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5044A -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5044A
CN101965044A CN2009101591830A CN200910159183A CN101965044A CN 101965044 A CN101965044 A CN 101965044A CN 2009101591830 A CN2009101591830 A CN 2009101591830A CN 200910159183 A CN200910159183 A CN 200910159183A CN 101965044 A CN101965044 A CN 101965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cinr
terminal
base station
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91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5044B (zh
Inventor
鲁绍贵
侯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591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504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4278 priority patent/WO201100935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5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5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5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5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方向功率饱和引起的方向功率的控制失效,进而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该方法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RSSImax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通过获取的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与设置的反向RSSImax进行比较,当该RSSI饱和时,控制降低终端的功率或降低UIUC的阶数,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功率的反向饱和,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方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需要为终端提供服务,基站与终端通过上下行链路进行通信,具体包括:基站通过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数据,终端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数据,并且在具体的通信过程中,基站可以同时和多个终端进行通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由于能够有效的抵抗多径干扰和窄带干扰,并且频谱的效率比较高,因此成为了无线通信中物理层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OFDMA技术与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该OFDMA技术与MIMO技术相结合,相对于第三代CDMA技术,具有较多的技术优势,较适合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全球微波接入兼容(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正是采用了OFDMA技术作为其物理层核心技术,并且兼容了WiMAX802.16e协议,因此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是对于采用了OFDMA技术的WiMAX系统,在其进行运行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看出,当WiMAX系统中反向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值超过某个极限值时,在该图1中为X1,当该RSSI的值再增大时,即再增加发射功率时,该反向载波干扰噪声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CINR)反而会降低,即方向功率降低,由于RSSI与CINR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一味的增大RSSI并不会增大CINR,反而会造成方向功率的控制失效,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方向功率饱和引起的方向功率的控制失效,进而影响系统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所述基站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终端,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根据所述基站控制调整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控制模块,用于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RSSImax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通过获取的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与设置的反向RSSImax进行比较,当该RSSI饱和时,控制降低终端的功率或降低UIUC的阶数,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功率的反向饱和,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WiMAX系统中RSSI与CINR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向功率控制的过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反向功率控制过程的详细过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环功率饱和控制的过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合外环控制与内环控制的反向功率控制的过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向功率控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有效地控制反向功率饱和,提高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基站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通过获取的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与设置的反向RSSImax进行比较,当该RSSI饱和时,控制降低终端的功率或降低UIUC的阶数,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功率的反向饱和,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有效的防止功率反向饱和对系统的影响,提高WiMAX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图2为该反向功率控制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201: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S202:基站将该反向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中,基站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之前,基站还需要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并且根据保存的该终端的当前调整编码方式对应的CINR目标值,将该反向CINR与该CINR目标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后续步骤。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在对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之前完成CINR与CINR目标值的比较,以及方向RSSI与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即可,该两个比较的步骤的顺序可以互换。
当该反向CINR大于CINR目标值时,并且该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需要根据该当前上行间隔使用代码(Uplink Interval Usage Code,UIUC)是否在最低阶,确定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方法,
当该UIUC在最低阶时,基站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该终端降低发射功率,否则,基站降低UIUC的阶数,采用低阶的调制方式;
当该反向CINR大于CINR目标值时,并且该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基站向终端下发命令,控制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当该反向CINR不大于CINR目标值时,且当该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基站向终端下发命令,控制该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当该反向CINR不大于CINR目标值时,且当该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基站向该终端下发命令,控制该终端提高发射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CINR的过程包括:基站根据该终端的当前帧数据的突发(burst),检测该突发的信号、噪声比,得到该终端当前帧数据的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种终端对应一种调制编码方式,其中具体表现为终端标识与调制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并且针对每种调制编码方式保存一个对应的CINR目标值,当该基站判断对该终端的当前帧数据进行反向功率控制时,获取该终端的终端标识,确定该终端标识对应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并根据该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及调制编码方式与CINR目标值的对应关系,确定针对该当前调制编码方式保存的CINR目标值。
图3为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反向功率控制过程的详细说明,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301:当基站接收到终端的数据时,根据设置的第一功率控制周期,判断该第一功率控制周期是否到来,即判断是否对该终端的当前帧数据进行功率控制处理,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302,否则,等待终端下一帧数据的到来,进行S301。
其中,该第一功率控制周期可以以时间为单位,也可以以帧为单位,在具体判定时,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S302:基站获取终端的当前帧数据的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判断该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是否大于针对该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保存的CINR目标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303,否则,进行S304。其中,该CINR目标值为在该功率控制处理过程中保存的针对该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的CINR值。
S303:获取终端的当前帧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判断该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是否不小于设置的最大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max,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305,否则,进行S306。
S304:获取终端的当前帧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判断该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是否不小于设置的最大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max,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306,否则,进行S307。
S305:判断当前UIUC是否在最低阶,如果为最低阶,进行S306,否则,进行S308。
其中,该UIUD与上行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类似,只不过UIUC是一个编号,代表一定的MCS,具体UIUC和MCS FECCode的对应关系表格是通过UCD发给终端的。
S306:根据协议,基站向终端下发命令,使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其中,基站向终端下发的命令包括:功率控制消息(Fast Power Control Message)、功率控制IE(Power Control IE)以及周期(Ranging)命令。采用降低功率的方式,达到间接降低UIUC的阶数的目的。
S307:根据协议,基站向终端下发命令,使终端提高发射功率。
其中,基站向终端下发的命令包括:功率控制消息(Fast Power Control Message)、功率控制IE(Power Control IE)以及周期(Ranging)命令。
S308:基站降低UIUC的阶数,采用低一阶的调制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直接降低UIUC的阶数,可以避免采用降低终端的功率间接降阶导致的误包率增大的弊端,并且采用低一阶的调制方式可以降低误包率。
由图1可知,当RSSI的值超过X1时,随着RSSI的增大,CINR反而会降低,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该设置的RSSImax的值可以与该X1的值相等,或与该X1比较接近的值,根据不同的RSSI与CINR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设置该RSSImax的值,当该终端当前帧的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不小于RSSImax时,说明反向功率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功率继续增加会导致系统的反向性能恶化,因此,需要将反向信号接收强度限制在RSSImax之内,才能保证系统的反向性能不受到影响。
上述实施例可以称为一种内环功率饱和的控制方法,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有效的控制系统的反向功率饱和,提高系统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系统的反向误包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外环功率饱和控制方法,图4为该外环功率饱和控制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401:基站对接收的终端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以及序列标题校验序列(Header Check Sequence,HCS)校验,根据校验的结果累计检测的帧数以及误包数。
其中,根据检测的结果累计检验的帧数以及误包数的过程具体包括:基站校验接收的终端发送的每帧数据,对数据突发中的PDU进行校验,校验主要包括CRC校验和HCS校验,基站根据一定周期内的CRC和HCS校验结果统计出在该周期内的误包率。例如该周期可以为帧数,例如为10帧,在该周期内共接收到20个该终端的PDU数据,有5个PDU都没有通过HCS和CRC校验,那么误包率计算如下:PER=5/20=25%。
S402:基站根据设置的第二功率控制周期,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时,判断该第二功率控制周期是否到来,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403,否则,等待该终端下一帧数据的到来,进行S402。
其中,该第一功率控制周期可以以时间为单位,也可以以帧为单位,在具体判定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S403:基站根据获得的帧数以及误包数,计算反向误包率PER。
S404:基站将计算的反向PER与设置的PER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及计算的该终端的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确定反向CINR目标值。
其中,在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针对该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的反向CINR目标值的过程包括:
当该计算的反向PER大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一调整量的差;
当该计算的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并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的差;
当该计算的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三调整量的和;其中,该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大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设置的第一调整量大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
该CINR的目标值每在该第二功率控制周期到来时,进行一次调整,当该反向PER较该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大时,将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向下调整一个第一调整量的大小;当该反向PER位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及PER第二门限值之间时,将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向下调整一个第二调整量的大小;当该反向PER较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小时,将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向上调整一个第三调整量的大小。
上述实施例中进行外环功率控制的过程,主要是建立无线链路的传输质量和内环功率控制CINR目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使内环功率控制CINR目标值随网络以及无线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通过外环功率控制确定CINR目标值,将内环功率控制CINR目标值调整到保证能够很好接收信号质量的水平,从而既能够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容量。并且,外环功率控制为内环功率控制提供动态准确的CINR目标值,外环功率控制可以在内环功率控制的基础上,根据误包率来调整CINR目标值,从而使误包率维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下面结合外环控制与内环控制,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5为该反向功率控制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501:基站对接收的终端的数据进行CRC校验,以及HCS校验,根据校验的结果累计检测的帧数以及误包数。
S502:基站根据设置的第二功率控制周期,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数据时,判断该第二功率控制周期是否到来,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3,否则,等待终端下一帧数据的到来,进行S502。
S503:基站根据获得的帧数以及误包数,计算反向误包率PER,并确定该终端的反向CINR目标值。
确定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的反向CINR目标值包括:当该计算的反向PER大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一调整量的差;
当该计算的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并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的差;
当该计算的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帧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三调整量的和;其中,该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大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设置的第一调整量大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
S504:当基站接收到该终端的数据时,根据设置的第一功率控制周期,判断该第一功率控制周期是否到来,即判断是否对该终端的当前帧数据进行功率控制处理,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5,否则,等待终端下一帧数据的到来,进行S504。
S505:基站获取终端的当前帧数据的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判断该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是否大于保存的针对该终端当前调制编码方式的CINR目标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6,否则,进行S507。
S506:获取终端的当前帧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判断该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是否不小于设置的最大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max,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8,否则,进行S509。
S507:获取终端的当前帧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判断该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是否不小于设置的最大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max,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行S509,否则,进行S510。
S508:判断当前UIUC是否在最低阶,如果为最低阶,进行S509,否则,进行S511。
S509:根据协议,基站向终端下发命令,使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S510:根据协议,基站向终端下发命令,使终端提高发射功率。
S511:基站降低UIUC,采用低一阶的调制方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终端,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根据所述基站控制调整发射功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包括:
接收获取模块7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控制模块72,用于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所述基站还包括:
比较模块73,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数据的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将该CINR与保存的该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CINR目标值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模块72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721,用于确定所述CINR大于CINR目标值,且所述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判断当前上行间隔使用代码UIUC是否在最低阶,根据判断的结果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单元722,用于确定所述CINR大于CINR目标值,且当所述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721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7211,用于当所述UIUC在最低阶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第二控制子单元7212,用于当所述UIUC不在最低阶时,降低UIUC的阶数,采用低阶的调制方式。
所述控制模块72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723,用于当所述CINR不大于CINR目标值,且所述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第四控制单元724,用于当所述CINR不大于CINR目标值,且所述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提高发射功率。
所述比较模块73包括:
计算单元731,用于对终端发送数据的进行校验,根据校验的结果计算反向误包率PER;
比较确定单元732,用于将该反向PER预设值的PER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及计算的该数据的反向CINR,确定反向CINR目标值。
所述比较确定单元732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7321,用于当该反向PER大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一调整量的差;
第二确定子单元7322,用于当该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并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的差;
第三确定子单元7323,用于当该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三调整量的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RSSImax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通过获取的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与设置的反向RSSImax进行比较,当该RSSI饱和时,控制降低终端的功率或降低UIUC的阶数,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功率的反向饱和,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所述基站将该反向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RSSI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终端数据的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将该CINR与保存的该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CINR目标值进行比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CINR大于CINR目标值时,所述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判断当前上行间隔使用代码UIUC是否在最低阶,根据判断的结果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当所述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判断的结果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UIUC在最低阶时,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否则,所述基站降低UIUC的阶数,采用低阶的调制方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CINR不大于CINR目标值时,所述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当所述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提高发射功率。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下发的命令包括:
功率控制消息、功率控制IE以及周期命令。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CINR目标值包括:
基站对终端发送数据的进行校验,根据校验的结果计算反向误包率PER;
将该反向PER预设值的PER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及计算的该数据的反向CINR,确定反向CINR目标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反向CINR目标值包括:
当该反向PER大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一调整量的差;
当该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并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的差;
当该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三调整量的和;其中,该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大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设置的第一调整量大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
9.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将该反向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终端,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根据所述基站的控制调整发射功率。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终端数据的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控制模块,用于将该RSSI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比较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数据的反向载波干扰信噪比CINR,将该CINR与保存的该终端的当前调制编码方式对应的CINR目标值进行比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对终端发送数据的进行校验,根据校验的结果计算反向误包率PER;
比较确定单元,用于将该反向PER预设值的PER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及计算的该数据的反向CINR,确定反向CINR目标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当该反向PER大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一调整量的差;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当该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一门限值,并大于设置的PER第二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二调整量的差;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当该反向PER小于设置的PER第三门限值时,该反向CINR的目标值为该数据的反向CINR与设置的第三调整量的和。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CINR大于CINR目标值,且所述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判断当前上行间隔使用代码UIUC是否在最低阶,根据判断的结果对该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CINR大于CINR目标值,且当所述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UIUC在最低阶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当所述UIUC不在最低阶时,降低UIUC的阶数,采用低阶的调制方式。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CINR不大于CINR目标值,且所述RSSI不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降低发射功率;
第四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CINR不大于CINR目标值,且所述RSSI小于设置的反向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向所述终端下发命令,控制所述终端提高发射功率。
CN2009101591830A 2009-07-22 2009-07-22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965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91830A CN101965044B (zh) 2009-07-22 2009-07-22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PCT/CN2010/074278 WO2011009359A1 (zh) 2009-07-22 2010-06-22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91830A CN101965044B (zh) 2009-07-22 2009-07-22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5044A true CN101965044A (zh) 2011-02-02
CN101965044B CN101965044B (zh) 2013-07-03

Family

ID=43498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1830A Active CN101965044B (zh) 2009-07-22 2009-07-22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5044B (zh)
WO (1) WO201100935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4619A (zh) * 2011-03-24 2012-09-26 北京大学 数据包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52074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上行同频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66195A (zh) * 2013-03-21 2014-09-2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方法
CN106465126A (zh) * 2014-05-13 2017-02-22 谷歌公司 验证网络信标与用户计算设备之间的安全连接
CN109003622A (zh) * 2018-09-11 2018-12-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降噪处理方法、装置、收音机及交通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64482A1 (en) * 2019-07-25 2022-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adaptation power backoff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869A (zh) * 1998-03-28 1999-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码分多址网络中优化前向链路覆盖范围的方法
CN1592245A (zh) * 2003-09-02 2005-03-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080159192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ward link outer loop rate control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252379A (zh) * 2008-04-16 2008-08-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系统及其信道参数调整方法
CN101485115A (zh) * 2006-07-04 2009-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9378C (zh) * 2001-07-14 2005-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功率过载控制的方法
US7010316B2 (en) * 2001-09-28 2006-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hannel reverse link outer-loop power control
WO2007083948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in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869A (zh) * 1998-03-28 1999-12-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码分多址网络中优化前向链路覆盖范围的方法
CN1592245A (zh) * 2003-09-02 2005-03-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485115A (zh) * 2006-07-04 2009-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US20080159192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ward link outer loop rate control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252379A (zh) * 2008-04-16 2008-08-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系统及其信道参数调整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4619A (zh) * 2011-03-24 2012-09-26 北京大学 数据包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94619B (zh) * 2011-03-24 2014-11-19 北京大学 数据包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52074A (zh) * 2011-10-12 2013-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上行同频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66195A (zh) * 2013-03-21 2014-09-2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方法
CN106465126A (zh) * 2014-05-13 2017-02-22 谷歌公司 验证网络信标与用户计算设备之间的安全连接
CN106465126B (zh) * 2014-05-13 2020-01-0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验证网络信标与用户计算设备之间的安全连接
CN109003622A (zh) * 2018-09-11 2018-12-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降噪处理方法、装置、收音机及交通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09359A1 (zh) 2011-01-27
CN101965044B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3100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open-loop power contr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DD
CN110476382B (zh) 用于提高无授权传输的频谱效率和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71924A (zh)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息的信令
EP2259467B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EP3266135B1 (en) Multi-level ack defining decoding margin
US8520542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message design in wireless OFDMA systems
CN101965044B (zh) 一种抵抗功率饱和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US115959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transport block grant transmissions
EP2357866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76073B (zh) 外环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20095785A (ko)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1075711B2 (en) Wireless device specific maximum code rate limit adjustment
WO2018149576A1 (en) User equipment with adaptive transmission power scaling based on decoding confidence
US8433252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terminal
CN100592662C (zh) 时分双工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开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257686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WO2016122394A1 (en)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uplink performance of coverage-limited devices
RU2005127632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4335659B (zh) 用于通过使用新的信道(e-roch)向ue提供关于sir偏移和传输秩的反馈的方法
WO2017168369A1 (en) Handling different subframe sets for uplink 256qam
CN101741434A (zh) 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CN102917452B (zh) 接入阶段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80033394A (ko) 5g 이동통신을 위한 선택적 채널 코드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00776B1 (ko) Hsdpa 서비스와 관련한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방법,사용자국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EP4238260A1 (en) Pucch link adaptation using bandwidth-part switc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