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0236A -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0236A
CN101980236A CN2010105633360A CN201010563336A CN101980236A CN 101980236 A CN101980236 A CN 101980236A CN 2010105633360 A CN2010105633360 A CN 2010105633360A CN 201010563336 A CN201010563336 A CN 201010563336A CN 101980236 A CN101980236 A CN 101980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ain frame
portable computer
handset
electric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33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 GUIZHUN
Original Assignee
LU GUIZHU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 GUIZHUN filed Critical LU GUIZHUN
Priority to CN2010105633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0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0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0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其中,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检测到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当检测到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该方法及系统能够更为有效的进行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的安全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物品的安全,防止物品的丢失、被盗等情况发生,目前已经产生了电子防丢器。
电子防丢器包括一个子机和一个主机,子机被放置在皮箱、钱包、手机袋等需要保护的物品中,主机放在物品所有人身上,例如挂在钥匙链上。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持续检测两者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当子机或主机检测到两者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超过预设的某一距离阈值时,则进行报警,以提示物品所有人物品可能有丢失或被盗的危险,从而保证物品安全。
电子防丢器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防止物品的丢失或被盗,但是对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防丢防盗保护来说,其存在以下不足:
1、必须由使用者主动地将子机放置在携带便携式计算机的包中,如果某次一旦遗忘该操作,则便携式计算机将得不到保护;
2、子机只能放置在携带便携式计算机的包中,如果小偷将便携式计算机从包中取出盗走,或者使用者自己将便携式终端遗漏在包外,则电子防丢器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能够更为有效的进行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包括: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其中,
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
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检测到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当检测到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包括:
配对检验单元,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
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配对的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的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距离报警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所述子机和主机还分别包括:
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自身所属设备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电量不足时,控制电量报警单元进行电量不足报警;
电量报警单元,用于电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其中,所述子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为: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所述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为主机自身的电能提供单元。
所述子机还包括:
主机插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配对主机是否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检测到时,控制充电单元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充电单元,用于在主机插接检测单元检测到配对主机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时,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所述子机还包括:
第二身份认证单元,用于触发身份认证时,与配对主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时,向便携式计算机发送解锁信号,以便便携式计算机解除安全控制措施,正确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指令;
相对应的,所述主机还包括:
第一身份认证单元,用于与配对子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适用于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
检测到所述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当检测到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还包括:
子机检测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
当检测到电能提供单元的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还包括:
子机检测配对主机是否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
检测到时,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还包括:
主机检测自身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
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三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还包括:
触发身份认证时,子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与配对主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认证通过时,向便携式计算机发送解锁信号,以便便携式计算机解除安全控制措施,正确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指令。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将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从而,避免了由于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分离所造成的无法有效保证便携式计算机安全的问题;并且,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获取工作所需的电能。由于便携式计算机电源容量远远大于现有子机使用的纽扣电池的电量,可为子机提供更长时间的电能供给,免除了由于子机电量不足造成的安全隐患,且免去了更换子机电池的麻烦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的实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系统包括:互为配对对端的主机101和子机102;也即:主机101存在一个与其配对的子机102,而该子机102为主机101的配对对端;子机102存在一个与其配对的主机101,该主机101为该子机102的配对对端。
其中,
所述子机102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100中,且所述子机102与便携式计算机100的电能提供单元1001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100的电能提供单元1001中获取子机102工作所需的电能;
所述主机101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100之外;
所述子机102和主机101分别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检测到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的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其中,所述第一报警方式中可以自主设定或预设报警声音、音量等参数,从而当启动距离报警时,根据上述报警参数进行报警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从而,避免了由于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分离所造成的无法有效保证便携式计算机安全的问题;
并且,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获取工作所需电能,由于便携式计算机电源容量远远大于现有子机使用的纽扣电池的电量,可为子机提供更长时间的电能供给,免除了由于子机电量不足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免去了更换子机电池的麻烦和成本。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子机102和主机101的以上功能分别可以通过以下的单元结构实现,具体的:
配对检验单元,用于触发安全保护时,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主机101中包括的第一配对检验单元1011,以及子机102包括的第二配对检验单元1021。
所述触发安全保护的方式可以为:在主机上设置安全保护按钮,当用户按压该按钮时,触发该安全保护;相应的,还可以设置安全保护功能关闭按钮,当用户按压该按钮时,则关闭安全保护功能,子机和主机不进行配对和距离检测,以防止用户在已经确认便携式计算机处于安全状态的情况下,远离该便携式计算机时,主机和子机产生误报警。
其中,主机和子机的配对检验单元在进行配对对端的检测时,可以使用对码和/或对频的方式完成所述配对对端的检测,也即:主机或子机使用相应的编码方式和/或相应的频率发送信号,以便与其配对的对端能够接收到主机或子机发送的信号,完成配对检验过程;且,这种方式还可以防止不同子机或主机之间信号的干扰问题。
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配对的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的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主机101中包括的第一距离检测单元1012,以及子机102包括的第二距离检测单元1022。
这里的持续检测实际上是间隔较短时间的重复检测,所述间隔时间可以自主设定,例如可以为5秒或者其他时间间隔,这里并不限定。
具体的,主机和子机的距离检测单元在进行两者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检测时,可以根据接收到的配对对端发出的信号的强弱确定实际物理距离,或者,还可以根据发送端所发送信号中携带的发送时刻信息,以及接收到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实际物理距离。
距离报警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例如图1中所示的主机101中包括的第一距离报警单元1013,以及子机102包括的第二距离报警单元1023。
优选地,为了保证子机和主机能够有效的进行便携式计算机的保护,防止由于子机或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电量不足造成的安全隐患,所述子机和主机中还可以设置电量检测单元:
如图1所示,所述子机102还可以包括:
第二电量检测单元1024,用于检测便携式计算机100的电能提供单元1001是否电量充足,电量不足时,控制第二电量报警单元1025进行电量不足报警;
第二电量报警单元1025,用于第二电量检测单元1024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上述的第二距离报警单元和第二电量报警单元也可以通过一个报警单元实现,例如距离和电量报警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如图1所示,所述主机101还可以包括:
第一电量检测单元1014,用于检测主机101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电量不足时,控制第一电量报警单元1015进行电量不足报警;
第一电量报警单元1015,用于第一电量检测单元1014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三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上述的第一距离报警单元和第一电量报警单元也可以通过一个报警单元实现,例如距离和电量报警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其中,主机101和子机102对于电量不足的报警可以相同,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报警方式,如报警声音等的不同,以便用户更容易区分到底是主机还是子机的电量不足;另外,所述电量不足的报警方式可以与关于距离的第一报警方式相同或不同,优选地,电量不足的报警方式与第一报警方式不同,以便用户更容易区别,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另外,便携式计算机100和主机101上还可以设置相互配对的硬件接口,从而实现主机101与便携式计算机100之间的插接和通信,该硬件接口可以自主设定,也可以使用目前通用的USB接口等实现,这里并不限定。此时: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子机102还可以包括:
主机插接检测单元1026,用于检测配对主机101是否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100的预设接口,检测到时,控制充电单元1027为配对主机101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以上的主机插接检测单元1026可以在子机和主机的配对检验单元之间检测到配对的对端之后才开始进行所述检测,也即将配对检验单元检测到配对对端作为本单元工作的触发条件。
充电单元1027,用于在主机插接检测单元1026检测到配对主机101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100的预设接口时,为配对主机101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仅包括充电单元,也即:在检测到某一主机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100的预设接口时,为该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从而,实现对于任意主机的充电,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配对的主机。
通过以上的主机插接检测单元和充电单元实现了便携式计算机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的充电,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由于主机电量不足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对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性能。
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便携式计算机中数据的安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子机和主机设置身份认证单元,具体的,
如图1所示,所述子机102还可以包括:
第二身份认证单元1028,用于触发身份认证时,与配对主机101的第一身份认证单元1016之间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时,向便携式计算机100发送解锁信号,以便便携式计算机100正确响应用户的操作指令;以上的第二身份认证单元可以在子机和主机的配对检验单元之间检测到配对的对端之后才开始进行所述身份认证,也即将配对检验单元检测到配对对端作为本单元工作的触发条件。
相对应的,所述主机101还可以包括:
第一身份认证单元1016,用于与配对子机102的第二身份认证单元1028之间进行身份认证。以上的第一身份认证单元可以在子机和主机的配对检验单元之间检测到配对的对端之后才开始进行所述身份认证,也即将配对检验单元检测到配对对端作为本单元工作的触发条件。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身份认证单元和第二身份认证单元之间的身份认证可以只由其中的一方发起,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具体设定。
其中,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时,可以使用固定口令认证技术,通过预设的认证码进行身份认证;或者,也可以使用动态口令认证技术,通过某一预先协商好的算法进行认证码的动态计算和认证,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触发身份认证的时机可以为:主机插接到便携式计算机时触发,或者,可以在主机上设置对应的身份认证按钮,当用户按压按钮时,触发该身份认证过程。
其中,上述主机和子机之间的身份认证过程中,身份认证单元之间可以在主机插接到便携式计算机后,通过所述接口实现两者之间身份信息的交互,或者,也可以在主机和子机上分别设置无线通信单元,通过对应的无线通信单元实现身份信息的交互,这里并不限制。
这里,可以设定便携式计算机100只有在通过了对子机的第二身份认证单元的认证之后,才能正确、正常的响应用户对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否则,可以设定便携式计算机不响应用户的操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便携式计算机中信息的安全。
与以上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系统相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便携式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
步骤202:检测到所述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的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步骤203: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在图2的基础上,通过图3对本发明便携式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如果检测到配对的对端,执行步骤302;否则,继续执行步骤301的检测。
步骤302:子机和主机分别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的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步骤303:子机和主机分别判断自身检测到的所述实际物理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302中的检测与步骤303中的判断操作。
步骤304:子机和/或主机分别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其中,子机和主机的报警方式也可以相同或不同,这里并不限制。
步骤305:子机检测便携式终端的电源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如果是,继续执行步骤305的电量检测;如果否,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子机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步骤307:子机检测配对主机是否插接到便携式终端中,如果是,执行步骤308;否则,继续执行步骤307的检测。
步骤308: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步骤309:主机检测自身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如果是,继续执行步骤309的电量检测;如果否,执行步骤310。
步骤310:主机以预设第三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步骤311:触发身份认证时,子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与配对主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步骤312: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如果是,执行步骤313;否则,当前处理流程结束。
步骤313:子机向便携式计算机发送解锁信号,以便便携式计算机解除屏幕锁定、口令输入验证等安全控制措施,正确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指令。
其中,步骤305~306、步骤307~308、步骤309~310、步骤311~313均为可选步骤组,且这些步骤组与步骤302~304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执行顺序上的限制;且上述可选步骤组之间也没有一定的执行顺序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从而,避免了由于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分离所造成的无法有效保证便携式计算机安全的问题;
并且,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获取工作所需的电能,由于便携式计算机电源容量远远大于现有子机使用的纽扣电池的电量,可为子机提供更长时间的电能供给,免除了由于子机电量不足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免去了更换子机电池的麻烦和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的过程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中的对应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其中,
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
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检测到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当检测到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包括:
配对检验单元,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
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配对的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的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距离报警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和主机还分别包括:
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自身所属设备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电量不足时,控制电量报警单元进行电量不足报警;
电量报警单元,用于电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其中,所述子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为: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所述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为主机自身的电能提供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
主机插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配对主机是否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检测到时,控制充电单元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充电单元,用于在主机插接检测单元检测到配对主机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时,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
第二身份认证单元,用于触发身份认证时,与配对主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时,向便携式计算机发送解锁信号,以便便携式计算机解除安全控制措施,正确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指令;
相对应的,所述主机还包括:
第一身份认证单元,用于与配对子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6.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
检测到所述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当检测到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子机检测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
当检测到电能提供单元的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子机检测配对主机是否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
检测到时,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机检测自身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
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三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发身份认证时,子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与配对主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认证通过时,向便携式计算机发送解锁信号,以便便携式计算机解除安全控制措施,正确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指令。
CN2010105633360A 2010-11-26 2010-11-26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980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33360A CN101980236A (zh) 2010-11-26 2010-11-26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33360A CN101980236A (zh) 2010-11-26 2010-11-26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0236A true CN101980236A (zh) 2011-02-23

Family

ID=4360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33360A Pending CN101980236A (zh) 2010-11-26 2010-11-26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023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925A (zh) * 2012-08-31 2012-12-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随身物品实时防盗的方法与系统
CN103902003A (zh) * 2014-03-18 2014-07-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94835A (zh) * 2014-01-22 2015-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报警系统
CN106652325A (zh) * 2015-11-03 2017-05-10 福建华渔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关机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7678322A (zh) * 2017-08-15 2018-02-09 胡渐佳 关联电子端连接状态自动控制系统
CN113724461A (zh) * 2021-08-31 2021-11-30 深圳市昱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防盗报警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961A (zh) * 2006-03-31 2007-10-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N201498070U (zh) * 2009-09-23 2010-06-02 刘颂凯 笔记本电脑防盗防遗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961A (zh) * 2006-03-31 2007-10-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N201498070U (zh) * 2009-09-23 2010-06-02 刘颂凯 笔记本电脑防盗防遗失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925A (zh) * 2012-08-31 2012-12-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随身物品实时防盗的方法与系统
CN104794835A (zh) * 2014-01-22 2015-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报警系统
CN103902003A (zh) * 2014-03-18 2014-07-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02003B (zh) * 2014-03-18 2017-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52325A (zh) * 2015-11-03 2017-05-10 福建华渔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关机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7678322A (zh) * 2017-08-15 2018-02-09 胡渐佳 关联电子端连接状态自动控制系统
CN113724461A (zh) * 2021-08-31 2021-11-30 深圳市昱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防盗报警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0236A (zh)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CA2876826C (en) Mobile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3118174A (zh)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及移动终端
EP3401822A1 (en) Informatio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154572A1 (zh)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相应的移动终端
CN105900346A (zh) 一种防丢失提醒方法及防盗设备
CN103020553A (zh) 一种移动终端防盗保护方法
CN105857246A (zh) 汽车发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9212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201314171Y (zh) 一种防盗密码箱
CN104652964A (zh) 一种智能rfid报警锁装置及其智能报警方法
CN104268467A (zh) 电子设备防入侵的方法与防入侵的电子设备
CN106971435A (zh) 一种开锁方法、系统、车载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063978A (zh)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适用的移动终端防盗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401853A (zh) 一种智能防盗门
CN101222558A (zh) 一种具有私密保护功能的手机及其方法
CN100375103C (zh) 对带电子标签的装置的监护方法
JPWO2006038290A1 (ja) ワイヤレス認証方法及びワイヤレス認証システム
CN204178433U (zh) 一种用nfc手机非接触式解锁的装置
CN106657668A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的防盗方法及装置
CN104754124A (zh) 一种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7041230A (ja) 警報システムおよび警報信号を引き起こす方法
CN104639757A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系统
CN107045598A (zh) 一种移动设备的防盗方法及装置
CN203402137U (zh) 一种车辆防盗追踪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