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1657A - 无线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识别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识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1657A
CN101971657A CN200880126785XA CN200880126785A CN101971657A CN 101971657 A CN101971657 A CN 101971657A CN 200880126785X A CN200880126785X A CN 200880126785XA CN 200880126785 A CN200880126785 A CN 200880126785A CN 101971657 A CN101971657 A CN 101971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ell identifier
relay base
identifi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67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1657B (zh
Inventor
V·V·法恩
J·哈马莱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MD Global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1971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1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1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1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给无线电信系统的中继节点指派标识符的解决方案,根据确定的规则,可从所述标识符导出与所述中继节点相关联的中央节点的相应标识符。因此,指派所述中央节点及其中继节点的标识符,使得促进根据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进行的对中央节点的识别,从而避免为了识别所述中央节点而咨询较高层控制器的需要。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式无线电电信领域,特别地涉及利用中继网络的蜂窝式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环境中,通过使用例如基站的各种类型的中继节点来扩展无线网络无线电信号覆盖范围最近已成为集中研究的目标。放大和转发中继节点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放大并将所放大的信号向前发射。这种类型的放大改善了信号功率,但是往往也将与信号的实际内容一起接收到的噪声放大。解码和转发中继节点使接收到的信号再生并将再生信号向前发射。在再生期间,解码和转发中继节点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应用各种数字操作。由于再生阶段期间的传输控制措施,解码和转发中继节点通常比放大和转发中继节点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使用解码和转发中继节点来扩展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被视为是改善单个基站的容量并提高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质量。
在蜂窝式电信系统中,优选的是识别每个基站,即“常规”基站和中继节点两者。通常,对给定基站指派识别整个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PLMN)中的基站的全局标识符和识别地理受限区域中的基站的物理标识符。在PLMN中,物理标识符的数目通常局限于几百个,因此,物理标识符被重复使用。按照惯例,对于每个基站而言独立地从可用标识符池中指派基站的标识符。虽然这是非常简单的方法,但是利用更智能的标识符分配可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在权利要求1和12中所规定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在权利要求16和27中所规定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在权利要求31和42中所规定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在权利要求46和47中所规定的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分发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仅仅以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无线电信系统的中继蜂窝式网络的结构;
图2示出无线电信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基站的一般方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库;
图4是示出用于向中继基站指派标识符的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识别中央节点的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A是示出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识别中央节点的另一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B是示出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识别中央节点的又一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示出将中央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系统帧号之间的偏移用作标识符;
图8是示出用于向中继节点指派唯一标识符的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示出用于向中继节点指派唯一标识符的另一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虽然本说明书可能在若干位置提及“一”、“一个”、或“某些”实施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这样的提及是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者该特征仅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也可以将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组合以提供其它实施例。
下面在假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关于传统蜂窝式电信系统的一般结构和元件的知识的情况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省略了对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结构和传统蜂窝式无线电电信网络的元件之间的互连的说明以免由于不必要的细节使得本发明含糊不清。本说明集中于描述第三代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演进版本中的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其它蜂窝式无线网络,诸如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通)。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UMTS的演进版本在物理无线电接口中利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进行下行链路通信并利用单载波FDMA进行上行链路通信。
在图1中示出采用中继基站作为中继节点的蜂窝式电信系统的一般架构。在图1中,通过采用两个中继基站(从现在开始称为中继节点)110和112来扩展第一中央基站114(从现在开始称为中央节点)的覆盖区域。如图1所示,中继节点的覆盖区域可以如中继节点110所做的那样增大中央节点114的总覆盖区域。另一方面,另一中继节点112的覆盖区域存在于中央节点的覆盖区域内。这可以用来提供中央节点的小区104内的严重掩蔽区域中的覆盖或增加中央节点在覆盖区域(小区102和104)重叠的区域中的容量。因此,中央节点的总覆盖区域增加到覆盖小区100、102和104,另外在小区102中提供额外容量。同样地,中继节点116将第二中央节点118的覆盖区域扩展至覆盖小区106和108两者。可以根据应用来选择中央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物理层,例如,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或无线连接。每个中继节点可以直接地或经由另一中继节点连接到基站。
可以出于在中央节点114和118之间传输至少控制信息的目的在中央节点114与118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例如移动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所需的切换信息。在E-UTRAN(增强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范中,将基站114、118之间的通信连接称为X2接口。X2接口还可以传送其它类型的控制信息,包括小区间功率控制信息、关于中央节点的传输参数的信息等。
中央节点114、118还连接到控制移动终端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移动性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20。换言之,MME 120是充当用于移动终端连接的锚点(anchoring point)的高层移动性控制实体。在UTRAN的3GPP规范中,将中央节点114、118与MME 120之间的接口称为S1接口。MME120还连接到核心网络122。
图2示出可以是中央节点或中继节点的基站的组件的非常概括的方框图。基站可以包括提供与移动终端以及与其它基站的无线电连接的通信单元206。让我们提醒一下,中继节点和中央节点可以通过空中接口通信。通信单元206可以执行对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来说必要的模拟操作。
基站还可以包括向基站提供有线通信连接的输入/输出(I/O)接口204。在基站是中央节点的情况下,I/O接口204可以使得能够通过X2接口与其它中央节点进行通信连接并通过S1接口与MME进行通信连接。如果将中央节点与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连接建立为有线链路,则I/O接口204也可以实现与中继节点的通信连接。如果基站是中继节点,则I/O接口204可以实现与控制中继节点的中央节点的有线连接。如果通过空中接口形成中继节点与控制中央节点之间的连接,则可以省略I/O接口204。
基站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基站的功能的控制器或处理单元202。处理单元202可以处理与移动终端(和其它基站)的无线电连接的建立、操作和终止。处理单元202还可以处理通过I/O接口204的有线连接的建立、操作和终止。可以由具有嵌入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适当软件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或由单独的逻辑电路—例如利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处理单元202。
此外,基站可以包括存储对于基站的操作来说必要的参数和信息的存储单元200。例如,存储单元200可以存储基站和基站能够与其通信的系统其它元件的标识符。另外,存储单元200可以存储关于与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的传输参数和数据。
现在让我们考虑中继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通信。中继无线电接入网络可以被配置用于单频网络操作,在单频网络操作中中央节点和由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充当单个发射机。因此,节点的传输相互同步且节点发射相同的数据。可以使用单频网络操作,例如广播和多播传输,并且还可以将单频网络操作用于为单独的移动终端提供较高的接收信号电平。可替代地,可以在中央节点与中继节点间分布被分配给中央节点的业务量,使得经由中央部分来传送与给定移动终端相关联的一部分业务,同时经由中继节点传送另一部分业务。在两种情况下,网络应能够对不同的基站进行识别和寻址,而无论这些基站是中央节点还是中继节点。换言之,网络应能够单独地控制各个基站。在这种情况下,应出于业务分配和传输控制的目的而单独地对每个基站进行寻址。出于该目的,每个基站应具有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乃至在整个PLMN中识别该基站的唯一标识符。此外,每个基站(中继和中央节点)可以出于例如相邻小区测量和切换的目的被移动终端识别。如果中继节点扩展中央节点的覆盖范围,则有利的是定义移动终端进入其覆盖区域的中继节点。
MME 120可以是存储MME 120控制下的每个基站的标识符、即图1的示例中的基站110至118的标识符的控制实体。然而,每个中央节点(中央基站)可以存储该中央节点能够与之通信的相邻中央节点的标识符。当中央节点需要与另一中央节点通信时,该中央节点可以简单地从其存储单元、例如图2中的存储单元200获得所存储的该另一中央节点的标识符,并发射包含该另一中央节点的标识符的信息。然而,传统中央节点不存储与其它中央节点相关联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当然,每个中央节点具有关于其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的知识。因此,如果给定中央节点接收到不受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且该中央节点必须找到与对应于所接收的标识符的中继节点相关联的中央节点的标识符,则该中央节点必须咨询MME以便找出相应的中央节点。在接收到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匹配的中央节点的标识符以后,两个中央节点可以通过X2接口来交换信息。咨询MME以便将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与中央节点相链接将增加系统中的信令。
因此,有利的是中央节点直接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导出中央节点的标识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给无线网络的中继节点指派唯一标识符,根据该唯一标识符,可根据确定的规则导出与中继节点相关联的中央节点的相应标识符。更详细地,可以将中央节点(或中央节点的处理单元)配置为根据确定的规则来分析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以便找出控制该中继节点的中央节点的标识符。所述确定的规则利用中继节点和与该中继节点相关联的中央节点的标识符之间的预置链接。这些标识符可以是中央节点和中继节点的识别PLMN中的基站(或小区)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并且如稍后公开的那样,可以使用其它唯一标识符。
首先,让我们参照图3,图3示出包括中央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标识符的数据库300。数据库300包括片断302、304、306,其中每个片断与由中央节点标识符所识别的不同中央节点相关联。每个片断302至306则分别包括子片断308、310和312,这些子片断包括与特定中央节点相关联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因此,数据库300包含关于每个中央节点控制哪些中继节点的信息,即中央节点与受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之间的链接。每个中央节点可以至少存储与该中央节点的标识符相关联的片断。另外,每个基站可以存储有限数目的相邻基站的标识符。MME可以存储整个数据库300,该数据库300包括受MME控制的中央节点的标识符以及由每个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和关于哪个中央节点控制哪个或哪些中继节点的信息。
让我们参照图4来考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给中继节点指派唯一标识符的过程。当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在中央节点的控制下安装新的中继节点时,可以在中央节点中执行标识符的指派。图4示出描述可以体现为中央节点的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在方框400开始。在方框402中,检测新中继节点的存在并在中央节点与该新中继节点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在方框404中,检查存储单元以获得被分配给中央节点并且仍可用于指派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还可以向MME和相邻中央节点咨询可用的中继节点标识符。如果找到可用的中继节点标识符,则在方框406中将该标识符指派给该中继节点。在本实施例中,分配给中央节点的中继节点标识符具有与该中央节点的标识符的受控的相关性。让我们考虑基站的标识符是在整个PLMN中为每个基站所独有的全局标识符的示例。在本领域中也将这些标识符称为逻辑标识符。在UTRAN的当前3GPP规范中,全局标识符是28位序列,并且全局标识符还可以是任何其它长度的位序列。中央节点和受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可以具有受控的相关性,使得基站的标识符中的特定些位相同。引起标识符之间的相关性的另一种方式是将中继节点的标识符中的特定位布置为与中央节点的标识符中的相应位相反。用于包括标识符之间的相关性的任何其它手段也是可能的。
当中央节点已经给新的中继节点指派唯一标识符时和当中继节点已被配置为完全可操作时,在方框408中控制中继节点关于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通信的操作。
替代于给中央节点分配与该中央节点的标识符具有相关性的中继节点标识符,基站的实际标识符可以是彼此无关的,但是可以提供将标识符相互链接的链接信息。该链接信息可以包括将每个中继节点标识符映射到相应的中央节点标识符的信息。例如,链接信息可以包括中继节点标识符的如下位位置:这些位位置的值例如应被反置以便获得中央节点的标识符。当然,任何其它类型的链接信息是可能的。可替代地,中央节点可以存储图3的与该中央节点的标识符相关联的片断以及与相邻基站的标识符相关联的片断。在这种情况下,链接信息是对标识符的分段。也就是说,当中央节点必须找到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相关联的中央节点时,该中央节点可以检查数据库以找到包括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的片断并读取与该片断相关联的中央节点标识符。
接下来,让我们考虑用于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来识别中央节点的标识符的过程。让我们仍考虑标识符是基站的全局标识符的情况。作为示例性情况,让我们考虑移动终端测量从相邻小区广播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水平的情况。由基站(中央节点和中继节点两者)发射的广播信号包括如下信息:根据该信息,移动终端可以导出这些基站的物理层标识符。例如,可以在同步信道上发射物理层标识符。另外,每个基站广播其全局标识符,并且移动终端可以从所接收的广播信号提取物理层和全局(较高层)标识符两者。通常,径直地从同步信道提取物理层标识符,并且在建立与基站的同步之后提取全局标识符。
移动终端测量该移动终端所能检测的每个相邻基站的接收信号电平,并且根据服务于该移动终端的基站直接地或通过中继节点向中央节点发射相应基站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全局标识符两者。让我们考虑如下情况:移动终端从相邻中继节点接收到足够高的信号电平,使得可实现从当前服务的基站到该相邻中继节点的切换。让我们假设由与当前服务于该移动终端的中央节点不同的中央节点来控制作为切换目标的中继节点。因此,当前服务于该移动终端的中央节点必须根据所接收的作为切换目标基站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来推断该移动终端将要切换到的新的中央节点。
让我们参照图5来考虑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识别目标中央节点的过程。该过程可以作为中央节点的处理单元中的试图识别目标中央节点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该过程在方框500开始。在方框502中,当前服务于移动终端的中央节点从该移动终端(直接地或通过中继节点)接收测量报告,该测量报告指示来自由包括在该报告中的全局标识符所识别的基站的高接收信号电平。就这点而论,所接收的全局标识符可能不为中央节点所知,也就是说,该全局标识符可能不属于所存储的相邻中央节点的列表。因此,中央节点可以推断该标识符是中继节点的标识符。
在方框504中,中央节点根据确定的规则来识别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相关联的目标中央节点。该确定的规则利用中继节点的标识符与这些中继节点的控制中央节点的标识符之间的预定链接。如果用于识别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相关联的中央节点的过程失败,也就是说,中央节点不能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识别目标中央节点,则该中央节点可以咨询MME以便获取目标中央节点的标识符。在识别出中央节点以后,在方框506中两个中央节点交换与切换程序相关的信息。更详细地,移动终端的连接被切换到所识别的中央节点,该所识别的中央节点控制目标中继节点建立与该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
此过程减少网络中的信令,因为中央节点可以根据所接收的由另一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独立地导出该另一中央节点的标识符。因此,该中央节点不必向MME咨询控制标识符被接收的中继节点的中央节点的标识符。
图6A和6B更详细地示出说明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相关联的中央节点的实际识别的过程。在图6A和6B中,与图5过程中的方框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方框具有相同的功能。图6A的过程涉及中央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标识符相关的情况,并且在图6B的过程中利用这些标识符之间的链接信息。
参照图6A,试图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识别目标中央节点的中央节点利用中继节点及其相应控制中央节点的标识符之间的已知相关性。换言之,该中央节点具有标识符之间的相关性类型的知识,并且具有关于应如何利用该相关性以便找出目标中央节点的标识符的规则的知识。在图6A所示的特定过程中,中央节点具有如下知识:给定中央节点和由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中的特定部分相同。该部分可以至少在预定义的区域内的相邻基站之间是不同的。因此,试图识别目标中央节点的中央节点在方框600中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中读取已知与目标中央节点相同的部分。在方框602中,该中央节点检查包括至少相邻中央节点的中央基站标识符的存储单元以获得如下的中央节点标识符:该中央节点标识符具有与在方框600中读取的部分相同的相应部分。如果从该存储器中找到具有与读取部分相同的相应部分的中央节点标识符,则该中央节点将目标中央节点视为被识别并在方框506中与该被识别的目标中央节点交换信息。
如果给定中继节点与其控制中央节点的标识符之间的相关性是:这些标识符的相应部分是反置的而不是相同的,则可以修改图6A的过程以适用于本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方框600与602之间添加附加步骤,在该附加步骤中,对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中读取的部分进行反置以获得中央节点标识符的相应部分。另外,修改方框600,使得从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中读取已知与目标中央节点标识符的相应部分相反的部分。
如上所述,图6B所示的过程利用将中继节点标识符链接到这些中继节点标识符的控制中央节点标识符的链接信息。因此,可以将链接信息视使实际标识符相互关联所需的中间信息。在方框604中,检查存储器以获得链接到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的中央节点标识符。例如,如果存储单元存储类似于图3所示的数据库、即相邻中央节点与受所述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则可以检查存储单元以获得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当从数据库的给定子片断找到中继节点标识符时,从数据库中读取链接到该子片断的中央节点标识符。因此,在方框606中识别目标中央节点。
在上文中,在中央节点根据所接收的中继节点标识符来执行目标中央节点的识别的背景下描述了实施例。然而,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中执行该识别。移动终端可访问每个基站的全局标识符,因此移动终端可以执行图5、6A和/或6B所示的步骤。
UTRAN无线电接口协议将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C-RNTI)定义为供移动终端在传输无线电资源和传输时间间隔的调度中使用的标识符。因此,用不同的C-RNTI对每个移动终端进行寻址。如果通过无线电接口无线地执行中央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则可以使用中继节点的唯一标识符、例如全局小区标识符作为该中继节点的C-RNTI。因此,中央节点可以通过将中继基站的标识符包括在调度信息中来向中继节点发射调度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全局小区标识符作为如下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被指派为使得在给定中央节点和由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之间存在链接以使得能够根据与该中央节点相关联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导出任何中央节点的标识符。附加于全局小区标识符,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可以指派其它唯一标识符,使得可以从中继节点标识符的相应标识符导出中央节点标识符。一种这样的标识符是识别给定小区的成帧(framing)和定时的系统帧号。当对于数据的调度传输时间间隔在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传送时,参考该系统帧号。另外,可以将特定计时器绑定于系统帧号。
更详细地,中继节点的将该中继节点与由同一中央节点控制的其它中继节点区别开的唯一标识符可以是控制该中继节点的中央节点的系统帧号的系统帧号偏移。图7示出指派给中央节点和由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两个中继节点的不同的系统帧号偏移。如可以看到的那样,给中继节点1指派有同中央节点的系统帧号偏移+3的系统帧号偏移。另一方面,给中继节点2指派有同中央节点的系统帧号偏移+5的系统帧号偏移。因此,中央节点和相关联的中继节点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可以是相同的。如果中央节点和受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的标识符是相同的,则PLMN中的每个节点可以用全局小区标识符和该节点同中央基站的系统帧号的系统帧号偏移的组合而被识别出。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基站的偏移为零。
图8示出用于给中继基站指派唯一标识符的过程,其中可以根据给定规则从该唯一标识符导出基站的相应标识符。用与图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方框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可以在中继节点的初始设置阶段中执行该指派。在方框800中,中央节点给新的中继节点指派与该中央节点的全局标识符相同的全局标识符。在方框802中,中央节点给新的中继节点指派系统帧号,该系统帧号具有同该中央节点的相应系统帧号的确定偏移。指派给新中继节点的系统帧号偏移是不与该中央节点的任何其它中继节点相关联的偏移。然而,如果中央节点确定始终用相同的控制信息来控制两个(或更多)中继节点,则该中央节点可以选择给这两个中继节点指派相同的系统帧号和全局小区标识符。在方框804中,中央节点通过用全局小区标识符与系统帧号偏移的组合对新中继节点进行寻址来控制该新中继节点的操作。如果通过无线电接口来建立中央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连接,则全局小区标识符将新中继节点与所有其它中央节点及其中继节点区别开,并且系统帧号将新中继节点与由中央节点控制的其它中继节点区别开。
出于识别相邻中央节点以便执行从一个中央节点到另一个中央节点的切换这一目的,例如,该指派在中央节点和中继节点具有相同全局小区标识符的意义上更加简单。因此,中央节点可以径直地根据从被切换的给定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相邻小区测量报告来识别目标中央节点。然而,可以将移动终端配置为还将系统帧号包括在测量报告中以便促进到由目标中央节点控制的特定中继节点的切换。移动终端可以同步到从不同基站接收的广播信号并在获得同步以后获得不同基站的系统帧号。
在某些情况下,期望的是使系统帧号在中央节点和由该中央节点控制的中继节点之间相同。如果中央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全局小区标识符也保持相同以促进该中央节点及其中继节点的关联,则可以使用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来将该中央节点及其中继节点相互区别开。如上所述,物理层(L1)小区标识符对于地理受限区域中的每个小区而言是唯一的,并且由基站在物理广播信道上作为主要和次要同步信号来发射。在基于OFDMA的UTRAN的演进版本、即E-UTRAN中,由对于每个小区而言唯一的参考信号模式来定义物理层标识符。在E-UTRAN中,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存在重复使用的总共504个不同的参考信号模式。
图9示出用于给新中继节点指派唯一标识符的过程,该唯一标识符是全局标识符和物理层标识符的组合。用与图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方框具有相同的功能。在方框900中,中央节点给新中继节点指派与该中央节点本身的全局标识符相同的全局标识符。另外,中央节点给新中继节点指派来自可供使用的物理层标识符列表的物理层标识符。为了保证物理层标识符可供使用,中央节点可以咨询MME和/或相邻中央节点。
当中央节点已给中继节点指派在这种情况下为全局小区标识符和物理层标识符的组合的唯一标识符时,中央节点可以将指派给新中继节点的标识符通知给MME和相邻中央节点。MME和相邻中央节点随后可以发送指示对标识符的批准的确认。另外,MME以及还可能有相邻中央节点可以存储新中继节点的标识符。
在方框902中,中央节点通过用全局标识符和物理层标识符的组合对新中继节点进行寻址来控制新中继节点的操作。另外,移动终端例如可以在测量报告中利用该同一标识符组合来指示新中继节点。
可以以由计算机程序定义的计算机进程的形式来执行图4至6B、8、和9所描述的过程和方法。计算机程序可以是源代码形式、目标代码形式或者某种中间形式,并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某种的载体中,该载体可以是能够承载该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设备。这样的载体例如包括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载体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包。根据所需的处理能力,可以在单个电子数字处理单元中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或者可以将该计算机程序分布在多个处理单元之间。
本发明适用于上文所定义的蜂窝式或移动电信系统以及其它适当的电信系统。所使用的协议、移动电信系统的规范、这些移动电信系统的网络元件和订户终端发展迅速。此类发展可能要求对所述实施例的额外改变。因此,应广泛地解释所有用语和表达且这些用于和表达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构思。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47)

1.一种方法,包括:
用小区标识符对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中继基站进行寻址,其特征在于用小区标识符来对中继基站进行寻址,根据确定的规则,能够从所述小区标识符导出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与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具有受控相关性。
3.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相同。
4.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提供将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链接到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的链接信息。
5.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是识别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
6.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
用所述全局小区标识符和物理层小区标识符的组合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7.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还包括:用与所述中央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相同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8.权利要求1、2或4中的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用包括同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系统帧号的系统帧号偏移的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9.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用识别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与所述中央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相同。
10.权利要求8或9的方法,还包括:用所述全局小区标识符和系统帧号偏移的组合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11.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给无线电信系统的中继基站指派小区标识符,根据确定的规则,能够从所述小区标识符导出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
12.一种方法,包括:
在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第一中央基站中接收该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第一中央基站根据确定的规则根据所接收的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来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
13.权利要求11的方法,所述确定的规则包括:根据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至少一个部分来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其中已知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中央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相应部分相同。
14.权利要求11或12的方法,所述确定的规则包括:
检查存储单元以获得将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链接到第二中央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链接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并根据所述链接信息识别第二中央基站。
15.权利要求11至13的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所接收的小区标识符独立地识别与第二中央基站中的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
16.一种设备,包括:
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被配置为在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中提供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用小区标识符对无线通信网络的中继基站进行寻址,根据确定的规则,能够从所述小区标识符导出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
17.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被布置为与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具有受控相关性。
18.权利要求16或17的设备,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一部分被布置为与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相同。
19.权利要求16至18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提供将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链接到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的链接信息。
20.权利要求16至19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是识别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
21.权利要求20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用所述全局小区标识符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的组合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22.权利要求20或21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用与所述中央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相同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23.权利要求16、17或19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用包括同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系统帧号的系统帧号偏移的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24.权利要求23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用识别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与所述中央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相同。
25.权利要求23或24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用所述全局小区标识符与所述系统帧号偏移的组合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26.权利要求16至25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给无线电信系统的中继基站指派小区标识符,根据确定的规则,能够从所述小区标识符导出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
27.一种设备,包括:
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被配置为接收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供在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中央基站中使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确定的规则根据所接收的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
28.权利要求25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至少一部分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其中已知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中央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相应部分相同。
29.权利要求25或26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装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检查所述存储装置以获得将所述中继基站的标识符链接到第二中央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链接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并根据所述链接信息来识别第二中央基站。
30.权利要求25至27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独立地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
31.一种设备,包括:
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被配置为在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中提供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用小区标识符对该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中继基站进行寻址,根据确定的规则,能够从所述小区标识符导出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
32.权利要求31的设备,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被布置为与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具有受控相关性。
33.权利要求31或32的设备,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一部分被布置为与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相同。
34.权利要求31至33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提供将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链接到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的链接信息。
35.权利要求31至34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是识别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
36.权利要求35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用所述全局小区标识符与物理层小区标识符的组合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37.权利要求35或36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用与所述中央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相同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38.权利要求31、32或34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用包括同所述中央基站的相应系统帧号的系统帧号偏移的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39.权利要求38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用识别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其中所述中继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与所述中央基站的全局小区标识符相同。
40.权利要求38或39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用所述全局小区标识符与所述系统帧号偏移的组合对所述中继基站进行寻址。
41.权利要求31至40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给无线电信系统的中继基站指派小区标识符,根据确定的规则,能够从所述小区标识符导出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中央基站的相应小区标识符。
42.一种设备,包括:
接口装置,所述接口装置被配置为接收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供在蜂窝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中央基站中使用,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确定的规则根据所接收的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
43.权利要求42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至少一部分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其中已知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中央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相应部分相同。
44.权利要求42或43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检查存储单元以获得用于将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链接到第二中央基站的小区标识符的链接信息并且根据所述中继基站的小区标识符并根据所述链接信息来识别第二中央基站。
45.权利要求42至44中的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独立地识别与所述中继基站相关联的第二中央基站。
46.一种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的分发介质上并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指令在被加载到设备中时执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7.一种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的分发介质上并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指令在被加载到设备中时执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0880126785.XA 2007-12-14 2008-12-11 无线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识别 Active CN101971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75911A FI20075911A0 (fi) 2007-12-14 2007-12-14 Elementtien identifiointi langattomissa verkoissa
FI20075911 2007-12-14
PCT/EP2008/067311 WO2009077418A1 (en) 2007-12-14 2008-12-11 Identification of relay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1657A true CN101971657A (zh) 2011-02-09
CN101971657B CN101971657B (zh) 2014-11-12

Family

ID=38951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6785.XA Active CN101971657B (zh) 2007-12-14 2008-12-11 无线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识别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494441B2 (zh)
EP (1) EP2248364B1 (zh)
CN (1) CN101971657B (zh)
FI (1) FI20075911A0 (zh)
WO (1) WO20090774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321A (zh) * 2018-05-23 2020-12-22 利拉伐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动物标签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6201B2 (en) * 2007-08-10 2014-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UTRAN and handover
KR101567896B1 (ko) * 2009-02-13 2015-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적화된 기지국 내 핸드오버 지원 장치 및 방법
US20120002592A1 (en) * 2009-03-06 2012-01-05 Ning Yang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device for network access of relay node
GB0907213D0 (en) * 2009-04-27 2009-06-10 Sharp Kk Re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120015432A (ko) * 2009-05-19 2012-02-21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지국, 중계국,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EP2437411A4 (en) * 2009-05-25 2015-12-02 Fujitsu Ltd RELAY DEVICE, TRANSMITT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IV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607740B (zh) * 2009-06-29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TWI454082B (zh) * 2009-06-29 2014-09-21 Htc Corp 處理行動裝置行動性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CN101938734B (zh) * 2009-06-29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2036409A (zh) * 2009-09-24 201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请求接入基站的接入方法及基站
US8331929B2 (en) * 2009-11-24 2012-12-11 At&T Mobility Ii Llc Mobility-based reselection scan scheduling
JP4838377B2 (ja) * 2009-12-14 2011-12-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118812B (zh) 2009-12-31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和系统、中继站、控制基站及基站
EP2355579B1 (en) * 2010-02-09 2012-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ized handover configuration
US8620302B2 (en) * 2010-04-02 2013-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ing relay cell identities in cellular networks
JP4996718B2 (ja) * 2010-06-21 2012-08-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378229B (zh) * 2010-08-12 2015-03-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配和检测小区标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387542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无线接入系统小区全球标识的配置方法和系统
US8385917B2 (en) 2010-11-15 2013-02-26 At&T Mobility Ii Llc Radio selection employing transit data determined from kinetic energy generation
US20120250602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high-speed mo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52893B1 (ko) * 2011-06-16 2015-09-1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송수신 방법 및 기기
US9544841B2 (en) 2012-12-06 2017-0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ybrid network-based and device-based intelligent radio access control
US9998983B2 (en) 2012-12-06 2018-06-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etwork-assisted device-based intelligent radio access control
US10129822B2 (en) 2012-12-06 2018-11-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evice-based idle mode load balancing
US9008063B2 (en) 2012-12-06 2015-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cation based WI-FI radio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for mobile devices
US9374773B2 (en) 2012-12-06 2016-06-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Traffic steering across cell-types
US9544842B2 (en) 2012-12-06 2017-0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etwork-based intelligent radio access control
US9549343B2 (en) 2012-12-06 2017-01-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Traffic steering across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nd radio frequencies utilizing cell broadcast messages
US9380646B2 (en) 2013-09-24 2016-06-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etwork selection architecture
US9226197B2 (en) 2013-10-21 2015-12-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etwork based speed dependent load balancing
US9241305B2 (en) 2013-10-28 2016-01-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enhancement with cell-type management object
US9635494B2 (en) 2014-10-21 2017-04-25 At&T Mobility Ii Llc User equipment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gating according to kinetic speed detection and cell visitation history
US9398518B2 (en) 2014-10-21 2016-07-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ell broadcast for signaling resource load from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917628B2 (en) * 2015-01-16 2018-03-13 RF DSP Inc. Beamforming in a 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lays
US9900762B2 (en) 2015-05-28 2018-02-20 At&T Mobility Ii Llc User equipment detection of interference-sensitive devices
US20190045483A1 (en) * 2017-08-07 2019-02-07 Apple Inc.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Off Grid Radio Service
WO2020032837A1 (en) * 2018-08-05 2020-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of identity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1239898B1 (en) * 2019-11-19 2022-02-01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Relaying data to multiple access point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8946A1 (en) * 1999-12-29 2001-07-05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backhaul and groundlink frequencies in a wireless repeater
EP1385349B1 (en) * 2002-07-22 2005-06-08 NTT DoCoMo, Inc. Radio relay apparatus, method of determining identification code thereof, and monitor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00825D0 (en) 1995-01-17 1995-03-08 Macnamee Robert J G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repeaters
FI105369B (fi) 1997-01-03 2000-07-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toistimien hallintaan ja toisti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8946A1 (en) * 1999-12-29 2001-07-05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backhaul and groundlink frequencies in a wireless repeater
EP1385349B1 (en) * 2002-07-22 2005-06-08 NTT DoCoMo, Inc. Radio relay apparatus, method of determining identification code thereof, and monitor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321A (zh) * 2018-05-23 2020-12-22 利拉伐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动物标签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2119321B (zh) * 2018-05-23 2024-01-26 利拉伐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动物标签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48364A1 (en) 2010-11-10
US8494441B2 (en) 2013-07-23
US20100279601A1 (en) 2010-11-04
FI20075911A0 (fi) 2007-12-14
CN101971657B (zh) 2014-11-12
WO2009077418A1 (en) 2009-06-25
EP2248364B1 (en) 2019-05-15
US20130295840A1 (en) 2013-11-07
WO2009077418A8 (en) 2009-08-06
US8792819B2 (en) 2014-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1657B (zh) 无线网络中的中继基站的识别
CN111279766B (zh) 降低所有类型的终端装置的功耗
DK2198647T3 (en) MEASUREMENT REPORT FOR CLOSED subscriber groups
EP2505028A1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KR10133687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불연속 동작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357342B (zh) Nr中ssb到寻呼coreset映射的方案
CN102308662B (zh) 在基站间建立x2连接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CN102461269A (zh)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系统信息块的装置和方法
EP2119253A2 (en) Forbidden tracking area optimization for private/home networks
CN102547928B (zh) 服务节点选择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747501A (zh) 使用接入终端路由器的回程干扰管理的方法
CN102123480A (zh)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CN102726098A (zh) 运营商公共陆地移动网标识下发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4322105A (zh) 小区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1874421A (zh) 用户装置和寻呼信道接收方法
CN103945423A (zh) 基站优化邻区列表的方法以及基站
US2012030069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7770781A (zh) 一种d2d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0902381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quick paging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41977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接入网关装置以及跟踪区域设定方法
CN10368847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m2m测距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74860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1754317B (zh) 小区切换消息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53443A (zh) 一种处理控制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CN102790971B (zh) 中继节点的小区标识确定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5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HMD Globa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