互叠置,以定义出该容置空间,且该延伸部设置在该第一机体或/与该第二机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延伸部包括一第一曲线状金属件,设置在该第一机体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并分别以该虚拟线与该第一机体的底部的侧边相交的两交点为起点与终点围绕在该第一机体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二曲线状金属件,设置在该第二机体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并分别以该虚拟线与该第二机体的底部的侧边相交的两交点为起点与终点围绕在该第二机体的周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移动装置还包括一受话器与一显示器,设置在该第二机体上,并与该主体部分别设置在该虚拟线的两侧,且该延伸部包括一环状金属件,也设置在该第二机体上,并围绕在该显示器的周围,且该受话器与该显示器从该第二机体的顶部由上往下依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第一机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二机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系统接地面相对于该天线。
CN200910160241.1A 2009-07-30 2009-07-30 移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0241.1A CN101990009B (zh) 2009-07-30 2009-07-30 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0241.1A CN101990009B (zh) 2009-07-30 2009-07-30 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009A CN101990009A (zh) 2011-03-23
CN101990009B true CN101990009B (zh) 2014-07-23

Family

ID=4374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024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0009B (zh) 2009-07-30 2009-07-30 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000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8398A (zh) * 2002-02-06 2005-06-15 西门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有导电能力的校正元件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印刷电路板
CN101281993A (zh) * 2007-04-10 2008-10-0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包括接地贴片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8398A (zh) * 2002-02-06 2005-06-15 西门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有导电能力的校正元件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印刷电路板
CN101281993A (zh) * 2007-04-10 2008-10-0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包括接地贴片的移动无线通信设备及相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0009A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0194B2 (en) Retrofitting wireless power and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s
Olvitz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mobile phone charging device
KR101505456B1 (ko) 스위칭을 사용한 듀얼모드 nfc 안테나 및 wpt 안테나의 구조
KR20140117690A (ko) 전자 디바이스의 무선 전력공급 및 근거리장 통신 개장
US10230274B2 (en) Resonance terminal device for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system
CN204333256U (zh) 具有全金属外壳便携式设备的lte载波聚合天线
CN106169651A (zh) 一种有源天线设备及基站
KR20160073303A (ko) 무선 충전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JP2023517037A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用送信器、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3840532A (zh) 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CN105811123A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3618389A (zh) 一种模内注塑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磁共振无线充电用电器
WO2021227652A1 (zh) 无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
US20140045550A1 (en) Utility No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daptable to a Cellular Device
GB2521492A (en) Antenna for wireless charging
CN208173797U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1990009B (zh) 移动装置
CN207134465U (zh) 通讯设备多频发射天线
Molefi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LoRa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s (LPWANs)
CN105406609A (zh) 一种电能接收结构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
CN205248923U (zh) 一种电能接收结构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
CN105024408A (zh) 串联式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210041644U (zh) 供电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2524453U (zh) 背夹装置及移动电话组合
TWI400928B (zh) 行動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