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1084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1084B
CN101971084B CN2008801279823A CN200880127982A CN101971084B CN 101971084 B CN101971084 B CN 101971084B CN 2008801279823 A CN2008801279823 A CN 2008801279823A CN 200880127982 A CN200880127982 A CN 200880127982A CN 101971084 B CN101971084 B CN 101971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rth
wavelength
retardation film
phase retar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79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1084A (zh
Inventor
坂井彰
长谷川雅浩
二宫郁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71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1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1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10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71Cells with varying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12Biaxial compens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广视角范围内黑显示时没有着色且对比度高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具备R0(B)/R0(G)和Rth(B)/Rth(G)为0.965以下,R0(R)/R0(G)和Rth(R)/Rth(G)为1.015以上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和具有蓝、绿和红的彩色滤光片层,并满足Rth_LC(B)/Rth_LC(G)≤1.000和Rth_LC(R)/Rth_LC(G)≥1.000的垂直取向型液晶单元。R0(B)、R0(G)和R0(R)是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th(B)、Rth(G)和Rth(R)以及Rth_LC(B)、Rth_LC(G)和Rth_LC(R)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相位差膜和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更加详细而言,涉及适于液晶单元和相位差膜的波长分散特性被最佳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以计算机或电视机为首的各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特别是,TFT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TFT-LCD”)广泛普及,能够期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与此相伴,能够期望画质的进一步提高。以下,以TFT-LCD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TFT-LCD,也能够适用于无源矩阵方式的LCD、等离子体寻址(plasmas address)方式的LCD等,一般能够适用于在分别形成有电极的一对基板间夹持液晶、并通过向各个电极间施加电压来进行显示的全部LCD。
直到现今,在TFT-LCD中最广泛使用的方式是使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在相互相对的基板间水平取向的所谓的TN模式。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与一个基板相邻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相对于与另一个基板相邻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扭转90°。这样的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确立了廉价的制造技术,在产业上也成熟,但在难以实现高对比度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与此相对,公开有使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在相互相对的基板间垂直取向的所谓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在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无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向相对于基板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取向,因此液晶单元几乎不显示双折射性和旋光性,光以其偏光状态几乎不变化的方式通过液晶单元。因此,通过在液晶单元的上下配置一对直线偏振光元件使得其吸收轴大致相互正交,在无电压施加时,能够实现大致完全的黑显示状态。在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倾斜且与基板大致平行,显示较大的双折射性而成为白显示。因此,这种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容易地实现在TN模式中不可能的非常高的对比度。
但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难以扩大视野角这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如上所述在正面液晶单元几乎没有显示双折射性,此外2块偏光元件也完全正交,因此能够实现大致完全的黑显示状态。但是,在倾斜视角下,液晶单元显示双折射性,具有外观上的相位差,此外2块偏光元件的几何学的相对关系也在外观上不正交,因此光泄漏而对比度下降,作为结果视野角变窄。因此,在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以取消液晶单元的倾斜视角的多余的相位差、在倾斜视角保持正交尼科尔配置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为目的,设置相位差膜。例如,以往,公开有如下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在垂直取向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偏光元件,在该偏光元件与该液晶单元之间配置以下中的至少任意一块:面内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膜(所谓的正型A板)、面外(膜法线方向)具有光轴且异常光折射率<常光折射率的单轴性相位差膜(所谓的负型C板)、或者双轴性相位差膜,来扩大视野角。
如上所述,对于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广视野角化而言,(1)在倾斜视角中也与正面相同,保持正交尼科尔配置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2)取消倾斜视角的液晶单元的多余的相位差是很重要的,以往,通过设置适当的相位差膜来实现(1)和(2)。使用这样的相位差膜的广视野角化技术众所周知,但在任一现有技术中,仅在单波长(通常550nm附近)相位差条件被最佳设计,因此,在设计波长以外在黑显示时引起光泄漏,因此在倾斜视角发生着色现象,在这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想到通过采用如下结构:将(1)在黑显示时在倾斜视角也与正面同样地保持正交尼科尔配置的偏光元件的正交性和(2)取消倾斜视角的液晶单元的多余的相位差,从波长分散特性的观点上完全分离,分别用液晶显示装置内的不同的相位差膜补偿,使用逆波长分散相位差膜(逆波长分散型的相位差膜),从而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在先提出过专利申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9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58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538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316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国际公开第06/001448号手册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5的技术,在如下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由于各相位差层所需要的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Rxy(550)|较大,因此逆波长分散相位差膜的制造一般较难。这是因为逆波长分散相位差膜本质上难以显现相位差。此外,追求更进一步抑制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广视角范围内没有黑显示时的着色、且对比度高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针对在广视角范围内没有着色、且对比度高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各种研究后,发现:除应对上述(1)和(2)的问题之外,通过对除液晶层以外的液晶单元构成材料(例如彩色滤光片层、ITO等透明电极材料等)表现出的相位差进行补偿,使用相位差小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能够抑制在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像这样,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着眼于相位差膜的相位差和液晶单元的相位差,发现:通过将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相位差膜的相位差最佳化,并且将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最佳化,即使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相位差较小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倾斜视角的着色现象,从而想到能够出色地解决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依次具有:第一偏光元件;液晶单元;和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方位与该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正交的第二偏光元件,并且在上述第一偏光元件与上述液晶单元之间以及上述第二偏光元件与上述液晶单元之间的至少一方之间具有相位差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相对于上述液晶单元位于与上述相位差膜相同一侧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下述式(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上述液晶单元是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层和将蓝色、绿色和红色三色分别分离的至少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并且满足下述式(5)和(6)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
R0(B)/R0(G)≤0.965        (1)
Rth(B)/Rth(G)≤0.965      (2)
R0(R)/R0(G)≥1.015        (3)
Rth(R)/Rth(G)≥1.015      (4)
Rth_LC(B)/Rth_LC(G)≤1.000(5)
Rth_LC(R)/Rth_LC(G)≥1.000(6)
式(1)~(4)中,R0(B)、R0(G)和R0(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上述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th(B)、Rth(G)和Rth(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上述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式(5)和(6)中,Rth_LC(B)、Rth_LC(G)和Rth_LC(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上述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叙述。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有:第一偏光元件;液晶单元;和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方位与上述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正交的第二偏光元件,并且在上述第一偏光元件与上述液晶单元之间以及上述第二偏光元件与上述液晶单元之间的至少一方之间具有相位差膜。在本说明书中,“偏光元件”是指具有将自然光变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元件,也可以被称为偏振片。此外,上述第一偏光元件和第二偏光元件均可以是起偏器(polarizer)(背面一侧的偏光元件)或检偏器(analyzer)(观察面一侧的偏光元件)。上述液晶单元通常具有一对基板和在该一对基板间夹持的液晶层。上述第一偏光元件和第二偏光元件,在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以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正交尼科尔配置),上述液晶单元在无电压施加时在正面方向上几乎不显示双折射性,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在无电压施加时在正面方向上大致完全的黑显示状态。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俯视显示面时,上述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方向)与上述第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方向)完全正交的形态,如果在正面方向上能够得到高的对比度,则上述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与上述第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所成的角度,在俯视显示面时也可以从90°偏移±1°(更加优选0.5°)左右。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偏光元件,以使用在聚乙烯醇(PVA)膜上使具有2色性的碘配位化合物等各向异性材料吸附取向的所谓的O型偏光元件为前提。O型偏光元件是指,吸收在元件平面内的特定的方向(定义为吸收轴)振动的光,透过在元件平面内与吸收轴正交的方向振动的光、和在元件法线方向振动的光的偏光元件。进一步,本说明书中“相位差膜”是指,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的层,与双折射层、相位差板、光学各向异性层、双折射介质、光学各向异性膜、相位差补偿膜等同义。此外,本发明的相位差膜也可以是片。
上述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相对于上述液晶单元位于与上述相位差膜相同一侧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上述式(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由此,能够提供一种不仅对于波长550nm附近的绿色的光,对于波长450nm附近的蓝色的光和波长650nm附近的红色的光,相位差条件也被最佳设计,在广视角范围内没有黑显示时的着色且对比度高的高品质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俯视显示面时上述相位差膜的面内滞相轴与相对于上述液晶单元位于同一侧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完全正交的形态,只要能够在正面方向得到高的对比度,上述相位差膜的面内滞相轴与相对于上述液晶单元位于同一侧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俯视显示面时从90°偏移±1°(更加优选0.5°)。此外,当R0(B)/R0(G)和/或Rth(B)/Rth(G)超过0.965时,在黑显示时发生蓝色的着色现象。进一步,当R0(R)/R0(G)和/或Rth(R)/Rth(G)不足1.015时,在黑显示时发生红色的着色现象。
上述液晶单元是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层和将蓝色、绿色和红色三色分别分离的至少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并且满足上述式(5)和(6)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像这样,通过将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最佳化,能够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相位差比较小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其中,上述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是位于包含上述一对透明基板的上述一对透明基板的内侧的全部的介质的厚度方向相位差的合计值,即,是以上述液晶单元整体为样品测定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因此,在上述液晶单元中,除了上述液晶层之外,上述透明基板、上述彩色滤光片层等液晶单元构成部件具有相位差的情况下,上述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是包含这些的合计值。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红色优选主波长为620nm以上、680nm以下的色,更加优选主波长为630nm以上、670nm以下的色。绿色优选主波长为520nm以上、不足580nm的色,更加优选主波长530nm以上、570nm以下的色。蓝色优选主波长为420nm以上、不足480nm的色,更加优选主波长430nm以上、470nm以下的色。像这样,上述液晶单元也可以在一对透明基板间具有液晶层、透过(分离)蓝色的蓝色彩色滤光片层、透过(分离)绿色的绿色彩色滤光片层和透过(分离)红色的红色彩色滤光片层。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只要具有上述构成要素即可,具有或不具有其他的部件为构成要素均可,并不特别限定。
以下,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依次具有:第一偏光元件;第一相位差膜;液晶单元;第二相位差膜;和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方位与上述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正交的第二偏光元件,上述第一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上述式(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上述第二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第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上述式(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由此,能够不使正面方向的对比度下降,并且在广的视角范围内没有着色且实现高的对比度。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a)形态,依次具有:第一偏光元件;第一相位差膜;液晶单元;第二相位差膜;和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方位与该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正交的第二偏光元件,上述第一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上述式(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上述第二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第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或平行,并且满足上述式(1)~(4)的负型C板,也可以为(b)形态,依次具有:第一偏光元件;第一相位差膜;液晶单元;第二相位差膜;和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方位与该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正交的第二偏光元件,上述第一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上述式(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上述第二相位差膜是面内相位差为零,并且满足上述式(2)和(4)的负型C板。由此,能够不使正面方向的对比度下降,在广的视角范围内没有着色且能够实现高的对比度。另外,上述(a)的形态并不限于俯视显示面时上述第二相位差膜的面内滞相轴与第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完全正交或平行的形态,只要在正面方向上能够得到高的对比度即可,在正交的情况下,上述第二相位差膜的面内滞相轴与上述第二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俯视显示面时从90°偏移±1°(更加优选0.5°)左右,在平行的情况下,上述第二相位差膜的面内滞相轴与上述第二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俯视显示面时从完全平行偏移±1°(更加优选0.5°)左右。像这样,在本说明书中,某二个轴或方向正交(为正交)优选两轴或两方向所成的角严格地为90°,但只要在正面方向能够得到高对比度即可,不是必须严格地为90°,两轴或两方向实质性地正交即可。具体而言,只要是在从90°偏移±1°(更加优选±0.5°)的范围内,就能够充分地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二个轴或方向平行(为平行)优选两轴或两方向所成的角严格地为0°,但只要在正面方向能够得到高对比度即可,不是必须严格地为0°,两轴或两方向实质地平行即可。具体而言,只要是在从0°偏移±1°(更加优选±0.5°)的范围内,就能够充分地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此外,从制造工序的简略化和低成本化的观点来看,作为上述第二相位差膜,优选一般实际应用作为偏光元件的保护膜的TAC(三乙酰纤维素)膜。
从在黑显示时抑制蓝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上述相位差膜优选满足R0(B)/R0(G)≤0.965(更加优选0.940),从使蓝色的双轴性参数与绿色的双轴性参数相同而在黑显示时更加有效地抑制蓝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上述相位差膜更加优选Rth(B)/Rth(G)与R0(B)/R0(G)大致相等。另一方面,从没有使膜厚度增大而在黑显示时有效地抑制蓝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看来看,上述相位差膜更加优选满足R0(B)/R0(G)≥0.818。这是因为,一般地逆波长分散型的相位差膜的波长分散的理论最佳值是R0(B)/R0(G)=0.818(=450/550),另一方面,逆波长分散型的相位差膜,R0(B)/R0(G)越小,相位差的发现性越小,存在导致相位差膜变厚的倾向。如果从理论最佳值0.818偏差相同的0.010,则与0.808相比更优选0.828。
从在黑显示时抑制红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上述相位差膜优选满足R0(R)/R0(G)≥1.015(更加优选1.040),从使红色的双轴性参数与绿色的双轴性参数相同而在黑显示时更加有效地抑制红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上述相位差膜更加优选Rth(R)/Rth(G)与R0(R)/R0(G)大致相等。另一方面,从没有使膜厚度增大而在黑显示时有效地抑制红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上述相位差膜更加优选满足R0(R)/R0(G)≤1.181。这是因为,一般地逆波长分散型的相位差膜的波长分散的理论最佳值是R0(R)/R0(G)=1.181(=650/550),另一方面,逆波长分散型的相位差膜,R0(R)/R0(G)越大,相位差的发现性越小,存在导致相位差膜变厚的倾向。如果从理论最佳值1.181偏差相同的0.010,则与1.191相比更优选1.171。
从在黑显示时抑制蓝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上述液晶单元优选满足0.818≤Rth_LC(B)/Rth_LC(G)≤1.000,更加优选0.818≤Rth_LC(B)/Rth_LC(G)≤0.965。
从在黑显示时抑制红色的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上述液晶单元优选满足1.000≤Rth_LC(R)/Rth_LC(G)≤1.181,更加优选1.015≤Rth_LC(R)/Rth_LC(G)≤1.181。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在设与设置有上述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的区域对应的上述液晶层的厚度分别为d(R)、d(G)和d(B)时,d(R)、d(G)和d(B)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不同,更加优选d(R)、d(G)和d(B)相互不同。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满足上述式(5)和(6)的液晶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广视角范围内没有黑显示时的着色,并且对比度高的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对使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变迁的图,表示鲍英卡勒球的S1-S3平面。图3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变迁的图,(a)表示波长450nm的情况,(b)表示波长550nm的情况,(c)表示波长650nm的情况。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迁移的图,(a)表示波长450nm的情况,(b)表示波长550nm的情况,(c)表示波长650nm的情况。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10;夹持液晶单元10配置的一对偏光元件14f、14r;在液晶单元10与第一偏光元件14r之间配置的第一双轴性相位差膜15r;和液晶单元10与第二偏光元件14f之间配置的第二双轴性相位差膜15f。第一偏光元件14r和第二偏光元件14f在俯视液晶单元10的显示面时,吸收轴以相互大致正交(两轴所成的角为90°±1°以内,更加优选90°±0.5°以内)的方式配置(正交尼科尔配置)。此外,在偏光膜14r的不面对液晶单元10的相反的面一侧,配置有背光源单元(未图示)作为光源。进一步,在第一偏光元件14r和第二偏光元件14f的外侧分别配置有TAC(三乙酰纤维素)膜等保护膜。并且,第一双轴性相位差膜15r和第二双轴性相位差膜15f作为保护第一偏光元件14r和第二偏光元件14f的保护膜发挥功能。另外,除背光源单元以外的各部件分别通过粘接剂或粘合剂贴合。液晶单元10构成为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1r、11f;和含有封入这些透明基板11r、11f之间且相对于透明基板11r、11f垂直取向的液晶的液晶层13。在透明基板11f上,配置有蓝色彩色滤光片层12B的蓝色像素、配置有绿色的彩色滤光片层12G的绿色像素和配置有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12R的红色像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1个像素(pixel)包括相互相邻的蓝色、绿色和红色的3个子像素(sub-pixel),能够进行各种颜色显示。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中,彩色滤光片层12B、12G、12R形成于第二透明基板11f一侧,但也可以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11r一侧。
以下,对于各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液晶单元10是通过使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相对于透明基板11r、11f面垂直取向来进行黑显示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作为通过使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相对于透明基板11r、11f面垂直地取向来进行黑显示的液晶显示模式,可举出TN模式、ECB模式、VA模式、OCB模式等。像这样,在本说明书中,“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可以不需要是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严格地垂直取向的液晶单元,也可以是使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面实质性地垂直取向的液晶单元。
对透明基板11r、11f能够适用现有的透明基板,例如能够使用玻璃。此外,对偏光元件14r、14f也能够适用现有的偏光元件,例如能够使用在聚乙烯醇(PVA)膜上使具有双色性的碘配位化合物等各向异性材料吸附取向而成的偏光元件等。液晶层13也能够使用现有的液晶层,例如能够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液晶。垂直取向典型地能够通过使用含有聚酰亚胺等的垂直取向膜(未图示)来实现。
双轴性相位差膜15r、15f在设相位差膜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x、ny(nx>ny),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z,相位差膜的厚度为d时,均具有nx>ny>nz的关系。此外,将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0定义为(nx-ny)×d,将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定义为(nz-(nx+ny)/2)×d时,双轴性相位差膜15r、15f是所谓的逆波长分散型的相位差膜,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各自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0(B)、R0(G)和R0(R)与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各自的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B)、Rth(G)和Rth(R)满足下述式(1)~(4)。作为这种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例如能够适用具有芴(fluorene)骨架的改质聚碳酸酯类膜、适当地控制乙酰化程度的改质纤维素类膜等。对于双轴性相位差膜15r、15f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形成膜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溶剂浇铸(cast)法、熔融挤压法等。并且也可以通过共挤压法(co-extrusion)同时形成多个相位差膜。此外,只要发现所希望的相位差,则既可以不拉伸,也可以施加适当的拉伸。拉伸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除能够使用辊间牵引拉伸法、辊间压缩拉伸法、拉幅机横向单轴拉伸法、纵横双轴拉伸法以外,还能够使用在热收缩性膜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进行拉伸的特殊拉伸法等。
R0(B)/R0(G)≤0.965(更加优选0.940)      (1)
Rth(B)/Rth(G)≤0.965(更加优选0.940)    (2)
R0(R)/R0(G)≥1.015(更加优选1.040)      (3)
Rth(R)/Rth(G)≥1.015(更加优选1.040)    (4)
此外,从不使膜厚度增大而在黑显示时有效地抑制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双轴性相位差膜15r、15f分别优选R0(B)、R0(G)和R0(R)以及Rth(B)、Rth(G)和Rth(R)满足下述式(A)~(D)。
R0(B)/R0(G)≥0.818      (A)
Rth(B)/Rth(G)≥0.818    (B)
R0(R)/R0(G)≤1.181      (C)
Rth(R)/Rth(G)≤1.181    (D)
进一步,从在黑显示时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双轴性相位差膜15r、15f分别更加优选Rth(B)/Rth(G)与R0(B)/R0(G)大致相等,更加优选Rth(R)/Rth(G)与R0(R)/R0(G)大致相等。
双轴性相位差膜15r、15f的相位差以具有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的效果为条件具体没有特别限定,考虑作为后述的液晶单元10整体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_LC,能够适宜选择最佳的值。例如,对于Rth_LC(G)=320nm的液晶单元,能够使用面内相位差R0(G)=55nm和Rth(G)=-125nm的双轴性相位差膜。此外,双轴性相位差膜15r的面内滞相轴(x轴方向),在俯视显示面时,与偏光元件14r的吸收轴大致正交(两轴所成的角设定为90°±1°以内,更加优选在90°±0.5°以内),双轴性相位差膜15f的面内滞相轴(x轴方向),在俯视显示面时,与偏光元件14f的吸收轴大致正交(两轴所成的角设定为90°±1°以内,更加优选90°±0.5°以内)。
像这样,在本说明书中,“相位差膜的面内滞相轴”是指,与主折射率nx对应的介电主轴的方向(x轴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光学轴”与晶体光学领域中的严格意义上的光学轴不同,按照下面这样定义。即,“光学轴”是指,与相位差膜的3个主折射率中与它们的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最大的主折射率对应的主轴。因此,相位差膜在光学上具有双轴性时,该相位差膜的“光学轴”也不是二根而是一根。像这样,双轴性相位差膜的“光学轴”与将其光学近似为单轴性相位差膜的情况下的现有定义的光学轴相当。
彩色滤光片层12B、12G、12R能够适用现有的彩色滤光片层。例如,能够使用颜料分散型的彩色滤光片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中,以成为(蓝色彩色滤光片层12B的厚度)>(绿色彩色滤光片层12G的厚度)>(红色彩色滤光片12R的厚度)的方式设定,与此相伴,液晶层13的厚度满足(红色像素的液晶层13的厚度)>(绿色像素的液晶层13的厚度)>(蓝色像素的液晶层13的厚度)的关系。该关系如后述那样,为了使作为液晶单元10整体的厚度方向相位差的波长分散最佳化而决定,如果液晶单元10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满足下述式(5)和(6)的关系,则各色像素的液晶层13的厚度并不限定于此。这是因为根据彩色滤光片层12B、12G、12R等所具有的相位差及其波长分散、形成液晶层13的液晶材料的双折射的波长分散,最佳的液晶层13的厚度不同。
Rth_LC(B)/Rth_LC(G)≤1.000(更加优选0.965)   (5)
Rth_LC(R)/Rth_LC(G)≥1.000(更加优选1.015)   (6)
在式(5)和(6)中,Rth_LC(B)、Rth_LC(G)和Rth_LC(R)分别是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液晶单元10的厚度方向相位差。这里,厚度方向相位差是指,设介质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x、ny(nx≥ny),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z,介质的厚度为d时,定义为Rth=(nz-(nx+ny)/2)×d。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是指,处于含有一对透明基板的一对透明基板的内侧的全部介质的厚度方向相位差相差的合计值,即,以液晶单元整体为样品测定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因此,在液晶单元中,除液晶层之外,透明基板、彩色滤光片层等液晶单元构成部件具有相位差的情况下,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是包含这些的合计值。
此外,从在黑显示时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着色现象的观点出发,优选Rth_LC(B)、Rth_LC(G)和Rth_LC(R)满足下述式(E)和(F)。
Rth_LC(B)/Rth_LC(G)≥0.818    (E)
Rth_LC(R)/Rth_LC(G)≤1.181    (F)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各色像素中调整彩色滤光片层12B、12G、12R的厚度来调整液晶层13的厚度,但也可以彩色滤光片层12B、12G、12R的厚度在各色像素中为一定,再通过另外设置含有透明材料的厚度调整层来调整液晶层13的厚度。当然,也可以设彩色滤光片12B、12G、12R和厚度调整层的两者为在各色像素中不同的厚度,来调整液晶层13的厚度。
另外,目前为止的说明中省略了附图和说明的液晶单元构成部件(例如取向膜、透明电极、TFT元件、金属配线等)也能够适用各自现有的部件。
接着,对液晶单元10的相位差进行说明。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的结果,知道现有技术的彩色滤光片层一般具有C板型的相位差。C板型的相位差是指,设面内方向(x方向、y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x、ny,面外方向(z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z时,满足nx≈ny≠nz的关系,光学轴是处于面外方向的相位差。对来自z方向的光线入射不产生双折射,因此不对从法线方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光学特性造成影响,但对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光学特性造成影响。此外,C板有时根据(异常光折射率)-(常光折射率)的值的正或负,分类为正型C板或负型C板。即,如果是nx≈ny<nz,则为正型C板,如果是nx≈ny>nz则为负型C板。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绿色彩色滤光片层成为正型C板的倾向强,蓝色彩色滤光片层和红色彩色滤光片层成为负型C板的倾向强。例如,将市售的液晶电视机A分解而进行解析的结果,彩色滤光片层的Rth的各波长的值为Rth(B)=-1nm、Rth(G)=+14nm和Rth(R)=-6nm。将另一个液晶电视机B分解而解析的结果,在彩色滤光片层的Rth的各波长下的值是Rth(B)=-18nm、Rth(G)=+12nm和Rth(R)=-8nm。进一步,将另一个液晶电视机C分解而解析的结果,彩色滤光片层的Rth的各波长下的值是Rth(B)=-13nm、Rth(G)=+7nm和Rth(R)=-11nm。
液晶层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在液晶层的取向状态为垂直取向的情况下,用液晶的双折射Δn和单元厚度d的积Δn×d来表示。设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各自的液晶的双折射为Δn(B)、Δn(G)和Δn(R)时,在一般的液晶材料中,为Δn(G)=0.09,Δ(B)/Δ(G)=1.05和Δ(R)/Δ(G)=0.97这样的值。因此,例如当以单元厚度d=3.4μm制作现有的液晶单元时,液晶层的Rth的各波长下的值成为Rth(B)=321.3nm、Rth(G)=306nm和Rth(R)=296.82nm。该液晶单元例如具有与上述的液晶电视机A中使用的相同的彩色滤光片层的情况下,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_LC的各波长下的值为Rth_LC(B)=321.3nm-1nm=320.3nm,Rth_LC(G)=306nm+14nm=320nm和Rth_LC(R)=296.82nm-6nm=293.82nm,不满足为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所需要的式(5)和(6)的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在各色像素中调整彩色滤光片层的厚度,只要在各色像素中调整液晶层的厚度即可,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_LC(B)、Rth_LC(G)和Rth_LC(R)的相对关系能够任意调整。例如,设与设置有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的区域对应的液晶层的厚度分别为d(B)、d(G)和d(R)时,通过将d(B)、d(G)和d(R)分别设定为3.2μm、3.4μm和3.9μm,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_LC的各波长下的值成为:Rth_LC(B)=302.4nm-1nm=301.4nm,Rth_LC(G)=306nm+14nm=320nm和Rth_LC(R)=340.47nm-6nm=334.47nm,能够满足为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所需要的式(5)和(6)的条件。
接着,通过追踪鲍英卡勒球上偏光状态的变迁,来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基于鲍英卡勒球的考虑方式,在晶体光学等领域中作为对追踪通过相位差元件而变化的偏光状态的有用的方法而众所周知(例如,参照高崎宏著、《晶体光学》、森北出版、1975年、p.146-163。)。在鲍英卡勒球上,上半球表现为右旋偏振光,下半球表现为左旋偏振光,在赤道上表现为直线偏振光,上下两极分别表现为右圆偏振光和左圆偏振光。处于关于球的中心呈对称的关系的二个偏光状态,椭圆率角的绝对值相等且极性相反,因此形成一对正交偏振光。此外,鲍英卡勒球上的相位差膜的效果是,将表示通过相位差膜跟前的偏光状态的点,变换为以鲍英卡勒球上的滞相轴为中心旋转移动由(2π)×(相位差)/(波长)(单位为rad)所决定的角度后的点。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由其观察角度下的滞相轴和相位差决定。详细的说明省略,但这些例如能够解开菲涅耳的波面法线方程,能够通过知道相位差膜中的固有振动模式的振动方向和波数向量来计算,从倾斜方向观察到的情况下的滞相轴依赖于观察角度和由(nx-nz)/(nx-ny)(=Rth/R0+0.5)定义的双轴性参数NZ,从倾斜方向观察到的情况下的相位差依赖于观察角度和双轴性参数NZ以及R0或Rth。即,如果双轴性参数NZ相同,旋转中心(滞相轴)相同,旋转角度(相位差)与R0和Rth成比例。
这里,考虑以下情况:从与将第一偏光元件14r和第二偏光元件14f的吸收轴方位2等分的方位(以下,有时也称为方位角45°)倾斜60°的方向(以下,有时也称为极角60°)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从背光源射出的光,刚透过第一偏光元件14r后的偏光状态在鲍英卡勒球上位于点P0,不与由点E表示的第二偏光元件14f能够吸收的偏光状态即第二偏光元件14f的消光位一致。将这种状态在鲍英卡勒球的S1-S3平面中图示时如图2所示。表示各偏光状态的点实际上位于鲍英卡勒球面上,将它们投影到S1-S3平面上图示。此外为了简单,忽略各光学元件的吸收和界面反射,各相位差膜15r、15f的Δn(典型地为0.0001~0.1)与相位差膜的平均折射率(1.4~1.6)相比充分地小。
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未图示)下应该重合的点P0和点E,从方位角45°极角60°的倾斜方向观察时变得不重合,因此假设液晶单元10和相位差膜15r、15f均不存在时,这样就会在从倾斜方向的观察时产生光泄漏。但是,实际上存在液晶单元10和相位差膜15r、15f,因此情况变得不同,首先,通过第一双轴性相差膜15r,由此处于点P0的偏光状态,以由鲍英卡勒球上的点B1表示的第一双轴性相位差膜15r的滞相轴为中心接受特定角度的旋转变换,到达点P1。接着,通过液晶单元10,由此以由鲍英卡勒球上的S1轴表示的液晶单元10的滞相轴为中心接受特定角度的旋转变换,到达点P2。最后,通过第二双轴性相位差膜15f,由此以由鲍英卡勒球上的点B2表示的第二双轴性相位差膜15f的滞相轴为中心接受特定角度的旋转变换,最终到达的点P3与点E重合。像这样,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从方位角45°极角60°观察,也能够与从正面方向的观察同样地遮断来自背光源的光。另外,上述这样的在鲍英卡勒球上的偏光状态的说明基本上是关于某特定波长(一般地假设波长550nm前后)的单色光进行的说明。如之前说明的那样,当在鲍英卡勒球上考虑时,由相位差膜的相位差得到的偏光状态的变换量(图中的箭头的长度、更正确的是其旋转角),由(2π)×(相位差)/(波长)(单位为rad)决定,因此得到相同的偏光状态的变换量所需要的相位差因光的波长而异。具体而言,波长越长越需要大的相位差。
换言之,在不使用波长越长得到越大的相位差的相位差膜和液晶单元的情况下,每个波长的偏光状态的变换量不同,例如在相对于波长550nm的绿色的单色光使用最佳设计的相位差膜和液晶单元的情况下,如图3(a)~(c)所示,波长550nm的绿色的光变换为与点E重合的点P3,另一方面,其以外的例如波长450nm的蓝色或波长650nm的红色的光变换为与点E不同的点P3。其结果,发生蓝色和红色的光泄漏,液晶显示装置的黑显示着色这样的问题,作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问题点被公知。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上所述,相位差膜15r、15f和液晶单元10满足上述式(1)~(6)的关系,因此如图4(a)~(c)所述,波长550nm的绿色的光变换为与点E重合的点P3,与此相同,波长450nm的蓝色的光和波长650nm的红色的光也分别变换为与点E重合的点P3,因此,能够得到没有着色的高品质的黑显示。另外,相位差膜和液晶单元的最理想的波长分散特性是(相位差)∝(波长),但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判明:只要满足上述式(1)~(6)的关系,就能够得到没有着色的高品质的黑显示。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7对适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迁移的图,表示鲍英卡勒球的S1-S3平面。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迁移的图,(a)表示波长450nm的情况,(b)表示波长550nm的情况,(c)表示波长650nm的情况。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20;夹着液晶单元20配置的一对偏光元件24f、24r;在液晶单元20与一个偏光元件14r之间配置的双轴性相位差膜25r;和液晶单元20与第二偏光元件24f之间配置的TAC(三乙酰纤维素)膜26f。第一偏光元件24r和第二偏光元件24f,在俯视液晶单元20的显示面时,吸收轴以相互大致正交(两轴所成的角为90°±1°以内,更加优选90°±0.5°以内)的方式配置(正交尼科尔配置)。此外,在偏光膜24r的不面对液晶单元20的相反的面一侧,配置有背光源单元(未图示)作为光源。进一步,在第一偏光元件24r和第二偏光元件24f的外侧分别配置有TAC(三乙酰纤维素)膜等保护膜。并且,第一双轴性相位差膜25r和TAC膜26f作为保护第一偏光元件24r和第二偏光元件24f的保护膜发挥功能。另外,除背光源单元以外的各部件分别由粘接剂或粘合剂贴合。液晶单元20构成为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21r、21f;和含有封入这些透明基板21r、21f之间、并相对于透明基板21r、21f垂直取向的液晶的液晶层23。在透明基板21f上,配置有蓝色的彩色滤光片层22B的红色像素、配置有绿色的彩色滤光片层22G的绿色像素和配置有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22R的红色像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1个像素包括相互相邻的蓝色、绿色和红色的3个子像素,能够进行各种颜色显示。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中,彩色滤光片层22B、22G、22R形成于第二透明基板21f一侧,但也可以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21r一侧。
以下,对于各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但除双轴性相位差膜25r、TAC膜26f之外的其他的构成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例如,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单元20能够使用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单元10完全相同的液晶单元。此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偏光元件24f、24r分别能够使用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偏光元件14f、14r完全相同的偏光元件。对于其他部件也同样。
双轴性相位差膜25r,在设相位差膜的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x、ny(nx>ny),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z,相位差膜的厚度为d时,具有nx>ny>nz的关系。此外,将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0定义为(nx-ny)×d,将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定义为(nz-(nx+ny)/2)×d时,双轴性相位差膜25r是所谓的逆波长分散型的相位差膜,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各自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0(B)、R0(G)和R0(R)与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各自的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B)、Rth(G)和Rth(R)满足上述式(1)~(4)(实施方式1中的式(1)~(4))。作为这种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例如能够适用具有芴骨架的改质聚碳酸酯类膜、适当地控制乙酰化程度的改质纤维素类膜等。对于双轴性相位差膜25r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膜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溶剂浇铸法、熔融挤压法等。也可以是通过共挤压法同时形成多个相位差膜的方法。此外,只要发现所希望的相位差,则既可以无拉伸,也可以施加适当的拉伸。拉伸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除能够使用辊间牵引拉伸法、辊间压缩拉伸法、拉幅机横向单轴拉伸法、纵横双轴拉伸法以外,还能够使用在热收缩性膜的收缩力的作用下进行拉伸的特殊拉伸法等。
此外,从不使膜厚度增大而在黑显示时有效地抑制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双轴性相位差膜25r优选R0(B)、R0(G)和R0(R)以及Rth(B)、Rth(G)和Rth(R)满足上述式(A)~(D)(实施方式1中的式(A)~(D))。
进一步,从在黑显示时更有效地抑制着色现象的观点来看,双轴性相位差膜25r更加优选Rth(B)/Rth(G)与R0(B)/R0(G)大致相等,更加优选Rth(R)/Rth(G)与R0(R)/R0(G)大致相等。
TAC膜26f是在设面内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x、ny,面外方向的主折射率为nz,膜的厚度为d时具有nx=ny(或nx≈ny)>nz的关系的所谓的负型C板。像这样,TAC膜26f作为保护膜发挥功能,并且作为相位差膜发挥功能。
双轴性相位差膜25r的相位差,以具有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的效果为条件具体没有特别限定,考虑作为液晶单元20整体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_LC和TAC膜26f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方面,能够适宜选择最佳的值。例如,对于Rth_LC(G)=320nm的液晶单元和Rth(G)=-50nm的TAC膜,能够使用面内相位差R0(G)=65nm和Rth(G)=-225nm的双轴性相位差膜。此外,双轴性相位差膜25r的面内滞相轴(x轴方向),在俯视显示面时,与偏光元件24r的吸收轴大致正交(两轴所成的角为90°±1°以内,更加优选90°±0.5°以内)。TAC膜26f的面内相位差R0(G)优选为零,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判明:只要为10nm以下就能够取得与零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在TAC膜26f的面内相位差R0(G)不为零的情况下,俯视显示面时,优选其面内滞相轴(x轴方向)和偏光元件24f的吸收轴大致正交(两轴所成的角为90°±1°以内,更加优选90°±0.5°以内)或者大致平行(两轴所成的角为0°±1°以内,更加优选0°±0.5°以内)。
彩色滤光片层22B、22G、22R能够适用现有的彩色滤光片层。例如,能够使用颜料分散型的彩色滤光片层。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中,以成为(蓝色彩色滤光片层22B的厚度)>(绿色彩色滤光片层22G的厚度)>(红色彩色滤光片22R的厚度)的方式设定,与此相伴,液晶层23的厚度满足(红色像素的液晶层23的厚度)>(绿色像素的液晶层23的厚度)>(蓝色像素的液晶层23的厚度)的关系。该关系如后述那样,能够将作为液晶单元20整体的厚度方向相位差的波长分散最佳化地决定,如果液晶单元20的厚度方向相位差满足上述式(5)和(6)(实施方式1中的式(5)和(6))的关系,则各色像素的液晶层23的厚度并不限定于上述关系。这是因为由于彩色滤光片层22B、22G、22R等所具有的相位差及其波长分散、形成液晶层23的液晶材料的双折射的波长分散,最佳液晶层23的厚度不同。
此外,从在黑显示时更有效地抑制着色现象的观点出发,优选Rth_LC(B)、Rth_LC(G)和Rth_LC(R)满足上述式(E)和(F)(实施方式1中的式(E)和(F))。
接着,通过追踪鲍英卡勒球上偏光状态的变迁,来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考虑以下情况:从方位角45°极角60°的倾斜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从背光源射出的光,刚透过第一偏光元件24r后的偏光状态在鲍英卡勒球上位于点P0,不与由点E表示的第二偏光元件24f能够吸收的偏光状态即第二偏光元件的消光位一致。将这种状态在鲍英卡勒球的S1-S3平面中图示时如图6所示。表示各偏光状态的点实际上位于鲍英卡勒球面上,将它们投影到S1-S3平面上图示。此外为了简单,忽略各光学元件的吸收和界面反射,双轴性相位差膜25r和TAC膜26f的Δn(典型地为0.0001~0.1)与相位差膜和TAC膜的平均折射率(1.4~1.6)相比充分地小。
从正面方向观察的情况(未图示)下应该重合的点P0和点E,从方位角45°极角60°的倾斜方向观察时变得不重合,因此假设液晶单元20和相位差膜25r均不存在时,这样就会在从倾斜方向的观察时产生光泄漏。但是,实际上存在液晶单元20和相位差膜25r,因此情况变得不同,首先,通过双轴性相差膜25r,由此处于点P0的偏光状态,以由鲍英卡勒球上的点B1表示的双轴性相位差膜25r的滞相轴为中心接受特定角度的旋转变换,到达点P1。接着,通过液晶单元20,由此以由鲍英卡勒球上的S1轴表示的液晶单元20的滞相轴为中心接受特定角度的旋转变换,到达点P2。最后,通过TAC膜26f,由此以由鲍英卡勒球上的S1轴表示的液晶单元20的滞相轴为中心接受特定角度的旋转变换,最终到达的点P3与点E重合。像这样,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从方位角45°极角60°观察,也能够与从正面方向的观察同样地遮断来自背光源的光。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上所述,双轴性相位差膜25r和液晶单元20满足上述式(1)~(6)(实施方式1中的式(1)~(6))的关系,因此如图7(a)~(c)所述,波长550nm的绿色的光变换为点P2,与此相同,波长450nm的蓝色的光和波长650nm的红色的光也分别变换为点P2。由最后的TAC膜26f进行的变换假设即使对各波长赋予不同的偏光变换量,其变化量的差异相对于整体的变换量也小,如图7(a)~(c)所示,波长550nm的绿光的光变换到与点E重合的点P3,与此相同,波长450nm的蓝色的光和波长650nm的红色的光也分别变换为与点E大致重合的点P2,因此,能够得到没有着色的高品质的黑显示。另外,相位差膜和液晶单元的最理想的波长分散特性是(相位差)∝(波长),但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的结果判明:只要满足上述式(1)~(6)的关系,就能够得到没有着色的高品质的黑显示。此外,判明了在将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0定义为(nx-ny)×d,将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定义为(nz-(nx+ny)/2)×d时,优选TAC膜26f的面内相位差R0和厚度方向相位差Rth也满足上述式(1)~(4)的关系。另外,作为偏光元件的保护膜被实用的TAC膜实际上是满足上述式(1)~(4)的关系的所谓的逆波长分散膜。
以下揭示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实际制造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态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并将其作为实施例1。各光学参数(相位差和其波长分散)与实施例2的一起归纳在表1中。
<实施例2>
实际制造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形态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并将其作为实施例2。
<比较例1>
除了变更相位差膜的材料、并变更相位差的波长分散特性以外,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各光学参数(相位差和其波长分散)与其他的各比较例的一起归纳在表2中。
<比较例2>
除了变更液晶单元的单元厚度、并变更相位差的波长分散特性以外,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3>
除了变更液晶单元的单元厚度、并变更相位差的波长分散特性以外,制作与实施例2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比较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4>
图8是表示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参考专利文献6的实施例9,制造图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并以此为比较例4。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30;夹着液晶单元30配置的一对偏光元件34f、34r;在液晶单元30与第一偏光元件34r之间配置的负型C板35r;和在液晶单元30与第二偏光元件34f之间配置的正型A板36f。此外,在偏光膜34r的不面对液晶单元20的相反的面一侧,配置有背光源单元(未图示)作为光源。第一偏光元件34r和第二偏光元件34f以吸收轴相互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正型A板36f以其滞相轴与第二偏光元件34f的吸收轴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此外,彩色滤光片层的厚度(液晶单元厚度)在各色中相同。
<评价>
(面内相位差R0和厚度方向相位差Rth的测定方法)
双重减速旋转(dual retarder rotate)方式的偏振计(商品名:AxoScan、Axometrics公司制)进行了测定。R0从相位差膜的法线方向进行了实际测定。Rth通过从相位差膜或液晶单元的法线方向测定了相位差,并且从与法线方向倾斜θ(θ=0°~50°)的倾斜方向测定了相位差,根据公知的折射率椭圆体式的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而算出。倾斜方位设为与面内滞相轴正交的方位。
(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视野角测定方法)
使用视野角测定装置(商品名:Ez-Contrast160、ELDIM公司制)进行了测定。光源使用市售的液晶电视机(夏普公司制、LC-42GX3W)搭载的背光源。对方位角45°极角60°的倾斜方向的白显示和黑显示的亮度进行了测定,将其比作为CR(45、60)。
(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度视野角测定方法)
使用视野角测定装置(商品名:Ez-Contrast160、ELDIM公司制)进行了测定。光源使用市售的液晶电视机(夏普公司制、LC-42GX3W)搭载的背光源。对正面方向(极角0°)的黑显示的u′v′色度点和方位角45°极角60°的倾斜方向的黑显示的u′v′色度点进行了测定,这两点间的距离为ΔE(45、60)。
(评价结果)
在表1和2中表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参数(相位差和其波长分散)、对比度视野角和色度视野角的测定结果。根据表1和2所示的评价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由现有技术得到的比较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CR(45、60)为同等以上,ΔE(45、60)小,显示性能优异。此外,可知:与由现有技术得到的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虽然逆波长分散相位差膜所需的相位差小,但具有同等的显示性能。即,根据本发明,实际证明了能够提供一种将制造困难的逆波长分散相位差膜所需的相位差抑制得较小,并且在广视野角范围内没有着色,且对比度高的高品质的液晶显示装置。
[表1]
Figure BPA00001219367400231
[表2]
Figure BPA00001219367400241
本申请以2008年3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64102号为基础,根据巴黎条约乃至进入国的法规而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的全体作为参照组合在本申请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变迁的图,表示鲍英卡勒球的S1-S3平面。
图3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变迁的图,(a)表示波长450nm的情况,(b)表示波长550nm的情况,(c)表示波长650nm的情况。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迁移的图,(a)表示波长450nm的情况,(b)表示波长550nm的情况,(c)表示波长650nm的情况。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迁移的图,表示鲍英卡勒球的S1-S3平面。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状态的迁移的图,(a)表示波长450nm的情况,(b)表示波长550nm的情况,(c)表示波长650nm的情况。
图8是表示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20、30:液晶单元
11r、21r、31r:第一透明基板
11f、21f、31f:第二透明基板
12B、22B、32B:蓝色的彩色滤光片层
12G、22G、32G:绿色的彩色滤光片层
12R、22R、32R: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
13、23、33:液晶层
14r、24r、34r:第一偏光元件
14f、24f、34f:第二偏光元件
15r、25r:第一双轴性相位差膜
15f:第二双轴性相位差膜
26f:TAC膜
35r:负型C板
35f:正型A板

Claims (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依次具有:第一偏光元件;液晶单元;和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方位与该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正交的第二偏光元件,并且在该第一偏光元件与该液晶单元之间以及该第二偏光元件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至少一方之间具有相位差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相对于该液晶单元位于与该相位差膜相同一侧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下述式
(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
该液晶单元是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层和将蓝色、绿色和红色三色分别分离的至少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并且满足下述式(5)和(6)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
0.956≤R0(B)/R0(G)≤0.965           (1)
0.960≤Rth(B)/Rth(G)≤0.965         (2)
1.020≥R0(R)/R0(G)≥1.015           (3)
1.024≥Rth(R)/Rth(G)≥1.015         (4)
0.942≤Rth_LC(B)/Rth_LC(G)≤1.000   (5)
1.045≥Rth_LC(R)/Rth_LC(G)≥1.000   (6)
式(1)~(4)中,R0(B)、R0(G)和R0(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该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th(B)、Rth(G)和Rth(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该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
式(5)和(6)中,Rth_LC(B)、Rth_LC(G)和Rth_LC(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该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与设置有所述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彩色滤光片层的区域对应的所述液晶层的厚度分别为d(R)、d(G)和d(B)时,d(R)、d(G)和d(B)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膜满足Rth(B)/Rth(G)与R0(B)/R0(G)相等的关系和Rth(R)/Rth(G)与R0(R)/R0(G)相等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依次具有:第一偏光元件;液晶单元;和俯视显示面时吸收轴方位与该第一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方位正交的第二偏光元件,并且在该第一偏光元件与该液晶单元之间以及该第二偏光元件与该液晶单元之间的至少一方之间具有相位差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相位差膜是在俯视显示面时面内滞相轴与相对于该液晶单元位于与该相位差膜相同一侧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轴正交,并且满足下述式(1)~(4)的逆波长分散型的双轴性相位差膜,
该液晶单元是在一对透明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层和将蓝色、绿色和红色三色分别分离的至少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彩色滤光片层,并且满足下述式(5)和(6)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单元,
0.954≤R0(B)/R0(G)≤0.965           (1)
0.960≤Rth(B)/Rth(G)≤0.965         (2)
1.031≥R0(R)/R0(G)≥1.015           (3)
1.022≥Rth(R)/Rth(G)≥1.015         (4)
0.936≤Rth_LC(B)/Rth_LC(G)≤1.000   (5)
1.030≥Rth_LC(R)/Rth_LC(G)≥1.000   (6)
式(1)~(4)中,R0(B)、R0(G)和R0(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该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th(B)、Rth(G)和Rth(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该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相位差,
式(5)和(6)中,Rth_LC(B)、Rth_LC(G)和Rth_LC(R)分别为波长450nm、波长550nm和波长650nm的在该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相位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与设置有所述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彩色滤光片层的区域对应的所述液晶层的厚度分别为d(R)、d(G)和d(B)时,d(R)、d(G)和d(B)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他不同。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膜满足Rth(B)/Rth(G)与R0(B)/R0(G)相等的关系和Rth(R)/Rth(G)与R0(R)/R0(G)相等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
CN2008801279823A 2008-03-13 2008-11-19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1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4102 2008-03-13
JP2008064102 2008-03-13
PCT/JP2008/071037 WO2009113208A1 (ja) 2008-03-13 2008-11-19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1084A CN101971084A (zh) 2011-02-09
CN101971084B true CN101971084B (zh) 2012-07-04

Family

ID=41064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798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1084B (zh) 2008-03-13 2008-11-19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37899B2 (zh)
EP (1) EP2251736A4 (zh)
JP (1) JPWO2009113208A1 (zh)
CN (1) CN101971084B (zh)
RU (1) RU2456651C2 (zh)
WO (1) WO20091132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12118606A (ru) * 2009-10-07 2013-11-2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01943825A (zh) * 2010-08-19 2011-0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彩色滤光基板
KR101556817B1 (ko) * 2011-03-23 2015-10-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US9019450B2 (en) * 2011-07-12 2015-04-28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53359B (zh) * 2011-08-30 2014-09-21 Coretronic Corp 光源裝置
CN102305956A (zh) * 2011-08-30 2012-01-04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补偿膜及其制造方法
JP6192153B2 (ja) * 2012-07-31 2017-09-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10586A (zh) * 2013-08-09 2015-03-16 Sumitomo Chemical Co 光學薄膜
CN105527744B (zh) * 2016-02-01 2018-10-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
US10312228B2 (en) * 2017-01-25 2019-06-04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JPWO2018207798A1 (ja) * 2017-05-08 2020-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EP3460848A1 (en) * 2017-09-26 2019-03-27 Thomson Licensing Image sensor comprising pixel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the crosstalk effect
JP7405576B2 (ja) * 2019-11-21 2023-12-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膜
CN113917716A (zh) * 2020-07-10 2022-01-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359346A (zh) * 2021-04-26 2021-09-07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19726A (zh) * 2021-04-26 2021-08-06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以及显示装置
CN113504666A (zh) * 2021-07-20 2021-10-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401A (zh) * 2001-10-23 2003-04-30 夏普公司 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偏振部件及应用该偏振部件的显示设备,和内部漫射膜
CN1745331A (zh) * 2003-01-28 2006-03-08 Lg化学株式会社 双轴延迟补偿膜和使用该双轴延迟补偿膜的垂直排列的液晶显示器
CN1808240A (zh) * 2005-01-19 2006-07-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13794C1 (ru) * 1991-07-26 1994-05-30 Московское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НИОПИК"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ий индикаторный элемент
US6642981B1 (en) 1996-09-30 2003-11-04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perating in a vertically aligned mod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retardation film
JPH10153802A (ja) 1996-09-30 1998-06-09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3330574B2 (ja) 1996-09-30 2002-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589504B (en) 1997-06-12 2004-06-0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299190B2 (ja) 1998-07-15 2002-07-0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6001448A1 (ja) 2004-06-29 2006-01-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液晶表示装置、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設計方法
KR100915280B1 (ko) 2006-05-16 2009-09-03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033484B2 (ja) 2006-05-16 2008-0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401A (zh) * 2001-10-23 2003-04-30 夏普公司 防眩光膜及其制造方法,偏振部件及应用该偏振部件的显示设备,和内部漫射膜
CN1745331A (zh) * 2003-01-28 2006-03-08 Lg化学株式会社 双轴延迟补偿膜和使用该双轴延迟补偿膜的垂直排列的液晶显示器
CN1808240A (zh) * 2005-01-19 2006-07-2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51736A4 (en) 2011-10-26
WO2009113208A1 (ja) 2009-09-17
EP2251736A1 (en) 2010-11-17
CN101971084A (zh) 2011-02-09
JPWO2009113208A1 (ja) 2011-07-21
US20100296037A1 (en) 2010-11-25
RU2010141825A (ru) 2012-04-20
RU2456651C2 (ru) 2012-07-20
US8237899B2 (en) 2012-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108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2584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EP2487536B1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89685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447629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381906C (zh) 使用+a-板和+c-板的平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CN101884005B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5610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10403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14935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22173251A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114729A (ko) 광시야각 복합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213315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90101871A (ko) 음의 굴절률 특성을 갖는 이축성 위상차필름과 네거티브 c-플레이트 특성의 편광자 보호필름이 구비된 면상 스위칭액정표시장치
WO201213314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58884A (ko) 복합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시야각 트위스트네마틱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