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523A - 利用e-aich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e-aich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523A
CN101983523A CN2009801120328A CN200980112032A CN101983523A CN 101983523 A CN101983523 A CN 101983523A CN 2009801120328 A CN2009801120328 A CN 2009801120328A CN 200980112032 A CN200980112032 A CN 200980112032A CN 101983523 A CN101983523 A CN 101983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mobile device
uplink frequency
load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20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523B (zh
Inventor
S·D·桑布瓦尼
A·戈尔米
B·P·莫汉蒂
D·张
M·亚武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83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有助于实现通信网络中的动态负载平衡的系统和方法。具体而言,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可以在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上行链路频率与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连接到基站的下行链路频率相配对。所述基站可以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来确定是否存在上行链路频率负载失衡。所述基站可以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向至少一个移动设备发送指示符,其中,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转换到新的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所述移动设备可以响应于所述命令切换上行链路频率。

Description

利用E-AICH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8年3月31日提交的、名称为“DYNAMIC UPLINKLOAD BALANCING USING E-AICH”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041,059的权益。通过参考将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到本文。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使用获取指示符来实现动态负载平衡。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部署用以提供各种通信内容,诸如语音、数据等。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诸如:带宽、传输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种多址系统的实例可以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MD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等。此外,这种系统可以遵守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2、3GPP长期演进(LTE)等规范。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移动设备的通信。每个移动设备可以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代从基站到移动设备的通信链路,以及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代从移动设备到基站的通信链路。此外,可以经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等来建立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此外,在端对端无线网络配置中,一些移动设备与其它移动设备(和/或一些基站与其它基站)可以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提供覆盖区域的基站。典型的基站可以发送多个数据流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可以是接入终端具有独立接收意愿的数据的流。可以使用在这种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接入终端来对由复合流所承载的一个数据流、一个以上的数据流或全部数据流进行接收。同样地,接入终端可以向基站或其它接入终端发送数据。
MIMO系统通常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来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为NS个独立信道,也可以将其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NT,NR}。NS个独立信道的每一个对应于一个维度。此外,如果利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产生的附加的维度,MIMO系统可以提供改进的性能(例如,增强的频谱效率、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强的可靠性)。
在无线通信中,基于小区选择机制,用户装置可以选择使用的频率或载波。选择机制可能导致多个用户装置使用单个频率。因此,用户装置可能使一个特定频率过载,而另一个频率则保持相对地未被充分使用。
发明内容
下文介绍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略的概要,以提供对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本概要并非是对所有预想的实施例的广泛概述,而且既不旨在标识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旨在描述任何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该概要的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介绍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作为后面所提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及其相应的公开内容,结合无线网络中的动态负载平衡描述了多个方案。具体而言,基站(例如,e节点B、节点B、接入点等)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由移动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来检测上行链路频率上的负载失衡。所述基站可以向所述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子集发送指示符,其中,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切换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移动设备可以响应于所述命令来转换频率。
根据相关的方案,提供了有助于实现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来确定是否存在负载失衡。此外,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子集发送指示符,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转换到新的频率的命令,所述新的频率与由所述子集用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率不同。
另一个方案涉及有助于实现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频率上的动态负载平衡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负载评估器,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信令来确定上行链路频率负载。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平衡模块,用于当所述负载评估器指示负载失衡时,确定对所述负载失衡的解决方案。此外,所述装置可以包括AICH模块,所述AICH模块向至少一个移动设备发送指示符,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设备转换到新的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
另一个方案涉及有助于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随机接入模块,用于在第一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AICH评估器,用于确定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接收的指示符是否包括指示转换频率的命令。此外,所述装置可以包括频率选择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命令将上行链路频率切换到第二频率。
另一个方案涉及有助于动态解决通信系统中的负载失衡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接收指示符;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转换到不同的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此外,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指示符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频率。
为了实现前述的和相关的目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面全面描述和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多个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详细说明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多个特定示例性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只是可以使用多个实施例的原理的多种方式中一些方式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所有的这些方案及其等价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阐明的多个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2是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其包括具有多个移动设备的示例性扇区。
图3是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其有助于使用E-AICH来实现动态负载平衡。
图4是有助于平衡移动设备的频率负载的示例性方法的视图。
图5是有助于在负载情况下切换频率的示例性方法的视图。
图6是有助于在频率负载情况下切换上行链路频率的示例性系统的视图。
图7是有助于动态平衡上行链路频率负载的示例性系统的视图。
图8是可以与本文所述的多个系统和方法结合使用的示例性无线网络环境的视图。
图9是有助于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动态负载平衡的示例性系统的视图。
图10是有助于通过响应于命令的频率转换来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示例性系统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对多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指示相同的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说明的目的,阐明了多个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显然地,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实例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有助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旨在表示计算机相关实体,其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软件。例如,组件可以但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处理、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而言,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驻留在处理和/或执行线程中,以及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个或更多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可以从存储了多个数据结构的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来执行。这些组件可以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该组件利用所述信号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进行交互,和/或在例如互联网的网络上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通过本地和/或远程处理来进行通信。
此外,本文中结合移动设备描述了多个实施例。移动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台、移动台、移动装置、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者用户装置(UE)。移动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初始化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者其它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此外,本文结合基站描述了多个实施例。可以利用基站来与移动终端通信,并且基站也可以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节点B(e节点B或eNB)、基收发机站(BTS)或者一些其它术语。
此外,本文描述的多个方案或特征可以实现为方法、装置或者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文使用的术语“制品”旨在包括可以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存取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等)、光盘(例如:紧致盘(CD)、数字多用途盘(DVD)等)、智能卡以及闪存设备(例如:EPROM、卡、棒、键驱动(key drive)等)。此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以代表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用于存储信息的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域复用(SC-FDMA)及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常常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体。CDMA2000涵盖了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将要提出的使用E-UTRA的UMTS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并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在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
现在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多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其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组。例如,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以及附加的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为每个天线组示出了两个天线,然而,每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基站102可以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中的每一个可以进而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诸如移动设备116和移动设备122)进行通信;然而应当理解,基站102可以与实质上任意数量的类似于移动设备116和122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移动设备116和122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100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的设备。如图所示,移动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移动设备116发送信息以及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移动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移动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移动设备122发送信息以及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移动设备122接收信息。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以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利用频带相不同的频带,以及前向链路124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频带相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以利用共用的频带,以及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以利用共用的频带。
可以将每个天线组和/或这些天线被指定用于通信的区域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可以将天线组设计为在基站102所覆盖区域的扇区中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在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进行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来提高移动设备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例如,可以通过在期望方向上使用预编码器导引信号来实现这一点。此外,当基站102使用波束成形来向关联的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移动设备116和122进行发送时,与基站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移动设备进行发送相比,临近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此外,在一个实例中,移动设备116和122可以利用端对端或者ad hoc技术进行直接地相互通信。根据一个实例,系统100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此外,系统100可以使用实质上任何类型的双工技术(诸如:FDD、TDD等)来对通信信道(例如,前行链路、反向链路……)进行划分。
转到图2,示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案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200。系统200可以包括接入点或基站202,其向其它基站(未示出)或向一个或多个诸如终端206的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信号的接收、发送、中继等。基站202可以包括多个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例如,其分别对应于每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中的每一个可以进而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移动设备206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200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的设备。此外,移动设备20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诸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
如图2所示,基站202为特定地理区域或小区204提供通信覆盖。根据上下文,术语“小区”可以指代基站和/或其覆盖区域。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可以将接入点覆盖区域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使用各自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BTS)对每个更小的区域进行服务。根据上下文,术语“扇区”可以指代BTS和/或其覆盖区域。对于扇区化的小区,用于小区的所有扇区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一般与小区的接入点处于同一位置。
根据一个实例,诸如移动设备206的移动设备可以检测覆盖由基站202进行服务的地理区域204的小区或扇区。移动设备经由同步信道(SCH)获取基站202的定时和同步。随后,移动设备可以接入到广播信道(BCH)并对其进行解调,以获取系统信息。根据一个实例,系统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定义移动设备如何接入系统200并与其进行交互的参数的集合。移动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发送接入探测。根据一个实例,接入探测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在成功检测到接入探测之后,基站202可以在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信道上向移动设备发送接入许可消息。例如,基站202可以在获取指示符信道(AICH)上发送获取指示符,所述获取指示符通知移动设备206接入获得许可。此外,基站202可以使用接入探测和/或随机接入前导码以确定移动设备206的负载分布。例如,移动设备206可能正在高负荷地使用一个特定频率,而另一个频率则相对地未被充分使用。基站202可以发送特定AICH值以及随后在增强AICH(E-AICH)上使用保留值,以命令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206切换到另一个频率。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用在具有扇区化的小区的系统200上,也可以用在具有未扇区化的小区的系统上。为清楚起见,下面的描述针对于具有扇区化小区的系统。一般地,将术语“接入点”和“基站”用于服务于扇区的固定站以及服务于小区的固定站。可交换地使用术语“终端”、“用户”和“用户装置”,以及还可交换地使用术语“扇区”、“接入点”和“基站”。服务接入点/扇区是终端与之进行通信的接入点/扇区。邻近接入点/扇区是终端未与其进行通信的接入点/扇区。
现在参考图3,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300,其可以有助于使用增强获取指示符信道(E-AICH)上的信令来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系统300包括基站302,其可以与移动设备304(和/或任意数量的相异(disparate)设备(未示出))进行通信。基站302可以通过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向移动设备304发送信息;基站302还可以通过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从移动设备304接收信息。此外,系统300可以是MIMO系统或多载体(bearer)系统,在多载体系统中,移动设备304提供多个无线电载体(例如,逻辑信道)。此外,系统300可以运行于OFDMA无线网络(诸如:3GPP、3GPP2、3GPP LTE等)中。此外,在一个实例中,以下在基站302中所示出和描述的组件和功能可以存在于移动设备304中,或者,移动设备304中的组件和功能可以存在于基站302中。
基站302可以包括负载评估器306,其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移动设备信令来确定上行链路频率负载。基站302还可以包括平衡模块308,用于确定针对负载失衡的解决方案。此外,基站302包括AICH模块310,用于实现平衡模块308所开发的解决方案。移动设备304可以包括随机接入模块312,其使用特定上行链路频率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或接入探测。此外,移动设备304还可以包括AICH评估器314,用于分析来自于基站302的AICH信号以确定是否指示了转换命令。此外,移动设备304可以包括频率选择器316,其可以对移动设备304所使用的上行链路频率进行转换。
根据一个实例,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可以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频率进行配对。例如,将特定下行链路频率f1与特定上行链路频率f1’进行配对。在特定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状态(诸如:CELL_PCH,CELL_FACH等)中,用户装置或移动设备可以根据由网络(例如,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配置的小区重选机制来选择特定的载波。这样,产生了多个移动设备或UE驻留(例如,保持连接)在特定频率f1(相对于另一个频率f2)上的情况。频率f1上的多个连接的移动设备可能导致(例如,与下行链路频率f1配对的)上行链路频率f1’与其它上行链路频率相比具有更多负载。此外,在特定RRC连接模式状态(例如,CELL_DCH)中,数据业务是不可预测的,以及可能发生出现对增强专用信道(E-DCH)使用的高需求(其导致特定载波上的高负载)的情况。这样,上行链路上对E-DCH业务的突发需求和/或基站中可用公共E-DCH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上行链路负载失衡(例如,在CELL_PCH和/或CELL_FACH状态中驻留在载波对上的用户数量的失衡)。此外,产生负载失衡的原因还可以是处理负载和空中负载。例如,基站302可能在特定频率上不具有足够的处理容量来向移动设备304提供服务。因此,当移动设备304发起随机接入时,基站302可以要求移动设备304在不同的上行链路频率上进行发送。
系统300可以通过使基站302命令移动设备转换到其它频率上来动态地解决负载失衡。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移动设备304可以在特定的下行链路频率(例如,下行链路频率f1)上连接基站302。移动设备304的随机接入模块312可以在上行链路频率f1’(例如,与下行链路频率f1配对的上行链路频率)上向基站302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和/或接入探测。应当理解,基站302可以从与其连接的其它移动设备(未示出)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负载评估器3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在特定频率上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来确定该频率上的负载。例如,基站302可以在频率f1’上从多个移动设备接收前导码,并且在另一个频率上从一个或两个移动设备接收前导码。由此,负载评估器306可以确定频率f1’相对于其它频率具有过多负载。因此,在一个方案中,负载评估器306可以通过相对于另一个频率来对特定频率上的用户数量进行分析,确定一个频率上的负载。此外,负载评估器306可以与连接到基站302的用户总数相关联地评估频率上的负载。
响应于负载失衡,平衡模块308可以开发出平衡方案。例如,平衡模块308可以从对频率施加负载的多个移动设备中确定应当对哪些移动设备进行转换。此外,平衡模块308可以指示基站302拒绝新的连接请求并命令这些用户转换到另一个频率。应当理解,只要平衡方案可以利用AICH/E-AICH组合信令来实现,平衡模块308就可以开发出任何平衡方案。响应于随机接入前导码,AICH模块310可以指示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304)切换频率以缓解失衡。根据一个实例,AICH模块310可以发送数值为-1的AICH值,其指示对接入探测或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否定确认。此外,AICH模块310可以发送保留的E-AICH值,以指示移动设备304转换到另一个上行链路频率。移动设备304的AICH评估器314可以分析AICH/E-AICH信令,以确定是否发出了频率切换命令。例如,AICH评估器314可以确定该否定确认AICH值和保留的E-AICH值。根据一个方案,频率选择器316可以将移动设备304转换到另一个上行链路频率f2’。根据一个方案,可以将上行链路频率f2’预先配置在移动设备304中。应当理解,为了说明的目的对频率f1、f1’、f2和f2’进行了描述,还可以使用和/或预先配置附加的频率。例如,移动设备304可以具有用于转换的两个以上的频率以缓解失衡。AICH模块310可以包括E-AICH信令中的保留值,用于指示由移动设备304使用的频率。
在一个方案中,当切换上行链路频率时,移动设备304可以在下行链路频率(例如频率f1)上保持连接并且不切换下行链路频率。通过不去切换下行链路频率和上行链路频率,可以避免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进行的操作。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将下行链路频率和上行链路频率都进行切换,以维持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频率配对。切换频率后,移动设备304可以在新的上行链路频率(例如,上行链路频率f2’)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如果移动设备304可以在转换上行链路频率时保持在下行链路频率上,则基站302可能难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之间进行区分:在一种情况下,移动设备304在一个下行链路频率(例如,频率f1)上进行侦听,但是在不同的、不配对的上行链路频率(例如,频率f2’)上进行发送;在另一个情况下,移动设备304对下行链路频率和上行链路频率都进行转换(例如,在配对的频率f2和f2’上进行侦听和发送)。基站302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区分,以便当移动设备304在新的上行链路频率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时,在合适的频率上向移动设备304传送AICH/E-AICH信令。
在一个方案中,当由于失衡而改变了上行链路频率时,移动设备304还可以重调下行链路频率。频率选择器316可以将下行链路频率改变为与响应于来自基站302的频率切换命令而转换到的上行链路频率相配对的频率。可以用大约一毫秒的时间来完成重新配置。移动设备304可以执行小区更新过程,以通知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其已经切换频率。
根据另一个方案,移动设备340可以在任何上行链路频率转换前,持续地侦听其使用的下行链路频率。可以对移动设备304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子划分,以包括用来向基站302指示由移动设备304所监视的下行链路频率的字段。为了避免增加冲突的概率,前导码可以要求进行有效的划分,以容纳所有可用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频率对(例如,N个对,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2的任意整数)。应当理解,移动设备304可以是具有双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DC-HSDPA)能力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能够至少在两个下行链路频率上进行侦听的一些其它多载波设备。基站302不需担心具有DC-HSDPA或者多载波能力的移动设备。
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基站302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与评估负载、开发平衡解决方案、发送转换命令等有关的指令。此外,移动设备304也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与实现随机接入过程(例如,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频率转换命令、转换频率等有关的指令。此外,基站302和移动设备304可以包括与执行指令(例如,保存在存储器中的指令、从相异源获取的指令、……)相结合地使用的处理器。
参考图4-图5,描述了与利用AICH/E-AICH信令来实现动态负载平衡有关的方法。虽然为了简化说明的目的,将方法示出和描述为一系列的操作,但是应当理解和认识到,本方法不受操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操作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与本文示出和描述的其它操作同时执行。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和认识到,可以可选地将方法表示为例如状态图中的一系列相关的状态或事件。此外,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并非需要所有示出的操作来实现方法。
转到图4,示出了有助于对无线通信系统中连接的移动设备所造成的频率负载进行动态平衡的方法400。例如,可以由基站(例如,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等)来实现方法400。在参考标号402处,对来自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诸如:用户装置(UE)、移动设备、手机……)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接收。可以在与用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终端的下行链路频率相对应的上行链路频率上对随机接入前导码进行接收。在参考标号404处,确定一个或多个终端的频率负载。例如,一个或多个终端可以驻留在特定下行链路频率上,并且因此可能导致对相应的上行链路频率的高需求。因此,确定一个或多个终端的相对负载。根据一个实例,可以根据用来发送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率来确定频率负载。例如,在特定频率上接收的前导码的数量对应于该频率的负载。在参考标号406处,产生AICH/E-AICH有效负载。根据一个方案,可以基于平衡方案来产生有效负载。根据一个实例,可以产生有效负载以命令终端的子集转换到低负载的频率上,从而校正过多使用的频率上的负载失衡。AICH/E-AICH有效负载可以包括AICH值和保留的E-AICH值,所述AICH值用于指示否定确认(例如,-1),以及所述保留的E-AICH值用于指示转换频率的命令。在参考标号408处,向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的至少一个子集发送有效负载。然后,终端的子集可以对频率进行转换,以提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平衡的频率负载。
转到图5,示出了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负载情况下切换频率的方法500。根据一个方案,可以由移动设备来使用方法500。在参考标号502处,可以在第一频率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例如,第一频率可以是与在连接中使用的下行链路频率相对应的上行链路频率。在参考标号504处,对AICH/E-AICH传输进行评估。例如,AICH值可以指示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否定确认和/或指示在E-AICH信号中包括命令。保留的E-AICH值可以与AICH值一起用以指示用于转换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在参考标号506处,进行到第二频率的转换。在一个实例中,第二频率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此外,下行链路频率可以保持不变,以避免网络控制器进行的操作。在参考标号508处,在第二频率上开始随机接入过程。
应当理解,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可以进行针对确定频率负载平衡、开发平衡解决方案、转换频率等的推断。在本文中,术语“推知”或“推断”一般地指代根据经由事件和/或数据而捕获的一组观察来对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进行推理或推知的过程。例如可以使用推断来识别特定的上下文或操作,或者可以生成状态的概率分布。推断可能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基于对数据和事件的考虑来对所关注状态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推断也可以指代用来根据一组事件和/或数据构成较高等级的事件的技术。这种推断根据一组观察的事件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来构建新事件或操作,无论这些事件是否以接近的时间近似度相关,也不管这些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多个事件和数据源。
图6是根据本主题公开的方案的有助于使用上行链路请求的移动设备600的视图。根据该公开主题的方案,移动设备600可以有助于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移动设备相关联的通信。应当理解,移动设备600可以等同于或类似于下述设备,和/或包括与下述设备等同或类似的功能:例如,结合系统100、系统200、系统300、方法400和方法500进行描述的移动设备116、122、204和/或304。
移动设备600包括接收机602,接收机602用于:从例如接收天线(未示出)来接收信号,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典型的操作(诸如:滤波、放大、下变频等),以及将经调节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获取采样。例如,接收机602可以是MMSE接收机,并且可以包括解调器604,解调器604可以对所接收的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将其提供给处理器606以进行信道估计。处理器606可以是:专用于对接收机602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或产生由发射机616进行发送的信息的处理器:用于控制移动设备6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和/或既对接收机602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产生由发射机616进行发送的信息,又对移动设备60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控制的处理器。移动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调制器614,所述调制器614可以与发射机616协作,以有助于向例如基站(例如,基站102、202、302)、另一个移动设备(例如,122)等发送信号(例如,数据)。
移动设备600可以附加地包括操作地耦合到处理器606的存储器608,存储器608可以存储:将要发送的数据,所接收的数据,关于可用信道的信息,与经分析的信号和/或干扰强度相关的数据,与分配的信道、功率、速率等有关的信息,以及用于对信道进行估计和经由该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的信息。存储器608可以附加地存储与估计和/或使用信道相关联的协议和/或算法(例如,基于性能、基于容量等)。此外,存储器608可以保存与移动设备600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载体有关的优先化比特速率、最大比特速率、队列大小等。
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存储器608)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者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其可以作为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RAM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供,诸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Rambus RAM(DRRAM)。本主题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608旨在包括但不限制于这些存储器类型以及任何其它适当的存取器类型。
处理器606可以操作地与AICH评估器610耦合,AICH评估器610用于分析来自基站的AICH/E-AICH信号以确定是否指示转换命令。AICH/E-AICH信号可以作为对由移动设备600在特定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AICH/E-AICH信号可以包括AICH值和保留的E-AICH值,所述AICH值用于指示否定确认,以及所述保留的E-AICH值用于指示由于负载失衡而切换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处理器606还可以耦合到频率选择器612,其响应于包括切换频率的命令的AICH/E-AICH信号来转换上行链路频率。在一个实例中,可以将转换到的频率预先配置在移动设备600上。在转换之后,移动设备600可以在新的上行链路频率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移动设备600还包括调制器614和发射机616,调制器614和发射机616分别对信号进行调制和将信号发送到例如基站、另一个移动设备等。尽管将AICH评估器610、频率选择器612、解调器604和/或调制器614图示为与处理器606分离,但是应当理解,这些组件也可以是处理器606或多个处理器(未示出)的一部分。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一个方案的有助于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移动设备相关联的通信的系统700的视图。系统700包括基站702(例如,接入点……),基站702具有接收机710以及发射机724,接收机710用于通过多个接收天线706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704接收信号,发射机724用于通过发射天线708向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704进行发送。接收机710可以从接收天线706接收信息,并且与用于对接收信息进行解调的解调器712操作地相连。由处理器714对解调后的符号进行分析,处理器714可以是:专用于对接收机710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产生由发射机724进行发送的信息的处理器;用于控制基站702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和/或同时对接收机710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产生由发射机724进行发送的信息,又对基站702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控制的处理器。此外,处理器714可以类似于针对图6在上文描述的处理器,以及处理器714耦合到存储器716,存储器716用于存储:与估计信号(例如,导频)强度和/或干扰强度有关的信息、将要向移动设备704(或者相异基站(未示出))发送的数据或者从移动设备704(或者相异基站(未示出))接收的数据、和/或与执行本文阐明的多个操作和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适当的信息。
此外,存储器716可以存储:将要发送的数据,接收的数据,关于可用信道的信息,与经分析的信号和/或干扰强度相关的数据,与分配的信道、功率、速率等有关的信息,以及用于对信道进行估计和经由该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的信息。存储器716可以附加地存储与估计和/或使用信道相关联的协议和/或算法(例如,基于性能、基于容量等)。基站702还可以包括调制器722,调制器722可以与发射机724协作以有助于将信号(例如,数据)发送到例如移动设备704、另一个设备等。
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存储器716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者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其可以作为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RAM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供,诸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Rambus RAM(DRRAM)。本主题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716旨在包括但不限制于这些存储器类型以及任何其它适当的存取器类型。
处理器714还耦合到负载评估器718。负载评估器718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由移动设备704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来确定频率负载。此外,处理器714可以耦合到平衡模块720,其用于当负载评估器718确定上行链路频率失衡时,开发用来校正上行链路频率失衡的平衡方案。此外,尽管将负载评估器718、平衡模块720、解调器712和/或调制器722图示为与处理器714分离,但是应当理解,这些组件也可以是处理器714或多个处理器(未示出)的一部分。
图8示出了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800。简洁起见,无线通信系统800图示出一个基站810和一个移动设备850。然而,应当理解,系统80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基站和/或一个以上移动设备,其中,附加的基站和/或移动设备可以与下述的示例性基站810和移动设备850实质上相似或不同。此外,应当理解,基站810和/或移动设备850可以使用本文所述的系统(图1-图3和图6-图7)和/或方法(图4-图7)以有助于在其间进行无线通信。
在基站810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812提供给发送(TX)数据处理器814。根据一个实例,每个数据流可以通过各自的天线进行发送。TX数据处理器814基于针对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对业务数据流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附加地或可选地,导频符号可以被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或者码分复用(CDM)。典型地,导频数据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在移动设备850处可以使用导频数据来估计信道响应。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的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SP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幅度调制M-QAM等)对复用的导频和每个数据流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利用处理器830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可以将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820,其可以对调制符号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用于OFDM)。然后,TX MIMO处理器820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发射机(TMTR)822a到822t。在多个的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8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到数据流的符号和发送符号的天线上。
每个发射机822接收和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进行传输的调制信号。然后,将来自于发射机822a到822t的NT个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824a到824t进行发送。
在移动设备850处,所发送的调制信号被NR个天线852a到852r所接收,并且来自每个天线852的接收信号被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854a到854r。每个接收机854对各自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将调节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且对采样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符号流。
然后,RX数据处理器860可以接收来自NR个接收机854的NR个接收符号流,并且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对NR个接收符号流进行处理,以提供NT个“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860可以对每个检测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860执行的处理与基站810处TX MIMO处理器820和TX数据处理器814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870可以周期性地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如以上所述。另外,处理器870可以构造反向链路消息,该反向链路消息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数据流的多种信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838来进行处理、由调制器880来进行调制、由发射机854a到854r来进行调节、以及被发送回基站8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838还从数据源836处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基站810处,来自移动设备8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824进行接收、由接收机8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840进行解调并且由RX数据处理器842进行处理,以提取由移动设备850所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此外,处理器830可以对所提取的消息进行处理,以确定用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的预编码矩阵。
处理器830和870可以分别对基站810和移动设备850的操作进行指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处理器830和870可以分别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832和872相关联。处理器830和870还可以执行计算,以分别导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
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者其任意组合之中。对于硬件实现,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来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者其组合中实现处理单元。
当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程序代码或代码段中实现这些实施例时,这些实施例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组件的机器可读介质上。代码段可以代表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通过传送和/或接收信息、数据、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一个代码段可以与另一个代码段或者硬件电路进行耦合。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手段(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网络传输等)对信息、变量、参数、数据等进行传递、转发或者发送。
对于软件实现,可以利用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模块(诸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描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可以在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实现存储器单元,对于在处理器外部实现存储器单元的情况,可以经由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手段将存储器单元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
参考图9,示出了有助于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动态负载平衡的系统900。例如,系统900可以至少部分地驻留在基站、移动设备等之中。应当理解,将系统900表示为包括功能方框,该功能方框可以代表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的功能。系统900包括能够协同工作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902。例如,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用于在下行链路频率上与至少一个移动设备建立连接的电子组件904。此外,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用于确定在上行链路频率上是否存在负载失衡的电子组件906。另外,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用于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发送指示符的电子组件908。附加地,系统900可以包括存储器910,存储器910可以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904、906和908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示出的电子组件904、906和908在存储器910的外部,但是应当理解,电子组件904、906和90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存在于存储器910内。
现在转到图10,示出了有助于实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动态负载平衡的系统1000。例如系统1000可以至少部分地驻留在基站、移动设备等之中。应当理解,将系统1000表示为包括功能方框,该功能方框可以代表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的功能。系统1000包括能够协同工作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1002。例如,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在与上行链路频率配对的下行链路频率上与基站进行连接的电子组件1004。此外,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在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电子组件1006。另外,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指示符的电子组件1008,该指示符包括指示切换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另外,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转换到新的上行链路频率的电子组件1010。附加地,系统1000可以包括存储器1012,存储器1012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1004、1006、1008和1010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示出的电子组件1004、1006、1008和1010在存储器1012的外部,但是应当理解,电子组件1004、1006、1008和101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012内。
可以利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者设计为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其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选地,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诸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和DSP内核的组合、或者任何其它的这种配置。此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包括操作用来执行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此外,结合本文公开的多个方案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操作可以直接地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两者的组合中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器介质之中。示例性的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可以从该存储介质中读取信息和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可选地,存储介质可以集成到处理器。此外,在一些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驻留在ASIC中。此外,该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的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此外,在一些方案中,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操作可以以代码和/或指令集中的一个或任何组合的形式驻留在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该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被包括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在一个或多个方案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对功能进行存储或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既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又包括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示例性地而非限制性地,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设备、磁盘存储设备或其它磁性存储设备,或者可以用来以可由计算机访问的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携带或存储所需程序代码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可以将任意连接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者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它远程源来发送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内。本文使用的磁盘或盘片包括紧致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多用途盘(DVD)、软盘以及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盘片通常利用激光来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虽然前面的公开讨论了说明性的方案和/或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所描述方案和/或实施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文进行各种改变和更改。此外,尽管可能以单数的形式描述或要求保护所描述方案和/或实施例的单元,但是,除非明显地声明限制为单数形式,其也包括复数形式。此外,除另有声明,任何方案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都可以与任何其它方案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起使用。
以上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例。当然,为了描述前述实施例的目的,不可能对组件或方法的每一个可想到的组合进行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可进行对各种实施例的很多进一步组合和置换。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更改和变化。此外,关于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词语“包含”的范围,该词语旨在表示包含性的,其解释方式类似于当在权利要求中将词语“包括”用作过渡词时对词语“包括”的解释方式。

Claims (20)

1.一种有助于实现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由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来确定是否存在负载失衡;以及
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至少一个子集发送指示符,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转换到新的频率的命令,所述新的频率与由所述子集用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率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下行链路频率上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建立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频率与被用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频率相配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新的频率与所述下行链路频率不配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负载失衡包括确定第一频率相对于第二频率是否具有更多负载。
6.一种有助于实现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频率上的动态负载平衡的装置,包括:
负载评估器,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信令来确定上行链路频率负载;
平衡模块,用于当所述负载评估器指示负载失衡时,确定对所述负载失衡的解决方案;以及
AICH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移动设备发送指示符,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设备转换到新的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所述信令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在上行链路频率上对来自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所述信令进行接收,所述上行链路频率与用来连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的下行链路频率相配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新的上行链路频率与所述下行链路频率不配对。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AICH模块在获取指示符信道或增强获取指示符信道中的至少一个上发送所述指示符。
11.一种有助于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装置,包括:
随机接入模块,用于在第一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AICH评估器,用于确定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接收的指示符是否包括转换频率的命令;以及
频率选择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命令将上行链路频率切换到第二频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切换之后,所述随机接入模块在所述第二频率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频率与所述装置用来接收传输的下行链路频率相配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率是预先配置的。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频率与用来接收传输的下行链路频率不配对。
16.一种有助于动态解决通信系统中的负载失衡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上行链路频率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获取指示符信道上接收指示符,所述指示符包括指示转换到不同的上行链路频率的命令;以及
响应于所述指示符而切换到第二上行链路频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下行链路频率上与基站进行连接,所述下行链路频率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频率相配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链路频率与所述下行链路频率不配对。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频率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频率是预先配置的。
CN200980112032.8A 2008-03-31 2009-03-30 利用e-aich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983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105908P 2008-03-31 2008-03-31
US61/041,059 2008-03-31
US12/404,615 2009-03-16
US12/404,615 US8428077B2 (en) 2008-03-31 2009-03-16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load balancing with E-AICH
PCT/US2009/038765 WO2009123963A1 (en) 2008-03-31 2009-03-30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load balancing with e-aic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523A true CN101983523A (zh) 2011-03-02
CN101983523B CN101983523B (zh) 2014-05-14

Family

ID=40801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2032.8A Active CN101983523B (zh) 2008-03-31 2009-03-30 利用e-aich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428077B2 (zh)
EP (1) EP2266344B1 (zh)
JP (2) JP2011519204A (zh)
KR (1) KR101163915B1 (zh)
CN (1) CN101983523B (zh)
AU (1) AU2009231877B2 (zh)
BR (1) BRPI0910102B1 (zh)
CA (1) CA2720066C (zh)
ES (1) ES2617607T3 (zh)
HU (1) HUE030321T2 (zh)
IL (1) IL208426A0 (zh)
MX (1) MX2010010696A (zh)
RU (1) RU2468537C2 (zh)
TW (1) TWI391002B (zh)
WO (1) WO200912396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702A (zh) * 2013-12-26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干扰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743315A (zh) * 2016-08-11 2018-02-2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竞争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075913A (zh) * 2016-03-14 2018-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多载波的反馈资源分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0143B2 (en) 2002-05-01 2013-02-19 Dali Systems Co. Ltd Power amplifier time-delay invariant predistor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8811917B2 (en) 2002-05-01 2014-08-19 Dali Systems Co. Ltd. Digital hybrid mode power amplifier system
EP3416340B1 (en) 2006-12-26 2020-10-21 Dali System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seband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in multi-channel wid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951643B (zh) 2009-09-03 2014-04-23 开曼群岛威睿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接入程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619795B2 (en) 2010-04-13 2013-12-31 Blackberry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serving nodes
US20110249619A1 (en) 2010-04-13 2011-10-13 Yi Yu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serving nodes
US8848766B2 (en) 2010-08-17 2014-09-30 Dali Systems Co. Ltd. Neutral host architecture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3597807B (zh) 2010-09-14 2015-09-30 大理系统有限公司 远程可重新配置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和方法
WO2012064242A1 (en) * 2010-11-11 2012-05-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steering in rrc state cell_fach
JP5385416B2 (ja) * 2012-03-05 2014-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03546892B (zh) * 2012-09-26 2016-12-21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756505B2 (ja) * 2013-10-02 2015-07-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10051517B2 (en) * 2015-02-05 2018-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2D traffic balancing
KR102196233B1 (ko) * 2015-10-28 2020-12-29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랜덤액세스 및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주파수 호핑 방법 및 장치
CN111406418A (zh) 2017-12-08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212A (zh) * 1999-05-26 2002-07-03 诺基亚公司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和系统
US6643318B1 (en) * 1999-10-26 2003-11-04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Hybrid DSMA/CDMA (digital sense multiple acces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ethod with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s
WO2008008920A2 (en) * 2006-07-14 2008-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8812A (en) * 1994-07-21 1996-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lancing the forward link handoff boundary to the reverse link handoff boundary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60353A (en) 1996-12-24 1999-09-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icrocell load measurement using feedback control
US6785249B2 (en) * 1998-10-05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 imbalance in digital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611506B1 (en) 1999-01-21 2003-08-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nhanced channel allocation among multiple carriers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804214B1 (en) * 1999-04-19 2004-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carriers in cellular networks
TW549002B (en) * 1999-08-03 2003-08-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200153B2 (en) 2001-09-20 2007-04-0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sensing LAN vs WAN to determine port type
JP2003333661A (ja) 2002-05-15 2003-11-21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TW595159B (en) 2003-04-04 2004-06-21 Admtek Inc Load balancing method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7228134B2 (en) 2003-06-17 2007-06-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minimizing reverse channel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n abnormally high number of access attemp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567211B1 (ko) * 2003-12-11 2006-04-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에서의 임의 접속용 데이터 전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060142021A1 (en) 2004-12-29 2006-06-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ad balancing on shared wireless channels
EA014593B1 (ru) * 2005-09-01 2010-12-3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7519041B2 (en) 2005-12-22 2009-04-14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performance
US8054791B2 (en) 2005-12-23 2011-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procedures for un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 and synchronization stand by communications in E-UTRA systems
US8817606B2 (en) 2006-07-13 2014-08-26 Alcatel Lucent Managing overload of an access medium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03816A1 (en) 2006-09-22 2008-03-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ccess node and access node thereof
EP2227061B1 (en) * 2007-01-31 2012-09-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indicator table for a mobile station located at a cell ed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212A (zh) * 1999-05-26 2002-07-03 诺基亚公司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和系统
US6643318B1 (en) * 1999-10-26 2003-11-04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Hybrid DSMA/CDMA (digital sense multiple acces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ethod with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s
WO2008008920A2 (en) * 2006-07-14 2008-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4702A (zh) * 2013-12-26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干扰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5096775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干扰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075913A (zh) * 2016-03-14 2018-12-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多载波的反馈资源分配
CN109075913B (zh) * 2016-03-14 2021-06-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进行针对多载波的反馈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743315A (zh) * 2016-08-11 2018-02-2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竞争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0144553A (ru) 2012-05-10
JP2013081194A (ja) 2013-05-02
US20090274048A1 (en) 2009-11-05
TWI391002B (zh) 2013-03-21
EP2266344B1 (en) 2016-11-30
ES2617607T3 (es) 2017-06-19
RU2468537C2 (ru) 2012-11-27
MX2010010696A (es) 2010-11-30
CA2720066A1 (en) 2009-10-08
KR20100127874A (ko) 2010-12-06
CA2720066C (en) 2016-07-05
US8428077B2 (en) 2013-04-23
CN101983523B (zh) 2014-05-14
AU2009231877A1 (en) 2009-10-08
TW201004414A (en) 2010-01-16
HUE030321T2 (en) 2017-05-29
BRPI0910102B1 (pt) 2020-10-06
AU2009231877B2 (en) 2013-05-23
BRPI0910102A2 (pt) 2018-02-06
EP2266344A1 (en) 2010-12-29
JP5536181B2 (ja) 2014-07-02
WO2009123963A1 (en) 2009-10-08
KR101163915B1 (ko) 2012-07-11
JP2011519204A (ja) 2011-06-30
IL208426A0 (en)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3523B (zh) 利用e-aich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KR10203732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상향링크 위상 트래킹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2461244B (zh) 用于多点协作传输的资源块的重新使用
CN102550108B (zh) 用于高级lte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US1139526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KR10194053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위상 트래킹 참조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8391400B2 (en) Control channel format indicator frequency mapping
CN102577559B (zh) 多载波指示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交互
CN102150387B (zh) 有效识别上行链路传输中的系统波形
CN102668413B (zh) 用于高级lte的tdm-fdm中继回程信道
KR10221892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및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2783230A (zh)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协作式多点通信
CN110024322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参考信号设计
US8144731B2 (en)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983529B (zh) 用于捕获指示信道的灵活功率偏移量分配
US8902826B2 (en)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 selection
CN102804901A (zh) 多分量载波通信网络中的随机接入设计
EP42298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cch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978766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244332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위상 트래킹 참조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89379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65495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294690B (zh) 一种调制符号传输方法及发送设备
WO202402089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dmrs port m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50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50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