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3817A -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3817A
CN101973817A CN2010105149508A CN201010514950A CN101973817A CN 101973817 A CN101973817 A CN 101973817A CN 2010105149508 A CN2010105149508 A CN 2010105149508A CN 201010514950 A CN201010514950 A CN 201010514950A CN 101973817 A CN101973817 A CN 101973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compound
kilogram
bacillus
microb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49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5149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3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3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3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是由大、中、微量元素氮、磷、钾、复混肥、石蜡、联合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配制而成,采用熔融液体石蜡进行包膜处理,再用掺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熔融石蜡进行二次包膜处理,提供了一种在传统复合肥中加入活的微生物制品,通过微生物菌的生命活动,给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营养元素同时提高土壤肥力,活化土壤,提高作物抗逆性,解决了目前存在地力下降,土壤板结、养分失衡,作物抗逆性的不足,本发明有效期长,耐温、耐酸碱、耐干燥,对人畜无毒无害,能防治病虫害,处理田块不倒伏,还显著增产。

Description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化肥的使用量较大,在农业上虽然通过增加化肥的施用量,虽然粮食单产也得到了提高,但在高产同时,化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土壤板结一系列令人担忧等问题,有效养分的挥发、淋失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对土壤、水系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单一化肥使用也无形中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
随着农业产量和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加之多年只重视氮、磷、钾,土肥使用不足,不重视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的使肥习惯,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益菌越来越少,导致地力下降,土壤板结、养分失衡,作物出现抗逆性,制约了农作物产量提高和肥效的发挥,在种植上出现了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曾对不同土壤进行了调查,普遍存在着土壤板结、肥效低、养分利用不充分等等问题,而且农作物上出现的抗逆性已成为限制作物增产的因子和发挥农作物效益的瓶颈;由于肥料性质与土壤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肥料利用率低是化肥使用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氮约为30%-35%,磷约为10%-20%,钾约为30%-35%,其中氮的损失特别严重,由于施肥不当已出现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氧化亚氮排放量增加等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综合效应,减轻环境污染,是共同研究和关注的问题,研究开发新型复合菌肥有其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在传统复合肥中加入活的从土壤中提取的纯天然微生物,采用熔融液体石蜡进行包膜处理,然后再用掺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熔融石蜡进行二次包膜处理,该肥料有效期长,耐温、耐酸碱、耐干燥,活化土壤,提高作物抗逆性,防治病虫害,是人畜无毒无害的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以克服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是由大、中、微量元素氮、磷、钾、复混肥、石蜡、联合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配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别为:大、中、微量元素百分比的配比式为氮-磷-钾是15-7-8,这种养分的含有机质的复混肥1000公斤、石蜡JS1-1型号的2公斤、联合固氮菌0.02公斤、解磷菌0.03公斤、解钾菌0.03公斤、如侧胞芽孢杆菌0.05公斤、腊状芽孢杆菌0.02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02公斤、地衣芽孢杆菌0.02公斤,
它是由下述步骤和方法配制的,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本发明将氮-磷-钾是15-7-8,这种养分的含有机质的复混肥1000公斤、石蜡JS1-1型号的2公斤、联合固氮菌0.02公斤、解磷菌0.03公斤、解钾菌0.03公斤、如侧胞芽孢杆菌0.05公斤、腊状芽孢杆菌0.02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02公斤、地衣芽孢杆菌0.02公斤,在复混肥生产的原料混合工序加入,生产出多元素复混肥料,将该肥用熔融液体石蜡进行包膜处理:转鼓涂布包膜机内设扬料板、集料板、托盘,使得物料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均匀的料幕,使热风与其充分接触,然后在0.8兆帕压力下通过多组特制的喷射器,将改性液体石蜡均匀地涂布在颗粒表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包膜涂层,接下来再将掺有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液体石蜡二次喷涂在已经包膜的无机或有机肥表面,生产出各种配方的三耐复合菌肥,该产品石腊的熔融均采用了封闭循环导热油进行循环加热,该设备从原料到产品计量包装均采用了DCS自动控制;所述的大微量元素为氮、磷、钾;中微量元素为:钙、硫酸镁、硫;所述的复混肥包括:氮、磷、钾、有机质;所述的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是从土壤中提取的纯天然微生物制品,所述的改性液体石蜡为:熔融液体石蜡。
本发明肥料将多种中、微量元素在复混肥生产的原料混合工序加入,生产出多元素复混肥料,采用熔融液体石蜡进行包膜处理,然后再用掺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熔融石蜡进行二次包膜处理,石腊的熔融采用了封闭循环导热油进行循环加热,从原料到产品计量包装均采用了DCS自动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特点之一是肥料有效期长,三耐复合菌肥所富含的复合菌有效期都在二年以上,颁布的微生物肥料标准N/Y227-94中规定有效期是六个月,提高了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为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创造了条件;
2、本发明特点二是肥料“三耐”:耐温、耐酸碱、耐干燥,三耐复合菌肥中石蜡含有的有益活微生物,在80度的温度条件下十分钟的存活率为百分之七十八,耐盐性强表现在30%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浸泡十四天,有效活菌仍大于百分之七十,制成固体肥,含水量在3%以下时也不死亡,在PH5-10的环境条件下仍能存活与定值,这是独一无二的;
3、本发明特点三是肥料能防治病虫害,农作物发生病虫害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是最为伤脑筋的事之一,不得不广泛使用化学农药,而农药残留又造成健康危害,三耐复合菌肥产品都有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用,试验实践证明,效果可达70%-80%,与施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当,而三耐复合菌肥系列产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是化学农药无法相比的;
4、本发明三耐复合菌肥系列产品的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三耐生物制剂”,依据不同作物,不同地区,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种类的有益菌分作LeeLe-1、LeeLe-2、LeeLe-3、LeeLe-4、LeeLe-5,一类是“三耐复合菌肥”,是将相当数量的有益菌,适量无机营养成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配制制造的颗粒肥,对人畜无毒无害;
5、本发明三耐复合菌剂中的联合固氮菌每公顷(15亩)土地每年固定的氮素约3.75Kg-7.5Kg;解磷菌能够分解土壤或溶解土壤中无效态磷素的微生物为解磷菌,使其转变成有效磷素;解钾菌一般称为硅酸盐细菌,也称为胶质芽胞杆菌,能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元素转化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磷钾元素,同时解钾菌还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刺激植物生长,实践证明,微生物肥料确实能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许多地方冬小麦施用微生物肥料后,冬小麦返青时,寒流袭来,对照田伤冻厉害,小麦被冻死许多,施用微生物肥料的处理田冻伤较轻,小麦成熟后,对照田倒伏严重,减产,而施用微生物肥料处理过的田块倒伏较轻,或不倒伏,还显著增产;
6、本发明三耐复合菌肥系列产品中含有一类叫做植物根圈促生细菌的细菌群体,简称PGPR,能分泌植物促生物质,对豆科植物的结瘤有促生作用,促进植物出芽,对土传病害能进行生物调控,对植物病原线虫能进行生物控制,例如用一种命名为A-13的细菌作为微生物肥料对作物进行处理,可降低棉花某一种病的生病率38%-60%,棉花线虫也下降59%。试验证明,用荧光假单细胞菌PGPR菌株处理后,马铃薯软腐病病原体(Ec)在根部的数量下降95%以上,由Ec侵染而引发的孑结节下降28%-92%,微生物肥料使用后,减轻或降低病虫害的作用不完全是一些特异性抵抗作用,微生物肥料施用于土壤后,改变了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区系,有益菌在植物根面,根际定殖,占据了病原菌的繁殖空间,消耗了病原菌的“食源”(养分),也减轻或降低了病原菌发生的频率,同时本发明适合底施一次性施肥的习惯,解决了目前存在地力下降,土壤板结、养分失衡,作物出现抗逆性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是由大、中、微量元素氮、磷、钾、复混肥、石蜡、联合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配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别为:大、中、微量元素百分比的配比式为氮-磷-钾是15-7-8,这种养分的含有机质的复混肥1000公斤、石蜡JS1-1型号的2公斤、联合固氮菌0.02公斤、解磷菌0.03公斤、解钾菌0.03公斤、如侧胞芽孢杆菌0.05公斤、腊状芽孢杆菌0.02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02公斤、地衣芽孢杆菌0.02公斤,
它是由下述步骤和方法配制的,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本发明将氮-磷-钾是15-7-8,这种养分的含有机质的复混肥1000公斤、石蜡JS1-1型号的2公斤、联合固氮菌0.02公斤、解磷菌0.03公斤、解钾菌0.03公斤、如侧胞芽孢杆菌0.05公斤、腊状芽孢杆菌0.02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02公斤、地衣芽孢杆菌0.02公斤,在复混肥生产的原料混合工序加入,生产出多元素复混肥料,将该肥用熔融液体石蜡进行包膜处理:转鼓涂布包膜机内设扬料板、集料板、托盘,使得物料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均匀的料幕,使热风与其充分接触,然后在0.8兆帕压力下通过多组特制的喷射器,将改性液体石蜡均匀地涂布在颗粒表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包膜涂层,接下来再将掺有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液体石蜡二次喷涂在已经包膜的无机或有机肥表面,生产出各种配方的三耐复合菌肥,该产品石腊的熔融均采用了封闭循环导热油进行循环加热,该设备从原料到产品计量包装均采用了DCS自动控制;所述的大微量元素为氮、磷、钾;中微量元素为:钙、硫酸镁、硫;所述的复混肥包括:氮、磷、钾、有机质;所述的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是从土壤中提取的纯天然微生物制品,所述的改性液体石蜡为:熔融液体石蜡。
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将从土壤中提取的纯天然微生物-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复合在一起,同时对它们的排异性、生物活性、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以说明它们能否复合在一起,同时监测其对温度、酸碱、干燥等环境指标的耐受度,实验证明是可行的。
本发明产品将多种中、微量元素在复混肥生产的原料混合工序加入,生产出多元素复混肥料,将该肥用熔融液体石蜡进行包膜处理,然后再用掺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熔融石蜡进行二次包膜处理,该产品石腊的熔融均采用了封闭循环导热油进行循环加热,本发明从原料到产品计量包装均采用了DCS自动控制,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该产品既可以生产普通复合肥配方,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不同土壤的供肥性能,生产配方肥。以下是几种常规三耐复合菌肥的生产配方:
表2三耐微生物复合菌复混肥配方    单位:公斤
Figure BSA00000312878300051
工艺操作达到:
1、三耐复合菌、复混肥、均按配方质量份数法进行配比;
2、转鼓预热窑入口温度95℃-100℃,出口温度45℃-55℃;
3、石蜡熔融槽导热油温度52℃-55℃;
4、缓冲槽物料温度40℃-45℃;
5、液体石腊喷涂压力0.35MPa;
6、通过DCS系统控制熔融硫磺和三耐复合菌共熔体的流量。
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1、在喷涂石蜡过程中,因喷嘴角度不合理,造成包膜不均,角度过大易导致雾汽回落凝固在喷嘴上,改变了喷嘴结构,影响喷射效果,过低易造成漏喷等质量缺陷;
2、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产品喷涂不均、漏喷等质量问题,经分析是喷嘴数量少造成,增加喷嘴数量,使以上现象消失;
3、在生产中发现如果操作不正常,很容易使液体石蜡在喷嘴或管道中凝固,影响正常生产,采取了在液休管道和喷嘴处设置了加套管,用循环导热油进行保温处理,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
4、由于熔融石蜡在喷涂过程中,对流量及压力较为敏感,直接影响包膜的厚度及均匀度,我们新上了最为先进的DCS控制系统,通过调整DCS控制参数,找出不同包膜厚度所需的压力、流量控制曲线,本发明包膜均匀包膜厚度达到设置要求。
本发明的创新点是:
1、本发明特点之一是有效期长,三耐复合菌肥所富含的复合菌有效期都在二年以上,微生物肥料标准N/Y227-94中规定有效期是六个月,提高了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为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创造了条件;
2、本发明特点二是“三耐”:耐温、耐酸碱、耐干燥,三耐复合菌肥中所石蜡含有的有益活微生物,在80度的温度条件下十分钟的存活率为百分之七十八,耐盐性强表现在30%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浸泡十四天,有效活菌仍大于百分之七十,制成固体肥,含水量在3%以下时也不死亡。在PH5-10的环境条件下仍能存活与定值,这是独一无二的;
3、本发明特点三是能防治病虫害,农作物发生病虫害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是最为伤脑筋的事之一,不得不广泛使用化学农药,而农药残留又给人们造成健康危害;三耐复合菌肥产品都有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用,试验实践证明,效果可达70%-80%,与施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相当,而三耐复合菌肥产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是化学农药无法相比的;
4、本发明三耐复合菌肥系列产品的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三耐生物制剂”,依据不同作物,不同地区,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种类的有益菌分作LeeLe-1、LeeLe-2、LeeLe-3、LeeLe-4、LeeLe-5,一类是“三耐复合菌肥”,是将相当数量的有益菌,适量无机营养成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配制制造的颗粒肥,对人畜无毒无害;
5、本发明三耐复合菌剂中的联合固氮菌每公顷(15亩)土地每年固定的氮素约3.75Kg-7.5Kg;解磷菌能够分解土壤或溶解土壤中无效态磷素的微生物为解磷菌,转变成有效磷素;解钾菌一般称为硅酸盐细菌,也称为胶质芽胞杆菌,能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元素转化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磷钾元素,同时解钾菌还能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刺激植物生长;实践证明,微生物肥料确实能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许多地方冬小麦施用微生物肥料后,冬小麦返青时,寒流袭来,对照田伤冻厉害,小麦被冻死许多,施用微生物肥料的处理田冻伤较轻,小麦成熟后,对照田倒伏严重,减产,而施用微生物肥料处理过的田块倒伏较轻,或不倒伏,还显著增产;
6、本发明三耐复合菌肥系列产品中含有一类叫做植物根圈促生细菌的细菌群体,简称PGPR,能分泌植物促生物质,对豆科植物的结瘤有促生作用,促进植物出芽,对土传病害能进行生物调控,对植物病原线虫能进行生物控制,例如用一种命名为A-13的细菌作为微生物肥料对作物进行处理,可降低棉花某一种病的生病率38%-60%,棉花线虫也下降59%。试验也证明,用荧光假单细胞菌PGPR菌株处理后,马铃薯软腐病病原体(Ec)在根部的数量下降95%以上,由Ec侵染而引发的孑结节下降28%-92%。试验表明,微生物肥料使用后,减轻或降低病虫害的作用不完全是一些特异性抵抗作用,微生物肥料施用于土壤后,改变了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区系,有益菌在植物根面,根际定殖,占据了病原菌的繁殖空间,消耗了病原菌的“食源”(养分),从而也减轻或降低了病原菌发生的频率。
把土壤中提取的然微生物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复合在一起,同时对它们的排异性、生物活性、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以说明它们能否复合在一起,同时监测其对温度、酸碱、干燥等环境指标的耐受度。实验证明是可行的。
三耐复合菌肥制备中注意:
1、各种菌剂必须严格按配方计量,加入石蜡熔融槽,控制熔融温度、时间,充分搅拌,以保证混合均匀。
2、熔融后的各种菌剂低温共融体,通过DCS系统,严格按标准比例控制喷涂流量,以保证包膜均匀。
3、进一步实验采用该装置喷涂高分子包膜工艺研究,并高分子中加入淀粉类物质,使其具有可降解功能。
三、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在喷涂石蜡过程中,因喷嘴角度不合理,造成包膜不均,角度过大易导致雾汽回落凝固在喷嘴上,改变了喷嘴结构,影响喷射效果,过低易造成漏喷等质量缺陷。
2、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产品喷涂不均、漏喷等质量问题,经分析是喷嘴数量少造成,增加喷嘴数量,使以上现象消失。
3、在生产中发现如果操作不正常,很容易使液体石蜡在喷嘴或管道中凝固,影响正常生产,采取了在液休管道和喷嘴处设置了加套管,用循环导热油进行保温处理,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
4、由于熔融石蜡在喷涂过程中,对流量及压力较为敏感,直接影响包膜的厚度及均匀度,我们新上了最为先进的DCS控制系统,通过调整DCS控制参数,找出不同包膜厚度所需的压力、流量控制曲线,使该产品包膜均匀且包膜厚度达到设置要求。
转鼓涂布包膜机内设扬料板、集料板、托盘,使得物料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均匀的料幕,使热风与其充分接触,然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多组特制的喷射器,将改性液体石蜡均匀地涂布在颗粒表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包膜涂层,接下来再将掺有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液体石蜡二次喷涂在已经包膜的无机或有机肥表面,生产出各种配方的三耐复合菌肥。

Claims (5)

1.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是由大、中、微量元素氮、磷、钾、复混肥、石蜡、联合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配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别为:大、中、微量元素百分比的配比式为氮-磷-钾是15-7-8,这种养分的含有机质的复混肥1000公斤、石蜡JS1-1型号的2公斤、联合固氮菌0.02公斤、解磷菌0.03公斤、解钾菌0.03公斤、如侧胞芽孢杆菌0.05公斤、腊状芽孢杆菌0.02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02公斤、地衣芽孢杆菌0.02公斤,
它是由下述步骤和方法配制的,具体配制方法如下:
本发明将氮-磷-钾是15-7-8,这种养分的含有机质的复混肥1000公斤、石蜡JS1-1型号的2公斤、联合固氮菌0.02公斤、解磷菌0.03公斤、解钾菌0.03公斤、如侧胞芽孢杆菌0.05公斤、腊状芽孢杆菌0.02公斤、枯草芽孢杆菌0.02公斤、地衣芽孢杆菌0.02公斤,在复混肥生产的原料混合工序加入,生产出多元素复混肥料,将该肥用熔融液体石蜡进行包膜处理:转鼓涂布包膜机内设扬料板、集料板、托盘,使得物料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均匀的料幕,使热风与其充分接触,然后在0.8兆帕压力下通过多组喷射器,将改性液体石蜡均匀地涂布在颗粒表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包膜涂层,接下来再将掺有微生物复合菌剂的液体石蜡二次喷涂在已经包膜的无机或有机肥表面,生产出各种配方的三耐复合菌肥,该产品石腊的熔融均采用了封闭循环导热油进行循环加热,该设备从原料到产品计量包装均采用了DCS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微量元素为氮、磷、钾;中微量元素为:钙、硫酸镁、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混肥包括:氮、磷、钾、有机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芽孢杆菌类、如侧胞芽孢杆菌、腊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是从土壤中提取的纯天然微生物制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液体石蜡为:熔融液体石蜡。
CN2010105149508A 2010-10-22 2010-10-22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Pending CN101973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49508A CN101973817A (zh) 2010-10-22 2010-10-22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49508A CN101973817A (zh) 2010-10-22 2010-10-22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3817A true CN101973817A (zh) 2011-02-16

Family

ID=4357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49508A Pending CN101973817A (zh) 2010-10-22 2010-10-22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3817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896A (zh) * 2011-04-22 2011-07-20 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释肥料水溶性树脂包衣生产方法及包膜装置
CN102515979A (zh) * 2011-12-01 2012-06-27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根瘤菌剂的紫云英专用肥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2731213A (zh) * 2012-07-11 2012-10-17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烟草种植用肥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936170A (zh) * 2012-11-22 2013-02-20 青岛深蓝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微生物复合肥料的微生物包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5507A (zh) * 2013-04-01 2013-06-12 张元宝 免深耕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3626598A (zh) * 2013-12-23 2014-03-12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性壳聚糖生物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6487A (zh) * 2014-04-18 2014-07-23 江苏师范大学 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897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云中英 一种硫包衣尿素的缓控释增效肥料生产工艺
CN104788187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8186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8189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生产成本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8188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3756A (zh) * 2015-04-13 2015-07-29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3757A (zh) * 2015-04-13 2015-07-29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7315A (zh) * 2016-03-24 2016-08-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菌剂复合有机肥的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3578A (zh) * 2016-08-01 2016-10-12 韦波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CN109879701A (zh) * 2019-04-17 2019-06-14 河北润农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半干旱、沙化土壤的微生物肥料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896A (zh) * 2011-04-22 2011-07-20 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释肥料水溶性树脂包衣生产方法及包膜装置
CN102515979A (zh) * 2011-12-01 2012-06-27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根瘤菌剂的紫云英专用肥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2731213A (zh) * 2012-07-11 2012-10-17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烟草种植用肥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936170A (zh) * 2012-11-22 2013-02-20 青岛深蓝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微生物复合肥料的微生物包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170B (zh) * 2012-11-22 2014-05-28 青岛深蓝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微生物复合肥料的微生物包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5507A (zh) * 2013-04-01 2013-06-12 张元宝 免深耕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3145507B (zh) * 2013-04-01 2014-12-10 张元宝 免深耕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410897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云中英 一种硫包衣尿素的缓控释增效肥料生产工艺
CN103626598B (zh) * 2013-12-23 2015-07-29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性壳聚糖生物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6598A (zh) * 2013-12-23 2014-03-12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性壳聚糖生物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6487A (zh) * 2014-04-18 2014-07-23 江苏师范大学 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6487B (zh) * 2014-04-18 2015-11-18 江苏师范大学 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8187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8186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8189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生产成本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8188A (zh) * 2015-04-13 2015-07-22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3756A (zh) * 2015-04-13 2015-07-29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3757A (zh) * 2015-04-13 2015-07-29 凤阳县兴科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油页岩半焦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7315A (zh) * 2016-03-24 2016-08-1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菌剂复合有机肥的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3578A (zh) * 2016-08-01 2016-10-12 韦波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CN109879701A (zh) * 2019-04-17 2019-06-14 河北润农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半干旱、沙化土壤的微生物肥料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3817A (zh) 三耐微生物复合菌肥及其配制方法
CN101759492B (zh) 一种防治病害的棉花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8186B (zh) 一种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1085B (zh) 一种生物包膜有机无机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3702B (zh) 一种花生专用多功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56516A (zh)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083453A (zh) 一种生物质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486B (zh) 一种生防增效的茄果类专用营养套餐肥及其施用方法
CN105779359A (zh) 一种用于改良土壤重金属的微生物剂
CN105330423A (zh) 一种微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147A (zh) 一种利用生物发酵氨基酸废水制备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工艺
CN103922849B (zh) 利用发酵和工业废渣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87791A (zh) 一种水稻连作抗病害增产剂
CN103396805A (zh) 一种连作障害土壤调理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48690A (zh) 一种烟叶增产防虫降解农残专用液体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9171A (zh) 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5382A (zh) 一种微生物碳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3048A (zh) 一种秸秆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及通过此腐熟剂腐熟秸秆批量制作固态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7445690A (zh) 一种高效牛粪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7124A (zh) 一种防治根结线虫的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334B (zh) 一种能够钝化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6703A (zh) 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03787755A (zh) 一种花生连作高产剂
CN108440036A (zh) 一种长效环保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1009A (zh) 一种改良土壤的羊粪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