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啶胺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杀菌剂,尤其涉及一种氟啶胺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经常使用的农药剂型中以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等较为常见,这些剂型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但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使用农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这些剂型又有其相应的局限性。
为此,农药专家们正在不断追求和探索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农药新剂型,其中,干悬浮剂(DF)便是已开发成功的一种。目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干悬浮剂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氟啶胺是苯胺类杀菌剂,为线粒体氧化磷酷化解偶联剂,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突破、生长和孢子形成而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氟啶胺适用作物广如葡萄、苹果、梨、柑橘、小麦、大豆、马铃薯、番茄、水稻、茶、草坪等,杀菌谱广。对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菌非常有效,如黄瓜灰霉病、腐烂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茎部腐烂病,番茄晚疫病,苹果黑星病、叶斑病,梨黑斑病、锈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葡萄灰霉病、霜霉病,柑橘疮痂病,马铃薯晚疫病,草坪斑点病。除了杀菌活性外,氟啶胺还显示出对红蜘蛛等的杀螨活性,如柑橘红蜘蛛、石竹镌螨、神泽叶螨等。
虽然氟啶胺对许多植物病害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但由于无内吸性,无法透过植物表层的角质层、蜡质等保护层,市场上大多数的氟啶胺制剂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确十分不理想。如何使氟啶胺可穿透植物体表及进入植物体内,发挥其特点,解决好氟啶胺制剂防治效果,是目前技术的一大难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药效高、渗透力强、可降低使用剂量及成本的氟啶胺干悬浮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氟啶胺干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氟啶胺干悬浮剂,所述氟啶胺干悬浮剂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氟啶胺:10-90%
分散剂:2-30%
润湿剂:2-10%
崩解剂:5-30%
消泡剂:0.1-5%
粘结剂:0.1-5%
渗透剂:0.1-10%
载体:补足100%。
所述的渗透剂选自聚醚改性硅氧烷、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仲辛酯钠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纸浆废液、动物蛋白水解产物、皂素、脂肪醇、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钠、丁二酸半酯磺酸盐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石油磺酸钠、聚乙烯醇、淀粉、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润湿剂选自烷基磺酸盐、脂肪醇乙烯醚、失水山醇脂肪酸酯、失水山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烷基胺基牛磺酸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烷基本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月桂醇硫酸盐、皂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铝、尿素、硫酸铵、硫酸钠、膨润土、羧丙基纤维素、交联淀粉、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粘结剂选自:淀粉、CMC、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硅酸钠、明胶中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载体选自高岭土、膨润土、陶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蒙脱土、生石灰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有机硅酮、C8-10的脂肪醇、C10-20饱和脂肪酸族羟基及其酯类、酯-醚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氟啶胺干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比和重量比算出各组分用量,并称量,混和并搅拌均匀;
(2)加入水,混合均匀,形成配方料;
(3)将配方料湿法研磨制成悬浮剂,再经喷雾干燥造粒;
(4)烘干、筛分、分析检验、计量、包装入库。
所述研磨次数为多次,所制得的干悬浮粒剂控制在5μm以下,悬浮率大于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氟啶胺干悬浮剂工艺上采用多次研磨处理,使干悬浮粒剂控制在5μm以下,悬浮率大于90%,具有分散性好,润湿性好、悬浮率高、渗透力强等特点,可通过叶片表层渗透到植物体内,从而极大提高了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还具有易包装、易贮存、稳定性好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无粉尘污染,利于连续化生产;本发明的氟啶胺干悬浮剂附着力强,可耐雨水冲杀,持效期长。可减少使用剂量,降低了农民的使用成本和环境污染。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氟啶胺为有效成分,经测定发现,加入渗透剂之后,渗透力明显增强,甘蓝具体用甘蓝叶表皮法测定渗透力实例加以说明:
1、试验药剂:氟啶胺+渗透剂(聚醚改性硅氧烷、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化琥珀酸二仲辛酯钠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试验方法:甘蓝叶表皮法——甘蓝叶表皮分离参照Walker方法,渗透力测定参照曾年方法。以清水为对照。
3、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甘蓝叶表皮法测定氟啶胺+渗透剂渗透时间与浓度的关系
表中数值表示穿透叶表所需要的渗透时间(单位s),数值越小,表示渗透力越强。从结果可以看出,加入渗透剂之后,其渗透力明显增强。
本发明制备方法制造工艺采用喷雾干燥法,以下用实例的方式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例。
实施例1
取含10.5g有效成分的氟啶胺原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3.0g、木质素磺酸钙12.0g、聚乙二醇1.5g、有机硅酮0.5g、羧基纤维素6.0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g、硅藻土补足100g,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200g,湿法研磨制成悬浮剂,再经过喷雾、干燥、筛分,制得10%的氟啶胺干悬浮剂。经检验有效成分含量为10.2%,水分≤1.0%,pH7.8,细度(通过45um)≥98%,悬浮率≥90%,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时间≤40s,基本无粉尘,加速贮存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2
取含31.0g有效成分的氟啶胺原药、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0g、拉开粉8.0g、聚乙二醇1.5g、有机硅酮0.5g、白炭黑10.0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g、硅藻土补足100g,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300g,湿法研磨制成悬浮剂,再经过喷雾、干燥、筛分,制得30%的氟啶胺干悬浮剂。经检验有效成分含量为30.5%,水分≤1.0%,pH8.0,细度(通过45um)≥98%,悬浮率≥90%,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时间≤40s,基本无粉尘,加速贮存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3
取含31.0g有效成分的氟啶胺原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g、木质素磺酸盐6.0g、聚乙二醇1.5g、有机硅酮0.5g、白炭黑5.0g、硫酸铵18.0g、聚醚改性硅氧烷0.8g、高岭土补足100g,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300g,湿法研磨制成悬浮剂,再经过喷雾、干燥、筛分,制得30%的氟啶胺干悬浮剂。经检验有效成分含量为30.4%,水分≤1.0%,pH7.9,细度(通过45um)≥98%,悬浮率≥90%,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时间≤40s,基本无粉尘,加速贮存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4
取含40.5g有效成分的氟啶胺原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0g、木质素磺酸盐6.0g、聚乙二醇1.5g、羟基纤维素2g、有机硅酮0.5g、聚醚改性硅氧烷1.5g、膨润土补足100g,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300g,湿法研磨制成悬浮剂,再经过喷雾、干燥、筛分,制得30%的氟啶胺干悬浮剂。经检验有效成分含量为40.0%,水分≤1.0,pH8.3,细度(通过4um)≥98%,悬浮率≥90%,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时间≤60s,基本无粉尘,加速贮存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5
取含51.5g有效成分的氟啶胺原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0g、失水山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6.0g、聚乙二醇1.5g、有机硅酮0.8g、白炭黑2.0g、硫酸钠10.0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g、高岭土补足100g,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300g,湿法研磨制成悬浮剂,再经喷雾、干燥、筛分,制得50%的氟啶胺干悬浮剂。经检验有效超微粉碎成分含量为50.8%,水分≤1.0%,pH8.3,细度(通过45um)≥98%,悬浮率≥90%,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时间≤40s,基本无粉尘,加速贮存稳定性合格。
实施例6
取含71.1g有效成分的氟啶胺原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0g、木质素磺酸盐6.0g、聚乙二醇1.5g、有机硅酮0.8g、白炭黑2.0g、羟基纤维素5.0g、磺化琥珀酸二仲辛酯钠盐2.0g、高岭土补足100g,混合、搅拌均匀后,加水300g,湿法制成悬浮剂,再经过喷雾、干燥、筛分,制得70%的氟啶胺干悬浮剂。经检验有效成分含量为70.6%,水分≤1.0%,pH7.3,细度(通过45um)≥98%,悬浮率≥90%,持久起泡性(1min)≤10ml,润湿时间≤40s,基本无粉尘,加速贮存稳定性合格。
上述实施例中,氟啶胺干悬浮剂在工艺上采用多次研磨处理,使干悬浮粒剂控制在5μm以下,悬浮率大于90%。
应用实施例:
利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制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1、试验处理: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50%氟啶胺可湿性粉剂及清水空白对照。
2、试验方式:试验选择在历年马铃薯晚疫病比较严重的田块进行,试验每个小区为30m2,重复4次。调查方法及药效评价按GB/T 17980.34-2000进行。
3、试验结果如下表:
注:a表示在α=0.05水平上显著,b表示在α=0.05水平上有差异,c表示在α=0.05水平上有不显著。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本发明氟啶胺干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很好的防效,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无添加渗透剂的氟啶胺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